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土地综合治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13&rec=120&run=13

1997年始,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和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统称为农业综合
开发。
一、指导思想的转变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产品特别是粮棉等大宗农产品也出现阶段
性过剩。 国务院温家宝副总理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第二次联席会议上提出
“两个转变”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即由过去以改造中低产田和开垦宜农
荒地相结合,转到以改造中低产田为主,尽量少开荒,甚至不开荒,把农业
综合开发与保护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由以往追求增加主要农产品为主,
转到积极调整结构,依靠科技进步,努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上来。
根据国家和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的要求,东营市农业综合开发适时转变指
导思想,把农业综合开发作为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和建设国际绿色
产业示范区的突破口。坚持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
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基本任务,面向国内外市场,依靠科技
进步,大力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努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高标准、高质量地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农产品
生产基地、加工基地、出口创汇基地,为加速实现全市农业现代化,建设环
境优美、经济繁荣的新经济区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项目实施情况
1996年前,由于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和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用于土地治
理的亩投入标准低,1997年后,农业综合开发部分项目区是在“两黄”农业
开发项目区的基础上,进行中低产田改造。
1988~2002年, 农业综合开发累计开发荒碱地55.3万亩, 改造中低产田
119.9万亩,改良、建设草场7万亩。土地综合治理总投资44927万元,其中国
家和省投资25057万元,市配套2462万元,县区场配套5365万元,贷款2373万
元,县以下自筹9670万元,项目区农民投入农业开发劳务工1306万个。
改善了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土地治理项目按照大沟、大渠、大路、大林带
进行设计,形成沟、渠、路、林、桥、涵、闸、农业、林业、水利、科技综
合配套,项目区基本建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旱能浇、涝
能排”的高产稳产田,为建设现代农业搭建起良好的框架。
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至2002年底,土地综合治理项目区年新增生产
能力:粮食14.25万吨,棉花3.32万吨,蔬菜30万吨,果品2.5万吨。
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把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的关键措施。坚持以开发促调整,以调整促开发,努力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区建成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示范区。至2002年底,共发展冬枣12万亩,
桑园5万亩,蔬菜50万亩,优质牧草15万亩。2002年项目区粮经比达到32∶68,
为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加快新技术、新成果推广,提高了项目科技含量农业综合开发注重新技
术推广,投入资金占整个农业开发资金的10%。大面积推广棉花地膜覆盖、
模式化栽培、优良品种、小麦半精量播种、水稻大棚育秧、节水灌溉等新技
术,成果显著。项目区积极与科技单位合作,至2002年,全市农业综合开发
项目区,共依托省内外科技单位21家,聘请专家教授45名;引进了全自动种
苗温室、喷滴灌设备、无土育苗技术、胚胎移植等高新技术和设施;引进推
广了桑园抽箍提补剪伐技术、大棚省力化养蚕技术等综合技术36项;引进国
内外优质蔬菜、苗木、牧草、水产品良种100余个,实施试验项目11个。新技
术、新成果的推广,提高了科技贡献率,为全市农业优化升级提供了强有力
的支撑。
培育了一批名牌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农业综合开发在重视培育主导产业的
同时,下大力气打造自己的名牌产品。大王镇“凯银”牌特菜已进入全国各
大超市,并远销周边14个国家和地区。“黄河口”毛蟹在1999年中国国际农
业博览会上,一举夺得名牌产品称号,这是全市农产品获得的第一个国家级
名牌产品。“冬映红”牌冬枣、“黄河口”牌蜜桃已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
心认证为绿色食品。在2001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凯银”牌黄瓜和西
红柿、“黄河口”牌毛蟹、“黄河口”牌文蛤被认定为全国农业名牌产品,
这标志着全市农产品实施名牌战略已初见成效。
三、重点示范园区建设
根据农业综合开发指导思想的转变,按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率先建成
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要求,先后建设了一批农业示范样板工程。农业综合开发
在基本完成中低产田改造的基础上,突出精品工程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
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先后建设了大王高效生态科技示范园、龙居高效
生态农业示范区、绵野良种肉羊繁育示范园、陈庄万亩“上农下渔”样板园、
小张节水农业示范区、花官绿色高效示范园、新户优质冬枣示范园、利津现
代农业示范区等示范工程。
四、蓄水工程建设
黄河水是东营的主要淡水资源,也是东营市农业的“生命线”,黄河水
可用而不可靠是制约东营市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修建平原水库和中小型蓄
水工程成为农业稳产高产、农民增收的保障。1999~2002年,东营市农业综合
开发每年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中小型蓄水工程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