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石油化学工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1&rec=95&run=13

第四章 石油化学工业
境内石油化学工业主要产业为化肥、炼油和橡胶。60年代末,在全国大办小化肥的形
势下,境内小化肥工业随之兴起,先后于1968、1969、1975年开始建设广饶、垦利、
利津3县小化肥厂。 1971、1972年,垦利县炼油厂和石油大学胜华炼油厂相继建成投
产,标志着境内石油加工业开始起步。70年代初,广饶县兴办一批橡胶加工企业,主
要为集体企业和个体企业,其中,规模较大的是广饶县橡胶厂。1983年,东营市乡及
乡以上有石油化学工业企业11个,其中,规模较大的有广饶县化肥厂、广饶县橡胶厂、
垦利县化肥厂、垦利县炼油厂、垦利县胜利磷肥厂、胜华炼油厂、利津县化肥厂;原
油加工量64220吨, 生产汽油490吨,煤油2602吨,重油7244吨,硫酸650吨,合成氨
10871吨,农用化肥(折纯)8468吨;工业总产值1267万元,利税195万元。
建市后, 石油加工工业迅速崛起,企业由建市初的2个发展到1995年的29个,产
品由建市初的十几种发展到40多种, 产值占石油化学工业总产值的3/4,成为全市石
化工业的支柱产业。化肥工业通过挖潜改造得到发展,至1995年,产量提高1.13倍。
乡村办及个体办橡胶企业迅速发展,形成汽车用橡胶制品、石油开采用橡胶制品及通
用橡胶制品三大系列几十个品种产品。基本化学原料制造业、有机化学产品制造业、
专用化学产品制造业以及各类面向油田的化学制品工业也从无到有, 迅速发展。199
5年底, 全市乡及乡以上石油化学工业企业105个,职工1.5万人,固定资产原值10亿
多元,工业总产值16.3亿元,利税2.8亿元;主要产品产量:原油加工量100多万吨,
生产汽油16.29万吨, 柴油32.15万吨,沥青44.28万吨,合成氨2.49万吨,农用化肥
(折纯)1.81万吨,烧碱1.83万吨,液氯1.28万吨,盐酸1.44万吨。

第一节 石油加工

胜利油田大部分处东营市境内, 东营市发展石油加工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1
970年9月,设计能力为年加工原油8000吨的垦利县炼油厂动工兴建,1971年5月投产,
这是境内首家石油加工企业。1970年,石油大学(华东)开始筹建设计能力为1万吨/年
常减压和4000吨/年氧化沥青的胜华炼油厂, 1972年投产。1972年,新建广饶县化工
试验厂(1979年与广饶县化肥厂合并)。70年代及80年代初,垦利县炼油厂和胜华炼油
厂持续实施一些改建扩建项目, 生产能力扩大。1983年,全市有石油加工企业2个,
年原油加工量64220吨,生产汽油490吨、煤油2602吨、重油7244吨。建市后,东营市
和胜利油田都加大投入,对老企业进行改、扩建和建设新企业,石油加工行业迅速发
展。1985年,胜利油田开始建设年加工稠油100万吨的稠油处理厂,1990年4月一期工
程竣工,1993年二期工程竣工,基建总投资4.54亿元,1993年在该厂基础上组建胜利
油田石油化工开发总公司。地方先后改建和新建广饶石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营市
华星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河口区科威化工厂、东营石油化工厂、垦利县落地原油处理
厂、广饶县胜利石油化工厂、垦利县油脂化工厂、河口区润滑油脂厂、东营市石油化
工厂、利津县石油化工厂、东营市特种油品厂、东营区东胜化工厂等企业。老企业垦
利炼油厂和胜华炼油厂加快技术改造步伐,不断扩大生产规模。1995年底,全市乡及
乡以上有石油加工企业29个,固定资产原值7.09亿元,从业人员7339人,工业总产值
12.48亿元,销售收入11.39亿元,2.5亿元。主要产品产量:原油加工量126.79万吨;
汽油16.29万吨, 其中汽油5.33万吨、 汽油10.96万吨; 柴油32.15万吨,其中柴油
11.63万吨、柴油11.16万吨;煤油40046吨;重油20万吨;石油液化气30452吨;
石油沥青44.28万吨,其中道路沥青39万吨、建筑沥青2.1万吨、其它3.18万吨;石蜡
1687吨,其中全精炼石蜡237吨、粗石蜡100吨、其它石蜡1350吨;软麻油5798吨;溶
剂油54830吨。
重点企业
胜利石油管理局石油化工总厂胜利石油管理局直属(二级单位)国有大型企业。位
于东营区史口镇、龙居乡和垦利县郝家镇交界处。前身是始建于1987年的稠油处理厂。
1990年4月,总投资1.66亿元的稠油厂一期工程竣工;9月,生产出合格的汽油、柴油、
100#道路沥青和10#建筑沥青。 此后, 不断投入资金建设新项目, 改造老装置,至
1995年,累计完成基建投资13.56亿元,加工原油278.2万吨,工业总产值26.54亿元,
利润3.6亿元。1993年2月13日,经胜利石油管理局批准,在稠油处理厂的基础上组建
胜利油田石油化工开发总公司。 1995年,总公司固定资产52797万元,占地230.22万
平方米, 职工3812人。下设5个直属单位:稠油处理厂、胜化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东
港精细化工有限公司、黄河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东营胜利精细化工新技术开发园管理
处;除稠油处理厂和胜化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外,其余单位均在建;辖25个三级单位、
19个四级单位。 主要生产70#汽油、 90#汽油、0#柴油、-10#柴油、10#建筑沥青、
100#道路沥青、液化气、石油焦、硫磺等。主要生产装置有:100万吨/年常减压、24
万吨/年催化裂化、10万吨/年氧化沥青、40万吨/年延迟焦化、5000标方/时制氢、30
万吨/年加氢精制、 1000吨/年硫磺回收、60万吨/年重油催化裂化。在建的化工装置
有: 1.5万吨/年顺丁烯二酸酐、8万吨/年气体分离。年加工原油63.74万吨,生产液
化气1.158万吨、 汽油10万吨、柴油14万吨、沥青30万吨、燃料油0.16万吨、商品原
料油0.79万吨;工业总产值2.3亿元,利税9876万元。
山东广饶石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广饶县城北石村辛桥,国有大二型企业。前
身系始建于1972年的广饶县化工试验厂。1979年,与广饶化肥厂合并,成为其内部一
个化工车间。 1987年,化工车间改为化肥厂石油化工分厂。1987年5月,100#道路沥
青获山东省科协重大科技成果奖、山东省优秀产品一等奖,1989年在“星火计划”展
交会上获金奖。1989年,石油化工分厂开始进行易地改造,厂址迁移至广饶城北石村
辛桥小清河畔。 同年,山东省经委批复该厂15万吨/年常减压易地改造项目,总投资
2300万元, 1991年8月第一期工程建成投产。1992年10月,石油化工分厂从广饶县化
轻总厂(原广饶县化肥厂)分出,成立东营市广饶石油化工厂,成为独立的法人企业。
1993年6月, 投资3500万元建成5万吨/年催化裂化项目。1994年6月,投资588万元上
10万吨/年减粘装置,当月25万吨/年常减压技术改造获得成功。1994年,进行资产评
估和股份制改造, 9月10日,企业名更名为“山东广饶石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9
95年6月,投资1600万元新上2万吨/年溶剂油装置,新增6#、120#、200#溶剂油3种产
品。同年10月,8万吨/年催化裂化项目改造成功。1995年9月8日,广饶石化集团兼并
东营市橡胶厂,使其当年扭亏为盈,并创利13.8万元。1995年,公司占地46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3.2亿元,职工1500人;拥有30万吨/年常减压、8万吨/年催化裂化、10万吨
/年减粘、 10万吨/年氧化沥青、2万吨/年溶剂油、2万吨/年气体分离、5000吨/年
聚丙烯,6000千瓦热电机组及橡胶注塑机和成形机等主要装置和大型设备;加工稠
油20万吨, 蜡油6万吨;主要产品:70#、90#、93#汽油,_10#、0#、20#柴油,6#、
120#、190#、200#溶剂油,90#、100#道路沥青,10#建筑沥青,石油液化气,丙烷、
聚丙烯及橡胶制品; 工业总产值2.47亿元,销售收入19965万元,利税3197.4万元。
先后获市“十强企业”、山东省化工厅“无泄漏工厂”、“优秀企业”、“学吉化先
进单位”等称号,1995年,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中国企业评价中心
评为“中国500家最佳经济效益工业企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第九位” ,被中国行业企
业信息发展中心、国家统计局评为“中国石油加工及炼焦行业百强企业第47位”。
垦利县石化总厂位于垦利县利河路113号, 国有大二型企业。前身是始建于1970
年的垦利县炼油厂,年设计能力加工原油8000吨,为常压釜式炼油。1980年,改釜式
炼油为常减压蒸馏装置炼油。 1986年,投资100多万元改造常减压装置加工稠油,生
产出的80#道路沥青获省优产品一等奖。 1987年11月,建成全省首家3万吨/年同轴式
催化裂化装置。1988年,新建15万吨/年常减压装置。改3万吨/年催化裂化为5万吨年
催化裂化,总投资600万元。1989年,投资3000万元,建设全国第一套10万吨/年延迟
焦化装置,1993年12月一次开车成功。1992年,投资500万元建成8000吨/年溶剂油装
置,并开发生产高标号汽油和国内畅销的有机化工原料。1994年,投资1000万元,改
造4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 1995年7月6日,与意大利STM公司签订合资建设8000吨/年
玻璃棉项目,总投资1.45亿元;11月22日,总投资4200万元的6000千瓦热电厂建
成发电;12月,总投资500万元的3000吨/年微细玻璃棉项目建成投产。1995年,固定
资产2.6亿元, 职工1529人,占地44万平方米,辖垦利县炼油厂、垦利酒厂、华德利
玻璃棉制品有限公司;主要产品有70#汽油、90#汽油、200#溶剂油、0#柴油、_10#柴
油、石油液化气、“腾飞牌”100#道路沥青、丙烯、聚丙烯、离心玻璃棉制品、“入
海口” 系列白酒、黍米酒等;拥有40万吨/年常减压、5万吨/年氧化沥青、5万吨/年
催化裂化、10万吨/年延迟焦化装置、2万吨/年气体分离装置及6000千瓦/年热电厂;
工业总产值2.39亿元,利税2578.1万元。先后获省化工厅“无泄漏工厂”、省级“文
明单位”、化工部“清洁文明工厂”、“全省环保先进企业”等称号。1992年,被列
入国家500个最大工业企业及行业五十个评比排序, 位于石油加工业50个最大经营规
模企业第30名、最佳经济效益23名;1993年,被国家统计局列入中国50家最大的石油
加工企业;1995年,被国家统计局列为“中国行业一百强”企业。
石油大学(华东) 胜华炼油厂位于东营区泰安路260号,校办国有中一型企业。始
建于1970年12月, 建厂初期规模为1万吨/年常减压和4000吨/年氧化沥青实验装置。
由于校办工厂属实验基地,发展规模受到限制,但高科技技术应用较快。1974年,经
过技术改造后常减压达4万吨/年。1976年,沥青装置改造为2万吨/年。1978年,新建
1万吨/年轻油处理装置。 1987年,新建1.5万吨/年超临界抽提式试验装置和5000吨/
年溶剂油装置。 1988年,常减压装置扩建为15万吨/年,并新建3万吨/年催化裂化装
置。1991年,催化裂化装置改造为5万吨/年。1994年,常减压装置改造为25万吨/年。
1978年, 该厂与齐鲁石化胜利炼油厂联合开发的特1#沥青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 9
年,6#和190#溶剂油获山东省优质产品称号。1991年,“渣油超临界溶剂脱沥青技术”
获中国石化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5年,占地27.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6 5万
平方米, 职工908人,固定资产8780万元;主要产品:汽油、柴油、沥青、商品燃料
油等;主要装置有25万吨/年常减压、5万吨/年催化裂化、2万吨/年沥青、5000吨/年
溶剂油等装置; 工业总产值2.19亿元, 利税4720.8万元; 生产汽油20041吨、柴油
42433吨、 沥青81175吨、商品燃料油23529吨。先后获全国、山东省、东营市“环境
优美工厂”、山东省“环境保护先进单位”、“全国高校校办工厂先进集体”、东营
市“十强企业”等称号。
利津石油化工厂位于利津县城北永莘路99号, 国有中二型企业。职工558人,占
地26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1.2亿元。1993年8月,由利津县化肥厂筹建石油化工厂。1
994年8月, 石油化工厂一期工程10万吨/年常减压投产,并从化肥厂分离独立。1995
年, 完成25万吨/年常减压技术改造,新上7万吨/年灵活双效催化裂化技改项目,总
投资4971万元。 1995年,工业总产值9244万元,销售收入10092万元,利税1261.4万
元。有25万吨/年常减压、10万吨/年灵活双效催化裂化、3万吨/年气体分离、10万吨
/年减粘、20万吨/年落地油处理等5套装置。主要产品有丙烯、石油液化气、70#汽油、
90#汽油、 煤油、0#柴油、_10#柴油、渣油等。曾获省化工厅“无泄漏工厂”称号、
被东营市政府列入“全市二十强企业”。
山东东营石油化工厂该厂前身是东营区化工厂, 国有中二型企业,职工336人。
1988年5月26日破土动工, 1990年11月11日试车成功。固定资产3083万元,占地16.8
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48万平方米,主要设备有1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3万吨
/年氧化沥青装置、3万吨/年落地油净化装置、1000吨/年钙基脂装置。主要产品有:
直馏汽油、0#柴油、_10#柴油、重柴油、10#建筑沥青、100#道路沥青、钙基脂、
锂基脂、 蜡油、 重油等。 该厂投产后由于原油紧缺等因素一直处于半停产状态。1
995年3月, 该厂恢复生产。1995年,加工原油3.5万吨,工业总产值3561.5万元,利
税246万元。1995年8月,投资500万元将常减压装置扩建为28万吨/年,当年10月18日
一次开车成功。投资6500万元的7万吨/年重质油催化裂化工程正在建设之中。

第二节 化肥

1965年8月, 为加快氮肥工业发展,山东省人民政府成立小氮肥建设领导小组,
决定每年拨出专用资金和物资,分期分批建设3000吨合成氨小氮肥厂。广饶、利津、
垦利3县于60年代末和70年代中期,先后建起3个年产3000吨合成氨的小化肥厂。其中,
广饶化肥厂发展较快,效益较好,70年代被誉为“全国小氮肥战线红旗单位”,先后
在全国第一、 二次小氮肥会议上介绍经验。 济南军区军马场于1972年建成化肥厂,
1982年下马。1975年,建成垦利县胜利磷肥厂和广饶县磷肥厂,因土法上马,生产规
模小,产品质次价高,滞销积压,企业生产时断时续。3县化肥厂建成后不断进行改、
扩建, 至1983年, 全市化肥行业有企业5个, 固定资产原值2108万元,工业总产值
1138万元,销售收入1098万元,销售税金52万元,利润139万元,生产合成氨10871吨,
工业用氨15吨,农用化肥总计(折100%)8486吨。建市以来,广饶、垦利、利津3县化
肥厂不断开发新产品和进行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规模。先后新建中美合资东营杨康生
物肥料有限公司、 东营区胜利磁化肥厂、文登市化工厂利津分厂3个小型化肥企业。
广饶磷肥厂因产品滞销,于1985年关停。产品品种在原来的合成氨、氨水、普钙的基
础上,增加多元素复合肥、磁化肥、生物(活性)肥等新产品。80年代以来,由于生产
用天然气计划削减、 电费涨价以及经营管理不善等因素影响,3县化肥厂普遍存在开
工不足, 效益下降的问题。其中,广饶化肥厂1992年累计亏损400多万元,此后又连
年亏损,1995年广饶县委、县政府决定将其整体移交广饶县稻庄镇政府,由广饶县植
物油厂(稻庄镇办企业) 全面经营管理。1995年,全市乡及乡以上共有7个化肥企业,
固定资产净值6801万元,从业人员1437人,工业总产值6510万元,销售收入5582万元,
亏损743.5万元。 主要产品产量:合成氨24853吨,其中,无烟煤制氨11254吨、天然
气制氨13599吨;商品液氨1577吨,氯化铵(实物量)1329吨,碳酸氢铵(实物量)80971
吨,氨水(实物量)14198吨,普通过磷酸钙2333吨,合成复合肥料(实物量)631吨,微
量元素肥料600吨;农用化肥总计(折纯)18080吨。
重点企业
广饶县化肥厂位于广饶县城东路60号,国有中一型企业。1968年,广饶县筹建化
肥厂, 设计能力年产合成氨3000吨。1969年11月7日,生产出合格氨水。1971~1973
年,每年产量都超设计能力,各项消耗指标低于省定指标,成为全国小化肥企业的先
进典型。1971年4月,开始建设6000吨/年原油蓄热裂解次氯酸化生产环氧乙烷、环氧
丙烷的装置, 1975年投产后与化肥厂分离,成为独立的广饶县化工试验厂。经过197
3、 1976、1977年的技术改造,合成氨生产能力达1万吨/年,并于1975年投资12.3万
元建成碳化煤车间。1986年,筹建年产1.5万吨生产能力的啤酒厂;1987年5月,生产
出合格啤酒。1988年,企业更名为广饶县化轻总厂,辖化肥、石油化工、啤酒、机电
修理4个分厂,产品达十几种。1989年,投资920万元开始对合成氨进行1.5万吨/年生
产能力的技术改造,1990年底竣工投产。1991年,道路沥青、碳酸氢铵、啤酒创省优
产品, 0#柴油、200#溶剂油创地区名优产品。1992年9月,总厂分解,化工分厂、啤
酒分厂、 化肥分厂各自成为独立的法人企业。广饶县化肥厂独立后,投入235万元启
用1年多未用的炼油装置(即化工分厂搬迁后的设备),形成10万吨/年原油处理能力和
1.5万吨/年合成氨生产能力,可生产碳铵、汽油、柴油等产品。但小炼油生产未能改
变化肥厂生产下滑的趋势,1993年10月,企业停产。1994年,开发特种油品等新产品,
同时创办机修厂、 供销公司、友谊餐馆等经济实体,以副补工。1994年9月,在原炼
油设备及配套设备的基础上, 成立东营市特种油品厂,但效益不好。1995年3月,广
饶县委、县政府决定,将广饶县化肥厂整体移交给稻庄镇人民政府,由广饶县植物油
厂全面经营管理,嫁接乡镇企业经营机制,同时将东营市特种油品厂从化肥厂分离,
成为独立的法人企业。1995年3月,广饶县植物油厂投资350万元对合成氨装置进行技
术检修,更新设备58台、套,实施造气炉水压控制改油压微机控制等重大技术改造项
目,合成氨生产能力达2.5万吨/年,新上脱碳装置1套。1995年,固定资产2238万元,
职工426人, 占地12.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有2.5万吨/年合成氨、8万
吨/年碳酸氢铵装置; 生产合成氨11254吨、碳铵42617吨,工业总产值2277.3万元,
利税110万元。
垦利县化肥厂位于垦利县胜坨镇, 国有中一型企业。1969年始建,1971年5月31
日投产, 当年生产合成氨2093吨。1974年,完成5000吨/年合成氨技术改造,投
资80万元将K-2快装锅炉改为K-L锅炉。1977年7月,投资293万元新建以轻质油为原料
的醋酸项目,1981年3月试车成功,当年生产醋酸12.75吨,后因工艺不过关、设备腐
蚀严重而下马。 1983年,投资47万元改造碳铵装置,投资4万元改造铜洗塔。1987~
1989年, 共投资700万元,完成1万吨/年合成氨技术改造,开发出四氯化碳新产品并
形成1千吨/年生产能力。 1990~1991年,完成年产1.5万吨合成氨填平补齐项目,投
资60万元完成碳化冷却水处理闭路循环项目。1992年,投资40万元开发聚酯包装系列
产品,填补地区空白;投资111万元开发粉锈宁、甲氰菊酯、多菌灵3种农药,分别生
产23吨、 51.3吨、14吨,质量达到国家一级品标准。1995年,新增1套转化炉,合成
改为双系统, 完善碳化工段闭路循环水系统;投资620万元开发甲醇产品,11月16日
投产; 兼并胜利磷肥厂。1995年,厂区面积3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3843万元,职工5
24人,下设4个分厂、3个公司;有1.5万吨/年合成氨、1000吨/年农药、1000吨/
年四氯化碳等装置; 生产合成氨9783.9吨、 碳酸氢铵2419.5吨、氨水3415吨、农药
14.5吨、甲醇246吨;工业总产值2214.2万元,销售收入1629万元,利税113万元,利
润106万元。曾获省化工厅“无泄漏工厂”、“清洁文明工厂”等称号。
利津县化肥厂位于河口区海盛路56号,国有中一型企业。始建于1975年。因考虑
到便于利用河口一带油田天然气做化肥生产原料,厂址选在当时属利津县六合乡境内
的河口采油厂驻地,建市后六合乡划归河口区,利津化肥厂变为异地办厂。设计能力
为年产3000吨合成氨,1977年建成投产,固定资产325万元。1978年,经过技术改造,
达到年产5000吨合成氨生产能力。1981年,新建碳铵车间,生产出合格的碳铵产品。
1982年,因亏损停产。1987年重新启动,1987、1988两年被省化工厅授予“全省扭亏
增盈和增产降耗先进企业”称号。1989年,经技术改造达到年产7000吨合成氨生产能
力。 1991年,达到年产1万吨合成氨生产能力。1991年8月,新上年产200吨缓蚀剂生
产线,当年投产。1992年,与青岛化工学院联合开发的LD-I污水缓蚀剂试制成功,被
胜利油田广泛采用。 1993年,从化肥厂抽调骨干力量20多人筹建石油化工厂,199 4
年该厂建成投产后从化肥厂分离成为独立法人企业。 1994年,投资200万元,新上年
产300万条的塑料编织袋生产线, 与化肥生产形成组合型、配套化生产。1995年,各
项指标创历史最好记录,列利津县经济效益最好的企业排序第三名。1995年,固定资
产3000万元, 占地9.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5万平方米,职工480人;有合成氨2万
吨/年、 碳铵5万吨/年生产装置及300万条/年塑料编织袋、200吨/年缓蚀剂生产
线;生产合成氨5760吨、碳铵14160吨;工业总产值1348.7万元,利税151.8万元。

第三节 橡胶制品

东营市橡胶制品工业起步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主要是广饶县兴建了一批小橡胶
企业,生产工艺简单的农机配件、小农具、胶管及翻新轮胎等。至1985年,全市乡镇
以上仅有广饶县橡胶厂1个橡胶制品企业, 固定资产原值61万元,职工78人,工业总
产值114万元,利税19.4万元,主要生产石油机械的橡胶配件;村级橡胶制品企业有9
个, 从业人员113人,工业总产值70万元。建市以后,广饶橡胶企业有所发展,先后
新建永固、信义、西刘桥、宏达、义和等橡胶厂;村办以及私营、个体小橡胶厂迅速
发展, 广饶县大王镇周庄村,即是以生产胶管为主而致富的有名的“橡胶村”。至1
995年底, 全市橡胶制品生产企业52个,固定资产原值5583万元,从业人员2882人,
工业总产值19584万元,产品销售收入19070万元,利税总额1727万元;其中,乡及乡
以上橡胶制品生产企业17个, 工业总产值7275.5万元,利税799.6万元。主要产
品产量:轮胎外胎12.6万条,其中,工程机械轮胎外胎1万条,农业轮胎外胎5.5
万条,畜力车轮胎外胎1.6万条,力车胎外胎4.5万条;轮胎内胎19万条,其中,载货
汽车轮胎内胎0.5万条, 农业轮胎内胎18.5万条;三角带196万米;橡胶胶管8520.15
万标准米, 其中,排吸胶管106万标准米、钢丝编织管4227万标准米、夹布胶管4093
万标准米、其它胶管94万标准米,胶管总产量占山东省的22%;胶板1.63万吨;橡胶
布169.4万米;再生胶8901吨。
重点企业
广饶县石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橡胶厂(对外称东营市橡胶厂)中国重汽集团橡胶减
震件配套厂家, 国有小型企业。位于广饶县城潍博路22号,占地2.4万平方米,职工
137人, 注册资金1100万元。主要产品有三角带、橡胶板、活塞皮碗、封隔器、离合
器、 胶囊、汽车减震件等。始建于1969年,系原广饶县五金修配社的一个车间。197
7年底, 橡胶车间从五金修配社分离成立广饶县橡胶厂,成为独立的法人企业。1978
年,翻新轮胎项目列入国家计划。1981年,被广饶县皮革厂兼并。后因两厂相距太远,
管理协调不便, 又分离易名为广饶县橡塑厂。 1983年,开发石油钻配橡胶密封件。
1984年,更名为广饶县橡胶厂。此后几年中,努力扩大油田钻探橡胶配件生产,取得
较好经济效益。1987年,更名为东营市橡胶厂。80年代末90年代初,投资开发多种新
产品,但没有形成稳定的品牌市场,效益逐年下降,企业逐渐濒临破产。1993年,与
美国橡胶密封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东营市阔克橡胶工业有限公司,但仍未能使企业走出
低谷。 1995年9月,广饶县委、县政府决定将该厂整体移交给广饶石化集团股份有限
公司, 更名为广饶石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橡胶厂。广饶石化集团兼并该厂后,投入4
00多万元流动资金,生产经营有新起色,当年实现产值350万元,销售收入436.5万元,
盈利13.8万元。1993年,企业被省科委命名为“山东省高新技术产业生长点”。该厂
生产的泥浆泵活塞皮碗,1987年被评为市科委新产品开发二等奖;ZQ-30A增强型钻井
泵活塞皮碗,1987年获全国“七五”星火项目产品博览会金奖,1992年获墨西哥展览
会世界金奖,1994年获市科学进步特等奖。
东营信义橡胶厂位于广饶县大王镇,乡镇集体企业,山东信义企业集团公司的分
厂。 始建于1987年,时有职工60人,固定资产290万元,年产三角带3500万条、胶管
1.5万标准米。此后,企业逐年发展。1995年,固定资产3000万元,职工300人,工业
总产值2083万元,利税190.7万元,年产三角带4万条、胶管130万标准米、氧气管1万
条, 产品行销全国20多个省、市和地区。先后承担国家级星火项目2项,国家级重大
新产品试制鉴定计划2项,省火炬项目1个,省星火计划项目5个,申报国家专利5项,
产品和成果先后获国家级金奖2项、银奖4项,企业先后获省“科技兴鲁”先进集体、
“星火骨干企业”、“科技示范先进企业”等称号。
东营市宏达橡胶厂山东大王集团十强企业之一,乡镇集体企业。位于广饶县大王
镇技术开发区, 占地2.1万平方米,职工238人,固定资产450万元。1990年建厂,19
91年正式投产, 主要生产各种规格、型号的橡胶件共100多个品种,主导产品为无芯
夹布胶管,年生产能力2000万标准米。产品质量达国内先进水平。1995年,工业总产
值1017万元,利润10.9万元,生产胶管2000万标准米,胶件32800件,钢丝管8000条。
曾获农业部“全面质量管理达标单位”等称号。
垦利县永固橡胶厂位于垦利县郝家镇,乡镇集体企业。该厂前身系垦利县郝家乡
安装公司,始建于1985年。1992年,新上橡胶加工项目,并逐步成为主导产业。主要
生产各种型号的三角带及橡胶制品、制件。1994年,引进国外生产线,生产工矿车辆
系列轮胎、农用空轧机械系列轮胎、山地变速车系列轮胎,年生产能力17万条,产品
销往河南、 河北、安徽、山西及省内地市。1995年,企业占地1.5万平方米,建筑面
积5000平方米,固定资产550多万元,职工150人,各种设备55台(套) ,工业总产值4
81.9万元,利税168.1万元,生产轮胎8万条。

第四节 专用及有机化学产品

专用化学产品及有机化学产品制造工业是东营石化工业中的新兴产业,主导产品
是面向油田的各类化工试剂、助剂及涂料等。80年代末90年代初,地方和油田兴办一
大批生产专用及有机化学产品的企业,规模较大的有:东营市胜坨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省东营市金岭集团公司、胜利油田孤岛化工公司、东营金加化工有限公司、胜利
油田井下盛苑防腐材料实业公司、山东省垦利县石油助剂厂、东营东方化学工业有限
公司、胜利油田东方新技术开发公司、胜利油田钻井泥浆助剂厂、胜利油田河佳化学
有限责任公司等。主要产品有:油田生产所用净水剂、粘土稳定剂、破乳剂、堵水剂、
防腐剂、阻燃剂、防塌剂、压裂油、互溶剂、絮凝剂、清蜡剂、防蜡剂、污水处理剂、
快速渗透剂、油基泥浆悬浮剂、清洗剂等系列化工产品,以及各类树脂漆、粉末涂料、
内外墙涂料、防水防火涂料等。1995年,全市乡及乡以上共有生产企业36个,固定资
产原值6369万元,工业总产值1.54亿元,从业人员2064人;其中,有机化学产品制造
企业17个, 固定资产原值2175万元,工业总产值0.62亿元,从业人员852人;专用化
学产品制造企业19个,固定资产原值4194万元,工业总产值0.92亿元,从业人员1212
人。主要产品产量:专用化学类产品共计8239吨,其中,化学试剂800吨、催化剂(包
括石油制品及石油化工制品催化剂)629吨、塑料助剂10吨、粘合剂6737吨;有机化学
类产品共计9647吨, 其中,环氧乙烷350吨、乙醇55吨、乙二醇12吨、甲醛8590吨、
醋酸丁酯640吨; 油漆2208吨,其中,油脂漆120吨、酚醛树脂漆240吨、醇酸树脂漆
1802吨、 氨基树脂漆27吨、环氧树脂漆14吨、聚酯树脂漆5吨;建筑涂料6824吨,其
中,内墙涂料3787吨、外墙涂料320吨、防水涂料2137吨、其它涂料580吨;颜料 (银
粉浆)87吨。
重点企业
东营市胜坨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国家大二型企业、乡镇企业集团。始建于1986年,
位于垦利县胜坨镇驻地,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总资产1.32亿元,职工1200余名,技
术人员398名。主要生产MAM石油助排剂、油(水)井网堵剂、缓蚀剂、浓缩酸、胱氨酸、
硫化碱,皮革及系列皮革服装、沙发,中高压新型复合玻璃管道、管件及容器,套筒
式液压油顶、 暖气片及各种精密铸件,拥有八大支柱产品,上百个花色品种。199 5
年,工业总产值1.04亿元,利税2339.9万元。公司连年被评为市“十强企业”,被省
科委评为“高新技术产业生长点”、“科技开发先进企业”,被农业部评为“全面质
量管理达标单位” ,在1995年全国行业最大规模100强企业评比中列68位,在山东省
1995年利税总额最大100家评比中名列27位,被山东省信誉评委会评为“AAA级”信誉
企业。
山东省东营市金岭集团公司始建于1990年,乡镇企业集团。位于广饶县大王镇经
济技术开发区,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有各类生产设备120余
台(套),固定资产8千万元。职工1500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85名。主要生产化学
助剂、建筑材料、化工原料、热电能源等5大系列100多个规格品种的产品。主要产品
羟丙基瓜尔胶粉被列为“国家级优秀火炬计划项目” 、“国家级新产品”,并3次获
国际、国内科技博览会金奖。1995年,工业总产值9124.1万元,利税3734.3万元。
被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企业”、省“星火示范企业”。
胜利油田孤岛化工公司小型集体企业。 位于河口区孤岛镇,占地6万平方米,下
设15个厂点及分公司,是集科研、商贸、化工生产、防涂施工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
始建于1992年,通过联合、兼并、新建项目等形式实现了公司的快速发展。1995年,
工业总产值2990.4万元。主要产品品种及年产量:注册商标“石伟”牌各类油漆及内
外墙涂料、仿瓷涂料计2500吨,净水剂类2000吨,石油生产所用助剂类1000吨,日用
化工类产品100吨。
东营金加化工有限公司(原胜坨油漆化工厂)位于垦利县胜坨镇,中外合资企业。
始建于1991年12月,占地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600万元,职工66人,下设3个分厂、
1个科研所。 1995年,工业总产值1846.2万元,利税193.9万元,生产醇酚调合漆130
吨、磁漆80吨、解堵剂120吨、降粘剂150吨。1995年,获农业部“全面质量管理达标
单位”称号。
山东省垦利县石油助剂厂位于垦利县胜坨镇, 乡镇企业。始建于1988年4月,名
为胜坨乡废油回收净化站。1989年10月,与油田钻井泥浆公司联合开发助剂产品,企
业更名为垦利县石油助剂厂,产品有SFT-1、WT-1型防塌剂、胺盐脂、FT-1型堵剂等,
其中, SFT-1型防塌剂在1992年“墨西哥中国实用技术产品贸易展览会”上获银奖、
“中国产品质量万里行” 化工行业评比第一名、山东省“星火”项目一等奖。199 4
年, 投资500万元, 开发年产1万吨甲醛项目,当年11月投产,填补东营地区空白。
1995年,企业固定资产560万元,职工58人,工业总产值1719万元,利润150万元。
胜利油田钻井泥浆助剂厂位于东营市西城泰山路515号, 集体企业,隶属于胜利
石油管理局。 始建于1989年6月,是胜利油田生产钻井液处理剂的专业化工厂。1995
年,固定资产737万元,职工150人,主要生产聚合物、添加剂、聚丙烯酰胺、磺甲基
酸醛树脂等,工业总产值1357万元,销售额1243万元,利税114万元,利润33.9万元。
东营东方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位于垦利县运河路北, 中美合资企业。1994年11月8
日成立,注册资金500万元,固定资产350万元,流动资金650万元,占地8600平方米,
职工118人。 主要生产污水处理剂、原油处理剂、井下压裂液、树脂类四大系列16种
产品。1995年,工业总产值1088.7万元,利税340.3万元。
胜利油田河佳化学有限责任公司位于河口区中心路90号,集体企业,隶属于河口
采油厂劳动服务公司。1994年11月投产,职工40人,主要生产破乳剂,规格有SF-11、
SP-169、W-25。1995年,工业总产值1000万元,销售收入870万元。
胜利油田井下盛苑防腐材料实业公司位于东营区虹霞路井下居委会7号, 集体企
业。1990年5月投产,当年产树脂300吨,环氧耐温型重防腐涂料50吨,年产值1600万
元,销售收入1000万元。1995年,工业总产值756.6万元。
东营市郝现化工厂位于垦利县郝家镇,集体企业,隶属于垦利县郝家镇企业集团
公司。1992年12月投产,主要生产YT-1型、YT-2型防垢剂、1227杀菌剂、XD-A03型防
蜡剂、 DH-9044型缓蚀剂、YD-9803型防蜡剂。该厂占地1万平方米,职工25人。1995
年,生产防垢剂340吨、杀菌剂394吨,工业总产值490万元,利税70万元。

第五节 基本化学原料

基本化学原料工业是建市后新兴的化工产业。东营市有丰富的盐业资源,具有发
展以盐化工为主的基本化学原料工业的良好条件。自1988年市化工厂兴建为开端,至
1995年底, 全市有基本化学原料生产企业7个,固定资产净值6802万元,产品销售收
入7497万元,工业总产值5927.5万元,亏损1974万元。其中,规模较大的是东营市化
工厂, 年产值5009万元,占基本化学原料行业全部产值的88%,其余6个均为规模较
小的化工企业。全行业主要产品产量:盐酸(含量31%以上)14361吨;氢氧化钠(烧碱)
(折100%)20015吨,其中,隔膜烧碱18345吨、苛化烧碱1670吨;碳酸钠(纯碱)100 9
吨;重质碳酸钙4655吨;无水氟化氢1650吨;硅酸钠500吨;氯化镁716吨;白炭黑86
吨;商品液氯12871吨。
重点企业
东营市化工厂位于东营市东城青州路2号, 市属国有中一型企业。固定资产8100
万元, 职工684人,占地23万平方米,下设2个公司、6个车间、1个车队。始建于198
8年。设计能力为1万吨/年烧碱规模,一期工程形成能力5000吨/年,总投资1354万元,
1990年6月试车,9月投产。1991年,完成年产1万吨烧碱的配套工程,生产烧碱53 00
吨, 实现产值1300万元、利税220万元。1992年,投资430万元扩建5000吨/年固碱项
目, 8月投产。 1993年,投资400多万元进行盐泥节能改造、浸没蒸发、锅炉改造。
1994年,完成年产2万吨烧碱配套项目,新上年产1000吨氯化石蜡项目,同时对3万吨
深层卤水综合利用项目(即年产3万吨离子膜烧碱项目)和年产2万吨环氧氯丙烷项目申
报立项。1995年,工业总产值5179万元,销售收入6442万元,亏损2777.1万元;主要
产品有30%、45%液碱,96%固碱、片碱、液氯,31%盐酸,42#、52#氯化石蜡,清
洗剂、洗洁剂等;有2万吨/年烧碱、5000吨/年固碱、1000吨/年氯化石蜡装置,与东
营区政府合资7500万元扩建的2万吨/年离子膜烧碱项目、 与胜利油田胜大集团合资8
000万元扩建的2万吨/年环氧氯丙烷项目正在建设中。先后获化工部“清洁文明工厂”、
省级“无泄漏工厂”、“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等称号。

附:
东营乙烯工程

东营乙烯工程, 是由山东省、 化工部、胜利石油管理局和东营市合资,计划于
“八五” 期间开工建设的大型石化项目。1988年3月开始酝酿并提出申请,1991年10
月23日经国家计委正式批准立项,后因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于1993年下马停建,
前后经历五年多的时间。整个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项目提出、项目申请、项目实
施、项目停建。
项目提出
1988年3月,东营市获悉:“八五”期间山东将争取上1套11.5万吨乙烯项目,已
经搞出厂址对比方案, 即淄博、济南、东营、菏泽4个选址。耿佃杰副市长将这一情
况向市委作了汇报。18日,市委召开常委会议,决定与胜利油田、石油大学协商联合
办厂。山东省副省长、东营市委书记、胜利油田党委书记李晔明确表示:支持在东营
建设乙烯工程。
1988年3月22日, 副市长耿佃杰代表东营市与胜利油田指挥朱文科、石油大学校
长杨光华进行会谈,三方就争取在东营建设乙烯工程问题达成共识。会后,胜利油田
确定由副指挥郝敦典具体负责乙烯项目工作。随后,在三方会谈的基础上,形成《东
营市、胜利油田、石油大学关于争取在东营建设11.5万吨乙烯工程问题的会议纪要》。
建设东营乙烯工程的设想提出后,先后向国家计委、山东省有关领导作了汇报,
国家计委委员杨文奇、山东省省长姜春云、副省长谭庆琏、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计划司
副司长杨承志等表示支持东营乙烯项目。
在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的同时,东营市和胜利油田进行了项目申报前的各项准备工
作。一是由胜利油田组织专家对东营乙烯工程所需原料轻烃资源进行考察、论证,形
成《11.5万吨/年乙烯工程原料地质资源论证报告》及《11.5万吨/年乙烯原料工程规
划》,并上报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二是委托化工部规划院编制项目建议书。三是与美
国福斯特惠勒公司签订为东营乙烯提供3亿美元外资的意向书。1988年8月18日,东营
市人民政府和胜利油田会战指挥部以东政发[1988] 175号文和胜油指发[88]第37
2号文,将《山东东营11.5万吨/年乙烯工程项目建议书》分别上报山东省计委和石油
天然气总公司计划司。1988年11月26日,山东省计委将该项目建议书以[88]鲁计工
(基)字第737号文上报国家计委,正式提出在东营建设乙烯工程的申请。
申请在东营建设乙烯工程,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1) 能够促进胜利油田
油气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替代产业的建设,增强油田发展后劲。(2) 能够加快黄河三角
洲全面开发的进程,促进地方经济繁荣。(3) 能够安置大批待业青年,缓解胜利油田
和东营市的就业压力。
在东营建设乙烯工程的有利条件:
首先是原料有保证。东营乙烯以胜利油田回收的轻烃为原料,不占用国家原油指
标。 根据地质资料统计,胜利油田可年产轻烃70多万吨,年产伴生气14亿立方米。1
988年,经国家矿产储量委员会审定,胜利油田轻烃可采储量为1966万吨。到1992年,
胜利油田可建成天然气处理和原油稳定回收装置, 年回收轻烃能力达20多万吨, 到
1996年可回收轻烃、石脑油40万吨,完全可以保证东营乙烯工程的原料供应。
其次是技术力量有保证。全国重点大学石油大学在东营市,该校专业门类齐全,
师资力量雄厚,可为乙烯工程培养各方面专业人才。已建成的齐鲁石化公司与东营市
毗邻,可为东营乙烯工程培训和调剂所需人才。
三是资金筹措有保证。东营乙烯工程所需资金42.986亿元(含外汇3.23亿美元),
其中: 山东省22.3719亿元 (含1.6亿美元外汇) ,化工部1.0亿元,胜利石油管理局
7.0644亿元,东营市0.92亿元,都能落实。
四是供水有保证。黄河流经东营市138公里,年均来水量317亿立方米。到1992年,
有大中型平原水库16座, 总库容量3.5亿立方米,其中,最大的广南水库容量为1.14
亿立方米,离乙烯工程厂址19公里。随着油田和东营市的开发建设,将继续建设引、
蓄水工程,乙烯工程用水有保证。
五是供电有保证。东营市和胜利油田均由山东电网供电。油田自备电厂装机容量
已有15万千瓦,胜利发电厂一期工程装机容量40万千瓦,于1991年建成投产,二期工
程完成后,装机总容量将达到80万千瓦。上述供电能力形成后,加上原有省电网所供
负荷,除满足油田和地方正常用电外,完全能够满足乙烯工程用电需要。
六是交通运输方便。东营市公路交通便捷,济青高速公路开通后,东营到济南只
需2小时,到青岛只需3小时。铁路现有以东营为终点的淄东线,南与胶济线相接可通
往全国各地;规划中的德龙铁路经过东营市。飞机场和港口建成完善后,可提供空运、
海运条件。
另外,在东营市建设乙烯工程,不占用良田,不需要拆迁,征地价格便宜。而且
这一地区环境容量大,污染容易得到治理,是发展石油化工的理想地区。
项目申请
建设东营乙烯工程的申请上报后, 经专家论证,将其规模由11.5万吨/年改为14
万吨/年。1989年3月16~19日,受国家计委委托,国家乙烯项目专家组一行18人对东
营乙烯项目进行考察, 认为东营具备建设14万吨/年乙烯工程的条件。在此前后,山
东省省直有关部门、东营市和胜利油田的负责人先后两次进京汇报,得到国家计委、
化工部、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的支持。
1990年4月中旬,国家计委召开乙烯专题办公会,会上定了吉林等6套乙烯项目,
东营乙烯因评估报告未报到国家计委而排在6套项目之外。 耿佃杰获悉这一情况后向
上级作了汇报。山东省省长赵志浩、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总经理王涛给国务委员兼国家
计委主任邹家华联名写信,信中讲了东营乙烯项目的进展情况、项目特点、产品方案、
投资意向及建设意义,建议尽快立项,恳请邹家华对此项目予以支持。6月8日,邹家
华在信上作了批示。随后,国家计委工业综合一司遵照邹家华的批示,会同有关单位
就东营乙烯项目的立项问题进行研究, 于6月27日形成《签报》,建议予以立项,并
建议山东东营乙烯工程在我国乙烯建设规划确定后再办理立项手续。对此《签报》,
邹家华批示:拟同意一司的意见。
1991年1月10日, 李鹏总理主持召开乙烯项目汇报会,会议研究同意东营乙烯等
12个项目列入计划,李鹏总理责成国家计委副主任叶青组织有关部委负责人到东营进
行现场考察。 4月,国家计委副主任甘子玉、化工部部长顾秀莲先后来东营考察乙烯
工程,均表示支持这一项目的建设。5月4日,受李鹏总理委托,国家计委副主任叶青、
化工部副部长林殷才、中石化副总经理关协刚、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总经济师周庆祖等
一行14人,来东营考察乙烯工程建厂条件及厂址等问题,叶青表示把情况向国务院领
导汇报,按程序抓紧履行手续。这次考察之后,山东乙烯工程项目正式命名为东营乙
烯工程。
7月26日, 东营乙烯领导小组正式成立。山东省副省长李春亭、石油天然气总公
司副总经理周永康为领导小组组长,潘连生、周庆祖、陆人杰、李来付、耿佃杰、郝
敦典等6人为副组长。
在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支持的同时,按照国家计委对大型项目立项的要求,主要进
行以下五个方面的前期准备工作:
(1)项目建议书评估。项目建议书编制完成后,1989年7月26日,中国国际工程咨
询公司在北京主持召开东营14万吨/年乙烯项目建议书评估预备会, 建议将产品
方案改为塑料化纤型, 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90年4月6~8日,中国
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在东营主持召开“山东东营年产14万吨乙烯工程项目建议书评估会”,
建议尽快立项。 5月18日,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以咨化[1990]82号文向国家计委
报送《关于山东东营年产14万吨乙烯工程项目建议书的评估意见》,建议国家计委尽
快批复立项。 随后, 化工部于22日, 以[90]化计字第303号文,向国家计委报送
“对《山东东营年产14万吨乙烯项目建议书》的意见”,建议国家计委尽快批复项目
建议书。
(2) 开展环境评价工作。1991年1月7~9日,在石油大学召开山东东营14万吨/年
乙烯工程环境评价第一次协调会,部署环境评价工作任务。确定:万泉为第一厂址,
油郭为第二厂址, 万泉东为第三厂址。5月16日,永安预选厂址因依托条件差而被否
定。7月27日,胜利石油管理局以胜油发[1991]341号文《关于开展东营年产十四万
吨乙烯工程项目环境评价工作的请求》 上报国家环保局。9月17~18日,国家环保局
开发监督司在石油大学主持召开东营年产14万吨乙烯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审查会,形成
并通过《东营14万吨/年乙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大纲专家评审意见》。
(3) 确定产品方案。经研究、比较,将东营乙烯产品方案定为乙烯14万吨、聚乙
烯10万吨、环氧乙烷5万吨/乙二醇6万吨、丙烯腈5万吨、腈纶3万吨。1990年4月27日,
山东省人民政府和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以鲁政函[90]39号文联合报送国家计委,请求
将东营乙烯产品方案改为塑料化纤型。1991年4月5日,国家计委副主任叶青在北京召
集“八五” 乙烯项目省市长会议。会上,将东营乙烯产品方案中的“6万吨乙二醇”
改为“4万吨乙二醇”。
(4)进一步落实工程所需资金。山东省承担的22.3719亿元(不含1.6亿美元外汇),
主要从省基建资金中解决;胜利石油管理局承担的7.0644亿元,通过“以烃养烃”的
方式筹集;东营市承担的0.92亿元,主要通过土地折价入股和市财政解决。所需外汇
由山东省承担1.6亿美元。 其余部分通过两个渠道进行争取。一是申请国家安排利用
国外政府贷款解决。二是与美国的哈德逊、台湾的龙盟、日本的伊滕忠等国外大公司
进行洽谈,达成合资、合作意向。
(5) 进一步落实乙烯工程原料来源。经反复考察论证,胜利油田提出东营乙烯工
程原料的地质资源报告。1989年5月18日,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以储发[1989]041号
文正式批复该报告,指出:探明原油储量中的轻烃可采储量“可以作为乙烯原料的可
靠依据”;控制石油储量中的轻烃可采储量“可以作为轻烃资源的后备条件”。同时,
进行轻烃回收方案的研究,于1989年12月编制完成《东营年产14万吨乙烯原料工程实
施方案》 。 1990年2月2日,国家能源部以能源油[1990]46号文,向国家计委报送
《关于对胜利油田轻烃回收工程初评意见的报告》,认为胜利油田上报的轻烃回收方
案是可行的。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国家计委于1991年10月23日,以计原材[1991]1624号文
《关于山东东营年产十四万吨乙烯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下发山东省计委和中国
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正式批准东营乙烯工程立项。
项目实施
项目实施阶段主要完成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筹备成立东营乙烯工程指挥部。1992年3月21日,指挥部首批24名工作人员报
到。4月1日,指挥部在东营市军转干部培训中心开始办公,内部机构暂设党委办公室、
指挥部办公室、技术处、计划财务处、人事处、后勤处等6个处室。4月11日,山东省
人民政府办公厅以鲁政办发[1992]34号文发出关于成立山东省东营乙烯工程指挥部
的通知,指挥部对外称山东东营乙烯工程公司,按正厅级单位管理;并将东营乙烯项
目暂定为大型一类企业。 1992年5月,中共山东省委发出通知,先后任命郝敦典为山
东东营乙烯工程指挥部(公司)指挥(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耿佃杰为指挥部(公司)党
委书记,郭长城、张东泉为指挥部(公司)副指挥(副总经理)、党委委员;山东省人民
政府先后任命郭长城、张东泉为山东东营乙烯工程公司副总经理,郝敦典为总经理。
东营乙烯工程指挥部成立后,根据工作需要,先后从市和油田抽调二百多名工作人员。
内部机构设置党委办公室、组织干部处、办公室、人事处、技术处、外事处、企业管
理合同处、计划基建处、财务处、后勤处;此外,还成立东营乙烯工程指挥部北京办
事处、济南办事处、工程服务公司、生活服务公司(后改称劳动服务公司)、物资供销
公司。
(2)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1992年4月15~16日,指挥部在石油大学召开东营乙
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咨询会, 形成专家意见。6月20日,东营乙烯工程指挥部以东乙
指发[1992] 2号文上报化工部,申请对《山东东营年产十四万吨乙烯工程环境影响
评价报告书》 进行评审。7月8~9日,化工部在东营宾馆主持召开东营乙烯工程环境
影响报告书预审会,最后形成专家评审组评审意见。8月6日,东营乙烯工程指挥部以
东乙指发[1992]13号文《关于申请山东省东营乙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尽快批
复的请示》上报化工部环境保护办公室。化工部环保办和国家环保局签署意见后报送
国家计委。
(3) 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并通过评审。东营乙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由化八院
(成都化工工程咨询公司) 于1991年9月12日~11月20日编制完成的,后又多方征求意
见, 几经讨论修改。1992年8月1~3日,化工部委托化工技术经济研究中心在济南主
持召开《东营十四万吨乙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会议。会议认为,《可行性研
究报告》内容全面,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基本符合国家有关部门对编制可行性研
究报告的规定和要求。该项目财务效益、国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是好的。会后,
根据专家们提出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对报告进行修改和充实,于1992年9月中旬上报
到国家计委待批。
(4) 进行工程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一是与四十多家有关的外国公司进行技术
交流。二是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到外地进行考察学习,组团到韩国、日
本进行考察。三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进行技术培训,委托东营广播电视大学
代培95名自费大专生,学习石油化工设备专业。四是与香港中银集团、香港维斌有限
公司签订合作经营意向书,落实了工程所需外汇资金。五是完成工程地质勘察、办公
区和生活区规划设计以及地震评价工作。 六是确定工程5套装置及系统工程的设计单
位,并草签设计和总承包合同。七是确定化工部规划院为工程咨询单位,中国技术进
出口公司和中国化工建设总公司为窗口单位。八是编制完成工程设备的对外询价书、
报价书。
经过紧张的筹备,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待国家计委批复可行性研究报
告后即可开工建设。
项目停建
根据国务院领导有关指示精神,1993年5月6日,山东省政府第三次省长办公会议
决定停建东营乙烯。 1993年6月24~25日,东营乙烯工程指挥部先后召开党政联席会
和处室长会议,传达山东省政府第三次省长办公会议关于停建东营乙烯工程的意见,
部署贯彻会议精神的具体措施,成立人员安置小组及资产、财务清理小组。
1993年8月23日, 省计委主任林书香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东营乙烯工程缓建
及补偿项目等有关问题。会后,东营乙烯工程指挥部认真、稳妥地进行人员安置、财
产清理等善后工作。1993年8月28日~9月11日,东营市审计局组成审计小组,对乙烯
工程财务情况进行全面审计。1993年11月16日,胜利石油管理局审计处就油田对乙烯
投资情况进行审计复核。1993年11月19日,副市长郝敦典主持召开东营乙烯资产、办
公用品等交接会议。19~25日交接完毕。至此,东营乙烯工程指挥部解散,东营乙烯
工程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