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构造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1&rec=24&run=13

第二节 构造

东营地区基底构造以强烈的褶皱和断裂构造为其特征。据王庄油田地层产状测井
资料,地层倾向大部分为北北东向,少数南南西向,其走向为北西西向。构成基底的
变质岩系成复式背斜或复式向斜构造,总体轴向为近东西向。陈家庄一带分布的片麻
岩层为靠近复式褶皱的核部,向西北和北部为复式褶皱的翼部。
从古生代至中生代印支期,以振荡运动为主,属于稳定的地台型构造变动。从地
层展布上看,古生界到中生界下、中侏罗统形成一个扇状构造系。扇状构造轴向呈北
北西向,从核部至翼部分布的地层分别为泰山岩群、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
系,个别翼部最新地层为下、中侏罗统。伴随形成的次一级构造发育也较充分,为义
和庄西短轴背斜和向斜、埕东短轴背斜等。
发生在早、中侏罗世末的燕山运动二幕,奠定了济阳断陷盆地的雏形。这个时期,
强烈的断裂构造活动,形成了古潜山的基础,并控制了济阳断陷凹凸相间排列的构造
轮廓。晚白垩世前的燕山运动四幕又发生强烈的挤压作用,在桩西一带形成了较大的
逆掩断层,使其构造面貌更趋复杂化。
从始新世早期开始的济阳运动使东营地区在断陷盆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由断
陷进入断坳阶段,形成一系列凹凸相间排列的构造框架。由于基底断裂构造的继续活
动,使原来的断块体又进一步破碎。
凹陷与凸起
东营地区分布的凹陷和凸起一级构造单元自北而南主要有:埕子口凸起(东端)、
车镇凹陷(东部) 、义和庄凸起(东部)、沾化凹陷(东部)、陈家庄凸起、东营凹陷(东
半部)、广饶凸起(部分)等。
埕子口凸起属于埕宁隆起东端的次级构造单元,总体呈北东向展布,凸起由泰山
岩群和古生界组成,上第三系不整合超覆其上。
车镇凹陷北邻埕子口凸起,东部与渤海相通,南邻义和庄凸起,隔以潜伏鞍部和
沾化凹陷相通,走向近东西。凹陷内沉积有沙河街组和东营组,其中东营组较其他凹
陷发育完善。下第三系下伏中生代地层。
义和庄凸起该凸起于寒武-奥陶纪时下降接受了海相沉积;石炭-二叠纪时,局部
接受了海陆交互相沉积。之后,一直处于剥蚀阶段,至晚第三纪才又开始接受沉积。
新生界厚千米左右。
沾化凹陷该凹陷以北为义和庄凸起,东入渤海,南邻陈家庄凸起,呈近东西向展
布,在侏罗系之上发育有下第三系沙河街组和东营组。凹陷内发育的第三系构造带有
垦利、渤海农场断裂构造带,义东、孤南、孤北、埕南断裂带,以及四扣、孤北、孤
南洼陷和富林、渤南、三合向斜等次级构造。
陈家庄凸起经泰山运动隆起成山后, 遭受剥蚀,到寒武-奥陶纪时,北部边缘局
部沉积了寒武-奥陶系。 此后一直处于隆起状态,发展到晚第三纪时,又开始接受新
生代沉积,厚度达千米左右。
东营凹陷北部为陈家庄凸起,东部为青坨子凸起,南邻广饶凸起,西部与青城凸
起、滨县凸起相连,并与惠民凹陷相通,形似椭圆,呈北东向展布,面积约5700平方
公里。该凹陷东半部分布于本区。凹陷内下第三系南薄北厚,南部超覆于斜坡带上,
北部以断裂与凸起上的泰山岩群相接触。下第三系东营组和沙河街组沉积巨厚,沙河
街组直接覆于古生界、中生界之上;东营组在凹陷内呈近东西向椭圆形分布,至凹陷
边缘变薄而尖灭。
凹陷中部、 北部断裂构造发育。第三系构造带发育有:坨-胜-永、滨南-利津断
裂伴生构造带,东营凹陷中央背斜带(即塑性拱张构造带),以及一些洼陷和向斜构造。
其中,中央背斜带是由郝家、现河庄、东营、辛镇等背斜及一些鼻状和断块构造所组
成,呈东西向延展。在沙三段沉积时期,分隔了六户洼陷和坨庄-胜利村洼陷。此后,
由于东西向主干断裂的活动,使该带呈现东西向的地堑面貌。
广饶凸起该凸起从古生代末隆起后,一直处于剥蚀阶段,到晚第三纪又开始接受
沉积,厚度达600米以上。
断裂
区内断裂构造十分发育,产生的断层众多,活动强度大,均为正断层。其活动既
有阶段性,又有继承性。
在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中的东营、 辛镇两个背斜构造,即被210条断层切割为18
0余个断块, 最大的断块面积不超过5平方公里。东北部滨海地区,发育的断层约200
余条, 规模较大的断层即相当于一、二级主断层有9条。主断层对区内构造带、洼陷
等次级构造单元,如坨-胜-永断裂伴生构造带、东营中央隆起带、孤北洼陷、孤南洼
陷、四扣洼陷、利津洼陷等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另外,主断层与其次级断层
又控制了局部构造,如背斜构造,鼻状构造的形成与分布,所以局部构造往往沿主干
断裂呈串珠状分布。如在坨-胜-永断裂伴生构造带中,沿胜北、永北断层下降盘就分
布着一系列背斜构造和鼻状构造。
区内发育的断裂构造,按其走向大致可分为:近东西向、北西向和北东向3组。
近东西向断裂组该组断裂往往构成各凸起的南部边界,是凸起与凹陷的分界断裂。
如陈南断裂是陈家庄凸起南部与东营凹陷的分界断裂。这些断裂规模较大,一般长度
在50公里以上,基底落差可达千米以上,其中陈南断层断距达5000米,埕南断层8 60
米,齐-广断层1470米。这些断裂构造控制了凹陷的形成及早第三纪地层的发育。
此外,横亘济阳坳陷中部的一条近东西向断裂带--陵青断裂带,西起陵县,经滨
县进入本区,东到青坨子,呈锯齿状,把坳陷分为南、北两大块体,北部为埕子口凸
起及沾化-车镇凹陷;南部为青坨子、陈家庄等凸起及东营凹陷。
北西向断裂组该组断裂发育时间最早, 活动时间较短,多在中生代-早第三纪始
新世活动,规模较小。断裂往往分布于古潜山附近,对古潜山的形成起控制作用,如
孤岛、垦利潜山的西侧,就受落差达千米以上的北西向断裂控制,义和庄凸起北坡的
数排潜山,也主要受该组断裂的控制。
北东向断裂组东营地区发育较完善的一组断裂,分布广泛,活动于中、新生代。
在主要生油岩系沉积的渐新世,强烈活动的北东向断裂,成为控制坳陷内生油洼陷分
布的主要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