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农业开发样板园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13&rec=127&run=13

1998年,中共东营市委、市政府决定,从1999年开始,利用3年时间规划
建设15个高科技农业开发样板园。为起到“对内有辐射带动力、对上有影响
力、对下有吸引力”的作用,按照高标准、高科技、高效益的要求,精心组
织农业开发样板园建设。至1999年底,建成大王镇万亩高科技大棚蔬菜样板
园、正农农牧综合开发样板园、胜利镇万亩中华毛蟹养殖样板园、龙居乡万
亩高效桑园开发样板园、陈庄镇万亩上农下渔样板园等5个优秀项目。其中
大王镇万亩高科技大棚蔬菜样板园建成的1200个现代化蔬菜大棚,全部引进
以色列蔬菜良种和种植管理技术,产品科技含量高、质优、无污染,被国家
认证为绿色食品。
2000年,样板园建设单位坚持从规划设计入手,高起点建设样板园,使
多数样板园取得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样板园区与21家大专院校和
科研院所建立了技术协作关系,聘请45名专家教授作为技术顾问,为全市农
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和技术支持。全市建设的15个样板园共
引进国内外种植、养殖新品种111个。大王镇现代化农业样板园的蔬菜苗种繁
育、正农农牧综合开发样板园的波尔山羊引进繁育,不但自身取得很好的经
济效益,而且带动全市蔬菜和畜牧业品种的换代升级。2000年底,市政府组
织有关单位和部门在认真检查评比的基础上,评出大王镇蔬菜、正农畜牧、
龙居桑蚕、陈庄镇上农下渔、胜利镇毛蟹等5个一类样板园,对每个一类样
板园以奖代补8万元。
至2001年底, 各样板园的开发任务和建设内容基本完成,累计完成投资
1.16亿元。建设高科技蔬菜大棚666.67公顷、珍果园1333公顷(其中冬枣800公
顷、蜜枣533公顷)、桑园1000公顷、优质苜蓿666.67公顷,开发滩涂2000公
顷,建设中华绒毛蟹基地666.67公顷,上农下渔开发666.67公顷。在年终验收
评比中,大王镇高科技大棚蔬菜样板园、龙居镇万亩高效桑园开发样板园、
正农农牧综合开发样板园、胜利黄河口毛蟹良种繁育样板园被评为优秀样板
园;陈庄镇上农下渔样板园、西宋乡优质蜜桃样板园、广北农场饲养种植与
加工样板园、丁庄镇冬枣密植样板园、市畜禽良种场滩涂开发样板园、河口
区浅海贝类精细护养样板园被评为良好样板园。
大王镇高科技大棚蔬菜样板园该园自1998年开始建设, 至2001年, 新建
3000亩,改造7000亩,建起总面积达1万亩的蔬菜大棚,其中建设组培室300平
方米,育苗温室35000平方米,高标准蔬菜大棚1200栋。
该园2000年先后引进西班牙自动温室1万平方米,上海产种苗温室2000平
方米,工厂化育苗基地扩大到1.45万平方米。棚内全部使用微滴灌设施,种
植国外优良品种,按无公害标准进行生产,将现代设施园艺技术、反季节栽
培技术、滴灌技术等综合利用。主要种植西红柿、圆椒、黄瓜以及叶菜和瓜
果等,共8个系列20个品种。
园区以现代化农业企业管理模式,实行产销分设、企业化经营,根据市
场需要合理调整种植计划;同时引入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和激发工作人员的
积极性。针对蔬菜品种老化、重复的问题,园区积极调整结构,与香港联成
公司合作种植叶菜。2002年,大王镇政府规划出600亩的土地,种植叶菜,到5
月中旬,第一批叶菜喜获丰收,且质量好、产量高。产品经装箱打冷后,空
运到香港,深受香港同胞的青睐。全年种植四茬叶菜,完成产值146万元。
该园区生产的“凯银”牌蔬菜,以优、稀、特著称,被国家环保总局有
机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有机食品,被中国蔬菜博览会组委会评定为“中国菜
王”。在’99昆明世界博览会上获得两项金奖。园区内年产蔬菜1920万公斤,
销售收入5760万元,年实现利润300万元,对周边地区和相关产业起到带动作
用。
胜利镇万亩中华毛蟹养殖样板园东营区胜利镇万亩中华毛蟹样板园,是
集蟹苗繁育、扣蟹养殖、成蟹生产于一体的综合性生产基地。总面积1.1万亩,
项目总投资1900万元,年产黄河口毛蟹大眼幼体2000公斤、扣蟹3200万只、成
蟹20万公斤,年创产值3600万元,利税1200万元。1999年被国家地区开发促进
会命名为“中国黄河口毛蟹生产基地”。
1997年,区、镇两级政府统一规划实施基地的开发建设,并全面配套沟、
渠、路、林、桥、涵、闸、电、房等基础设施。同时,强化服务意识,及时
为养殖户提供产前统一供种、产中技术指导和产后市场销售服务,并广泛通
过示范带动、政策拉动等措施,有利地推动了毛蟹生产的迅猛发展,养殖户
数不断增加,养殖大户不断涌现,最大养殖户的养殖面积达到1000亩。
该样板园坚持依靠科技求发展,养殖水平和效益不断提高。先后建起毛
蟹开发研究中心和5000立方水体的毛蟹育苗场,选用天然优质黄河口毛蟹,
采用地下卤水育苗。繁育的优质仔蟹无病毒,成活率高,保持了黄河口毛蟹
的优良品质。黄河口毛蟹富含氨基酸、镁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高蛋白、
低脂肪,具有极高的营养、保健和药用价值,深受客户欢迎,远销海内外十
几个国家和地区。在’99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黄河口毛蟹被授予名牌产
品称号。2000年7月,省专家组对黄河口毛蟹进行种质鉴定,并将育苗场审定
为省级黄河口毛蟹良种场。
正农农牧综合开发样板园正农农牧综合开发样板园创建于1998年,坚持
以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为经营宗旨,在市区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积
极引进示范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加快传统项目的科技改造,已初步形成集种、
养、加于一体的高科技农业龙头企业。公司现有固定资产2200万元,立体组
合式万头养猪场和养牛场各一处,年屠宰生猪3万头的畜产品加工厂及200吨
冷库各一座,年产2000吨面粉加工厂和饲料加工厂各一家,3000平方日光连
栋温室及冬暖式科技大棚30个,600亩围栏轮牧草场一处。
1999年,该园致力于波尔山羊的繁育和改良工作,一次性引进纯种波尔
山羊220只,依托高等科研院校,建立了以胚胎移植生物技术工程开发为中心
的肉羊养殖研究所。并在全区设立8个人工受精网点,大面积推广杂交改良
技术,形成了1000只纯种核心群,年产胚胎3000枚的生产能力,有力地带动
了全市波尔山羊养殖业的发展。2000年4月28日,被国家命名为“中国波尔山
羊繁育改良生产基地”。
该园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靠科技求发展,站在现代科技园的高度,
规范企业管理,不断完善“公司带动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滚动发展模式,
建设成为集畜牧养殖、饲料开发、种苗繁育、科技推广、休闲观光于一体的
现代化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广北农场万亩饲草种植与加工样板园广北农场是一个种养加、农工商一
体化的联合企业。20世纪90年代末,广北农场立足实际,充分发挥农场优势,
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牧草业,建成万亩饲草种植与加工样板园,
初步形成饲草种植、奶牛饲养、乳品加工一体化的专业化生产。全场苜蓿平
均亩产干草0.9吨,总产13500吨,总产值2430万元,纯收入690万元,亩均纯
收入460元。 主要品种有4个, 即阿尔岗金、金皇后、WL323、德宝苜蓿。20
00年,秋播苜蓿1000公顷,全场苜蓿面积达到2000公顷,2001年发展到2666.66
公顷。
东营市畜禽良种场万亩滩涂开发样板园1998年,该场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坚持“以渔为主,多业并举”的发展思路,开发利用滩涂2万亩,建设了东
营市万亩滩涂开发样板园。该场坚持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实行名优特、多品
种立体轮茬养殖新技术,实施的万亩鱼蟹混养项目被农业部列入全国渔业丰
收计划项目,填补了全省空白。在2000年的大灾之年,仍夺取渔业丰收,鱼、
虾、蟹产量300吨,产值突破1000万元,利税200万元。并带动周边群众闯出一
条科技兴渔、勤劳致富的新路子。
新户乡万亩浅海渔贝类精细护养样板园 河口区地处黄河入海口北侧,
浅海底质平坦,面积广阔,水质肥沃,无污染,初级生产力高,十分适宜文
蛤等滩涂贝类生长繁育,是全国主要的文蛤繁育场和商品蛤生产基地。为发
挥资源优势,1999年开始建立河口区浅海贝类养殖示范园。
1999年,由东营市海星浅海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和东营市河口区新户乡通
和水产养殖场投资600万元,在五号桩和新户乡马新河西,建设2处浅海贝类
增养殖示范园,共计3万亩。投入各类苗种1000余吨,其中文蛤苗250吨、青蛤
苗60吨、毛蛤苗100吨、四角蛤苗600吨。通过股份制形式经营,采取严格管
理措施,示范区内贝类资源迅速恢复,并取得良好经济效益。2000年共收获
文蛤89吨、 青蛤46吨、 四角蛤4000余吨,实现产值600万元,利税250万元。
200 1年收获商品文蛤1000吨、青蛤300吨、四角蛤6000吨,实现产值2800万元,
利税1200万元。
在示范园的带动下,河口区发展浅海贝类增养殖12万亩。争取在2~3年内,
达到生产各种贝类5万吨,其中文蛤2万吨,实现产值5亿元,利税2亿元,建
成全国最大的文蛤生产出口基地。
陈庄镇万亩上农下渔样板园自1996年开始,利津县陈庄镇立足实际,广
泛考察论证,全面开发利用荒碱地,实施渔农结合开发,确定了“统一规划,
连片开发,筑台改碱,渔农结合”的开发思路。坚持高科技、高效益、大规
模的原则,按照“四四二”开发比例(每组40%养殖水面,40%台田,20%沟
渠占地),形成融蓄水、淡水养殖和发展高效农业为一体的“上农下渔”模
式,创建陈庄镇万亩上农下渔样板园。为确保开发成功,陈庄镇政府成立专
门领导机构,统一标准,统一施工,统一调度,建立起“政府服务,村级管
理,承包经营”的三级开发机制。实行谁开发,谁所有,使用权60年不变,
允许继承和转让,开发头两年免交特产税的优惠政策。
1999年,按照建设高科技示范园的要求,进一步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建
设高标准生产路2万余米,提水涵闸12个,硬化渠道2000米,改造渔池、台田
322组。4000亩水面全部养殖名优特品种,并积极推广增氧和网箱套养新技术。
台田实行统一规划、区域种植,大力发展经济林木和芦笋、瓜菜等高效作物
的间作种植。1999年实现总产值2200万元,利润980万元,仅此一项全镇人均
增收400元。
2000年,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积极调整优化种养结构。放养各类名优
鱼种50万尾。2000亩台田全部实行经济作物与瓜菜等高效作物间作,新植沿
路林带2000米,台田土坡新植枸杞等护坡作物2万余株,全年实现产值2500万
元,获纯利润1200万元,全镇人均增收500元。
丁庄万亩冬枣样板园1998年以来,丁庄镇将冬枣业确定为农业主导产业,
强化措施,加快发展。至2000年底,全镇已建成冬枣密植园4658亩。
一是预留土地,超前运作。按照高点起步,长远规划原则,于1998年冬
完成冬枣密植园建设总体规划。并结合土地延包,预留优质建园用地1万亩,
按每户不低于5亩承包到户,做到了地块稳定,布局集中,专业经营。
二是严格标准, 保证质量。 一律按株行距3×4米的标准建园,并实行
“五统一”,即统一放线,统一挖穴,统一调苗,统一栽植,统一管理技术
规程,提高了冬枣园的整体质量,苗木成活率和保有率均达95%以上。并积
极推广冬枣苗期枣菜间作,做到以短养长。
三是多措并举,连动发展。首先是采取政策驱动。出台专项扶持政策,
对承包户减收3~5年土地承包费,扶持30%的苗木资金。并视冬枣园管理情况,
按每亩70元以奖代补,提高了群众发展冬枣的积极性。其次是依靠典型带动。
镇政府投资建设冬枣示范园60亩,由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实现了当年见果,
二年见效。其中4亩高密度科技示范园2000年亩产达375公斤,亩收入7500元,
产生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第三是通过市场拉动。配套建设千吨冷风库一
座,组建了冬枣龙头企业——渤海瓜菜保鲜股份有限公司,带动全镇冬枣业
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格局。第四是加大
科技推动。镇政府与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联合,2000年秋开始实施冬枣保
鲜贮藏及包装材料技术研究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冬枣业的可持续发展
奠定了基础。
黄河口万亩蜜桃科技示范园黄河口万亩蜜桃科技示范园位于垦利县西宋
乡东北部,南至黄河大堤,北至循环路,西起黄河新大堤,东至建林路,总
面积10729亩。土地由黄河冲积而成,土质肥沃。园区种植蜜桃8000亩,种植
冬枣近3000亩。1999年春季开始组织实施,已达到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四高
八化”的标准要求,实现沟、渠、路、林、桥、涵、闸、房全面配套。开挖
沟渠275条,长82.3公里;修筑生产路88条,总长27.05公里;建成防护林20.5
公里,植树3.5万株;建设水工建筑物218座;建设高标准看护房130座;铺设
管灌水道35000米,管道灌溉面积5000亩。园区内累计投资1386.5万元。该园
区以科技为先导,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园内良种率达到100%,名优稀特产品
26个,早、中、晚熟品种比达到3∶1∶6。建成12个高科技大棚,开展反季节
种植名优果品及优质苗木的引进繁育试验。园区与多家科研单位、大专院校
建立合作关系,并聘请有关专家长期担任园区的经济发展顾问。成立集苗木
繁育、技术服务、农资供应、果品销售于一体的“绿丰果业服务公司”,实
现“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实施名牌战略,注册“黄河口”牌
林果商标,申请认定无公害农产品标志,认定绿色食品,提高了产品的市场
竞争力。 园区内果树全部进入盛果期后,蜜桃平均亩产2000公斤,年产鲜桃
1600万公斤;冬枣平均亩产1000公斤,年产冬枣300万公斤;年产其他优质果
品10万公斤。项目区辐射15个行政村,仅果品生产一项,年人均增收6000元
以上。同时,园区的建设与发展,推动了相邻的西宋乡黄河口万亩冬枣园的
发展。2002年,冬枣园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冬枣种植面
积达7000亩。两园环境清新幽雅,无任何污染,已被列入国家绿色生态农业
试验示范区。
龙居乡万亩高效桑蚕样板园1994年,东营区从自身实际出发,选择龙居
乡作为全区发展桑蚕生产的试点,建立桑蚕生产基地,并不断加大资金投入
和政策扶持力度,取得可喜成效。1999年,该基地被市政府命名为“龙居乡
高效万亩桑园样板园”,2000年又新规划建设桑园8000亩,产鲜茧27.5万公斤,
总收入450万元。
桑蚕样板园生产实行全程管理,产供销一条龙的格局已初步形成。在种
植上, 由政府统一购进桑苗, 家庭户承包土地种植, 全乡植桑养蚕户达到
3000多户,建设养蚕大棚620栋;在管理上,各级都成立桑蚕生产领导小组,
村村配有技术员,对全过程进行技术指导,并对桑园管理实行“十统一”,
即统一时间定杆,统一浇水施肥,统一划锄灭荒,统一补植压条,统一疏枝
剪梢,统一冬耕培土,统一打药治虫,统一夏伐夏管,统一质量标准,统一
检查验收;在养蚕过程中,实行“五统一”,即统一购进蚕种,统一小蚕共
育,统一开蚕堂后窗,统一消毒防病,统一使用方格筛;在产品销售上,所
产蚕茧全部由市丝绸公司,蚕茧站按保护价统一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