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综合农业区划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1&rec=81&run=13

第二章 综合农业区划
1990年,东营市农业区划委员会办公室编制了《东营市农业综合区划》。该规划把东
营市境农区划为5个区。各区主要数据采用1988年统计公报。
南部山前冲积平原粮、菜、果区
概况位于小清河以南,包括广饶县的广饶镇、大王镇、稻庄镇、花园乡、小张乡、
李鹊乡、 西营乡、颜徐乡、石村乡,共9个乡镇372个行政村,乡村人口23.33万人,
乡村户数5.56万户。 土地总面积57.25万亩,占全市面积的4.89%。其中,耕地面积
38.4万亩。有农业劳力11.94万人。农业总收入3939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8元。
自然条件地势南高北低, 南部高程最高28米,北部最低6米。地貌以微斜平地为
主。土壤面积40.22万亩,其中褐土占85.68%,沙姜黑土占14.32%。成土母质系淄河、
杨河等河流从鲁中山区冲刷下来的堆积物。土体呈中性至微碱性,有少量沙姜。年均
降水630毫米,其中6~7月降水占全年的65.6%。农业用水主要依靠地下水,是全市唯
一的井灌农业区。年均气温12.3°C,无霜期平均201.5天,日照时数2598.9小时。
生产现状与问题该区为全市粮、菜、果高产区和主产区。1988年,农作物播种总
面积62.09万亩,占全市播种总面积的16.2%。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6.22万亩。
一年两作为主,夏粮以小麦为主,秋粮以玉米为主,85%的小麦面积与玉米实行复种。
粮食总产14.98万吨, 占全市粮食总产的25.65%;亩单产324公斤,比全市平均亩单
产高54%。小麦亩产过500公斤、玉米过750公斤地块都在区内。瓜菜总产占全市瓜菜
总产的60.17%。林业产值166万元,是全市商品苹果主产区。牧业产值1323万元。主
要问题是土壤肥力不足,地下水位逐年下降。
发展方向充分发挥该区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基础较好的优势,搞好科学种田,降
低生产成本,走节水型集约化农业的路子。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
量,开发建设好“吨粮田”,逐步建立一个高效、优质、低耗、经济发达的粮、菜、
果商品生产基地。
西部黄泛平原棉、粮、副区
概况该区包括40个乡镇。其中,东营区有牛庄、西范、油郭、史口、龙居、辛店
6个乡镇;河口区有义和、太平、四扣、六合、新户5个乡镇;垦利县有郝家、董集、
胜利、胜坨、宁海、垦利、高盖、西宋8个乡镇;利津县有除刁口乡以外的16个乡镇;
广饶县有西刘桥、 大码头、大营、花官、陈官5个乡,渤海农场也划属该区。全区共
有1228个行政村, 乡村人口75.11万人,乡村户数19.31万户。农业劳力30.18万人,
占全市农业劳力的64.22%。土地总面积467.24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39.87%。
其中,耕地155.29万亩。农业总收入70612.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4元。
自然条件该区绝大部分为黄泛平原。地面高程约5~10米。地貌以微斜平地为主。
土壤类型主要为潮土和盐化潮土,肥力较差。年均气温12.4°C,无霜期201天,
日照时数2775小时。 年均降水577毫米。地下水矿化度较高,农业用水主要靠引黄河
水。
生产现状与问题该区为引黄灌区,区内有王庄、宫家、刘家夹河、双河、胜利等
引黄设施,有效灌溉面积88.47万亩,占全市有效灌溉面积的53.95%;也是全市粮、
棉重点开发区,中低产田面积大。主要作物为小麦、玉米、大豆、棉花。1988年,农
作物播种总面积233.65万亩, 占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的60.97%。其中,粮食作物播
种面积159.33万亩,占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57.48%;棉花播种面积61.88万亩,
占全市棉花播种面积的80%。 粮食总产32.59万吨,占全市粮食总产的55.8%。粮食
亩单产204.5公斤, 略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副业产值2690万元,占全市副业产值的
65.34%。畜牧业产值4051万元。渔业产值936万元。主要问题是种植业经营粗放,
土壤肥力差,农业技术普及率低,粮、棉中低产田面积大,水利设施陈旧老化,受黄
河水制约程度较重,旱涝保收系数小。
发展方向充分利用黄河水,扩大引黄面积,综合治理旱、涝、盐、碱。进一步普
及农业科技,开展多种经营,扩大棉花种植面积,提高产量,以粮、棉为主体,建成
综合型粮、棉、副商品生产基地。
东部滨海平原牧、林、粮区
概况该区位于市东部,主要包括广饶县的丁庄乡,东营区的胜利镇与六户镇,垦
利县的永安乡、 下镇乡、胜利油田农业开发研究院,市广北农场、南郊畜牧场,共5
个乡镇、1院、2场,117个行政村。乡村户数2.08万户,乡村人口8.5万人,农业劳力
3.28万人, 占乡村人口的38.58%。全区土地总面积166.03万亩,占全市土地总
面积的14.17%。 其中:耕地29.62万亩。农业总收入2378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
4元。
自然条件该区地旷人稀。地貌以微斜平地和浅平洼地为主。土壤以盐化潮土、潮
土和滨海潮土为主,肥力较低,盐化较重。草场面积27.07万亩。年均气温12.1°C。
年均降水504.5~583.7。地下水矿化度较高,农业用水主要靠引黄河水。
生产现状及问题该区以生产粮食为主,兼顾棉、牧、林。1988年,农作物播种总
面积36.88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6.33万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
水稻; 总产3.83万吨;亩单产145.5公斤,比全市平均水平低65.5公斤。大牲畜存栏
2.14万头(其中牛2.1万头) ,畜牧业产值468.3万元。果园面积4950亩,果品总产113
吨。 水产品总产量6870吨,渔业产值409.5万元。主要问题土壤盐化面积大,灌溉条
件差,抵御旱、涝、碱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低,广种薄收。
发展方向充分利用丰富的土地资源,改碱培肥,努力改变生产条件,提高单产,
保护草场,发展林果业,逐步将本区建成粮、牧、林业生产基地。
现代黄河三角洲林、牧养护区
概况该区位于黄河入海口处,西北部为黄河故道,以西河口的渔洼为顶点,南部
以宋春荣沟为界,为黄河尾闾摆动范围。包括垦利县建林乡、新安乡和黄河农场、市
畜禽良种场、军马场。土地总面积163.53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3.95%。其中,
耕地面积18.56万亩。全区共有63个行政村,乡村户数0.64万户,乡村人口2.6万
人。农业总收入150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0元。
自然条件该区因黄河泛滥多次沉积,形成岗、坡、洼相间的复杂微地貌。黄河滩
地为滨海砂质潮土,其余多为盐化潮土,离入海口较远靠海地带

为滨海滩地盐土。土壤除少数耕地外,大部分仍为原生植被。地下水埋深2~3米,矿
化度30克/升。 年均气温12.1°C,年日照时数2727.7小时,无霜期198天,年均降水
574.4毫米, 年蒸发量1860.4毫米。春旱秋涝晚秋又涝是该区的主要气候特点。该区
东部自然植被保存完好,林木茂密,野生动植物繁多。
生产现状及问题全区耕地面积仅占土地总面积的11%, 有大量的未开垦土地。1
988年,作物总播种面积27.83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3.37万亩,总产2万吨;
亩产86公斤, 比全市平均水平低125公斤;主要作物为小麦、大豆、玉米。经济作物
播种面积3.35万亩,主要为棉花和花生;棉花总产981吨,花生总产599吨。草场面积
19.22万亩。 林地面积12.93万亩,果园面积5000亩,果品产量278吨,林业产值14万
元。主要问题是土壤质地较差,肥力低,易发生盐渍化;农业生产条件差,农作物产
量低而不稳;盲目开垦,粗放经营,自然生态遭到破坏,旱涝灾害多。
发展方向稳定粮田面积,努力提高单产;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种草养畜,植树造
林,农、牧、林相结合,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相结合,搞好草原和自然林的保护,杜
绝狩猎动物资源,逐步将本区建成林、牧养护区。
沿海滩地鱼、盐、贝区
概况该区沿海岸线呈带状分布, 全区有5个渔业村,20个渔业生产队,渔业人口
2544人, 以船为基本核算单位592个。渔业劳力6509人,其中,专业劳力3705人,兼
业劳力2804人。 土地总面积319.69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7.28%。全区海岸线
长350.34公里。 沿岸的莱州湾西部和渤海南部鱼场总面积2万多平方公里,沿岸20米
水深以内是市定置渔具的作业场所。
自然条件该区为沿海地带,地面高程极低。土壤含盐量高。潜水矿化度一般30克
/升,最高达100克/升以上。渔业资源丰富,有鱼、虾类144种;经济贝类有文蛤、四
角蛤等,总储量约1.87万吨。卤水资源丰富,蒸降比为3∶1,适于盐业发展。
生产现状及问题1988年,全区共有海洋捕捞船1155艘,海水捕捞总产量1.36万吨。
对虾养殖面积10.77万亩,总产量6710吨。盐田面积7.37万公亩,产盐10.97万吨,洗
精盐2.6万吨。 主要问题是海洋捕捞作业范围小,生产方式落后;海水养殖品种单一
(主要为对虾),养殖成本高,管理水平低,经济效益差;盐业生产基础薄弱,产品单
一(仅有原盐、精盐2种产品),技术落后。
发展方向本区开发可分为三个层次:浅海区要大力保护资源,积极发展对虾、贝
类增养殖,调整近海作业,定期禁渔,合理捕捞;潮间带采取护养增殖和设立暂养场
等综合措施,发展经济贝类增养殖;潮上带发展对虾和鱼类养殖,积极进行盐业开发,
加快全市鱼、盐基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