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经济协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1&rec=145&run=13

第三章 经济协作

第一节 概况

建市初,境内经济协作多为自发的、小型的、松散的和内部的活动,不能适应深
化改革及胜利油田和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需要。1984年起,中共东营市委、东营市
人民政府着手开展经济技术协作工作,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地单位到东营投资办厂。
1984年5月, 市政府出台《实行开放政策,欢迎外地经营单位来东营投资办厂办店的
决定》,对外来的经营单位,不论其所有制形式,不论是独资还是合资,东营市一概
欢迎和支持,并在征地、建筑、营业、物资供应、电讯及生活设施配套等方面提供方
便条件,实行优惠政策。决定公布后,外地单位纷纷联系来东营投资办厂开店,至年
底, 即有40多个市、县来东营投资开业,另有十几个市、县提出了项目意向。198 6
年1月, 市政府颁发《东营市横向经济联合若干优惠规定》,本着敞开大门、发挥优
势、放宽政策、互惠互利的原则,面向全国,实行全方位开放。同年10月,中共东营
市委、市政府颁发《关于引进专业技术人员的暂行规定》,对引进专业技术人员的工
资、住房、家属“农转非”、子女入学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成立专门机构,负责经
济技术协作工作。1985年2月,市政府建立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同年9月,确定其为
正县级单位,编制15人(1987年,增至20人),下设秘书科、经济联合科、技术协作科
(1986年,改为综合科)、物资协作科4个科室(1990年9月,增设联络科)。翌年,市政
府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改称市政府经济协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市经协办),并成立东营
市经济协作服务公司。1985~1987年,各县区亦相继成立经济协作机构。
市经协办成立后,针对东营市是新建市、在外界影响较小、交往渠道不多的实际,
提出“广交朋友、互惠互利、广开渠道、择优选取、以诚相待、珍视友谊”的交往方
针,广泛开展联络活动。至1986年底,先后同京、津、冀、黑、吉、辽、苏、浙、沪、
闽、粤、赣、川等15个省市的数百个部门、单位建立初步的协作关系,同省内各个地
市建立协作关系,同青岛市结成对口支援关系,加入省内东西部14个地市经济协作的
行列,加入环渤海经济区,先后出访1215人次,接待外地来访4500人次;同胜利油田、
华东石油学院开展了协作活动。在广交朋友的基础上,市经协办立足东营的资源优势,
瞄准外地名优产品,配合有关部门、单位同外地市开展一系列经济技术协作活动。至
1986年底, 全市累计引进和协作各类项目529个,引进资金1637万元,引进和代培各
类专业人才795名, 协进协出物资127种、 货值3543万元。通过协作,全市新上产品
470多个品种,新增产值2668万元,新增利税438万元。其中,在协作中发展较快的有
商业、服务业、建筑建材业和乡镇企业:(1) 建成东营市第一条商业街。为方便油田
职工生产、 生活,东营市决定建设商业街,要求进入商业街的客户有400多个,其中
35个行业的142个客户获准营业,其中外地客商有38个,引进资金300万元。(2) 协作
成立一批饮食服务业企业。 1985年5月, 东营市饮食服务公司同黄县建委联合兴建
“友谊宾馆”,引进资金350万元;同年9月,东营市与青岛汽水厂联营成立青岛汽水
厂东营分厂,共投资350万元,可年产汽水200吨、小香槟酒1000吨;1986年,利津县
食品厂同北京食品研究所合作,开发了系列糕点产品;陈庄镇同青岛糕点厂合作,成
立青岛糕点厂陈庄分厂;南宋乡同济南食品协会、食品实验厂协作,开发糖果罐头、
桔子汁等18种新产品。(3) 协作成立一批建筑建材企业。东营区辛店光明复合材料厂
与济南晨光玻璃钢厂联营生产出波形玻璃瓦、漏水管、地面板等产品;广饶县花园乡
同天津砖瓦厂共建津园建材厂, 总投资110万元,可年产墙砖2500万块;牛庄区大都
村同辛区县砖厂合资83万元建成1座砖厂; 东营区南田村同淄博市建筑公司合资32.9
万元建成水泥预制厂。1986年,在全市抽样调查的62个乡镇联合企业中,建筑、建材
业企业有28个,占43%,其投资额占62个企业投资总额的33%,而产值、利润分别占
60%和50%以上。乡镇企业在经济技术协作中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建市初,全市乡
镇和农村的联营合作企业较少,且以小饭店、小旅馆、小门市、小作坊为主,随着横
向经济联合工作的逐步开展,乡镇企业的经营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纷纷向农副产品
加工、建筑建材、机电维修、轻纺、化工等方向发展。为寻求协作伙伴,许多乡镇企
业“投亲靠友找老乡,背着项目跑四方”。大王镇信息开发总公司对本镇在全国28个
省市工作的1140名家乡人逐个摸底排队、 发函联系,从中聘请740名有一定专长者担
任“家乡义务信息员” 。同时,该公司同全国8所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信息联络
网,设立6个驻外办事处,1985年收到2700多封回函,选用经济信息140多条。至1985
年底,全市共有协作乡镇企业262个,引进人才84名,引进资金270万元;其中,年产
值过50万元的协作乡镇企业有5个。
1987~1988年,全市经济协作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市政府继续贯彻执行国务院
于1986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动横向经济联合若干问题的规定》,先后下发东政发
[1987]70号文和东政发[1988]47号文,对加强横向经济联合工作作出具体规定。
市领导亲自带队,组织市直各部门到全国各地考察,学习外地经验,洽谈协作项目。
加强同胜利油田、华东石油学院和环渤海经济圈的协作。同潍坊市建立对口支援关系
并取得实质性进展。市政府开始在北京、上海、济南等地设立办事处(联络处);各县
区先后同上海、 黑龙江、 江苏及省内济南、青岛、烟台等地的县区结成15对友好县
(区)关系;全市与20多个省市的近70个地市建立经济协作关系。加强市、县经协机构
建设,全市专职经协工作人员由1986年底的27人增至52人;组织有关人员参加省协作
干部培训班;从各企业主管部门和乡镇选聘协作联络员;建立协作项目库和协作项目
台帐,开始形成内部协作网络。协作行业由初期以商业、服务业和建筑建材业为主,
向化工、机电、纺织、橡胶、汽修、滩涂开发等行业发展,一些骨干项目的协作取得
较大成果。1987年,广饶县木器厂同青岛市第一木器厂联合建设青岛第一木器厂广饶
分厂,引进优质产品生产技术,增加新产品50余种,使其工业产值、利润、全员劳动
率分别比联营前增长21%、10.9%和15%。东营市啤酒厂引进青岛啤酒厂的先进技术,
采用新工艺,当年生产“金角”啤酒5058吨,创利税33.8万元。1988年,广饶县盐务
局从上海氯碱厂、 山东实验化工厂和山东塑料厂引进资金850万元用于盐田开发。河
口区四扣乡经委同辽宁省东沟县农机公司联合开发虾池4000亩, 引进资金360万元。
1987~1988年, 全市共落实协作项目155个,引进资金4863.1万元,引进各类技术人
才2160人次,物资协作金额达17228万元。
1989年起,各级经协办积极适应全国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深化改革的
形势要求,明确改革开放同治理整顿的关系,坚持“为群众服务,为企业和乡镇服务,
为胜利油田的发展服务,为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服务”的宗旨,克服资金物资协作
难度加大、地区封锁和地区保护主义回潮等困难,继续推动经济协作工作的开展。同
环渤海经济圈、胜利油田和石油大学的协作在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发展,协作项目逐
渐由求援型、补偿型、扶持型向“优势互补、形式多样、互利互惠、共同发展”转变,
落实一批高科技、高附加值项目。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同省内各地市、沿黄各省区
及全国其它省区建立或加深协作关系,同威海市建立对口支援关系,参加了全国14城
市经协信息网。至1995年底,全市同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39个地(市) 、县
(区)建立协作关系。其中,东营市和各县区同外地市、县区结成友好对子15个,市、
县(区)政府和企业先后设立23个驻外办事处(联络处),外市地政府和企业在东营市设
立108个办事处(联络处) 。另外,扩大同外商的协作范围。1989~1995年,全市共落
实协作项目344个,引进资金29529.5万元,引进各类技术人才8469人次,物资协作金
额达17.3亿元。
工业协作项目逐渐增多, 尤其是一批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得到落实。199
0年,广饶县化肥厂从济南市计委、周村石油公司等单位引进资金800万元,建设炼油
改造工程。 垦利县炼油厂从省内外引进资金1000万元,建成3万吨催化裂化装置和10
万吨延迟焦化装置等项目。1992年,东营市石棉器材厂从清华大学、沈阳摩擦材料研
究所等单位引进技术和人才, 生产轿车刹车块,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国内5
种轿车刹车材料的固定供应厂家。 1994年,利津县经协办为利津县炼油厂引进资金1
500万元, 解决了炼油厂重点项目的资金缺口问题。1995年,利津县拖拉机修配厂同
山东工程学院合作,成立光明机电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电子点火限速器和花键铀等产
品。
“三田”(棉田、稻田、盐田)开发在协作中取得进展。1989年,东营市与广东省
签订5年联合与协作合同书,广东提供1400万元不保值、不计息周转金,共同开发7万
亩荒碱地植棉,每担棉花付给东营市生产扶持金51元。同年,河口区与胜利油田合作
开发稻田3000亩,亩产500公斤。1990年1月,在北京举办的全国第五次优质农副产品
展销会上,东营市参展的优质奶粉、火腿、香油、玉米油、玉米淀粉、黄河口大米等
14个品种被抢购一空。 农业部批准用3年时间,以每亩476元的投资在东营开发稻田1
0万亩。 是年,围绕棉田开发,联合范围扩大到广东、上海、四川、山西等12个省市
的30多个市地,牵动上百家纺织企业,省政府批准利津县同吉林省长春市联合开荒植
棉3万亩,作为与省外联合植棉的试点,当年引进资金600万元。1991年,东营市同上
海、济南两市合作开发盐田3.5万亩,引进资金700万元。
外向型经济技术协作活动增多。 至1995年底,全市共有280个三资企业成立,其
中,合资企业249个,合作企业9个,外商独资企业22个,共引进外资5763.5万美元。
物资协作日趋活跃,并由过去短期的、单项的、以物易物的串换向经济、技术、物资、
人才四位一体的、基地型的、长期稳定的联合与协作转变;通过协作,一批大型商场、
市场不断壮大,对全市乃至周围地区产生辐射作用,方便了群众生产和生活。
1985~1995年, 全市共落实协作项目1028个,引进资金3.6亿元,引进各类人才
11424人次,物资协作金额19.42亿元。

1985~1995年东营市经济协作基本情况表
表14-6
┏━━━┯━━━━┯━━━━━━┯━━━━━━┯━━━━━━━┓
┃ 年度 │ 项目数 │ 引进资金 │ 引进人才 │ 物资协作金额 ┃
┃ │ (个) │ (万元) │ (人次) │ (万元) ┃
┠───┼────┼──────┼──────┼───────┨
┃ 1985 │ 431 │ 1374 │ 168 │ 284.5 ┃
┠───┼────┼──────┼──────┼───────┨
┃ 1986 │ 98 │ 263 │ 627 │ 3258.5 ┃
┠───┼────┼──────┼──────┼───────┨
┃ 1987 │ 110 │ 832.1 │ 1130 │ 4095 ┃
┠───┼────┼──────┼──────┼───────┨
┃ 1988 │ 45 │ 4031 │ 1030 │ 13133 ┃
┠───┼────┼──────┼──────┼───────┨
┃ 1989 │ 45 │ 3670.5 │ 745 │ 19000 ┃
┠───┼────┼──────┼──────┼───────┨
┃ 1990 │ 23 │ 2710 │ 694 │ 26459 ┃
┠───┼────┼──────┼──────┼───────┨
┃ 1991 │ 22 │ 2500 │ 300 │ 17000 ┃
┠───┼────┼──────┼──────┼───────┨
┃ 1992 │ 40 │ 5137 │ 1500 │ 25000 ┃
┠───┼────┼──────┼──────┼───────┨
┃ 1993 │ 54 │ 7212 │ 2030 │ 32000 ┃
┠───┼────┼──────┼──────┼───────┨
┃ 1994 │ 78 │ 2700 │ 1200 │ 19000 ┃
┠───┼────┼──────┼──────┼───────┨
┃ 1995 │ 82 │ 5600 │ 2000 │ 35000 ┃
┠───┼────┼──────┼──────┼───────┨
┃ 合计 │ 1028 │ 36029.6 │ 11424 │ 194230 ┃
┗━━━┷━━━━┷━━━━━━┷━━━━━━┷━━━━━━━┛

第二节 主要协作活动

同胜利油田、石油大学的协作
建市初,东营市同胜利油田、华东石油学院(1988年2月改称石油大学) 的经济协
作主要是围绕为油田开发服务开展活动。1985年,与油田及外地单位联合建设东营市
第一条商业街,方便了油田职工的生产和生活。
1986年,按照国务院的部署,省委、省政府要求有条件的中央驻鲁企业积极同地
方企业逐步组成经济联合群体,互相支持,共同发展;同时要求中央企业可以同有条
件的地县逐步建立农副产品供应基地。此后,东营市同胜利油田及华东石油学院的协
作关系得到加强,协作领域进一步扩大。1987年,各县区涌现出一批生产或维修石油
机械产品的企业。 东营区经协办还成立“业余劳动介绍所”,聘用油田和石油学院6
8名“节假日工程师” ,到企业和乡镇工作;垦利县炼油厂在石油大学的帮助下建成
3000吨/年催化裂化装置; 1988年,东营区辛店镇同胜利油田供应处联合成立水泥制
品厂;垦利县第二建筑公司同油田供电公司合作成立胜坨第二建筑公司。
为巩固和完善同胜利油田、石油大学的协作关系,东营市将资源优势与胜利油田、
石油大学的经济、智力优势融为一体,形成整体优势,以加快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
东营市先后同石油大学和胜利油田有关单位签订了协作协议书。 1988年9月,东营市
同石油大学本着发挥职能、互相支援、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签订《东营市与
石油大学建立全面协作关系协议书》,以实现石油大学的教学科研同东营市经济建设
和社会事业的紧密结合:石油大学面向东营市实行优惠开放办学,并协助东营市发展
高等师范教育;石油大学优先优惠向东营市转让适合当地开发利用的科研新成果;东
营市有关企业为石油大学建立实验基地提供条件;石油大学积极为东营市开展技术咨
询服务;东营市为石油大学建立生活基地,完善校内外的农贸市场和商业服务网点,
搞好为石油大学师生员工的生活供应和服务工作;东营市科委和石油大学科研处每季
度举行一次科技交流活动,定期组织科技交易会;双方将认真考虑对方提出的建立科
研和生产联合体的建议。同年11月,东营市经协办、市科委同胜利油田科委在石花宾
馆签订《东营市与胜利油田横向经济技术协作协议书》,双方本着扬长避短、互惠互
利、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全面、稳定的经济技术协作关系。协议规定:
油田的科技成果优先、有偿、优惠向东营市转让,并在条件许可下优先在东营市安排
生产;东营市支持油田科技人员到东营市从事各项技术兼职活动并保护其合法权益,
油田支持地方企业从油田科研部门聘用技术人员;地市横向经济联合活动要同油田新
技术开发集团密切合作;油田可与地方单位联合办工厂、企业,可与地方企业进行高
一级的横向经济技术协作,建立科研生产联合体;东营市向胜利油田通报新项目开发、
招标、商检信息,供其选择、投标;东营市在副食品供应、合资或联办企业招工等方
面给油田提供方便。此后,东营市同胜利油田、石油大学在更大的范围和更深的层次
上开展了协作活动,并由过去求援型、补偿型、扶持型协作向“优势互补、形式多样、
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协作转变。(1) 协作范围从工业、农业向各个领域发展。胜
利油田和石油大学所需的副食、家具、办公用具、劳保用品等日用百货的采购开始内
移。垦利县同石油大学结成生活服务协作网络。1989年,东营市与胜利油田联合召开
经济发展交流会, 全市262个厂家提供1081种、1526个规格的产品同油田进行洽谈和
展销, 成交额达3032.42万元。1989年,全市37个加工企业向油田供应处交货总额为
1876万元, 翌年增至5792.97万元。此外,各县区、乡镇的一大批企业同油田开展了
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协作。(2) 协作质量向高科技水平发展。1989年,东营市
与胜利油田建立业余工程师协会,帮助地方聘请业余工程技术人员发展科学技术含量
高的项目。1991年,东营区与石油大学联营,开发出复合材料系列产品。1 989年起,
东营市、胜利油田和石油大学三方的有关部门和单位围绕东营造纸厂造纸草浆黑液在
油田开发应用的课题开展研究,经反复论证、攻关,至1994年,造纸黑液在油田采油
生产中得到广泛利用,处于世界领先水平。1995年,东营市建委规划处同胜利油田机
动处联合兴建抽油泵修造厂。
据不完全调查, 建市初至1995年底,已建成及在建的油地结合100万元以上项目
有26个,总投资13.9亿多元,其中,地方投资6.57亿元,油田投资7.33亿元。在合作
项目中,农业项目有6个,总投资8295万元,占投资总额的5.97%;工业项目有13个,
总投资56314万元,占投资总额的40.50%;基础设施项目有7个,总投资74432万元,
占53.53%。
建市初至1995年底油地结合主要项目表
表14-7

┏━━━━━━┯━━━━━┯━━━━┯━━━━━━━━┯━━━━━┯━━━━┓
┃ 项目(企 │ 地方投资 │油田投资│ 投资(万元) │建设规模 │建成时间┃
┃ 业)名称 │ │ ├────┬───┤ │或1995年┃
┃ │ 单 位 │ 单 位 │ 地方 │ 油田 │ 及内容 │底建设状┃
┠──────┼─────┼────┼────┼───┼─────┼────┨
┃ 王庄二干 │ 河口区 │河口采油│ 917 │ 43 │ 3公里 │ 1991.1 ┃
┃ 配套工程 │ │ │ │ │ │ ┃
┠──────┼─────┼────┼────┼───┼─────┼────┨
┃ 五干渠改造 │ 打渔张引 │胜利石油│组织实施│ 3600 │改造衬砌干│ 1991.1 ┃
┃ │ 黄灌溉局 │ 管理局 │ │ │50.1公里,│ ┃
┃ │ │ │ │ │引黄闸1座 │ ┃
┠──────┼─────┼────┼────┼───┼─────┼────┨
┃ 河口区16个 │ 河口区 │胜利石油│ 240 │ 120 │ │ 1991年 ┃
┃ 村饮水工程 │ │ 管理局 │ │ │ │ ┃
┠──────┼─────┼────┼────┼───┼─────┼────┨
┃五六干合排治│ 市财政 │油田水利│ 110 │ 800 │ │1995.6月┃
┠──────┼─────┼────┼────┼───┼─────┼────┨
┃ 羊栏河水库 │ 河口区 │孤东、桩│ │ │ │ ┃
┃ │ │ 采油厂 │ 751 │ 50 │ │1995.12 ┃
┠──────┼─────┼────┼────┼───┼─────┼────┨
┃傅窝沉沙蓄水│ 傅窝 │宾河供水│ 120 │ 1580 │ 4050 亩 │ 在建 ┃
┃ 池 │ 乡政府 │ 公司 │ │ │ │ ┃
┠──────┼─────┼────┼────┼───┼─────┼────┨
┃ 东营南里工 │ 南李居 │油田机械│ 2180 │ 300 │ 生产叶导 │1998.12 ┃
┃ 业集团公司 │ 委会 │ 厂 │ │ │ 轮等 │ ┃
┠──────┼─────┼────┼────┼───┼─────┼────┨
┃ 石油助剂 │ 垦利县胜 │钻井泥浆│ 100 │ 10 │ 生产石油 │ ┃
┃ │ 索甲醛厂 │ 公司 │ │ │ 助剂 │ 1990.3 ┃
┠──────┼─────┼────┼────┼───┼─────┼────┨
┃ 堵水剂及 │ 山东胜通 │采油工艺│ 500 │ 技术 │生产堵水剂│ 1991.4 ┃
┃ 助排剂 │ 集团 │ 研究院 │ │ ├─────┼────┨
┃ │ │ │ │ │生产助排剂│ 1994.6 ┃
┠──────┼─────┼────┼────┼───┼─────┼────┨
┃东营市电缆厂│ 门户镇 │油田供应│ 120 │ 40 │ 生产电缆 │ 1992.9 ┃
┠──────┼─────┼────┼────┼───┼─────┼────┨
┃ │ 垦利县郝 │现河采油│ 260 │ 30 │生产化工产│ ┃
┃ 化工产品 │ 现化工厂 │ │ │ │ │1992.12 ┃
┠──────┼─────┼────┼────┼───┼─────┼────┨
┃ 塑料绳 │ 市塑料开 │物探公司│ 60 │ 40 │ 800吨/车 │ ┃
┃ │ 发公司 │ │ │ │ │ 1992年 ┃
┠──────┼─────┼────┼────┼───┼─────┼────┨
┃ 东营区华欣 │ 辛店镇北 │油建一公│ 250 │ 120 │ 生产氧气 │ ┃
┃ 空气分离厂 │ 李屋 │ │ │ │ 和乙炔氧 │ 1993.6 ┃
┠──────┼─────┼────┼────┼───┼─────┼────┨
┃ 硅橡胶绝 │垦利县新型│ 油田供 │ 950 │ 50 │1.2万支/年│ ┃
┃ 缘子 │电车器材厂│ 电公司 │ │ │橡胶绝缘子│ 1993.6 ┃
┠──────┼─────┼────┼────┼───┼─────┼────┨
┃ 东胜精攻 │ 市政府、 │胜利石油│ 4232 │26500 │ 石油开采 │ ┃
┃ 公司 │东营区政府│ 管理局 │ │ │ │ 1993.6 ┃
┠──────┼─────┼────┼────┼───┼─────┼────┨
┃ 广胜水泥 │ 广饶县 │油田供应│ │ │ 节能设备 │ 1994.7 ┃
┃ 有限公司 │ 水泥厂 │ 处 │ 2110 │ 840 │及配套设备│ ┃
┠──────┼─────┼────┼────┼───┼─────┼────┨
┃ 东营区史口 │ 史口镇 │胜利稠油│ 113 │ 47 │ 生产岩棉 │ ┃
┃ 岩棉厂 │ │ 厂 │ │ │ │ 1994.9 ┃
┠──────┼─────┼────┼────┼───┼─────┼────┨
┃ 氢气供应 │东营市化工│胜大集团│ 原料 │ 300 │铺设管线供│1994年底┃
┃ │ 厂 │ │ │ │胜大集团氢│ ┃
┠──────┼─────┼────┼────┼───┼─────┼────┨
┃ 顺酐 │ 市政府 │胜利稠油│ 2240 │14922 │1.5万吨/年│1995.10 ┃
┠──────┼─────┼────┼────┼───┼─────┼────┨
┃利津汀广公路│ 汀罗镇 │河口采油│ 20 │ 182 │ 6.5公里 │ 1987年 ┃
┠──────┼─────┼────┼────┼───┼─────┼────┨
┃ 博新路 │ 省公路局 │胜利石油│ 2600 │ 3500 │ 19.5公里 │ 1989年 ┃
┃ │ │ 局 │ │ │ │ ┃
┠──────┼─────┼────┼────┼───┼─────┼────┨
┃ 海河路 │ 省公路局 │胜利石油│ 1000 │ 1000 │ 11.1公里 │ 1989年 ┃
┃ │ │ 局 │ │ │ │ ┃
┠──────┼─────┼────┼────┼───┼─────┼────┨
┃ 辛河路 │ 省公路局 │胜利石油│ 12800 │ 5100 │113.7公里 │ 建成 ┃
┃ │ │ 局 │ │ │ │ ┃
┠──────┼─────┼────┼────┼───┼─────┼────┨
┃ 青垦路 │ 省公路局 │胜利石油│ 3050 │13000 │ 86.2公里 │ 建成 ┃
┃ │ │ 局 │ │ │ │ ┃
┠──────┼─────┼────┼────┼───┼─────┼────┨
┃ 东港一级汽 │ 省公路局 │胜利石油│ 31000 │ 1000 │ 59.9公里 │ ┃
┃ 车专用公路 │ │ 局 │ │ │ │1995.12 ┃
┠──────┼─────┼────┼────┼───┼─────┼────┨
┃ 广饶清河办 │ 清河办 │清河采油│ 40 │ 140 │ 2.4公里 │ 在建 ┃
┃ 中心街 │ 事处 │ │ │ │ │ ┃
┗━━━━━━┷━━━━━┷━━━━┷━━━━┷━━━┷━━━━━┷━━━━┛

同环渤海经济区的协作
1986年5月底,被称为中国北方“金项链”的14个环渤海市地(丹东、盘锦、锦州、
营口、大连、天津、秦皇岛、唐山、青岛、烟台、潍坊、东营、惠民、沧州) ,在天
津举行环渤海经济区横向联合市长(专员)联席会第一次会议,确定建立环渤海经济区,
开展多方面、多层次、多种形式的经济联合,促进经济发展和繁荣。会议确定天津市
为主任城市;联席会常设机构为“环渤海地区市长(专员)联席会联合办事处”,设在
天津市,办公经费由成员市(地)出资解决;市长(专员)联席会联合办事处主持工作,
不定期召开市长(专员)特派员会议,研究解决有关问题。其后,环渤海经济区成员不
断增加,至1995年底,共有山东、河北、辽宁、山西、天津等省市的22个市(地) (天
津、大连、丹东、盘锦、营口、锦州、秦皇岛、唐山、青岛、烟台、潍坊、东营、滨
州、锦西、沧州、济南、威海、太原、淄博、朝阳、承德、阜新);先后召开了7次市
长(专员)联席会议。
东营市加入环渤海经济圈后,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和掌握环渤海经济圈各个城市、
企业的优势, 有目的、 有选择地同一些城市的部门、企业进行接触,谋求合作。至
1989年,东营市先后参加环渤海地区联合股份有限公司、环渤海信托投资公司、环渤
海技术开发服务公司和环渤海地区设备维修调剂协作网; 有8个单位参加环渤海的专
业协作网络; 市商业局和市供销社与天津的8个一级站和部分厂家分别建立长期稳定
的业务关系;市外贸公司、水产公司、畜禽良种场与天津市有关单位建立业务联系。
1989年10月和1990年6月, 先后在东营召开环渤海地区人才开发第三次会议和环渤海
工商行政管理协作网局长联席会议。1992年,东营市参加在天津举行的环渤海经济博
览会,展销56个品种、72个规格的产品,达成协作意向10项。1993年10月13~15日,
环渤海地区经济联合市长(专员)联席会第五次会议在东营召开。参加会议的有17个成
员地市的代表, 国家计委和辽宁、河北、山东3省经协办的代表,以及理论界、新闻
界的代表共70多人。会议讨论通过了第四次会议以来的工作报告,着手制定跨地区联
合协作项目发展规划,确定继续推进环渤海经济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筹建工作的步骤,
接收济南、威海两市为新成员;决定第六次市长(专员)联席会议于1994年在烟台召开。
会后,东营市担任1993~1994年度环渤海经济区副主任城市,调度、协调环渤海区域
经济组织的一切活动。期间,东营市在制订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筹建环渤海经
济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和筹备首届环渤海地区中外经济技术合作招商洽谈会等方面做了
大量工作。 1994年10月29日~11月4日,首届环渤海地区中外经济技术合作招商洽谈
会在北京亚运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东营市同中外客商签订协议18项,其中,外资项
目13项, 项目总投资8051万美元,协议引进外资3124.4万美元;内联项目有5项,项
目总投资3400万元,协议引进资金1500万元。至1995年底,东营市同环渤海经济区协
作的项目共有32个, 协议引进外资3624.8万美元,内联项目协议引进资金250 0
万元;物资协作金额为1.5亿元。
办事机构协作活动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对外交往的日益增多,为加强东营市同外地市之间的
联系,促进协作活动的开展,市政府于1988年4月~1991年3月,先后在北京、上海、
济南、广州、青岛、海口设立6个办事处(联络处),代表市政府处理政务,办理事务,
传递信息,发展市地间的友好往来,推动联合与协作,发展外向型经济,并负责接待
服务等工作。1989年起,市政府委托市经协办管理驻外办事处的业务工作和日常工作。
与此同时,全市各县区、乡镇、企业亦纷纷在外地设立办事处。1990年,县区、企业
驻外地办事处的审批、管理权亦划归市经协办。至1995年底,市经协办共管理和审批
驻外办事机构23个, 其中,市县政府设立的有9个,各部门及企业设立的有14个。据
不完全统计,至1995年底,全市驻外办事机构共引进经济技术协作项目24个,引进资
金270万元, 引进人才50人,物资协作金额2500万元,输送信息1.3万余条,接待2.6
万人次。
随着东营市同外地市开展经济技术协作活动的日渐增多,外地政府和企业亦纷纷
要求到东营设立办事机构。1989年10月,市政府制定《东营市对外地驻东营办事处审
批管理暂行规定》,规定由市经协办对外地驻东营办事处进行审批,明确了审批程序。
1992年,进一步将管理与审批外地驻东营办事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至1995年底,
市经协办共审批各类驻东营办事机构108个, 其中,外地政府设立的有14个,外地企
业设立的有94个。市经协办同这些办事机构保持经常联系,加强管理,掌握其地方及
企业的特点,搞好协调服务,为外地驻东营办事机构解决很多实际困难。至1995年底,
全市通过外地驻东营办事机构引进项目54个, 引进资金1100万元, 物资协作金额为
1.87亿元。
宣传活动
针对东营市是新建市、知名度较小的实际,宣传工作在经济技术协作工作中一直
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建市后,全市各级领导和经协机构采用通讯联络、登门拜访、
邀请专家举办各种座谈会和情况介绍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及在外地开辟信息联络点等
形式,宣传黄河三角洲的开发现状和远景,扩大东营市的知名度,促进经协工作的开
展。
1986年5月,东营市加入环渤海经济区后,通过环渤海市长(专员) 联席会和各种
招商会宣传东营,同时通过环渤海经济区成员单位联合制播电视、广播节目宣传东营。
1986年,市经协办创办《横向经济协作》月刊,刊载关于开发意向、资源优势、协作
环境、合作项目、供求信息等方面的内容,每期印发1000份,发往全国29个省、自治
区、直辖市的大中城市、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及部分大中型企业,至1991年,共发行
63期。1989年5月,市经协办出资1.2万元同省电视台合拍15分钟的电视片《东风吹绿
石油城》 ,9月17~27日在山东电视台连续播出。1991年,东营市政府在深圳蛇口工
业区召开东营市投资情况介绍会,邀请香港13个中外大财团经理参加,发布一批工农
业开发项目, 引起强烈反响。同年7月,在《开发报》中文、外文版开辟题为“加强
横向联合,推动黄河三角洲经济开发”的专版,全面介绍了东营市各方面的状况。是
年,市外信息联络点增至157个。1993年10月,环渤海经济联合市长(专员) 联席会第
五次会议在东营召开,市经协办牵头,组织市直16个部门编印《东营市经济技术协作
项目册》、《东营市投资指南》、《东营腾飞的十年》、《东营城乡建设》、《东营
交通》等宣传材料,向与会代表和记者散发。同时,为庆祝东营市建市十周年、提高
东营市知名度,东营市在济南举办“情系黄河口”大型文艺晚会,聘请全国知名的主
持人和演员献艺; 副省长王建功及各市地负责人观看了演出。1994年4月,东营市接
待由国家计委、中宣部、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经济日报》、《解放军报》
等单位组织的环渤海世纪行记者团来东营采访,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经
济日报》 对东营市黄河口治理、东营海港项目、孙武故里等情况进行了报道。1 995
年,市经协办先后向全国1000余个大中城市的经协委(办)寄发《致全国经协部门同行
的一封公开信》和《东营市情况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