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防凌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1&rec=58&run=13

第五节 防凌

凌汛形势
黄河东营段地理纬度比中游段偏高, 河南兰考段地处北纬34°50′,东营段为3
7°50′。冬季平均气温比中游地区偏低3.3℃,稳定转负日期比中游早13天,负气温
持续天数比中游长40多天。一般年份,封河往往先从东营段起,次第向上封。封河日
期最早为12月1日(1987年) ,最晚为2月1日(1971年),封冰期多年平均为53天,最长
时达85天(1967~1968年度)。冰盖厚度一般在20厘米左右,插封时可达50~70厘米,
1957年曾测到100厘米的冰孔和断面。主溜河道冰盖下多有冰花、冰屑滞流,最大厚度
3米以上。济南以上河段冰厚一般在10厘米左右,冰盖下冰花、冰屑较少。
解冻开河先自中游段起,次第下开至东营河段。东营段开河日期最晚为3月18日。
气温忽高忽底,水量忽大忽小的年份,常造成一年数封数开的局面。水大天冷时,水
鼓冰开,称为“武开河”,庞大坚硬的冰块极易插塞,最为凶险。
凌汛的水量传播与伏秋大汛相反,自上中游而下逐步递增。河道封冰上至河南省
荥阳汜水河口,长达623公里,河道内蕴藏大量河谷蓄水,一般年份在5~13亿立方米
之间。1955年1月开河时,花园口至利津河谷蓄水量达16.18亿立方米。中游气温转暖
开河时,大量河谷蓄水挟带冰凌次第合并而下,步步增加。1972年凌汛,洪水流量在
孙口站为672立方米每秒, 至泺口增为1270立方米每秒,到达利津时激增到2230立方
米每秒。1950年以来,利津站最大凌洪流量为3430立方米每秒(1957年2月28日) 。河
水内杂以冰块、冰絮滞流,流速较缓,同流量水位比伏汛高。1977年1月1日,利津水
文站流量为595立方米每秒,水位却高达13.71米,接近1958年1.04万立方米每秒洪峰
水位。1955年1月29日,凌洪流量1960立方米每秒,水位高达15.31米,为利津水文站
历史上最高水位。
中游河段次第解冻开河,大量冰水合并而下,东营段河面仍然固封,加之尾闾浅
窄弯曲,极易壅冰插塞,数小时内即成冰堆、冰桥、冰坝。冰坝积冰如山,直插河底,
水无去路,暴涨如沸,漫溢大堤而成灾,较难抵御。
防凌措施
清末、民国年间,凌汛时用木料在埽坝前绑扎冰排,防止冰插埽坝成险,别无其
他防凌措施。大堤防守同防洪。
解放后开始探索凌汛形成及发展规律,并试用多种预防措施。1950~1960年,防
凌以破冰为主,主要方法有凿打冰沟、撒土(灰)融冰、人工撬拨、船只晃压、飞机大
炮轰炸、 炸药包爆破等。1958年1月,山东黄河河务局特制两艘破冰船下水试用。被
破碎的冰块在河口浅滩及河道弯曲处滞留,重新封固。且冰厚超过30厘米,冰絮多,
水量小时无法使用,次年停止试验。以上措施,唯炸药爆破效果较好,至今仍采用。
1960年三门峡水库建成后,防凌措施发展到以调节河道水量为主、冰凌爆破为辅
的阶段。上级河务部门按科学数据控制三门峡出库水量,沿黄涵闸汇水削减凌峰,为
下游创造“文开河”的条件,30多年来,效果显著。然而三门峡以下数十亿立方米河
谷蓄水
1951~1989年黄河凌汛情况统计表
表4-4
┏━━┯━━━━━━━━━┯━━━━━━┯━━━━━━┯━━━━┯━━━━┯━━━━━━━━━┓
┃ │ 最 早 封 河 │ 最上封 │开河 日 期 │ 封冻 │最大冰量│ 东 营 市 ┃
┃年度├───┬─────┤ ├───┬──┤ 长度 │(万 ├────┬────┨
┃ │日期 │ 地点 │ 冻地点 │最早 │最迟│(公里)│立方米)│封冻长度│冰量(万┃
┃ │ │ │ │ │ │ │ │(公里)│立方米)┃
┠──┼───┼─────┼──────┼───┼──┼────┼────┼────┼────┨
┃1951│ 1.7 │ 黄河河口│郑州花园口 │1.27 │1.30│ 550 │ 5300 │ │ ┃
┠──┼───┼─────┼──────┼───┼──┼────┼────┼────┼────┨
┃1953│ 1.17 │ 利 津 │郑州花园口 │1.22 │2.26│ 220 │ 1040 │ │ ┃
┠──┼───┼─────┼──────┼───┼──┼────┼────┼────┼────┨
┃1954│ 1.25 │ 黄河河口 │利津宫家 │2.10 │2.10│ 80 │ 720 │ │ ┃
┠──┼───┼─────┼──────┼───┼──┼────┼────┼────┼────┨
┃1955│12.27 │ 四号桩 │荥阳汜水河口│1.22 │2.15│ 623 │ 10000│ │ ┃
┠──┼───┼─────┼──────┼───┼──┼────┼────┼────┼────┨
┃1956│ 1.7 │ 四号桩 │武陟沁河口 │1.30 │3.5 │ 500 │ 5785 │ │ ┃
┠──┼───┼─────┼──────┼───┼──┼────┼────┼────┼────┨
┃1957│12.14 │ 崔 常 │郑州石桥 │1.23 │3.5 │ 399 │ 7340 │ │ ┃
┠──┼───┼─────┼──────┼───┼──┼────┼────┼────┼────┨
┃1958│12.7 │ 小 沙 │中牟辛庄 │2.1 │2.22│ 366 │ 2575 │ │ ┃
┠──┼───┼─────┼──────┼───┼──┼────┼────┼────┼────┨
┃1959│ 1.8 │ 四号桩 │长恒石头庄 │1.24 │2.26│ 402 │ 3213 │ │ ┃
┠──┼───┼─────┼──────┼───┼──┼────┼────┼────┼────┨
┃1960│12.24 │ 四号庄 │兰考东坝头 │1.28 │2.16│ 554 │ 2380 │ │ ┃
┠──┼───┼─────┼──────┼───┼──┼────┼────┼────┼────┨
┃1961│ 12.7 │ 王旺庄 │ 武陟秦厂 │12.31 │2.22│ 373 │ 2070 │ │ ┃
┠──┼───┼─────┼──────┼───┼──┼────┼────┼────┼────┨
┃1963│ 1.18 │ 黄河河口 │东阿范坡 │1.28 │3.2 │ 320 │ 3363 │ │ ┃
┠──┼───┼─────┼──────┼───┼──┼────┼────┼────┼────┨
┃1964│ 12.25│ 汊 一 │开封高朱庄 │2.28 │3.5 │ 324 │ 2890 │ │ ┃
┠──┼───┼─────┼──────┼───┼──┼────┼────┼────┼────┨
┃1966│ 12.21│ 张家圈 │梁山陈垓 │2.1 │2.15│ 275 │ 3104 │ │ ┃
┠──┼───┼─────┼──────┼───┼──┼────┼────┼────┼────┨
┃1967│12.26 │ 黄河河口 │荥阳孤柏嘴 │1.27 │3.1 │ 616 │ 14236│ │ ┃
┠──┼───┼─────┼──────┼───┼──┼────┼────┼────┼────┨
┃1968│12.16 │ 张家圈 │梁山蔡楼 │2.20 │3.4 │ 323 │ 6374 │ │ ┃
┠──┼───┼─────┼──────┼───┼──┼────┼────┼────┼────┨
┃1969│ 1.3 │ 义和庄 │郑州花圈口 │1.18 │3.18│ 703 │ 10327│ │ ┃
┠──┼───┼─────┼──────┼───┼──┼────┼────┼────┼────┨
┃1970│12.28 │ 惠 民 │开封黑岗口 │1.28 │2.17│ 436 │ 9000 │ │ ┃
┠──┼───┼─────┼──────┼───┼──┼────┼────┼────┼────┨
┃1971│ 2.1 │ 利 津 │历城付家庄 │3.4 │3.16│ 190 │ 2200 │ │ ┃
┠──┼───┼─────┼──────┼───┼──┼────┼────┼────┼────┨
┃1972│12.21 │ 利 津 │开封黑岗口 │1.1 │1.19│ 252 │ 2312 │ │ ┃
┠──┼───┼─────┼──────┼───┼──┼────┼────┼────┼────┨
┃1973│12.16 │ 黄河河口│惠民归仁 │1.18 │1.19│ 137 │ 900 │ │ ┃
┠──┼───┼─────┼──────┼───┼──┼────┼────┼────┼────┨
┃1974│12.26 │ 纪 冯 │原阳马庄 │2.1 │3.1 │ 462 │ 5004 │ │ ┃
┠──┼───┼─────┼──────┼───┼──┼────┼────┼────┼────┨
┃1976│ 1.31 │ 罗家屋子 │垦利十八户 │2.9 │2.12│ 40 │ 150 │ │ ┃
┠──┼───┼─────┼──────┼───┼──┼────┼────┼────┼────┨
┃1977│12.27 │ 黄河河口 │开封黑岗口 │2.19 │3.8 │ 404 │ 7104 │ │ ┃
┠──┼───┼─────┼──────┼───┼──┼────┼────┼────┼────┨
┃1978│ 2.17 │ 罗家屋子 │惠民簸箕李 │2.20 │2.21│ 52 │ 200 │ │ ┃
┠──┼───┼─────┼──────┼───┼──┼────┼────┼────┼────┨
┃1979│1.15 │ 十八公里 │原阳县大张庄│1.23 │2.19│ 490 │ 4000 │ │ ┃
┠──┼───┼─────┼──────┼───┼──┼────┼────┼────┼────┨
┃1980│1.30 │ 十八公里 │梁山县十里堡│2.19 │2.26│ 304 │ 2710 │ │ ┃
┠──┼───┼─────┼──────┼───┼──┼────┼────┼────┼────┨
┃1981│12.29 │济南北店子│郓城苏阁 │2.3 │3.3 │ 350 │ 4000 │ │ ┃
┠──┼───┼─────┼──────┼───┼──┼────┼────┼────┼────┨
┃1982│ 1.18 │ 宫 家 │济南北店子 │3.11 │2.20│ 138 │ 1500 │ │ ┃
┠──┼───┼─────┼──────┼───┼──┼────┼────┼────┼────┨
┃1983│ 1.18 │黄河河口 │滨洲赵四勿 │2.2 │2.17│ 110 │ 1100 │ │ ┃
┠──┼───┼─────┼──────┼───┼──┼────┼────┼────┼────┨
┃1984│ 1.5 │ 西河口 │郓城伟庄 │2.16 │3.9 │ 330 │ 4016 │ 68│ 1410┃
┠──┼───┼─────┼──────┼───┼──┼────┼────┼────┼────┨
┃1985│12.24 │黄河河口 │齐河枯河险工│2.2 │3.11│ 259 │ 3600 │ 81.5│ 1707┃
┠──┼───┼─────┼──────┼───┼──┼────┼────┼────┼────┨
┃1986│12.13 │黄河河口 │济阳大柳店 │1.13 │2.2 │ 200 │ 2988 │ 85.5│ 1374┃
┠──┼───┼─────┼──────┼───┼──┼────┼────┼────┼────┨
┃1987│12.25 │河口清四 │历城河圈 │1.17 │2.10│ 189 │ 1600 │ 74│ 921 ┃
┠──┼───┼─────┼──────┼───┼──┼────┼────┼────┼────┨
┃1988│ 1.23 │ 西河口 │惠民白龙湾 │2.11 │2.26│ 101 │ 445 │ 54│ 266 ┃
┠──┼───┼─────┼──────┼───┼──┼────┼────┼────┼────┨
┃1989│12.16 │ 西河口 │利津东坝工程│12.25 │ 1.3│ 22 │ 61 │ 22│ 61 ┃
┗━━┷━━━┷━━━━━┷━━━━━━┷━━━┷━━┷━━━━┷━━━━┷━━━━┷━━━━┛

注:1、1949~1950年、1952年、1962年、1965年、1975年为未封河年份。
2、本表第二栏最早封河日期格内之12月××日均为上一年份的12月××日。

仍是东营段的严重威胁。历年防凌,不敢稍懈,各县区组织若干冰凌爆破队,掌握时
机,在开河前三四天内突击爆破,使段内冰盖破碎入海,防止上游浮冰下泄被阻插塞。
上游大量浮冰下泄时,爆破队随凌追击,随插随炸。数十年来确保凌汛安澜。

第六节 水文观测

观测站网
1930年1月,山东省建设厅在利津设雨量站。1931年6月,山东河务局在利津大马
家和王家庄设水标站,定期观测水位。1934年,黄委会在利津彩家庄设水文站,测验
项目有水位、流量、含沙量、输沙量及气象,同时在利津纪家庄设水位站。1937年,
麻湾决口,次年花园口改道河竭,各站停测。
1947年3月, 黄河归故后,山东河务局在蒲台、利津、垦利所辖重要险工上设置
水尺,洪水、凌汛时观测水位涨落,多为相对高程和水位高差,未形成正式测验资料。
1950年1月,黄委会在利津刘家夹河重设利津水文站。同年7月在垦利前左设水位站,
1952年,改为水文站,1953年3月,改为前左实验站。1953年6月,设罗家屋子水位站,
1954年, 在利津刁口设置黄河第一个潮位观测站, 1955年7月, 设四号桩断面站,
1956年1月, 在垦利小沙设水位站, 1958年2月,在垦利义和险工设一号坝水位站,
1959年,成立前左河口水文实验站,1961年,四号桩断面站改为河床站,1963年1月,
小沙水位站改为水文站,1964年4月,建立浅海测验队,1966年6月,增设刁口水文站。
1976年5月,黄河改道清水沟,罗家屋子水位站移至西河口;6月,设苇改闸水位站;
8月,设十八公里水位站。上述各站分别积累了神仙沟、刁口河、清水沟3条流路的水
沙系列资料。
为加密水情观测站网,山东河务局及惠民修防处、东营修防处根据防汛工作需要,
在各重要险工上先后设立多处水位站,常年或定期进行水位观测。其中持续时间较长
的是麻湾、宫家、路庄、王庄等水位站。王庄站还负有冰情、气象观测任务。
以上站网均提供过不同侧面的水文资料,但较为完整系统的资料主要由利津水文
站和前左河口水文实验站完成。
利津水文站系黄河流域水文基本测站之一, 除1959年3月至1962年12月间曾迁址
罗家屋子测验项目有所减少外,一直进行河流水文测验,包括入海水沙过程、河道断
面冲淤等诸多项目。 自1965年7月起,采用缆道吊船定位测量,提高了效率和精度。
1967年6月, 建成虹吸式自记水位装置,全天候在室内观测。1972年,增加水质监测
项目。1978年,定为冰凌观测试验站,系全国性重点站位之一。每日测验成果均拍报
国家防总和黄河防汛总指挥部。
前左河口水文实验站为研究河口冲淤延伸变化及其对下游河道的影响,从1953年
开始进行利津以下河道演变的测验工作。1958年,利津水文站及刘家园以下各水位站、
河道观测等业务项目均归其统辖。1964年,增设浅海测验队、四号桩河床站、河道水
文测验队等专业队伍。 1972年1月,并入济南水文总站,河口水文实验工作改由济南
水文总站管理。
观测任务
洪水观测在正常情况下, 利津水文站每日早、晚8时进行定时测报。每年7月1日
~10月31日大汛期涨水时, 根据水位涨落变幅,测次增加为4、6、8、12或24次。洪
水退落再适时减少测次。观测内容有水位、河势变化、险情、险工靠溜、根石探摸等。
各处主要险工水尺也进行水位观测。
冰凌观测凌汛观测一般自每年11月20日至次年2月底止, 特殊情况由山东河务局
通知提前进入或推迟结束凌汛观测。观察内容有水文、气象、冰情等项,详细测算记
录水位、流量、气温、水温、风向、风力、雨雪、结冰、淌凌、封冰、解冻、开河等
诸多数据。各险工布设观测组,观测水位和冰情。
以上观测结果由各县段汇总分析,整理成图、表、文字资料,分别报送上级局、
处和相邻各县段,供各级防汛指挥部制定防汛方案、采取措施。
滨海区测验滨海区测验以水文物理调查和水下地形为中心, 测验范围为东经118
°02′~119°25′, 北纬37°16′~38°25′,即套尔河口至小清河口。1959
年前,只作潮位观测及若干次海况调查。1960年,试用三标两角定位、测深杆量水方
法进行神仙沟口水下局部地形测量。1964年,充实机构和人员,配备专用机船,引进
设备,参照《海洋调查规范》、《水深测量规范》等操作规程,全面开展滨海区测验
项目。主要内容有:
潮位观测:1959年,刁口潮位站在距岸线5~6公里的海区设自记潮位计,解决了
原来立式水尺观测不到低潮的问题,取得比较完整的潮汐变化连续记录。1964年,前
左河口水文实验站试用月记测潮仪,使潮汐观测资料系列长、成果完整。
水下地形测量:原用高标交会法作近距离定位,用长江56型回声仪测水深,测量
精度较低。1968年,采用哈菲克斯无线电坐标仪定位,LAZ17-CT型、测深-3型等国产
回声仪探测水深,测验精度提高,劳动强度减轻。1973年,改用CHCW-10D型无线电定
位仪,在埕口、羊口、龙口三地设立岸台,测船上设置船台,使测验定位精度进一步
提高。 1982年,引进304-1型高精度无线电定位仪,在富国、羊口、大远设立岸台,
定位精度可达±4米,并推广应用于河势图测量定位。1993年以来,采用GPS卫星定位
方法,误差不超过±1米。
此外,还进行海流测验、底质调查、水温及含氯度测验等。为掌握河口演变状况,
对三角洲及潮间带以常规航空摄影方法进行多次航测平面图测绘。1984年,为研究河
口沉积过程及拦门沙的形成和演变,分别在5月和7月组织两次较大规模的水文泥沙同
步观测。

第七节 河防通信

黄河汛情的传递,历代极为重视。自明代万历二年(1574年)即按照飞报边情的办
法, 设置塘马驿站,每30里为一节,飞马接力,递站传送,一日夜驰送500里,其行
速快于洪水行进速度。清代沿用明制,至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山东巡抚周馥于济
南设立管电局,引进电话通信技术,架设专用电话线路,黄河两岸重要险工设立分局。
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 ,两岸架通信电路750公里,右岸通至宁海,左岸通至盐窝,
并设立道旭、宁海、王庄、盐窝管电分局。1934年,大马家、王庄、道旭、麻湾、王
家院设置工电分局。抗日战争期间,黄河南泛,通信设施全部破坏。1946年,渤海区
架设黄河专用通信线路。建国后,随着治黄事业的发展,通信设施不断完善。80年代,
增设载波和短波无线通信。90年代,引进数字微波传输和程控交换技术,从根本上改
变了东营黄河通信的落后面貌。至1995年底,黄河河口管理局及所辖县区河务局共有
5个通信科(站),话务、机务等专业通信人员46人,通信设备总价值700余万元。
有线通讯
1946年,渤海区党委、行署为“反蒋治黄”斗争需要,架设黄河两岸专用电话线
路。至1948年,山东河务局与济阳以下各治黄办事处间已能通话。这一时期的电话线
路为木杆单铁线线路。 1953年,始架设双铁线路。当年惠民修防处已有通信线路343
公里,初步形成黄河专用电话网。至1957年各县修防段所属股、分段、重要险工及水
文、水位站都配有电话。1965年,逐渐将原线路木杆改为水泥杆,木担换成角钢横担,
增加了2-4H杆和交叉设施,提高了线路可靠性。
1983年,东营修防处(后改为黄河河口管理局)成立,处址暂设王营分段,加挂连
通修防处所辖各段及山东河务局、惠民修防处的电话线路。1984年,东营修防处迁址
工农一村,又改架与各段间的通信线路。至1995年底,黄河河口管理局辖有架空线路
255.3杆公里,其中,通往山东河务局(干) 铜线52.9杆公里,为国家一级线路。河口
管理局及县区河务局设128门程控交换机2台,80门及50门程控交换机各1台,100门供
电交换机5台, 磁石交换机1台,共装电话单机389部,3路和12路载波机各2端,传真
机9部,电话会议终端机6部,电话汇接机1部。
无线通讯
为适应黄河防汛需要,1976年,在全河统一规划下,黄河下游组建无线通信网。
1977年10月,在北镇、集贤、一号坝、北大堤安装A350微型通信电台。1978年,安装
“长江301型” 超短波接力机,开通北镇至利津、垦利、西河口水文站的报汛专线。
1985年10月,装备4端JHM-41Y100D/450MHZ双工无线电话机。1990年8月,黄
河河口管理局安装900MHZ无中心控制基地台1部。东营及河口区河务局各配固定台1部,
配置车载台5部, 手持机10部。 同年10月, 开通管理局至河口及利津县河务局的15
9MHZ3JDD-4型三路无线接力机。
1992年6月,黄委会在河口管理局投资建设美国Motorola-800MHZ专用集群移动通
信网基地台1处,配发车载台6部,手持机12个。该网覆盖半径50公里,使黄河防汛更
加灵活机动。
1995年7月,黄河河口管理局迁往东城府前街116号。为解决与山东河务局的通信,
架设东城至垦利河务局30路微波站两端, 接入济东干线。同年9月,水利部防洪减灾
中芬贷款项目实施,建成济东微波干线及泺口、济阳、台子、高青、滨州、利津、东
营、河口等8个微波站。各站配发NOKIA数字微波传输设备,及国产配套电源及发电机。
至此,河口管理局至利津、河口、垦利等县(区)河务局间全部实现微波传输。
管理维护
黄河通信设施,按系统分级管理维护。黄委会设通信管理局,山东河务局设通信
管理处,负责全河通信系统规划、设计、技术监督及指导。各地(市)、县(区)局设通
信科(站),负责本辖区内的通信网络和设施的维护管理。
黄河通信一贯坚持“下级服从上级、短途服从长途、一般服从紧急、一切服从防
汛”的原则。为确保通信灵敏正常,通信管理部门严格执行《黄河通信管理规定》、
《黄河系统微波通信运行管理规定》及其它有关规章制度。近年来为提高机、线维修
作业效率,先后配备了先进的测试仪表、专用工具、交通车辆,对线路和机务设备进
行定期检修。黄河通信设施正常运转率达99.9%。

第八节 抢险堵口纪实

抗洪抢险
1947年伏秋汛1947年3月15日, 南京国民政府违反协议,提前强行堵筑黄河花园
口口门, 黄河复归山东故道。3月19日,黄河水进入渤海区,24日,由垦利县入海。
由于堤防单薄、隐患严重、物料缺乏,以及南京国民政府派飞机轰炸和派部队、特务
袭击修堤工地,破坏和阻挠解放区人民复堤整险,伏秋汛期黄河大堤险象环生。
7月下旬,利津大马家险工大溜紧逼,诸埽掉蛰,近200米长的堤顶塌入水中。利
津6个工程班及600名民工躲过国民党军队飞机的轰炸, 连续抢险20余天,新开秸埽1
5段,加高旧埽10段次,控制了险情发展,后因河势突变而脱险。
9月上旬,洪水盛涨,王庄险工8号埽全部入水,后7号、9号、10~14号埽又相继
出险。利津县县长王雪亭率2000余人抢护。5日风雨大作,灯火难明,摸黑修工。7日
晚, 又有10余段埽坝出险,时值11架国民党军队飞机低空扫射5小时,秸料垛起火,
民工死伤数人。 经奋战7昼夜,耗用砖、石4000余立方米,秸料15万公斤,方将18段
埽坝抢护稳固。11日,大溜突然下延,24~28号埽身漂没。抢修之后,因无足够石料
护根, 19日夜,绳断埽走,堤身溃塌不止,400余米长的砖坝亦被洪水冲垮,堤顶塌
尽, 仅剩0.5米厚的堤坡难以坚守,被迫退守套堤。20日晨,套堤遍生漏洞,又调20
0余名县大队战士参加抢堵。 县长王雪亭、工程队队长于祚棠率先跳入水中堵漏,随
之60余名战士、民工相继下水挽臂探摸洞口并填塞麻袋、秸料、被褥、麦穰等,终于
抢堵成功。此次抢险历时20昼夜,先后抢修埽坝20段,堵塞漏洞16个。
1949年秋汛1949年, 共发生7次洪峰,其中,伏汛4次,秋汛3次。自9月6日起,
黄河下游相继出现洪峰,第5次洪峰23日到利津,水位13.47米,洪峰流量7350立方米
每秒。河滩民埝相继溃决,大堤偎水,堤防隐患不断暴露,险工大部发生溜势变化,
埽坝连续出险,黄河防汛出现紧张局面。
垦利前左险工1号坝头抢险:入汛后,连续4次洪峰期间主溜右移,直冲1号坝头。
8月30日, 裹头埽出险,虽经千余人抢护,但因水流湍急,1~4号秸埽被冲走,随即
退守5~8号秸埽,至9月底,曾两次退修。9月30日,第六次洪峰又至,溜势上提,主
溜顶冲新修埽坝,至6日,新修埽坝全部冲垮,被迫再次后退250米,连前两次坝基已
塌入河中400余米, 7日,又重新抢厢裹头埽。至10月17日,埽坝初步稳固,保住了1
号坝。此次抢险,共调集山东河务局干部及工程队员90余人、渤海行署干部300余人、
渤海军区两个警卫团、广饶、博兴、垦利、沾化四县民工3290人,还有垦利县邻近村
群众约3500人自愿参战,苦战50余天,抢险用工16.68万工日,实用秸、柳料562万公
斤, 石料0.22万立方米,砖0.13万立方米,麻绳0.75万根,木桩1.42万根,麻袋3.5
万条,红胶泥0.6万余立方米。
麻湾险工北坝头抢险:9月14日,麻湾最高水位15.77米,北坝头逆向斜插突入河
中长达120米, 大溜紧逼坝头,埽前水深12米,因坐弯顶冲,其前沿突然全部墩蛰入
水,险情十分紧急。迅速调集龙居、乔庄两乡民工1000余人,水手50余人,干部、工
人160余人采用柳石枕抢护, 因水深溜急,抢护无效,遂改用秸料搂厢。由于激流冲
击,整个埽体出现“仰脸”、“簸簸箕”险情,埽体与土胎脱节过溜后,绳断桩崩,
埽体被激流冲跑,土坝坍塌不止,被冲掉20余米,剩下的不足10米已难以抢护。县指
挥部决定加速备料,后退30米,重开新埽抢护,苦战3昼夜,使险情转危为安。
1958年大洪水1958年7月17日,花园口站出现2230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25日9时,
到达利津站,洪峰流量10400立方米每秒,水位13.76米,超过保证水位0.89米,全线
堤防吃紧。19~24日,洪水漫滩,堤身偎水,两岸166公里大堤上防达15万人,其中,
干部、 工人近3000人。堤顶加修子埝长165.5公里,修筑后戗、加高埽坝、抢护险情
共用土方36.4万立方米,用柳枝272.1万公斤,石料2898.6立方米,奋战6昼夜,战胜
洪水,保证了堤防安全。
1964年汛期7月下旬, 花园口出现流量963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由于黄、汶洪峰
相遇,7月31日,利津站洪峰流量8650立方米每秒,水位13.51米,抗洪进入紧张
状态。 洪峰期间险情以利津县为重。堤防、险工、控导工程累计出险196段次,风浪
险9907米,渗水堤段6160米。县委、县政府领导分赴出险地点,组织民工奋力抢险,
终于扭转险局。抢险共用石料4788立方米,柳、苇料32.4万公斤,青料50万公斤,填
垫水沟浪窝用土方1.6万立方米。
1976年大汛9月8日, 利津站出现洪峰流量8020立方米每秒,水位14.71米,超过
1958年最高洪水位0.95米,为建站以来伏秋大汛最高水位。5000立方米每秒以上
流量在东营河段持续17天,总洪量达100亿立方米。洪水到达,滩地淹没,堤防偎水,
全线设防。上堤防守人员达2万余人,其中,干部1500余人,解放军官兵400余人。胜
利油田派出20辆汽车运送抢险物料。地、县、乡(镇)三级领导上阵指挥,军民团结抗
洪,干部、群众同甘共苦,防守人员认真巡堤查险,抢护险工坝岸、堤防渗水、风浪
坍塌等险情,鏖战20余日,取得防洪全面胜利。
抗凌抢险
1948年凌汛是年2月,气温较低,上游已开河段冰水下泄受阻,水位上涨,9日,
滨县张肖堂以下凌洪漫滩, 水深2米。利津、垦利滩区居民未及迁出,滩内70余村被
淹,房屋倒塌。四段村新修小民坝决口,水入草桥沟。渔洼至赵家屋子10公里堤段,
先后出现漏洞10余个, 利津宋家庄大堤于除夕夜出漏洞3个,巡查人员鸣锣呐喊,干
部、 群众赶赴现场,用被子、门板、钉耙、车盘捆扎堵住洞口,加抛麻袋,奋战3昼
夜,化险为夷。凌汛期,沿黄党政军民,积极破冰泄水,炮兵连携重炮多门,轰击积
冰,炸破冰堆。山东河务局机关组织全体人员,一面破冰泄水,一面集中船只赴滩区
抢救灾民。至2月15日,凌汛结束。
1951年凌汛1950年12月14日, 利津河段开始淌凌,次年1月7日,利津站流量460
立方米每秒, 河口段插凌封河,14日,封至郑州花园口,封冻长550公里,冰量5300
万立方米,河槽蓄水10.57亿立方米,最大冰厚0.4米。
22日,气温回升,27日,平原县境黄河开凌,30日,开至利津,凌峰流量增大为
1160立方米每秒,2天水位上涨1.45米。30日21时,冰凌开至前左1号坝。此时前左以
下冰凌固封,冰水受阻,形成冰坝,水位急速上涨,冰凌向上堆积,冰坝增长到15公
里,积冰约1000万立方米,壅水影响70余公里,两岸堤线全部设防。2月1日晚,气温
剧降,客冰冻结,滩地溜缓冰多,水位速涨,北岸十六户,南岸宁海、东张一带堤顶
出水仅0.2~0.3米, 局部堤段水与堤顶平,漏洞环生,干群奋力抢堵。2日23时,王
庄险工以下380米处背河土塘发现大漏洞3个,其中最大的一个距堤脚10余米,洞口直
径30多厘米, 当即鸣警告急,300多人全力抢堵,终因天寒地冻,取土困难,料不凑
手,3日晨1时45分,大堤溃决成灾。有1名工程队队员和2名民工在抢险中牺牲。
王庄决口后, 口门迅速扩展为216米,水深13米,过流600立方米每秒。泛区长4
0公里, 宽14公里左右,淹及利津、沾化两县122个村庄,受灾人口85415人,倒塌房
屋8641间,死亡18人,淹地45万亩。
3月21日, 堵口工程开工。此时口门水宽不过100米,水深0.1米。堵口指挥部决
定首先将两坝头帮宽,采用单坝进占,占后筑戗,占前抛石护根,最后下占合龙的办
法,迅速堵合决口。省政府副主席郭子化乘舟督战,7000余人参战。4月1日开始进占,
7日凌晨合龙, 9时闭气。共用土方24万立方米,石料1.54万立方米,木桩1.2万根,
麻袋7.5万条,铅丝4.2吨,用工24万工日,投资105.5万元。
1955年凌汛1954年12月7日,前左日平均气温-6.5℃,8日开始淌凌,15日在小沙
一带插冰封河, 次年1月15日封至河南荥阳汜水河口,封冰长623公里,冰量1亿立方
米,一般冰厚0.3~0.5米,河口地区最厚达1米,王庄以下河段有的冰堆高达2~3米。
1月23日, 全河日平均气温转正,27日花园口开河,28日开至泺口,冰水齐下,
水鼓冰开, 水位猛涨,汛情发展急速。28日下午3时,冰凌开至惠民境内,省军区炮
兵和河务局爆破队随凌追击, 29日3时开至利津。此时利津最低气温仍在-8.5~11.6
℃,冰层坚固,开河至王庄时冰水受阻,形成冰坝,王庄至麻湾间30公里河道积冰如
山, 虽经炸药炸、飞机轰、重炮击均无济于事。20小时内,40公里河段全部漫滩,3
0公里河段超过保证水位。29日1时至18时,刘夹河水位上涨4.29米,部分堤段水与堤
平,王旺庄至王庄堤段普遍告急,先后出现漏洞20余处,经抢堵,大都转危为安。五
庄村西堤段本是1921年,宫家决口之合龙处,21时许大堤背河柳荫地出现管涌多处,
半小时后演成漏洞。四百多人全力抢堵,在临河打冰找洞下料堵塞,在背河用麻袋装
土排压,均无济于事。漏洞迅速扩大,堤顶塌陷成缺口,又先后沉船数艘堵口均被水
冲走, 23时30分堤身溃决。2名民工在抢险中牺牲。口门发展到宽305米,水深6米,
过流约1900立方米每秒。 五庄村西抢险时,村东亦出现漏洞,无人相顾,30日1时,
又决一口宽80米,水出口门与西口门溃水汇合,沿1921年宫家决口故道经利津、沾化
注入徒骇河入海。 受灾范围东西宽25公里,南北长40公里,利津、沾化、滨县共360
个村庄17.7万人受灾,淹没耕地88.1万亩,倒房5355间,死亡80人。
2月28日, 东口门滩地沟口堵合,西口门做挑溜坝,沟口挂柳落淤,3月6日开始
截流。 600余名民工从两岸同时进占,冒雪奋战,11日抛枕合龙,浇筑后戗,13日堵
口完成。 堵口共用石料3585立方米, 柳枝154.1万公斤, 秸料167.5万公斤, 土方
39.64万立方米,用工日42.44万个,总投资109万元。
1985年凌汛1984年冬,气温前、后期低,中期高,致使封冻早,解冻晚,形成两
封两开。东营封冻长81.5公里,冰量1707万立方米。1984年12月25日,利津站最低气
温-13℃, 河口首先插封,由于封河期利津站流量日均1010立方米每秒,又加河道淤
积,滩槽差小,造成纪冯以下两岸滩地大部漫水。
2月上旬气温回升, 自上而下开河,15日开至十八户,气温突然下降,造成第二
次封河、 漫滩,利津东关以下漫滩31.3万亩,25个村庄5439人被水围困,倒塌房屋1
50间。 河口地区滩内油田12口油井被淹,6口油井停产,孤东交通中断。2000多名油
田职工、 群众被水围困。济南军区派出3架直升飞机进行抢救,受困人员全部脱险。
东营河段有135公里大堤偎水,发生渗水18处,管涌3处,顺堤裂缝3处。为确保安全,
一方面组织堤线防守,一方面调集10个爆破队在大桥上下爆破。破冰长20.5公里,面
积400万平方米, 纪冯以下主河道冰盖破成30×50米的格子网,松动了流冰障碍。爆
破用炸药62.5吨,雷管2.3万个。
该年度封冻期长达77天,由于三门峡水库适时调减水量,河口冰下过流,气温逐
步回升,造成文开河局面,至3月11日,冰融河开,安度凌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