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水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1&rec=88&run=13

第九章 水利

第一节 基础设施

提引水工程
除市域南部井灌区外,全市其他地域主要靠黄河提供淡水资源,提引水工程亦主
要分布于引黄灌区。提引水工程的主要形式有:涵闸、虹吸、扬水站。
涵闸境内引黄涵闸建设最早为1950年山东河务局试办的利津綦家嘴引黄放淤闸,
设计流量仅为1立方米每秒。1956年后,打渔张引黄工程渠首引黄闸 (位于博兴县境)
建成,东营市境域主要通过打渔张干渠引水。60年代中后期,境内先后建设宫家、胜
利、五七、王庄、十八户等引黄涵闸。70年代至1983年建市前,先后建设了东关、马
场五营、 马场、义和、纪冯等涵闸,提引黄河水能力达到203立方米每秒。建市后,
先后新建和扩建胜利、 曹店、宫家、双河、麻湾、王庄等6个大型引黄涵闸,至1995
年, 提引黄河水能力达500立方米每秒,比建市时增长1.46倍。1950~1995年,境内
共建各类引黄涵闸26座,废弃8座,现有18座。(涵闸兴废情况详见本志《黄河》编)
虹吸管1953年,为解决广饶县六户农业试验站灌溉用水,由省水利厅设计并组织
施工,在佛头寺(今胜利险工) 修建直径0.77米虹吸管2条,这是境内最早的虹吸引黄
工程。50~60年代,境内十几次兴建和改建虹吸工程;70~80年代,仍有少量虹吸工
程兴建;90年代,虹吸工程建设停止。已建的虹吸工程,随着涵闸的建设多数废除,
至1995年尚有2处,其中路庄虹吸工程,有0.9米直径虹吸管4条;西宋简易虹吸工程,
有0.7米直径虹吸管1条。(虹吸管兴废情况详见本志《黄河》编)
扬水站境内扬水站最早建于70年代,有垦利镇、利津镇、丁家、东坝东、西坝西、
王庄等扬水站。 进入80年代后, 特别是建市以来, 扬水站建设步伐加快。1984~1
995年,全市共建成固定扬水站646处,装机672万千瓦,提水能力每秒362.3立方米,
灌溉面积114.18万亩,其中,装机500千瓦以上站有11处,装有108台计1.32万千
瓦机组,灌溉面积74.2万亩。

1995年东营市扬水站概况表
表7-25

┏━━━━┯━━━━┯━━━━━━━━┯━━━━━┯━━━━━┓
┃ 单 位 │扬水站 │装机容量 │灌溉面积 │管理人 ┃
┃ │(处) │(台/万千瓦) │(万亩) │员(人) ┃
┠────┼────┼────────┼─────┼─────┨
┃ 东营区 │ 59 │ 109/0.502 │ 10.19│ 172 ┃
┠────┼────┼────────┼─────┼─────┨
┃ 河口区 │ 63 │ 96/0.467 │ 8.70│ 189 ┃
┠────┼────┼────────┼─────┼─────┨
┃ 广饶县 │ 106 │ 146/0.819 │ 16.25│ 320 ┃
┠────┼────┼────────┼─────┼─────┨
┃ 利津县 │ 76 │ 218/0.783 │ 21.15│ 228 ┃
┠────┼────┼────────┼─────┼─────┨
┃ 垦利县 │ 86 │ 222/1.344 │ 40.08│ 258 ┃
┠────┼────┼────────┼─────┼─────┨
┃胜利油田│ 266 │ 760/2.800 │ 17.81│ 820 ┃
┠────┼────┼────────┼─────┼─────┨
┃ 合计 │ 646 │ 1551/6.715│ 114.18│ 1985 ┃
┗━━━━┷━━━━┷━━━━━━━━┷━━━━━┷━━━━━┛

蓄水工程
境内蓄水工程主要分为3种形式: 水库、河道拦蓄、坑塘,其中以水库为主。19
96年3月20日统计(无1995年底确切全面统计资料,下同)全市总蓄水能力5.066亿立方
米,其中水库占93.96%,河道蓄水占3.82%,坑塘占2.22%。
水库黄河三角洲地势低平,只能建设平原水库。1978年,胜利油田为解决生产、
生活用水问题, 投资兴建广利、王岗、杜北水库,设计库容共计530万立方米,这是
境内首批水库。此后,黄河水量逐年减少,每年断流时间越来越长,逐渐成为季节性
河流。随着胜利油田的发展和东营市的建立,生产、生活用水量迅速增长,淡水供求
矛盾日益突出。为调节黄河来水季节丰枯和满足不断增长的淡水需求,水库建设步伐
加快。 1978~1995年, 胜利油田先后投资4.7亿元, 建成水库18座,设计库容累计
3.345亿立方米;其中,库容1000万立方米以上的水库9座;1985年建成的库容1.14亿
立方米的广南水库,为全国最大的滨海平原水库。地方水库建设起步较晚,多为中、
小型水库。 70年代,地方仅有小型水库1座;80年代,地方总投资2368万元,建设了
21座库容10万立方米以上的水库,库容总计3262.4万立方米;1990年后,黄河下游断
流日趋严重,地方加大水库建设力度,先后投资2.08亿元,建设了88座库容10万立方
米以上的水库, 库容总计1.09亿立方米。至1996年3月20日统计,全市水库建设累计
投资7亿多元,共建成库容10万立方米以上水库129座,库容共计4.76亿立方米。
东营市库容100万立方米以上水库概况表
表7-26

┏━━┯━━━━┯━━━━━━┯━━┯━━┯━━━┯━━━┯━━━━━━┯━━┯━━━━┓
┃隶属│ 水库 │设计库容 │建成│投资│隶属 │ 水库│设计库容 │建成│投资 ┃
┃单位│名称 │(万立方米)│年度│(万│单位 │ 名称│(万立方米)│年度│(万元)┃
┃ │ │ │ │元)│ │ │ │ │ ┃
┠──┼────┼──────┼──┼──┼───┼───┼──────┼──┼────┨
┃ │ 广南 │ 11400│1986│7860│ │ 义和│ 200 │1989│ 110 ┃
┃ ├────┼──────┼──┼──┤ ├───┼──────┼──┼────┨
┃ │ 孤北 │ 5000│1993│1250│ 河 │大王庄│ 150 │1989│ 120 ┃
┃ ├────┼──────┼──┼──┤ ├───┼──────┼──┼────┨
┃ │ 广北 │ 3000│1988│3000│ 口 │ 西华│ 130 │1995│ 126 ┃
┃ ├────┼──────┼──┼──┤ ├───┼──────┼──┼────┨
┃ 胜│ 孤河 │ 3000│1987│3100│ 区 │ 六和│ 130 │1995│ 126 ┃
┃ ├────┼──────┼──┼──┼───┼───┼──────┼──┼────┨
┃ │ 耿井 │ 2000│1990│5500│ │ 南堤│ 400 │1996│ 898 ┃
┃ 利├────┼──────┼──┼──┤ ├───┼──────┼──┼────┨
┃ │ 辛安 │ 2000│1981│4000│ 广 │ 高店│ 400 │1996│ 900 ┃
┃ ├────┼──────┼──┼──┤ 饶 ├───┼──────┼──┼────┨
┃ 石│ 利津 │ 2000│1990│3800│ 县 │ 桑科│ 100 │1996│ 250 ┃
┃ ├────┼──────┼──┼──┤ ├───┼──────┼──┼────┨
┃ │ 孤岛二│ 1100│1983│1000│ │西刘桥│ 100 │1996│ 250 ┃
┃ 油┝━━━━┿━━━━━━┿━━┿━━┿━━━┿━━━┿━━━━━━┿━━┿━━━━┫
┃ │ 孤东 │ 1000│ │1500│ │ │ 650 │ │ 1200┃
┃ │ │ │1986│ │ │ 驾屋│ │1996│ ┃
┃ 管├────┼──────┼──┼──┤ 利 ├───┼──────┼──┼────┨
┃ │ │ 850 │ │1700│ │ 汀罗│ 400 │ │ 627 ┃
┃ │ 孤岛一│ │1981│ │ 津 │ │ │1995│ ┃
┃ 理├────┼──────┼──┼──┤ ├───┼──────┼──┼────┨
┃ │ 民丰 │ 500 │1985│ 500│ 县 │ 大赵│ 150 │1989│ 110 ┃
┃ ├────┼──────┼──┼──┼───┼───┼──────┼──┼────┨
┃ 局│ 西河口│ 400 │1985│1000│ │ 一村│ 1500│1995│ 5500┃
┃ ├────┼──────┼──┼──┤ ├───┼──────┼──┼────┨
┃ │ 神仙沟│ 250 │1985│ 450│ │ 垦东│ 1200│1983│ 641 ┃
┃ ├────┼──────┼──┼──┤ ├───┼──────┼──┼────┨
┃ │ 杜北 │ 250 │1978│ 500│ │胜坨三│ 400 │1995│ 300 ┃
┃ ├────┼──────┼──┼──┤ 垦 ├───┼──────┼──┼────┨
┃ │ 净化站│ 200 │1983│ 500│ │ 董集│ 300 │1995│ 400 ┃
┃ ├────┼──────┼──┼──┤ ├───┼──────┼──┼────┨
┃ │ 渤南 │ 200 │1980│ 100│ │稻改四│ 300 │1989│ 320 ┃
┃ ├────┼──────┼──┼──┤ ├───┼──────┼──┼────┨
┃ │ 广利 │ 140 │1978│ 100│ │稻改三│ 280 │1989│ 300 ┃
┃ ├────┼──────┼──┼──┤ ├───┼──────┼──┼────┨
┃ │ 王岗 │ 140 │1978│ 100│ │垦利镇│ 280 │1995│ 300 ┃
┠──┼────┼──────┼──┼──┤ 利 ├───┼──────┼──┼────┨
┃ │自来水公│ 640 │1995│3500│ │垦利镇│ 246.1│1994│ 540 ┃
┃ ├────┼──────┼──┼──┤ ├───┼──────┼──┼────┨
┃ 东│辛店镇哨│ 200 │1996│ 400│ │宁海大│ 216.5│1991│ 182 ┃
┃ 营├────┼──────┼──┼──┤ ├───┼──────┼──┼────┨
┃ 区│六户镇北│ 200 │1996│ 400│ │稻改一│ 200 │1990│ 200 ┃
┃ ├────┼──────┼──┼──┤ ├───┼──────┼──┼────┨
┃ │南郊农场│ 100 │1992│ 200│ │永安藕│ 200 │1994│ 50 ┃
┣━━┿━━━━┿━━━━━━┿━━┿━━┥ ┝━━━┿━━━━━━┿━━┿━━━━┫
┃ │ 王集 │ 650 │1991│ 800│ 县 │宁海宁│ 190.5│1995│ 135 ┃
┃ ├────┼──────┼──┼──┤ ├───┼──────┼──┼────┨
┃ │ 马家 │ 500 │1988│ 260│ │高盖二│ 120 │1985│ 68 ┃
┃ ├────┼──────┼──┼──┤ ├───┼──────┼──┼────┨
┃ │ 羊栏河│ 500 │1995│ 520│ │红光水│ 108 │1995│ 56 ┃
┃ ├────┼──────┼──┼──┤ ├───┼──────┼──┼────┨
┃ │ 新户 │ 400 │1996│ 500│ │ │ │ │ ┃
┃ ┝━━━━┿━━━━━━┿━━┿━━┥ │西宋西│ 100 │1992│ 50 ┃
┃ │ 民生 │ 200 │1995│ 245│ │ │ │ │ ┃
┖──┴────┴──────┴──┴──┴───┴───┴──────┴──┴────┚

河道蓄水 全市建闸蓄水的河道9条(打拦河堤蓄水的不统计) ,主要拦蓄地表径
流水和引黄灌溉尾水,总蓄水能力1937万立方米,投资1174万元。非汛期拦水抗旱,
汛期提闸防汛。

东营市建闸蓄水河道概况表
表7-27

┏━━━━┯━━━━━━━━━━┯━━━━━━━┯━━━━━━┓
┃河道名称│蓄水能力(万立方米)│拦河闸建成年度│投资(万元)┃
┠────┼──────────┼───────┼──────┨
┃ 支脉河 │ 1000 │ 1993 │ 600 ┃
┠────┼──────────┼───────┼──────┨
┃ 预备河 │ 45 │ 1989 │ 15 ┃
┠────┼──────────┼───────┼──────┨
┃ 群众沟 │ 12 │ 1989 │ 5 ┃
┠────┼──────────┼───────┼──────┨
┃ 广蒲河 │ 40 │ 1965 │ 7 ┃
┠────┼──────────┼───────┼──────┨
┃ 小岛河 │ 80 │ 1996 │ 160 ┃
┠────┼──────────┼───────┼──────┨
┃ 挑河 │ 80 │ 1975 │ 75 ┃
┠────┼──────────┼───────┼──────┨
┃ 草桥河 │ 250 │ 1978 │ 80 ┃
┠────┼──────────┼───────┼──────┨
┃ 沾利河 │ 280 │ 1989 │ 134 ┃
┠────┼──────────┼───────┼──────┨
┃ 马新河 │ 150 │ 1987 │ 98 ┃
┠────┼──────────┼───────┼──────┨
┃ 合 计 │ 1937 │ │ 1174 ┃
┗━━━━┷━━━━━━━━━━┷━━━━━━━┷━━━━━━┛

坑塘 建设蓄水坑塘投资少、见效快,是一些吃水困难的村庄解决人畜饮水的主
要措施。自70年代中期开始,有计划地建设蓄水坑塘,80年代后,建设投资逐步增加,
建设标准不断提高,至1995年,全市累计投资2508.72万元,建成蓄水坑塘555个,总
蓄水能力1126.39万立方米。

东营市蓄水坑塘概况表
表7-28

┏━━━┯━━━━━━┯━━━━━━━┯━━━━━━━━━━┓
┃县区 │投资(万元)│坑塘数量(个)│蓄水能力(万立方米)┃
┠───┼──────┼───────┼──────────┨
┃东营区│ 940 │ 141│ 327.57 ┃
┠───┼──────┼───────┼──────────┨
┃河口区│ 178 │ 144 │ 296 ┃
┠───┼──────┼───────┼──────────┨
┃广饶县│ 44 │ 24│ 26┃
┠───┼──────┼───────┼──────────┨
┃利津县│ 508.2│ 69 │ 74.74 ┃
┠───┼──────┼───────┼──────────┨
┃垦利县│ 838.52 │ 177 │ 402.08┃
┗━━━┷━━━━━━┷━━━━━━━┷━━━━━━━━━━┛

第二节 配套灌区

打渔张引黄灌区
打渔张引黄灌溉工程是全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工程,是山东省开发最早、规模
最大的引黄灌溉工程。因灌区渠首引水口原定于蒲台县打渔张村 (今属东营市东营区
龙居乡) 而得名,后虽将渠首上移至王旺庄,工程仍沿用原名。该工程构成东营市引
黄体系的基本框架,为东营市水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工程的建设,经历兴建、
启用、停灌、复灌、解体的曲折历程。
1951年底,中央军委决定在山东广饶县北部开辟军垦区,安排部队转业人员屯垦。
1952年春, 华东棉垦委员会亦决定开垦山东滨海荒地。同年6月,山东省政府鉴于两
者目的一致,决定将军垦与棉垦合并,成立山东省棉垦委员会,统一组织领导山东北
部滨海荒地的开垦工作。此后不久,农建二师进驻广饶北部屯垦。为解决垦区人、畜
和灌溉用水, 山东省棉垦委员会决定兴建打渔张引黄灌溉工程。同年9月,山东省棉
垦委员会完成《山东省棉垦区打渔张引黄灌溉工程初步设计》,设计灌溉面积66万亩。
同年12月1日,中央水利部以农水技字第28200号文件转达中央财政委员会“同意兴办”
的批示,山东省随即组建山东省棉垦区打渔张引黄灌溉工程局,具体负责工程的设计
与施工。 1953年1月,苏联专家到打渔张灌区考察后认为,打渔张灌区的设计实际是
一个十分复杂的土壤改良设计,应首先详细调查研究土壤改良诸问题,然后再根据调
查结果确定工程设计。为此,专家建议首先进行一系列的勘测、研究工作和进行渠首
建筑物的室内模拟试验,搜集土壤、水文地质等资料,同时考虑到引黄泥沙的处理,
建议渠首位置由打渔张上延7公里, 在背河有大片洼地可供沉沙的王旺庄险工河段兴
建。 这些建议被采纳后,遵照水利部的批示,打渔张引黄灌溉工程于4月停止备料,
全面转入调查研究和试验工作。
1956年初,水利部对打渔张灌溉工程进行初步审核。北京水利勘测设计院、山东
省水利厅、山东省黄河河务局等单位联合组成勘查组,对工程进行实地勘查。1956年
春, 水利部副部长钱正英偕同苏联专家来灌区考察。3月29日,国家建设委员会批准
山东打渔张引黄灌溉工程初步设计。
1956年3月底,山东省成立山东打渔张引黄灌溉工程指挥部,编制714人,驻广饶
县牛庄。4月2日,打渔张引黄灌溉工程开工。根据山东省人委的统一部署,惠民、胶
州、 昌潍、泰安4个专区的20余县抽调干部、民工共计10万人参加施工。渠首引黄闸
1956年3月动工, 11月建成,11月30日,开闸放水并举行庆祝典礼。该闸设计流量12
0立方米每秒,设计防洪水位17米(大沽高程),总投资244.3万元。整个灌区建设工程
自1956年至1958年历经3年时间完成。共用工2128.12万个,完成土方1.08亿立方米,
砌砖3.22万立方米,砌石8.35万立方米,建成总干渠1条,干渠6条,支渠72条,渠道
总长1.28万公里,修建各类建筑物5.38万座,国家总投资3639万元,占计划总投资的
62.7%。由于二、五干延长和新增部分干渠,灌区灌溉面积由原设计的324万亩扩大到
512万亩。灌区范围西至张(店) 北(镇)公路,北邻黄河,东至灌区规划的新防潮堤,
南至寿光清水泊,绝大部分为今东营市辖区地。
灌区建成之初,在农田灌溉、土壤改良等方面取得较好效益,粮食亩产由建灌区
前的57公斤上升到80公斤,灌区人民结束了喝咸水的历史。1958年后,由于受极左思
潮的影响,不顾客观情况,盲目大引、大蓄、大灌,重灌轻排,年亩灌溉用水量高达
700立方米,而亩排出水量仅150立方米。由此造成地下水位上升,土壤板结,出现次
生盐碱地33万亩, 粮食产量下降到45公斤,低于建灌区前水平。为此,1962年3月,
打渔张灌区停止引黄,绝大部分灌区废渠还耕。
1963年11月底,中国农科院灌溉研究所所长栗宗嵩等来灌区调查研究后认为:引
黄是灌区发展农林牧渔业的重要条件,应先向东部放水,解决沿海地带人畜饮水困难,
同时在西部进行试验, 为复灌创造条件。 1964年12月,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编报
《关于打渔张灌区1965年恢复灌溉的报告》。1965年春,灌区旱情严重,当地干部、
群众强烈要求恢复灌溉, 遂于1965年5月首先在四干渠复灌,不久一、二、三、五干
渠亦相继复灌。 复灌后,灌区范围调整缩小,设计灌溉面积169万亩,有效灌溉面积
66万亩,四级配套面积61万亩。
1981年,因原打渔张引黄闸防洪标准不适应而改建新闸。新闸位于原闸下游44米
处,设计流量120立方米每秒,防洪水位22.7米(大沽高程) ,总投资435.9万元,198
2年4月启用。
打渔张灌区复灌后,注意合理用水,科学灌溉,效益较好。1972年,灌区粮食亩
产128公斤,1978年257公斤,分别比停灌前的45公斤提高1.8倍和4.7倍。据1983年实
测, 灌区地下水埋深在1.6米以下,盐碱地基本改造成良田,潜水矿化度由灌溉前的
15~20克/升下降到2~5克/升。年引水量3亿立方米,不仅改善了灌区农业生产条件,
促进了农业发展,而且为保证胜利油田和沿海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做出贡献。
东营市成立后,打渔张灌区大部分划入东营市辖区,惠民地区仅余一干渠全部及
二干、三干部分灌区,均位于博兴县境内,灌区由山东省水利厅统管。1991年,东营
市建成麻湾灌区。至此,东营市已形成独立的、系统的市域引黄灌溉体系。同年,打
渔张灌区解体,除上游一小部分划归滨州市管理外,其余均划归东营市管理;东营市
成立引黄灌溉局,统管全市引黄灌溉事业。
市属引黄灌区
东营市市属灌区主要为麻湾、曹店、胜利、王庄、垦东五大灌区。
麻湾灌区麻湾灌区是建市以来主要靠地方投资兴建的第一座大型引黄工程,是全
省黄淮海农业开发和黄河三角洲开发的重点项目之一。工程投资4000万元,自1989年
2月动工, 1990年2月试放水投产,1991年9月,全部工程通过省、国家开发办验收,
被评为省优质工程。
灌区范围南起小清河,北至广蒲沟,西至黄河和博兴县界,东至广北农场。灌区
跨广饶县、 东营区,包括广饶县的陈官、花官、丁庄3个乡和东营区的龙居、史口、
油郭、牛庄、西范、六户等共9个乡镇及国营广北农场、胜利油田5个农场和杜北水库。
灌区总人口14.5万人, 土地面积105.3万亩,设计灌溉面积74万亩,荒碱地10万亩,
以种植小麦、棉花为主,兼有水稻、大豆等作物,复种指数1.66。
灌区引黄闸位于东营区龙居乡麻湾村附近,设计引水流量60立方米每秒,新建总
干渠将打渔张灌区二、 三、四干渠串联形成独立引黄体系。干渠全长121.2公里,其
中, 总干33.2公里,二干33公里,三干25公里,四干30公里;支渠54条,长203.5公
里, 斗渠198条,长332.9公里。斗渠以上建筑物1311座。灌区内有扬水站6处,装机
19台、2720千瓦,提水能力30立方米每秒。灌区有大小型水库8座,总库容760万立方
米, 其中,杜北、王岗水库蓄水能力各200万立方米。灌区内测水点6处,测水人员1
1人。
灌区年引水115天, 引水量2亿立方米,其中,农田灌溉用水1.8亿立方米,人畜
及工业用水2000万立方米, 灌溉面积60万亩,灌溉亩次126万亩次,全年粮食平均亩
产767公斤,棉花亩产65公斤。
曹店灌区曹店灌区是在原打渔张五干渠基础上扩建而成。1984年,胜利油田投资
3000万元对打渔张五干渠进行扩建延长治理, 1985年3月建成并投入运行,形成独立
的引黄灌溉体系,属工农两利灌区。曹店灌区范围南起广蒲沟,北至五六干排,西靠
黄河,东至广南水库。灌区跨垦利县和东营区,包括垦利县的董集、郝家和东营区的
史口、龙居、油郭、辛店、六户、胜利镇共8个乡镇,120个行政村,以及市和油田的
9处农场(公司) 和广南水库、耿井水库。灌区总人口32万人,土地面积60.6万亩,耕
地面积41万亩, 设计灌溉面积37.1万亩,盐碱地面积7万亩,以小麦、玉米、棉花为
主,兼种水稻和大豆等,复种指数1.60。
灌区引黄闸位于东营区龙居乡曹店村附近,设计引水流量50立方米每秒。干渠全
长50公里, 为全断面混凝土衬砌防渗渠道,渠底比降1/6000,设计挟沙能力16公斤/
立方米。干渠节制闸8座,泄水闸1座,扬水站54座,总装机4760千瓦。干渠下游是蓄
水能力1.14亿立方米的广南水库;中游有蓄水能力2000万立方米供城区居民用水和工
业用水的耿井水库; 加上其它小型水库,总蓄水能力1.5亿立方米。灌区内干渠测水
点4处,测水人员8人,支渠以上扬水站为计量点。
灌区年引水221天,引水量2.4亿立方米,其中,农田灌溉用水6000万立方米,工
业用水1.8亿立方米,灌溉面积19万亩,灌溉亩次27万亩次,全年粮食平均亩产705公
斤,棉花亩产82公斤。
胜利灌区胜利灌区始建于1966年1月,在原打渔张六干渠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
新建引黄闸及其他配套设施,累计投资2696万元,形成独立的引黄灌溉体系,属工农
两利型灌区。
灌区范围南起五六干合排,北至溢洪河,西起黄河大坝,东至辛安水库。灌区跨
垦利县和东营区,包括东营区的辛店、胜利2镇,垦利县的胜坨、高盖、胜利、董集、
垦利、永安6个乡镇及胜利油田的6个农场、辛安水库。灌区总人口16.8万人,制控面
积76万亩, 耕地面积35万亩,盐碱地面积7万亩,以种植小麦、玉米、水稻、棉花为
主,复种指数1.50。
灌区引黄闸位于垦利县胜利乡佛头寺村附近,设计引水流量40立方米每秒。干渠
全长39公里, 支渠55条,总长166公里。干渠节制闸5座,扬水站44处,装机119台、
6612千瓦,提水能力63.4立方米每秒。下游有胜利油田蓄水能力2000万立方米的辛安
水库,及其它小型水库,总蓄水能力3569万立方米。灌区干渠测水点3处,测水人员6
人。
灌区年引水200天, 引水量2亿立方米,其中,农田灌溉用水1.4亿立方米,工业
用水6000万立方米, 灌溉面积20万亩,灌溉亩次38万亩次,全年粮食平均亩产690公
斤,棉花平均亩产63.7公斤。
王庄灌区王庄灌区位于黄河下游左岸,始建于1969年3月,同年10月建成引黄闸、
分水闸,并利用原韩墩灌区沾化总干、六干、七干开始引水灌溉,后来陆续进行几次
续建。 1981年建成设计引水能力80立方米每秒的引黄闸。1989年8月,市政府决定投
资2000万元,对王庄灌区进行扩建治理。1991年12月,主体工程通过市验收。
王庄灌区西起潮河,东至二河,南以黄河为界,北至渤海湾,跨利津县、河口区,
包括利津县的王庄、大赵、盐窝、北岭、集贤、陈庄、傅窝、汀河、虎滩、罗镇和河
口区的六合、 四扣、 义和、太平、新户共15个乡镇,灌区人口34.3万人,制控面积
85.1万亩,设计灌溉面积31万亩,以种植小麦、玉米、棉花为主,兼种大豆、谷子等
作物,复种指数1.50。
灌区引黄闸位于利津县王庄乡附近,设计引水流量80立方米每秒。干渠28.7公里,
其中, 渠首段3.35公里,渠坡采用预制砼板衬砌,分干渠2条、支渠94条,渠道总长
295公里。新建干渠建筑物54座,其中,节制闸3座,分干进水闸8座,泄水闸1座,泵
站7座, 公路桥8座,生产桥16座,支门17座。泵站装机8台,1240千瓦,提水流量20
万立方米每秒。灌区测水点2处,测水人员6人。
灌区年引水130天,引水量1.8亿立方米,农田灌溉面积32.8万亩,灌溉亩次82.5
万亩次, 灌区粮食平均亩产453公斤,棉花亩产51公斤。灌区建成灌溉面积20万亩,
改善灌溉面积16万亩,可解决5万人吃水,并为规划中的水库提供水源。
垦东灌区垦东灌区位于黄河下游右岸,始建于1983年11月,1984年12月主体工程
基本完成, 但未达到运行投产的要求。1987年开始,陆续投资400多万元,对灌区工
程进行一系列续建、改建、扩建工程,属油田投资兴建的工农两利灌区。
垦东灌区在垦利县东部,北靠黄河,东临渤海湾,包括垦利县建林、新安两乡和
国营黄河农场、 青坨畜禽良种场、油田采油六连。灌区总人口4万人,控制面积25万
亩,耕地面积12万亩,设计灌溉面积12万亩,现有盐碱地7.1万亩,作物主要有小麦、
玉米、棉花、水稻、大豆等,复种指数为1.25。
灌区有水库1座,设计库容200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1200万立方米。扬水船1艘,
装机10台、 1550千瓦,提水流量10立方米每秒。水库泄水闸1座,设计泄水能力10立
方米每秒。二级泵站1座,装机4台、320千瓦,设计提水能力5立方米每秒。干渠2条,
全长27公里; 支渠6条,全长26.4公里;干渠进水闸2座,节制闸5座。灌区东西
干渠渠首建测桥2处,测水人员3人。
灌区年引水182天, 引水量2500万立方米,其中,农田灌溉用水1689万立方米,
工业用水911万立方米。灌区年粮食亩产325公斤,棉花亩产55公斤。
县乡属万亩以上引黄灌区
全市引黄灌区除市属五大灌区外,县乡所属的万亩以上灌区有12处。即东营区的
麻湾扬水灌区,垦利县的双河、五七、一号、罗家、西宋、纪冯、路庄灌区,利津县
的宫家、刘夹河、东关扬水灌区,河口区的西河口灌区。灌区总设计灌溉面积93万亩,
设计引提水能力153.6立方米每秒。 干渠26条,全长293.5公里;支渠176条,长63 3
公里。 管理人员202人,其中,国家职工114人,临时工88人。年引水量67530万立方
米,其中,灌溉用水49447万立方米,工业用水11571万立方米,人畜用水6309立方米,
灌溉面积55.89万亩,全年粮食平均亩产481公斤,棉花单产60公斤。
井灌区
东营市井灌区主要集中在广饶县小清河以南地区,有石村、颜徐、稻庄、大王、
西营、 李鹊、小张、花园、广饶镇9个乡镇、375个自然村,耕地面积37.38万亩。这
一区域土地肥沃,灌溉条件良好,是东营市粮食、瓜菜、果品的主产区和高产区。
境内井灌历史悠久。打渔张引黄工程建设之前,井灌是农田灌溉的主要手段。建
国初期曾形成打井高潮,至1958年,境内砖、土井达31732眼,机井145眼。1958年,
打渔涨引黄工程建成后,小清河以北以黄河水作为农田灌溉和人畜饮水的主要水源,
水井大批废弃。小清河以南井灌区地下水位逐年下降,砖、土井逐渐淘汰,机井逐年
增加。 1984年,全市有机井5968眼,灌溉面积33.09万亩。1995年,有机井8541眼,
其中,深机井356眼,灌溉面积32.97万亩。
1958年前,多采用比较原始的工具和方法打土井、砖井,提水工具也比较落后。
1958年后,采用铁制大锅锥打机井,钻深20~25米,井壁由青砖砌逐步改为下水泥管,
提水开始采用自吸泵、离心泵、轴流泵,动力为汽油机或柴油机。1976年,引进动力
磨盘钻, 钻井效率比大锅锥提高2倍。1981年,引进150型机械钻机25台,该钻机打1
眼井一般只需2天。80年代以来,由于地下水位下降,井灌区开始打中(40~100米)、
深(100~230米)井,钻机陆续更新为300、600型磨盘钻,提水工具也逐渐采用适应中、
深井的潜水泵,动力为电动机或195型柴油机带动的发电机组。

1984~1995年东营市机电井数量、
配套动力和灌溉面积表
表7-29

┏━━━━┯━━━━┯━━━━┯━━━━━┯━━━━━┯━━━━┓
┃ │ 机电井 │ 配套数 │ 灌溉面积 │ 配套总 │ 深机井 ┃
┃ 年 度 │ 数量 │量(眼)│(含井渠双│ 动 力 │数(眼)┃
┃ │ (眼) │ │ 灌万亩) │(万千瓦)│ ┃
┠────┼────┼────┼─────┼─────┼────┨
┃ 1984 │ 5968 │ 5697 │ 33.09 │ 6.13 │ ┃
┠────┼────┼────┼─────┼─────┼────┨
┃ 1985 │ 6678 │ 6310 │ 33.79 │ 6.82 │ ┃
┠────┼────┼────┼─────┼─────┼────┨
┃ 1986 │ 6841 │ 6657 │ 54.79 │ 7.10 │ ┃
┠────┼────┼────┼─────┼─────┼────┨
┃ 1987 │ 7197 │ 7044 │ 35.27 │ 7.46 │ ┃
┠────┼────┼────┼─────┼─────┼────┨
┃ 1988 │ 7555 │ 7252 │ 35.68 │ 7.69 │ ┃
┠────┼────┼────┼─────┼─────┼────┨
┃ 1989 │ 7848 │ 7569 │ 35.67 │ 8.20 │ ┃
┠────┼────┼────┼─────┼─────┼────┨
┃ 1990 │ 8080 │ 7916 │ 35.22 │ 8.28 │ ┃
┠────┼────┼────┼─────┼─────┼────┨
┃ 1991 │ 8137 │ 7990 │ 35.67 │ 8.36 │ ┃
┠────┼────┼────┼─────┼─────┼────┨
┃ 1992 │ 8251 │ 8104 │ 33.12 │ 9.64 │ 336 ┃
┠────┼────┼────┼─────┼─────┼────┨
┃ 1993 │ 9236 │ 8088 │ 32.93 │ 9.55 │ 342 ┃
┠────┼────┼────┼─────┼─────┼────┨
┃ 1994 │ 8401 │ 8253 │ 32.93 │ 9.53 │ 355 ┃
┠────┼────┼────┼─────┼─────┼────┨
┃ 1995 │ 8541 │ 8396 │ 32.97 │ 9.66 │ 356 ┃
┗━━━━┷━━━━┷━━━━┷━━━━━┷━━━━━┷━━━━┛

第三节 饮水工程

东营市东部、北部沿海边远地区,浅层地下水矿化度高,打机井和引黄蓄水难度
也较大,不仅农业生产靠天吃饭,人畜饮水也十分困难。据1983年统计,全市有54万
人饮水困难。东营市建立后,各级党委、政府把解决这个问题作为促进农村生产力发
展、 密切党群关系的大事来抓,逐年确定目标,加大投入,取得显著成效。1984~1
995年, 累计投资1475.1万元,其中,国家投资711万元,县区投资126万元,群众自
筹638.1万元,解决了31.62万人吃水困难,占应解决人数的58.6%。
工程主要有4种类型:(1)建设防渗衬砌坑塘。首先将湾塘按要求进行挖掘整形,
然后用灰土或红粘土处理坑底,坑坡用水泥预制板或石料护砌,达到防污、防渗和延
缓水质变咸的目的。(2)用电测找水的办法确定井位、井深及水量,打深机电井。(3)
特别偏僻的沿海村庄,采用修建接汇雨水屋顶的方法解决饮水问题。(4) 在有条件的
地区修建规范的自来水工程。 1984~1995年,累计修建衬砌坑塘207个,打深机电井
187眼,建设自来水村47个,屋顶接水村16个。

1984~1995年东营市解决吃水困难人数表
表7-30
单位:万人

┏━━━┯━━┯━━┯━━┯━━┯━━┯━━┯━━┯━━┯━━━┯━━┯━━┯━━┯━━━┓
┃ 年度 │1984│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 │1993│1994│1995│累计 ┃
┠───┼──┼──┼──┼──┼──┼──┼──┼──┼───┼──┼──┼──┼───┨
┃东营区│0.15│0.59│0.69│0.57│0.35│1.03│0.58│——│ ——│0.39│0.24│0.29│4.88 ┃
┠───┼──┼──┼──┼──┼──┼──┼──┼──┼───┼──┼──┼──┼───┨
┃河口区│0.06│0.41│0.43│0.20│0.02│0.09│1.10│0.21│ ——│0.16│0.38│0.43│3.49 ┃
┠───┼──┼──┼──┼──┼──┼──┼──┼──┼───┼──┼──┼──┼───┨
┃广饶县│1.06│0.87│0.79│1.05│0.73│0.79│1.02│0.09│ —— │0.70│0.73│0.74│8.57 ┃
┠───┼──┼──┼──┼──┼──┼──┼──┼──┼───┼──┼──┼──┼───┨
┃利津县│0.23│0.40│0.95│0.50│0.64│0.88│0.67│0.22│ ——│0.60│1.42│1.06│7.57 ┃
┠───┼──┼──┼──┼──┼──┼──┼──┼──┼───┼──┼──┼──┼───┨
┃垦利县│0.55│0.29│1.63│0.52│0.60│0.61│0.60│0.15│ ——│0.70│0.87│0.59│7.11 ┃
┠───┼──┼──┼──┼──┼──┼──┼──┼──┼───┼──┼──┼──┼───┨
┃合计 │2.05│2.56│4.49│2.84│2.34│3.40│3.97│0.67│ ——│2.55│3.64│3.11│31.62 ┃
┗━━━┷━━┷━━┷━━┷━━┷━━┷━━┷━━┷━━┷━━━┷━━┷━━┷━━┷━━━┛

第四节 抗旱防汛防潮

抗旱
东营市除小清河南34万亩耕地有0.6亿立方米可用地下淡水外, 其他地区基本无
地下淡水资源。黄河水源占全市水资源的95%。黄河利津水文站自1972年首次出现断
流, 至1995年共24年间有18年出现断流,累计断流51次546天。处在黄河最下游的东
营市用水越来越被动,加大了抗旱的难度。黄河水源是东营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
命线”。东营市抗旱的基本措施,就是增加引、蓄黄河水的能力,多引、多蓄、巧用
黄河水。

工程措施(1)提高引提水能力。建市前,引提水能力200立方米每秒左右,至1995年,
引提水能力达500立方米每秒。(2)建平原水库,丰存枯用。至1995年,全市水库、河
道、坑塘等总设计蓄水能力达到52037.26万立方米。(3)是搞好清淤和渠系改建扩建,
提高水的利用率和缩短灌溉周期,积极开展节水灌溉。
非工程措施准确、及时、全面地掌握雨情、水情、工情及用水情况,加强水资源
管理,科学调度。90年代以来,针对黄河水情变化,采取春旱冬抗的办法,认真抓好
冬蓄冬灌。1992年,冬灌43万亩,冬蓄1.9亿立方米;1993年,冬灌69万亩,冬蓄2.7
亿立方米; 1995年,冬灌125.67万亩,冬蓄4.2亿立方米。在冬蓄冬灌的基础上,做
好春灌准备,充分利用黄河来水的有利时机,实现早引、早蓄、早灌。
抗灾纪实1992年,东营市遇到1931年以来未遇的严重旱情。1~7月,全市累计平
均降雨149.4毫米, 比正常年份同期低50%左右;作为全市主要淡水资源的黄河长时
间断流,利津站断流83天,西河口断流147天;井灌区地下水埋深较上年同期下降2米
多。尽管当年全市对抗旱工作准备较早,在冬灌、冬蓄的基础上,春季又在黄河来水
时抢灌111.23万亩,造墒81.13万亩,但因旱情空前严重,仍造成受旱面积381万亩,
其中,重旱350万亩,有100万人吃水困难。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及水利部门全力组织
抗旱,投入抗旱资金1910.2万元,最高投入抗旱劳力25万人,下派组织抗旱干部最高
达3200人,利用机井5655眼,扬水站139座,水库塘坝463座,土井、手压井1936眼,
投入柴油3211吨、机油172.2吨、汽油195吨。东营市严重旱情引起省和国家有关部门
的重视, 国家抗旱防汛总指挥部从龙羊峡、刘家峡调水,沿黄严格控制引水,7月22
日黄河水送达东营市。通过各方面的抗旱措施,很大程度降低了灾害损失,当年夏粮
生产比上年略有增长,秋粮比上年减产50.1%,全年粮食总产比上年下降27.1%。
防汛(黄河防汛情况见《黄河》编)
工程措施有计划地治理河道、 除险加固、清障开卡、修复水毁、堵复缺口。198
3~1988年, 河道主要是清障开卡、除险加固。1988~1995年,治理河道20条次,治
理长度448.29公里,完成土石方1293.06万立方米,投资4054.66万元。随着农田水利
基本建设和农业的发展, 1983~1995年累计新挖各类排沟5253条,疏挖各类排沟382
5条; 平均每年清障21座,清淤开卡45处,堵复缺口60处,除险加固13公里12处,水
毁修复200处(座)。
非工程措施每年在防汛检查的基础上,制定“防汛工作意见”、“防汛责任书”。
严格落实防汛工作首长负责制、防汛办事机构岗位责任制、汇报制、值班制,达到组
织落实、任务落实、措施落实、队伍落实、料物落实。组织落实即每年要充实健全各
级抗旱防汛指挥部和防汛办事机构;任务落实即每年落实河道治理、清障开卡、堵复
缺口、修复水毁、除险加固、新挖疏挖排沟等;措施落实即每年根据情况落实抗御洪
水措施、除涝措施和分、滞、蓄、强排等应急措施;队伍落实,一般情况下每年落实
常备队140人,抢险队2040人,预备队2万人(不包括黄河);料物落实即根据要求,一
般情况下每年准备草袋5万条,编织袋5万条,木材36方,铅丝15吨。准确、及时、全
面地掌握雨情、 水情、工情、潮情、灾情。1986年,全市购买6台超短波通讯电台,
完善了无线电通讯网络;1992年,购买6台传真机,完善了传真网络;1995年,购买5
部移动电话,做到双保险,保证了通讯畅通。

1988~1995年东营市河道治理情况表
表7-31
┌──────┬───┬────┬────────────────────────────────────────────────┐
│河道名称 │总长度│流域面 │治理情况 │
│ │(公里)│积(平 ├──┬────┬─────┬────┬────┬───────┬─────┬──────────┤
│ │ │方公里) │年度│长度 │土石方 │投资 │投义务工│投资渠道 │标准 │治理单位 │
│ │ │ │ │(公里) │(万立方米)│(万元) │(万个) │ │ │ │
├──────┼───┼────┼──┼────┼─────┼────┼────┼───────┼─────┼──────────┤
│广蒲沟 │26.65 │115.0 │1988│下13.1 │31.1 │105.0 │ │油田防护 │鲁水六四型│市水利工程处 │
│ │ │ ├──┼────┼─────┼────┼────┼───────┼─────┼──────────┤
│ │ │ │1991│上18.11 │35.9 │138.5 │ │市财政80万元 │鲁水六四型│垦利县、东营区水利局│
│ │ │ │ │ │ │ │ │群众集资 │ │ │
├──────┼───┼────┼──┼────┼─────┼────┼────┼───────┼─────┼──────────┤
│广利河 │48.0 │510.0 │1988│48.0 │251.0 │693.0 │ │油田防护 │鲁水六四型│市水利工程处 │
├──────┼───┼────┼──┼────┼─────┼────┼────┼───────┼─────┼──────────┤
│永丰河 │33.8 │200.0 │1988│20.0 │40.0 │50.0 │ │星火计划20万 │鲁水六四型│垦利县水利局 │
│ │ │ │ │ │ │ │ │元,油田30万元│ │ │
├──────┼───┼────┼──┼────┼─────┼────┼────┼───────┼─────┼──────────┤
│沾利河 │60.7 │343.0 │1990│上21.1 │91.8 │20.0 │80 │市防洪经费 │鲁水六四型│利津县水利局 │
│ │ │ │ │ │ │ │ │补助20万元 │ │ │
├──────┼───┼────┼──┼────┼─────┼────┼────┼───────┼─────┼──────────┤
│广蒲河 │40.3 │339.6 │1991│下16.3 │60.5 │195.0 │ │油田防护 │鲁水六四型│市水利工程处 │
│ │ │ ├──┼────┼─────┼────┼────┼───────┼─────┼──────────┤
│ │ │ │1993│上9.3 │21.0 │53.7 │ │油田防护 │鲁水六四型│市水利工程处 │
├──────┼───┼────┼──┼────┼─────┼────┼────┼───────┼─────┼──────────┤
│六干排 │25.8 │83.0 │1991│18.0 │45.0 │135.0 │ │油田防护 │鲁水六四型│市水利工程处 │
├──────┼───┼────┼──┼────┼─────┼────┼────┼───────┼─────┼──────────┤
│五六干合排 │16.3 │44.0 │1991│16.3 │9.3 │28.0 │ │油田防护 │鲁水六四型│市水利工程处 │
├──────┼───┼────┼──┼────┼─────┼────┼────┼───────┼─────┼──────────┤
│预备河 │27.26 │98.0 │1991│27.26 │64.0 │280.0 │ │群众集资 │鲁水六四型│广饶县水利局 │
├──────┼───┼────┼──┼────┼─────┼────┼────┼───────┼─────┼──────────┤
│羊栏河 │9.0 │54.0 │1991│9.0 │11.0 │24.0 │ │群众集资 │鲁水六四型│河口区水利局 │
├──────┼───┼────┼──┼────┼─────┼────┼────┼───────┼─────┼──────────┤
│郭河 │11.1 │72.0 │1991│11.1 │14.0 │42.0 │ │群众集资 │鲁水六四型│河口区水利局 │
├──────┼───┼────┼──┼────┼─────┼────┼────┼───────┼─────┼──────────┤
│褚官河 │31.7 │175.0 │1991│30.0 │107.7 │ │75 │ │鲁水六四型│利津县水利局 │
├──────┼───┼────┼──┼────┼─────┼────┼────┼───────┼─────┼──────────┤
│太平河 │26.5 │144.7 │1991│26.5 │79.2 │ │51 │ │鲁水六四型│利津县水利局 │
├──────┼───┼────┼──┼────┼─────┼────┼────┼───────┼─────┼──────────┤
│草桥河西干流│26.22 │149.5 │1991│26.22 │90.4 │ │60 │ │鲁水六四型│利津县水利局 │
├──────┼───┼────┼──┼────┼─────┼────┼────┼───────┼─────┼──────────┤
│五干排 │21.5 │75.0 │1993│21.5 │65.0 │166.3 │ │油田防护 │鲁水六四型│市水利工程处 │
├──────┼───┼────┼──┼────┼─────┼────┼────┼───────┼─────┼──────────┤
│武家大沟 │31.5 │192.0 │1993│31.5 │80.0 │518.3 │ │地方、油田集资│鲁水六四型│市水利局 │
├──────┼───┼────┼──┼────┼─────┼────┼────┼───────┼─────┼──────────┤
│五六干合排 │ │ │1995│4.5 │25.26 │1044.56 │ │油田、市集资 │20年一遇 │市水利局 │
├──────┼───┼────┼──┼────┼─────┼────┼────┼───────┼─────┼──────────┤
│小岛河 │27.5 │120.8 │1995│22.5 │73.1 │220.0 │ │垦利县集资 │鲁水六四型│垦利县水利局 │
├──────┼───┼────┼──┼────┼─────┼────┼────┼───────┼─────┼──────────┤
│永丰河 │33.8 │200.0 │1995│上8.4 │15.3 │31.3 │ │垦利县集资 │鲁水六四型│垦利县水利局 │
├──────┼───┼────┼──┼────┼─────┼────┼────┼───────┼─────┼──────────┤
│溢洪河 │48.0 │312.0 │1995│24.3 │47.3 │110.0 │ │垦利县集资 │鲁水六四型│垦利县水利局 │
├──────┼───┼────┼──┼────┼─────┼────┼────┼───────┼─────┼──────────┤
│广蒲河 │50.6 │339.6 │1995│上25.3 │35.3 │200.0 │ │东营区集资 │鲁水六四型│东营区水利局 │
├──────┼───┼────┼──┼────┼─────┼────┼────┼───────┼─────┼──────────┤
│合计 │ │ │ │448.29 │1293.16 │4054.66 │ │ │ │ │
└──────┴───┴────┴──┴────┴─────┴────┴────┴───────┴─────┴──────────┘

抗灾纪实1990年,全市遭受罕见的风、雹、雨涝灾害。全市平均降雨893.8毫米,
比多年平均降水量高出60%,其中,利津县达1007.5毫米,共16个乡镇超过1000毫米。
全市57个乡镇1538个村和5个市属农场不同程度受灾,灾民达78.93万人;农作物受灾
面积166.3万亩,减产粮食78750吨,棉花2528吨,果品2900吨;房屋损坏22.6万间,
倒塌2.01万间; 刮倒和折断成材树木65.63万株;折断各种线杆1638根;死亡大牲畜
1910头, 家禽4.02万只;人员伤272人,亡24人;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35亿元。
自7月上旬灾害发生后, 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紧急会议,部署全市抗灾工作。全市
组织6639名干部深入排涝救灾第一线,出动劳力12万多人;动用抽水机械1000多台,
投入救灾款1000多万元,化肥500吨,柴油200吨,钢材1000吨,木材2000立方米,水
泥3000吨, 煤炭4000吨, 全市人民捐款23.78万元; 清理排水沟5782条,挖渗水沟
63.07万条, 搬动土方162.8万立方米,排除田间积水115.2万亩,一定程度降低了灾
害损失,安定了民心。
防潮
防潮堤为防止海潮袭击,海岸线自河口潮河东岸起经黄河故道、黄河口直至小清
河口北岸止, 已建防潮堤长172.5公里,其中,一般土堤长83.4公里,砌石护坡
的土堤长89.1公里。防潮堤自北部沾化县海岸线起依次为:
第一段防潮堤自河口区新户乡开始,西与沾化县防潮堤相接,向东经郭局子至公
路(沾化至湾湾沟) 止,长9.0公里。堤顶高程4.5米,堤顶宽6.0米,内坡1∶5,
外坡1∶7,沿线地面高程2.0米左右。1973年,由胜利油田修建。
第二段防潮堤从挑河入海口开始向东北至新刁口以南的公路(沾化至新刁口)止,
长7.0公里。沿线地面高程2.0米左右,堤顶高程5.6米,堤顶宽8.0米,内坡1∶4,外
坡1∶5。1973年,由地方水产养殖部门修建。
第三段防潮堤为孤东长海堤,胜利油田于1986~1988年修建,跨越河口区、利津
县、垦利县沿海,围绕黄河故道淤积滩地,沿海岸线修筑,长57.0公里。堤顶高
程5.0米, 防浪墙高0.8米,堤顶宽8~10米,并铺设柏油路,内坡1∶3,外坡为直立
式浆砌石挡土墙,沿线地面高程0~1.0米。该堤为东营市境内建设标准最高的一段海
堤, 被誉为“海上长城”。堤内建有孤东、长堤、五号桩、桩西4个油田,年产原油
600万吨,占胜利油田年产原油产量的1/5。1992年9月1日,特大风暴潮使部分堤段受
损,后加宽修复。
第四段防潮堤位于垦利县的黄河农场,1970年建,自黄河防洪堤向南至黄河南大
堤接打渔张灌区防潮堤止, 长18.0公里。堤顶高程4.0米左右,堤顶宽3.0米,边坡1
∶3,沿线地面高程2.1米左右。
第五段防潮堤自黄河南大堤至支脉河口,位于垦利县及东营区境内。原有防潮堤
2道, 老防潮堤于1952年修建,利用溢洪道南顺堤,北接黄河分洪道南顺堤,南至马
家楼子村东支脉河大堤,长约22.0公里。堤顶高程4.6米,堤顶宽4.0米,内坡1∶2.5
~1∶3.0, 外坡1∶7,沿线地面高程2.6米左右,因年久失修已基本破坏。在老
防潮堤以东,1958年打渔张引黄管理处修建新防潮堤,北接下续以东黄河大堤,南接
支脉河大堤, 长34.0公里,沿线地面高程1.6~2.1米,堤顶高程5.1米左右,堤顶宽
6.0米, 外坡1∶7,内坡1∶4。经历次大潮侵袭,又缺乏管理,堤基低洼段
被海潮淘刷,堤脚坍塌,堤身损坏严重,已残缺不全。
第六段防潮堤位于支脉河与小清河之间,处广饶县境内,自支脉河口段马家楼子
村东起,向南于八面河庄对岸与小清河北堤相接,长约11.0公里,1952年修建。大堤
断面与支脉河以北段相同,年久失修已不能起挡风暴潮的作用。
抗灾纪实1992年9月1日, 东营市遭受暴风和特大海潮袭击。风力8级以上,沿海
阵风10级以上, 最高潮位3.5米,最大降雨量200毫米,冲毁防潮堤50公里,柏油路8
公里, 房屋5388间,损坏船只1000多艘,冲毁虾池12134亩,74万亩棉花、40万亩玉
米严重倒伏, 损坏塑料大棚500多个,受灾果园11万亩,损坏树木20多万株,通讯、
电力线路受到严重破坏,24个村庄5000多人被水围困,13人死亡,油田及地方直接经
济损失5亿多元。 灾害发生后,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立即组织全市人民抗灾救灾,东
营军分区全体官兵全力以赴投入抗灾工作,济南军区派出直升飞机及舟桥部队参加救
灾工作,先后解救沿海地区被海水围困群众几千人,向灾区紧急运送食品、衣物等大
批物资,发放救济款427.25万元,救济粮1407.2万公斤,43万灾民得到妥善安置。灾
后,迅速组织抢修道路、通讯、电力等设施,恢复生产,开展生产自救。

第五节 水利管理

用水管理
50年代中期,引黄灌溉管理机构健全,分水用水井然有序,乱扒乱堵现象很少发
生。1958年后,由于引黄灌溉片面强调大引、大蓄、大灌,忽视了治理涝、碱,堵截
了排水河道,造成地下水位上升。有的灌区在工程不完整、不配套的情况下,盲目改
旱田为水田, 年内连续放水200余天,不仅未能促进生产发展,反而增加了盐碱地面
积,降低了粮棉产量。由此,致使灌区1962年被迫停灌。60年代末,受“文化大革命”
的影响,引黄复灌之初一度出现用水混乱、乱扒乱堵的现象。70年代中期,各灌区认
真总结1958年滥引滥灌和“文革”期间乱扒乱堵的教训,采取从排入手、以排定灌、
灌排分设、井渠并用的措施,加强了用水管理,杜绝了乱扒乱堵现象,引黄灌溉收到
明显效果。1978年后,各引黄灌区逐步实行用水管理责任制,建立有计划分水、供水
制度。东营市跨县区的灌区实行专业管理体制,市水利局下设引黄灌溉管理处,管理
处下设管理所,各管理所下设管理站,分水至支渠,支渠以下由各乡和各村自行管理。
曹店灌区管理所在用水管理方面较为先进,实行“分级用水、用水签票、按方计
量、收费到村”。1994年底,利用测水缆道、测桥、农田量水计、泵站等形式,对灌
区内2个县8个乡镇93个自然村和胜利油田9个农场全部实现计量供水、 按方收费,灌
区经营实现了“以水养水”的良性循环。
水费征收
1957年起,引黄灌区即按水电部制定的水费征收标准开始征收水费。但在较长时
期内,水费标准较低,征收率也很低,基本上属无偿供水。1980年,水费上调为每立
方米1.2分。1987年,水费征收标准再次上调,至1995年仍在执行,其具体标准为:
农业用水引黄自流灌溉工程以支渠进水口为计量点,每立方米2分8厘。凡需工程
管理单位提升供水的,每提升一级每立方米在原水费标准基础上加收1分(包括电费、
运行费等,以下工业、城市、农牧场用水也照此标准加收费用) 。不具备按方计费条
件的, 可暂按灌溉亩数计费。旱田自流灌溉每亩次4元;稻田、菜园自流灌溉每年每
亩25元(以每年每亩用水900立方米折算) ;藕、蒲、苇、鱼塘及其他经济水面用水每
年每亩30元(以每亩用水1100立方米折算)。
工业用水消耗水, 以水利工程引水处为供水计量点,引黄、引河每立方米收费6
分; 引库每立方米收费1角。乡镇工业用水,引黄、引河每立方米收费3分5厘,引库
每立方米收费4分5厘。
城市公用事业用水城市公园、河湖用水,以水利工程引水处作为计量点,每立方
米收费3分5厘。城镇生活用水,以水利工程引水处为计量点,每立方米收费6分。
国营农、林、牧、渔场(含鱼种场)用水以水利工程引水处为计量点,每立方米收
费3分5厘。
1982年后,各引黄灌区开始加大征收水费力度,水费征收情况有所好转。1983年,
征收149.4万元, 1984~1988年平均每年征收300~400多万元,1989~1990年,平均
每年500~600多万元,1991~1995年,平均每年征收1000~1400多万元。

1983~1995年东营市水费征收情况表
表7-32
单位:万元

┏━━┯━━━━┯━━┯━━━━┓
┃年度│实征水费│年度│实征水费┃
┠──┼────┼──┼────┨
┃1983│149.4 │1990│ 649.45 ┃
┠──┼────┼──┼────┨
┃1984│328.45 │1991│1486.25 ┃
┠──┼────┼──┼────┨
┃1985│360.42 │1992│ 1182.6 ┃
┠──┼────┼──┼────┨
┃1986│432.25 │1993│1234.37 ┃
┠──┼────┼──┼────┨
┃1987│329.06 │1994│ 1076.9 ┃
┠──┼────┼──┼────┨
┃1988│327.67 │1995│ 1431.6 ┃
┠──┼────┼──┼────┨
┃1989│589.9 │ │ ┃
┗━━┷━━━━┷━━┷━━━━┛

河道管理
市境内共有大、 中、小防洪排涝河道26条,其中,控制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
18条,总长657.57公里,控制流域面积5118.1平方公里,有效除涝面积4294.1平方公
里。1983~1991年,市、县(区)均无专职河道管理机构,河道管理职能由市、县(区)
水利局防汛办承担, 跨地市河道由省水利厅管理, 跨县区河道由市水利局管理,县
(区) 内河由县区水利局管理。1991年3月,市水利局根据省水利厅有关文件要求,成
立东营市河道管理处,县(区)成立相应的河道管理所、站。1995年,全市基层河道管
理机构有小清河广饶管理所、淄河管理所、支脉河管理所、广利河管理所、五六干合
排管理所。
1991年市河道管理处成立以来,完成了水利工程确权划界工作,全市26条河道全
部做到权清界明,界址清晰。加强了以市水利局水政科为主的河道执法管理网络,配
备市、 县、乡三级水政监察员248人,并多次进行培训,持证上岗。根据1992年国家
有关部委制定的《关于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分别以《水法》、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的有关规定》发布之日起为界限,对河道工程管理范围内
建设项目进行清查,建立档案。对原建设项目实行补办申报手续,以补发许可证,登
记入档,统一管理,对在建、新建项目进行审核、监督、检查;对顶风而上者坚决查
处。1995年底前,补办发放许可证20余份,依法查处河道管理范围内乱建、乱扒、钻
井、爆破等事件20余起。以《防汛条例》为依托,依法清除行洪道内阻水障碍10个,
保证了河道行洪畅通。1989年以来,在小清河进行河道管理范围内土地、水域开发利
用、坝顶交通有偿使用许可制度的试点。1995年,共查处水事案件30余起,收河道工
程费11万元,并利用这些资金及时对河道工程进行养护维修,维护了河道工程的安全。
由东营市管理的小清河广饶段,支脉河、广利河、东营河、广蒲河等26条大中小
型河道,堤防总长1600公里。建市以来,市政府每年都组织植树种草,使全市河道环
境发生重大变化。 1994年,市政府组织实施广利河绿化工程,植树4万余株,成活率
在80%以上。 1995年底,共有河堤林木110余万株。护堤人员由河道沿岸的各乡镇选
派农民担任,基本做到堤防完整,路面平坦,林木茂盛。小清河、支脉河、广利河堤
防分段承包到户,固定到人,签署了承包合同,并经公证处公证。在搞好绿化的同时,
护堤员在大雨过后对所辖地段进行检查修复,对堤身薄弱、工段长、险情大、整修任
务重的地段,由市河道管理处出资金安排岁修工程项目。
建市以来,几条主要河道上修建了拦河闸,坚持“以防为主、旱涝并防,蓄泄兼
顾”的原则,加强了水闸的管理运用,发挥水闸拦蓄效益。汛前提闸放水,腾空河道
迎接来水,保证泄洪通畅;汛末根据汛情预报,适时关闸拦河水;非汛期根据河道来
水和各闸蓄水情况,以多补少,以上补下。通过以上措施调蓄泄洪、发展航运、引水
灌溉、防御海潮以及解决沿岸工农业生产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