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河口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1&rec=17&run=13

第二节 河口区位于东营市北部。东、
北临渤海, 西与沾化县接壤, 南与利津县毗邻,东南与垦利县隔黄河相望。总面积
2138.79平方公里。1995年,总人口174248人,其中农业人口83019人,人口密度为81
人/平方公里。 有汉、回、满、壮、朝鲜、蒙古等20个民族。1984年建区,系由原滨
州地区沾化县的4个公社、利津县的六合公社、罗镇公社的4个大队及垦利县部分村庄
组成。 境内驻有河口、孤岛、孤东、桩西4个采油厂及济南军区黄河三角洲生产基地
等单位。 河口区为黄河三角洲冲积平原地貌。南高北低,自然比降为1/10000。主要
排水河流自西向东依次为:潮河、马新河、沾利河、草桥沟、挑河。此外,还有郭河、
羊栏河、 王集干渠、神仙沟等排水河道。年均气温12.9℃。年均降水690.5毫米,70
%集中在6~9月。年平均蒸发量1817.9毫米。季风强劲,年均风速为4.2米/秒。河口
区自然资源丰富, 是山东省人均土地最多、 滩涂面积最大的县级行政区。耕地面积
67.61万亩,占总面积的21%,人均耕地3.9亩。林地面积13.63万亩,草场32.37万亩。
滩涂97万亩。动植物资源主要有哺乳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等。海洋鱼类102种,
虾类15种, 蟹类54种,蛤类40种。淡水鱼虾类也十分丰富。境内野生植物120余种。
矿物资源以石油、天然气最为丰富。1964年在境内打出第一口油井渤一井。已投入开
采的有20个油田,石油年产量占胜利油田47%。另外还发现贝壳矿一处。建区前,工
农业生产基础薄弱。土地碱化严重,淡水资源缺乏,排灌设施不全,群众生活用水都
得不到保证。1984年,农业总产值仅2607万元。建区后,以改土治水为中心,进行大
规模农业综合开发。 至1995年,共实施开发项目15个,开发利用荒碱地8.6万亩,改
造中低产田3万亩,人工改良草场5万亩。开挖浚通沟渠3000条,新建水利建筑物1500
座,扩大改善水浇面积13万亩,80%村庄生活用上自来水。种植业面向市场发展“双
高一优” 农业, 小麦种植面积增长1.1倍, 水稻种植面积增长23倍,蔬菜面积增长
59.4%,全区涌现出230个种粮大户和12个蔬菜生产专业村。1995年,粮食总产46127
吨, 农林牧渔业产值实现18571万元。林果面积增长6.6倍,林木覆盖率由2.1%
增长到8.0%, 果品产量1995年达到3733吨。畜牧业发挥资源优势,大牲畜存栏
1995年比1984年增长1.27倍,畜牧业产值达到4850万元。渔业生产发展迅速,全区发
展海水养殖面积32500亩, 年产270吨。海水捕捞渔船由1984年的36只发展到420只。
1995年水产品总量17286吨, 比1984年增长45倍。建区初,没有区属工业。至1995年
底, 共有区直属工业企业12家,工业产值252 5万元。乡镇企业发展到4689处,从业
人员15487人,年总产值增加到43515万元。商业贸易发展迅速。建区初,全区仅有一
家国营商业企业, 集体和个体商业企业甚少。至1995年,有国营集体商业393个,个
体工商户3634户, 私营企业58个。形成了以河口、孤岛、仙河、义和4个城镇为中心
的商业网点群。建区之后,交通、通讯设施超前发展。自1984年,全区累计投资2340
万元, 加快县乡公路建设。1994年成为全省第6个村村通公路的县区。邮电通讯在全
市率先实现市话、农话自动联网,六合乡在全市率先实现村村通电话。1995年实现国
际国内电话直拨,无线寻呼全省联网,移动电话全国漫游。城区建设1994年通过省级
卫生城验收,仙河镇被评为全国文明优秀示范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