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13&rec=103&run=13

东营市位于山东省北部,地处黄河三角洲地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
河在境内横贯穿行138公里,在垦利县注入渤海。进入东营的年均水量369亿立
方米,沙量9.28亿吨;年最大水量973亿立方米,沙量21亿吨。黄河携泥带沙年
均以3~4万亩的速度填海造陆,营造出举世闻名的黄河三角洲,并且仍然在向
大海推进,形成国家农业开发大有潜力的后备土地资源。
市境南部和西部开发较早,市境东北部以垦利县宁海为顶点的扇形冲积平
原,系黄河淤积而成的近代黄河三角洲区域,成陆较晚。该区域18世纪末始
有人烟,19世纪初移民垦户渐多。抗日战争时期为中共清河区委所辖的垦区
根据地,解放区的“粮仓”。
解放后,山东省政府先后3次移民,到黄河三角洲腹地立村垦殖。20世纪
50年代,先后在这一地区建立五一、广北、黄河、渤海等大型国营农场,对
黄河三角洲的农业开发起到骨干和示范作用。1958年,被列为国家“一五”
重点项目的“打渔张引黄灌溉工程”竣工后,使黄河三角洲部分地区获得引
黄效益。60年代,这里相继建立山东省共青团孤岛林场、渤海农垦局和济南
军区军马场。特别是60年代胜利油田进行石油开发以来,不仅在这里逐步建
成全国第二大油田,而且为黄河三角洲的农业开发注入新的活力。
具有现代意义的农业综合开发是在建市后。1988年5月至7月间,全国政
协副主席、著名学者钱伟长,全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民盟中央主席、著名学者费孝通等先后来东营考察,并参加了黄河三角洲开
发建设的各种研讨会、论证会,为开发建设黄河三角洲奔走呼吁。1989年11
月11日至12日,负责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来东营视察时指
出:“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大有潜力,大有可为,大有希望,并已具备了必要
的开发条件。现在重要的是加以组织,加以推动”。党及国家领导人和著名
学者对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关注和支持,拉开了大规模黄河三角洲农业开
发的序幕。1988年,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被列入全国十一大片开发区域,东
营市成为山东省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的重点区域。1989年,黄河三角洲农业
开发被列为全国八大开发区之一;同年,国家计委又把黄河三角洲农业综合
开发试验项目列为全国20个重点项目之一。以上三项农业开发,即是著名的
“三黄”农业开发。继1988年开始的“三黄”农业开发之后,山东省委、省
政府把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确定为全省两大跨世纪工程之一。
1999年6月,江泽民主席与负责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以及中央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在省委、省政府主要领
导的陪同下来东营视察,江泽民主席在视察时指出:“黄河三角洲石油资源
丰富,土地资源充足,生物资源多样,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一定要好好
开发,要把经济建设、生态建设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把
黄河三角洲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的新经济区”。江泽民主席并作了
“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加快黄河三角洲的建设和发展”的亲笔题词。为黄
河三角洲开发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增强了全市人民开发建设黄河三角洲
的信心和决心。
2001年,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把“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列入
国家“十五”计划纲要;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投资促进处确定东营市为
“国际绿色产业示范区”。
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下,在山东省委、省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
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市人民的艰苦奋斗,农业开发取得巨大成就。自1988
年以来,全市共实施农业开发项目343个,总投资78489万元。其中省以上投
资38181万元,地方配套和自筹33221万元。开发改造土地175.2万亩,其中改
造荒碱地55.3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19.9万亩。建设多种经营和农副产品加工
项目90个。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上,新建了麻湾引黄工程,改造扩建了王庄
二干,新建和改建了南堤、王集、永安、陈庄、马家、牛庄、北岭等一批高
标准平原水库。在科技示范项目建设上,建设了大王、绵野、小张、龙居、
北岭等一批具有现代化科技农业雏形的示范项目基地。通过十几年的农业开
发,全市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业综合产出能力显著提高,
为加快推进黄河三角洲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