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县城及乡村建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1&rec=129&run=13

第九章 县城及乡村建设

第一节 县城建设

广饶县城
1983年, 广饶县城城区总面积约3.92平方公里,各类房屋建筑面积91.04万平方
米,人口2.5万人。至1995年底,县城建成区面积5.94平方公里,人口3.6万人,各类
房屋面积176.25万平方米,分别比建市初增长51.5%、46.8%和93.6%。
县城第一条柏油路商业街建于1975年,长650米,宽9米。1986年,府前街建成,
是城区第一条按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要求修建的、贯穿县城东西的主要交通干道。以后
相继修建或拓宽改造城中路、北环中路、南环中路、东关大街等十几条城区道路。至
1995年底,共有14条城区主干道,17条次干道,总长度29.5公里,总面积517612平方
米, 人均拥有道路面积达10.17平方米,共投入4300余万元,形成方格式交通网络。
1984年前, 只有商业街、县府西路、影院路等几条交通、生活性道路设有路灯。198
6年府前街建成, 首次按规划设计标准进行路灯的配套建设,共安装长短臂灯42盏。
1995年,建成的道路都相应设置了路灯。路灯设置有单侧、双侧布置,样式有单臂灯、
双臂灯、七火灯,多采用高压钠灯和白炽灯。灯杆由水泥杆换成镀铝铸铁杆,供电方
式也由明线供电变为地埋电缆供电。城区共安路灯1709盏,灯箱广告89座,铺设路灯
电缆30331米,投入资金额570余万元。
1984年前,城区绿化程度较差,城区街道仅有商业街与月河路零星种植树木,城
区没有集中的公共绿地,老城区绿化覆盖率低,约为10%。1986年,府前街首次按绿
化规划设计进行绿化,种植法桐、塔松、冬青等树300余株,各种花卉500余株,冬青
墙1500米, 形成以高大乔木及常绿树为主,配以相应花灌木的规则式绿化。1986~1
995年,共植树46.69万株(含庭院) ,其中城区公共绿化植树81484株,成活率95%,
绿化面积达89.7万平方米, 公共绿地面积34044平方米,绿化覆盖率28%,人均占有
公共绿地7.6平方米, 累计完成绿化投入600余万元。1989年始建月河带状公园,199
1年建成, 后又进行扩建,累计投入760万元,占地7700平方米,栽植树种24个品种2
922株,置景石43块,成为集游玩、观赏、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城区供水始于1982年,年供水量为54万立方米。1988年为108万立方米。1995年,
水厂一期工程竣工, 并与城区管网并网,改善了城区供水条件,日供水能力1.5万立
方米。 铺设各种管道22000米,供水覆盖面积14平方公里,城区供水普及率达90%。
1984年前,城区缺少统一的排水设施。1986年,府前街建设时配套建设断面1×1.7米、
长710米的石砌暗沟。 1988年月河改造,把明渠排水改造成石砌明渠与暗沟排水。以
后随道路的建设和城市发展,各道路都配套建设排水系统。城区排水为雨污合流制,
建成各种断面的排水石砌暗沟8466米,各种管径的排水主管道11956米及月河、辛河2
条主排水系统,累计投入1300余万元。
1984年前,城区没有统一供暖。1988年,月河西居住小区实现集中供暖。1995年,
翠湖综合小区实现集中供暖。 至年底,县城集中供暖面积40915平方米,城区集中供
暖率为10%。
住宅小区建设从1988年建设月河西小区开始。该小区占地5.13公顷,建成住宅楼
20栋, 营业楼3栋,建筑面积2.74平方米,并进行配套工程的建设。至1995年底,共
建成府前街、 城中路、月河西、翠湖4个小区,建成各种楼房82栋,总建筑面积11.2
6万平方米, 完成综合开发工作量7116万元,建安投资4517.78万元,工程合格率100
%,优良率34%。
利津县城
1983年, 县城建成区面积2.2平方公里,人口1.49万人,各类房屋建筑面积40.4
3万平方米。 1995年,县城建成区面积4.4平方公里,人口2.2万人,各类房屋建
筑面积60.4万平方米,分别比1983年增长100%、47.7%和49.4%。
1970年,建成利二路,长1500米,宽24米,是利津县第一条柏油路。此后,陆续
建设利三路、津一路、津二路、利一路、北城路。1984年,利津县城共有街道10条,
长11800米, 其中,土路长2350米。1992年,对津二路中段进行改造,首次建成“三
块板”式柏油路面街道。1993、1994年对利一路、津二路、津三路实施延伸改造,总
面积51195平方米。 1995年,改建东城路和北城路,共铺设柏油路1840米。至1995年
底, 城内共有道路24条,总长17公里,面积26.1万平方米;共安装路灯421盏。1978
年, 成立自来水公司,驻县城机关和城镇居民用上自来水。1984年,日供水量为250
0立方米。 1992~1994年,完成县城供水管网与利津水库对接工程,恢复黄河扬水站
原供水管线, 完成文化路供水管线4406米,新上55KW水泵1台。1995年,县城供水干
线总长度为50公里, 水厂最高供水量为7500立方米。1984年前,靠自然流势排水。1
984年, 西关大街两侧改建为地下沟。1987~1995年,利一路、利二路、津一路、利
三路等都铺设混凝土排水管线。 1995年,排水管线总长度10.95公里。城内排水河道
主要是太平河。
1986年,农行、纺织总厂等单位开始集中供暖。1995年,县城新建居民住宅小区
及部门、单位多实行集中供暖,散居居民供暖自行解决。
1984年前,仅在城内大街和水库四周有少量栽植的柳树和梧桐。1989年,利二路、
利三路旁植有少量杨树、 柳树。 1990~1995年,共投资35万元,在利一路种植垂柳
800株,利二路种植白蜡1000株,其它路也都种上柳树、合欢、柏松等。至1995年底,
道路总绿化面积5万平方米, 县城总绿化面积28.6万平方米,公共绿地面积18万平方
米,绿化覆盖率达17.6%,人均占有公共绿地6平方米。建成县城第1个公园--凤凰广
场,占地8900平方米,绿地面积4600平方米,总投资165万元。
1984年前,县城居住用房较为分散,各单位办公、居住多为一个院落,而且多为
土木结构的平房和砖木结构的瓦房, 居民住房总面积380564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1
5.4平方米。 1993年后,住宅建设加快,多为砖混结构住宅楼。至1995年底,居民住
房总面积达43.8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19.7平方米。其中,1993年建成的
翠薇住宅小区,占地7840平方米,建筑面积6050平方米,共投资750万元。
垦利县城
1983年, 垦利县城建成区2.03平方公里,人口2万人,各类房屋建筑面积约17万
平方米。 1995年, 建成区面积3.26平方公里, 人口4.3万人,各类房屋建筑面积约
74.85万平方米,分别比1983年增长60.6%、1.15倍和3.4倍。
建市初,城区道路面积0.15平方公里,处于“一条马路一盏灯,一个喇叭全城听”
的状态。1987年起,逐步拓宽修建城区道路。至1995年底,建成东西向主要街道3条:
中兴路、振兴路、永兴路,南北向主要街道5条:和平路、兴隆街、中心路、文化路、
双桥路,县城内道路网初步形成。1984年,有路灯109盏,1995年增加到547盏。1984
年绿化面积7万平方米,1995年,增加到29万平方米。
1988年自来水公司建成后,逐渐建立起供水系统。至1995年底,城区自来水供水
管线长21公里, 日供水能力3500吨,用水人口4万人。1984年有排水管线5公里,199
5年增加到20公里。
1984年前,县城没有集中供暖供热。办公区、居住区采暖以火炉采暖为主。随着
城市实行综合开发,新建小区实行统一集中供暖。至1995年底,供热面积达到15万平
方米。
垦利县城建设初期,办公、住宅多为平房。1986年起,新建房屋以楼房为主,砖
混和框架结构取代砖木结构,高层建筑发展较快,小区建设实行综合开发和配套建设,
居住条件逐步得到改善。1984年,住宅面积8万平方米,1995年,发展到27万平方米。
其中,永兴住宅小区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中兴住宅小区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

第二节 乡镇建设

至1995年底, 全市共有20个建制镇,镇区用地面积26.81平方公里,人口14.6万
人, 其中,非农业人口7.88万人。建成住宅面积288.76万平方米,其中,楼房1
10.58万平方米, 人均使用面积16.78平方米,居住面积12.64平方米。公共建筑及生
产性建筑分别为112.86万平方米和68.43万平方米。自来水厂日供应能力59007.2吨,
供水管道长度261公里。 建成道路555公里,道路面积388.59万平方米,建有桥梁130
座、排水管道146公里,防洪堤长度8公里,通电镇数15个,路灯2488盏。园林绿化覆
盖面积390万平方米,园林绿地246万平方米,公共绿地123万平方米,公园3个,人均
公共绿地面积8.42平方米, 公共厕所79座, 各种环卫机械47辆。 全年建设投资
18644.96万元,其中,住宅投资9022.56万元。
集镇共39个,镇区用地1884平方公里,人口6.58万,其中,非农业人口1.93万。
集镇住宅面积163.93万平方米,其中楼房6.96万平方米,人均使用面积16.82平方米,
居住面积13.67平方米。 公共建筑72.64万平方米,生产性建筑面积18.51万平方米。
有供水设施的镇24个, 建有水厂3个,自来水日供水能力775吨,供水管道237公里。
建成道路长度386公里, 道路面积269.06万平方米,建有桥梁133座,防洪堤长度6 3
公里, 路灯713盏,排水管道长度201公里。绿化覆盖面积240万平方米,园林绿地面
积175万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4.70平方米,公共绿地面积40万平方米,公园1个,
公共厕所77个, 环卫机械2辆。 1995年,建设投资9511.24万元,其中,住宅
2733.14万元。
建制镇全部编制镇域总体规划,累计编制镇域总体规划完成率、累计编制调整完
善建设规划完成率均为100%。集镇累计编制镇(乡)域总体规划完成率100%,累计编
制调整完善建设规划74.36%。
乡镇建设典型简介
大王镇位于广饶县东南部, 处东营市、 潍坊市和淄博市交汇地带,镇域内有青
(州)垦(利)、潍(坊)高(青)2条省道交叉通过。全镇总面积65.78万平方公里,辖51个
行政村、 3个居委会。1988年,镇驻地选址新建,市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组成规划小
组,编制完成大王镇新址规划,并开始实施。后又委托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
原规划进行调整。1995年,城镇中心区人口3.5万人,城镇规模5平方公里,住宅18万
平方米,形成7个住宅小区。人均绿化面积3.4平方米,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共建高标
准公厕6个, 街心花园3个。各居民点共安装路灯340盏。有1500门光缆传播数字程控
电话设备1套。新建住宅楼房率达50%。镇政府驻地街道硬化率100%。商业、通讯、
医疗、学校等公共设施齐全,布局合理。1995年,被建设部定为小城镇建设试点镇,
获山东省城市建设明星乡镇称号。
仙河镇位于河口区境内,处黄河入海口北侧,东濒渤海,南依黄河,因位于神仙
沟畔而得名。70年代,随着大规模石油勘探开发,在神仙沟畔形成孤东采油厂生产基
地和居住区。 早期受“先生产、后生活”思想影响,布局散乱,建设水平不高。198
2年,委托上海同济大学完成仙河镇总体规划(该规划1986年获建设部设计金奖和科学
进步一等奖) ,迁现址新建。1984年,开始大规模兴建。在整个建设过程中,严格按
照规划和基建计划,边建设、边配套、边完善。至1995年底,已建成配套并各具特色
的8个居民区、 14个村,建筑面积69万平方米,居住2.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千人。
有居民住宅楼326栋,办公楼33座,水陆公园2处,森林公园1处,高中1所,初中2所,
小学4所, 幼儿园8所,大型影剧院2个,少年宫2处,文化活动中心3处,大型集贸市
场1个,以及各项服务附属设施,建设总投资达3.5亿元。小区绿化面积达40多万平方
米, 绿化覆盖率85%。小区成立物业管理公司,1995年,全镇城市管理费投入133 0
万元、 绿化费422万元。1986年以来,仙河镇先后获省级文明小区、山东省村镇建设
新型乡镇等多种称号。党和国家领导人李鹏、田纪云、邹家华及国内外著名学者、专
家先后对仙河镇进行视察,并给予较高评价。1994年国庆节,仙河镇作为山东小城镇
建设成就典型参加建国45周年成就展,受到普遍赞誉。
孤岛镇位于河口区境内,东北距仙河镇10公里,西距河口区驻地22公里。因地处
黄河入海流路神仙沟、甜水沟与渤海岸之间而得“孤岛”之名。60年代末70年代初,
胜利油田开始在这一带开展石油开发会战,同时在孤岛镇址建设矿区(基地)。早期矿
区建设布局零乱,功能不全,房屋简陋。80年代后,开始按照山东省规划设计院和清
华大学共同设计的小城镇建设方案进行孤岛矿区改造工程。1992年,孤岛被批准为正
式建制镇。 至1995年底,全镇3.9万人,城区面积28万平方公里,建有朝阳小区及协
作、芙蓉、创业、丰收4个卫星村,水、电、路、燃气、供暖等设施实现高标准配套,
新建少年宫、体育馆、滨海公园、永安商场、孤岛饭店、电视台等一批现代化的文化、
体育、 商业设施,镇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2%,人均拥有公共绿地9平方米。孤岛镇城
镇建设物业管理水平较高,其朝阳小区先后获全国石油系统文明住宅小区、山东省文
明住宅小区、全国城市物业管理示范住宅小区等称号。1995年,孤岛镇获省级绿化先
进单位称号。

第三节 村庄建设

1995年, 东营市有行政村1767个。城乡居民点密度约为0.22自然村/平方公里
。 村庄用地面积188.82平方公里,人口102.1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9.16万人,
非农业人口3.03万人。 建筑面积2554.89万平方米,其中,楼房6.02万平方米,砖木
结构平房1120.90万平方米, 尚有土草房1082.72万平方米。人均使用面积20.62
平方米, 居住面积14.85万平方米。村庄公共建筑122.63万平方米,生产性建筑55.7
7万平方米, 大部分为混合结构。有供水设施的村庄265个,受益人口70.06万人。道
路长度8094公里,道路面积5964.42平方米,修建桥梁1379座,防洪堤长度285公里。
通电村庄1686个, 路灯1085盏。1995年,村庄建设投资30467.61万元,其中,住宅2
4386.89万元,公共建筑3888.64万元,生产性建筑942.90万元。村庄建设规划完成率
100%,调整完善规划比率为64.75%。其中,规划建设试点村18个(含地级5个,
县级13个)。
村庄建设典型简介
河口区四扣乡八吕村位于四扣乡政府驻地东北2.5公里处, 河滨路以北,海盛路
西侧。1986年前,该村村民居住的是破旧的土坯房,街道是不规则的土路。1986年,
开始制订新村规划; 1988年,河口区政府批复该村新村规划。至1995年底,有100户
367口人住上砖瓦结构的标准平房, 占全村人口的80%。新村规划占地面积17万平方
米,居住区分为平房区和楼房区。平房区已基本完成建设,南北6排,东西8栋,排间
距16米;每户正房5间、配房3间,户均占地0.6亩,建筑面积137.5平方米。新村建有
办公楼、 敬老院、娱乐中心等房屋45间,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公厕2处,公共垃圾
池8个, 自来水全部入户。村内道路采用“十字网”与环路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三
纵、三横、一环”的结构,主要道路安装路灯20盏。
广饶县李鹊乡稻庄村位于李鹊乡东部,淄河西岸。1978年起制定新村规划,先后
经3次调整,1988年确定最后实施的新村规划。新村规划面积东西305米,南北247米,
占地面积7.5万平方米,每户宅基地占地393平方米。1995年,有140户建房计700间,
所有村民都住上了新房。文化大院占地787平方米,建筑面积200平方米。主要街道实
现硬化、绿化,绿化树种和花木主要有法桐、冬青、月季。1992年,该村被评为省村
镇建设“明星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