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节令习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1&rec=262&run=13

第四节 节令习俗

农历节日
春节农历十二月的最后一天是除夕,次日,即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俗称“过年”,
是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严格讲,过年是农历新一年的第1天,但实际上,从农历
上一年的腊月初八开始,民间即已充满了浓郁的“年味儿”,直到来年的正月十五元
宵节,新年才算过完。
腊八过后,家家户户开始洒扫庭院,置办新衣,准备年货,在喜庆气氛中忙碌着,
人称“忙年”。至春节前两三天最为繁忙,家家户户添置新碗筷;赶年集 (春节前最
后一个集市,最为繁华热闹) ,买肉、买鱼、买鞭炮、买年画;备办食品,蒸年糕、
蒸馒头、炸丸子、剁馅子(饺子馅)。期间,民间所有借贷各作归还,旧时穷人多出走
躲债,过年如过关,故春节又有“年关”之称。腊月二十九,忙年进入高潮,一边煮
肉炸鱼,一边给亲友送年礼,贴年画,贴对联,民间有“腊月二十九,家家贴‘道酉’
(对联)”的俗语。
腊月三十,即除夕,俗称“大年三十儿”(有时是二十九),人们洒扫庭院,贮满
水缸,备足柴草,挂家谱,摆香案,贴新灶神像和“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
联, 并上香火。 下午,家家户户包饺子。傍晚,饺子出锅后,各家男子到墓地上坟
(也有的请老爷老嬷),请祖先回家过年。然后,全家人放鞭炮,吃饺子。太阳西下,
利津一带人家开始“叫明”。各家在大门口或巷首点燃芝麻秸或谷草,全家围站在火
旁。老人一边拨火一边“明啊!明啊!”地叫着。当火着得最旺时,每人引着一把谷草,
口中不断念着“大葫芦头,小葫芦头,银子钱往家流”、“大葫芦棒,小葫芦棒,银
子钱往家扛”、“黑小子,白小子,都上俺家里来穿袄子”等语往家跑,把火把放在
灶门后,再上好“拦门棍”,企盼金银财宝不往外流,在新的一年里吃穿有望。入夜
即开始守岁,忌说不吉利话,男家长多坐于“家堂”(祖先的灵位)旁上香、供茶、饮
酒,以示同逝去的祖先过年;女子多在包饺子,讲故事,说笑话;青年男女也有打纸
牌、做小游戏、喝酒吃糖果的;全家团团圆圆,有说有笑,其乐融融。80年代以来,
随着电视机的普及,除夕夜看电视,尤其是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成为人们
守岁时的主要活动内容。
夜交子时新年到,男家长“发纸马”,女家长煮饺子,儿孙放爆竹,全家在神龛
前烧纸进香,叩拜“家堂”,然后共进年夜饭。民间有“发纸马”越早越吉利、吃饺
子越多越健康的说法,有的不到半夜就“发纸马”,叫“抢年过”。吃过饺子,晚辈
给长辈磕头拜年,长辈给孩子分“压岁钱”,男女老幼都换上新衣。黎明前,各家煮
饺子,放鞭炮,家庭主妇发钱粮祈祷一年的平安富足。早饭毕开始拜年。拜年主要在
宗族内部进行,除未婚女子外,晚辈均往同族长辈家磕头拜年。邻里乡亲间,见面互
问“过年好”。广饶一带讲究初一拜年不出庄;利津、垦利一带则必于初一往外婆家
拜年。是日起,家家锅里饭后必留豆腐、年糕、饽饽,称“压锅”,至初五方休。初
二开始走亲访友。一般是先岳父母、外祖父,后姑、姨等至亲好友。初五是“五马日”
(初一到初五,民间有一鸡、二狗、三蚕、四麦、五马之说),也叫五末日。这天早上
放鞭炮,焚纸烧香敬神灵,早饭吃水饺。
建国后,春节成为法定节日,全国放假庆贺。提倡移风易俗,春节期间一些封建
习俗在城镇渐渐消逝,农村虽沿袭着上坟、磕头、祭祖等旧俗,但很大程度上只是在
走过场。“文化大革命”期间,受破“四旧”运动及农民收入微薄等因影响,连续几
年的春节冷冷清清,毫无生气。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春节过得越来越红火,人
们衣饰考究,饮食丰美,娱乐方式丰富多彩,欢乐、祥和成为历年春节期间的主旋律。
元宵节古称正元节,民间惯称正月十五,以吃水饺为主,原无吃“元宵”的习俗,
近年渐有“元宵”上市。元宵节主要活动是观灯展和放烟花,故又有“灯节”之称。
此节连续3天: 十四为试灯,十五为正灯,十六为续灯。期间,各家给儿童扎制或购
买各式花样的灯笼,儿童们先提灯笼照遍自家院内的各个角落 (旧时民间传说,正月
十五打灯笼能消灾祛邪),然后唱着“年年收,年年有,正月十五打灯笼”走向街巷,
成簇成群,忽集忽散,欢声笑语。元宵节的烟花是一大景观。旧时,青年多在这天晚
上放“窝窝头”(也叫“泥墩子”),有铁制和泥制两种,内装花药,点燃导火索,烟
花喷射而出,腾空十多米,持续时间很长,煞是好看;儿童喜欢放手花子、“天老鼠”
(起花)等;有的老年人还以棉油拌糠皮,一堆堆放在村头路口点燃,曰“放路灯”。
此外,人们还敲锣打鼓组织踩高跷、跑旱船、扭秧歌等活动,十分热闹。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元宵节的娱乐活动一年胜于一年:白天,舞龙、踩高跷、
跑旱船、扭秧歌、虎斗牛等活动活跃在城乡之间;入夜,城市及大的村镇多举行大规
模的灯展和焰火晚会,观者如潮。灯展五颜六色,造形各异;焰火万紫千红,如天女
散花;天上人间,一片花的世界、灯的海洋。
填仓日正月二十五为填仓日。 这天清晨, 农民在院内用草木灰撒成圆圈作粮囤
(称打囤底),内放少许五谷杂粮,祈求全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囤尖仓满。是日改
善生活,吃水饺、年糕。此俗今消失。
二月二又称青龙节、春龙节,相传为“龙抬头日”,意为龙为民降雨除旱。为图
吉利,儿童多在这天剃头,叫“剃龙头”。一大早,人们以草木灰在院内画圈作囤,
并画龙,龙头出院伸向水塘、井台。一边画一边念:“二月二龙抬头,大囤满,小囤
流,全家吃穿不用叫愁。”建国后,沿袭此俗者渐少。二月二,多数农家炒食用盐水
浸过的黄豆和黍面擀成的“棋子”,谓“蝎豆”或“蝎子”,意为炒死蝎子之类的毒
虫,也相互赠送。此俗至今不衰。
清明节清明与寒食并称, 旧俗3天不动烟火。其实民间没有不动烟火的,只是不
大蒸大煮,吃饼卷鸡蛋和咸食者居多。清明节早晨,家家煮鸡蛋吃。各家为祖坟培土
修整,称添坟。也有人在“绝户坟”上添土,被视为义举、积德。从寒食日下午至清
明节下午,上坟祭祖者不绝于野。人们在清明期间踏青、打秋千、放风筝。在利津一
带,还有给牛煮高粱米饭吃的习俗,其歌谣曰“打一千,骂一万,清明早上吃顿饭”。
建国后,清明节期间,各地均有为烈士扫墓的活动,敬献花圈,缅怀烈士功绩,
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荡秋千之俗渐少。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也叫端阳节,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这天家家吃粽
子。粽子是以黍米、糯米加红枣,用苇叶包扎蒸成的。早上,家家门上插艾,意在祛
病免灾。儿童在手腕、脚腕上系“五丝”,等下第一场雨时剪下,放在阳沟内冲走,
意为化龙而去。也有的等七月十五上坟时烧掉。境内西部还有的在七月十五请“家堂”
时,剪下来“拴马”(捆束谷子高粱供家堂一侧)。今只存吃粽子一俗。
六月六民间有“六月六看谷秀”的谚语。这天晾箱,晒衣被,晒书。传说这天晒
的东西不霉变、不生虫。六月六正值新麦收获,农民用新麦蒸饽饽祭天地、祭祖。有
的将新麦炒熟磨成粉,加糖干吃或和水拌着吃,谓吃炒面。
初伏农历夏至后的第3个庚日, 俗称暑伏。是日中午,家家吃凉面,即将煮熟的
面条用凉开水过滤后,拌上麻汁、蒜泥、豆角、黄瓜丝、香椿叶、醋或鸡蛋、肉丁卤
子食之,意在酷夏季节不中暑。传说这天中午儿童到湾塘或河里洗澡,能祛灾,不起
痱子。
七月十五中元节,民间称七月十五,实多于七月十四过节,家家吃水饺,下午上
坟祭祖,故又称鬼节。旧时,晚上有向河里、湾里“放草芽”(河灯)的习俗。用以祭
奠已故亲人,此俗今已泯灭。境内西部地区请“家堂”祭奠。供瓜果、糕点等食品,
并采集谷子、高粱等农作物,用小儿在端午节系的“五丝”捆束(俗称“拴马”),供
于“家堂”两旁。据说是向祖先汇报当年庄稼的好坏,并意味子孙安康。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又称八月节、团圆节,是春节外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讲究
合家团圆。节前人们携月饼、酒、水果看望亲友。节日中午吃水饺。晚上全家人在院
子里摆上月饼、酒菜、水果,祭月、赏月,庆祝丰收。今无祭月之俗,只是赏月。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过去境内不太重视此节。近几年,机关、工矿把
“老人节”和“重阳节”合起来过。
十月一农历十月初一,家家上坟祭祖,给亡灵送“纸钱”。出嫁的闺女也要带祭
品回娘家上坟。广饶一带出嫁的闺女不能亲自到坟上,由娘家兄弟代劳。今仍存吃水
饺、上坟之俗。
腊八日农历十二月初八,谓腊八日。农家多于是日喝腊八粥,以庆祝一年的丰收,
预祝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有的还泡制腊八蒜,祈求避灾祛病。
辞灶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也叫小年,传说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在人间监督善恶
的神灵,每年腊月二十三是其上天向玉帝述职的日子,民间设宴饯行,故名辞灶。这
天,外出行人尽力往家赶,忌讳“辞”在外面。辞灶由家长主持,先供糖瓜(麦芽糖),
意在粘住灶王的嘴,不让乱说。然后,焚灶王像与纸马(俗称灶马),叩首送别。是日
家家大扫除,中午吃用杂粮做的面条。此后,家家开始置办年货,“年味儿”日浓。
公历节日
元旦公历1月1日为元旦,又称新年,俗称阳历年。城镇机关、团体、企业、学校、
部队等一般放假庆贺,悬灯结彩,张挂“欢度新年”、“庆祝元旦”等大字横幅,举
办文娱活动。农村对阳历年先不重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随着生活水平
的提高,农民也逐渐接受这一节日,并于是日改善生活。80年代以来,人们 (尤其是
青少年人)在新年之前互寄贺年卡片成为新风尚。
国际劳动妇女节3月8日是国际妇女劳动节,又称三八节,一般各单位妇女放假半
天,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联欢会、报告会、座谈会等。
植树节自1982年起, 国家将每年3月12日定为植树节。各级党政领导带头植树,
掀起植树高潮,绿化、美化环境。
国际劳动节5月1日是国际劳动节,放假1天。有的单位组织旅游、联欢会等活动。
许多城镇青年选择此日结婚。
青年节5月4日是青年节,纪念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是日,各级共青团组织举行
庆祝会、报告会、演讲会等,弘扬“五四”精神。
国际儿童节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是孩子们的节日,小学、幼儿园多组织儿童联
欢会、电影会。各级党政部门、群众团体都很重视,向学校、幼儿园赠送节日礼品。
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纪念日,俗称“党的生日”。各
级党委举行纪念会,请老党员作报告,回顾党的历史,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建军节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是日,军队举行庆祝活动。地方党政机
关、群众团体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军队开展拥政爱民活动。
教师节9月10日为教师节, 学校举行庆祝活动,各级党委政府表彰尊师重教先进
单位和教育先进工作者,教育部门慰问离退休老教师,社会各界开展各种尊师重教活
动。
老人节自1989年起,山东省人民政府确定每年的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为老人节,
社会各界开展各种尊老敬老活动。
国庆节10月1日为国庆节,放假2天,各单位升国旗,挂彩灯,张贴“庆祝国庆”
等标语,组织各种庆祝活动。

第五节 陋俗

占卜
旧时,群众多相信命运“八字”,认为富贵贫贱是命中注定。算命、占卜之风盛
行。婴儿出生、男女订婚、结婚、因事出门、生病、盖房、迁坟等,都要占卜、问卦、
查日子。占卜的形式五花八门,有六爻八卦(俗称“爻卦”)、抽贴、看相、测字、看
风水等。建国后,破除封建迷信,公开占卜活动大为减少,至60年代后期已基本停止。
80年代,占卜活动又有所抬头,“算卦先生”走村串户,有的在城市或集镇设摊为人
占卜,还有的利用计算机为人算命。
求神
过去,群众生活负担沉重,文化落后,科学不发达,遇困厄则求神。一旦生病,
尤其是疑难杂症,有的不求医问药,而是求神灵,请巫婆,喝神水,吃“神药”,找
“替身”,以此来消灾避难。妇女久婚不育,不辨病因,或到奶奶庙里求神“拴娃娃”,
或到名山拜神求子。天久旱不雨,禾苗枯萎,则求老天赐雨(俗称祈雨、行雨)。主事
者联合几个村,乃至几十个村,聚众数千人,抬神象,扛大旗,戴柳编凉帽,光臂赤
足,锣鼓喧天,捧香串街游行。各村老人、妇女备茶水、瓜果迎接,一同叩拜祈雨。
“神驾”进村后,满街泼水,出村时村众捧香伴送。若恰逢下雨,则被视为祈雨成功,
组织群众捐资唱3天大戏,曰“谢雨还愿”。建国后,科学日益普及,求神陋俗渐少,
但民间仍少量存在求神“祛病”、“求子”者。
蓄婢纳妾
旧社会,地主官绅收买贫家女子养为丫环(奴婢),定卖身契,终身为奴。婢女成
年后,有的被主人纳妾,有的被指配他人为妻,或陪小姐为佣人,还有赠送或卖给别
人的,处境异常凄苦。旧社会允许一夫多妻,有钱的男人可一娶再娶,妻妾成群。解
放后,实行一夫一妻制,蓄婢纳妾恶习彻底根除。
冥婚
俗称“娶阴亲”。旧时,未成婚的青年死后都要找一死配偶,否则谓之“孤坟”,
认为会招致家中的不平静。“娶阴亲”模仿活人结婚仪式,但一切从简。将亡女迁葬,
与亡男合葬一墓。此俗在农村至今仍偶有出现。
赌博
旧社会,在民间和官场赌博之风盛行。赌的方式有打麻将、推牌九、掷骰子、押
宝、颠钵等。在春节前后、庙会期间赌风最盛。官府明禁暗纵,城乡广设赌场,有的
以此为业,坐收其利。赌者多以金银、财物为赌注。有的一夜倾家荡产,沦为乞丐,
妻离子散;有的成为盗贼,危害社会。解放后,政府明令禁赌,赌风渐绝。80年代后,
又有暗赌现象出现,赌博方式也更为隐蔽多样,主要有打麻将、推牌九、打扑克、打
台球、打游戏机等,一直属政府治安打击之列。
卖淫嫖娼
解放前,境内有卖淫嫖娼的社会丑恶现象存在,以城镇暗娼为主。解放后,人民
政府严加禁止,卖淫、嫖娼者迅速绝迹。80年代以来,这一现象又有所抬头。在城镇
流动人口较多之处及交通干线附近的路边店中,存在卖淫嫖娼现象,是公安部门严厉
打击的对象。
吸毒
清末及民国时期,境内有吸食鸦片(吗啡、海洛因)、种植罂粟者。吸毒者先以城
镇富商、官吏为主,后蔓及农村。解放后,人民政府严厉查禁吸毒和非法种植罂粟,
吸毒现象很快绝迹。近几年来,城市又有吸毒现象发生,是公安部门严厉查禁的对象。
禁忌
旧时,人们祈神赐福,凡事都图个吉利,沿袭形成了种种禁忌。如:盖屋忌破日
动工,大门忌朝西南;忌前邻的房子高于后邻;女子婚后,忌在娘家过春节、元宵节、
填仓日、腊八日,尤其是辞灶;年轻女子忌抓盐过门槛;孕妇忌在娘家分娩,忌进产
房、新房、灵房,忌过驴套,忌吃兔子肉、驴肉和螃蟹;产妇房内忌开箱柜,产妇忌
看泥墙,忌不出月子上井台打水;打井时忌妇女提椭圆形的筐篮观看;女子结婚选送
客、伴娘忌用孕妇、“二婚”(回头)、寡妇;忌家人未归辞灶;年三十夜里忌说不吉
利的话;过年下水饺忌说“破”,而说“挣”;正月初一到初三忌到井上挑水;从年
初一到正月十五不得空锅;有舅者正月里不剃头;家里死了人第一年忌贴对联、拜年
和放鞭炮;父母去世,孝子一月内不能为人贺喜;忌穿白鞋,扎白腿带、白腰带等;
借桶送还时,忌提空桶;给人倒茶忌壶嘴朝客人,茶要斟浅,酒要斟满;忌说“四十
一”和“百岁”,百岁曰“九十九”;腊月三十和正月初一忌发丧出殡;忌送药锅;
忌下午探望病人;门前不栽桑,屋后不种柳,院内忌种桃树和松树;小孩掉牙忌往低
处扔;忌从窗户口递饭吃;小孩生斑疹忌生人进屋。建国后,提倡移风易俗,以上禁
忌,有的在人们(尤其是年青人)的观念中渐趋淡漠,有的则作为民间礼俗仍在流行。

第六节 美德新风

勤劳俭朴
境内居民自古以来即葆有勤劳俭朴的优良风习。春耕、夏锄、秋收、冬藏,日出
而作,日落而息。即便在农闲时,人们亦多经营副业,罕见游手好闲者。群众在生活、
生产中注重俭朴,最忌浪费,否则被视为“败家子”,受人嘲笑。中共十一届三中全
会召开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镇亦实施一系列鼓励生产的改革,勤劳
致富、勤俭持家之风愈盛,群众逐渐富裕起来。
尊老爱幼
尊老爱幼,自古而然。子孙幼时,父祖爱护备至,将其养育成人;父祖年老,子
孙反哺奉孝,使之安度晚年。老年人老有所养谓有福,年青人孝敬父祖谓有德;不孝
谓忤逆,旧时为十恶不赦之罪,受人唾骂。建国后,对无子女赡养的老人,各村实行
“五保户”制度,保食、保衣、保住、保医、保葬;有的村镇建立敬老院、福利院,
将孤寡老人集中起来,派专人赡养。利津县王庄乡福利院院长綦景美、垦利县新安乡
福利院服务员段德娥,待福利院老人如自己的亲人,不怕脏,不怕累,照顾老人无微
不至,分别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和山东省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为保证少年儿
童健康成长,党和国家在儿童卫生保健、儿童思想品德和文化知识教育等方面不断加
大投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各项事业的进步,少年儿童在卫生、教育、娱乐
等方面享有前所未有的优越条件。
尊师重教
境内居民向来尊敬教师、重视教育,俗语称:“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但由于
经济条件的限制,境内教育长期处于相对落后状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改善教育条件成为可能;同时,人们也在日新月异的社会活动中更
深切地体会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教师、重视教育的重要性,尊师重教逐渐落
到了实处。尤其是建市后,全社会筹集资金进行校舍改造,“黑房子”、“土台子”
式的学校一去不返,窗明几净的砖瓦房、教学楼拔地而起。几乎在所有的村镇,学校
是当地最好的建筑物。 教师的地位日渐提高。自1985年起,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
社会各界开展尊师重教活动。同时,各个家庭均十分重视子女教育,许多家庭千方百
计节省开支,省出资金,不遗余力地投资于子女教育,除正常的学校教育之外,还在
课外聘请家庭教师为孩子补习文化课、音乐课、美术课等。成年人中,不论在职与否,
大多(以中、青年人为主)接受“继续教育”,或考自学,或考函授,视“继续教育”
为进步和成才的必由之路。
遵纪守法
境内民风淳朴,遵纪守法是居民的优良传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民
主政治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居民在更大程度上做到了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既能
遵守法纪,又能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1995年,全市农村实施精神文明建设“三个
一”基础工程,其中之一是各村普遍制定一套村级工作和村民管理制度,包括组织建
设、民主政治制度、经济管理、村规民约、社会治安、婚姻家庭等方面,经村民反复
酝酿和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后施行,有效地促进了农村法制建设。
助人为乐
旧时,群众多生活于贫困之中,为了生存,乡邻间尚团结互助、同甘共苦。每逢
有人修建房屋、遇红白公事等,邻里亲朋多来帮忙,帮钱、帮物或帮工,相沿成习,
至今不衰。建国后,提倡发扬共产主义精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不论境内境外,
发生自然灾害后,群众多捐款捐物,救灾救难。60年代起,广泛开展学雷锋活动,助
人为乐蔚然成风。其中,各级共青团组织在学雷锋活动中尤为活跃,通过多种形式开
展便民利民服务。改革开放以来,群众中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他们中有许多人出钱、
出物、出技术扶助贫困户发展生产。近几年内,实施“希望工程”,群众多捐资扶助
失学儿童继续上学,完成学业。
见义勇为
1985年9月21日,黄河出现洪峰,利津县傅窝乡滩区漫水,5个村庄被洪水围困。
22日下午, 傅窝乡爱国二村农民霍凤山一家9人乘船抢收庄稼,因风大浪急,小船翻
沉, 9人全部落入水中,随时有被洪水夺去生命的危险。在这危急时刻,黄河利津修
防段“一千二分段”的王志华等全体职工、爱国二村的农民和过路群众一起,冒着生
命危险下水抢救,终将霍家9人搭救上岸,送往医院救护,使之全部脱险。
1993年2月21日傍晚, 广饶县李鹊乡派出所所长聂士兴和战友驱车巡逻,发现一
辆有盗窃油田物资嫌疑的改装吉普车,他们驱车追赶,歹徒驾车逃窜。当歹徒驾车围
着一个村庄绕圈子时,聂士兴为防止撞伤不明真相而围观的群众,只身上路鸣枪拦截,
被残忍的歹徒驾车撞倒,因伤势严重而光荣牺牲。
1993年3月19日下午,6名歹徒持凶器窜入东营市粮油储运公司院内寻衅闹事,用
尖刀刺伤一名青年职工。正在工作的公司职工崔长青闻讯,勇敢地参与堵截歹徒的行
动。 他面对3名持刀歹徒毫无惧色,与之搏斗,不幸被歹徒用尖刀刺中心脏,光荣牺
牲,年仅20岁。
拾金不昧
拾金不昧是境内群众的传统美德之一。建国后,在开展“学雷锋”和“五讲四美
三热爱”活动中,这一传统美德得以发扬光大,拾金不昧的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其中,
尤以青少年最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