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吨粮田建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13&rec=115&run=13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通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境内粮食生
产大幅度增长。1988年,全市粮食总产达到583873吨,创历史最高水平。随着
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1989年,广饶县有的粮田每亩达到吨粮。根据
省委、省政府吨粮田建设指示精神,东营市委、市政府把吨粮田建设摆上重
要议事日程,确定在广饶县进行吨粮田建设。并于1990年3月20日成立“东营
市吨粮田科技开发领导小组”。至1994年,先后完成“二万亩吨粮田科技开
发”、“五万亩吨粮田科技开发”、“争创吨粮田村活动”、“十万亩吨粮
田科技开发”和“吨粮乡(镇)建设”,使东营市粮食生产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建立组织
为切实抓好吨粮田建设,东营市成立“吨粮田建设领导小组”。广饶县
根据每个吨粮田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县、乡(镇)两级建立吨粮田建设领
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项目区内的村,村村选配科技副主任,具体负责本
村吨粮田建设项目的实施。各级领导机构和技术指导组织的建立,为吨粮田
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二、项目实施的方法步骤
1.落实项目。广饶县为圆满完成吨粮田建设任务指标,认真抓好项目的
落实。首先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出立项报告,制定项目“规划方案”和
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其次是组织有关部门的干部和农业科技人员,深
入到项目区的乡(镇)、村检查项目的落实情况,并将检查情况及时写出书
面报告,向县吨粮田建设领导小组汇报;第三是在认真对项目区内的村、户
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将耕地面积、农作物种植类别、总产和单产、农业机械、
以及人口分布和劳动力资源,登记造册和建档。第四是实行优惠政策。按照
有关规定,每亩吨粮田县政府拿出扶持资金2元,柴油指标4公斤,县产碳铵
指标25公斤。
2.“科物政三结合”。“科物政”承包集团是由科技部门、物资供应部
门、党政领导组成的三结合科技服务承包集团,主要负责承包项目的组织领
导、科技推广、物资供应等项内容。在吨粮田建设项目实施中,广饶县充分
发挥“科物政”三结合集团承包的作用,凡“吨粮田建设”项目,县政府都
与项目区内乡(镇)承包集团签定“项目合同书”。“项目合同书”对项目
内容,计划进度、产量指标、完成时间、承担的责任以及奖惩措施都作了明
确规定。乡(镇)政府也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与有关村签订合同书。为确
保合同的认真履行,广饶县以广政发[1990]39号文件明确规定“吨粮田建
设”的奖惩办法,达到吨粮田的,奖励项目行政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完不
成任务扣发风险抵押金,并扣还县扶持资金和农用物资。“五万亩吨粮田科
技开发”项目规定,项目区亩增150公斤,分别奖励乡(镇)长、农技站长、水
利站长和农机站长奖金200元。 一年实现吨粮田指标的, 上述人员每人奖励
500元。完不成“吨粮田建设”任务指标的,在查找问题的同时,向县政府写
出书面检查报告。在“争创吨粮田村活动”项目中,为加快吨粮田村建设的
进程,广饶县政府作出决定,实现吨粮田的村奖励500元;新增吨粮田4个以
上、 5至9个、 10至14个和15个以上的村,分别奖励乡镇长和农技站人员每人
200元、300元、400元和500元。当年达不到吨粮田的村,扣发村交纳的风险抵
押金,并写出检查。通过县、乡(镇)、村签订合同书,实行严格的奖惩措
施,把行政领导、科技推广和物资供应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了
“科物政三结合”的整体效能,有力地促进了“吨粮田建设”项目的顺利实
施。
3.技术培训和典型示范。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搞好技术培训和典型示
范,作为“吨粮田建设”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手段。在每个“吨粮田建设”
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广饶县、乡两级都通过举办培训班、广播讲座、印发明
白纸、现场示范、召开现场会和到外地参观学习等形式,培训农业技术人员
和典型示范户,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增强农民的科技意识,提高农民的科学
种田水平。为了搞好典型示范,加快“吨粮田建设”项目的进程,广饶县对
小麦、玉米两种主要农作物的品种、密度、配方施肥等,进行了8项高产攻
关试验, 安排了16个示范点。 在小麦品种的试验中,柞麦2号品种亩产达到
469.4公斤,产量居其它小麦品种的第一位,成为“吨粮田建设”的优良品种。
李鹊乡赵庄村村民赵发启种植的0.89亩玉米,折合亩产813.3公斤,创全市单
产最高纪录,成为高产玉米种植示范户,为大面积玉米高产开发提供了宝贵
的经验。
4.“五统一”的种植模式。由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块土
地被分割成一家一户的零散土地,致使集体服务功能难以发挥作用,制约了
吨粮田建设的顺利实施。为此,广饶县政府在稳定项目区内农村政策的基础
上,深化改革,积极推广区域种植,在吨粮田建设成方连片的区域内,实行
“五统一”,即统一供种、统一种植方式、统一栽培管理措施、统一农机作
业、统一配方施肥。通过实行“五统一”,使每一方、每一片的农作物整齐
统一,大面积均衡增产。
5.领导干部和科技人员分片包干。广饶县在吨粮乡(镇)建设的过程中,
实行县政府领导包片、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的责任制,一级抓一
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并将承包情况作为全县吨粮田建设考核的一项重要内
容。为搞好“五万亩吨粮田科技开发”,广饶县农牧局成立粮食开发办公室,
并把办公室技术人员分成3个技术指导小组,分乡(镇)包片,负责技术指
导、技术培训、良种供应等项工作。
三、检查验收
为确保每个吨粮田建设项目圆满完成,并达到“规划方案”的要求,首
先由县、乡两级农业技术人员组成初测组,按照省科委[1989]222号文件的
规定,进行实地勘察和抽样测产,登记造册,统一编号,并写出项目课题总
结报告和项目测产报告。尔后组成有上级有关业务部门专家参加的评定委员
会,对每个吨粮田建设项目进行评审和鉴定。通过评定委员会评审和鉴定,
东营市在广饶县安排的5个吨粮田建设项目,都一次性通过检查验收,全部
合格达标。“五万亩吨粮田科技开发”项目,于1991年12月被评为山东省星
火三等奖,张万湖、王金荣、李成信、张在祯等人获山东星火个人奖,其中
小麦生产受到国务院的表彰。
广饶县吨粮田建设项目简介:
二万亩吨粮田开发该项目于1989年广饶县政府立项,1990年完成,总投38
万元, 实施面积20455亩,分布在小清河井灌区的9个乡(镇)。其中李鹊乡
4950亩,小张乡5080亩,大王镇3000亩,西营乡2120亩,石村乡1155亩,广饶
镇1080亩,花园乡1050亩,颜徐乡1000亩,稻庄镇1020亩。经广饶县科委、农
牧局联合测产验收,1989年小麦亩产432.8公斤,玉米亩产488.2公斤,年亩产
粮食921公斤,超计划指标21公斤。项目区比1988年总增产粮食374.02万公斤,
其中3500亩达到亩产吨粮。1990年小麦亩产441.21公斤,玉米亩产574.32公斤,
年亩产粮食1015.53公斤, 超计划指标15.13公斤。项目区比1988年总增粮食
566.83万公斤。两年超计划完成吨粮田建设任务指标。
五万亩吨粮田科技开发该项目课题于1990年山东省科委下达,由广饶县
人民政府承担,1991年完成。实施面积5万亩,其中李鹊、小张、石村3个乡
各1.5万亩,广饶镇0.5万亩。涉及73个村,10377户,44458人;带动区域25万
亩,分布在全县15个乡(镇)。经省专家测产验收认定,项目区内1990年小
麦单产412.2公斤,玉米单产577.6公斤,年亩产粮食989.8公斤,年亩产粮食
与吨粮相差1%,认定完成“五万亩吨粮田科技开发”任务,两年任务一年完
成, 1991年未再实施。 1990年带动区24.5万亩小麦,平均亩产352.2公斤,比
1989年亩增34.2公斤; 23.5万亩夏玉米, 平均亩产376.6公斤, 比1989年亩增
49.6公斤。1990年,广饶县粮食总产达到27948.9万公斤,比1989年增产7.45%。
争创吨粮田村活动广饶县在1989年实现5个吨粮田村的基础上,县政府决
定1990年、1991年两年实现百个吨粮村。吨粮田的建设分布在广饶、花园、
小张、李鹊、西营、稻庄、大王、大营、石村等乡镇。经专家测产验收认定,
1990年达标村48个,1991年达标村53个,两年实现吨粮田村101个。
十万亩吨粮田科技开发该项目1991年省农业厅下达,广饶县农牧局承担,
计划1993年完成。该项目省年投无偿资金20万元,县按省投资总额的30%拿
出相应的配套资金,乡村集资33万元。项目总实施面积105049.8亩,其中广饶
镇、西营乡、大王镇、稻庄镇、颜徐乡各1.5万亩;花园、小张、李鹊、石村
分别为1.3万亩、0.66万亩、0.4万亩、0.3万亩。经专家组测产验收认定,1991
年项目区小麦平均亩产424.2公斤, 玉米平均亩产550.5公斤, 年亩粮食产量
974.7公斤, 超计划94.7公斤,比1990年亩增粮食174.7公斤。项目区总产达到
1023.89万公斤, 超计划指标99.45万公斤, 比1990年总产增加183.52万公斤。
1992年每亩实现吨粮,三年开发任务两年完成。
吨粮乡(镇)建设该项目是1991年由省财政厅、省农业厅下达的全省百
个吨粮乡(镇)建设项目。广饶县承担了李鹊、小张、石村3个乡的建设任
务,1994年完成。三年总投资48.6万元,其中省投资24.3万元,市投资12.15万
元。实施总面积6.7万亩。经专家测产认定,1994年,李鹊、小张、石村3个
乡分别平均单产达到1080.5公斤、1017.1公斤和1012.2公斤,分别比1991年亩
增粮食100.5公斤、 86.1公斤和66.2公斤, 3个乡均成为吨粮乡(镇)。1992~
1994年3个乡累计增加亩产175.12公斤,增加总产1845.22万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