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高产高效优质农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13&rec=125&run=13

1993年,东营市围绕粮食、棉花、肉牛、肉鸡、芦笋、果品、蔬菜等主
导产业和重点产品建立的龙头加工企业,发展到2400多家;全市专业村发展
到354个,专业户发展到11.7万户;万头牛乡(镇)发展到3个;淡水鱼发展
到10万亩;蔬菜大棚发展到1.2万多个;经济林发展到20万亩;浅水藕发展到
2.8万亩;芦笋发展到1.6万亩;“双千田”发展到6.9万亩。封育草场近10万
亩,土地复种指数达148%。成功地探索出发展“双高一优”农业的七种模式,
即以肉牛、肉鸡生产为主的农区畜牧业模式;以保护地栽培为主的蔬菜生产
模式;以优质果品为主的经济林生产模式;以稻藕渔苇为重点的盐碱地生态
农业模式;以捕、养、加并举的沿海渔业模式;以芦笋等名稀优产品为主的
创汇农业模式;以种养加为主的庭院经济模式。全市初步建成具有一定规模
的蔬菜、肉牛、林果、浅水藕、淡水鱼、芦笋、芦苇等七大生产基地,形成
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种养加、产供销、内外贸、农工商、
农科教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利津县积极实施以“十大开发”为主的“基
地建设工程”;以利益连接为纽带的农工商“一体化工程”;组织100个致富
工作队、建设100个专业村、树起100面旗子为主要内容的“富民工程”,收
到明显成效。粮食、油料、林果、畜牧、芦笋、水产、蔬菜、中药材等八大
基地已初步形成规模,60个专业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普遍提高500元以上,其中
有23个村比1992年翻了一番多。东营区注重加强以广利港为依托的渔民新村
建设,安置渔民108户,有效地带动了全区水产业的发展。1993年底,全市农
民人均纯收入在1000~1500元之间的达408个村、69993户;1500~2000元之间的
达到75个村、16448户;2000~3000元的达到17个村、9184户;3000元以上的达
到3个村、333户。
1995年,全市农业在坚持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立足当地资源优势,不
断调整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增加了农民收入,
加快了农村奔小康的步伐,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一是农业内部产
业结构趋向合理,粮食和经济作物的比例调整到58∶42,农、林、牧、渔产
值结构调整为48∶2∶30∶19。二是“专业乡(镇)、村”建设有了较快发展,
逐步形成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专业生产格局。1995年,全市共建成
万头牛乡(镇)14个,万只羊乡(镇)46个,分别比1994年增长16.7%和53.3%。
粮食、棉花、林果、畜牧、水产、蔬菜、莲藕、芦笋、食用菌、多种经营等
专业村发展到378个,比1994年增加178个,增长89%。三是争创“双千乡(镇)、
村”工作进展顺利。“双千乡镇、村”建设标准:粮田面积或粮食播种面积
不得低于总耕地或总播种面积的60%;平均亩产粮食达到1000公斤以上,粮食
总产逐年增长;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良种普及率必须达到95%以上;
按时完成国家下达的粮、 棉、 订购任务。经过一年的努力,全市共涌现出
“双千乡镇”4个,“双千村”153个。四是农村资源利用率和生产率有较大
提高。农民生产率由1990年的每个劳动力2900元,提高到3500元,增长20.1%;
土地产出率由1990年的每亩400元,提高到每亩600元,增长50%;农产品商品
率由1990年的58%提高到70%,增加了12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