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林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1&rec=86&run=13

第七章 林业

第一节 树种资源

树木种类
东营市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据1984年调查统计,共有木本植物44科、79属、
136种;其中,针叶树3科、8属、17种,阔叶树41科、71属、162种或变种。现有木本
植物中,以蔷薇科、杨柳科为多,樨科和豆科次之。按其用途分为三类:
用材树类毛白杨、加杨、小叶杨、小青杨、胡杨、北京杨、八里庄杨、小美杨、
欧美杨、 钻天柳、旱柳、172柳、枫杨、皂角、大叶白蜡、绒毛白蜡、小叶白蜡、山
东泡桐、兰考泡桐、毛泡桐、楸叶桐、楸树、刺槐、臭椿、苦楝、白榆等。
经济树类银杏、核桃、无花果、山楂、梨、苹果、杏、桃、枣、葡萄、沙棘、柿
树、君迁子、枸杞、宁夏枸杞、桑、杜仲、樱桃、杞柳、紫穗槐、白刺、柽柳、花椒、
香椿、文冠果、石榴等。
绿化观赏树类雪松、侧柏、洒金柏、千头柏、园柏、蜀桧、花柏、龙爪柳、垂柳、
枸树、牡丹、垂榆、腊梅、紫叶小檗、紫玉兰、广玉兰、悬铃木、一球悬铃木、二球
悬铃木、珍珠梅、木瓜、贴梗海棠、海棠果、海棠花、西府海棠、垂丝海棠、多花蔷
薇、月季、玫瑰、黄刺玫、红叶李、碧桃、夹竹桃、榆叶梅、榄花紫荆、紫藤、毛刺
槐、构桔、火炬树、小叶黄杨、雀舌黄杨、大叶黄杨、桃叶卫矛、元宝槭、爬山虎、
木槿、沙枣、紫薇、红瑞木、紫丁香、白丁香、连翅、女贞、水蜡、迎春花、凌霄花、
金银花、淡竹、丝兰、凤尾兰等。
主要造林栽培树种
杨树主要有毛白杨、欧美杨和小美杨。毛白杨是乡土树种,栽培历史悠久,主要
分布于小清河以南。由于毛白杨树干高大,树形雄伟,材质好,抗病虫,群众喜植,
多用于四旁植树。毛白杨大发展时期是1991~1995年。建市后,杂交杨广泛种植,以
小美类和欧美类为主,因树质差,生长期短,90年代后逐渐被淘汰。杂交杨主要用于
四旁植树及营造人工林。
柳树主要有旱柳、垂柳和钻天柳。较耐盐碱,栽植普遍。旱柳为乡土树种,多植
于房前屋后、路边水旁,因旱柳可做柳杈、柳杆,又可用于防风固沙,一直被群众所
喜爱。80年代,钻天柳种植居多,具有速生、丰产的特点。垂柳多栽植于街道、庭院,
是城镇绿化的主要树种。 柳林最具代表性的是垦利县孤岛林场万亩天然柳林,是8 0
年代中后期黄河淤积天然下种而成,主要有杞柳、旱柳、垂柳、曲柳及各种柳的变种
及杂交种, 密度每亩5~30株不等,胸径一般在10~15公分,大者可达25公分。柳树
因其易繁殖,生长快,耐水湿,是黄河三角洲主要造林树种。
白榆白榆耐盐碱, 材质好, 用途广,易繁殖,全市均有栽植。榆树皮、叶、果
(榆钱)可代食充饥。建国后至70年代初,白榆为主要优良、速生造林树种之一,是民
用建筑和农具不可缺少的木材。70年代后,榆兰金花虫危害严重,不少榆树被害致死,
存活者生长缓慢,故植者减少。目前存有的白榆大都是60年代营造的,如六户镇部分
农田林网、黄河农场部分农田林网等。
刺槐又名洋槐,原产北美。50年代开始种植,60~80年代形成种植高潮。刺槐水
平根系发达,耐盐碱,生长快,材质好,群众喜植。主要用于营造防风固沙林、水土
保持林及用材林。刺槐是全市最主要的造林树种,面积和蓄积都居首位,其中,孤岛
地区15万亩人工刺槐林为华东之最。
泡桐主要分布于小清河以南。由于泡桐生长快,材质好,是制作家具的理想用材,
70~80年代被群众广泛栽植于房前屋后, 一般每户5~20株,成为村庄绿化的主要树
种。建市后,大力提倡发展桐粮间作,1988~1992年广饶县石村乡、稻庄镇、西营乡
等大面积发展, 但后来由于群众认为此类种植方式效益不好, 桐树逐步被伐掉。至
1995年,桐粮间作保存无几。
绒毛白蜡原产北美。该树种生长快,材质好,树姿优美,耐盐碱、水湿。80年代
初引种该树效果良好,被广泛应用于城市绿化。1990年后,将该树引入大田造林,道
路、水渠、河道绿化也应用较多,生长良好,优于其它造林树种,成为黄河三角洲大
力提倡发展的树种。东营市绒毛白蜡种源多来自天津市,1990~1994年,每年都调入
种子2500公斤左右,近几年因当地白蜡已结种,结束了种子调入的历史。但由于绒毛
白蜡还没有选育出优良无性系,靠种子繁育,种子不纯,因此表现类型繁多,即有种
间型,又有品种类型。
枣树有小枣和大枣之分。枣树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全市,以黄河以北居多。其中,
河口区西部的新户乡、太平乡最多,主要植于房前屋后。常见有金丝小枣、圆铃枣、
长红枣等, 以金丝小枣最多。 1990年后, 借鉴外地经验,大力发展枣粮间作,至1
995年底,面积近10万亩。
苹果苹果是全市经济林首位树种,面积占经济林的75%以上。苹果发展有两个高
峰期,一是70年代,主要栽培品种有金帅、国光、青香蕉、红香蕉、印度、红玉、祝
光等;二是1987~1992年,引进短枝型苹果,品种有红富士、新红星、乔纳金等,苹
果面积、 产量、品质都有大幅度提高。1995年,全市有苹果林面积19.81万亩,产量
3.3万吨。
梨主要品种有鸭梨、长把梨、酥梨、小白梨、雪花梨等,以鸭梨、长把梨居多。
栽培主要区域有广饶县花官乡、 利津县北宋乡、大赵乡等。1995年底,梨树面积1.6
万亩。
桑树又称家桑、白桑,主要植于房前屋后。桑树耐干旱,耐盐碱,生长快,叶是
蚕的饲料,果实可实用。1994年以来,随着丝绸业发展,东营区龙居乡、西范乡、油
郭乡、 牛庄镇等大面积种植,至1995年桑园面积达1.2万亩,种桑养蚕已成为当地群
众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
柽柳又称红荆条、红柳,主要分布于小清河以北广大地区。柽柳极耐盐碱,为重
盐碱地先锋造林树种。柽柳是蜜源植物,枝条可编筐篓篮等或做薪材,树桩可做盆景。
90年代以来,市政府对柽柳资源的开发利用高度重视,采取一系列措施,使柽柳资源
得到保护和发展,至1995年天然柽柳林达36万亩,比建市初期增长20万亩。

第二节 育苗选种

育苗
建市后,全市林业按照“生产基地化,质量标准化,造林良种化”的原则,经历
由点到面,由小到大,从国营到集体、个体,从分散育苗到基地育苗,从一般育苗到
良种育苗的发展过程,走出一条以场圃育苗为龙头,基地育苗为重点,群众育苗为基
础的路子。1984~1995年,全市累计育苗19.4万亩,较好地保证了造林绿化所需苗木。

1984~1995年东营市林业育苗面积表
表7-17
单位:亩

┏━━━┯━━━┯━━━┯━━━┯━━━┯━━━┯━━━┯━━━┯━━━┯━━━┯━━━┯━━━┯━━━┯━━━┓
┃ 年度 │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 1995 │合计 ┃
┠───┼───┼───┼───┼───┼───┼───┼───┼───┼───┼───┼───┼───┼───┨
┃ 面积 │ 8226│7727 │5609 │9345 │5726 │6486 │14181 │21148 │41805 │36045 │20475 │ 17505│194328┃
┗━━━┷━━━┷━━━┷━━━┷━━━┷━━━┷━━━┷━━━┷━━━┷━━━┷━━━┷━━━┷━━━┷━━━┛

国有苗圃育苗1983年,国有苗圃有广饶县石村苗圃、垦利县友林苗圃、利津县虎滩苗
圃。1984年,成立东营市林业苗圃。建市初,对国有苗圃实行事业化管理,经营连年
亏损。1988年后,对国有苗圃实行事改企改革,进一步完善生产责任制,扩大经营自
主权,苗圃自负盈亏。90年代以来,国有苗圃坚持“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
每年育苗250~300亩,提供优质苗木百万余株,创收入30~50万元。
集体、个体育苗1984年起,集体育苗、个人育苗有较大发展。(1) 推行招远县林
业“三包”育苗(包育、包销、包技术),解决苗木生产投资多、风险大、群众有后顾
之忧的问题。1990年起,对基地育苗在“三包”基础上,又增加保产值。广饶县对个
体育苗实行“三包一投一提”政策,即育苗户包育,业务部门包技术,乡政府包销,
县林业局和乡镇对育苗户给予必要投入,苗木销售后提取一定服务费。(2) 实行基地
育苗。1990年,基地育苗达6000亩,占当年育苗面积的42.3%,以后面积逐年增大。
1991年,市委、市政府在《关于苦战十年绿化东营的决定》中规定:“市级领导绿化
点育苗基地不少于50亩,县级领导绿化点不少于30亩,乡镇领导绿化点不少于20亩。”
1990年5月3日,市政府在利津县王庄乡召开林业育苗现场会,推广该乡林业育苗的先
进经验。 1991年4月15日,市政府又在利津县汀河乡召开林业育苗现场会议,对基地
育苗、 “三包”育苗、领导育苗工作进行全面部署。1990年,全市育苗面积突破1万
亩, 1991、1993年分别为4.18万亩和3.6万亩,1995年1.75万亩,其中,95%以上为
集体、个体育苗。
良种选育与推广
东营市林木良种资源匮乏,解决林木良种主要靠引进。1984~1986年,林业部门
先后组织人员赴全省各地采集良种。在此基础上,分别在利津县苗圃和东营区耿井林
果场建立有30余个无性系参试的刺槐测定林38亩,在东营区耿井林果场和广饶县稻庄
镇建立22个无性系参试的柳林测定林24亩,在东营区耿井林果场、利津县苗圃和市苗
圃建立国槐、 杨树、柳树等汇集区23亩,汇集无性系210个。1986~1987年,在利津
县王庄乡建设刺槐良种示范林200亩, 在垦利、广饶建立刺槐、杨树、柳树等良种示
范林100亩。调整良种发展布局,把林木良种选育与推广重点放在刺槐、柳树、杨树、
白蜡、枣、苹果、梨等树种上,小清河以南以毛白杨、刺槐、苹果为主,小清河以北
以刺槐、杂交杨、柳树、白蜡、枣、苹果、梨为主。至1995年底,全市已建良种基地
405亩, 汇集无性系250个,采穗圃50余亩,良种苗繁育面积1000亩,年产苗木100万
株以上。经济林良种苗占90%以上。其它林种造林良种苗占50%以上,

第三节 植树造林

概况
建市初,市政府针对东营市地旷人稀、土地盐碱重的实际情况,制定“因地制宜,
适地适树,由近及远,先易后难”的林业建设方针,提出“油洲加绿洲”的奋斗目标。
十几年来,通过广泛开展平原绿化、“八五”绿化、海防林建设及黄河防护林建设,
使全市造林面积逐年增加,造林质量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稳定上升。

1983~1995年东营市造林情况表
表7-18

┏━━━━━━━━━┯━━━┯━━━┯━━━┯━━━┯━━━┯━━━┯━━━┯━━━┯━━━┯━━━┯━━━┯━━━┯━━━┓
┃ 年 度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
┠─────────┼───┼───┼───┼───┼───┼───┼───┼───┼───┼───┼───┼───┼───┨
┃造林面积(万亩) │0.88 │1.79 │3.4 │4.75 │9.12 │5.62 │3.3 │1.8 │4.0 │18.8 │25.8 │28.1 │31.7 ┃
┠─────────┼───┼───┼───┼───┼───┼───┼───┼───┼───┼───┼───┼───┼───┨
┃林地总面积(万亩)│43.4 │51.2 │61.0 │64.4 │70.3 │75.0 │82.0 │89.1 │98.4 │105.5 │111.3 │112.5 │115.5 ┃
┠─────────┼───┼───┼───┼───┼───┼───┼───┼───┼───┼───┼───┼───┼───┨
┃林木覆盖率(%) │3.7 │4.37 │5.2 │5.5 │6.0 │6.4 │7.0 │7.6 │8.4 │9.0 │9.5 │9.6 │9.86 ┃
┗━━━━━━━━━┷━━━┷━━━┷━━━┷━━━┷━━━┷━━━┷━━━┷━━━┷━━━┷━━━┷━━━┷━━━┷━━━┛

用材林建市初, 有用材林13.55万亩,1995年底,达18.3万亩。用材林树种主要
是刺槐,分布于黄河入海口地区,包括孤岛林场、一千二林场、军马场,面积15万亩,
占全市用材林面积的82.0%。黄河入海口用材林基地建设始于50年代的黄河孤岛林场。
该场1960年改为共青团孤岛林场, 1965年,济南军区接管林场,建立军马场。1 956
~1976年,造林近万亩。1976年后,军马场加快造林绿化步伐,先后完成神仙沟、大
河、 二河、三河的造林绿化。1974年5月,一千二林场由利津县一千二村附近迁到渤
海边, 至1979年,造刺槐林1万余亩。1982年,垦利县在黄河入海口黄河以北地区建
立地方国营孤岛林场, 至1995年底,林场营造刺槐7万余亩。1988年,为加快用材林
基地建设, 市长李殿魁与省长姜春云签订为期5年的造林绿化工程责任状,地点设在
孤岛林场,经过5年建设,实际完成造林4万亩,比任务超出0.5万亩。
防护林包括人工林和天然林两部分。1983年有人工防护林2.08万亩,天然灌木林
16万亩。至1995年底,人工防护林13.9万亩,天然灌木林36万亩。人工防护林主要分
布于黄河、淄河、支脉河、小清河、溢洪河、广利河及大型排灌渠两侧,全市重点沙
区亦有大量分布。 天然灌木林集中分布于东北部沿海一带。人工防护林的营造始于6
0年代沙区造林。 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由于林业政策滞后于农业承包形势的发展,
乱砍滥伐现象严重,到建市初防护林保存无几。建市后,开展一系列大规模造林绿化
活动,防护林建设又有较大发展。
经济林1983年, 全市经济林1.44万亩。至1995年底,经济林面积达25.22万
亩。建市12年,是经济林发展最快的时期,尤其1990~1993年苹果林有显著增加,成
为农村经济发展一项支柱产业。
农田林网、农林间作1983年,农田林网42.78万亩,林粮间作0.35万亩。建市后,
根据实现平原绿化达标的要求,加大农田林网建设力度,每年都列入林业重点工作集
中建设。 通过普遍推广广饶县颜徐乡农田林网建设“地随树走” 的政策,一改过去
“树走地走”做法,有效地调动了群众造林护林积极性。1995年底,全市农田林网达
140万亩,农林间作4万亩,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但农田林网还普遍存在着网格大、
行数少、品种单一化、网化率低的问题。
四旁植树建市后,全市各级政府积极鼓励农民群众在房前屋后或空闲地上栽植树
木,凡按有关规定栽植的树木归个人所有,允许继承,不收树木占地费,促进了四旁
植树的发展, 树木株数建市初期10.38万株,1995年,增长到984万株,有820个行政
村林木覆盖率达30%以上。
造林绿化目标责任制与领导绿化点
1988年7月, 全省推行领导干部绿化目标责任制。同年10月29日,市长李殿魁与
垦利县、利津县、广饶县、东营区、河口区、广北农场、渤海农场、黄河农场、畜禽
良种场、市水利局、市交通局、打渔张引黄灌溉管理局、东营黄河修防处、中建八局
四公司等14个单位签订为期5年的造林绿化目标责任状。 1994年,市长张庆黎与垦利
县、利津县、河口区3个荒滩大户签定绿化责任状。1995年3月11日,副省长邵桂芳与
东营市副市长李吉祥签订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状。1988年以来,全市各级党委、
政府以责任状为动力, 认真组织各项林业生产活动, 如期完成签状任务。 1990~1
992年, 全市先后兴办市级领导绿化点7处,县级领导绿化点35处,乡级领导绿化点2
00多处, 仅市、县两级领导绿化工程就营造片林5万亩,农田林网23万亩,绿化大型
沟、渠、路120公里。
东营市市级领导班子造林绿化点情况表
表7-19

┏━━━━┯━━━━━━┯━━━━━━┯━━━━━━━━━┯━━━━━━━┓
┃办点单位│ 地点 │ 建设年限 │ 建设内容 │ 完成情况┃
┠────┼──────┼──────┼─────────┼───────┨
┃ 市政府 │ 孤岛林场 │ 1988~1992 │ 用材林基地 │ 4万亩┃
┠────┼──────┼──────┼─────────┼───────┨
┃ 市 委 │胜利黄河大桥│ 1990~1992 │ 大桥绿化风景林 │ 200亩┃
┠────┼──────┼──────┼─────────┼───────┨
┃ 市政府 │利津县王庄乡│ 1990~1992 │ 沙区造林 │用林材2000亩、┃
┃ │ │ │ │林网2万亩 ┃
┠────┼──────┼──────┼─────────┼───────┨
┃ 市人大 │广饶县石村乡│ 1990~1992 │ 桐粮间作 │ 1万亩┃
┠────┼──────┼──────┼─────────┼───────┨
┃ 市政协 │东营区六户镇│ 1990~1992 │ 农田林网 │ 1万亩┃
┠────┼──────┼──────┼─────────┼───────┨
┃市纪检委│东营区龙居乡│ 1990~1992 │林粮间作、农田林网│ 5000亩┃
┠────┼──────┼──────┼─────────┼───────┨
┃市军分区│河口区新户乡│ 1990~1992 │ 枣粮间作 │ 1万亩┃
┗━━━━┷━━━━━━┷━━━━━━┷━━━━━━━━━┷━━━━━━━┛

重要活动及重点工程
全民义务植树运动1984年4月12日, 市政府颁布《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
规定》 ,确定在每年3月12日植树节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1984年,组织首次全民
义务植树活动,以后逐年开展。开展义务植树以来,市直机关在胜利黄河大桥、广利
河、东城园林、领导造林绿化点等地方安排多次大规模植树活动。1983~1995年,全
市参加义务植树总人数达380万人次,植树近2000万株。

1984~1995年东营市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情况表
表7-20

┏━━┯━━━━┯━━━┯━━┯━━━━┯━━━┯━━┯━━━━┯━━━┓
┃年度│株数 │ 人数 │年度│株数 │人数 │年度│株数 │ 人数┃
┃ │(万株)│ │ │(万株)│ │ │(万株)│ ┃
┠──┼────┼───┼──┼────┼───┼──┼────┼───┨
┃1984│ 86 │258934│1988│ 81 │187258│1992│ 154 │292000┃
┠──┼────┼───┼──┼────┼───┼──┼────┼───┨
┃1985│ 64 │204216│1989│ 217 │504026│1993│ 184 │226543┃
┠──┼────┼───┼──┼────┼───┼──┼────┼───┨
┃1986│ 63 │155494│1990│ 216 │332688│1994│ 154 │245671┃
┠──┼────┼───┼──┼────┼───┼──┼────┼───┨
┃1987│ 266 │398851│1991│ 315 │738465│1995│ 163 │264800┃
┗━━┷━━━━┷━━━┷━━┷━━━━┷━━━┷━━┷━━━━┷━━━┛

平原绿化 达标1986年, 林业部颁布《平原县绿化标准》,并在河南召开全国八
省区绿化会,要求平原县限期达标。东营市3县2区均为平原县区。1986年下半年,制
定《东营市平原绿化规划》,以后逐年狠抓落实,至1993年下半年,广饶县率先实现
平原绿化达标, 其它区、县1994年6月实现平原绿化达标,东营市被林业部授予“全
国平原绿化先进单位”。
青年黄河防护林工程 沿黄青年防护林工程, 是1983年由团中央发起,林业部、
水电部、黄河委员会参加和组织的一项根治黄河的重大战略工程措施。1985~1990年
实施一期工程, 建设范围为沿黄5公里,涉及利津县、垦利县、东营区、河口区的23
个乡镇、500多个村庄,总面积172万亩。一期工程建设6年,共造林11.5万亩。其中,
建林网20万亩, 农林间作2万亩,四旁植树663万株,大堤植树93.2万株,沿黄5公里
森林覆盖率由工程建设前的3.5%提高到9.4%。1991~1995年实施二期工程,建设范
围由沿黄5公里扩展到沿黄县区, 涉及利津、垦利、东营、河口4县区,土地面积109
0.3万亩, 占全市总面积的85.8%。 二期工程共营造片林49.06万亩, 完成规划的
113.1%;其中,用材林7.36万亩,防护林22.0万亩,经济林15.27万亩,分别完成计
划的122%、 110%、119%;新造农田林网86.22万亩,完成计划的116%,四旁植树
16 0万株,完成计划的120%。二期工程共规划完成青年林项目200个,面积16.5万亩;
青年路99条, 108.3公里;青年渠155条,89.6公里;共植树985.9万株。二期工程总
产额14250万元, 其中,木材产量9.36万立方米,收入4342.5万元;经济林总产量19
万吨,收入6975.72万元。
沿海防护林建设工程沿海防护林建设工程是继“三北”防护林之后,国家为改善
沿海地区生态环境开展的又一项宏伟的生态工程。1987年,林业部在广东召开全国沿
海防护林建设会议, 拉开海防林建设序幕。东营市海岸线350公里,海防林建设涉及
全市面积1171.8万亩。建设初期,根据东营市实际,提出“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乔
灌结合、 封造并举、发挥效益”的建设方针。1991年3月,制定《东营市沿海防护林
体系建设总体规划》,明确“沿海封,连海造,远海插”的建设格局。同年上半年,
根据全省要求,对海防林建设又作了细致规划,正式制定《东营市沿海防护林体系建
设规划》 。针对海防林基干林带建设缓慢的问题,1995年9月,按照全省海防林带建
设布局制定以辛沙路为主要走向的基干林带建设规划。至1995年底,初步形成以基干
林带为龙头,带、点、网、片、间结合,具有黄河口特色的沿海防护林体系基本架构。
“八五”绿化达标“八五”第一年,山东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学习广东、奋
战十年绿化山东的决定》,制订发布《山东省“八五”绿化标准和验收奖惩办法》。
1991年5月, 中共东营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苦战十年绿化东营的决定》,明确提
出“三年绿化达标,八年全面绿化”的奋斗目标,并把绿化的责任落实到各级党政主
要领导。 1992年4月,市委、市政府又制定《东营市“八五”绿化标准和验收奖惩办
法》,规定每年对造林实绩进行检查验收,兑现奖罚。1992年底,广饶县西营乡率先
实现“八五”绿化达标;1993年底,稻庄镇、颜徐乡、石村乡实现“八五”绿化达标;
市政府对达标乡镇分别给予表彰, 发奖金2万元,有关人员晋升一级工资。至1994年
底,广饶县15个乡镇全部实现省颁“八五”绿化达标,并通过省级验收,广饶县政府
受到省政府通报表彰,获奖金10万元,县委书记、县长、分管县长、林业局长记二等
功。 至1995年底,全市“八五”绿化达标活动基本完成,全市扣除5‰以上盐碱地,
森林覆盖率达15.7%。
林业灭荒1994年, 山东省为争创全国北方第一个消灭荒山的省份,省长与全省2
5个荒山滩大户的县、区长签定一年消灭荒山滩绿化责任状。其中,有东营市的河口、
垦利、利津3县区。同年,东营市市长也与北部4个荒滩荒地面积较大的县、区签订绿
化责任状,并确定将辛河路、青垦路、广青路、海河路、广利河“四路一河”造林绿
化作为重点工程, 列入市政府1994年重点抓好的八件实事之一。 当年完成人工造林
12.2万亩(不含经济林) ,扣除含盐量5‰以上的暂不灭荒地,全市宜林地剩余率1.02
%, 大于20亩宜林地剩余率0.79%,分别低于林业部10%、3%的林业灭荒标准。东
营市如期完成林业灭荒任务。

第四节 经济林生产

1983年, 全市经济林面积1.44万亩,果品总产562万公斤。1995年,全市经济林
面积25.22万亩, 果品总产3248.5万公斤,产值5300万元,全市人均占有果品19.8公
斤,分别为建市初的17.5倍、5.8倍、11倍和4.8倍。
全市经济林中苹果栽培面积最大,共19.81万亩,占经济林总面积的78.5%;梨、
桃、葡萄、杏、枣、桑等共计5.41万亩,占21.5%。

1995年东营市经济林面积、产量表
表7-21

┏━━━━━━━┯━━━┯━━━┯━━━┯━━━┯━━━┯━━━┯━━━┯━━┯━━━┓
┃ 项 目 │ 合计 │苹果 │梨 │桃 │葡萄 │杏 │ 枣 │ 桑│ 其它┃
┠───────┼───┼───┼───┼───┼───┼───┼───┼──┼───┨
┃ 面积(万亩) │25.22 │19.81 │1.6 │0.98 │ 0.75 │ 0.03 │0.7 │ 1.2│ 0.15 ┃
┠───────┼───┼───┼───┼───┼───┼───┼───┼──┼───┨
┃产量(万公斤)│3248.5│2352.3│222.9 │89.7 │ 346.4│ 5.2 │221.2 │ │ 10.8 ┃
┗━━━━━━━┷━━━┷━━━┷━━━┷━━━┷━━━┷━━━┷━━━┷━━┷━━━┛

全市栽培、 半栽培及野生经济林资源共有10科、19属、33个种、160多个品种或
类型。 其中,分布最广、栽培最多的为蔷薇科苹果属,共6个种或类型,70多个品种
或品系,用于果品生产、观赏或砧木。全市经济林品种资源虽多,但用于生产的主栽
品种比较集中,仅有20余个,大部分是建市以来推广的优良品种。主栽品种苹果为富
士系及元帅系,梨为鸭梨、长把梨,葡萄为巨峰、玫瑰香,枣为金丝小枣。经济林主
栽树种中优良品种率为90%以上。
全市经济林基本实行统一种植、分户承包的模式进行生产经营,承包期一般都在
10年以上。建市以来,经济林的管理水平和栽培技术有很大提高。特别是在解决滨海
盐碱地果树栽培技术方面有所突破,在土壤改良、盐份控制、树体管理等方面取得成
果,实现滨海盐碱地经济林生产的优质、高产、高效。共完成省市科研项目11项,其
中,8项获省、市科技进步奖。
全市经济林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酝酿准备阶段(1983~1985年)
建市以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把发展以林果业为主的经济林生产作为调整农村
产业结构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1983年,拟定全市经济林近期发展规划。1984年,完
成全市果树资源普查。1985年,全市经济林管理体制基本理顺,市林业局设果蚕指导
站,各县区先后成立果树站或林果业务站,主要乡镇配备林果专业技术人员。政府及
主管部门,通过舆论宣传、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技术培训,为经济林的发展奠定基
础。
大发展阶段(1986~1993年)
1986年起,经济林生产开始快速发展。果品市场的放开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使果品价格尤其是苹果价格持续上涨,成为各级政府组织发展林果生产的动力,特别
是一些乡镇的主要领导,把发展林果业当做振兴本地经济的大事来抓。“要想富,种
果树”,成为深入人心的口号。1986~1993年,新增果树面积15.8万亩,平均每年增
长近2万亩。 栽植树种90.2%为苹果,形成苹果一枝独秀的格局。果树生产的快
速发展,加快了优化农业内部产业结构的步伐,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一大批农民
通过这条途径脱贫致富。广饶县的西营乡、花园乡、花官乡,东营区的龙居乡,垦利
县的建林乡,利津县的陈庄镇、虎滩乡,河口区的义和镇等乡镇,栽植果树面积都在
5000亩以上,有的乡镇超过万亩,林果业成为这些乡镇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
这一时期林果业发展也存在一定问题,主要是发展过快,盲目性较大,从众心理
明显,导致树种单一,一些果树栽植质量不高,树种品种不对路,管理粗放等,为林
果业健康发展留下隐患。
调整阶段(1994~1995年)
1994年,市场出现较大范围的果品积压,东营市的果品生产也出现滞销现象,果
品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对林果生产提出更高的要求。为适应这种新形势,
东营市对经济林生产进行战略性和结构性的调整。(1) 控制“苹果热”,不再提倡大
规模发展苹果,林果生产的工作重点放到现有果园的更新改造上。(2) 调整经济林内
部结构,发展特色树种。1994年起,在东营区的龙居乡、史口乡、西范乡和垦利县的
胜利乡、 董集乡等地规划发展桑园,至1995年已建成面积1.2万亩的桑蚕生产基地,
年产蚕茧2.8万公斤, 产值30多万元。同时,大力提倡枣粮间作,1995年底已建设枣
粮间作面积10万余亩,拟在“九五”末达到50万亩,建成省级小枣生产基地。(3) 加
大科技投入,提高管理水平。1994年后,加快良种推广更新和优质高产新技术的推广,
注重从内涵上发展经济林生产。重点推广果树丰产产优质栽培技术、果园更新改造技
术等,加大技术培训的力度,使果园管理粗放的现象得到改善。经济林的发展开始向
多元化、优质化、注重适应市场方向发展。

第五节 林业场圃

利津县一千二林场
一千二林场原为孤岛林场黄河西岸部分,北起四号桩,南至南韩村,东起黄河,
西至黄河大堤,占地11.3万余亩。1956年,经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单独设场,场部驻
一千二村附近, 命名一千二林场。1974年5月,林场迁到渤海边的大河与四河之间,
面积27.4万亩,仍用一千二林场名。建市以来,林场坚持以林为主、多种经营方针,
走出一条以副养林、 以副兴林、 林副结合、全面发展的路子。1995年,全场有林地
(主要为刺槐)面积1.4万亩,职工101人,固定资产304万元,实现利税110万元,人均
收入超过5000元。
垦利县孤岛林场
1982年3月,垦利县人民政府决定在黄河入海口以北地区建立地方国营孤岛林场。
同年, 24名干部职工带着县里筹集的10万元经费开进孤岛荒原,当年植树700多亩。
1989~1992年, 每年造林7000亩以上。1995年,林场总面积90.75万亩,有人工刺槐
林8.2万亩, 天然林11.7万亩, 其中,天然柳林2万亩,林场职工百余人,固定资产
500多万元,年创收200余万元。
东营市河口柽柳林场
1995年11月,经市政府批准建立河口柽柳林场,隶属河口区人民政府,县级全民
事业单位,编制10人。位于河口区东部,西以黄河故道为界,南至河仙路及新渭东河,
东、 北两面皆临渤海,辖区面积96.8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74.01万亩,非林业
用地面积22.79万亩。林业用地中,柽柳林面积26.4万亩,用材林(主要为刺槐) 面积
1.5万亩,宜林荒地面积46.11万亩。非林业用地中,农田9.64万亩,水面3.26万亩,
滩涂9.89万亩。 柽柳林场活立木蓄积1.94万立方米,其中,幼龄林面积1万亩,蓄积
1.23万立方米;中龄林面积0.5万亩,蓄积0.7万立方米;散生木蓄积0.01万立方米。
广饶县石村苗圃
1956年建圃,位于石村乡驻地北,面积1200亩。1964年,在花园北扩大苗圃土地
面积70亩建立南苗圃。 1970年,县建立原种场,从北苗圃划出400亩。1980年,修溢
洪河又占北苗圃100亩。1976年,实行事改企管理。1995年,实际耕作面积520亩,培
育苗木主要是毛白杨、 旱柳、杂交杨、泡桐等。年产苗木150万株,年产值10万元,
有职工16人。
利津县虎滩苗圃
位于虎滩乡西北境, 丰国区建设公社于1958年10月创办,占地720亩,命名丰国
区建设园艺场, 属集体所有制。1966年,划归县“五七”干校,转为全民所有制。1
980年,干校撤销,该场归县农林局管理,更名利津县虎滩园艺场。1984年4月,经省
林业厅批准,更名虎滩苗圃。以培育刺槐、泡桐、苹果、旱柳、垂柳、杂交杨树苗为
主。1995年,有正式职工8人,年产苗木12万株,产值8万元。
东营市林业苗圃
1984年筹建,1985年正式成立,全民事业单位,隶属市林业局。位于五干渠南巫
山路东,面积200亩,其中,耕作面积130亩。1989年,实行事改企管理。1990年,实
行土地种植承包。1995年,苗圃有正式职工14人,固定资产62万元,年总产值25万元,
年出圃苗木10万株,主要树种有刺槐、白蜡、柳树类及园林绿化苗木等。

第六节 森林保护

森林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1)食叶害虫。榆兰金花虫,危害榆树叶片。在东营市一年发生3代,以第
1代为害最重, 2代次之,3代形不成危害。该虫于1975年由鲁西南传入,1976~1977
年在全市暴发成灾。有虫株率95%以上,叶片被害率达75%。由于连年防治和天敌制
约,以及榆树数量的减少,90年代以来灾情减轻。大袋蛾,杂食性害虫,危害泡桐、
法桐、榆、柳、刺槐、白蜡、柽柳、各种果树等几十种树木的叶片。该虫在东营市一
年发生1代,每年6月下旬开始孵化幼虫为害, 老熟幼虫在袋中越冬。1976年前即有发
生,1976年冬全被冻死。1991年又传入,发生在广饶县小张乡。1993年全市发生,孤
岛林场数万亩刺槐林暴发成灾,经防治达到不成灾。杨扇舟蛾,危害杨树叶片。该虫
在东营市一年发生4代,以第4代为害最重,将杨树叶大部分吃光。该虫70年代为块状
发生,80年代大面积发生,影响林木生长,影响环境美化。红蜘蛛,主要危害果树和
花卉叶片。(2)枝梢害虫。主要有蚜虫、蚧壳虫、卷叶虫等。(3)蛀干害虫。光肩星天
牛主要危害杨、柳树。桑天牛主要危害果树、桑树和毛白杨。蒙古木蠹蛾主要危害榆、
柳。柳木蠹蛾主要危害柳树。(4) 果实种子害虫。桃小食心虫,主要危害苹果、桃、
枣、山楂、梨等。(5)苗木害虫。主要有蝼蛄、金龟子、地老虎等。(6)病害。苹果树
腐烂病,毁灭性病害,树势衰弱的苹果树易感病。利津县陈庄镇有的果园80年代中期
毁于此病。苹果和梨轮纹病,主要危害苹果和梨的枝干、果实,还侵染海棠、桃、杏、
李等。刺槐烂皮病,危害刺槐。该病在军马场、一千二林场、六合林场发病严重,引
起刺槐成片死亡。
预测预报70年代,东营市辖各县开始进行林果病虫测报工作,起初借助农业预测
设施,在工作中受到多方限制。建市后,随着森林保护机构的建立,逐步建立和完善
测报设施。 1984年,市和3县森保人员到菏泽、德州参观学习测报技术,对榆兰金花
虫、柳毒蛾、红蜘蛛等害虫进行比较系统地预测预报。90年代初,全市初步建成测报
网络,市林业局有中心测报站(兼省站的测报任务),各县区局有1~2处测报点,每乡
镇都设有监测点(由兼职测报员负责观测)。每年对榆兰金花虫、大袋蛾、杨扇舟蛾、
天牛、红蜘蛛、食心虫等进行预测,定期发布情报,每年发病虫情报20余期,病虫监
测覆盖率92%,测报准确率87%,为防治病虫害提供了科学依据。
检疫建市后,东营市的森检任务由市、县(区)森保站执行。1984年,市林业局和
市农牧局联合印制《关于贯彻执行植物检疫条例的布告》 2万余份,广泛散发、张贴
于城市、农村。自1984年开始,市县区森检员和乡镇兼职检疫员每年都要多次到采种
林地、苗圃、果园进行调查和从事产地检疫工作,指导农民消灭检疫对象。产地检疫
工作的开展,从根本上杜绝检疫对象的传播,避免了因封存、销毁、改变用途带来的
经济损失。90年代初,基层林业站工作人员由于工资收入无保证,产地检疫工作受到
严重影响。1993年,市林业局对乡镇兼职检疫员重新培训和聘任,有95人获兼职检疫
员证书, 并落实有关报酬,产地检疫工作得到恢复和发展。全市的产地检疫率由198
4年的68%提高至1995年的91.5%。
1985年底,东营市调运检疫工作全面开展起来。并与铁路、邮电、交通等有关部
门密切配合,共同把关。1987年,在东营火车站设立森林植物检疫检查站,对调入的
森林植物进行检查或复检。1988年,与交警配合,在东王路与机广路交叉点设立木材
检查站,对调运途中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检查,1992年由公安部下令撤销。
1987年6月~1988年7月,根据省林业厅的部署,东营市开展第一次森林植物检疫
对象普查。共调查线路点682个,面积682亩,设临时标准地292块,面积289.5亩,共
调查林木、果树、花卉86种。查清检疫对象在全市分布的种类,其中,国内森检对象
4种:白杨透翅蛾、杨圆蚧、紫穗槐豆象、泡桐丛枝病;省内补充森检对象5种:梨圆
蚧、刺槐种子小蜂、泡桐烂皮病、刺槐烂皮病、杨树根癌病。查清了森检对象的寄主
种类、危害程度,危害面积和分布区域。绘制了检疫对象分布图。制作盒装标本74件,
玻片标本14件,拍摄3套彩色照片。
苹果棉蚜是国家规定的重要检疫对象,对果园有毁灭性危害。1989年秋,在油田
“五七”学校果园附近打渔张灌溉局废弃的果园里(六户镇南)发现苹果棉蚜,如不及
时扑灭,将直接威胁油田千亩苹果园及李集、东六户千余亩果园的安全。市林保站立
即采取多种扑灭措施,经过20天的紧张工作,彻底扑灭了苹果棉蚜。经1990、1991年
多次调查,均未发现周围有苹果棉蚜。
美国白蛾是重要的国际性检疫害虫,具有食性杂、繁殖快、危害大的特点。自建
市以来, 按国务院和省政府的要求每年进行2次美国白蛾的调查,先后培训查防人员
2000多人。 1991年8月20日,东营市首次在一千二林场发现美国白蛾,分别在泡桐、
桃树上查出5个网幕, 千余头幼虫,立即采取封锁扑灭措施,一举将其扑灭,连续几
年未再发生。
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法:70~80年代,榆兰金花虫猖獗成灾,利用该虫群集于树干化蛹的习
性,广大群众用鞋底搓、开水烫、火把燎的方法,大量杀死虫蛹。对于刚出蛰的榆兰
金花虫成虫,利用它的假死性和春天早晨气温低的特点,人工摇震树冠,将其震落于
地面消灭,庭院内幼树多用此法。对于苹果树腐烂病,采取刮除病斑,刺激形成层产
生愈伤组织,有一定疗效。初春在果树干上捆草把,诱杀红蜘蛛。在刚出土的幼苗圃
地撒碎鲜草,防止地老虎为害。剪除白杨透翅蛾、青杨枝天牛虫瘿,防止该虫传播。
发生豆天蛾危害刺槐,采取人工捕捉严重地块幼树的幼虫的方法,有一定效果;初冬
进行耕翻林地,将越冬虫冻死,可防止第2年成灾。摘除大袋蛾虫袋,压低虫口密度。
化学防治法: 由于化学农药使用方便,见效快,杀虫效果好,被广泛采用,是7
0年代以来防治森林病虫害的基本方法。 对于地下害虫,一般采用毒饵或药物拌种防
治;对于食叶害虫,采用胃毒剂、触杀剂或内吸剂,郁闭度大的林子用烟雾剂熏蒸消
灭;对于技梢害虫多采用内吸剂;对于蛀干害虫采用熏蒸剂、内吸剂;对于果实害虫
多消灭于蛀入前。具体施药法要视林种、虫情及天气状况、温度、湿度等因素灵活掌
握。对于苗圃病害常采用土壤消毒、清除病株等法;对于林木病害采用杀菌剂、康复
剂及保护剂;对于非侵染性病害,综合运用营林措施加以防治。
生物防治法:1984年,广饶县森保站利用多角体病毒防治柳毒蛾获得成功。将自
然界中感染多角体病毒的柳毒蛾死虫研成碎末,稀释后喷布于柳毒蛾活虫体上,活虫
则感病死亡。80年代中期以来,广饶县的柳毒蛾一直未成灾。80年代中期,济军生产
基地应用赤眼蜂防治苹果害虫,收到较好效果。1993~1995年,东营市林保站进行大
袋蛾综合生物防治试验, 取得理想效果。1993年,孤岛林场6万亩刺槐林大袋蛾暴发
成灾, 平均虫密度为46.1头/株,多者几百头、上千头,将树叶吃光,枝条上挂满虫
袋。林保站从南京林业大学引进525细菌,从河南商丘引进寄生蝇(日本追寄蝇、伞裙
追寄蝇) ,悬挂鸟巢招引益鸟,3种天敌协同增效,使虫口密度下降为0.22头/株。19
95年,经专家验收鉴定,单项试验达国内先进水平,综合部分达国内领先水平。成果
在广饶县及孤岛林场其余4万亩林地推广。
野生动物保护
1984年4月27日, 市政府第二次市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成立东营市野生动物保
护协会。协会日常工作由市林业局林保站负责。
每年4月23~29日“爱鸟周” 和11月“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期间,市和县、区
的林业、农牧、环保、城建、教育、新闻、工会、团委、妇联等部门、团体,以及胜
利油田有关部门,都根据自己的工作范围和特点,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开展保护
野生动物的宣传教育活动,使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内容和有关法规广泛地被社会所
了解,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主要内容。
建市以来,依法查处几起较大的违法案件。其中,社会影响较大的1986年枪杀珍
禽案。 1986年2月下旬~3月上旬,来自梁山县黑虎庙乡吴楼村的4名不法分子,在境
内用枪打死大天鹅16只、 灰鹤10只。由垦利县检察院提起公诉,垦利县人民法院于1
986年5月20日进行公开审理, 依法分别判处该4人有期徒刑和拘役。山东电视台播放
了审判现场录像,中央电视台进行了转播,《法制报》、《新环境报》等几十家报刊
先后刊载和转载该案,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通过贯彻《野生动物保护法》,东营市护鸟工作逐步走上法制轨道,爱鸟护鸟的
社会新风尚正在初步形成。全市多次涌现群众自觉救治受伤的天鹅、丹顶鹤、灰鹤等
鸟类的事例。通过对这些良好风尚的宣传,进一步增强了全社会爱鸟护鸟的自觉性。
护林防火
境内有15万亩人工刺槐林,集中分布于孤岛、一千二林场和军马场,林内野草茂
盛,春季干旱多风,极易引起森林火灾。
1983~1987年,东营市森林火灾频繁,累计火灾18次,过火面积7000亩,其中,
有林地3000余亩, 烧毁树木3万株,损失15万元。1986年,孤岛林场因一农民野外烧
荒引起特大森林火灾,过火面积2000余亩,直接经济损失4万余元。
1990年6月12日, 东营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东营市护林防火指挥部,其办公室设
在市林业局。随后各县区成立护林防火指挥部,三大林区也成立护林防火领导小组,
基本形成市、 县、场三级防火体系。全市实行护林防火责任制,规定每年11月3日至
翌年4月5日为防火戒严期,严禁任何人携带火种进入林区,还规定了野外用火制度、
防火戒严期电台值班制度、护林防火奖惩制度。
在建立防火机构的同时,市财政投入39万元,县区财政投入37万元,建立连接省
防火办和市、县、林场的无线电通讯网络。全市现配有森林消防车16部,建立了望台
8处,购买风力灭火机50台,修建防火道51万米。
自防火指挥部成立以来,东营市防火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群防群治、
齐抓共管”的方针,建立以林业公安为主,由林业公安、护林员、季节性扑火队、民
兵4支力量相结合的护林防火队伍,从事专职防火和预备人员达300余人,确保全市森
林资源的安全。 东营市1990~1992年被国家林业部、人事部授予3年无森林火灾先进
单位。至1995年底,东营市实现连续6年无森林火灾。
林木资源保护
建市后,东营市林业局成立林政科,各县区成立林政股,负责全市林木资源保护
和林业执法工作。1995年,市、县两级共有林政执法人员35人,全都持证上岗;各乡
镇配备专、兼职护林员570人。并在林政管理方面全面实行林业“三证”制度:(1)实
行限额采伐制度,根据全市林木资源的增长情况,编制全市年度采伐限额,严格采伐
审批手续,除农村个人房前屋后树木外,都实行凭证采伐;(2) 实行木材运输证和木
材加工经营许可证制度,木材运输分为省内运输和出省木材运输,一律凭林业部门发
放的木材运输证准运;(3) 在木材加工经营管理上,规定加工经营木材的单位和个人
须先向林业部门申请办理木材加工经营许可证后,方可办理工商营业执照。
为加强对林木资源的保护,1989年5月,成立东营市林业局公安科,编制5人,接
受公安机关和林业部门的双重领导。1993~1995年,广饶县陈官乡支脉沟大坝上一条
长32里的林带被盗伐678亩计3587株, 经林业公安科查处,强制违法盗伐林木的村民
37人缴纳罚款12000元。 1994年11月,东营市林业局林业公安科正式列入地方公安序
列,更名为东营市公安局林业公安科。1995年,全市已有东营市公安局林业公安科、
垦利县公安局孤岛林场派出所、利津县公安局一千二林场派出所等3个林业公安机构,
在岗人员15人,授衔干警10人。自林业公安机构成立后至1995年,共查处毁林案件57
起, 行政罚款13万元,刑事拘留1人。破获野生动物案30起,收缴非法猎枪70支,查
获捕杀、贩卖野生动物违法行为人70人次,行政罚款1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