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高效生态农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13&rec=124&run=13

20世纪70年代后期,相继在欧洲、美国、日本和东南亚等地出现了“生
态农场”这一组织形式。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生态农业研究和试
点工作,涌现出了一大批生态户、生态村、生态乡(镇)、生态农场等试点
典型。1991年5月,农业部等单位在河北省迁安县召开全国生态农业试点县建
设经验交流和推广会议,使生态农业县建设在全国普遍展开。
80年代末,东营市高效生态农业的研究和建设开始起步。1987年11月,
由胜利油田石油管理局和山东省环保局共同提出“大型农业生态工程——胜
利油田生态农场的建设与研究”项目,由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和胜利
石油管理局农业开发研究院(现为胜大集团农业总公司)共同承担。并向国
家环保局提出立项申请。1988年4月,由国家环保局主持召开专家会议,通过
立项评审,正式列入国家环保局科研计划(计划编号884401)。经过几年的
实践,为发展生态农业积累了经验。
自1988年东营市开始实施的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为黄河三角洲生态农
业的研究与建设奠定了基础。1996年,广饶县被列为省级生态农业建设示范
县。1999年5月15日~18日,东营市政府邀请中国工程院、中国农学会、中国
农业专家咨询团、中国林学会、中国水利学会、中国水土保持学会、中国草
原学会等7个单位,召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开发研讨会。省委副书记、
常务副省长宋法棠,中国工程院卢良恕等6名院士,全国政协常委蒋民宽,
中国农学会名誉会长相重扬,中国林业科学院院长江泽慧,国家农业综合开
发办公室副主任韩连贵以及来自农业、林业、水利、生态环境等方面知名专
家40多人参加会议。与会专家对大王镇工厂化育苗、东营盐生植物园、黄河
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利津县陈庄镇上农下渔开发区等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对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规划》进行研讨和论证。会后,与会专家向
国务院提出关于建立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建议,国务院副总理温家
宝作重要批示。卢良恕、相重扬、蒋民宽、陈耀春、成志林等5位专家、学
者被东营市政府聘为高级顾问。同年6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亲临黄
河三角洲视察,为东营市题词,并作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其精神与前期专家
提交国务院《建议》的内容非常吻合。总书记在东营市视察期间,随同视察
的温家宝副总理谈到,他已看到专家们提交国务院建议书,并认为这个建议
提得好,可以考虑将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列入国家“十五”计划。
为此,市委、市政府确定把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作为落实江总书记
题词和指示精神的重要载体,积极开展汇报、争取工作。温家宝副总理曾两
次批示,要求国家计委、农业部、科技部、水利部、林业总局、环保总局、
农业综合开发办等有关部委研究这一建议。同年8月,山东省政府以[1999]
83号文上报国家“十五”计划。2001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把“发展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正式列入国家“十五”计划纲要。2001年,继广
饶县之后,利津县又被列为省级生态农业建设示范县。全市生态农业建设进
入新阶段。
东营市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民群众在生产实践中,遵循自然条件和客
观规律,针对东营市自然资源丰富和生态环境脆弱的两个基本特点,进行广
泛、深入的实践和探索,初步探索出适合当地特点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主
要形式有:
一是引黄改碱种稻开发模式。该模式包括垦利、利津、东营、河口等县
(区)沿黄两岸及引黄干渠两侧区域,通过引黄洗碱,垦荒种稻,获得成功,
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25万亩左右。
二是“上农下渔”开发模式。即挖池塘蓄水养鱼(虾、蟹),筑台田改
碱种粮、种菜、种果。
三是畜牧草场开发模式。根据土壤盐渍化与生态脆弱的特点,采取保护
自然植被、退耕还草等措施,建立人工草场发展畜牧业。该模式主要在黄河
以北垦利、利津、河口等县(区)低产田及荒碱地中实施。如山东横店草业
畜牧集团有限公司30万亩苜蓿开发项目,自2001年开始实施,至2002年开发荒
碱地25万亩。
四是渗水养虾、鱼鸭混养、河蟹养殖等模式。利用盐碱洼地多、坑塘多、
水资源充足的优势,实施养鸭、养鱼(虾、蟹)、种藕等。
五是农业科技示范园开发模式。如大王农茂集团占地5万亩的东营市高
效生态农业科技园,采用先进农业技术,引进现代化设备,发展高科技农业
产业。2002年,建设优质生产基地1.5万亩;林木种苗基地发展到3000亩,育
苗2000万株;无公害蔬菜发展到5000亩,其中凯银系列特菜成为AA级绿色食
品。再如利津现代化农业示范区,以北岭、盐窝两乡(镇)为基地,总控制
面积3万亩,被国家确定为东营国际绿色产业重点示范区。六是龙头企业带
动模式。农业龙头企业上连市场,下连基地和农户,是农业产业化链条中的
关键一环,是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启动力。如花官乡华誉集团,在原肉鸡加
工的基础上,新上蔬菜加工车间5500平方米,形成年加工蔬菜1万吨、加工肉
鸡2000吨、加工饲料6万吨的生产能力。2000年实现产值2.1亿元,创汇突破千
万元大关,带动养鸡专业户10万户,蔬菜种植基地1万亩。
七是生态畜牧场模式。如绵野公司积极发展农区畜牧业,是集种植、养
殖、加工、销售与一体的现代化农牧企业集团。并被认定为全省最大的波尔
山羊纯繁改良基地。通过发展生态畜牧模式,初步建立起发展高效生态牧业
的框架,全市草场控制面积达到120万亩,从而使生态牧业逐步走上区域化布
局、规模化生产、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
八是生产基地模式。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培育农产品商品基地。重点规
划建设优质粮、畜牧、水产、牧草、瓜菜、花卉、冬枣、桑蚕等生产基地。
至2002年底,全市优质专用麦、优质玉米、优质水稻等生产基地面积分别达
到35万亩、50万亩、10万亩;畜牧业重点发展奶牛、肉羊生产,全市年产肉
蛋奶18.04万吨;水产养殖业发展迅猛,浅海贝类养殖面积已发展到58万亩,
淡水养殖面积发展到36万亩;牧草业以苜蓿为重点,已发展14万亩,山东横
店草业畜牧集团有限公司30万亩苜蓿开发项目已开始实施; 瓜菜种植面积
2001年达到60万亩,总产204.7万吨;冬枣密植园已达到6.2万亩;桑园达到5.3
万亩。
九是名、优、特产开发模式。着力培育了畜牧、水产、林果、瓜菜、牧
草、桑蚕等产业,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至2002年,
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243家。其中龙头企业产值过千万元的已超过40家。
华誉集团、大王农茂集团、利富得公司等龙头企业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同
时,充分发挥资源丰富、生态环境污染少的优势,大力发展有机食品、绿色
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至2002年底,全市“三品”原料生产基地面积达
到23.6万亩,“三品”品牌已达到22个。2001年中国国际农博会上,全市送展
的农产品有六个被认定为全国农业名牌产品。正在申报绿色食品证书的农产
品有6个,分别是广饶“半球”牌面粉、大王乳业、“黄河口”文蛤、“入
海口”毛蟹、“三角洲”牌大米、“渤海”青蛤。
十是市场体系模式。全市先后建起各类集贸市场240处、专业批发市场22
处,其中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10处。据初步统计,全市已有10多万农户进入
产业链经营,种植和养殖大户已发展到26个。通过建基地、强龙头、扩市场,
加快了资源优势向商品优势的转化,促进了农业内部的良性循环,推动了生
态经济的高效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