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畜牧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1&rec=85&run=13

第六章 畜牧业

第一节 饲草饲料资源

草场资源
东营市是山东省连片面积最大的天然草场分布区。 全市有天然草场288万亩,其
中, 可利用草场202万亩。草场主要分布于市域东北部滨海一带,河口区面积最大为
146万亩, 垦利县次之为96万亩,以下依次为东营区20万亩,利津县14万亩,广饶县
12万亩。 按草场质量标准划分为五等:一等草场占2.1%,二等草场占37%,三等草
场占17.6%,四等草场占7.1%,五等草场占36.2%。草场内野生植物有93种,其中,
可用于饲料的57种(数据源于《黄河三角洲草场资源调查报告》)。
1983年以来,黄河三角洲的草地资源得到进一步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建市后,
市和垦利县、河口区、利津县先后成立草原管理站。1983~1985年,对全市草场资源
进行普查,编写了《现代黄河三角洲草场资源调查报告》。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
国草原法》 颁布后,市和县区先后出台7个有关全市草场管理、保护、开发的地方性
规章,把草原管理纳入法制轨道。黄河三角洲的草地资源开发利用也得到国家、省有
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建市以来,累计投资2298万元,其中,飞播及人工种草补助1 80
万元(国家77万元、省57万元、市县46万元) ,草地综合服务站建设104万元(国家6 0
万元、省14万元、市县30万元) ,草地综合开发2014万元 (国家和省456万元、市县4
93万元、 贷款1060万元、 自筹5万元) ;飞播及人工种草11.45万亩,其中,垦利县
4.15万亩,利津县4.3万亩,河口区2万亩,市畜禽良种场0.6万亩,其他县区0.4万亩;
累计封育改良草场34.3万亩, 其中,垦利县25.65万亩,利津县3.2万亩,河口区3.4
5万亩, 市畜禽良种场2万亩;有偿承包草场18.25万亩;建设适度规模的家庭牧场58
9户。 依托大汶流、孤北、陈庄三大草场,分别建立草场管理站和草业开发公司,在
水利、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上有很大进展,走出一条管理与开发结合、畜牧与
商品草并举的路子。
农作物及其他饲料资源
全市年秸秆产量100万吨,其中,可饲用秸秆75万吨。年青贮秸秆5.5万吨,氨化
1.7万吨,“三青”(青鲜、青贮、青干)饲料2万吨。每年可提供饲料用粮23万吨,糠
麸8.5万吨,饼粕10万吨,贝壳2万吨。
东营市饲料工业起步较晚,1984年,全市仅有专业饲料厂7家,年生产能力1.1万
吨。随着畜禽饲养规模扩大和生产水平提高,饲料工业迅速发展。至1995年底,全市
饲料厂(车间) 发展到156处,年生产饲料3.76万吨。形成专业饲料生产与饲养厂、户
自配相结合的饲料生产体系,全市配合饲料年应用30万吨。

第二节 畜禽饲养

建市以来,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的兴起,
畜牧业得到较快发展。 1983~1995年,畜禽年末存栏由13.91万个牛单位发展到66.9
4万个牛单位, 增长3.81倍;肉蛋奶总产由1.09万吨提高到16万吨,增长13.7倍;畜
牧业产值由0.48亿元提高到13.5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翻了4番多。

建市初期,牛存栏3.22万头,以农户散养役用牛为主,肉牛年出栏2600头。随着
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单纯役用牛饲养减少,肉用牛和役肉兼用牛的饲养迅速发展,
专业化、规模化饲养也发展很快,市场对牛肉的需求成为推动养牛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促进养牛业持续快速发展。 牛存栏1986年5.87万头,1990年9万头,1995年30.3 8万
头,比1983年增长8.4倍。1995年,肉牛出栏9.22万头,比1983年翻了5番多;牛占大
牲畜的比重为80.2%,比1983年的39.3%上升41个百分点。同时,奶牛业也呈现发展
趋势,由1983年的300头增长到1995年的1900头。

马曾经是主要役畜。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役畜生产受到冲击。由于马的役用
需求量迅速下降,在饲养方面又比牛要求高,因此发展较慢。马存栏1983年1.56万头,
此后一直在万头左右波动,1995年存栏9400头,呈下降趋势。

因其具有较好的耐力,一直是农民比较喜爱的役畜。但其与马一样,也受到农业
机械化迅速发展的冲击。1983年存栏6300头,1990年略有发展达到9400头,1995年回
落到8400头。

养驴业虽然也面临与马、骡相似的制约因素,但由于其饲养管理简单、成本低、
用途广、适合偏远地区农户小型运输等特点,仍然稳定发展。特别是广饶县以驴肉为
原料加工地方名吃--肴驴肉,每年产量2000多吨,对养驴业的发展也形成消费拉力,
促进了养驴业发展。 驴存栏1983年2.79万头,1995年5.72万头,增长了1倍多。驴的
商品化程度也比较高,1995年驴出栏达2.18万头。

1983年, 猪存栏9.15万头,主要为农民散养,养猪专业户仅10户,养猪168头。
1983~1987年,养猪业受粮食、猪肉价格变动影响,呈现波动徘徊局面,年存栏量在
10~13万头。1988~1992年,专业化饲养发展较快,促进了养猪业发展,年存栏量达
17~19万头。1992年后,随着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的兴起,发展养猪业成为其中一项重
要内容,专业化饲养规模更大,水平更高,发展速度加快。猪存栏1993年突破20万头,
1995年达40.80万头,比1983年增长2.38倍;养猪专业户达833户,养猪7.6万头。

建市以来,东营市充分发挥草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食草节粮型家畜,养羊业迅
速发展。90年代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餐饮业的发展,羊肉消费也迅速
增长,促进了养羊业发展。1983年羊存栏12.83万只,1988、1989年增长到30多万只,
1995年底存栏达96.87万只,比1983年增

1983~1995年东营市主要畜禽存栏情况表
表7-14
单位:万头(只)
┌──┬───────────────────┬───┬───────────┬────────────────────┬───────┬──┬──┐
│年 │ 大牲畜 │猪 │ 羊 │ 禽 │ 兔 │ 蜂│ 貂│
│ ├───┬───┬──┬──┬──┬──┤ ├───┬───┬───┼────┬───┬───┬───┬───┼───┬───┤(箱)│ │
│度 │合计 │牛 │奶牛│马 │驴 │骡 │ │合计 │山羊 │绵羊 │合计 │蛋鸡 │肉鸡 │鸭 │鹅 │合计 │肉兔 │ │ │
├──┼───┼───┼──┼──┼──┼──┼───┼───┼───┼───┼────┼───┼───┼───┼───┼───┼───┼──┼──┤
│1983│8.2 │3.22 │ │1.56│2.79│0.63│9.15 │12.83 │8.71 │4.12 │114.59 │99.90 │ │ │ │19.98 │19.74 │412 │0.10│
├──┼───┼───┼──┼──┼──┼──┼───┼───┼───┼───┼────┼───┼───┼───┼───┼───┼───┼──┼──┤
│1984│9.44 │3.95 │0.04│1.61│3.15│0.73│11.51 │10.96 │6.90 │4.06 │225.31 │202.41│ │13.08 │9.72 │5.24 │5.18 │ │0.14│
├──┼───┼───┼──┼──┼──┼──┼───┼───┼───┼───┼────┼───┼───┼───┼───┼───┼───┼──┼──┤
│1985│10.66 │4.88 │0.09│1.64│3.40│0.74│13.68 │10.80 │6.19 │4.61 │224.85 │197.82│2.19 │12.53 │12.31 │11.23 │10.27 │659 │0.21│
├──┼───┼───┼──┼──┼──┼──┼───┼───┼───┼───┼────┼───┼───┼───┼───┼───┼───┼──┼──┤
│1986│11.96 │5.87 │0.08│1.68│3.59│0.82│12.64 │15.10 │8.85 │6.25 │251.76 │192.55│37.15 │11.37 │10.69 │7.23 │5.87 │553 │0.37│
├──┼───┼───┼──┼──┼──┼──┼───┼───┼───┼───┼────┼───┼───┼───┼───┼───┼───┼──┼──┤
│1987│13.75 │7.59 │0.10│1.43│3.87│0.86│10.45 │25.51 │17.86 │7.65 │247.51 │202.98│23.33 │11.83 │9.37 │11.61 │10.85 │569 │0.97│
├──┼───┼───┼──┼──┼──┼──┼───┼───┼───┼───┼────┼───┼───┼───┼───┼───┼───┼──┼──┤
│1988│15.29 │8.95 │0.13│1.37│4.11│0.86│17.69 │32.26 │21.17 │11.09 │317.14 │244.19│44.70 │15.93 │12.32 │14.70 │14.30 │661 │1.58│
├──┼───┼───┼──┼──┼──┼──┼───┼───┼───┼───┼────┼───┼───┼───┼───┼───┼───┼──┼──┤
│1989│16.12 │9.67 │0.12│1.22│4.29│0.94│18.17 │34.04 │20.23 │13.81 │331.09 │288.98│22.06 │10.93 │9.12 │10.00 │9.77 │664 │0.30│
├──┼───┼───┼──┼──┼──┼──┼───┼───┼───┼───┼────┼───┼───┼───┼───┼───┼───┼──┼──┤
│1990│15.3 │9.04 │0.11│1.02│4.31│0.93│17.25 │21.41 │13.81 │7.60 │332.82 │280.66│33.39 │10.44 │8.33 │10.30 │9.74 │531 │0.07│
├──┼───┼───┼──┼──┼──┼──┼───┼───┼───┼───┼────┼───┼───┼───┼───┼───┼───┼──┼──┤
│1991│15.45 │9.10 │0.11│0.99│4.44│0.92│19.03 │19.34 │12.29 │7.05 │360.29 │281.93│52.32 │16.49 │9.55 │8.74 │8.37 │861 │0.22│
├──┼───┼───┼──┼──┼──┼──┼───┼───┼───┼───┼────┼───┼───┼───┼───┼───┼───┼──┼──┤
│1992│18.48 │11.58 │0.11│1.06│4.96│0.88│18.46 │21.15 │13.28 │7.87 │377.46 │294.54│49.29 │19.72 │13.91 │24.59 │24.41 │651 │0.01│
├──┼───┼───┼──┼──┼──┼──┼───┼───┼───┼───┼────┼───┼───┼───┼───┼───┼───┼──┼──┤
│1993│20.84 │14.22 │0.12│0.94│4.83│0.85│20.54 │29.76 │19.21 │10.55 │493.00 │315.11│142.75│17.98 │17.16 │39.52 │39.50 │574 │ │
├──┼───┼───┼──┼──┼──┼──┼───┼───┼───┼───┼────┼───┼───┼───┼───┼───┼───┼──┼──┤
│1994│27.73 │20.92 │0.19│0.95│5.00│0.86│26.90 │54.87 │34.33 │20.54 │692.21 │401.08│243.36│28.93 │18.84 │21.45 │21.42 │646 │0.01│
├──┼───┼───┼──┼──┼──┼──┼───┼───┼───┼───┼────┼───┼───┼───┼───┼───┼───┼──┼──┤
│1995│37.88 │30.38 │0.19│0.94│5.72│0.84│40.80 │96.87 │62.13 │34.74 │1077.02 │672.22│326.17│43.77 │34.26 │44.89 │44.37 │637 │0.41│
└──┴───┴───┴──┴──┴──┴──┴───┴───┴───┴───┴────┴───┴───┴───┴───┴───┴───┴──┴──┘

长6倍。养羊已成为边远地区农民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

东营市养兔业主要是养殖用于出口的肉兔,其次少量养殖毛兔。由于外贸出口波
动性大,对养兔业发展影响也较大,养兔业始终没有形成较大规模。1983年,养殖数
量19.74万只, 此后一直在10万只左右。1992年以后,国内兔肉市场逐渐看好,促进
了养兔业的发展。 1995年,全市兔存养量44.89万只,达历史最高水平。其中,
肉兔44.37万只,毛兔0.52万只,年产兔肉795吨。

因其饲养管理要求较高,特别是配种繁殖要求严格,因而没有形成较大养殖规模。
养殖地区主要集中在河口区。同时,受市场貂皮价格波动影响,养殖发展起伏也较大。
1988年, 曾发展到1.58万只,1992年仅100只,其他年份大多在1000~3000只左右。
1995年,存养4100只,年产貂皮5800张。

主要在市南郊畜牧场养殖。 1989年,市南郊畜牧场从加拿大引进银狐1800只,1
995年已发展到8000多只。先后为社会提供种狐6000余只,狐皮1万余张。1995年销售
额达到549万元。
鹿
主要在济军生产基地养殖。1968年,开始养殖东北梅花鹿,至1995年存栏454只。

由于受地域性消费习惯影响,东营市养禽业一直以鸡为主。养鸡业是畜禽饲养中
专业化水平最高、科技应用最广泛、配套服务最完善、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建市初,
除农户散养外,专业饲养规模较小,品种主要以蛋鸡为主。80年代末,肉鸡饲养迅速
兴起, 至1995年形成存栏326.17万只、出栏1186.42万只的规模,分别占鸡存栏和出
栏总量的32.7%和79.4%。蛋鸡专业化饲养规模不断扩大,1995年存栏672.32万只,
比1983年增长5.52倍。1995年,鸡存栏998.49万只,占家禽总存栏量的92.8%。
鸭、鹅存栏量分别为43.77万只和34.26万只,占禽总存栏的比例分别为4%和3.2%。
蜜蜂
养殖数量较少, 发展变化也不大,建市以来,年养殖量在600箱左右,年产蜂蜜
20~30吨。

第三节 畜牧产业化

畜牧业在总量膨胀的同时,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积极推广良种良法相配套的综
合生产技术,逐步实施黄牛肉用化、生猪瘦肉化、肉羊大体化、肉鸡、蛋鸡良种化。
1995年, 良种覆盖率为:牛43.8%、猪77.8%、羊38.7%、蛋鸡89.9%、肉鸡1
00%, 其中,牛、猪、羊、蛋鸡良种覆盖率分别比1983年提高42.9、68.3、27.6、7
3.9个百分点。
按照农区畜牧业和草地畜牧业并举的原则,立足资源,着眼市场,大力发展食草、
节粮畜禽,使建市初以大牲畜、猪为主的畜禽结构逐步转变为牛、猪、羊、禽四足鼎
立的格局。

1983年与1995年东营市主要畜禽年内饲养比重对比表
表7-15

┏━━━━━━┯━━━━━━━━━━┯━━━━━━━━━━┓
┃ │ 1983年 │ 1995年 ┃
┃ 项 目 ├──────┬───┼──────┬───┨
┃ │饲养量(万)│比重 │饲养量(万 │比重 ┃
┃ │牛单位 │(%) │牛单位) │(%) ┃
┠──────┼──────┼───┼──────┼───┨
┃畜禽饲养总量│ 18.11 │ │ 114.14│ ┃
┠──────┼──────┼───┼──────┼───┨
┃ 牛 │ 4.16 │ 22.97│ 39.60 │ 34.69┃
┠──────┼──────┼───┼──────┼───┨
┃ 马驴骡 │ 4.57 │ 25.32│ 10.30 │ 9.02┃
┠──────┼──────┼───┼──────┼───┨
┃ 猪 │ 3.94 │ 21.76│ 17.55 │ 15.38┃
┠──────┼──────┼───┼──────┼───┨
┃ 羊 │ 2.26 │ 12.48│ 18.09 │ 15.85┃
┠──────┼──────┼───┼──────┼───┨
┃ 鸡 │ 1.57 │ 8.67│ 25.02 │ 22.01┃
┠──────┼──────┼───┼──────┼───┨
┃ 兔 │ 1.46 │ 8.06│ 2.16 │ 1.89┃
┗━━━━━━┷━━━━━━┷━━━┷━━━━━━┷━━━┛

注:饲养量=年末存栏+年内出栏;畜禽饲养总量略大于6类主要畜禽之和

适度规模经营迅速发展,逐步形成区域化畜牧产业布局。建市初期,专业化畜牧生产
水平很低,多为农户分散小规模散养。1986年,以养鸡大户隆萌生为代表的畜牧专业
户迅速崛起,带动全市畜牧生产规模经营的发展。1995年,全市畜牧专业户达8492户,
比1983年的252户翻了5番多。随着专业户的增多,逐步出现一大批畜牧业重点村、重
点小区、重点乡镇,形成区域化布局。以资源为基础,大体形成了七大产业经济带。
(1)南部广饶境内的瘦肉型猪产业带;(2)中部、西部的龙居、史口、郝家、董集、宁
海、西宋、利津镇、明集、北岭等乡镇形成的蛋鸡产业带;(3)以花官、丁庄、稻庄、
石村、广饶镇等乡镇形成的西部肉鸡产业带;(4)以广北、黄河、丁庄为中心,围绕3
个奶制品加工企业形成的奶牛及奶制品产业带;(5) 以中部的牛庄、六户、西范、龙
居、郝家、北宋、明集、码头、陈官、丁庄等10个乡镇形成的秸秆养牛产业带,以及
东北部的永安、建林、下镇、六合、新户、太平等乡镇和大汶流、孤北、利北等草场
为重点的草地养牛产业带;(6) 以河口区、垦利东部乡镇、利津北部的陈庄、罗镇、
汀河、虎滩等乡镇形成的东北部肉羊产业带;(7) 以大码头、丁庄、新安、西宋、建
林、永安、盐窝、北岭、陈庄、傅窝等乡镇、大汶流、孤北等草场及青坨农场为重点
的肉兔产业带。
畜牧业通过前伸后延,促进带动种植加工、畜产品销售、加工等一大批相关产业
的发展。饲料作物的农业化生产和青贮、氨化等技术的推广,促进了种植模式的变革,
走出了农牧结合、 良性循环的路子。饲料生产厂家由1983年的7家增至1995年的15 6
家, 产量增长18倍。1995年,畜产品加工企业达36个,冷藏能力为1.8万吨,在畜牧
业发展中发挥生产的龙头、市场的中介、服务的中心作用。涌现出花官乡肉类加工集
团、易简公司、广饶农牧局肉类公司等一批集良种、饲料、饲养、加工于一体的骨干
企业,在畜牧生产中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畜产品市场日趋活跃,先后规范、扩建了
牛庄、永安、陈庄、盐窝等8处畜产品交易市场,促进畜禽及其产品流通。

1983~1995年东营市畜牧专业户数量表
表7-16

┏━━━━┯━━━━┯━━━━┯━━━━┯━━━━┯━━━━┯━━━━┓
┃ 年度 │ 合计 │ 养牛户 │ 养猪户 │ 养羊户 │ 养禽户 │ 其他 ┃
┠────┼────┼────┼────┼────┼────┼────┨
┃ 1983 │ 252 │ 22 │ 10 │ 137 │ 20 │ 63 ┃
┠────┼────┼────┼────┼────┼────┼────┨
┃ 1984 │ 1689 │ 939 │ 43 │ 79 │ 596 │ 32 ┃
┠────┼────┼────┼────┼────┼────┼────┨
┃ 1985 │ 490 │ 112 │ 45 │ 117 │ 156 │ 60 ┃
┠────┼────┼────┼────┼────┼────┼────┨
┃ 1986 │ 508 │ 95 │ 21 │ 262 │ 34 │ 96 ┃
┠────┼────┼────┼────┼────┼────┼────┨
┃ 1987 │ 1507 │ 160 │ 26 │ 964 │ 32 │ 325 ┃
┠────┼────┼────┼────┼────┼────┼────┨
┃ 1988 │ 1980 │ 179 │ 114 │ 1203 │ 118 │ 366 ┃
┠────┼────┼────┼────┼────┼────┼────┨
┃ 1989 │ 2456 │ 502 │ 104 │ 1413 │ 134 │ 303 ┃
┠────┼────┼────┼────┼────┼────┼────┨
┃ 1990 │ 1847 │ 118 │ 64 │ 834 │ 755 │ 76 ┃
┠────┼────┼────┼────┼────┼────┼────┨
┃ 1991 │ 1326 │ 63 │ 72 │ 500 │ 618 │ 73 ┃
┠────┼────┼────┼────┼────┼────┼────┨
┃ 1992 │ 1873 │ 380 │ 189 │ 847 │ 228 │ 229 ┃
┠────┼────┼────┼────┼────┼────┼────┨
┃ 1993 │ 2756 │ 508 │ 160 │ 1229 │ 740 │ 119 ┃
┠────┼────┼────┼────┼────┼────┼────┨
┃ 1994 │ 6049 │ 1135 │ 776 │ 2339 │ 1739 │ 60 ┃
┠────┼────┼────┼────┼────┼────┼────┨
┃ 1995 │ 8492 │ 1115 │ 833 │ 2928 │ 3497 │ 119 ┃
┗━━━━┷━━━━┷━━━━┷━━━━┷━━━━┷━━━━┷━━━━┛

第四节 畜禽品种及改良

当地品种
洼地绵羊(简称洼羊)原属蒙古羊系统,后来由小尾寒羊和大尾寒羊杂交改良,并
经过长期的驯化,形成适应沿海低洼潮湿气候和盐碱退化草场的洼羊,具有体质强壮、
抗病力强、耐粗饲、易管理、早熟、发育快、肉质鲜美等优点。
白山羊是当地山羊的当家品种,占山羊总数的85%以上。具有耐粗饲、易管理、
体质强壮、抗病力强、繁殖率高、板皮致密、对盐碱低洼自然条件适应性强等特点。
青山羊是生产猾子皮的一个专用品种,原产区属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后经长期的
放牧饲养和选育,已基本适应当地滨海盐碱低洼的自然条件。
渤海黑牛是国内八大名牛之一,该品种是黄河三角洲地区特定的自然环境并经过
长期自然淘汰和选育而形成的役肉兼用型地方良种牛。以体格健壮、性情温驯、低身
广躯、耐粗饲、抗疾病、适应性强、易管理而著称。渤海黑牛产肉性能好,全身肌肉
丰满, 肉质细嫩,肌肉鲜红,且有光泽,肌纤维纹理较细,屠宰率为51.69%,净肉
率为41.55%。
渤海马建国后,境内先后引进苏高血、奥尔洛夫、苏重挽、阿尔登等国外良种马
杂交改良当地马。经过20多年的严格选种选配、横交固定,1983年,国家有关部门和
全国7省市有关专家学者在广饶县六户公社召开渤海马鉴定会, 经国家马匹育种委员
会鉴定,东营地区培育的渤海马达到育种标准,正式定名为渤海马。渤海马有乘挽兼
用和挽乘兼用两种类型,前者有轻型马的气质和灵活性,后者有重型马的温顺和憨厚
性;渤海马既适于农区作业,也适于长途运输和驮乘,特别是具有持久跋涉能力,曾
是济南军区军马场培育战马的主要品种之一。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农业机械化的迅
速发展,农业对役畜的依靠程度迅速下降,渤海马的数量迅速减少。
畜禽杂交改良和新品种的推广
黄牛改良建市初,黄牛改良工作主要是引进西门塔尔、利木赞、海福特、夏洛来
等世界优良品种进行杂交改良。1985年,全省召开黄牛改良经验交流会,确定东营市
为西门塔尔改良区。经过几年努力,牛群质量有明显提高。1992年以来,利用农业丰
收计划项目,积极争取资金,加大黄牛改良工作力度,重点开展利木赞冻精配种,改
良效果显著。 黄牛改良方向主要是提高其肉用性能。至1995年,黄牛改良良种率达4
3.8%,年产改良肉牛3.25万头。利木赞与本地黄牛杂交1代牛出生重、成年体重、
12月龄时体长、 体高、胸围、管围、后腿围、髋围分别比当地黄牛提高27.3%、2 7
%、 11.5%、14.4%、9.8%、9.9%、12.6%、9.4%,肥育肉牛18月龄平
均体重达374.5公斤,比当地黄牛提高38.4%,饲料转化率提高7.6%。
猪种改良建市后,先后引进长白、大约克、杜洛克等一批优良猪种,按照“公猪
外来良种化、母猪本地良种化、育肥猪一代杂交化”(简称“三化”)的原则,大力杂
交改良当地猪种。至1995年,已建立东营市种猪场、信义种猪场、集贤种猪场、朱家
良种猪场、 河口采油厂种猪场等瘦肉型良种猪场,年提供种猪3万头,基本保证全市
良种猪的供应。1992年,广饶县被列为全省瘦肉型猪基地县,年出栏瘦肉型猪10万多
头。全市猪的良种覆盖率达77.8%。
绵羊改良1986年, 从澳大利亚引进世界最优秀的种公羊澳大利亚美利努细毛羊1
0只, 从此,开始绵羊改良工作。为充分发挥种公羊的作用,10只澳大利亚美利努种
羊分别安置在利津、 垦利两县。1990年,省畜牧局从新西兰引进考力代种羊128只,
在东营市畜禽良种场建立省级种羊场。1995年,垦利县永安乡、新安乡,利津县汀河
乡等乡镇先后引进小尾寒羊600多只。 这些优良品种在东营的安家落户,对改良当地
绵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995年,全市绵羊改良面达38.7%。
家禽良种引进建市以来,家禽生产本着蛋鸡提高单产、肉鸡增加体重的原则,大
力引进世界优良品种以替代当地“土种鸡”。先后引进京白、星杂288、伊莎、迪卡、
罗曼等蛋鸡品种;1988年,从美国引进祖代AA肉食鸡3000套,分别饲养在市南郊畜牧
场和广饶农牧局,推动了全市肉食鸡生产的发展。此后,引进优良肉食鸡品种艾维茵。
1989年,仅广饶县就发展父母代AA种鸡场12家,饲养种鸡3000多套,全年出栏商品肉
鸡500多万只。 至1995年底,肉鸡饲养全部实现良种化,蛋鸡的良种化达80%以上。
建市以来,还先后从北京引进北京鸭,从高青引进樱桃谷鸭等。
其他畜禽良种引进1988年, 从西德引进黑白花奶牛200头,分别饲养在黄河农场
和胜利油田畜牧公司。 至1995年底,两地共存栏奶牛434头。1989年,南郊畜牧场从
加拿大引进银狐600只,现已发展到3000只。先后引进新西兰、加利福尼亚、青紫兰、
比利时、日本大耳兔等家兔品种。

第五节 疫病防治

机构队伍
建市前,辖区内县级设畜牧兽医工作站3处(广饶县、利津县、垦利县各1处),乡
镇级畜牧兽医工作站56处。建市后,市农牧局下设畜牧兽医工作站,并将原惠民地区
铁路检疫站由垦利县辛店镇移交市站。1992年,成立市兽医卫生监督站、河口区畜牧
兽医工作站、河口区动物检疫所、东营区畜牧兽医工作站。1987年,撤销牛庄区畜牧
兽医工作站,新设东营区动物检疫所、东营区兽医卫生检督所。1995年,市级设防检
机构3处,县级设防检机构8处。
为加强乡镇防检机构的基础建设,1992年,市财政局、市农牧局联合下发《关于
加快乡镇畜牧兽医综合服务站建设的通知》。具体要求是:乡镇综合服务站业务办公、
经营、生活场所,占地面积3亩以上,总建筑面积不能少于300平方米,每站总投资不
低于12万元,其投资比例为:建设单位自筹1万元,乡镇财政配套5万元,县(区)财政
配套3万元, 市财政以奖代补3万元。至1995年底,全市已按上述标准改貌建设了5 0
处乡镇兽医畜牧工作站。
市、县畜牧防检机构共建立化验室4处,设备投资均在5万元以上,新增置部分化
验仪器和冷藏设备,化验达到中级水平。市、县、乡、村已初步形成冷链体系,保证
了疫苗质量及采样保鲜。
1995年, 全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493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112人,中专学历2
70人;高级职称46人,中级职称176人,初级职称184人。
防疫
建市以来,重点开展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仔猪副伤寒、鸡新城疫、鸡马立克、
禽霍乱、法氏囊、鸡传支、鸡痘、传喉、肾传支、减蛋综合症、狂犬五联苗、羊布病、
羊四联、羊痘、大家畜破伤风、鸭瘟等四十余种疫病的免疫接种和驱虫。
生猪免疫技术改革1985年,生猪免疫技术改革在垦利县开展试点并逐步在全市普
及。 具体措施是把生猪春、秋两季突击防疫改为第一年春季普遍接种,之后每隔2个
月对断奶仔猪进行补防,育肥猪终生注射1次,种公、母猪每年注射1次。
畜禽疫病防治技术承包1990年,全市有42个乡镇、1236个自然村落实畜禽疫病防
治技术承包双轨制,承包畜禽数占全市饲养量的80%。其形式为乡镇政府出政策,兽
医部门出技术,按各村实际存养头只数,收取一定数额的承包费,用于免疫注射、畜
禽驱虫的成本支出。双轨制承包对控制畜禽常见、多发疫病发挥了重要作用,使生猪
注射密度常年保持在95%以上,鸡新城疫接种达80%以上。
新城疫抗体监测技术的应用社会散养鸡群采用春季雏鸡Ⅱ系或Ⅲ系苗接种,秋季
成鸡Ⅰ系注射。1985年以来,规模鸡场和饲养专业户采用鸡新城疫抗体监测技术,适
时进行免疫,并按生长日龄完善鸡免疫程序,使整个鸡群常年保持高抗体水平,对控
制禽病发生起到积极保护作用。
建立健全疫情月报及调查等各项制度,包括紧急疫情报告、疫情监测信息、定期
疫情报告、疫情调查报告等。
1994~1995年,完成全市禽流感普查,共普查鸡场61处,普查鸡群592244只,采
血检疫6084只,结果全部阴性;完成了牲畜猝死症的调查。
检疫
畜禽及其产品的检疫工作,分为集市、运输、产地检疫三大类。
集市检疫1985年8月, 全市经省主管部门考核发证兽医卫生监督员35名、兽医卫
生检疫员127名。1995年,经考核发证的兽医卫生监督员42人、兽医卫生检疫员251人,
具体负责116个肉类市场的产品检疫。 凡出售的肉类,由农牧部门的兽医卫生检疫员
承担集前检疫、宰后检验,经检验合格的肉品加盖“验讫”印章或出具检疫证明后方
可出售。畜牧防疫机构及监督员、检疫员同时负责25个活畜交易市场及1409处畜产品
加工厂(点) 的检疫、检验和兽医卫生监督检查工作,审核发放兽医卫生合格证278 1
个,上市肉类受检率96%,活畜交易受检率65%。
运输检疫分为铁路运输检疫和公路运输检疫。铁路检疫所承担供港肉牛的检疫和
车皮消毒工作, 每年检疫肉牛6000余头,并负责南来北往蜜蜂的检疫换证工作。198
5年《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实施后,根据第8条规定和疫情流行的季节,在全市辖区内
设立公路交通检疫消毒站11处,对运出境和过境的畜禽及其产品进行验证、复检、抽
检及车辆消毒。
产地检疫1985年5月1日,取消生猪派养派购后,按照《条例》有关规定:“家畜
出售前必须经当地农牧部门的畜禽防疫机构或其委托单位实施检疫并出具检疫证明。
各县区乡镇防检机构负责本辖区内的产地检疫。 ”1986年6月,经省主管部门统一考
检,委托胜利油田各单位兽医卫生检疫员41名,委托济南军区后勤部黄河三角洲生产
基地兽医卫生检疫员12名,委托5个农牧场检疫员6名,具体负责本系统内的畜禽的防
疫、检疫、治疗等工作,当地农牧部门的防检机构负责监督检查。
疫病流行及控制
建市后,畜禽传染病在部分区域仍有流行,如猪瘟、猪丹毒、鸡新城疫、禽霍乱、
狂犬病等流行面较广,新发生鸡马立克氏病、减蛋综合症、兔瘟等疫病。
1984年,广饶、利津两县个别乡镇发生鸡马立克氏病,1988年蔓延到13个乡镇、
71个村庄, 发病鸡18089只、死亡8338只,致死率高达46%。采取加强种鸡免疫、病
鸡淘汰、定期防病、环境严格消毒、保持鸡场清洁卫生、严格检疫等措施,基本控制
了鸡马立克氏病的发生。
1985年,兔瘟传入东营市,1986年,引起大面积流行,兔死亡4033只,1987年,
死亡15819只, 使部分区域内的长毛兔濒临灭绝,给养兔业造成极大损失。此后,采
取严格检疫、定期进行防疫注射、搞好种兔及商品兔的免疫、环境定期消毒等方法,
基本杜绝了兔瘟病的大面积流行。
1992年, 黄河农场草场管理站到外地山区购入山羊200余只,引起羊布病发生。
经市站检疫阳性65只,全部捕杀高温处理,场地严格消毒,其余羊群及周围村庄的羊
全部紧急免疫,连续3年接种羊布病Ⅱ号苗,净化了羊群,控制了疫情蔓延。
兽药管理
建市前,兽药主要指防疫用的各种疫(菌)苗,由省农牧部门根据防疫需要统一组
织货源,调剂供应,费用由省农牧部门从事业费中列支。建市后,兽药生产管理由农
牧行政部门管理。 1987年5月,国务院正式发布《兽药管理条例》。生产厂家和销售
单位须经农牧行政部门检查考核合格发给《兽药生产许可证》和《兽药经营许可证》
后,再向当地工商行政机关申请营业执照,方可经营兽药。1989年,市农牧行政部门
建立兽药械服务机构,负责全市兽药、药械的供应,为社会供应饲料添加剂、多维素
等200余种规格的兽药。市兽医站负责全市疫(菌) 苗的供应,可供20多种疫苗。1995
年,部分县区农牧部门与县区工商局联合发出《关于加强兽药经营者管理的通知》,
对兽药的生产和流通管理做了具体规定。

第六节 畜牧科技

“七五”、“八五”期间,全市共实施畜牧科技推广项目58项,其中,22项获省、
市及县区科技进步奖, 年创直接经济效益12813.2万元。瘦肉猪生产、猪、鸡程序化
免疫、配合饲料应用等实用技术在全市普及,暖圈养畜、大棚养鸡、秸秆青贮、牛、
羊育肥等先进技术大面积推广,显著提高了畜牧生产水平。
牛、羊育肥技术
主要是利用待出栏的架子牛(羊)采取补充精饲料,填植增肉剂等方式,集中催肥
2~3个月,一般可增重30%,提高饲料利用率20%。建市前,牛、羊的宰前育肥技术
一直没有得到重视。建市后,该项技术逐渐推广。1992年,市畜牧兽医站和李鹊乡兽
医站联合推广该项技术,采用皮下埋植增肉剂的方法,对肉牛进行宰前育肥试验,取
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规模养鸡配套技术
建市前,群众养鸡多为自由散养。1985年后,散养逐步减少,喂养增多。喂养数
量较多者,多采用集约化栏网式平养。1986年后,利津等地相继建成现代化半封闭式
的肉鸡父母代良种场。1989年后,一些饲养户开始采用立体式笼养,断喙技术在养鸡
业中普及应用,此两项技术主要应用于蛋用鸡。1991年,塑料大棚养鸡受到重视。该
技术利用大棚投资省的特点,夏搭草,冬盖膜,建立有利于畜禽生长的环境,提高饲
料报酬,一般可增加效益20%。此技术生猪生产也有应用。
配合饲料喂畜禽技术
建市初,配合饲料应用面很窄。1986年后,随着规模饲养的扩大,配合饲料的应
用量开始增加,并越来越受到重视。随后,开始全面提倡和推广配合饲料喂养家畜、
家禽。应用量最大的是肉食鸡,其次是蛋用鸡,再次是奶牛、瘦肉猪等。1989年后,
棉籽饼脱毒技术大面积推广。
青贮氨化技术
青贮是利用乳酸菌在厌氧环境下生长繁育并产生酸,抑制腐败菌生长,达到饲料
保鲜,提高饲料营养价值的目的。青贮主要是利用玉米秸,在养牛上应用广泛,规模
化肉牛奶牛场已普遍应用,一般可增长20%。氨化是利用氨水、化肥等补充氮素,提
高饲草营养价值。氨化主要应用于麦秸养牛,可使牛增重15%。此两项技术建市初应
用面较窄,1986年后大面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