第三节 农业技术推广成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13&rec=141&run=13

一、农业技术推广获奖项目
1983年至2002年12月,全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积极实施农业技术项目的推
广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获奖项目情况见表6—21。
二、重大农业科技获奖项目
1983年至2002年12月,东营市各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针对实际,开展农业
科技成果推广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获得市科技进步奖
或省、部级丰收奖及有较大影响的重大农业科技项目,按作物分类简介如下:
小麦
广饶县45万亩小麦综合增产技术推广
1990年东营市下达,部级黄淮海亿万亩玉米丰收计划项目,广饶县农牧
局承担实施,1991年完成。项目要求产量指标:1990~1992年3年,亩增单产50
公斤。项目区分布在广饶县15个乡(镇),553个村。通过2年的实施,经省农业
厅委托由市农牧局主持组织的评议鉴定委员会评议鉴定:1990年、1991年两
年单产分别为322公斤、359公斤,比前3年增产53.7公斤、90.7公斤,两年累
计单产比1989年(289公斤/亩)增产70公斤,增长24.2%;总产累计比1989年
(12337.4万公斤)增产5551.8万公斤;总增产值(1990~1991年平均国家议购
价0.795元/公斤)4413.68万元。1992年12月5日,获山东省农牧渔业丰收奖三
等奖。
小麦高产品种鲁麦14号的繁育与推广
1993年推广项目,东营市种子管理站承担。通过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种
子繁育去杂、技术员培训等,全年推广60万亩,增产小麦1050万公斤。1995年
获东营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锌肥应用技术推广
1994年东营市科委立项,东营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承担。1994年推广30万亩,
年增产小麦750公斤,增收540万元。1995年获东营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三○工程”小麦良种高产示范
1996年由山东省科委下达,广饶县人民政府承担的山东省农业良种产业
化项目,实施二年,1998年完成。项目下达后,县府成立了领导小组和技术
指导小组。1996~1997年度,项目区分布在石村、花园、稻庄、小张、李鹊、
广饶镇6个乡(镇)。承担2000亩亩产550公斤高额丰产田;500公斤高产示范
田,实施面积7万亩。经省组织的小麦测产验收组验收认定,实施2200亩高额
丰产田,平均单产达557.6公斤;7.284万亩高产示范田平均亩产507.4公斤,
超计划指标完成任务。
1997~1998年度,项目区分布在稻庄、大王、西营、李鹊、小张、石村6
个乡(镇)。承担20亩600公斤高产攻关田(在大王镇),平均亩产601.1公斤;
500公斤高产示范田开发面积60587亩,平均亩产514.2公斤。承担“亩产500公
斤整建制乡(镇)”的小张乡,面积10028亩,平均亩产525.4公斤。
广饶县10万亩小麦地膜栽培技术
1999年山东省农业厅下达,广饶县农技中心承担的农牧渔业丰收计划推
广项目,2001年完成。项目区落实在丁庄、陈官、花官、大码头4个乡(镇),
面积10.3万亩。县、乡、村分别成立行政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实行科、
物、政三结合的服务机制;坚持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多次对推广区内
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推广应用地膜覆盖穴播技术,配套了一系列小麦综合增
产技术。1999~2000年度,推广地膜覆盖技术10.3万亩,亩产达到446.3公斤,
比计划指标单产(443.4公斤)增加2.9公斤,比前三年平均单产(403.1公斤)
增加43.2公斤, 增长10.7%; 总产达到4596.89万公斤, 比计划指标总产
(4567.02万公斤)增加29.87万公斤,比前三年平均总产(4151.9万公斤)增
加444.99万公斤,增长10.7%。2000~2001年度,推广小麦地膜覆盖技术10.3万
亩,亩产达到464.1公斤,比计划指标单产(443.4公斤)增加20.7公斤,比前
三年平均单产(403.1公斤)增加61公斤,增长15.1%;总产达到4780.23万公
斤,比计划指标总产(4567.02万公斤)增加213.21万公斤,比前三年平均总
产(4151.9万公斤)增加628.33万公斤,增长15.1%。两年共推广该技术20.6万
亩, 累计总产9377.12万公斤, 共增收小麦1073.32万公斤, 总增经济效益
1320.18万元。
玉米
10万亩玉米优良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
项目在东营区六个乡(镇)推广20万亩,推广应用紧凑型玉米良种、麦
田套种、种子包衣、测土配方施肥、小麦留高茬、化学除草等新技术成果,
总结出一套玉米中产变高产的“六改六卡”技术模式。使本区紧凑型玉米良
种普及率达到100%,亩种植密度提高了420株,麦田套种面积达到83%,化学
除草面积达到71%,统供良种精选包衣率达到100%,测土配方施肥普及率达
到了100%。项目区内两年平均亩产达到440.5公斤,比计划指标多增产4.3公
斤,比项目区前三年平均396.5公斤增长11.1%。两年共增产玉米879公斤,超
过计划指标85万公斤。两年新增产值887.8万元,获经济效益1193.47万元。
10万亩杂交玉米综合丰产技术
1988年由山东省农业厅下达,部级农牧渔业丰收计划项目,当年完成,
广饶县农牧局承担实施。项目区分布在李鹊乡、小张乡、石村乡、西营乡、
颜徐乡、广饶镇、稻庄镇,面积分别为1.5万亩、1.8万亩、1.4万亩、1.5万亩、
1.3万亩、1.2万亩、1.3万亩。根据省厅[1988]鲁农农字第14号文件精神,
县、乡两级政府成立领导小组、课题技术小组,还成立检查验收小组。协同
有关部门拨专用柴油25吨,专用氮肥标准化肥131吨,保证了玉米丰收计划农
用物资供应优惠政策的兑现。该项目经费拨付情况:贷款贴息0.5万元,周转
金0.5万元,拨款0.17万元。周转金于1989年年底一次还清。通过推广优良品
种、麦田套种、合理密植、指标化栽培技术、防治病虫等综合增产技术,圆
满完成丰收计划任务。经市测产验收小组于1989年9月10-16日测产验收认定,
项目区平均亩产玉米406.1公斤,总产4061万公斤,总产值1348.3万元。比上
年新增单产93.1公斤,新增总产931万公斤,新增总产值309.1万元,新增纯效
益192.4万元(每公斤0.25元);比合同单产增加74.6公斤,新增总产746万公
斤,新增总产值247.7万元,新增纯效益154.5万元。1989年8月30日获全国农牧
渔业丰收三等奖。
黄河三角洲夏玉米高产开发试验
1989年,由山东省科委下达项目,东营市农牧局、莱阳农学院、广饶县
人民政府和利津县人民政府共同承担。经过3年实施,确立黄河三角洲夏玉
米高产栽培技术,即淘汰平展型品种,推广紧凑型品种掖单4号;改直播为
套种;改粗放管理为精耕细作;增加密度,合理密植;增加投入,配方施肥;
提高整齐度, 发挥群体增产优势。 至1991年, 高产开发10万亩, 平均亩产
559.7公斤,比开发前3年平均亩增232.7公斤,增长71.16%,带动面积30万亩,
平均亩产421.7公斤,比开发前3年平均亩增142.7公斤,增长51.15%。开发区、
带动区3年累计增产玉米13579公斤,共增产值5703.18万元。科技成果净收入
达612.08达万元, 为国家投资的82.9倍。 1992年12月获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1993年1月获东营市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广饶县28万亩玉米综合增产技术推广
1989年东营市下达,部级黄淮海亿万亩玉米丰收计划项目,1991年完成,
广饶县农牧局承担实施。要求产量指标:1989~1991年,亩增单产50公斤。项
目区分布在全县15个乡(镇),经省农业厅委托市组织的专家验收评议鉴定
委员会评议鉴定,1989年、1990年、1991年三年平均亩产分别为327公斤、377
公斤、452.6公斤,比前三年亩增分别为18.8公斤、68.8公斤、144.4公斤,三
年累计比前三年平均单产亩增232公斤,累计比前三年平均总产(8303.0 3万
公斤)增加7793.41万公斤,总增产值3273.23万元(0.42元/公斤),三年累计
比1988年(323公斤/亩)单产增加127.6公斤。
玉米田化学除草技术推广
1992年推广项目,广饶县植保站承担。主要内容是考察玉米田杂草种类,
筛选最佳除草剂及除草方案。1992年推广45万亩,1993年在全市推广,总增效
益166.5万元。获东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10万亩玉米高产优良品种及地膜覆盖配套增产技术
1997年由省农业厅下达,广饶县农牧局承担实施,1998年完成。项目区
分布在广饶镇、稻庄镇、小张乡、西营乡4个乡(镇),面积分别为2.7万亩、
2.6万亩、2.8万亩、2.9万亩,实施面积11万亩。经省农业厅委托市农业局组
织的专家组测产验收认定,项目区内11万亩玉米,1997年、1998年平均单产分
别为502.2公斤、 515.3公斤, 比项目区前三年平均单产478.3公斤,分别增加
23.9公斤、37.0公斤,增产5%、7.7%;总产增加262.9万公斤、407万公斤,增
加经济效益289.2万元、488.4万元。两年平均单产达到508.8公斤,比计划指
标502.7公斤多5.1公斤,超过前三年平均单产30.5公斤,两年共增总产669.9万
公斤, 超计划目标131.7万公斤, 共增加经济效益777.6万元, 超计划目标
185.58万元。
大豆
夏大豆开发试验
1983年国家科委下达的科研攻关项目,试验区面积10209亩,设在广饶县
赵嘴公社的20个大队。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进行了鲁豆一号、 鲁豆二号、
7588—8、35075等新品种(系)生产试验示范;粒选种子对植株生育性状的影
响;间苗与不间苗对经济性状的影响;不同播期对产量性状的影响试验。供
试品种文丰7号,间苗对不同生育期性状的影响;施用氮素化肥(尿素)时
期对大豆植株性状的影响,大豆施用磷肥对其生育及产量的影响;花期浇水
对植株性状及产量影响等试验。探索出适宜夏大豆栽培技术措施。经测产,
区内夏大豆平均亩产113.15公斤,比计划亩产105公斤增加8.15公斤,增产7.8
%。
黄河三角洲夏大豆丰产开发试验
1991年东营市科委下达项目,东营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与广饶县农技中心
协作实施。经过3年实施,共开发面积9.594万亩,亩产大豆150.61公斤,增长
77.2%;0.5万亩高产攻关示范田,经专家验收平均亩产达182.5公斤。该项目
累计开发面积20.188万亩,总产达2.87万吨,增收大豆1.16万吨,增产值1972万
元。该项目主要推广高产、早熟优良品种,通过疏苗确定适宜密度、适时浇
水、改不施肥为施肥、改粗放管理为精耕细作、提高播种质量等技术提高亩
产。1995年5月,获东营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鲁豆四号新品种推广项目
1992年推广项目,东营市种子站承担。主要内容是对比试验和生产示范、
原种生产、大田繁育推广、技术人员培训。推广面积45万亩,增收2632.5万
元。获东营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高产大豆新品系8716的栽培技术推广
1994年,东营市科委下达项目。东营市农技站承担,广饶县农牧局、利
津县农业局、垦利县农业局、济军生产基地协作实施。该项目自1994年实施,
1995年结束。 两年推广面积5.18万亩, 累计增收大豆9341.98万吨,净增效益
2045.1万元。1995年,获东营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山东省160万亩大豆优质品种推广
国家农业部丰收计划大豆优质品种推广项目,垦利县农技推广站承担。
项目主要内容为优质大豆的品种推广和与之配套的栽培技术,项目起止时间
为2000~2002年。实施2年,项目累计实施面积为43.3万亩,共增产7507.12吨,
新增产值1501.4万元。该项目获山东省160万亩大豆优质品种推广农牧渔业丰
收计划二等奖。
10万亩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1997年省农业厅下达,属“大豆优质高产综合栽培技术丰收计划项目”,
垦利县农技站承担,实施2年。项目的主要内容为提高现有大豆栽培技术和
推广优质大豆栽培技术,实施面积10.5万亩,亩产147.4公斤,亩增产47.4公
斤。获山东省农牧渔业丰收计划三等奖。
棉花
棉铃虫防治技术推广
1992年推广项目,东营市农牧局承担。主要是推广BT制剂,交替使用化
学农药,推广高效益用药技术。1992年至1993年,推广面积90万亩,纯增效益
2790万元。获东营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中棉17、鲁棉11良种推广
1992年由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立项。该项目针对境内土壤盐碱化重,秋霜
早、种子退化严重、技术不配套、棉花产量低而不稳等基础条件,全面推广
早熟、高产、优质、抗病的中棉17和鲁棉11良种,并辅以相配套的丰产栽培
技术。该项目在东营区和利津县共计推广15万亩,1993年平均亩产皮棉54.2公
斤,比项目区前三年平均增产9公斤,增产19.9%;总增皮棉135万公斤,新增
产值1043万元。通过项目实施,实现了品种更新,提高了棉花生产水平。199
4年,该项目获东营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10万亩棉花综合丰产技术
1993年4月实施,该项目由东营区棉办承担。该项目的主攻目标是提高东
营区棉花的产量,实现棉花的高产。主要采取的措施是引进高产棉花品种,
结合棉花本身的生长规律,通过适当调节播期,适时整枝修剪摘心,以及不
同时期采取不同的肥水管理等一系列有效的技术措施,使棉花前期早发棵,
结铃期控制旺长,同时防止雨季落铃、烂铃,后期通过调节肥水,使棉花不
致早衰,棉花产量大幅度提高。该综合技术在全区推广应用后,全区万亩棉
花产量增加57万公斤,总增效益657万元。1993年获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奖三
等奖。
10万亩棉田BT生物杀虫剂防治棉铃虫技术推广
1993年实施完成与市棉办协作的项目。防治指标:百株残虫5头以下,防
效95%以上。 项目区分布在丁庄3.5万亩、 陈官2.5万亩、花官2.3万亩、广北
1.7万亩,通过实施该项目,防治效果达到要求指标。
广饶县10万亩盐碱地植棉丰产技术推广
1993年省农业厅下达,属农牧渔业丰收计划项目,广饶县农技中心站承
担实施,1994完成。要求产量指标:1993年亩产皮棉59.5公斤,1994年亩产皮
棉61.3公斤。项目区分布在丁庄、花官、陈官、西刘桥乡,两年面积可重复
实施,1993年推广该技术11.17万亩,皮棉单产59.7公斤,比计划指标单产增
加0.4公斤,比前三年平均单产增加3.4公斤。1994年推广该技术11.47万亩,
皮棉单产64.14公斤,比计划指标增加7.84公斤。累计推广22.64万亩,总产达
到1402.535万公斤,比前三年平均总产增加163.935万公斤,总增产值2267.21
万元。该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并探索完善了盐碱地植棉的丰产技
术。1995年12月,获山东省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
10万亩棉花优质高产结铃模式丰产栽培技术
1994~1995年,东营区棉花办公室高级农艺师吴修佩主持,申报立项并组
织实施。实行选用良种、合理密度、地膜覆盖、系列化调、科学整枝、合理
施肥、科学防治病虫害(突出防治棉铃虫)等方法,使棉田建立高光效群体
结构,在最佳出叶期和最佳结铃期加大管理措施,使棉株多出叶、多结铃、
结大铃夺高产。以立项前3年(1991~1993年)平均单产皮棉43.9公斤为基数,
每年亩均增产皮棉2.5公斤以上;10.5万亩棉田,2年共增收皮棉120.4万公斤,
新增效益1155.4万元。经专家组鉴定,整套技术措施达到同类地区国内先进
水平。1996年获山东省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1997年获东营市科技进步奖
特等奖。
灯光诱杀棉铃虫成虫技术推广
1994年,由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立项。该项目是利用棉铃虫成虫对光的趋
性,对其诱集并杀死的防治方法。大面积实施灯光诱杀技术,能大量诱杀棉
铃虫成虫,减轻危害,减少农药用量,降低劳动强度,是棉铃虫综合防治的
有效手段。该项目在广饶县、利津县、东营区、河口区、广北农场实施2年,
累计推广32.75万亩,平均亩增皮棉11.39公斤;总增产值5231.89万元;总节支
1250.4万元,总投入95.96万元;总效益6386.33万元。该技术的推广,为控制
棉铃虫危害、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发展全市棉花生产发挥了巨
大作用。1996年获东营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棉花高产优质综合配套技术推广
1995年,由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立项。该项目针对东营地区生产实际,积
极引进新技术、新成果,优化组装了棉花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规范,采取试验、
示范、推广同步进行,总结了适合东营市的棉花丰产栽培技术模式。该项目
在东营区、广饶县实施2年,累计推广面积21.46万亩,最终达到亩产皮棉66.4
公斤,比项目区前三年平均增产13.9公斤,增产26.5%;累计新增皮棉244.69
万公斤;新增产值4021.46万元。通过项目实施,大面积提高产量和效益,推
动了棉花生产的健康发展。
万亩棉花优质高产结铃模式丰产栽培技术
山东省农业厅下达,东营区棉花生产办公室承担完成的万亩棉花优质高
产结铃模式丰产栽培技术计划项目。该项目根据棉花生长发育规律,通过采
取一系列有效的技术措施,促早发、防早衰,建立高光效的群体结构,调节
开花结铃高峰期与高光照期同步,使其在最佳出叶期(5月20日~7月20日)
多出叶,最佳结铃期(7月20日~8月20日)多结铃,结大铃,以达到优质、
高产的目的。1997年,全市推广面积43.5万亩,累计增产皮棉252.3万公斤,
增加经济效益3986.4万元。经专家鉴定,该项目研究达国内先进水平。1997年,
获市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山东省滨海盐碱地棉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推广应用
属省农牧渔业丰收计划项目, 垦利县农技站承担, 实施时间为1999~
2000年。 两年累计实施面积8万亩,平均亩产皮棉63.5公斤,增产15.3公斤。
2001年,该项目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计划奖三等奖。
其他
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推广
1989年东营市科委下达项目,市土肥站、市农机管理站承担。1990年全
市完成秸秆还田面积45.39万亩,直接经济效益168万元,秸秆铺盖还田1.24万
亩,当季玉米增产6.0%,直接经济效益8万元,秸秆粉碎翻压还田2.15万亩,
直接经济效益4万元。三种还田形式共计取得经济效益216万元。获东营市科
技进步奖三等奖。
滨海盐碱地塑料大棚蔬菜综合丰产技术研究
1989年山东省科委下达项目, 东营市河口区农牧局蔬菜办公室承担,
1989年至1991年完成。试验面积15亩,辐射面积249亩。3年总产505.64万公斤,
净收入246.13万元,比试验前总增效益102.79万元。1992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
奖三等奖;1993年1月获东营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5万亩吨粮田科技开发
1990年山东省科委下达的吨粮田科技开发项目, 广饶县人民政府承担,
1991年完成。项目区分布在小张、李鹊、石村、广饶四乡(镇),面积分别
为1.5万亩、1.5万亩、1.5万亩、0.5万亩。通过一年的实施,经省专家组测产
验收,开发区全年小麦、玉米合计亩产989.8公斤,比前三年亩增237公斤,
增产31.5%,比1989年亩增179.8公斤,增产22.2%,比1989年总增粮食899万公
斤。 带动区24.5万亩小麦,平均亩产352.2公斤,比前三年亩增52.2公斤,比
89年亩增34.2公斤。23.5万亩夏玉米亩产376.6公斤,比89年亩增49.6公斤。全
县粮食总产27948.9万公斤,比89年增产7.45%,其中小麦生产受到国务院的表
彰。1991年12月,被评为山东省星火三等奖。
山东省东亚飞蝗蝗区勘察及应用
1991年山东省科委下达,垦利县农业局治蝗站承担,历时2年完成(1991
~1992年)。项目的主要内容为勘察摸清蝗区的分类、地形、地貌、植被种
类,土壤分类等,共计勘察面积168.8万亩,为治蝗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获
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水稻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
1991年推广项目,东营市植保站承担。主要是以农业防治为基础,运用
生防与化防相结合的措施。1991年综合防治12万亩,1992年综合防治24万亩,
总经济效益288万元。获东营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滨海盐碱地塑料大棚蔬菜栽培技术开发试验
1992年,由山东省科委下达项目,东营市河口区农牧技术服务中心承担,
1992年至1994年完成。 开发面积600亩, 累计推广面积1700亩次, 增产蔬菜
732.51万公斤,比开发前纯增效益110.6万元。获东营市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5万亩立体高效农业技术推广
1993年省农业厅下达的丰收计划项目,市农技站与广饶县农技中心站协
作,1994年完成。任务指标:一年三作以上,达到亩产粮食750公斤以上,亩
产值1500元以上。项目区分布在李鹊、小张、西营、稻庄、花园5乡(镇),
共实施面积5.13万亩,经专家测产验收,超计划指标完成任务。1995年,该
项目获山东省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
沿海蝗区生态控制蝗害技术研究
1993年农业部下达项目,山东省植保总站与东营市植保站联合承担。项
目实施3年,主要研究成果有:查清蝗区生态,划分了生态区域;查清天敌
资源,明确了天敌优势种及其消长规律,掌握了生态控制技术,明确生态控
制蝗害体系;建立生态控制蝗害体系;建立生态控制蝗害示范区;大面积示
范推广,平均年经济效益0.6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