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1986年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1&rec=6&run=13

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
首置广饶县,属齐郡。

新朝王莽始建国三年(11年)
黄河在魏郡(今河南濮阳)决口,改道东流,由千乘郡入海。

东汉建武六年(30年)
撤广饶县,其地划入利县。初属千乘国,后属乐安国。

西晋泰始元年(265年)
废利县,复置广饶县,属青州齐国。

南北朝宋永初元年(420年)
于境内置乐安郡,广饶县为属。

隋开皇三年(583年)
移千乘于广饶故城,县名改称千乘县,属青州北海郡。

唐武德二年(619年)
于千乘县置乘州,千乘县为属。
唐武德八年(625年)
废乘州,千乘县属青州。

唐景福二年(893年)
黄河于棣州(今滨州市、惠民县境)改道北流,至无棣入海,黄河在境内断流。

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
农民起义军围困千乘城。

金天眷元年(1138年)
千乘县改称乐安县,属山东东路益都府。

金明昌三年(1192年)
十二月以永利镇升置利津县,隶属于山东东路滨州府。

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
于乐安县境内设盐场3处,即辛镇场、高家港场、王家岗场,属山东转运司。

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
因连年战争,疫病流行,青州一代人烟稀少,“百里不闻鸡犬声”。河北、山西移民
来乐安等地定居。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
蒲台县农民起义领袖唐赛儿(女)领导的起义军攻克乐安城。

明正德二年(1507年)
河北霸县农民起义首领刘六、刘七、齐彦名等率义军由益都进入乐安县境,在大
王桥一带与益都知县牛鸾率领的官兵激战后退走。

明正德六年(1511年)
农民起义军首领刘六率千余人攻克乐安城。

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
海水溢,潮漫乐安境120里,损坏民舍、田产无数。

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
夏旱不雨,秋蝗严重,树木、房草被食尽。饿尸塞路,白骨遍野。兵灾、饥寒、
瘟疫造成人民远徙外地,“千村万落,十室九空”。

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
乐安境蝗灾严重,官府令捕蝗300石者得充儒学生员。翌年农历九月,朝廷颁布
命令增加田赋,其后又增收兵饷,人民生活更加困苦。

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
大旱,斗米价值千钱,冬季出现“人相食”的惨状。官府不恤民情,仍收田赋。

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
清兵攻破乐安县城。

清顺治四年(1647年)
夏张介石率农民起义军攻克乐安县城,杀死知县蒋元彦。翌年,张介石被官府杀
害。

清康熙七年(1668年)
六月莒县、郯城大地震。乐安等地声响如雷,房屋倾倒,死伤严重。

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
饥荒严重,疫病流行,市面流通的制钱有的贬值,有的作废,百姓有钱买不到粮
,饿死很多人。

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
夏大旱,秋大水,淄河、阳河、女水河皆溢。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
春大海潮,沿海房屋田地全被淹没。

清咸丰三年(1853年)
乐安境于二月二十五日戌时、四月十四日亥时地震。

清咸丰五年(1855年)
六月十九日黄河在河南兰阳县铜瓦厢决口,主流夺大清河道,由利津境入海。

清咸丰七年(1857年)
六月沿黄河各州县官员劝民接修民堰。数年后,鱼山至利津河口民堰基本通连,
民地暂可耕种,渐能复业。

清咸丰九年(1859年)
乐安县张郭村武举李金鳌率众抗粮并大闹公堂。后组织农民起义反抗官府,失败
后因叛徒出卖,李金鳌被官府杀害于青州。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
八月十七日东路捻军首领张乐行、李成等率军数万,由益都县入乐安县境。八月
二十七日,捻军在首领刘天福率领下由博兴县入乐安县境,在李家楼、大码头和韩家
庄与清政府地方武装进行3次交战,杀死“乡勇”612名,封建士绅数十人后,东趋寿
光、益都。利津县南部也有捻军活动。

清同治七年(1868年)
捻军张宗禹部到利津县西部活动,受官兵追剿,转战西去。

清光绪四年(1878年)
乐安县小张村基督教徒刘明玺邀美国基督教会牧师郭显德来县内传教。

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
汛期,铁门关被黄河水淹没,码头迁至利津县城东关。

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
八月十四日黄河于河南郑州十堡桥决口,夺淮入海,境内黄河断流。

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
正月郑州河坝兴工,十二月十九日合龙,黄河东流,复由利津境入海。
五月四日利津境发生地震,房屋倒塌甚多。
六月十三日渤海湾发生地震(北纬38°9′,东经119°0′),波及300余里。

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
三月黄河于利津韩家垣子决口,河水改道东流,由毛丝坨(今垦利县境内)入海。
是年境内发生大灾荒,贫民多食草、糠,有的碾碎屋上败草充饥。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
春海潮侵入乐安内地80里,四五天后始退。

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
是年官府治理小清河,从博兴县龙注洼下口起,开浚正河110里,东达羊角沟海
口。河面(包括马道)开宽30丈,挖深1~1.3丈,出土成堤。共用银19.8万两。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
五月利津北岭子黄河大堤溃决,河水改由丝网口东、团坨子北入海。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
乐安县始设邮政机构。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
六月二十三日利津县义和团首领高双魁同盐山县来利津之义和团王文升部率团民
一百余人,包围利津县署,杀死天主教徒数人。七月三日,山东巡抚袁世凯派营长曾
启勋来利津镇压义和团,高双魁、纪云祥、綦卯等义和团首领被杀害。
十二月乐安县琴书艺人时殿元、谭明伦、崔心悦等,将琴书《王小赶脚》改为化
装演出,创立了吕剧的雏形。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
利津县正式开办邮政,称“利津县大清邮局”。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
六月二十九日黄河在利津薄家庄溃决,改道入徒骇河下游绛河故道,由太平镇北
老鸹嘴入海。利津全县所有盐池淹没无存。
冬乐安县在县境东北黄河新淤地设局招垦,共放垦淤地36273亩。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
省城河防总局官电局在沿黄险工地段架设通讯电线,利津盐窝、王家庄两地设立
官电分局。

清宣统二年(1910年)
九月五日黄河在利津南岸新冯家决口,水由杨家河分两股,一由丝网口入海,一
由毛丝坨入海。

清宣统三年(1911年)
乐安、利津两县议会成立。

1912年
4月乐安县同盟会员邓天一等驱逐清吏董大年,成立同盟会乐安支部。9月,改称
国民党事务所。翌年11月撤销。
是年因水旱灾害,曹州(今菏泽)、嘉祥、巨野、汶上等县的大批难民迁至利津东
北部,以垦荒种地或海上捕鱼度生。

1913年
春夏之交利津境及广饶北部地区大旱,蝗灾严重。

1914年
1月30日民国政府颁令改定重复县名,乐安县复称“广饶县”。
2月23日广饶县北部东齐村一带数千农民反抗呈验地契,在碑寺村打死县知事王
文王或及其随从2人。事后有50余人被官兵抓捕,13人被杀。该事件曾通报全国。
5月利津买河村王荀组织本村及邻村200余名贫民吃“大户”(即富户),连吃数村
,后被县署派兵驱散。

1917年
7月黄河在太平镇改道往东北流,自车子沟入海;另在虎滩嘴东南陈家屋子北出
一支汊,由韩家屋子以北面条沟(今挑河)入海。
8月北洋政府向德、奥宣战,英、法等国来华募工,广饶县千余人赴法国服苦役
,至1919年(民国8年)大部回国。

1920年
中国国民党广饶县党部成立教育改进会,作为活动机关,宣传三民主义,发布教
育改进计划。

1921年
7月19日黄河在利津宫家段决口,口门冲宽450丈。泛水越徒骇河及久山新河入无
棣县境,由套儿河平漫入海。淹及利津210余村、沾化80余村、滨县50余村。溃口于
1923年7月堵复。
秋广饶县水灾严重,县境东北部受灾尤重,灾民达10万人。秋后,百姓往胶东、
鲁南逃荒者计5万余人。

1922年
利津县汽车客运首次通车(由周村至利津),汽车站设在河东二区小街村(今垦利
境)。

1923年
春广饶延集村人延伯真由邓恩铭、王尽美介绍,在青岛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境
内最早的共产党员。

1924年
8月延伯真从青岛回家乡开展党的工作,发展广饶县延集村的延安吉和寿光县的
张玉山、王云生为中共党员。不久建立了中共寿(光)广(饶)支部。

1925年
2月中共寿广支部撤销,境内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延集支部建立。
春广饶刘集村共产党员刘俊才(刘子久)由济南回乡,发展同村刘良才入党。不久
,刘集村党支部建立。

1926年
6月利津八里庄黄河民堰决口,河水经汀河沿铁门关故道由刁口河入海。

1927年
3月国民党广饶县党部成立。
6月境内第一个共青团支部--封庙村团支部成立。同年夏转为中共封庙村支部。
冬广饶县城至临淄县辛店的公路始通班车。

1928年
2月3日因凌汛积冰涨水,黄河坝在利津王院、棘刘、常家、后彩4村先出漏洞,
后6处漫溢决口,淹70余村。山东省政府筹办堵口。4月,王院、常家、后彩口门堵复
,唯棘刘口门堵复失利,山东河务局长王炳樽携款潜逃,被迫停工。省政府应利津灾
民请求二次兴工,至6月10日堵合。
2月中共广(饶)益(都)特支联席委员会在刘集村成立。共青团广益特支同时成立

5月中共党员李竹如由济南返回家乡利津县,联合国民党员中的进步人士组建国
民党利津县临时县党部,以合法身份从事革命活动。
7月共青团益(都)寿(光)临(淄)广(饶)四县边联委员会在广饶成立。
9月广饶县的刘集、延集、菜园、刘堡、六股路等村的200多农民,在中共地方组
织的领导下开展了“吃坡”斗争,掐地主18亩谷穗。
12月中共广饶特支改为中共广饶县委。

1929年
8月利津纪家庄黄河民堰被盗掘成口,河水东去,先后由南旺河(今支脉沟)、丝
网口、宋春荣沟、青坨子入海。

1930年
春广饶红枪会兴起,中共广饶县委领导党、团组织开展争取改造红枪会的工作,
使之走上革命道路。
11月5日中共党员刘良才、刘奎文等组织木工、学生及其他群众反抗苛捐杂税,
在韩桥庙会上打死国民党税官。

1931年
11月中共广饶县委改为中共广饶特支。

1932年
夏利津、广饶两县流行霍乱。仅利津县城即死亡500余人。

1934年
6月17日22时许,英商太古洋行轮船“顺天轮”号由天津开往上海,驶离大沽口
180余里时,遭长期活动于沾化、利津北部和黄河口一带的土匪傅瑞伍、王功臣、李
子文等劫持,制造了震惊中外的顺天轮事件。
7月黄河水利委员会在利津彩家庄设水文站。
8月黄河在利津合龙处(今崖东村附近)决口,先由毛丝坨以北老神仙沟入海,后
分3股由神仙沟、甜水沟、宋春荣沟入海。

1935年
是年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在利津县东部(今垦利县境)安置因黄河决口造成的鲁西南
灾民4200余人。

1936年
是年利津县奉省令推行梁漱溟的“乡农学校”,实行政教合一,取消区公所,改
为“乡农学校”;全县设“乡农学校”4处。

1937年
7月26日黄河在麻湾(正觉寺)决口,淹及蒲台、广饶、博兴、寿光等县数百村庄
,口门至次年花园口改道断流未堵。
12月广饶县共产党员吕致斋、延春城等人组建抗日武装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九支
队,有50余人。
12月下旬日军由滨县出动,侵占利津县城,建立伪政权。国民党委派的县长薛儒
华于1个月之前率民团弃城而逃。不久,日军撤走,留伪军王振礼团驻防。

1938年
1月3日日军千余人侵占广饶城,驻扎十余日撤离。
2月下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华北第一路游击司令刘景良率部攻克利津城,歼灭
伪军王振礼团,恢复国民党利津县政府。
2月中共广饶县委恢复。
6月9日为阻止日军西进,国民党政府下令炸毁郑州花园口大堤,使黄河入淮,山
东段黄河竭。
10月国民党山东省政府由惠民迁驻利津县城。12月上旬,又迁往鲁南。行前,省
主席沈鸿烈委任何思源为鲁北行署主任。鲁北行署留驻利津,后迁驻沾化义和庄一带

10月国民党鲁北行署主任何思源到广饶,将地方武装李寰秋部(“广饶人民抗日
自卫团”)改编为国民党山东保安十六旅。

1939年
1月24日日军二次进攻广饶城。国民党守城官员闻风而逃,广饶城陷。
1月27日日军二次侵占利津城,建立伪政权。
2月日军在广饶组织伪政权,先后建立伪广饶县政府,7个伪乡公所,并在稻庄、
延集、大王、石村、常寨修筑据点,占领240余村。
2月29日八路军山东纵队三支队十团政委罗文华率一营在广饶城南赵家庄设伏,
截击日军,击毁汽车2辆,这是在广饶境内的第一次抗日战斗。
6月八路军山东纵队三支队广饶县大队在荣家庄建立。8月,改称四大队。
10月中共广饶县委撤销。中共益(都)寿(光)临(淄)广(饶)四边县委建立。同时建
立四边行政办事处。

1940年
2月八路军山东纵队三支队司令员杨国夫率主力从牛头镇、央上出发,在三岔、
高港突破国民党保安部队的堵截,强渡小清河向广饶北部进展。
4月中共益寿临广四边县委撤销,中共广饶县委恢复。广饶县抗日民主政府同时
成立。
9月24日为配合“百团大战”,中共广饶县委在小清河以南组织5万余人的破袭大
军,一夜之间破坏日、伪抢修的公路75公里,割电线1500余公斤,使敌人的交通运输
和通讯联络陷于瘫痪。
是年日军在利津县强行招收劳工1114人,遣往东北、内蒙、闽粤等地,后有342
人死于异乡。

1941年
1月8日八路军山东纵队三旅九团团长赵寄舟、政委岳拙园率二、三营解放八大组

1月中共广北县委及广北行署成立。
3月日军推行第一次“治安强化”运动。在敌占区建立保甲制,办理“良民证”
,组织反共自卫团,扩大、整顿治安军,对抗日根据地实行频繁“扫荡”。
3月清河区党、政、军负责人景晓村、杨国夫、李人凤等视察八大组地区,决定
创建以八大组为中心的垦区抗日根据地。8月26日,清河区军政机关及三旅主力一部
进驻八大组一带。军区后勤机关及所属单位亦随军迁入垦区。
5月国民党鲁北行署主任何思源集结地方保安部队,组成7000人的“剿共联军”
,趁八路军三旅主力东征之际占据广北成寨、周家、辛店、玛琅一带。八路军主力一
部从胶东迅速返至广北,经12小时激战击溃顽军。此役后,八路军与何思源部以黄河
为界形成对峙局面。
7月日军推行第二次“治安强化”运动,实行大规模“扫荡”,采取“铁壁合围
”战术,长期“清剿”、封锁抗日根据地。
9月中共垦区工作委员会和垦区建设委员会成立。
10月3日八路军三旅部队解放义和庄。至此,清河抗日根据地与冀鲁边区抗日根
据地连成一片。
10月中共益(都)寿(光)广(饶)三边工作委员会成立。1945年8月撤销。
11月日军推行第三次“治安强化”运动。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经济封锁,实行烧光
、抢光、杀光的“三光”政策。
11月中共广(饶)寿(光)二边工作委员会成立。1942年10月撤销。

1942年
1月9~11日垦区行政委员会选举大会在二区杨家嘴召开,原垦区建设委员会撤销

1月16~19日日伪军2000余人,以四面包围之势分4路向八大组一带“扫荡”。清
河区部队和机关在垦区人民配合下进行反“扫荡”,给敌人以沉重打击。
2月3日中共益寿临广四边县委、行政办事处重建,中共广饶县委撤销。同年7月
,行政办事处改为四边县抗日民主政府。
4月八路军地方抗日武装垦区大队(后改为垦利独立营)成立。
5月中共广(饶)博(兴)蒲(台)三边工作委员会成立。1944年2月撤销。
6月4日根据清河区署务工作会议的决定,耀南中学在垦区成立。9月,耀南中学
在博兴县纯化镇招生开学,然后迁到垦区老爷庙,不久又迁往杨家嘴。耀南中学设师
范班1个、中学班2个,师生200余人。
6月中共垦区工委改称中共垦利县委。
7月上旬中共清河区党委、清河区行署在垦区二道岭召开“双减”(即减租减息)
工作会议,传达了中共中央实行“二五减租,分半减息,增加雇工工资”的指示。会
后,“双减增资”工作在抗日根据地农村相继展开。
8月中旬日伪军6000余人“扫荡”、“蚕食”垦区根据地,当地军民奋起反击,
歼敌500余人。
9月18日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山东清河分支部在八大组成立。
10月15日日军第六混成旅团长蟠井指挥日、伪军7000余人,采用“铁壁合围”战
术,分四路“扫荡”清水泊抗日根据地。八路军清东独立团等部在广饶、寿光边界的
李家坞被包围。突围战斗中,打死打伤日、伪军200余人,独立团干部战士牺牲200余
人,群众伤亡100余人。
10月日军推行第五次“治安强化”运动,宣传“大东亚共荣圈”,强化反共组织
,封锁、“蚕食”抗日根据地。
10月中共蒲(台)利(津)滨(县)边区工作委员会建立。1944年5月撤销。

1943年
1月中共沾(化)利(津)滨(县)三边工作委员会和沾利滨三边联防办事外成立。19
44年9月撤销。
1月驻济南、张店、潍县、惠民等地日、伪军1.2万余人,配以汽车200余辆、飞
机4架,分路“扫荡”广北的牛庄、北隋至垦区八大组一带抗日根据地。
2月8日八路军清河区主力部队在广北县大队配合下发起小清河反封锁战斗。当夜
拔除日伪岗楼36个,攻克侯辛庄、杨家围子、八面河、芦青沟等4处据点。
2月广北行署改称广北县政府。
4月垦区行政委员会改称垦利县政府。
5月日伪军1.2万余人“扫荡”小清河以北黄河以南地区,企图抢掠根据地内即将
成熟的小麦,清河区发起保卫麦收反“蚕食”战役。
7月7日清河区抗日烈士纪念碑在垦利县八大组建成。
11月18日~12月8日日伪军2.6万余人,配以飞机、汽车、坦克、舰艇,对清河区
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空前残酷的“21天大扫荡”。

1944年
1月冀鲁边区和清河区合并为渤海区。下辖6个地委、军分区、专员公署。益寿临
广四边县和广北县隶属渤海区第五专员公署,垦利县和沾利滨三边办事处隶属第四专
员公署。
7月20日原伪军“灭共建国军”一师第八团王道部2600余人,在八路军渤海军区
直属团及第五军分区部队的策应下,反正起义。
7月下旬八路军渤海军区发起夏季攻势,拔除日伪据点56个,歼敌4500余人,打
通广(饶)寿(光)公路,全部收复益寿临广四边根据地。
8月17日午夜渤海军区直属团及第四军分区部队攻克利津县城。翌日,渤海区八
路军驻利津城办事处成立。
9月下旬中共利津县委建立。
10月8日利津县人民临时代表大会在利津三区双井村召开,选举成立利津县抗日
民主政府。

1945年
1~3月广北、利津、垦利3县掀起大参军运动,共有6000余名青壮年参军入伍。
5月广北、垦利出现大面积蝗蝻,两县共出动7万余人参加灭蝗,共捕蝗26.45万
公斤。
8月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各县隆重召开庆祝大会。
8月益寿临广四边县撤销,中共广北县委、县政府改为中共广饶县委、县政府。

1946年
3月广饶、利津、垦利3县开展反奸诉苦、减租减息、反霸等群众运动。
3月广饶县各区、各联防普遍成立“翻身委员会”,开展反封建、反恶霸“四十
五天运动”。在运动中发展党员3000多名。
3~5月国共两党举行黄河归故谈判,签订先复堤、迁民,后堵口放水的协议。
4月21日南京国民政府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长赵守钰、黄委会山东省筹备处主任
孔令蓉和美籍顾问塔德等人,在中共代表赵明甫、程润等陪同下,由济南抵达利津县
城进行勘察。利津县人民政府向勘察团提出了复河修堤意见。
5月25日境内黄河大堤修复工程动工。
6月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爆发,各级党组织领导人民开展“反蒋保田”、参军、
支前等活动。
8月10日国民党第八军李弥部一个团,配合成建基、王砚田等部,于拂晓进占广
饶城。在广饶3日内,杀害干部、群众16人,抢去100余汽车的物资。
10月广饶、利津、垦利3县开展土地改革运动。至翌年3月,共没收地主土地61万
亩,分给7.8万户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1947年
1月初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派范明德(加拿大人)、彦西博(美国人)来利津视察。
并带救济物资一宗。
3月15日国民党政府破坏治黄协议,提前堵复花园口,引黄归故。24日,黄河分
由甜水沟、神仙沟、宋春荣沟入海。滩区居民迁移不及,村舍、耕地被淹,财产损失
惨重,河堤多次出现险情。利津、垦利两县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开展“反蒋治黄”斗
争。
夏国民党飞机沿黄盘旋轰炸扫射,阻挠治黄大军修堤抢险。半月间袭扰约百次,
炸死炸伤治黄员工多人。
7月中共中央华东局、华东军区领导人陈毅、张云逸、舒同、魏文伯等率华东军
政机关干部、警卫部队1500余人,于某日午夜前从利津小街渡河西去。
8月2日国民党特务中队长尚春和率30余人,袭击利津县罗镇区公所,杀死区干部
2人,俘去12人。3月4日,敌特又在卜家庙子、六顷地等村制造血案多起,在剿匪部
队追击下,敌特逃回天津。
8月15日国民党军一部配合成建基残部及地主还乡团武装3700余人进占广饶城。
国民党流亡县政府、县党部一并进城。2个月内,残害革命干部、群众280余人。
10月13日渤海第三军分区部队千余人包围广饶城。激战8小时,重新解放广饶城

冬境内各县、区党政机关开展以三查(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三整(整顿组织
、整顿思想、整顿作风)为内容的整风运动。

1948年
夏利津、垦利发生蝗灾,两县组织人力、药物灭蝗。
11月广饶、利津、垦利3县组织轮战营2590余人支援淮海战役。
冬广饶、利津、垦利3县掀起大参军运动。
下半年广饶、利津两县实行民主建乡,两县分别建乡98个和50个。

1949年
2~3月广饶、利津、垦利3县429名(其中广饶县180名、利津县136名、垦利县11
3名)党政干部相继启程赴江南支援新解放区。
7月25日渤海区第四专署改称垦利专署。利津、垦利两县隶属垦利专署。
7月30日因疏于防守,垦利县宋圈黄河大堤决口,4万余亩新垦土地被淹。有关责
任人受到相应处分。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广饶、利津、垦利3县人民隆重集会庆祝。
10月垦利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
是年垦利县安置鲁西南等地移民5569人,安排开垦新淤地9.4万亩。

1950年
1月1日国家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在利津刘夹河建立水文站。
1~2月利津、广饶两县先后召开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3月下旬山东试办的第一座引黄放淤工程--利津县綦家嘴引黄涵洞破土兴建,至
8月竣工放水。
5月华东军政委员会在广饶七区筹建国营广北农场。
5月渤海区撤销,垦利专署改为惠民专署。广饶、利津、垦利3县归惠民专署管辖

夏各级政府大力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10月各县开始镇压反革命运动。
10~11月广饶、垦利、利津3县掀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广大青年积
极参加志愿军,人民群众纷纷捐献现金购买飞机大炮。
冬各县结束土地改革工作相继展开,确定地权,颁发土地证,划分阶级成分。至
1951年底结束。
是年利津、垦利两县安置东平、梁山、长清、平阴、青岛、济南等地移民1.7万
多人。

1951年
2月3日黄河下游利津河道冰凌插塞,水位猛涨,王家庄大堤溃决。沾化、利津两
县的88个村庄被淹。3月21日开始堵口,4月7日合龙。
10月5日经水利部批准,利津县小街(现属垦利县)减凌溢洪堰工程开工兴建,12
月5日竣工。
12月各县“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开始,翌年5月结束。
是年广饶、利津、垦利3县广泛开展慰问抗美援朝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活动。

1952年
1月各县在工商界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
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同年秋结束。
3月上旬中国人民解放军农业建设兵团第二师到六户、沙营、辛镇、辛庄子之间
和广蒲、广利干沟三角地带进行垦荒,后称五一农场。1954年9月,由山东省劳改局
接管;1977年3月,移交胜利油田,改名为五七学校。
3月31日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广饶县李田英领导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与农业劳动
模范吕鸿宾、李顺达、耿长锁等领导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互助组,联名向全国农业生
产合作社、互助组和农民发出全面增产的挑战书。7月,农业部向李田英农业生产合
作社颁发了爱国丰产奖状和奖金。
是年各县互助合作运动蓬勃发展,大办农业生产合作社和互助组。

1953年
6月14日经黄委会批准,在黄河口神仙沟与甜水沟坐弯处开挖引河119米。7月8日
,引河挖竣放水,黄河由小口子入神仙沟独流入海,旧河道逐渐淤塞。
6月中旬广饶县二、四、七、九、十一5个区遭受风、雹、涝灾,78万亩秋禾受灾
,房屋倒塌5万余间。
7月1日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开始。经查,广饶县有人口358071人,利津县有173
821人,垦利县有146841人。
冬广饶、利津、垦利3县相继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
冬各县掀起学习和宣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热潮。
是年济南军区农建二师进入孤岛地区开发荒原,当年垦荒4591亩。

1954年
5月济南民航派出3架飞机,首次来利津北部荒洼地区喷撒农药灭蝗,灭蝗面积8
万余亩。
7~8月国家发行经济建设公债,各县人民踊跃认购。
9月国家对棉布实行计划供应,布票发放到户,凭票购买棉布。

1955年
1月29日黄河冰凌开至利津王庄卡塞,形成冰坝。午夜,五庄决口,利津、沾化
、滨县360余村受灾。3月6日开始堵口,13日合龙。
3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新人民币,同时收回旧币,旧币1万元兑换新币1元。
4月中央内务部长谢觉哉来利津县南部地区视察。
10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彻底肃清暗藏的反革命》的指示,中共利津县委在中小
学教职员工和县机关干部中开展“肃反”运动。1958年结束。
12月各县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私营工商业实现公私合营。
冬广饶县南部各村开展打水井运动。至1956年春,共打井6254眼。
下半年各县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指示。以转社(初级转高级
)、并社(小社并大社)为主要内容的合作化高潮在各县形成。

1956年
3月垦利县建制撤销,黄河以西新台、丰国、罗镇、集贤4区划归利津县,黄河以
东民丰、永安、张新、建林4区划归广饶县。同时,利津的二、四两区划归广饶县。
4月5日打渔张引黄灌溉工程兴工。至1958年冬,建成主体工程。
4月各县“肃清反革命运动(肃反)”开始。1959年5月结束。
是年山东省公安厅在孤岛地区组建地方国营黄河农场,改造劳改罪犯和安排刑满
就业人员。

1957年
5月12日利津盐窝发生抢粮事件。由于工作失误,部分农民对粮食问题存有严重
紧张心理,加之极少数人进行煽动破坏,致使千余人参与抢粮,抢去国库粮5万多斤
。后经地、县、区干部向群众说服教育,部分粮食被退回。
9月遵照中共中央《关于继续深入反对右派分子》的指示,利津县开展了“反右
派”斗争,翌年上半年结束。有98名教师和机关干部被定为“资产阶级右派分子”,
分别受到撤职、降薪、劳动教养和开除公职等处理。

1958年
1~9月广饶县先后在教职员工和县直机关中开展“反右派”斗争,有115名教师
和120名党政干部被错划为“右派”。
2月利津县撤区并乡,全县辖4镇、12乡。
6月19日惠民专区渤海湾自然资源开发局在友林建立。同年8月27日改建为孤岛办
事处(县级);11月,又改建为孤岛人民公社(县级)。
7月各县县委召开县乡干部大会,传达贯彻“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
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大跃进”运动开始,浮夸风、共产风盛行,给国民经济
带来严重损失。
9月各县实现人民公社化,实行“政社合一”。广饶县设19个公社,利津县设12
个公社。
9~10月在“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等极“左”思想指导下,各地开展大炼钢铁运
动。土法上马,砸锅炼铁,昼夜奋战,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10月惠民专区与淄博市合并为淄博专区。利津县建置撤销,辖区并入沾化县。
冬各县开展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运动,宣传人民公社所谓“一大二公”的优
越性,浮夸风、共产风越演越烈。
是年境内东北部安置梁山等县移民5200余人。

1959年
3~4月各县委召开五级干部大会,贯彻中央郑州会议精神,开始纠正人民公社“
一平二调”的共产风,划小核算单位,纠正平均主义等“左”的错误。
8月广饶县及孤岛人民公社发生大面积蝗灾,农业部派飞机协助灭蝗。
10月23日孤岛人民公社撤销,垦利县建制恢复,隶属淄博专署。辖建林、西宋、
永安、下镇4个公社。
秋至冬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反对右倾思想的指示》,在脱产干部与基层干部中开
展“反右倾斗争”。部分对“左”的错误有所抵制的干部被戴上“右倾”帽子,受到
不应有的批判和处理。

1960年
2月7日苏联水文地质专家哈德日巴耶夫、土壤专家莫拉托娃(女)、排水改良专家
平斯柯依等3人,在中央和省有关人员陪同下,到广饶考察打渔张灌区的灌溉、排水
、盐碱地改良情况。
3月9日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视察国营孤岛林场。此后,该林场更名为“国
营孤岛共青团林场”。全省动员3400余名团员、青年前来开发孤岛荒原。
6月垦利县机关与渤海农垦局合署办公。
8月黄河口流路改道,经老神仙沟入海。
10月各县成立生产救灾指挥部,发动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同时,对非农业人口的
口粮定量进行压缩整顿。
冬各县组织干部和医务人员深入农村社队,帮助群众安排生活,治疗水肿、干瘦
病人,开展生产救灾。
是年由于工作失误和自然灾害影响,农作物严重减产,大牲畜、生猪的饲养量大
幅度下降,市场供应紧张,人民生活严重困难,人口外流,死亡率上升。

1961年
1月惠民专区恢复建制,广饶、垦利仍归属惠民专区。
春各县县委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和《
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召开四级干部会,揭露批判“五风”(共产风、生
产瞎指挥风、浮夸风、命令风、特殊风)所造成的严重危害。此后,各县调整经济体
制,基本实现了“三级(公社、大队、生产队)所有,队为基础”(广饶县大王公社仍
以公社为基本核算单位)的经济体制。
4月16日华北石油勘探处在广饶县东营村附近(今属东营区)打出华北地区第一口
见油井--华8井,并获日产8.1吨的工业油流。
7月8日石油工业部决定将华北石油勘探处并入华东石油勘探局。9月1日,华东石
油勘探局设立东营办事处,直接组织领导东营地区的石油勘探工作。
7月下旬黄河口泄水不畅。罗家屋子以下漫滩,淹地20余万亩,约万人被水围困
,经抢救脱险。
9月25日垦利县与渤海农垦局分开。
10月利津县建制恢复,沾化、利津两县分设。
是年济南军区在孤岛一带建立军马场。
是年各县相继停办农村社队公共食堂。
是年各县先后开展精简国家职工、压缩非农业人口工作。
是年垦利县开始在孤岛地区安置广饶县北部史口、北辛店、郝家等乡移民,到1
962年共安置2024户、9190人,并组建新安公社。

1962年
3月沿黄各引黄闸停止使用。除保留打渔张灌区引水渠外,其余灌区废渠还耕。
夏广饶县暴雨成灾,受涝面积58.1万亩,其中绝产27.2万亩;房屋倒塌9000多间
;死5人,伤17人。
9月23日华东石油勘探局在广饶县东营村北打的营2井获日产555吨的高产油流,
这是当时全国日产量最高的一口油井。
是年各县县委贯彻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精神,成立甄别领导小组,对在“反右倾
”等运动中受批判、处分的人员进行甄别、平反。

1963年
3月5日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发表。此后,各县广泛开展学雷锋活动

夏根据中共中央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10条规定,各县在农村中开展社会主义
教育,重点是解决农村干部中的“四不清”(账目、仓库、财物、工分不清)问题。次
年冬又发展为“清政治、清思想、清组织、清经济”的“四清”运动。不少农村基层
党员、干部受到不应有的批判和处理。
7月25日华东石油勘探局机关由上海迁至广饶县东营村(现属东营区)。
9月14日石油工业部决定,华东石油勘探局东营办事处使用第二厂名“广饶农场
”和代号“九二三厂”。

1964年
1月1日黄河于1963年12月30日在垦利张家圈以下河道卡冰阻水,水围孤岛,灾情
严重。1964年1月1日,在罗家屋子爆破民坝分水,自此,黄河由神仙沟改走刁口河入
海。
3月6日石油工业部决定成立华北石油勘探会战总指挥部,指挥机关设在东营,对
外代号暂用“九二三厂”,取消“广饶农场”名称。
4月毛泽东向全国发出“农业学大寨”的号召,农村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
7月1日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开始。经查,广饶县有人口424358人,利津县有205
244人,垦利县有145818人。
夏秋境内大涝,农田大部受灾。
9月23日渤海农垦局党委撤销,其所属党组织移交中共垦利县委。
11月利津县与垦利县调整区划,两县以黄河为界。

1965年
2月18日在垦利县胜利村打出的坨11井日产原油1134吨。这是胜利油田第一口千
吨井,也是当时全国日产量最高的一口油井。后,“胜利油田”之名即由此而得。
2月28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视察胜利油田。
6月20日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一行22人到胜利油田参观。
9月农村开始“四清(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运动。

1966年
1月12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由中共山东省委第一书记
谭启龙等陪同,视察胜利油田。朱德委员长赋《参观胜利油田》诗一首。
3月16日利津宫家引黄闸开工,设计引水10立方米每秒。当年6月建成。
3月孤岛共青团林场和青坨农场并入济南军区马场。孤岛共青团林场所辖的建林
、西宋两公社划归垦利县。
5月1日胜利引黄闸竣工。山东省副省长高启云参加放水典礼。
6月中共中央“五一六”通知和《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欢呼北大的一张大字
报》发表后,“文化大革命”开始。
7月各县先后向文教单位和学校派工作组,开展“文化大革命”。不久后,工作
组撤走。
8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即十六条)。从此,“
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波及各县。各级学校、机关团体、企业、农村
相继成立“红卫兵”组织。
8月中旬~9月各中等学校的红卫兵走向社会进行所谓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
、旧风俗、旧习惯)”,文物古迹和旧式器具等大量被毁。
10月各中学“停课闹革命”。学生结队赴北京接受毛泽东检阅,师生进行“大串
连”。
12月学校、工厂、机关纷纷成立“战斗队”,开始揪斗“走资派”。
12月张店至东营铁路开工建设,至1972年1月正式建成通车。

1967年
3月在上海“一月风暴”和山东“二·三”夺权的影响下,各县所谓“群众造反
组织”夺了原县委、县人委的党政大权,相继建立了“革命委员会”。基层党、政组
织也相继被夺权。
夏在声讨和批判所谓“修正主义黑线”的运动中,各级领导干部被错误地戴上“
叛徒”、“特务”、“走资派”的帽子,挂牌游街,公开批斗,实行“群众专政”和
“监督劳动”。同时,各县大搞所谓“反逆流”,红卫兵组织形成对立的两派,展开
文斗和武斗。
1968年
1月21日九二三厂革命委员会成立。
3月18日黄河口清水沟改道工程开工。6月15日完成。
5月17日九二三厂渤2井获日产13.2吨的工业油流,从而发现孤岛油田。
秋境内各县城乡普遍开展“三忠于(忠于毛主席、忠于毛泽东思想、忠于毛主席
的革命路线)”、“四无限(无限热爱、无限崇拜、无限信仰、无限忠诚)”活动,搞
偶像式崇拜。
11~12月各级革委会进行“反复旧”总动员,社会再度出现混乱。
12月各县公办小学普遍下放由生产大队管理,公办小学教师全部转回原籍任教,
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至1972年纠正。
是年垦利县安置东平湖移民1316户、6948人。

1969年
3月16日王庄引黄闸破土动工,同年8月竣工。
3月26日十八户引黄放淤闸在垦利县西宋乡朱家屋子附近开工建设,10月1日竣工

7月18日下午1时20分,渤海西部发生里氏7.4级地震。广饶、利津、垦利有震感
,倒塌房屋数百间,黄河大堤及部分地面出现裂缝,有水洞冒黑水。
9~12月经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领导小组批准,利津、垦利、广饶3县革命
委员会相继成立了党的核心领导小组,党组织恢复活动。
10月北京石油学院迁至九二三厂所在地(现东营市西城),更名为华东石油学院。

1970年
4月根据中共中央[1970]3号文件精神,各县开展“一打三反”运动(即打击反
革命破坏活动;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一打三反”运动
受“左倾”错误影响,造成一批冤假错案。
5月8~13日水利电力部副部长钱正英来黄河口勘察。

1971年
3~5月利津、广饶、垦利3县先后召开党代会,恢复建立各级党委。
6月11日九二三厂更名为“胜利油田”。
9月水利电力部报经国家计委批准,修建黄河垦利(南)展宽工程。10月开工,至
1978年主体工程基本建成。
10~11月各县传达中央文件,公开林彪叛党叛国的“九一三”事件,开展批判林
彪反革命集团活动。

1972年
8月28日中共山东省委书记白如冰到垦利视察。
10月10~16日垦利县、济南军区建设兵团一师、军马场、胜利油田团结协作会议
在东营举行。垦利县分别同三方签订了有关协议;通过了团结协作会议纪要。

1973年
6月29日~7月1日中共胜利油田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中共胜利油田第
一届委员会。
是年胜利油田原油产量突破1000万吨大关。

1974年
春各县开展“批林批孔”运动。派性再度爆发,各派一再发生武斗和冲击各级领
导机关事件。各项工作受到严重影响。
8月27日胜利油田东营发电厂2.13万千瓦燃气轮机发电机组投产。
9月6日东营至黄岛输油管道建成并投入使用。
9月29日新华社首次公开报道:在中国渤海湾地区建起又一个大油田--胜利油田

是年各县建设火化厂,开始推行火葬。
是年各县成立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安排知识青年参加农业劳动,接受贫下
中农再教育。

1975年
5月在广饶县刘集村发现1920年版的《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
10月各县召开大规模农业学大寨会议,组织农业学大寨工作队,强调以阶级斗争
为纲,大批判开路,大批资本主义,大干社会主义,建设“大寨式”的大队。

1976年
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境内人民沉痛哀悼。
2月东营至辛店输气管道建成并投入使用。
4月18日罗家屋子黄河截流工程开工。5月21日下午,截流大坝合龙,27日,黄河
改由清水沟入海。
7月28日凌晨,河北唐山发生7.8级地震,3县有强烈震感,少数房屋破坏,局部
黄河大堤出现裂缝。广饶县组织12人医疗队赴唐山灾区,并接收伤病人员44名,进行
治疗。
8~10月黄河改道清水沟后,南防洪堤18公里处险情迭出。9月8日,堤根水深7~
9米,已塌至背河堤肩,险情异常危急。万名干部、群众,400多名解放军官兵参加抢
险,终将险情排除。
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境内人民沉痛哀悼。18日,各县人民和胜利油田职工召
开大会,沉痛悼念毛泽东主席逝世。
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各县人民和胜利油田职工集会庆祝。
11月遵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各县开始揭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阴谋篡党夺权
的罪行。

1977年
5月30日国务院副总理孙健视察胜利油田。
6月8~9日国务院副总理谷牧视察胜利油田。
9月16~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许世友,由石油化学工业部部长康世恩、济南
军区司令员曾思玉等陪同,视察胜利油田。
9月各县各级学校恢复考试录取制度。

1978年
春利津虎滩公社小街大队和店子公社戴家大队实行包产到户和联产计酬生产责任
制,当年粮食、花生、棉花产量比1977年增产1倍多。
6月29~30日广饶、垦利遭9~11级大风袭击,交通及电力设施、房屋、树木等受
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10月各县、社恢复传统集日。
11月1日胜利油田钻井采油工艺研究院与天津大学联合设计,由烟台造船厂建造
的国产第一艘浅海坐底式钻井船“胜利1号”建成投产,于22日成功钻成胜利油田第
一口浅海探井--埕中1井。
11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各县开始对错划“右派”的改正工作,对错划右派全部
予以改正,并作妥善安排。
11月各县开展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
12月末至翌年初各县召开会议,传达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研究把工作
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问题。
是年胜利油田原油产量达1946万吨,跃居全国第二位。

1979年
春各地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地主富农分子摘帽和地富子女成分问题的决定》及其
他有关政策,为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坏分子摘了帽;对地富子女改定为社员成
份。
7月31日黄河南展区引黄放淤,放淤26天,淤地8.2万亩。
是年各县党组织对“文化大革命”及以前历次政治运动中(包括“肃反”、“审
干”、“反右”、“四清”等)所处理案件进行复查甄别,对冤假错案和历史遗留问
题进行实事求是的处理。1984年完成。
是年广饶、垦利两县分别在斗柯公社李斗、西宋公社小口子、董集公社大王等1
2个生产大队进行农业生产责任制试点。

1980年
6月21日有陨石落于广饶大营公社陈坡大队。重1900克,其大小约为13厘米×8.
5厘米×8厘米。经鉴定为普通球粒陨石。
7月6日下午,广饶县有16个公社的542个大队遭受雹灾,雹大者如苹果,30.96万
亩农田受灾,4万余亩绝产。
是年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及《山东省县、社两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暂行实施细则》的规定,县、社两级人民代
表大会代表实行选民直接选举制度。
是年各县普遍推行“大包干”、“家庭联产计酬”、“联产承包”等多种形式的
农业生产责任制。至1983年底,境内99%以上的生产队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1年
1月广饶、利津、垦利3县召开人民代表大会,3县革命委员会改称“县人民政府
”,各公社革命委员会改称“管理委员会”
3月胜利油田师范学校建成;4月,胜利油田教师进修学院成立,1983年5月更名
为胜利油田教育学院;1985年8月,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成立;上述3校合署办学。
8月5日国家经委、财政部联合发出通知,对胜利油田实行原油产量包干政策。
8月29日国务院副总理余秋里视察胜利油田。
9月惠民地区文物普查队在利津明集公社北望参门西北部发现战国时期的古窑群
遗址。
11月5~7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华国锋视察胜利油田。
是年各县、社开展以“五讲(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
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礼貌活动,各地掀起治理
脏、乱、差,改变社会风气的热潮。

1982年
5月中旬~7月中旬各县委遵照中央指示开始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为知识分子纠正
冤假错案,吸收知识分子入党,提拔具有大专毕业以上文化程度的干部担任各级领导
职务,解决知识分子夫妻分居问题;为知识分子调整住房。
7月1日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开始,经查,广饶县有人口502201人,利津县有289
477人,垦利县有251934人。
7月胜利油田“胜利1号”钻井船钻成渤海湾浅海地区第一口见油井--青东5井,
试油日产4.1吨。
10月胜利油田开始建设广南水库,1986年3月15日建成蓄水,库容量1.14亿立方
米。
11月10日国务院以[82]国函字249号文批准设立东营市。批文划定了市区范围
并将惠民地区的垦利、利津两县划归东营市领导。

1983年
1月11日东营市筹备小组在济南成立。胜利油田会战指挥部指挥李晔任筹备小组
组长。
6月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原则同意批准东营市筹备小组所报机构设置
方案。
7月中共山东省第四次代表大会确定:开发建设黄河三角洲为发展全省国民经济
的一个战略重点,要求“七五”期间将黄河三角洲建设成为山东的能源、化工基地和
农、牧、渔业基地。
8月30日国务院以[83]国函字175号文批准将惠民地区的广饶县划归东营市管辖
。至此,东营市辖广饶县、利津县、垦利县、东营区、河口区和牛庄区。
9月21日黄河水利委员会批准建立山东黄河河务局东营修防处。
9月25日中共山东省委书记、省长梁步庭来东营和胜利油田视察。
10月1日中共山东省委任命胜利油田党委书记李晔兼任中共东营市委书记,同时
任命副书记3名、常委3名。
10月13日山东省人民政府任命成师农为东营市代市长。
10月15日东营市成立庆祝大会在胜利油田会战指挥部胜利会场举行。会后,举行
挂牌仪式。
11月黄河入海口处的垦东水库破土动工。水库占地2.8万亩,蓄水能力3000万立
方米。1985年春竣工。

1984年
2月11~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到胜利油田和东营市视察。视察期间,胡耀
邦为胜利油田题词:“建成第二个大庆,献给开国四十年”;为全国石油战线题词:
“一部艰难创业史,百万覆地翻天人”;并在胜利油田和东营市召开的干部大会上作
重要讲话。
2月20日东营市人民政府招待所小区开工兴建。总建筑面积34792平方米。1985年
12月竣工。
2月28日胜利油田6086钻井队在孤北新探区打出一口特大高产油井--孤北10井,
日产原油3500吨、天然气35万立方米。
3月31日山东省黄河口区海岸带和滩涂资源综合调查分12个课题全面展开。1986
年底结束。
4月8~10日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到东营市和胜利油田视察。
4月25~29日政协第一届东营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油田胜利宾馆举行。大会选
举王永祯为市一届政协主席。
4月26~30日东营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胜利会场举行。大会选举
张慎三为市一届人大常委会主任,唐生海为东营市人民政府市长。
5月1日市政府作出《实行开放政策,欢迎外地经营单位来东营投资办厂办店的决
定》。
5月3日联邦德国援助东营市的奶牛项目在北京举行签字仪式。1987年12月2日,
200头怀孕奶牛运抵东营。
5月22~24日联合国系统发展业务活动协调代表孔雷飒夫妇以及奥地利、丹麦、
爱尔兰、日本、新西兰、法国、联邦德国、挪威、瑞士、比利时、英国等驻华使节和
外交官员一行23人,到胜利油田和东营市参观访问。
6月9日东营市和胜利油田联合建立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试验区。试验区总面积4
2.19万亩。1985年,试验区开始实施农、牧、渔、林和水利建设等十大开发项目。
6月13日国务委员康世恩到胜利油田和东营市检查指导工作。
7月4日国务院副总理万里、李鹏和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胡启立来胜利油田和东营
市视察。
7月28日胜利油田建成第一个丛式井组--河50丛式井组。
8月29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知识分子工作会议,传达贯彻东营市《关于改善
知识分子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的几项规定》。
9月18日国务委员、国家计委主任宋平来胜利油田和东营市视察。
9月30日全市选举建乡工作全部结束。全市58个公社改建为45个乡、12个镇、4个
街道办事处。
10月4日济南军区部队1.2万名指战员开赴东营地区,支援胜利油田开发建设。
10月8日机广路(油田总机修厂至广利镇)和郝纯路(垦利郝家至博兴纯化)破土动
工。机广路于翌年10月26日竣工通车;郝纯路于1986年9月29日竣工通车。
10月27日东营市青坨劳改支队正式建立。劳改支队设在原黄河农场四分场。
10月31日中共东营市委发出《关于认真学习宣传〈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
决定〉的通知》。
11月5日1985~2000年黄河三角洲开发规划会议在东营市召开。农牧渔业部顾问
林乎加、山东省政府顾问朱奇民,黄河水利委员会、林业部、水电部、省直有关部门
代表以及胜利油田和东营市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11月21日中国海岸带开发与管理研究会成立大会及学术讨论会在东营召开。10个
省、市、自治区,各沿海开放城市与中央有关部门的代表共170人参加了会议。大会
邀请国务委员康世恩为名誉会长。选举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南京大学教授任美锷为
会长。
12月25日黄河入海口发生严重凌洪。济南部队派出3架直升飞机救援,600多名遇
险群众脱险。

1985年
1月11日全市首次工业普查工作开始,翌年6月结束。
1月12日东营市确定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们是:广饶县傅家遗址(属大汶
口文化)、五村遗址(属大汶口文化)、钟家遗址(属龙山文化)、柏寝台(春秋时期)和
利津县前王古墓(元代)。
2月5日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上海工业大学校长钱伟长教授率科技考察团一行6
人抵东营市。期间,参观了华东石油学院,在市直和油田机关举办了世界新技术革命
报告会。
2月27日黄河口地区受寒流影响气温骤降,黄河封河,利津城以下滩区因冰壅普
遍漫滩,25个村庄被洪水包围,80万亩土地被淹,孤东、孤南油田被洪水围困。灾情
发生后,市和油田领导到前线组织抢险。济南空军连续4天派直升飞机支援救灾。
3月3~4日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到胜利油田和东营市视察。
3月4~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到胜利油田和东营市视察。
3月7日国家体委副主任袁伟民等一行6人到胜利油田和东营市,参加了胜利油田
首次民间体育表演大会。
3月10日东营市第一届运动会开幕,共有10支代表队500余名运动员参赛。9月25
日,运动会闭幕。
3月15日位于垦利县境内的黄河一号坝引黄闸开工建设,翌年竣工。
3月15日胜利油田兴建的广北水库破土动工,1988年建成,蓄水量为3000万立方
米。
3月30日沙营至大王镇公路动工兴建,后改称东(城)--王(大王)路,1987年10月
15日建成通车。
4月5日李竹如烈士墓在利津烈士陵园落成。中央军委副主席徐向前为墓碑题写“
李竹如烈士之墓”。
4月20日胜利油田动工兴建孤北水库,1993年建成,蓄水量5000万立方米。
5月20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东营支队正式建立。
5月24日水电部副部长杨振怀等一行14人到达东营,察看了黄河堤防和孤东围堤
工程,并就治理黄河同发展工农业生产相结合问题发表了意见。
6月1~2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刘澜涛来东营市和胜利油田视察。
6月11日垦利县发生蝗灾,总面积209万亩。山东省民航局派出两架安2型飞机喷
撒农药灭蝗。
6月16日水电部副部长冯寅一行16人来东营,察看了孤岛黄河口北大堤,并对黄
河流路以及有关工程进行了详细勘察。
7月26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对《关于东营市东城总体规划方案的报告》作了批复。
8月4日利津县北部5个乡镇的49个村庄遭受风雹袭击,10万多亩农作物遭受严重
损害。
8月20日全国政协副主席马文瑞到胜利油田和东营市视察。
9月29日胜利油田建成全国第一个企业自备机场--东营飞机场。
9月东营市引黄水利工程--二干十二支过小清河工程开工。工程投资300万元,设
计流量10立方米每秒。1986年6月竣工。
10月25日市长唐生海带领东营市城镇开发建设考察团赴日本和歌山县考察。
10月29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吕正操到胜利油田和东营市视察。
11月22日渤海马交易会历时6天在广饶县大码头乡结束。来自东营、潍坊、惠民
、淄博等地的渤海马达11800多匹,成交额560多万元。
11月25日胜利油田举行黄河海港奠基典礼。国务委员康世恩出席奠基典礼并为奠
基石揭彩。
11月东营市4万劳力上阵进行沿海滩涂水产开发。
12月22日国务委员康世恩、山东省顾问委员会主任苏毅然来东营视察。听取了东
营市关于“七五”经济建设计划的汇报,对东营市的经济发展和黄河三角洲地区开发
提出要求和希望。
12月28日胜利油田、东营市举行胜利黄河大桥奠基典礼。国务委员康世恩出席典
礼并为奠基石揭彩。1987年9月30日,大桥建成通车。
是年东营市开始推进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

1986年
1月1日东营市第一条商业街--商河路商业街开业。
1月7日市政府颁发《东营市横向经济联合若干优惠规定》,对国内实行全方位开
放。
2月10日山东省省长李昌安来东营市和胜利油田视察。
2月22日东营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成立。
3月3~5日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到胜利油田和东营市视察工作。
3月10日汶上县农民高连山,梁山县农民吴玉荣、吴修湖,东平县农民董吉宝、
杨桂福在垦利县一号渡口附近猎杀大白天鹅16只、灰鹤3只,被依法逮捕并判处有期
徒刑。
3月15日曹店引黄闸建成放水。该闸于1985年3月4日开工建设。
3月17日孤东油田开发建设会战全面展开。是年底,孤东油田建成年产420万吨的
原油生产能力,当年产油323万吨。
4月10日东营市第一座虾苗孵化场--垦利县虾苗孵化场竣工并交付使用。
5月19~20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赛福鼎·艾则孜到胜利油田和东营市视察。
5月29日下午4时,飓风、冰雹袭击垦利县、东营区的11个乡镇,受灾面积长45公
里、宽15公里,中心地区宽3公里,农作物受灾面积11.8万亩,损坏房屋3551间,伤
272人,死1人。
5月30日东营、大连等14个环渤海市(地)在天津市举行环渤海经济区横向联合市
长(专员)联席会,确定建立环渤海经济区,开展多方面、多层次、多种形式的经济联
合,促进经济发展和繁荣。
6月1日东营市棉纺织厂开工建设。一期工程于1987年9月建成投产;二期工程于
1990年10月建成投产。
6月19日美国得克萨斯州米德兰市友好代表团一行32人抵达东营市访问。22日,
东营市与米德兰市缔结友好城市签字仪式在胜利宾馆举行。东营市市长唐生海和米德
兰市市长克劳尔·托马斯分别代表两市在协议书上签字。
7月9日一场罕见的暴风雨夹带着冰雹由西北向东南袭击了河口区、利津县、垦利
县的26个乡镇。降雹范围长100公里,宽10公里,农作物受灾面积31.8万亩,其中绝
产或基本绝产21.3万亩。胜利油田10座变电所、46条电力线、224口油井停电。
7月18日广饶县五村遗址和傅家遗址出土一批历史文物。其中,五村遗址发掘遗
物90多件,傅家遗址出土遗物40多件。
8月24日市自行车队在省十三届运动会自行车比赛中,夺得4枚金牌、4枚银牌,
总分列全省第一。
9月25日广利港正式建成通航。港口建有6个千吨级泊位、5个杂货码头,年吞吐
量为100万吨。
10月1日东营百货大楼和市轻工产品展销楼落成开业。
10月8日东营市电视大学正式建成开学。
10月8日市委、市政府颁发《关于引进专业技术人员的暂行规定》和《关于大力
发展乡镇企业若干问题的决定》。
10月10日市长唐生海率团出访美国米德兰市。
10月15日山东省顾问委员会主任、原中共山东省委书记苏毅然到东营市和胜利油
田视察。
11月11日东营市县、区校舍改造“六配套(即校舍、桌凳、院墙、大门、操场、
厕所配套)”工作通过省级验收。
是年广饶县大王镇工农业总产值达1.19亿元,成为全市第一个过亿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