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卫生机构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1&rec=244&run=13

第一章 卫生机构

抗日战争时期,境内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民主政府,在坚持敌后抗战、发展生产
的同时,为保证抗日军民的健康,逐步建立人民的医疗卫生机构。全国解放以后,人
民政府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各县普遍建立医疗机构和管理机构。自60年代起,胜
利油田在此勘探开发,石油矿区医疗卫生机构逐步建立,惠及当地人民。同时,广大
农村贯彻毛主席关于“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在发展全民所有
制卫生事业的同时,推行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和健全乡镇和村办医疗卫生组织。建市
后,市卫生局制定了“七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提出以实现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
保健为目标,以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防保网建设为重点,逐步建立健全各级医疗卫
生机构。先后建立完善市直和东营、河口两区的医疗卫生机构。同时,投巨资开展以
乡镇卫生院改貌建设为龙头,加强农村卫生三级网建设,全面实施初级卫生保健活动。
至1995年,全市已形成以市、县(区)、乡(镇)、村组成的医疗卫生网络,初步达到人
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

第一节 行政机构

建市前, 广饶、利津、垦利3县卫生局业务上受惠民地区卫生局领导;胜利油田
会战指挥部设卫生处负责企业内部医疗卫生行政管理工作。
1983年10月,东营市卫生局成立。1984年1月,东营区卫生局成立;8月,牛庄区
卫生局成立(1987年7月,并入东营区卫生局) ;10月,河口区卫生局成立。1984年10
月,成立东营市红十字会办公室,编制3人。1985年4月,东营市卫生局设办公室、政
工科、医政科、计财科,同年8月,增设药政科、中医科。同年9月,市卫生局设东营
市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东营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编制均为3人。
至1995年底,市卫生局内设办公室、政工科、医政科、计财科、药政科、中医科、
东营市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东营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东营市红十
字会办公室,编制23人,辖东营市人民医院、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东营市卫生防疫
站、东营市妇幼保健站、东营市药品检验所、东营市中心血站、东营市市级机关门诊
部;业务上领导5县区卫生局。胜利石油管理局卫生处下辖228个卫生事业单位,其中
有医院29所、妇幼保健院1所、卫生防疫站1处。

第二节 医疗机构

建国初,境内医院不足10个。1960年,有医院14个。1970年,境内有医院56个;
1978年, 增至71个。建市后,市及东营区、河口区开始建立健全所属医疗机构。198
3年,全市有医疗机构269个,其中,有医院65个 (县及县以上医院13个、农村公社卫
生院52个),疗养院1个,门诊部、所200个,妇幼保健所、站3个。1985年,东营市共
有医疗机构287个,其中,有医院69个(县及县以上医院19个、乡镇卫生院50个) ,疗
养院1个,门诊部、所211个,妇幼保健站6个。1990年,全市有医疗机构293个,其中,
有医院75个(县及县以上医院25个、乡镇卫生院50个) ,疗养院1个,门诊部、所21 1
个,妇幼保健站6个。1995年,全市有医疗机构348个,其中,有医院81个 (包括县及
县以上医院30个、乡镇卫生院51个),疗养院1个,门诊部、所260个,妇幼保健站6个,
村办卫生室1760多个。
市、区医疗机构
东营市人民医院位于东营市东城黄河路与胶州路交叉路口处,占地107.25亩。成
立于1992年3月23日,同年5月1日正式开诊。设9个职能科室、16个医疗业务科室;有
床位150张;编制210人,至年底,有职工160人。1993年6月,市人民医院被确立为滨
州医学院的教学医院。1995年底,市人民医院内设办公室、党办、医务科、人事科、
财务科、药械科、护理科、保健科、总务科、基建科、质控科、门诊部、信息科、审
计科、工会、爱卫会等16个职能科室,内科、外科、妇科、中医科、五官科、小儿科、
检验科、放射科、CT室、超声室、特检科、供应室、手术室、内二科、外二科、急诊
科等16个业务科室; 职工267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15人,包括主任医师2人,副
主任医师22人,主治医师、主管药师、主管护师65人,医师、药师、护师68人,护士、
药士58人; 病床200张;主要医疗设备有CT机、动态心电图机、B超机、胃镜、移动X
光机、500毫安X光机、耳科综合机、高压氧仓、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球计数仪、中
心监护仪、多普勒等34台(件)。1995年,门诊量为65680人次,出院3572人次。
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前身为山东省打渔张工程民工医院, 1956年3月成立,位于
牛庄村北。 设外科、内科、药械科、放射科、检验科、供应室、病理科、手术室等8
个临床医技科室,编制床位100张;下设10个医疗站,每站设床位10张。1958年9月,
划归惠民地区领导。同年11月,改名为山东省淄博专区第三人民医院。1960年,改称
山东省惠民地区牛庄中心医院。1983年10月,改称东营市牛庄中心医院,设10个临床
科室、 8个医技科室,有病床190张,编制172人。1986年8月9日,加挂“东营市红十
字医院”的牌子。1992年3月,改称东营市牛庄医院。翌年9月,改称东营市第二人民
医院,迁址广饶县大王镇高新技术开发区。1995年底,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占地总面
积82.83亩,建筑总面积12208.21平方米,其中,医疗业务用房面积为4849.71平方米,
固定资产总额为328.4万元,万元以上仪器18台(件) ,床位80张,业务科室有内科、
外科、妇产科、小儿科、中医科、五官科(含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美容科)、麻
醉科(含手术室)、药械科、检验科(含病理科)、影像科(含放射科、B超室、心电图室、
脑电图室) 、康复理疗科、消毒供应室、卫生防疫科、妇幼保健科、急诊科,职能科
室有医务科、 护理部、门诊部、财务科、总务科等;职工209人,其中,卫生技术人
员173人,包括副主任医师5人、主管医(护)师30人、医护(技)师63人、医护(技)士67
人。1995年,门诊量为15201人次,出院1425人次。
东营市市级机关门诊部建于1984年4月, 有职工4人。1989年增至20人。1994年7
月在胶州路新建门诊楼1400平方米,设观察床位38张,有职工38人,其中,卫生技术
人员33人。日均门诊183人次。门诊部在原北小区设医疗服务点1处。
东营市综合福利院主要收治市辖范围内的复退军人精神病患者、慢性病疗养及收
养城市“三无” 对象。1988年12月28日建成开诊。至1995年底,共收治精神病患者6
8人(其中优抚对象52人),收养残疾弃婴26人。
东营区人民医院其前身为原垦利县辛店公社卫生院,始建于1958年。1984年,有
病床24张, 日均门诊55人次。1985年1月,区政府决定该院按区医院规模扩建,建14
60平方米门诊大楼一座。 1988年6月,正式更名为东营区人民医院,内设13个职能科
室。1995年,医院有病床100张,日均门诊90人次,年住院病人2007人次。
东营区第二人民医院其前身为东营区牛庄镇卫生院,始建于1958年10月。1991年,
实施卫生院改貌工程,迁地重建于牛庄镇文化街5号。1994年9月28日,正式成立东营
区第二人民医院。 编制60人,设病床50张。1995年,门诊量12500人次,年住院病人
121人次。
东营区机关门诊所其前身为惠民地区驻东营办事处卫生所, 始建于1964年5月。
1984年12月26日, 划归东营区卫生局管理,时有职工12人,病床2张。1994年,进行
扩建。 至1995年底,共有职工13人,开设病床7张,设内、外、中医、理疗、化验、
心电图、治疗室等科室。
河口区人民医院其前身为沾化县人民医院义和分院。 1983年有职工38人,床位6
2张。 1985年8月,改为河口区人民医院,1988年7月,在河口区驻地动工兴建新院。
1990年7月12日,门诊楼建成,医院部分迁址新楼。1991年8月,病房楼竣工,全面开
诊。 1995年有职工120人,有职能科室6个、医技科室22个,设病床100张,年门诊量
2.57万人次,年住院病人1400人次。
河口区中医院该院前身为河口区人民医院,后改为河口区义和医院。1991年迁址
重建, 征地30亩,建成1190平方米门诊楼及配套设施。1993年9月,更名为河口区中
医院。1995年,有职工60人、床位42张,年门诊量17500人次,年住院病人480人次。
河口区机关门诊部成立于1989年6月, 由河口办事处门诊所与区直卫生所合并而
成。1995年,有职工6人,年均门诊9000人次。
县属医疗机构
广饶县人民医院其前身为1944年10月由中共广北县委、县政府组建的广济药店,
位于牛庄,时有医生8人、司药2人,借用民房23间。1948年,改称广饶县供销社医药
股,迁至广饶县城西门里,1950年春,改为广饶县人民卫生院,1953年,改名为广饶
县人民医院。 1967年,迁至县城南侧。至1985年,已有干部职工236人,年门诊量10
余万人次。 1995年,全院有工作人员304人、医务人员234人、床位243张,年门诊量
101330人次,年住院6324人次。是年11月被批准为二级甲等医院,受聘为滨州医学院
教学医院。
广饶县中医院其前身为广饶镇中医院。1983年9月8日,由镇中医院改为广饶县中
医院。 1989年4月经批准挂广饶县中医院和广饶县整骨医院两块牌子。1994年被省卫
生厅确定为山东省重点建设中医院单位。1986年和1995年两度新建门诊楼。1995年,
有职工116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00人,专业科室23个,有价值37万元的医疗设备。
广饶县中西医结合医院1995年10月5日, 在广饶县人民医院花官分院的基础上,
成立广饶县中西医结合医院。 位于花官乡,有职工52人,其中中医药人员9人,西医
技术人员37人,万元以上医疗设备4台。
广饶县精神康复医院1995年8月, 在陈官乡精神病科的基础上成立。与陈官乡卫
生院同属一个机构。 该院精神病科成立于1980年3月。至1995年底,精神康复医院设
病床20张,专业医务人员5人。
广饶县骨伤医院成立于1993年8月10日, 是在颜徐乡卫生院的基础上成立的,与
颜徐乡卫生院同一机构、挂两个牌子。1995年底有职工38人。
利津县第一人民医院其前身为1946年建立的“庄户医院”,后曾改称“大众医院”、
“利津人民卫生院”、“利津县人民医院”。“文化大革命”中曾并入“卫生服务组”。
1970年,恢复为利津县人民医院。1979年,迁址北城路建设新院。1984年,更名为利
津县第一人民医院。1985年,新建门诊楼和病房,规模达到病床123张,年门诊91866
人次。1994年,达到省级“爱婴医院”标准。1995年11月,达到卫生部部颁“二级甲
等”医院标准。
利津县第二人民医院位于陈庄镇政府驻地, 其前身为1946年8月成立的“农民诊
所” ,1949年10月扩建为“垦利县卫生院”。1956年3月,垦利、利津两县合并后,
该院改称利津县陈庄医院。1970年,改为利津县人民医院陈庄分院。1984年12月,东
营市人民政府批准改称为利津县第二人民医院。 1985年,开设病床85张,年门诊量5
万余人次。 1990年新建门诊大楼一幢,病床增至100张。1995年,有6个职能科室、9
个临床科室、7个医技科室,年门诊量75825人次,年住院病人5963人次。1995年,达
到省级“爱婴医院”标准。
利津县中医院1987年12月正式开诊营业。1992年,新门诊大楼启用,设病床40张。
1995年,设病床60张,有医疗科室8个、门诊所3处,固定资产180万元。
垦利县人民医院始建于1962年10月,原址在新安乡友林,1966年迁建现址。文化
大革命期间,与县防疫站、妇幼保健站合并为垦利县人民卫生院。1971年, 三单位分
开, 恢复垦利县人民医院。至1995年底,有干部职工26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8
6人,开设床位205张。院外开设4处门诊所。年门诊量达63486人次,年住院3443人次。
乡镇、村医疗机构
50年代初,贯彻政务院《关于组建联合医疗机构的实施办法》精神,将分散的中、
西医人员和私人诊所、药铺组织起来,走集体化道路,组织联合诊所。1958年,联合
诊所改为公社医院。1965年, 改为公社卫生院。1966年,从“备战、备荒,为人民”
的战略需要出发,部分公社卫生院改建扩建为“地段医院”。1971年,“地段医院”
改为全民所有制“县分院” 。 至建市时, 境内有县分院15个、公社卫生院42个。1
984年, 公社卫生院改称为乡镇卫生院。1987年,改革调整了县分院和乡镇卫生院的
建设布局和发展方向,将部分县分院和乡镇卫生院的管理权划归乡镇政府管理,实行
乡镇政府和县区卫生局双重管理。 至1995年底,全市有乡镇卫生院51个、村卫生室1
760多个。
胜利石油管理局主要医疗机构
胜利石油管理局卫生处下辖29个医院。因油田作业地区广大,医疗机构分散范围
广,东营市域内主要医疗机构有:
胜利油田中心医院1962年8月, 胜利油田成立华北石油勘探一大队卫生所,开展
一般门诊医疗工作。 1963年9月,设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化验科,建
观察床20张,每天用1辆旧吉普车早出晚归开展巡回医疗。1964年4月,九二三厂职工
医院成立,设观察床20张;外科仅做清创、切开、缝合等小手术。1965年,病床增至
324张。 1971年6月5日,九二三厂职工医院改为胜利油田职工医院,归胜利油田会战
指挥部后勤处领导。1972年3月,胜利油田职工医院升格为处级单位。1979年9月,胜
利油田职工医院职工人数增至940人,有卫生技术人员411人、病床612张。1980年4月,
更名为胜利油田中心医院。1994年,在山东省第一轮医院评审中被评为三级甲等医院。
翌年, 被评为国家级爱婴医院。至1995年底,医院占地2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 6万
平方米,医疗用房5.3万平方米;分医疗区、辅助医疗区、传染区和生活区4部分,内
设病区24个; 有职工1637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087人,包括主任医师9人,副主任
医(技、药)师86人;设临床医技科室33个;有病床788张、各种医疗设备486台,总价
值4200多万元;1995年,门诊量44.46万人次,出院11406人次。
胜利医院1965年5月, 九二三厂在八分场成立卫生所。1966年11月,成立以妇、
儿科专业为主的胜利新村医院,有医护人员50余人、床位30张。1971年,胜利新村医
院改为胜利医院, 归属胜利油田会战指挥部后勤处,为科级单位;有床位100张。19
73年, 胜利医院改称胜利油田职工医院胜利分院;1980年4月,改称胜利油田中心医
院胜利分院。 1991年,改称胜利医院。1991年8月,加挂胜利石油管理局中医院的牌
子。1992年11月,胜利医院被确立为山东医科大学教学医院。1994年,在山东省第一
轮医院评审中被评为三级乙等医院。翌年,被评为国家级爱婴医院。1995年底,胜利
医院占地56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13.6万平方米,医疗用房4万平方米;设医疗医技科
室31个;有职工1233人,其中,有卫生技术人员805人,包括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
(护)师48人;有床位670张,有大型医疗设备290台(套),总价值2000多万元;1995年,
门诊量26万人次,出院9025人次。
胜利石油管理局第七医院原系中国人民解放军农建二师五一农场卫生所,始建于
1952年5月1日,驻地六户镇。1954年,由山东省公安厅接收五一农场,成立五一农场
卫生所。 1956年6月,华东康复六院及华东康复二院部分人员调入五一农场,与五一
农场卫生所合并成立五一农场医院,有职工120人。1977年4月,胜利油田接收五一农
场, 改名五七学校,原五一农场医院更名为五七学校医院,有职工102人。1979年,
油田投资160余万元建设医疗楼并购置一批医疗设备。1984年4月,改称胜利油田农工
服务公司医院。1985年7月,更名为胜利油田农业开发研究院医院。1987年7月20日改
称胜利油田第七医院。1995年,有床位79张。
胜利油田肛肠病防治院原为1965年成立的胜利油田井下指挥部卫生所。 1972年3
月,改称卫生队。1974年,设立痔瘘门诊。1985年3月,改称井下医院。有职工103人,
病床56张。1986年8月,被命名为胜利油田肛肠病防治病院,时有职工147人、病床56
张。至1995年底,有万元以上设备48台、病床148张,其中,肛肠病区1个,有床位40
张。
胜利石油管理局第三医院1970年,油田成立孤岛地区第一支医疗小分队,1971年,
改编为卫生所。1972年,成立孤岛指挥部职工医院,工作人员增至50人,床位56张。
1983年,发展成为拥有142张床位的综合性医院,工作人员增至203人。1986年,被命
名为胜利油田第三医院。至1995年底,有职工269人。
胜利石油管理局孤岛温泉疗养院1972年5月,油田在孤岛镇以西打出古一温泉井,
水温86℃, 是一种高矿化度典型的氯化钠矿泉水,具有综合医疗作用。1974年7月,
筹建温泉疗养院, 名为胜利油田孤岛疗养院。 一期工程于1976年建成并收治病员。
1978年,改称胜利油田滨海温泉疗养院,1985年开设对外门诊,方便附近群众就医。
1991年,改称胜利石油管理局孤岛温泉疗养院,并实施二期扩建工程。至1995年底,
全院有2个疗区、84间病房;有职工13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59人;有各种医疗设备
60台。
其它单位医疗机构
黄河农场医院始建于1957年, 1970年曾更名为山东建设兵团一师医院。1975年1
月,交地方后更名为国营黄河农场医院。1995年,有职工42人,年门诊量3万余人次。
广北农场医院其前身为1952年建立的广北农场医务室, 编制2人。1964年初,建
立卫生院。 1969年11月,更名为山东建设兵团一师三团卫生队,1973年9月更名为广
北农场职工医院。至1995年底,有专业医务人员29人、专业科室17个,设病床26张,
日门诊量50余人次,年住院人数900余人次。
渤海农场医院始建于1962年,为劳改队总场卫生院,1965年劳改队撤销,医院改
由利津县卫生局管理。 1966年1月,更名为黄河农场七分场医院。1975年,划归利津
县管理,更名为利津县渤海农场医院。1983年,更名为山东省渤海劳改支队职工医院。
期间,医疗器械得以大量增加。1987年,改为东营市渤海农场医院。1995年,设有病
床12张,业务科室7个,下设卫生所5个。
济南军区黄河三角洲生产基地医院1973年4月, 正式批准建立军马场医院。1990
年11月,改为济南军区黄河三角洲开发局医院。1992年12月,改为济南军区黄河三角
洲生产基地医院。1995年,有医务人员46人,病床20张,门诊量1.9万余人次。
石油大学校医院其前身为北京石油学院医务室,创建于1957年。1969年10月,由
北京迁至东营,更名为华东石油学院校医室。1983年,扩建为华东石油学院校医院。
1995年,门诊量达14万人次,住院1万余人次。
东营市交通医院隶属于东营市公路局, 开业于1989年1月,有16个医务科室,医
务人员20人、床位40张。1995年,有职工27人,门诊量1.67万人次。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第四公司职工医院1983年10月前,该院属中国人民解放军基
本建设工程兵00226部队, 1983年10月到东营支援油田建设,就地转业为企业医院。
1995年,设18个医务科室,下设9个卫生所,设病床60张,有职工40人,门诊量1.4万
人次。

第三节 专业机构

防疫机构
建市前, 广饶、利津、垦利3县均设有卫生防疫站,业务上受惠民地区防疫站领
导。胜利油田设有卫生防疫站,负责企业内部卫生防疫工作。至1995年底,全市有市、
县(区)和油田卫生防疫站7处。
东营市卫生防疫站成立于1984年4月16日, 内设办公室、卫生科、流行病科和计
划免疫科, 有职工9人。1995年,设办公室、财务科、流行病科、计划免疫科、食品
卫生科、环境卫生科、劳动卫生科、学校卫生科、消杀科、健康教育科、理化检验室、
微生物检验室、门诊、药械科、结核病控制项目办公室等15个科室。有职工73人,其
中卫生技术人员50人。配有各种检测仪器25台套、活动冷库1座、卫生防疫车5辆;开
展监测检验项目216个。
胜利油田卫生防疫站1964年9月,九二三厂职工医院成立卫生防疫组。翌年6月改
为九二三厂职工医院卫生防疫站, 设防疫、环境卫生和爱国卫生3个组。1972年10月
改为胜利油田卫生处卫生防疫站。1979年7月,又改为胜利油田卫生防疫站。1986年7
月,同胜利油田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合并,对外分别称“胜利油田卫生防疫站”和
“胜利油田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1995年底,胜利油田卫生防疫站内设办公室、
卫生防疫科、职业病防治所、疾病控制科、中心实验室5个科室;职工101人,其中卫
生技术人员80人;有病床30张;万元以上仪器设备有41台件。

1995年东营市各县(区)卫生防疫机构一览表
表27-1
┌────────┬────┬───┬──┐
│单位 │建立时间│内设科│职工│
│ │ │室(个)│总数│
├────────┼────┼───┼──┤
│东营区卫生防疫站│1984.12 │9 │9 │
├────────┼────┼───┼──┤
│河口区卫生防疫站│1985.3 │4 │ │
├────────┼────┼───┼──┤
│广饶县卫生防疫站│1953.4 │8 │49 │
├────────┼────┼───┼──┤
│垦利县卫生防疫站│1960 │6 │40 │
├────────┼────┼───┼──┤
│利津县卫生防疫站│1956.8 │6 │42 │
└────────┴────┴───┴──┘

妇幼保健机构
东营市妇幼保健站1984年4月成立, 负责指导全市妇女儿童保健工作,是全市妇
幼保健指导中心。至1995年底,设有综合门诊、社会科、儿童保健科、妇女保健科、
治疗室、B超室等专业科室,有职工27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2人。
东营区妇幼保健站成立于1984年12月,1992年,设有妇产科、手术室、宣教室,
1995年,增设化验室、男检室等。
河口区妇幼保健站成立于1985年9月,有工作人员3人,与河口区卫生局合署办公,
1993年分设。
广饶县妇幼保健站成立于1953年3月, 1983年建立门诊,包括妇女保健室、儿童
保健室、优生优育室、化验室、药房等,1995年,建成新门诊楼,人员增至24人,其
中,卫生技术人员占81%。
利津县妇幼保健站始建于1956年8月。 1987年,利津县被山东省卫生厅列为省级
妇幼保健装备县。 至1995年底,全站职工20人,设专业科室4个、观察床10张,固定
资产40多万元。
垦利县妇幼保健站建立于1960年,1968年合并入县人民医院。1971年,与人民医
院分设。1993年,内设3个科室,职工20人,拥有固定资产17万余元。
胜利石油管理局妇幼保健院其前身为胜华卫生院。 1988年5月组建,业务上受油
田卫生处、计划生育办公室指导,行政上隶属供水公司。1991年,迁入泰安路194号,
新建妇幼保健院病房。 1992年, 增置各种仪器设备, 妇产科医用器械一应配全。1
995年,有编制人员130人、9个医务科室,固定资产350余万元,其中,万元以上设备
20台。
防治机构
东营市呼吸病防治研究所其前身为广饶县呼吸病防治研究所(1984年5月,由广饶
县卫生局气管炎研究组与广饶县结核病防治研究所合并成立)。1989年8月,广饶县呼
吸病防治研究所更名为东营市呼吸病防治研究所,仍隶属广饶县卫生局领导,负责全
市范围呼吸道疾病的治疗、预防和科研任务。1995年底,东营市呼吸病防治研究所内
设10个科室;职工2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4人。
东营市皮肤病防治站其前身为广饶县皮肤病防治站(成立于1978年11月23日) 。1
989年8月3日, 更名为东营市皮肤病防治站,仍隶属广饶县卫生局领导,业务上负责
全市的皮肤病(包括麻风病、性病) 防治工作。1993年7月,加挂“东营市性病监测防
治中心”的牌子。1995年底,内设8个科室;职工2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7人。
胜利油田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该所与胜利石油管理局防疫站一套班子, 单设2
600平方米职业病房楼,设职业病床50张,有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人员38人。
胜利石油管理局结核病防治所其前身为胜利医院1973年设立的结核科。1985年,
胜利医院建成4700平方米的结核病房楼, 开放床位120张。1986年,成立结核病防治
所,对内称胜利医院结核科。1995年,建成新结核病楼,住院床位减为50张。
其它专业机构
东营市药品检验所成立于1985年10月20日, 编制40人,实有职工3人。1989年10
月1日, 开始开展药品室内检验工作。1995年,东营市药品检验所内设办公室、业务
科、理化科、中药科、生测科、仪器室、中药标本室;职工17人,其中,卫生技术人
员9人。 主要仪器设备有上海产自动旋光仪、天津产全自动溶出度分析仪和日本产紫
外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

1995年东营市各县药检机构一览表
表27-2
┌────────┬─────┬───┐
│机构名称 │成立时间 │人员编│
│ │ │制(人)│
├────────┼─────┼───┤
│广饶县药品检验所│1987.4.20 │ 5 │
├────────┼─────┼───┤
│利津县药品检验所│1988.1 │ 6 │
├────────┼─────┼───┤
│垦利县药品检验所│1986.11.20│ 3 │
└────────┴─────┴───┘

东营市中心血站成立于1993年7月7日,12月28日正式挂牌办公,开展采供血、输血及
无偿献血工作。 1995年8月,东营市中心血站通过山东省血液质量管理委员会评审,
取得《山东省采供血机构执业许可证》;新增全自动洗板器、酶标仪、送血专用车等
设备, 开展血液成份制备及成份输血。1995年底,有职工2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
4人; 主要设备有酶标仪、离心机、霉菌培养箱、分光光度计、486微机各1台,显微
镜2台、超净工作台2台,设备资产近60万元。至1995年底,累计采血9705人次,临床
供血199.8万毫升。
胜利油田红十字会中心血站成立于1976年,当年即开展义务献血工作。1977年,
基本实现血源自给。至1993年底,血站在保证油田医疗抢救用血的同时,还承担着境
内部分地方医院的采供血任务。 1995年1月,胜利油田红十字会中心血站取得《山东
省采供血机构执业许可证》。至1995年底,血站内设办公室、血源管理科、检验科、
成分制备科、质量控制科、查体采血科和临床输血科等科室;有职工24人,其中卫生
技术人员21人; 固定资产总值500多万元。至1995年底,胜利油田红十字会中心血站
累计采血89700人次,临床供血1794万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