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创建与发展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1&rec=171&run=13

第一节 创建与发展

境内是山东省最早建立农村党组织的地区之一,党的早期活动主要集中在广饶县
南部。1923年春,广饶县延集村人延伯真在公立青岛国民小学任教,经王尽美、邓恩
铭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广饶县西李村人李耘生、刘集村人刘子久(刘俊才)
在济南经王尽美、王翔千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广饶县黄丘村人耿贞元在青州
经邓恩铭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1925年间,延伯真受党组织派遣,几次到延集
和寿光县张家庄村一带开辟党的工作。 1924年8月,延伯真发展张家庄村人张玉山、
王云生和延集村人延安吉为党员,组建中共寿(光)广(饶)小组,张玉山任组长。同年
9月, 经中共济南地方执行委员会批准,中共寿广小组改为中共寿广支部,张玉山任
书记,隶属中共济南地方执行委员会领导。此后,广饶县延春熙、延安庆等人相继入
党。 1925年2月,中共寿广支部撤销,随即建立东营市境内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延集
支部,延安吉任书记。同年春,刘子久从济南回到家乡刘集村,发展刘良才为党员,
刘良才又介绍刘英才等人入党, 建立中共刘集支部,刘良才任书记。1926年7月,耿
贞元回到家乡,以“算命”和务农为掩护秘密发展党员,建立中共黄丘支部,耿贞元
任书记。中共延集支部、刘集支部和黄丘支部均隶属中共济南地方执行委员会领导。
中共延集支部和中共刘集支部均以农民夜校为阵地宣传革命道理,发展党的组织。
1926年起, 刘集党支部连续3个冬春举办农民夜校,组织贫苦农民学文化、学政治。
学习的材料中,有1920年出版的《共产党宣言》。刘集党支部书记刘良才、黄丘党支
部书记耿贞元除领导本村党员开展革命活动外,还以走亲访友等形式到外村秘密开展
党的活动。至1927年秋,耿集、封庙两村建立党支部,菜园村建立党小组,城坞、韩
庄、李鹊、张庄、段家、红盆、蒋户等村有了党、团员和革命分子,部分村庄建立农
民协会、儿童团等群众团体,积极开展革命活动。
1927年8月, 中共广饶县特别支部成立,刘良才任书记。辖延集、刘集、黄丘、
耿集、封庙5个党支部,有党员20人,隶属中共青州地委领导。1928年2月,中共青州
地委遭到破坏。按照中共山东省委指示,中共广饶特支与中共益(都)北特支临时组成
中共广(饶)益(都)特支联席委员会,负责领导两县的革命活动,直属中共山东省委领
导。1928年春至秋,中共广饶特支领导贫苦农民开展“觅汉(雇工)增资”、“短工增
资”和“吃坡(掐谷穗)”斗争,均取得胜利。同时,利用广饶县国民党反动势力相对
薄弱的时机,秘密发展党员,壮大党的队伍。是年12月,按照中共山东省委指示,中
共广饶特支改为中共广饶县委,刘英才任书记,隶属中共山东省委领导。辖延集、刘
集、黄丘、耿集、封庙、菜园、朱鹿(今属青州市) 7个党支部,有党员40人,驻地刘
集村。先后隶属中共青莱特委、中共山东省委和中共潍县中心县委领导。1929年1月,
刘英才离职, 刘良才任书记,宋岐、陈德仪、王清梅为委员。1930年5月,增补延春
城、任天纵、刘奎文为委员。
1928年下半年,国民党统治山东后,白色恐怖日益严重,中共广饶县委领导党员
和人民群众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1930年11月5日, 在韩桥庙会上发动震撼全县的
“砸木行” 斗争,驱逐木货行里的国民党收税官员。12月,县委委员王清梅等2人被
捕。 县委书记刘良才因暴露身份,于翌年2月调任中共潍县中心县委书记。省委派顾
××接任中共广饶县委书记。顾××未到职,即派牟铭勋(牟竹轩)任中共广饶县委书
记。牟铭勋到广饶开展过几次活动,不久调离,延春城接任县委书记,机关驻地迁至
延集村。 1931年11月~1932年1月,中共广饶县委实施组织整顿,在肃清党内投机和
动摇分子的同时, 慎重进行党的发展工作。1932年1月,根据斗争需要,中共广饶县
委改为中共广饶特支, 隶属中共寿光中心县委领导。1932年8月,广饶县党组织策应
“博兴暴动”后,国民党广饶县政府大肆逮捕共产党员,中共广饶特支书记延春城和
党员刘考文、耿延铭、延成鳌等先后被捕入狱。此后,广饶党组织中断了与上级的联
系。
1927年,利津县庄科村人李竹如在济南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于次年济南发生“五
三”惨案后回到家乡,开展革命活动。李竹如以国民党员的公开身份联合国民党中的
进步人士改组了国民党利津县党部,团结一批进步青年走上街头开展反帝反封建宣传。
同年7月, 李竹如被利津国民党反动派列为缉捕对象之首,在乡亲们的掩护下,李竹
如离开利津。1932年7月,中共党员杜荣甲在家乡博兴县史口村 (今属东营区史口镇)
介绍侯执礼等人入党,建立中共史口支部,隶属中共博兴县委。“博兴暴动”失败后,
中共史口支部亦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此后至抗日战争爆发,境内党的活动一直处
于低潮,仅有少数党组织和部分党员在恶劣的环境中秘密坚持斗争。
1937年7月, 抗日战争爆发,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东营地区党组织得到恢
复和发展。1937年10月,广饶共产党员延春城、刘考文、耿延铭、延成鳌等人和利津
十六户村共产党员李毓祯获释返乡。是年冬,李毓祯参加了原国民党少校军官刘景良
在利津北部组织的抗日部队,按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做了大量工作。后因刘
景良反共倾向增强,形势恶化,李毓祯被迫出走。1938年冬,在博兴任教的薛家村青
年薛鹏飞(又名薛成德,字韶九)经赵士云、许连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回原籍郝
家一带发展党员, 建立党支部。1939年3月,中共博兴七区委员会在史口一带建立,
薛鹏飞任区委书记,辖史口、小刘、三里范、薛(家)黄(店)、姜(家)周(家)、大务樊
家6个党支部。 次年春,七区委遭到破坏,停止活动。广饶共产党员延春城等人获释
回乡后,遵照中共鲁东工委关于“联络党员,恢复组织,准备组织抗日武装”的指示
开展工作。 1938年2月,任杰、延春城、董直夫、孙瑞甫、耿延铭、刘百禄等10余名
党员在封庙村召开会议,选举新的县委,任杰任书记,辖二、三两个区委,隶属中共
鲁东工委领导;5月,改属中共清河特委,驻封庙、延集一带。1939年6月,中共广饶
县委建立抗日地方武装--广饶县大队。9月,中共广饶县委改属中共清河地委,辖二、
三、 四区3个区委,驻封庙、军屯子一带。是年10月,中共清河地委决定建立中共益
(都)寿(光)临(淄)广(饶)四边县委,同时撤销中共广饶县委,广饶县二区、四区及五
区的部分村庄归四边县委领导;四边县委隶属中共清河地委领导。随着抗日斗争形势
的发展, 根据地不断扩大。1940年4月,中共清河地委决定撤销四边县委,恢复中共
广饶县委, 李荆和任书记,辖4个区委,驻刘集、军屯子、卧石村一带。先后隶属中
共清河地委和清东地委领导。
1940年2月, 为扩大和建立巩固的抗日根据地,中共清河地委和八路军山东纵队
第三支队突破敌人对小清河的封锁,转战小清河以北。同年7~8月,中共广饶县委先
后两次派工作团赴广北配合开辟根据地。 9月,相继建立六、七、八区3个区委会。1
941年1月,建立中共广北县委(1943年前对外称八路军驻广北办事处),张力群任书记,
辖六、七、八3个区委会,驻北隋、牛家庄一带,先后隶属中共清东地委、清中地委、
渤海区五地委领导。至1942年夏,六、七、八区的重点村都有了党员,李楼、三岔、
万屋、丁屋、魏家、杜家、时家、北隋等村建立党支部,广北县约有党员100名。
八路军山东纵队三旅(原山东纵队第三支队)在广北打开局面后继续北进。九团二、
三营由广北马家楼子出发,于1941年1月解放了利津县垦区八大组 (今垦利县永安乡)
一带。 8月,三旅部队大部、清河区党政机关以及由中共清河区委、清河行署、清河
军区组建的垦区工作团进驻垦区。 9月,三旅主力部队渡过黄河,解放了利津县东北
部和沾化县东部的广大地区。同月,在八大组建立中共垦区工作委员会 (简称垦区工
委),李明村任书记,直属中共清河区委领导,辖一、二、三区3个区委,机关驻地永
安镇、 朱家屋子、杨家嘴一带。1942年6月,垦区工委改建为垦利县委,隶属中共清
河区委领导,机关驻地朱家屋子、杨家嘴、宋家院、黄家油坊、新台子庄一带;是年
冬, 所辖区委增至7个。1943年春至1944年初,中共垦利县委派部分干部和部队进入
利二区、利三区开展工作,先后建立了两个区委。
1941年1月, 日军把华北作为“彻底治安肃正”的重点,境内抗战进入最艰苦时
期。为粉碎敌人“蚕食”抗日根据地的阴谋,中共清河区委在敌人统治相对薄弱的一
些边缘地区建立党的领导机构。1941年10月,建立益(都)寿(光)广(饶)三边工作委员
会,王法禹任书记,先后隶属中共清东地委和渤海五地委领导,驻郭家庄、岳家村一
带。11月,建立中共广(饶)寿(光)二边工作委员会(1942年10月撤销),国华、刘东海、
徐炜先后任书记, 隶属中共清东地委,机关驻地央上、马头村一带。1942年2月,撤
销中共广饶县委,重建中共益寿临广四边县委,丁亦民、李荆和先后任书记,广饶的
一、二、三区及四、五区的部分村庄归四边县委管辖,先后隶属中共清东地委、 (直
属) 清河区党委、清中地委、渤海区五地委领导,机关驻地下庄、刘集、赵家营、彭
家庄一带。5月,建立中共广(饶) 博(兴)蒲(台)三边工作委员会,张力生任书记,隶
属中共清中地委, 机关驻地陈家庄、 南薛、官庄、陈家桥一带。10月,建立中共蒲
(台) 利(津)滨(县)三边工作委员会(1944年5月撤销),王汉章(阎川)任书记,辖蒲台
县三区、利津县一区和滨县二区,先后隶属清河区党委、中共垦区(大垦区)工委、中
共垦利地委、中共渤海区四地委领导。1943年1月,建立中共沾(化) 利(津)滨(县)三
边工作委员会(1944年9月撤销),王墨林任书记,先后隶属清河区党委、中共垦区(大
垦区) 工委、垦利地委、渤海区四地委领导,机关驻地单寺、张集一带。为维护海上
交通安全,1942年1月,清河区党委建立中共海上工作委员会(1946年春撤销) ,常国
兴(张应举)、王洁亭先后任书记;先后隶属清河区党委、中共垦利地委、渤海区四地
委领导,机关驻地郭家局子。1941~1944年,边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多次
取得反“扫荡”、反“蚕食”斗争胜利。
1944年2月, 清河区与冀鲁边区合并为渤海区,中共益寿临广四边县委和中共广
北县委隶属中共渤海区五地委领导,中共垦利县委隶属中共渤海区四地委领导。同年
9月,中共利津县委建立,王林任书记,辖6个区委,隶属中共渤海区四地委。
1944年冬~1945年春, 广饶、利津、垦利3县掀起“大参军”运动,3县共有600
0名青壮年参军入伍,奔赴抗日前线。
1945年8月, 日本投降,全境解放。渤海区党委决定撤销益寿临广四边县委和益
寿广三边工作委员会,广北县委改为广饶县委,隶属渤海区党委三地委(1949年6月改
称清河地委),驻地稻庄、颜徐店村。至此,境内共有广饶、垦利、利津3县委,共辖
19个区委、154个党支部,共有党员2140名。
抗日战争胜利后,各县分别开展“除奸反特”、“减租减息”、“反奸诉苦”、
“反封建反恶霸”等一系列政治运动。1946年10月,遵照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华东局
关于实行土地改革的指示, 全面推行“土改”运动。次年3月,又开展“土改复查”
运动。3县共没收地主土地61万亩,分给7.8万户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土改运动中,群
众革命热情高涨,各地普遍建立农会、民兵、姊妹团、儿童团等群众组织,基层党组
织也迅速发展,1946年底,境内共有党员9597名。
1946年6月,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爆发。各级党组织领导人民开展“反蒋保田”、
“参军参战”和“防特反匪”斗争,发动群众参军、献粮、捐款,支援前线。群众支
前热情高涨,至1949年,先后4次掀起大参军运动,共有1.72万名青壮年入伍,有3.1
万人参加轮战营,动员数以万计的民工组成担架队、运粮队、担运团,参加战役数十
次。1949年2~3月,广饶、利津、垦利3县委选拔429名干部随军南下,参加开辟和建
设新解放区工作。
1949年6月9日,中共渤海区四地委改名中共渤海区垦利地委,中共垦利县委、中
共利津县委隶属中共垦利地委。同月,中共渤海区五地委撤销,建立中共渤海区清河
地委, 中共广饶县委隶属清河地委领导。1950年5月,渤海区撤销,中共垦利地委改
称中共惠民地委,广饶、利津、垦利3县党委皆隶属中共惠民地委领导。1956年3月,
垦利县并入广饶、 利津两县,中共垦利县委撤销。1958年8月27日,中共孤岛工作委
员会成立,驻友林村(今属垦利县新安乡),隶属中共惠民地委。同年10月,惠民专区
与淄博市合并为淄博专区,建立中共淄博地委。11月,利津县并入沾化县,中共利津
县委撤销;同月,中共孤岛工委改建为中共孤岛人民公社委员会(县级)。中共沾化县
委、中共孤岛人民公社委员会及中共广饶县委均改属中共淄博地委领导。1959年10月,
垦利县建制恢复,中共孤岛人民公社委员会改建为中共垦利县委员会,驻友林村,隶
属中共淄博地委领导。 1960年6月,垦利县委与山东渤海农垦局党委合署办公,机关
驻地迁至牛庄(今东营区牛庄镇) 。1961年1月,中共淄博地委撤销,恢复中共惠民地
委, 广饶、垦利、沾化3县委先后改属中共惠民地委。同年10月,利津县建制恢复,
中共利津县委随之恢复。同月,垦利县委与山东渤海农垦局党委分立,机关驻地迁回
友林。 1965年底,广饶、利津、垦利3县委共辖基层党委135个、支部611个,有党员
17001名。
建国后,境内各级党组织配合全党工作重心开展工作,顺利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开展“抗美援朝”、整党、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整风”、“农业合
作化”、“人民公社化”等运动,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虽有失误和挫折,但各项事业仍
取得巨大成就。尤其是60年代以来,境内发现石油,胜利油田开发建设从此轰轰烈烈
地开展起来。 为支援油田建设,1965年3月,建立中共惠民地委东营工作委员会,刘
子岭任书记。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各级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普遍受到冲击。
1967年2月, 中共惠民地委东营工作委员会停止活动;3月,广饶、利津、垦利3县党
委均被“造反派” 夺权,分别成立“革命委员会”。1969年9~12月,经山东省革命
委员会党的核心领导小组批准,利津、垦利、广饶县革命委员会相继成立党的核心领
导小组, 党的工作活动开始恢复。1971年3~5月,3县相继召开党代表大会,选举产
生新的县委。同年12月,中共惠民地委东营工委恢复,李树椿、刘景诚先后任书记。
1974年春,“批林批孔”运动使各县再度陷入混乱状态。1975年,中央着手治理整顿,
党的各项工作有新转机。 同年11月, “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又使形势转入混乱。
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党的各级组织和活动恢
复正常。 是年底,广饶、利津、垦利3县委共辖基层党委56个、支部2094个,有党员
33284名。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执行中共十一届
三中全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1980年9月,3县分别召开党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县委。各县政权机构普遍成立党组。
至1982年底, 广饶、 利津、 垦利3县共辖58个基层党委、2384个党支部,共有党员
39910名。
为适应胜利油田建设和黄河三角洲开发的需要,1982年11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东
营市(地级),直属山东省领导,中共惠民地委东营工作委员会同时撤销。1983年10月
1日,中共山东省委任命李晔等7人组成中共东营市委,李晔任书记,成师农、杨再文、
张文彦任副书记,欧阳义、丁恩海、赵以政为常委。同月,中共东营市纪律检查委员
会成立。1983年10月15日,东营市成立大会召开,中共东营市委正式挂牌办公,下辖
广饶、 利津、垦利3县委和东营、河口、牛庄3区委,机关驻地东营区。1987年6月,
东营、牛庄两区合并为东营区,两区党委随之合并为中共东营区委。至1995年底,中
共东营市委下辖县区党委5个、 其它党委6个、 党组204个、基层党委140个、党总支
139个、党支部3861个,共有党员64592人。

第二节 机构设置

中共东营市委员会
1983年10月15日,中共东营市委员会正式成立,隶属中共山东省委领导,机关驻
地东营区。 辖东营、牛庄、河口3区委和广饶、利津、垦利3县委。1987年6月,中共
东营区委同中共牛庄区委合并为中共东营区委。至1995年底,中共东营市委辖中共东
营区委、 中共河口区委、中共广饶县委、中共利津县委和中共垦利县委共5个县、区
委员会。

1983~1995年中共东营市委主要领导更迭表
表18-1

┏━━┯━━━━┯━━━━━━━━┯━━┯━━━━┯━━━━━━━━┓
┃职务│姓名 │任职时间 │职务│ 姓名 │任职时间 ┃
┠──┼────┼────────┼──┼────┼────────┨
┃ │李晔 │1989.3~1989.8 │ │赵以政 │1983.10~1986.6 ┃
┃ 书 ├────┼────────┤ ├────┼────────┨
┃ │ 李敬│1990.6~1993.1 │ │郑尚後 │1984.2~1986.4 ┃
┃ ├────┼────────┤ ├────┼────────┨
┃ 记 │ 周永康│1989.8~1990.6 │ │高昌礼 │1984.5~1986.3 ┃
┃ ├────┼────────┤ ├────┼────────┨
┃ │ 陆人杰│1990.6~1993.12 │ │赵芳清 │1984.5~1992.12 ┃
┃ ├────┼────────┤ ├────┼────────┨
┃ │ 李殿魁│1992.12~1995.11│ │李启万 │1986.3~1987.10 ┃
┃ ├────┼────────┤ ├────┼────────┨
┃ │ 国家森│1995.11~ │ │李养珍 │1986.4~1993.5 ┃
┠──┼────┼────────┤ ├────┼────────┨
┃ │ 成师农 │1983.10~1984.4 │ │李殿魁 │1986.6~1995.11 ┃
┃ ├────┼────────┤ 常 ├────┼────────┨
┃ │ 杨再文 │1983.10~1986.3 │ │任兴业 │1987.1~1993.12 ┃
┃ ├────┼────────┤ ├────┼────────┨
┃ 副│ 张文彦│1983.10~1984.5 │ │耿佃杰 │1988.9~1992.12 ┃
┃ ├────┼────────┤ ├────┼────────┨
┃ │唐生海 │1984.5~1989.8 │ │ 李 敬 │ 1989.3~1989.8 ┃
┃ ├────┼────────┤ ├────┼────────┨
┃ │ 高昌礼│1984.5~1986.3 │ │周永康 │1989.8~1990.6 ┃
┃ 书├────┼────────┤ ├────┼────────┨
┃ │ 赵芳清│1984.5~1992.12 │ │张万湖 │1992.12~ ┃
┃ ├────┼────────┤ ├────┼────────┨
┃ │ 李启万│1986.3~1987.10 │ │薛新民 │1993.5~ ┃
┃ ├────┼────────┤ ├────┼────────┨
┃ 记│ 李殿魁│1986.6~1992.12 │ │张庆黎 │ 1988.9~1995.1 ┃
┃ ├────┼────────┤ ├────┼────────┨
┃ │ 张庆黎│1988.9~1995.1 │ │陆人杰 │1989.8~1990.6 ┃
┃ ├────┼────────┤ ├────┼────────┨
┃ │陆人杰 │1989.8~1990.6 │ │ 阎启俊│1992.12~ ┃
┃ ├────┼────────┤ ├────┼────────┨
┃ │阎启俊 │ 1992.12~ │ │ 陈锡山│1993.5~ ┃
┃ ├────┼────────┤ ├────┼────────┨
┃ │ 陈锡山│1993.5~ │ │ 周德山│1993.12~ ┃
┃ ├────┼────────┤ 委 ├────┼────────┨
┃ │ 周德山│ 1993.12~ │ │ 贾其贤 │1993.12~ ┃
┃ ├────┼────────┤ ├────┼────────┨
┃ │ 张万湖│1995.2~ │ │ 姜振邦│1995.8~ ┃
┠──┼────┼────────┤ ├────┼────────┨
┃ │ 李晔│1983.10~1989.3 │ │ 杨鲁豫│1995.8~ ┃
┃ ├────┼────────┤ ├────┼────────┨
┃ │ 成师农 │1983.10~1984.4 │ │ 武秀清│1995.8~ ┃
┃ ├────┼────────┤ ├────┼────────┨
┃ │杨再文 │1983.10~1986.3 │ │ 卢得志│1995.8~ ┃
┃ 常├────┼────────┤ ├────┼────────┨
┃ │ 张文彦 │1983.10~1989.8 │ │ 国家森 │1995.11~ ┃
┃ 委├────┼────────┤ ├────┼────────┨
┃ │ 欧阳义 │1983.10~1987.3 │ │唐生海 │1984.5~1986.3 ┃
┃ ├────┼────────┤ ├────┼────────┨
┃ │ 丁恩海 │1983.10~ │ │ │ ┃
┗━━┷━━━━┷━━━━━━━━┷━━┷━━━━┷━━━━━━━━┛

中共东营市委(1983年10月~1995年12月)设:办公室、研究室、组织部、宣传部、统
战部、政法委、农村工作委员会(1983年10月~1988年3月)、企业政治工作部(1983年
11月~1987年12月)、老干部局(1986年5月建)、机关党委(1989年5月改称市直机关工
作委员会)、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办公室(1985年8月改称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信
访局(1986年11月建,副县级单位;1991年1月,升格为正县级单位) 、打击严重经济
犯罪斗争领导小组办公室(1987年4月建,与政法委合署办公) 、东营报社(1987年9月
建) 、党校(1985年10月,胜利油田党校改为中共东营市委、胜利油田党委党校;199
1年3月,中共东营市委党校与胜利油田党委党校分设)、政治体制改革研究室(1988年
7月~1990年8月)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1991年12月建,与政法委合署办公)、
老龄委办公室(1987年9月建,设在市劳动局。1989年10月与市委老干部局合署办公)、
接待处(1988年10月建,1991年11月~1995年8月列市政府序列,挂靠市政府办公室)、
油田在市人员办公室(1989年2月建)。
中共东营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建市前, 境内纪检机构有广饶、利津、垦利3县的县委纪律检查委员会。1983年
10月,中共东营市委正式成立,中共东营市纪律检查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纪委)同时设
立,内设办公室、信访科、纪律检查科、案件审理科、经济检查科 (1987年移交市委
政法委),编制22人,实有7人。同年12月,中共广饶县委纪委改为中共广饶县纪委;
1984年4月,中共垦利县委纪委改为中共垦利县纪委;5月,中共利津县委纪委改为中
共利津县纪委;6月,中共河口区纪委成立;7月,中共东营区纪委和中共牛庄区纪委
成立; 1987年6月,东营区与牛庄区合并为东营区,两区纪委随之合并为中共东营区
纪委。1987年5月,市纪委增设教育科;同年9月,更名为研究室。1988年10月,市、
区(县)纪委内部机构由科改为室。1990年12月,市纪委增设教育室,与研究室合署办
公。 1993年4月起,市纪委与东营市监察局合署办公,实行一套机构、两块牌子的体
制。其后,各县区纪委、监察局亦相继合署。合署后,市纪委内设办公室、监察综合
室、研究室、信访室、纪检监察一室、纪检监察二室、案件审理室、宣传教育室、党
风廉政建设室、执法监察室等10个室,编制为57人,实有46人;1995年底,实有工作
人员43人。

1983~1995年中共东营市纪委主要领导成员更迭表
表18-2

┏━━━━┯━━━━┯━━━━━━━━┓
┃ 职 务 │ 姓 名 │任 职 时 间 ┃
┠────┼────┼────────┨
┃ │ 欧阳义│1985.8~1987.3 ┃
┃ 书 ├────┼────────┨
┃ │ 张万湖│ 1987.3~1988.4 ┃
┃ 记 ├────┼────────┨
┃ │ 丁恩海 │ 1988.4~ ┃
┗━━━━┷━━━━┷━━━━━━━━┛

市直部门党组、党委
建市后,市直部门开始陆续建立党组、党委。至1995年底,先后建立的党组、党
委有:农业银行东营市分行党组、市级机关党委(1989年改为市直机关工作委员会)、
市人大党组、市政府党组、市政协党组、邮电局党组(1986年建立党委)、山东黄河河
务局修防处党组、总工会党组、妇联党组、法院党组、检察院党组、司法局党组、公
安局党组、多种经营社队企业局(后改为乡镇企业局)党组、计划委员会党组、经济委
员会党组、劳动局党组、教育局党组(1994年12月后改称教委党工委)、民政局党组、
交通局党组、林业局党组、文化局党组、广播电视局党组、档案局党组、烟草专卖局
党组、 商业局党组、 工商局党组、水利局党组、农业畜牧局党组、对外经济贸易局
(后改为外经贸委) 党组、供销社党组(1986年5月建立党委)、市政府办公室党组、财
政局党组、物价局党组、科委党组、粮食局党组(1992年5月建立粮食局党委) 、审计
局党组、统计局党组、人事局党组、标准计量局(后改为技术监督局)党组、运输公司
党委、卫生局党组、体委党组、计划生育委员会党组、人民银行东营市分行党组、工
商银行东营市分行党组、师范党委、城乡建设委员会党组、市政建设局党组(1987年7
月与城乡建设委员会党组合并) 、科协党组、水产局(后改为水产与海洋局)党组、税
务局党组、公路局党委、城乡建设委员会与市政建设局党组 (后又分为城乡建设委员
会党组和市政建设局党组)、经协办党组、土地管理局党组、中国银行东营支行党组、
渤海农场党委、监察局党组、农业办公室党组、外事办旅游局侨办党组、棉纺织厂党
委、南郊农场党委、山东省东营石油分公司党委、体改委党组、农机局党组、农业局
党组、外经办党组、养虾示范场党委(水产集团总公司党委)、市委接待处党组、报社
党委、社科联党组、文联党组、工商联党组、农校党委、体校党委、环保局党组、经
济研究中心(黄河泥沙研究所)党组、电视大学党委、财校党委、党校党委、油区办党
组、一轻局党组、二轻局党组、医药管理局(医药公司)党委、农场局党组、纺织局党
组、人民医院党委、机电局党组、一中党委、化工局党组、粮食局(粮油集团总公司)
党委、第二人民医院党委、引黄济青工程管理局东营分局党组、气象局党组、物资总
公司党委、安全局党组、实验中学党委、黄河农工商总公司党委、广北实业总公司党
委、渤海农垦实业总公司党委、石化工业集团总公司党委、自来水公司党委、东营电
业局党委、地税局党组、开放开发综合试验区管委会党组、畜牧局党组、贸易局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