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纺织工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1&rec=99&run=13

第六章 纺织工业
建市初, 全市乡及乡以上只有利津县麻纺厂1个纺织企业,职工226人,固定资产297
万元,年产麻袋193万条,工业总产值330万元。建市后,市委、市政府根据东营市属
产棉区、发展棉纺业原料充足这一特点,把纺织行业列为发展地方工业的重点,制定
“五年打基础,十年大发展,十五至二十年建成有东营特色的纺织工业体系”的发展
战略。“七五”期间,正值全国纺织工业大发展。在这种形势下,东营市纺织工业发
展很快,先后新建东营市棉纺织厂、东营市第二棉纺织厂、利津明集棉纺厂、广饶县
第一、二、三棉纺厂、石村印染厂、稻庄洗染厂等一批企业。至1990年,全市乡及乡
以上共有纺织工业企业16个, 其中,棉纺织业9个、印染业2个、麻纺织业1个、针织
及其它纺织业4个, 工业总产值9435万元;生产棉纱、棉布、化纤布、印染布、麻袋
等产品。
“七五”末,全国纺织品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形势,国家控制新上棉纺能力。东
营市纺织企业多属新建企业,多生产初级产品或普通产品,缺乏名牌产品,一些规模
较小的乡镇企业抗风险能力更差,全市纺织行业普遍出现产品滞销、企业亏损等问题,
生产经营步入低谷。“八五”期间,新建纺织企业较少,新上2个小型针织企业,1个
麻纺企业转产棉纱。主要是挖潜改造,填平补齐,扩建配套。市棉纺厂和市第二棉纺
厂先后进行二期扩建工程。 为增加抗风险能力,先后将广饶县的3个小棉纺厂合并为
东营市第三棉纺厂,把利津麻纺织厂、静电植绒厂和市第四棉纺织厂合并为利津县纺
织总厂。企业通过加强管理,开发新产品,加强产品销售等工作,努力开拓市场,搞
活经营。 1990年10月,服装行业由二轻系统划归纺织系统,4家县属以上服装企业成
建制划归市纺织局管理。1995年,全市乡及乡以上有纺织工业企业33个,其中,棉纺
织业9个,印染业2个,针织及其它纺织业5个,服装制造业17个;工业总产值4.1亿元;
生产多种规格的纱、布、服装、毛巾、针织品、印染布、麻纱绒等系列产品。

第一节 棉纺织

棉纺织是建市后新兴工业产业,也是全市纺织行业的主导产业,产值占全市纺织
工业总产值的71.5%。 自1986年6月建设东营市棉纺织厂起,市第二、第三棉纺厂及
一批乡镇小棉纺企业陆续开工建设。1987年,市棉纺织厂形成部分生产能力,当年产
纱143吨、 布192万米。1988年,市第二、第三棉纺织厂相继投产,当年全市生产纱8
19吨、 布444.74万米。1989年,市棉纺织厂一期工程全面投产,全市纱产量增加到4
167吨, 比上年增长4倍多;布产量达815.45万米,比上年增长83.35%。1990年后,
市棉纺织厂及市第二、第三棉纺织厂相继开始改建、扩建工程。一些乡镇办小型棉纺
织企业由于纺织品市场不景气,大多关、停、并、转。全市纺织行业通过技术改造、
企业重组和产品结构调整,抗御市场风险能力有所增强,生产能力和规模进一步扩大。
1990年, 产纱6835吨、布1145.8万米。1993年,产纱8957吨、布1056.9万米。199 5
年, 全市乡及乡以上有棉纺织企业9个, 工业总产值2.93亿元;主要产品产量:纱9
849吨(其中棉纱6514吨、混纺纱3188吨、纯化纤纱147吨) ,布2041万米(其中棉布13
59万米、混纺交织布652万米、纯化纤布30万米),毛巾230万条,被罩1.2万个,窗帘
2088万副。其中东营市棉纺织厂、东营市第二棉纺织厂、东营市第三棉纺织厂、利津
县纺织总厂(该厂除棉纺织外还有部分麻纺和静电植绒生产能力) 4个骨干企业,职工
4176人, 拥有环锭纺8.5万枚、气流纺2800头、织布机1000台,年产纱9101吨、布19
20万米、毛巾230万条,工业总产值2.35亿元,利税600万元。
重点企业
东营市棉纺织厂位于东营市东城工业区, 占地面积29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9万
平方米, 市属全民所有制中一型企业,隶属市纺织工业局。1986年6月始建,分两期
建设。 第一期工程为1万纱锭、408台织布机,1987年10月调试生产,1989年5月达到
工程设计规模。第二期工程为3万纱锭,800头气流纺,于1990年10月正式投产。两期
工程固定资产总投资为5676万元,主要产品为棉纱和棉布。1994年,兼并市毛巾厂,
增加40台毛巾织机。同年,又与西班牙合资成立服装厂。至1995年底,东营市棉纺织
厂已发展成为集纺纱、织布、毛巾、服装于一体的多元化综合性企业,职工2300人,
固定资产原值7536万元,工业总产值14383.9万元,利税206.9万元。生产从7S
(每克棉拉7米线)到60S的纯棉、混纺纱10余个品种,总产量5257吨,一等品率
100%;各种规格的纯棉、混纺坯布929.11万米,一等品率99%以上;毛巾228.8万条。
纱、布产品有30%以上出口。1995年,被列入东营市工业企业二十强。
东营市第二棉纺织厂位于垦利县城东1公里处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占地面积7万
多平方米, 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为中二型县属集体所有制企业,隶属垦利县供销
社。始建于1987年7月,设计生产能力为5千纱锭。1988年初,定名为山东省垦利县纺
纱厂。6月,更名为东营市第二棉纺织厂。1988年10月27日,一期工程竣工。1989年,
生产棉纱750吨, 实现总产值400万元、利税70万元。1991年,新上环纺锭1万锭、气
流纺800头、 织机100台。 1995年, 有职工760人,工业总产值3857.4万元,利税12
1.1万元,拥有环纺锭1.5万枚、气流纺800头、织布机100台,固定资产原值2861万元,
年产10S-42S纯棉、 混纺纱1493吨、棉布200万米,所生产的21S
纯棉纱被评为市级优良产品。
东营市第三棉纺织厂位于广饶县石村辛桥,占地面积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
万平方米,为乡镇小型集体企业。始建于1987年5月,规模为4200纱锭。1988年1月投
产,当年生产21S纯棉纱432吨,实现工业总产值184万元,利税16万元。19 92
年2月,新上16台细纱机,环锭纺总数达到1.5万枚,当年生产21S纯棉纱14 40
吨, 实现工业总产值1368万元。1995年,有职工430人,固定资产原值1504万元,生
产45S纯棉纱1144吨,实现工业总产值1151万元、利税2万元。
利津县纺织总厂位于利津县城西关, 占地面积7.5万平方米,县属全民所有制中
一型企业。 原名利津县麻纺厂,1992年,更名利津县纺织总厂。始建于1969年8月,
1970年投产,设计规模为年产麻袋220万条。建厂至1980年间,生产稳定发展,年产6
个品种的麻袋200万条左右,其中,“6635”型麻袋被评为省优产品,产品销往全国,
部分外销斯里兰卡,年利税60多万元。1980年后,外贸计划收购减少,主要面向国内
市场。国内麻袋生产过剩,麻袋价格下降,以及由此引起的麻袋原料和红麻种植量锐
减,麻袋生产数量减少,效益下降。80年代年生产麻袋100~200万条,由于滞销和价
低造成连年严重亏损。90年代初,年生产麻袋100万条左右,仍然连年亏损,至19 95
年, 麻纺下马。1994年起,利用麻纺厂房改建棉纺织项目,1995年,生产棉纱120 7
吨。
1986年,投资427万元,新上1条年产300万平方米的静电植绒生产线,年底投产。
1987年, 生产静电植绒布93万平方米,工业总产值759.8万元,利税92.8万元。生产
的静电植绒布分为喷花、压花、磨花3大类100多个花色品种,主要用于制作沙发、家
具、服装、鞋帽、箱包等,产品畅销全国。1994年,开发出仿羊绒衣料、霸王革、鞋
面料等新产品。1995年,生产静电植绒布120万平方米。
1995年, 利津县纺织总厂有职工686人,固定资产原值2152.5万元,产品销售收
入3293.9万元,工业总产值4155.2万元,利润57.5万元。

第二节 印染

东营市1986年始有印染行业,至1995年底,主要有2个印染企业,职工总数588人,
年产值3557万元,利税479万元,年产各类印染布2785万米。
重点企业
东营市印染厂位于广饶县稻庄镇,占地面积8.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
为大二型镇办集体企业。 始建于1988年3月,名为稻庄洗染厂。1990年,更名为广饶
县洗染厂。1992年,上卷染机4台、整理机2台、拉幅机1台、锅炉1台,卷染机总数达
10台, 年产洗染布868万米,实现工业总产值550万元、利税30万元。1993年1月,更
名为东营市印染厂。1995年,拥有卷染机16台、烧毛机1台、拉幅机2台、定型机3台、
印花机2台、锅炉4台,固定资产原值1370万元,年产纯棉、涤棉印花布2506万米,产
品畅销东北、华北等地,部分产品远销日本、韩国、巴拿马、越南、俄罗斯等国家。
职工人数320人, 工业总产值2929.3万元, 利税114.6万元。 连续5年被评为东营市
“重合同、守信用”企业。
东营市第一染织厂位于广饶县东辛桥,原名广饶县第一染织厂,属石村乡办小型
集体企业。始建于1986年7月,1987年1月投产,占地面积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万
平方米, 有染织设备12台,当年实现工业总产值90万元、利税6万元。1990年,染织
布280万米, 工业总产值686万元、利税36万元。1991年4月,更名为东营市第一染织
厂。1993年,工业总产值793万元、利税43万元。1995年底,有职工268名,固定资产
原值290万元,生产印染布279万米,工业总产值675万元、利税39万元。

第三节 针织

东营市1986年始有针织企业。 至1995年底,全市乡及乡以上共有4个小型针织企
业, 职工总数836人;工业总产值1814.4万元,产品销售收入1256.9万元,利税61.9
万元;年产高中档羊绒衫4万件、羊毛衫5万件、手套50万副、童装5000套。
重点企业
东营市海丽丝针织制衣有限公司位于东营市东城曹州路21号, 占地面积6.8万平
方米, 建筑面积8100平方米。为东营海通公司投资兴建的私营企业。1994年5月开工
建设,总投资1426万元,11月完成基础设施及土建工程。从德国STOOL公司引进4台全
自动电脑编织机及花型设计系统1套;从日本引进32台BRCTHER牌手摇编织机及28台缝
合机,同时引进水洗、烘干、熨烫等后整理设备,形成从花型设计、编织成型到后整
理成衣的生产线。主要产品为各种高中档羊绒、羊毛衫,年生产能力9万件。1995年8
月正式投产,年末职工人数达到204人,当年实现产值1500万元,销售收入1300万元,
利税80万元。
东营天利针织品有限公司位于垦利县开发区东首, 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建筑
面积1.4万平方米, 为与台商合资小型企业。1994年1月筹建,8月18日投产。至1995
年底, 有针织设备197台,固定资产原值760万元,职工170人,年产手套50万副,童
装5000套,工业总产值172万元。

第四节 服装

境内服装行业历史悠久,但发展缓慢。50年代中期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先
后由几家私营缝纫铺组成的广饶城关镇缝纫生产合作社(后改为东营市第一服装厂)和
利津县鞋服社(后关停),是境内最早的服装生产企业。此后,一些比较发达的集镇也
陆续成立小型集体所有制服装加工企业。但企业多无定型产品,主要以门市接零活加
工服装和批量代料加工服装为主,多为中、低档产品。1966年,新建东营服装厂 (后
改为东营市第二服装厂) 。1983年后,原有服装企业进行更新改造,新建垦利服装厂
(后改为东营加利制衣有限公司) 、东营市服装公司。1990年10月,4家县属以上服装
企业成建制由二轻系统划归市纺织系统管理。1995年,全市乡及乡以上有服装制造业
企业17个, 从业人员1800多人,固定资产原值5020万元,生产各类服装159万件,工
业总产值6345.6万元, 产品销售收入5301万元,利税253万元。其中,纳入市纺织局
系统管理的4个服装企业职工总数828人, 缝纫设备398台,固定资产原值1130万元,
年产各类服装80多万件,工业总产值1981万元。
重点企业
东营市服装一厂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广饶县城关镇缝纫生产合作社。1958年12月,
与城关镇鞋业生产合作社并为全民所有制企业, 更名为国营广饶县城关被服厂。 1
962年, 改为县属集体企业,易名为广饶县鞋服生产合作社。1965年,广饶县服务公
司服装部并入。 1977年8月,更名为广饶县鞋服厂。1980年,皮鞋厂分出后,鞋服厂
更名为广饶县服装厂。1981年,在商业街东段北侧新址修建建筑面积1786平方米生产、
办公大楼,1982年竣工启用。1983年,更名为东营市服装一厂。1984年,开始为胜利
油田加工劳保服,劳保服最多时占企业生产量的三分之二左右。1985年,从日本、美
国、联邦德国购进37个型号的电动缝纫机156台,价值100万元,能生产普通服装、工
作服、 床垫、篷布、装具等系列产品100多个品种。1990年,生产服装40万件,工业
总产值1080万元, 销售收入755万元。1995年,职工273人,固定资产原值265万元,
生产服装37万件,工业总产值1049万元、利税46万元。生产的“信鸽”牌各类服装曾
多次获奖:1987年,毛料中山服获省行业评比第三名;1988年,西服套装获省优质产
品称号,丝绸服装、雪花呢大衣、西服套装在全国首届城运会山东省名优特新产品展
览交易会上获优秀奖。1988~1990年,“信鸽”牌服装曾批量出口。
东营加利制衣有限公司位于垦利县城利河路91号, 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建筑面
积3万平方米, 为小型中外合资企业。1985年开始建厂,称垦利服装厂,与县二轻贸
易公司一体核算。 1991年1月,开始独立核算。同年,新上中速平缝机23台,固定资
产达到82万元,年产西装5万件,工业总产值265万元、利税10万元。1992年与加拿大
多伦多捷斯柯公司合资成立东营加利制衣有限公司,合资后新上高中速平缝机95台,
设备总数达到108台。 1993年,生产西装14万件,工业总产值351万元、利税9万元。
1995年,职工154人,固定资产原值168万元,年产钓鱼服4万件,童装2.5万件,西裤
3万件,工业总产值501万元、利税12万元。
东营市第二服装厂位于东营市西城济南路,系区属小型全民所有制企业。前身系
东营服装厂,1966年,由惠民地区北镇被服厂分出一个车间组成。1983年,东营市成
立后划归东营区,称东营区国营服装厂。1986年,进行技术改造,新建1730平方米生
产综合楼,新增缝纫设备20台,职工人数87人。1994年,新增缝纫设备50台,固定资
产达到236万元。1995年,更名为东营市服装二厂,职工138人,生产服装20多万件,
工业总产值325.8万元、利税39万元。
东营市服装公司位于西城淄博路35号,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500平方
米,市属小型集体企业。前身是集装具、塑料、服装生产为一体的垦利县综合厂的一
个车间, 位于胜利采油厂路南,隶属于垦利县工业局。1986年6月,塑料、装具加工
与服装分别独立经营,以服装车间为基础成立东营市服装公司,厂址迁往现址,服装
设备扩展到172台, 产品主要是油田劳保工作服,隶属市二轻局。1987~1989年,与
上海纺织大学研制的“三防”(防水、防静电、防油)劳保服深受欢迎,取得较好经济
效益。1990年后,油田内部开始新上服装企业,生产劳保产品,服装公司的生产转向
通过外贸渠道搞来料、来样加工。由于无名牌产品和定型产品,企业生产经营不景气。
1995年,职工263人,固定资产原值629万元,生产服装42万件,工业总产值267万元,
亏损311.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