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1&rec=63&run=13

第一章 概述

石油和天然气是东营市最主要的矿产资源。全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的主要勘探开
发区位于东营市辖区内,胜利油田的指挥中心--胜利石油管理局机关驻东营市西城。
1993年, 胜利石油管理局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国家统计局评为中国500个最大工
业企业第六名。石油工业已成为东营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
胜利油田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发现胜利油田 (1955~1963年) 、建成石油工业基地
(1964~1978年)、生产快速发展(1979~1988年)和持续稳定发展(1989~1995年)四个
阶段。
20世纪初,中国地质工作者在华北平原周围山区进行过多种类型的地质调查,围
绕华北地区地层层序的建立、大地构造的划分、地质历史的再造做了不少富有成效的
工作。李四光等著名地质学家对平原下覆地层的含油远景作过多次理论上的探讨和预
测,发表数以百计的地质调查报告和理论著述,为在华北平原进行石油普查勘探提供
了理论依据。一些外国地质学家也曾到华北地区进行地质调查,对该地区大地构造和
地层学的研究等方面亦有所贡献。
建国后,国家十分关心石油工业的发展。1955年,地质部和石油工业部的勘探队
伍开始在华北平原开展石油地质普查和勘探工作。在进行地质调查和地球物理勘探的
基础上, 1956~1957年在沧县隆起上打华北平原第一口基准井华1井,未发现油气显
示。此后3年间,又在临清和开封两个坳陷及太康隆起上连续打华2、华3、华4、华5、
华6井5口探井,亦未见油气。1960年,石油工业部华北石油勘探处在山东省商河县境
内打华7井(参数井),在济阳坳陷第三系中见到良好的生油岩层和储油岩层。1961年4
月16日,石油工业部华北石油勘探处32120钻井队在惠民地区广饶县东营村东北(现属
东营市东营区)打的华8井(参数井),获日产8.1吨的工业油流,从而发现胜利油田。
华8井出油, 有力地推动了山东境内和整个华北地区石油普查勘探形势的发展。
1961年7月, 石油工业部决定将华东石油勘探局的主要勘探队伍由江苏调往山东,原
在山东的华北石油勘探处并入华东石油勘探局,集中力量对已见油的东营凹陷进行重
点勘探。 1962年9月23日,东营构造上的营2井获日产555吨的高产油流。这是当时全
国日产量最高的油井。胜利油田始称九二三厂,即由营2井获高产油流之日而来。
1964年1月25日, 中共中央批转中共石油工业部党组给中共中央书记处和国家经
委报送的《关于组织华北石油勘探会战的报告》,同意组织华北石油勘探会战,并指
出这是继松辽油田大会战之后又一次重要的会战,要求有关地方和有关部门予以协助。
3月,石油工业部决定组建华北石油勘探会战总指挥部(以下简称会战总部) 和中共华
北石油勘探会战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会战工委),抽调一批副部级、司局级领导干部
到山东东营地区组织领导会战。同时,石油工业部迅速从大庆、玉门、青海、新疆、
四川等地调集会战队伍。 1963~1966年,参加会战的人员由4600多人增加到26400多
人。
会战初期,生产、生活条件极为艰苦。广大石油职工发扬大庆会战的光荣传统,
以“铁人”王进喜为榜样,克服重重困难,集中精力投入会战。石油工业部和会战总
部根据东营地区复杂的地质情况,制定“区域展开,重点突破,各个歼灭”的勘探方
针。1964年5月,会战总部集中12个钻井队详探坨庄--胜利村构造,9个月时间基本探
明山东境内第一个大油田--胜坨油田。 该油田的坨11井和坨9井分别获日产1134吨和
1036吨的高产油流,是国内首次见到的千吨级油井。由于该油田位于东营地区胜利村
一带,为纪念石油会战的胜利,将九二三厂更名为胜利油田。1964~1966年的会战,
先后探明和初步探明胜坨、东辛、永安、滨南、现河庄、郝家、纯化等油田,建成年
加工能力250万吨的胜利炼油厂, 铺设山东境内第一条大口径、长距离的东营--辛店
输油管道, 1966年原油产量134万吨。同时,参加会战的上万名职工、家属,开荒种
地2万多亩,生产粮食45.5万公斤,改善了生活条件。胜利油田已初具规模。
正当胜利油田迅速发展之时,“文化大革命”给石油生产带来巨大困难。会战指
挥机关不能正常行使职权,工作秩序被打乱,领导干部“靠边站”,技术干部下放当
工人,学大庆建立起来的岗位责任制和各项管理制度难以执行。在此形势下,广大石
油职工仍把国家石油生产大局放在首位,排除干扰,坚持生产建设。
1972年8月, 中共山东省委决定将“文化大革命”初期成立的胜利油田革命委员
会改为胜利油田会战指挥部。 1973年6月,中共胜利油田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以此
为契机,胜利油田组织开展河口、临盘、孤岛等地区的勘探开发会战,原油产量保持
逐步上升的势头,油气勘探、油田开发和地面建设全面展开。在勘探上,从整个济阳
坳陷出发,在加深东营凹陷勘探的同时,重点对沾化、车镇、惠民凹陷展开勘探,对
浅海地区和坳陷深层进行侦察,发现孤岛、梁家楼、渤南、大王庄、罗家、王家岗、
义和庄、临盘等油田。至1978年底,山东境内累计找到46个油田。在油田开发方面,
对胜坨油田进行综合调整,生产能力实现翻番;陆续开发建设了东辛、永安、滨南、
尚店、孤岛、郝家、平方王、垦利、纯化、现河庄、垦西、临盘、渤南、广利、埕东、
商河、王家岗、义和庄和义东油田。在油田建设方面,油、气、路、水、电、讯、机
修和矿区建设八大系统基本配套。在科学技术方面,胜利油田已有各类科研院(所)11
个、 专业技术人员16000多人,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科技工作体系,有29项科技成果
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78年,胜利油田的原油产量1946万吨,跃居全国第二位。
1978年后,由于勘探工作量少,新油区接替不上,已开发油区产量自然递减等原
因, 胜利油田原油产量逐年递减,1981年下降至1611万吨。1981年1月,全国油田开
发调整会议提出“胜利油田要在做好老区调整和稳产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勘探,力争
有新的发现, 努力做到产量逐步回升,并有新的发展”。2月,胜利油田召开80年代
第一次地质座谈会,着重就济阳坳陷的资源潜力和胜利油田的勘探开发前景进行充分
论证。1981年6月,全国石油工业实行年产1亿吨原油产量包干政策的试点工作在胜利
油田进行。石油工业部与胜利油田研究制定了胜利油田原油产量包干方案。方案确定
包干基数为1600万吨,超产部分由石油工业部组织出口,筹措石油发展资金。这从政
策上为胜利油田实现新发展提供了资金条件。在勘探方面,胜利油田大体每个季度或
半年召开一次地质论证会,分析研究地下情况,总结勘探工作中的经验教训。通过大
力加强地质综合研究,推广应用数字地震勘探和地震地层学等新技术,在寻找非背斜
油气藏方面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同时进一步加深了对济阳坳陷地质规律的认识,形成
济阳坳陷是复式油气区的新概念,促进了勘探工作的深入开展。1981~1988年,发现
和探明孤东、桩西、五号桩、林樊家、套儿河、王庄、大王北、河滩、红柳、老河口、
新滩等新油田,进一步探明东辛、广利、渤南、八面河等老油田新的含油面积。针对
高含水、低渗透、油稠、出砂等原油生产的不利因素,加强对老油田的整体调整和改
造挖潜,加强注水,强化增产措施,使油田开发形势逐步好转,同时逐步投产一批新
油田,使原油产量持续大幅度增长。1984年,胜利油田原油产量2301万吨,超过历史
最高水平。
1986年,组织开展孤东油田开发建设会战,3万多人的会战队伍经过近300个昼夜
的顽强奋战,孤东油田当年产油323万吨,初步建成一个年产规模500万吨的大油田,
创出全国80年代新区产能建设的高水平。1987~1989年,组织开展滨海地区勘探开发
会战,巩固和发展了孤东会战的成果,使黄河以北地区成为胜利油田增储上产的主要
地区。1981~1988年,是胜利油田快速发展时期,原油产量由1611万吨增加到3330万
吨,7年翻了一番多。1988年,胜利油田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胜利油田经过连续几年大幅度增产之后,出现油气资源接替紧张、老油田稳产难
度加大、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等新的问题和困难。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根据国民经济
发展的形势和胜利油田的实际情况,要求胜利油田面对现实,迎难而上,保持生产建
设的持续稳定发展。 1989年7月30日,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决定将胜利油田会战指
挥部更名为胜利石油管理局。1989年11月,胜利石油管理局党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
总结25年来胜利石油会战的主要成绩和基本经验,分析油田生产建设存在的主要矛盾,
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油田开发上来的重大决策。此后,胜利油田进入持续稳定发展
阶段。
1989~1995年,胜利油田通过强化勘探工作,坚持区域、区带和滚动勘探相结合,
使老油田滚动勘探和陆上新区新层勘探不断获得新成果,滩海地区含油范围不断扩大。
期间,大体每年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亿吨左右,新发现和探明埕岛、临南、曲堤、
大芦湖、飞雁滩等油气田。在油田综合含水高、采出程度高、采油速度高、稳产难度
大的情况下,狠抓控水稳油,加强老油田综合治理,同时积极开发低品位油藏,使油
田的稳产基础得到加强。 至1995年底,原油年产量连续9年保持在3000万吨以上。加
快了海上油田开发,1993年埕岛油田正式投入开发,1995年海上原油产量54万吨。
胜利油田在搞好主体产业的同时,实施多元开发战略,大搞多种经营。至1995年
底, 全油田共有多种经营企业638个,建成年产值上亿元的企业集团11个,固定资产
原值30.6亿元, 从业人员近8万人,多种经营生产经营总值39.2亿元,初步形成石油
化工、建筑建材、机械电子、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商饮服务等产业。
中共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石油工业的发展,许多领导人相继到胜利油田视察,
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给广大石油职工以巨大鼓舞。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中国人
民解放军驻山东部队和全省人民从多方面大力支持胜利油田的开发建设。为协调好油
田和地方的关系,保证油田正常生产,山东省专门设立油区工作领导机构。多年来,
油区党政军民顾全大局,在土地征用、提供劳务、重点工程建设等方面,帮助解决了
大量实际困难和问题,有力地支持了油田的开发建设。
经过30多年的努力,胜利油田的开发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
三个方面:
开发建设了一个现代化大油田,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胜利油田
的开发建设,继大庆油田之后进一步改善全国石油工业的布局,使华北、华东以至整
个沿海地区的石油工业状况大为改观,大幅度地提高了全国原油产量,在中国石油工
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1965年,胜利油田开始会战,尚未正式投入开发,中国原油
产量在世界产油国中排列第十七位;1978年,胜利油田建成并进入第一个原油产量高
峰期, 年产1946万吨,全国原油产量突破1亿吨,中国原油产量跃居世界第八位;19
86年, 胜利油田进入第二个原油产量高峰期,年产2950万吨,中国原油产量达1.3亿
吨,上升到世界第五位,成为世界产油大国。1987年起,胜利油田的原油产量一直保
持在3000万吨以上,为中国跻身于世界主要产油国行列做出重要贡献。至1995年底,
胜利油田先后找到68个(其中东营市境内41个)油气田,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4.6亿
吨,已有59个(其中东营市境内38个)油田投入开发,先后动用的石油地质储量达28亿
吨。 共有采油井14429口,注水井5707口,相应建立起一整套油、气、路、水、电、
讯、机修、运输、物资供应系统;建成原油生产能力(核减后)2850万吨,累计生产原
油58137万吨。1974年起,累计出口原油8629万吨,为国家创汇120多亿美元。累计探
明气层天然气地质储量300亿立方米, 另有溶解气储量1259亿立方米,共有天然气井
304口, 建成天然气配套生产能力2.4亿立方米,累计生产天然气289亿立方米,向齐
鲁石化公司提供64亿立方米。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608亿元(1990年价) ,上缴利税2
70亿元,是国家同期投资40亿元的6.7倍。累计投入资金685亿元,产出资金956亿元,
投入产出比为1∶1.39。 固定资产原值445亿元,净值227亿元。胜利油田已成为中国
特大型综合性企业,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国家统计局组织的中国500个最大工业
企业评比中,多次名列前10名。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在油田的发展中起到巨大
的推动作用。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至1995年, 胜利油田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1
423项,其中84项获国家级奖励,284项获省部级奖励。
在石油工业的发展中,培养锻炼了一支工种齐全、专业配套、素质较高、特别能
战斗的石油职工队伍。1995年底,胜利油田有职工189980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干部
52105人,具有中级技术职称的14424人、高级职称的3615人。主要石油专业队1051个,
其中有地震勘探队23个、钻井队113个、试油队35个、井下作业队269个、采油(气)队
251个、 油建安装队47个,各类石油勘探、开发和相应的辅助生产、服务队伍配套齐
全。 30年来,还为全国兄弟石油单位输送各级干部、工程技术人员3万多人。胜利油
田在为国家创造大量物质财富的同时, 也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胜利油田自198 6
年起连续10年保持“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称号。先后涌现出创钻井年进尺15
万米全国纪录的3252钻井队、科学管理油田创出高水平的胜利采油22队等一大批先进
单位。 有省部级劳动模范178人、全国劳动模范12人,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全国劳动模
范、中国工程院院士、胜利油田钻井工艺研究院总工程师顾心怿和全国劳动模范、胜
利油田临盘采油厂高级技师王为民等。以这些先进单位和模范人物为代表的胜利石油
职工队伍,在生产建设中,坚持爱国家、爱油田、爱岗位的有机结合,艰苦奋斗,无
私奉献,创造了胜利油田的企业精神--胜利精神。就是靠这种精神,30年来石油职工
在“青天一顶、盐碱一片”,生产和生活条件都极为困难的条件下,发扬主人翁的创
业精神,保证了会战的顺利进行。会战初期,没有公路,职工就自己动手修筑;没有
吊车和运输工具就人拉肩扛把钻机搬到井场和钻台;没有房子住,就自己搭帐篷,挖
地窝子,打“干打垒”;口粮不足,就到野外采黄蓿菜、草籽掺和在粮食里吃;没有
水喝,就自己挖井,积雨水,喝雪水,喝泥塘里的苦水、咸水。靠这种精神和干劲,
勘探开发了一个又一个新油田。 胜利油田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 1
992年4月,山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在胜利油田召开胜利精神理论讨论会,将胜利精神
概括为:坚定不移的政治信念,以国为重的主人意识,以苦为荣的奉献精神,求实创
新的科学态度。
胜利油田的发展,带动和促进了油区地方经济和石油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石油
开发前及开发初期,黄河三角洲地区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农民生活水平较低。石油
会战以来,遵照周恩来总理视察大庆油田时提出的“工农结合,城乡结合,有利生产,
方便生活”的矿区建设方针,坚持走开发建设油田与发展油区工农业生产相结合的道
路。以水、电、路、讯为重点,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建立了基础设施的框架;以油田机
关、二级单位和部分三级单位驻地为基础,建起数以百计的居民点,出现若干新兴城
镇的雏形;陆续建设了配套的文教、卫生、体育、商业、服务业等公用设施。在此基
础上,为适应胜利油田进一步发展和黄河三角洲加快开发建设的需要,1983年10月,
经国务院批准,山东省人民政府在胜利油田主体矿区所在地建立了新型石油城--东营
市。胜利油田的开发建设,也带动了石油化学工业迅速发展。1967年胜利炼油厂建成
投产,1976年齐鲁石化公司第二化肥厂建成投产,1987年齐鲁石化公司30万吨乙烯工
程建成投产。 在油区内兴建的一批地方炼油厂和石油化工厂也相继建成投产。 至1
995年底, 原油加工能力达1000多万吨,形成以齐鲁石化公司为主体的生产成品油、
化肥、化纤、塑料、有机化工原料的石油化工基地。在石油工业的发展过程中,胜利
油田坚持和地

方共同建设“油洲加绿洲”,陆续投资兴建了淄博至东营铁路、胜利黄河大桥、黄河
海港、 东营机场、胜利发电厂和总长2724公里的主干公路、165公里的海堤工程、总
容量为3.4亿立方米的平原水库,对黄河入海口进行综合治理。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
保证了油田生产建设的需要,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也为实施山东省跨世纪工程--
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