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拥政爱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1&rec=214&run=13

第六章 拥政爱民

第一节 支援油田建设

援建部队、东营军分区支援油田建设
1984年初,党中央、国务院作出把胜利油田尽快建设成“第二个大庆”的决策。
10月, 济南军区、海军北海舰队和济南军区空军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抽调16000余
人,机械122台,车辆350余辆,支援胜利油田的交通、通讯、水利、机场和港口等方
面的工程建设。1985年底,援建部队完成除黄河海港以外的其他9项工程建设任务。
济南军区援建部队共投入3个师、 3个团共14000余人,完成郑家、孤东两条共55
杆公里、 228对公里通讯线路架设任务,沟通两个新开发的高产油田的内外联系;修
筑总长为33公里的郝纯路、机广路两条公路,开辟油田南北纵向的第二条干线公路和
连接油田基地与东营市新城区的交通干道; 完成总容量为1.1亿立方米的孤河、孤北
两座平原水库的围堰筑坝任务及黄河1号坝、 西双河两座引水闸的构建任务。共挖运
土石方791万立方米,浇注混凝土29450立方米,洒布沥青8115吨。
济南军区空军某部承担东营机场的勘测、设计、施工、设备装配、管理人员配备、
试飞开航等整套任务。 1985年9月,完成第一期工程建设,建成长2200米、宽50米的
跑道2条。9月29日,首航北京试飞成功。
海军北海舰队某工区1985年9月~1992年11月, 在胜利油田五号桩地区先后建成
临时码头2个,长1500米、宽12米的引堤1个,输油码头1座。共动用土方25.11万立方
米、石方22.4万立方米、混凝土构件1.5万立方米。
1985年6月~1986年6月, 济南军区从所属部队抽调汽车驾驶员235人,由10名干
部带队,直接参加胜利油田生产建设,弥补了油田驾驶人员不足,缓解了会战前线运
输紧张的问题。
1987年,油田在滨海地区组织夺油会战。东营军分区组成会战前线军事领导小组,
带领65名人武、专武干部,将参战的2万余名民兵编成160个会战民兵连,承担许多急
难险重任务,为会战胜利作出贡献。
东营军分区和所属县区人武部还把维护油区秩序作为一项重要任务。1989年12月,
军分区在垦利县胜坨地区建立一支专门执行油区治安任务的民兵组织--垦利县共建文
明油区基干民兵连。 6年来,该民兵连在巡线护井和执行治安任务过程中,共抓获不
法分子596人,排除各种险情故障78次,截获被盗物资200余吨,为油田挽回和避免经
济损失1100万元。
济军生产基地支援油田建设
1971年11月,胜利油田正式在济军生产基地境内开采。油田会战初期,大批职工
和随队家属来到孤岛,生活条件艰苦,吃住非常困难。济军生产基地主动出面为他们
解决住房、粮食以及子女上学等事宜,为油田职工解除后顾之忧;划出部分可耕地,
提供良种和农业机械,帮助油田开展农副生产,改善职工生活。
为保证油田建设,自70年代开始至1995年,生产基地让出部分土地,使油田建成
孤北水库、孤岛一号水库、孤东采油厂输水渠以及专用油港等设施,满足油田生产需
要。
1993年春天, 油田需架设一条通往孤南二油区的3万伏高压电线。按施工设计方
案, 这条线路要通过生产基地唯一的没有任何障碍、能大面积机械化作业的24000亩
小麦丰产田。为油田开发,济军生产基地顾全大局,积极做通职工家属的工作,使油
田按原计划完成施工。至1995年,胜利油田在济军生产基地境内设有孤岛、孤东、桩
西和河口4个采油厂以及海洋石油开发公司、 钻井总公司一分公司、油气集输公司孤
岛大队等单位,有3000余口油井和大量采油设施以及职工家属生活设施坐落于生产基
地境内最好的农田、林地。

第二节 支援地方建设

东营市成立后,大力进行公路交通建设。驻军各部队积极投入人力、车辆、机械
等, 支援东王路、辛河路及滨海路等多条干线公路的建设和改造。军分区先后派出4
名机关干部参加市和油田公路建设指挥部的工作,并在机关用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
腾出部分办公和食宿用房,为公路建设指挥部解决办公及设计等场所。
1994年,东营市进行东红公路胜利黄河大桥至黄河海港一级汽车专用公路建设。
军分区首长带领机关干部深入施工现场,组织沿线民兵参加筑路建设。3~8月,全市
1000余名民兵上阵, 搬运土石方230余万方,投入劳动日20余万个,完成路基工程30
余公里。为树立民兵样板工程,军分区还组织200名民兵,主动承担最艰巨的海港段4
公里的路基及护坡施工任务,经过84天的连续奋战,先后两次战胜风暴潮的侵袭,提
前15天完成施工任务。在公路工程指挥部组织的质量检查验收中,被评为优质工程。
驻东营各部队每到植树季节,都积极出动人力,参加地方统一组织的植树活动,
支援城乡美化绿化。1990年,军分区根据市统一安排,包片承担在河口区义和镇枣粮
间作试验区种植枣树任务, 连续3年,共在千亩粮田内种枣树5000多棵,所种枣树已
开始结果。
军分区自1983年组建以来,先后组织官兵义务参加东王公路、广利河两岸和东城
绿化工程的植树活动,共投入人力1300余人次、728个劳动日,植树8400余棵。
1987年以来,大中学校逐步对新生进行军事训练。东营驻军和部分驻外地军事机
关,每年都派出上百名官兵帮助石油大学和油田、市所属大中专学校及部分中学进行
学生军训。
驻军部队领导每逢六一节、教师节、助残日,都要到学校慰问师生,赠送慰问品、
文体器材、书刊、钱款等。另外,还派出校外辅导员,为驻地学校讲法制课、革命传
统课和国防教育课等。
在全市开展的创建双拥模范活动中,驻军各单位按照市双拥领导小组制定颁发的
《双拥模范(先进)单位和个人标准》,普遍制定《拥政爱民公约》,广泛进行双拥宣
传,对官兵进行军队优良传统和拥政爱民教育,积极开展军(警)民共建、国防教育和
为民服务活动,与驻地有关单位结成72个双拥共建“对子”,大力开展军民共建两个
文明活动。1992年以来,先后有7人被省、市评为拥政爱民模范(先进) 个人,东营军
分区政治部、济军生产基地警通连被省命名为“拥政爱民先进单位”。
济军生产基地充分利用技术、 设备优势为三角洲地区农业发展做贡献。1973~1
979年,生产基地为地方群众收割耕种庄稼累计达88993亩,运输物资1300多台次,为
群众治病30898人次。 1980年以后,每年都派出车辆机械40多台次,帮助群众耕种收
割, 为当地群众储存加工粮食100万公斤。春节时,还单独加工精粉10万公斤供应地
方。每年为地方提供良种20万公斤。1991年,在试验成功短季棉的当年,向河口区等
地提供原种15000公斤。
为带动地方发展, 济军生产基地自1970年开始至1989年,共为地方提供马骡147
00匹。 在垦利县永安乡、下镇乡和河口区四扣、六合等6个乡镇设立良种马、海伏特
肉牛等种畜配种站,帮助群众改良大牲畜。兽医人员还为地方检疫、治疗近3万只(头)
畜禽,另外,生产基地每年都为地方提供秸秆及饲料粮100多万公斤。
济军生产基地发挥优势,为地方培养人才。济军生产基地中学自1980年至1995年,
共接收1600多名地方群众子女就近上学, 在这些学生中, 有50多人考入大专院校,
150多人考入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 1986年,济军生产基地建立技工学校,累计
投资100万元,面向社会招生500多人,为东营市输送各类专业人才。生产基地还为地
方培训畜牧兽医技术人员350名, 对推动地方发展畜牧业起到一定作用。1975~1995
年,生产基地共为地方培训各类技术人员1200余人。
河口区成立初期,河口区公安分局、人民武装部、民政局基本建设需要红砖, 济
军生产基地立即无偿支援55万块。1994年,在济军生产基地组织援助东营港建设和支
援贫困地区捐款中,官兵职工捐款3万余元、捐物3400件。同年4月,东营市修建东港
一级公路,途经济军生产基地6个单位,穿越境内37公里,其中,还要占用380亩进入
盛果期的果园,济军生产基地顾全大局,及时处理公路迁占问题,确保东港公路如期
开工。

第三节 抢险救灾

1969年4月, 利津县盐中大队17名村民被黄河洪水包围,济军生产基地六营闻讯
后, 立即派人涉水将17名村民救出,其中,有2名村民冻昏,营长立即将村民接到自
己家中, 烧暖炕盖上被,救活这两个村民。1971年2月,利津县付窝乡肖庙大队在生
产基地界内种地的5名村民被洪水包围, 生产基地迅速派人员、拖拉机冒险把他们抢
救出来。1969~1972年,生产基地抢救被洪水围困的群众达200余人。
1974年6月19日下午, 利津、垦利两县部分乡村遭受严重雹灾,大面积的粮食作
物被毁。生产基地在自身也遭雹灾的情况下,凑齐当时奇缺的化肥90吨,无偿送给两
县受灾的乡村。受灾后,垦利县有的乡村没有种子,生产基地从黄河北绕道滨州 (当
时附近没有渡口和桥梁)往返300多公里,无偿送去大豆种1万公斤。
1977年,黄河水主流北移,河水漫滩,直接威胁北大堤。生产基地接受抢险任务
后,迅速组织人员物资,昼夜驻守,加固堤坝,排除险情,保住黄河以北的油田。
1987年夏天,黄河上游来水增多,并形成多次洪峰。军分区机关和沿黄县区人武
部与地方抢险人员一道分关把口, 昼夜巡逻。先后排除险情13次,加固险段304里,
转移滩区群众1100多人。
1988年2月, 黄河口地区出现冰凌并发生漫滩,把垦利县黄河下游滩区的村民围
在汪洋之中。在这危急关头,东营军分区一面组织官兵投入抢险,一面向上级请求直
升飞机支援。 在济南军区空军派出的3架直升飞机配合下,被围的数百名群众全部脱
险,无一伤亡。11月,东营军分区被全国抗旱防洪总指挥部授予“全国抗洪抢险先进
单位”称号。
1992年9月1日晚,受第16号强热带风暴影响,东营沿海出现10~11级大风,普降
暴雨,并遭受50年未遇的特大海潮袭击。正在河口区大王北地区构筑海堤的1600多名
胜利油田职工和民工,被突然涌来的潮水分割围困在几处堤坝和井台上,有20多人被
潮水卷走,情况十分危急。东营军分区得知消息后,立即进行部署,通知河口区人武
部立即组织民兵应急分队,筹措船只,全力以赴营救人员,同时报请上级派舟桥部队
和空军进行救援。军分区领导带领机关官兵连夜赶赴大王北地区,并迅速投入战斗。
经过军分区、济南军区某舟桥部队和济南军区空军及海军北海舰队派出的直升飞机连
续两昼夜的协同奋战,先后救出职工、民工1100余人,并找到全部遇难人员的尸体。
救灾一结束,军分区购买军衣、军鞋、雨衣、毛巾和药品送到灾区,军分区领导乘冲
锋舟往返6个多小时,把救灾物资和药品送到职工、民工手里。
1992、1993年,东营部分地区连续发生严重旱灾,造成数十万人缺水,许多群众
因饮用污水而染病。为帮助群众度过“水荒”,军分区向全市人武部门发出《迅速行
动起来,积极投入抗旱斗争的紧急通知》,要求各级干部和广大民兵在抗旱斗争中充
分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并强调救灾先救人,把解决群众饮水困难作为重点。在抗旱斗
争中, 军分区和县区人武部共出动拉水车560多台次,使1400多户群众的吃水问题得
以解决。支援河口区10吨柴油,用以抗旱。同时,为解决部分群众因旱灾造成的生活
困难,军分区机关开展“向灾区人民献一片爱心”活动,机关干部捐款1100元,又拨
款2万元, 购买6000公斤面粉和50件大衣及其它用品,送到灾情较重的利津县,委托
县委、县政府分赠给生活困难的农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