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城市基础设施及公用事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1&rec=123&run=13

第三章 城市基础设施及公用事业

第一节 道路

60年代初至1983年,胜利油田在基地先后建设了泰山路、济南路、泰安路、胜华
路、海河中路、青岛路、聊城路、商河路、玉山路、五台山路等10余条主要道路,总
长51公里,总面积34万平方米,均为狭窄的沥青路面。其中,1963年建设的泰山路是
东营市区第一条柏油路。此外还建设10余条沙石道路。河口在建区前已按“目”字型
布局建成河滨路、中心路等6条道路,均为土路。
建市初,先后新建和改建中心城的商河路、济南路、胜华路、五台山路、泰安路、
泰山路、青岛路、海河路等;河口区政府驻地先后新建和改建中心路、河滨路、海盛
路、 海康路等。1988~1993年,地方和油田投资5.5亿元,先后改建和新建中心城的
济南路、泰山路、泰安路、五台山路、聊城路、玉山路、青岛路、海河路、府前街、
黄河路、运河路、胶州路、兖州路、曹州路、沂河路等;河口区政府驻地新建和改建
中心路、 河滨路、海康路等。建市以来,市区共计新建、改建100余条主次道路,总
面积405.7万平方米。至1995年,市区道路总计759.6公里,总面积760万平方米。
中心城
1995年底, 中心城高、次级道路总长718公里,面积724万平方米。其中,西城6
60公里, 面积662万平方米;东城58公里,面积62万平方米。共有主干道路20余条,
面积284万余平方米。
西城南北向主干道路3条,自西向东依次为:
泰山路南起东郝路,北至泰安路,是贯穿西城南北的最主要街道,也是沟通市域
南北的主要道路辛(店)河(口)路的一段。1963年始建,长7.5公里,宽5.5米,沥青混
凝土路面,是油田在东营建设的第一条柏油道路。1985年,路面拓宽到15米;1987年,
投资750万元,路面拓宽到43.38米,路两侧排水明沟改为混凝地暗排水沟。1989年,
投资8424万元,路面拓宽到50米;其中,主路面双向快车道各宽12.5米,双侧非机动
车道各宽6米;双侧人行道各宽4.5米;双侧分隔绿化带各宽2米。
五台山路北起泰安路,南至机广路。1975年始建。1986~1994年,先后3次改建。
全长9.3公里, 其中北段原宽6米,长2.7公里,1994年油田和地方投资4920万元,对
该段进行改建,路面拓宽到50米;中段宽9米,长3公里;南段宽7米,长3.6公里,沥
青混凝土路面。
胜华路1967年始建,北起六干,南至海河路,长7.5公里,宽6米。1986年,路面
拓宽至12米。 1987年,油田投资950万元,从海河中路延伸到机广路,长4.72公里,
宽12米,沥青混凝土路面。
西城东西向主干道路6条(其中3条延伸至东城),自北向南依次为:
泰安路西起泰山路,东至青州路,是油田建设较早的基地通往东部油区的主要生
产道路, 也是从北部沟通东、西城的主要通道。1966年始建,长14公里,宽6米。19
87年,路面拓宽至12米,沥青混凝土路面。
淄博路东起胜华路,西至西三路。1986年始建。1991年,投资1395万元改建,长
5.5公里,东段宽14.1米,西段宽30.8米,沥青混凝土路面。
济南路西起玉山路,东至胜华路,是贯穿西城最繁华商业区的道路。分三个阶段
建设。第一阶段:1965年,建西起玉山路、东至泰山路段,长1.38公里,宽9米。
第二阶段:1974年,建西起泰山路、东至胜华路段,长2.38公里,宽9米。第三阶段:
1988年~1990年, 油田投资3773万元,先后对东、西两段进行改建,主路长3.7 6公
里,宽15米;双侧非机动车道各宽4米;双侧分隔绿化带各宽2米;沥青混凝土路面。
商河路西起梁山路,东至胜华路,是西城的主要商业街道之一。1974年始建,长
3.38公里,宽6米,沥青混凝土路面。
青岛路西起火车站,东至青州路,全长16.12公里,总面积12.46万平方米,西段
是西城主要街道,中段、东段是沟通东、西城的道路之一。全路分三阶段建设。第一
阶段:青岛路中段,西起胜华路,东至庐山路,1967年始建,长4.7公里,宽6米。第
二阶段:1975~1979年,向西延伸至五台山路,长1.22公里;向东延伸至青州路,长
6.7公里。第三阶段:1993年,油田投资4300万元,改造青岛路西段,东起五台山路,
西至火车站,主路长3.5公里,拓宽为14米;双侧非机动车道各宽4米;双侧人行道各
宽4米;双侧分隔绿化带各宽2米;沥青混凝土路面。
海河路西起泰山路,东至胶州路,西段是西城主要街道,中段是西城连接东城的
主要通道,东段是东城主要街道。全长21.1公里,西段宽50米,长3.72公里;中段和
东段宽18米, 长18.18公里。西段泰安路至水泥制品厂,设有慢车道、人行道,由绿
化带分隔。 分三阶段建设。第一阶段:海河路西段,西起泰山路,东至胜华路,196
7年始建,长2.82公里,宽6米,1986年拓宽为12米。第二阶段:海河中路,西起胜华
路,东至青州路,1989年始建,长16公里,宽18米;海河东路,西起青州路,东至胶
州路, 长2.185公里,宽18米。第三阶段:1989年,油田投资4064.7万元,对海
河路西段(西起泰山路,东至水泥制品厂)改建,长3.7公里,拓宽为50米,四块板式,
沥青混凝土路面,3条绿化带面积2.22万平方米。
东城南北向主干道路6条,自西向东依次为:
青州路北起德州路,南至淮河路,长12公里,是贯穿东城南北的主要道路,也是
市域主干线公路--青(州)垦(利)公路的一段。原为东(营)(大)王公路的一段。1986年,
胜利油田投资改建,沥青路面拓宽至15米。1992年,胜利油田投资改建老市府北至胜
利镇段2.68公里, 在主路两侧增加非机动车道各4米,两侧绿化隔离带各2米。199 4
年, 东营市投资改建淮河路至老市府北段5.4公里,主路拓宽至18米,双侧非机动车
道各宽4米,双侧绿化隔离各宽2米。
滨州路北起黄河路,南至沂河路。1995年始建,投资58万元。长0.35公里,
宽15米,沥青混凝土路面。
曹州路北起海河路,南至潍河路。1989年始建,投资238万元。长3.42公里,
宽15米,沥青混凝土路面。
兖州路北起海河路,南至潍河路。沥青混凝土路面,主路长3.33公里,宽15米。
1987年始建, 分三期建设, 总投资426万元。 一期工程:府前街至运河路,主路长
0.62公里,宽15米,双侧非机动车道宽5.5米,双侧人行道宽3米,路两侧由绿化带分
离,绿化面积0.37万平方米;二期工程:运河路至潍河路,主路长1.75公里,宽15米;
三期工程:府前街至海河路,主路长0.97公里,宽15米,双侧非机动车道各宽3米。
胶州路北起海河路,南至潍河路,东城许多商业服务单位坐落于该路两侧,是东
城建设较早的一条南北向主要道路。设计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分机动车道、人行道。
机动车道长3公里,宽15米;双侧人行道长2.13公里,各宽4米;机动车道两侧分隔绿
化带面积1.7万平方米。
胜利路北起府前街,南至机广路。1992年始建,投资170万元。长3.42公里,
宽9米,沥青混凝土路面。
东城东西向主干道路6条,自北向南依次为:
海河东路(见本节“海河路”分目)
辽河路西起曹州路,东至胜利路。1992年始建,投资292万元。长1.92公里,
宽15米,沥青混凝土路面。
府前街西起青州路,东至登州路,是东城建设较早的一条主要道路,市委、市人
大、市政府、政协及诸多市直机关分别坐落于府前街两侧。1987年始建,1992年延伸,
投资700万元。 沥青混凝土路面,机动车道长3.56公里,宽15米;双侧非机动车道长
2.61公里,各宽5.5米;双侧人行道长2.61公里,各宽3米;两侧设分隔绿化带。
运河路西起曹州路, 东至登州路。1989年始建,1992年延伸至曹州路,总投资3
02万元。 沥青混凝土路面,机动车道长3.96公里,宽15米;双侧人行道各宽4米;两
侧分隔绿化带面积3.17万平方米。
黄河路西起青州路,东至登州路。1991年始建,投资333万元。沥青混凝土路面,
机动车道长3.96公里,宽18米;双侧非机动车道各宽4.5米;双侧人行道各宽4米;两
侧分隔绿化带面积3.17万平方米。
沂河路西起曹州路,东至胜利路。1992年始建,投资185万元。长1.66公里,
宽15米,沥青混凝土路面。
河口区政府驻地
1983~1995年, 先后新建和改建道路、街巷30余条,道路总长41.6公里,面积3
6万平方米,其中,主干道路6条,面积28.6万平方米,均为沥青混凝土路面。
南北向主干道路2条,自西向东依次为:
海康路北起二吕村,南至协胜村。1988年,投资420万元改建为沥青混凝土路面。
主路长2.3公里,宽15米;双侧人行道各宽3米;双侧分隔绿化带面积0.46万平方米。
海盛路北起八吕村,南至河二路。1987年,改建为沥青混凝土路面。长4.37公里,
宽27米。
东西向主干道路4条,自北向南依次为:
河滨路西起二吕村,东至海盛路。1988年,改建为沥青混凝土路面。长2.2公里,
宽15米。
中心路西起海宁路, 东至海盛路。1987年,投资450万元改建为沥青混凝土路,
是贯穿河口区政府驻地最繁华商业区的主要街道。 主路长2.4公里,宽23米;双
侧人行道各宽4米;两侧分隔绿化带面积2.4万平方米。
河一路西起海康路, 东至技校。1987年,改建为沥青混凝土路面。长1.5公里,
宽15米。
河二路西起协胜村,东至海盛路。1988年,改建为沥青混凝土路面。长1.5公里,
宽15米。

第二节 桥梁

1983年, 市区共有桥梁5座,其中中心城2座,河口区政府驻地3座。1983~1995
年,市区新建改建各类桥梁128座,其中,较大的20余座。
中心城
海河路桥位于海河路中段,跨广利河。1985年始建,1995年改建,投资260万元。
长62米,宽18米,高9米,跨径41米,1孔,钢筋混凝土结构。
胜利路桥位于胜利路南段,跨环城河。1991年建,投资260万元。长132.9米,宽
11米,高3.5米,跨径20米,4孔,钢筋混凝土结构。
东营桥位于泰山路北端, 跨五六干合排。1982年建,投资210万元。。长62米,
宽18米,高9米,跨径50米,1孔,钢筋混凝土结构。
广泰桥位于泰山路北端,跨广利河。1982年建,投资210万元。长26米,宽12米,
高5米,跨径16米,1孔,钢筋混凝土结构。
五台山路桥位于五台山路北端, 跨广利河。1994年建,投资200万元。长42米,
宽29米,高7米,跨径20米,1孔,钢筋混凝土结构。
胜华路桥位于胜华路北端,跨广利河。1980年始建,1995年改建,投资200万元。
长46米,宽12.6米,高7米,跨径30米,1孔,钢筋混凝土结构。
青州路桥位于青州路,跨广利河。1987年建,投资180万元。长100米,宽24米,
高3.8米,跨径25米,4孔,钢筋混凝土结构。
青岛路桥位于青岛路中段,跨广利河。1987年建,投资120万元。长38米,宽9米,
高6米,跨径20米,1孔,钢筋混凝土结构。
五干桥位于泰山路南端,跨五干渠。1987年建,投资120万元。长35米,宽12米,
高5米,跨径20米,1孔,钢筋混凝土结构。
彩虹桥位于黄河路西端, 跨环城河。1995年建,投资117万元。桥长39.5米,宽
50.4米,为三跨非预应力板式平桥。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52棵,桩直径0.8米,
长分别为24.4米、17.82米、9.68米。主桥两侧设分离带,两侧人行道旁设彩虹拱圈。
栏杆采用钢筋混凝土人工制作而成。桥面为20厘米厚沥青钢筋混凝土。
金水桥位于府前街东首,跨环城河。1995年建,投资112万元。桥分主桥和辅桥,
为3孔钢筋混凝土拱桥。 主桥长57.6米,宽12.5米×2,主桥跨径11米,辅桥跨径4.5
米。基础采用水泥粉喷桩,桩长7.5米,直径4.5厘米,计869棵,粉喷桩上设1.2米承
台,主拱直接置于承台。栏杆用莱州雪花白石仿北京天安门前金水桥雕刻而成。桥面
采用C20、10厘米水泥钢筋混凝土,面层采用5厘米沥青混合料。
五干排桥位于泰山路中端, 跨广蒲沟。1987年建,投资110万元。长28米,宽12
米,高5米,跨径20米,1孔,钢筋混凝土结构。
黄河路中桥位于黄河路中段, 跨环城河。1991年建,投资93万元。长30米,宽4
5.6米,高2米,跨径7.2米,3孔,钢筋混凝土结构。
沂河路桥位于沂河路中段,跨环城河。1993年建,投资85万元。长30米,宽33.6
米,高2米,跨径7.2米,3孔,钢筋混凝土结构。
府前街中桥位于府前街中段, 跨环城河。1988年建,投资70万元。长30米,宽3
3.6米,高1.8米,跨径7米,3孔,钢筋混凝土结构。
赵州桥位于黄河路东段, 跨环城河。1995年建,投资63.46万元。桥长31米,宽
22米,为3孔钢筋混凝土拱桥,主拱跨径12米,腹孔跨径1.5米。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
灌注桩30棵, 桩长19.14米,直径为0.8米,灌注桩设1米高承台。主拱、腹拱直接坐
落于承台。 栏杆采用青石仿河北赵州桥雕刻群狮。桥面铺装10厘米钢筋混凝土、5厘
米沥青混合料。
府前街西桥位于府前街西端,跨环城河。1988年建,投资54万元。长37.5米,宽
20.7米,高1.9米,跨径9.5米,3孔,钢筋混凝土结构。
运河路中桥位于运河路中段,跨环城河。1990年建,投资52万元。长30.1米,宽
23.6米,高2.5米,跨径9米,3孔,钢筋混凝土结构。
胶州路桥位于胶州路中段,跨环城河。1988年建,投资50万元。长30米,宽23米,
高1.8米,跨径7米,3孔,钢筋混凝土结构。
河口区政府驻地
羊兰桥位于城南, 跨羊兰河。1987年改建,投资60万元。长39米,宽17米,高1
3米,跨径3米,13孔,钢筋混凝土结构。
二吕桥位于城北, 跨面条沟。1990年改建,投资20万元。长16米,宽17米,高3
米,跨径5米,2孔,钢筋混凝土结构。
六干桥位于城南,跨六干沟。1987年改建,投资10万元。长6米,宽17米,高3米,
跨径5米,1孔,钢筋混凝土结构。

第三节 路灯

建市前,基地和河口没有正规路灯。油田部分单位在院内或有关路段安装白炽灯
照明,且数量很少。建市后至1988年,市区主要道路开始安装少量路灯。1988后,随
着市政建设力度加大,市区道路照明迅速发展。至1995年底,市区共安装路灯5222盏,
其中白炽灯2282盏、 钠灯1802盏、汞灯1138盏,埋设地下照明线路695公里,空架线
路22公里,用电容量18466千瓦,灯型为钠灯、白炽灯、汞灯3种,控制方式为自动和
手动2种。
中心城
建市后,油田和地方先后在西城的济南路、泰山路、青岛路、五台山路、海河路
等主干道路,安装双臂、单臂式高压钠灯1567盏,在东城的府前街、胶州路、兖州路、
运河路、 辽河路等主要道路和机关办公区、住宅小区,安装双臂、单火路灯818盏,
并在府前街和兖州路转盘花坛内, 建造东城第一座高25米、灯盘直径3米、安装24只
9.6千瓦高压钠灯的高杆灯塔。 至1995年底, 中心城共安装路灯3914盏, 其中钠灯
1591盏、白炽灯1404盏、汞灯919盏,埋设地下照明线路681公里,架空线路18公里,
用电容量18171千瓦。
河口区政府驻地
1987~1992年,河口区政府驻地路灯也逐年增加。油田和地方先后在海宁路、中
心路、 海盛路、河滨路、海康路等主干道路和住宅小区安装双臂、球式路灯994盏。
至1995年底, 共安装路灯1308盏,其中钠灯211盏、白炽灯878盏、汞灯219盏,埋设
地下照明线路14公里,架空线路4公里,用电容量295千瓦。

第四节 排水

建市前,基地和河口建有少量简陋排水设施,主要是雨污水混用的自然沟渠和少
量石砌排水明沟,排水管线总长仅有12.1公里。1983~1988年,市区排水设施建设缓
慢。1988年后,排水设施建设投入加大,速度加快。至1995年底,市区累计改建明沟
暗渠66.93公里, 新建配套排水管线609公里,其中污水管线169公里,雨水管线95公
里,雨污合流管线345公里,服务面积41.2平方公里。
中心城
至1995年底, 改建明沟暗渠61公里,其中东城6公里,西城55公里;在济南路、
泰山路、 府前街、运河路等道路新建配套雨污水双向分流管道570公里,其中东城16
0公里(雨水55公里、污水54公里、合流51公里) ,西城410公里(雨水36公里、污水11
3公里、合流261公里),服务面积29.2平方公里。
河口区政府驻地
至1995年底,改建明沟暗渠5.95公里,在海宁路、海滨路、海康路、海盛路
等道路新建配套雨污水双向分流管道39公里,服务面积12平方公里。

第五节 供水

东营市市区供水主要靠胜利石油管理局供水系统。市自来水公司1992年筹建,预
计1997年底投产。
中心城
60年代石油勘探开发会战初期,石油会战钻井用水及职工生活用水,由钻井队用
泵就近在池塘、水坑、沟渠中汲取,水质很差。1961年下半年开始,浅井钻井队在油
田勘探区和职工生活区打水井补充生产、生活用水。随后,油田抽调30多名职工在黄
河一号码头用柴油机提取黄河水,从此引黄供水逐步发展。
1966~1968年,为适应油田高速发展的用水需要,先后建起多座地下水源、水站
和转水站,但设施简单,供水量小。1969年12月,建成油田第一座以黄河为水源的水
处理厂-东营净化站,日处理净化能力5.5万吨,结束了油田职工吃黄河原水的历史。
1979年,建成益都(青州市) 水源地。1980年,油田在东营地区辛镇建成1座2000万立
方米的辛安水库;1982年10月,辛安净化站建成投产。至此,形成东营净化站、辛安
净化站、益都水源三足鼎立的供水系统,日供水量达17万吨。
1983年9月, 胜利石油管理局供水公司成立。当时,胜利油田和东营市都开始进
行大规模基本建设, 用水量猛增,供需矛盾日益突出。1987年5月,供水公司对东营
净化站机械加速澄清池进行技术改造, 日处理水能力增加3.5万吨。同年10月,辛安
净化站二期扩建工程投产,日处理水量增加10万吨。1991年底,库容为2000万立方米
的耿井水库及配套工程耿井净化站一期工程建成投产, 日处理水量为10万吨。至199
2年底, 供水公司日综合处理原水能力达35万吨。至1995年底,中心城自来水管线11
41公里, 用水量45万吨/日,其中生活用水15万吨/日,企业用水30万吨/日,用水户
数5.5万户。
河口区政府驻地
1972年前,河口居民生活用水及企业等其它用水主要靠明渠引用黄河水 (此时黄
河未改道) 、汲取坑塘水,水质较差。后又建设了规模较小的蓄水能力50万吨的二河
水库(已报废) 。1972~1995年,油田先后建设了7座水库,总蓄水量4520万吨,主干
网长209公里, 连接日处理能力10万吨的净化站,供生产、生活使用。至1995年底,
河口区政府驻地自来水管线达209公里, 用水量8万吨/日,其中生活用水4万吨/日,
企业用水3万吨/日,其它用水1万吨/日,用水户数1.3万户。

第六节 供气

管道天然气
基地供气始于1964年。 此后,用气量逐年增加。至1983年,天然气管道长340公
里,用气户20200户,年用气量7272立方米,其中中心城天然气管道长277公里,用气
户15000户, 年用气量5400立方米;河口天然气管道长63公里,用气户5200户,年用
气量1872立方米。建市后,随着人口的逐年增多,用气量也相应增加。至1995年底,
市区天然气管道长398公里, 用气户74720户,年用气量26900立方米。其中中心城天
然气管道长321公里, 用气户65000户,年用气量23400立方米;河口区政府驻地天然
气管道长77公里,用气户9720户,年用气量3500立方米。使用管道天然气的用户,绝
大多数为油田单位、职工,少数为地方单位、职工。
罐装石油液化气
市区供气除管道天然气外,还供应罐装石油液化气,主要供应地方用户。1986~
1990年,先后建设油田机关贮备充气站、东营运输总公司油气公司、东营市供气站等
6座罐装液化石油气站(公司) ,供气户9570户,年供气量1723吨,年充装钢瓶114840
只。 其中中心城液化石油气站5座,供气户数7500户,年供气量1350吨,年充装钢瓶
90000只;中心城使用罐装液化石油气以东城为主。河口区政府驻地有液化石油气站1
座,年供气户数2070户,年供气量3726吨,年充装钢瓶24840只。
1986年, 市房产处在东城北小区建供气点1处,负责小区内及财校、电大、南郊
650户居民的用气,年供气量160吨,库存钢瓶1500只。1988年,市石油公司在东城府
前街西端路南建供气点1处,负责三村600余户居民的用气。同年,市房产处又在南区
辽河路北建成储存能力30立方米的储存站1座。1990年1月,市政局成立东营市供气站。
至1995年底,该站设3个供气点,供气户5500户,年供气能力990吨,年装钢瓶660 00
只。 至1995年,市区拥有液化气贮罐12只,贮气量1723吨,有液化气运输车辆8部,
供气点12个,基本上达到运、贮、供一条龙。

第七节 供暖

建市前,基地和河口集中供热能力较低,供热设施陈旧,居民和单位主要使用天
然气炉供暖。建市后,市区集中连片供热能力迅速增长。至1995年底,市区拥有各种
类型锅炉347台, 总供热能力达到667吨/时,供热管网长863公里,供热面积835万平
方米,供热单位152个,供热户数59000户。
中心城
东城供热比较集中、连片。东城北小区锅炉房始建于1986年,投资85万元;安装
4吨KZL4-7195/10-A型热水炉2台和2吨KZL2-7型蒸气炉1台,均为燃油型;负责北小区
448户居民及部分单位供暖, 供热面积3.4万平方米。锅炉运行9年后,炉体出现严重
老化,供暖效果很差。1994年,市投资400万元,对北小区锅炉房进行改造,将2台燃
油锅炉改为2台4吨QXL2.8-7/95/70-A型燃煤热水炉,供热效果良好。
东城辽河路锅炉房,始建于1987年,投资130万元;安装锅炉5台,其中4吨KZL4-
7/95/70-A型热水锅炉3台,2吨KZL2-7蒸气炉2台,均为燃油型;负责市委、人大、市
政府、 邮电、实验小学、一中、三村等单位和居民区供暖,供热户数600余户,供热
面积5万平方米。 随着东城市直单位和居民的增多,1990年市投资500万元,新增1 0
吨燃油型热水炉2台, 供热面积14万平方米。1993年,市投资1100万元,对辽河路锅
炉房和供暖设施改造, 将原来4台燃油热水炉改为2台20吨DHC14-1.28/130/80-A型燃
煤热水炉,供热面积27万平方米。1995年,投资250万元,增加20吨DHL14-1.78/130/
80-A型燃煤热水炉1台,供热面积达到42万平方米。
东城胶州路锅炉房, 始建于1992年,投资500万元;安装10吨SZL7-10/115/70-A
型燃煤热水炉2台; 主要为三村二街坊、四村居民和市医院等居民区和单位供暖,供
热面积8万平方米。为满足运河路以南新建各单位供暖的需求,1995年市投资180万元,
增加10吨SZL7-10/115/70-A型燃煤热水炉1台,供热面积18万平方米。
西城供热比较分散,除油田机关连片、集中供热外 (油田机关供暖面积占西城全
部供暖面积的三分之一) ,其他单位均自建独立的供暖系统,解决本单位办公及职工
生活取暖问题。
至1995年底,中心城拥有锅炉315台,总供热能力643吨/时,供热管网长816公里,
供热面积758万平方米,供热单位148个,供热户数50500户。
河口区政府驻地
河口城区集中供热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西区住宅区,另一部分为区政府办
公区。办公、居住较偏远的政府序列单位和居民取暖一般自行解决。油田驻城区单位
均有本单位独立供暖系统。 至1995年底,共有各类锅炉32台,总供热能力34吨/时,
供热管网长47公里,供热面积77万平方米,供热单位4个,供热户数8500户。

第八节 市容环境卫生

市容管理
建市前,基地和河口没有专职市容管理机构和市容监察人员。
1985年, 东营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处成立,定编100人,隶属东营市城建局,为
副县级事业单位。市环卫处下设市容管理科,负责西城商河路的市容管理,并在商河
路设立市容管理办公室。1991年,东营市环卫处移交东营区建委,更名为东营区市容
环境卫生管理处, 隶属东营区建委。同时,成立由5人组成的市容监察队,负责西城
的市容管理。 1994年1月,重新组建东营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处,隶属东营市市政管
理局, 下设由5人组成的市容监察队。同年,市政管理局成立城管监察中队,负责东
城市容管理。至1995年底,东营市城区市容管理人员33人;河口区政府驻地尚无市容
管理机构和市容监察人员。
为加强市容管理工作,1993~1995年,东营市和东营区先后制定颁布《东营市环
境卫生保洁服务费征收管理暂行办法》、《东营市市容卫生门前三包责任制暂行办法》
和《东营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办法》。
环境卫生
建市前,基地和河口没有专业城市环卫机构和城市卫生保洁人员。卫生保洁工作
主要由油田单位招用少量家属,负责单位院内或门前的卫生清扫。建市后,环卫工作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而逐步发展完善。 至1995年底,市区环境卫生组织共有职工260
人,承担胶州路、府前街、兖州路、运河路、青岛路、胜华路、五台山路、淄博路、
海河东路、泰山路、海宁路、中心路西首、工行路等30余条市区主要道路及市、区机
关办公区和住宅区的清扫保洁任务,总面积134万平方米。
中心城
1985年,市环卫处成立后,承担基地部分道路清扫保洁任务 (大部分道路由油田
负责保洁) 。1986年,市环卫处在东城北小区设立环卫站,配备少量保洁人员,承担
北小区3万平方米的清扫保洁。 1987年,市环卫处又招用农村、城镇合同制清扫工50
名,雇用临时工67人。1988年,市环卫处由原副县级定为正科级,隶属东营市市政公
用事业管理处。1989年,市环卫处在东城南区设立环卫站,配备清扫保洁人员28人,
承担胶州路、府前街10万平方米的道路保洁。1989年12月,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处撤销,
环卫处归属东营市市政管理局。1991年,市环卫处移交东营区城建委,更名为东营区
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处。期间,东、西城的环境卫生保洁主要由东营区环卫部门负责。
1993年,中心城清扫保洁面积已扩大到79万平方米,清扫保洁人员增至150人。19 94
年1月, 东营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处重新组建,定编50人,隶属东营市市政公用事业
管理局,为正科级事业单位,具体负责东城的市容环境卫生保洁工作。1995年,中心
城清扫保洁面积128万平方米,其中东城60万平方米,西城68万平方米。
河口区政府驻地
河口区环卫队1988年成立,职工26人,隶属于河口区城建委。1991~1995年,先
后归属于河口区市政局、 河口区机关事务管理办公室。1995年底,有清扫保洁人员1
6人,日清扫面积6万平方米。
垃圾清运
建市前,基地和河口的垃圾由胜利油田单位负责清运。1986年起,市、区相继征
地600亩,投资370万元,建设垃圾处理场2处。
1986年,东营市投资60万元,在市电大西南1.5公里处,征地100亩,建设垃圾堆
放场1处,垃圾处理方式为露天堆放。
1991年, 河口区投资310万元,在距城区2公里处的李坨建设垃圾场1处,年处理
垃圾10万吨,使用年限50年,垃圾处理方式为填埋。
1986~1994年,市环卫部门成立专门垃圾清运队,负责城区各种垃圾的清运,年
清运垃圾量11万吨。垃圾清运由人力推车逐步发展为机械化作业。1986~1994年,东
营市和河口区先后投资235万元, 逐年更新环卫车辆、设备。1995年底,市区有环卫
车辆30部, 其中市环卫6部,东营区环卫22部,河口区环卫2部;投放各种垃圾箱764
只,其中市环卫投放280只,东营区环卫投放417只,河口区环卫投放67只,并分别在
东营区的东、 西城建造封闭式垃圾收集间11座、垃圾中转站2座,基本实现垃圾清运
机械化。
公厕建设与管理
建市前, 基地和河口公厕的建设和管理由油田负责,设施较为简陋。1984~199
0年, 市和河口区先后投资25万元,首先在商业街、火车站和东城北小区建设旱式公
厕5座, 水冲式公厕2座。1991~1994年,市和河口区相继投资180万元,在中心城及
河口区的主要地段、公共场所、居民小区建造标准较高的水冲式公厕25座。至1995年
底,市区有公厕52座,基本达到国家公厕卫生管理标准。公厕管理全部实行定岗定员、
专人管理,并按国家公厕卫生管理标准,制定有关管理办法,保证公厕清洁、卫生和
设备设施完好。

1984~1995年市区公厕建设一览表
表12-3

┏━━━━━━┯━━━━━━━━━━━┯━━━━━━━━━━━━┓
┃ │ 公厕数(座) │ 公厕蹲位(个) ┃
┃ 城市名称 ├───┬───┬───┼───┬───┬────┨
┃ │ 合计 │ 旱式 │水冲式│ 合计│ 旱式 │ 水冲式 ┃
┠──────┼───┼───┼───┼───┼───┼────┨
┃ 市区 │ 52 │ 15 │ 37 │ 870 │ 280 │ 590 ┃
┠──────┼───┼───┼───┼───┼───┼────┨
┃其中:中心城│ 37 │ 6 │ 31 │ 630 │ 144 │ 486 ┃
┠──────┼───┼───┼───┼───┼───┼────┨
┃ 东城 │ 10 │ 2 │ 8 │ 115 │ 24 │ 91 ┃
┠──────┼───┼───┼───┼───┼───┼────┨
┃ 西城 │ 27 │ 4 │ 23 │ 515 │ 120 │ 395 ┃
┠──────┼───┼───┼───┼───┼───┼────┨
┃ 河口区 │ 15 │ 9 │ 6 │ 240 │ 136 │ 104 ┃
┗━━━━━━┷━━━┷━━━┷━━━┷━━━┷━━━┷━━━━┛

第九节 城市公共交通

1989年前,城市公共交通(主要是油区公共交通) 主要由油田公交机构承担。198
9年后, 地方公交从无到有,逐步形成油地双方办公交的局面。其中地方公交侧重于
中心城交通网络,油田公交侧重油区城镇网络。
地方公交
建市初,地方机构都在西城办公,职工也多住在西城,地方没有公共交通机构。
1986年,东城北区建成,一部分市直机关迁入办公,有20栋住宅楼启用。为解决东、
西城职工上下班交通问题,市政府车队和市委车队分别调出2台和1台客车,每天早、
午、晚3班接送上下班职工。是年12月,市城建局组建公交公司,在原3台通勤客车的
基础上, 又购进5台客车,后因经费不足没挂牌营业。1987年7月,该公司撤销,8台
车归市政府车队管理并负责接送职工上下班。 1989年1月20日,东营市公共交通汽车
公司成立, 属市交通局管理的副县级事业单位。时有职工18人,从市政府车队接收8
部通勤客车,主要任务仍为接送上下班职工。至年底,公司职工76人,客车增至20部,
固定资产原值155.8万元, 运行线路17条,运行班次96个,线路里程45.9公里,日运
送乘客2600余人次,逐步由以接送职工上下班为主向正规城市公交过渡。1990年,新
增客车7部,新增运行线路3条,营运收入120.7万元。1991年,新增客车8部,新增运
行线路10条,营运收入190.5万元。1992年,新增客车10部,新增线路1条,营运收入
270.2万元。 是年5月, 公司胶州路22号新址竣工启用, 占地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6950平方米, 总投资431万元。1993年,新增客车10部,营运收入421.8万元。是年1
0月,总投资259万元的西城公共汽车编组站竣工投产。1994年,新增客车11部,新增
运行线路1条, 营运收入523.8万元。1995年,公司有职工383人,营运车辆76部,固
定资产原值2796.6万元,营运线路35条,运行班次760个,线路里程696公里,车日行
程133公里,日运行总里程10105公里,日运送乘客3.8万人次,年营运收入527万元。

1995年底东营市公共交通汽车公司公共线路班车

101路:市政府-公交西站 102路:市政府-胜利镇政府
103路:南郊-公交西站 104路:纺织厂-公交西站
105路:胜利镇-纺织厂 106路:火车站-石大西门
108路:公交西站-石油公司-火车站 109路:公交西站-中心医院-火车站
110路:火车站-百纺站 111路:公交西站-胜利镇政府
112路:火车站-长途车站 公交西站-垦利
专线车:市政府-垦利

早晚接送职工上下班值班车

1、市政府- 火车站 2、招待所-火车站
3、市政府-轻工楼 4、市政府-淄博路(南)
5、市政府-淄博路(北) 6、垦利-市政府(东)
7、垦利-市政府(西) 8、机修厂-市政府
9、运输-市政府 10、物资局-市政府
11、西小区-市政府 12、建工-市政府
13、商业局-市政府 14、供销楼-市政府
15、中心医院-农牧局 16、淄博路-市政府
17、淄博路-市政府 18、南郊农场-市政府
19、南郊农场-市政府 20、八分场-市政府
21、招待所-市一中 22、南郊农场-市一中

1965年前,油田运输大队用若干辆解放牌卡车跑交通。1965年11月,购进并投运
第一辆依克鲁斯客车。 1966年2月,油田运输指挥部正式成立,油区交通开始正规运
行。当时主要交通任务为每日早、中、晚三趟,接送职工上、下班,俗称“老三趟”。
1969年起,油区交通取消“老三趟”,改为以基地为中心,按5条线路定时发车,
循环运行,即基地分别连通八分场、牛庄、东风农场、水电厂、机厂的往返线路。至
1983年,先后增设茶坡、坨四站、五七学校、北辛店电厂、胜采26队、采油一村、莱
建三号点、广利水库、中心医院、火车站、采油一分厂、东安一号水源、地调五大队
等站点。至1987年,又增设莱建五号点、坨一站(复线)、东辛、二分场、一分场、采
油36队、 东安、联合站、广南、飞机场、压气站、七分场等站点;另有8个单位专用
包车;共计49条线、215个站点。
1987年起, 油区49条线路、215个站点编为15路车,定时发车运行。1989年,又

编为31条线路运行。1992年后,由于地方公交能力增长以及矿区驻地搬迁变化等
原因,油区公交线路呈下降趋势。至1994年,油田公交系统有职工847人,车辆135辆,
有新站、中心站、东站、客运总站4个车站,运行线路20条(33条线路中先后有13条线
路停开),日客流量14.75万人次。

1984~1994年油田公交车辆和客流量变化情况表
表12-4

┏━━┯━━┯━━━━━━━━━━━━━━━━━━━━━━━━┯━━━━━┓
┃ │ │ 车 型 │ ┃
┃年度│车辆├──┬──┬──┬──┬───┬──┬──┬──┤ 日客流量 ┃
┃ │总数│黄河│黄河│东风│东风│依克鲁│解放│黄河│红叶│(万人次)┃
┃ │ │大客│通道│客车│通道│期通道│客车│客车│客车│ ┃
┠──┼──┼──┼──┼──┼──┼───┼──┼──┼──┼─────┨
┃1984│81 │28 │ 4 │ │ │ 15 │ 34 │ │ │ 5.44 ┃
┠──┼──┼──┼──┼──┼──┼───┼──┼──┼──┼─────┨
┃1985│104 │28 │ 4 │ 10 │ │ 25 │ 37 │ │ │ 5.48 ┃
┠──┼──┼──┼──┼──┼──┼───┼──┼──┼──┼─────┨
┃1986│119 │44 │ 4 │ 10 │ │ 25 │ 36 │ │ │ 6.87 ┃
┠──┼──┼──┼──┼──┼──┼───┼──┼──┼──┼─────┨
┃1987│ 140│94 │ 4 │ 18 │ 1 │ 15 │ 8 │ │ │ 8.2 ┃
┠──┼──┼──┼──┼──┼──┼───┼──┼──┼──┼─────┨
┃1988│ 122│94 │ 4 │ 18 │ 1 │ 5 │ 0 │ │ │ 9.04 ┃
┠──┼──┼──┼──┼──┼──┼───┼──┼──┼──┼─────┨
┃1989│ 117│94 │ 4 │ 18 │ 1 │ 0 │ 0 │ │ │ 10.6 ┃
┠──┼──┼──┼──┼──┼──┼───┼──┼──┼──┼─────┨
┃1990│ 117│94 │ 1 │ 15 │ 5 │ │ │ 2 │ │ 11.4 ┃
┠──┼──┼──┼──┼──┼──┼───┼──┼──┼──┼─────┨
┃1991│ 143│97 │ 1 │ 19 │ 24 │ │ │ 2 │ │ 11.8 ┃
┠──┼──┼──┼──┼──┼──┼───┼──┼──┼──┼─────┨
┃1992│135 │92 │ 8 │ 4 │ 24 │ │ │ 2 │ 5 │ 12.4 ┃
┠──┼──┼──┼──┼──┼──┼───┼──┼──┼──┼─────┨
┃1993│135 │92 │ 8 │ 4 │ 24 │ │ │ 2 │ 5 │ 13.8 ┃
┠──┼──┼──┼──┼──┼──┼───┼──┼──┼──┼─────┨
┃1994│ 135│92 │ 8 │ 4 │ 24 │ │ │ 2 │ 5 │ 14.75 ┃
┗━━┷━━┷━━┷━━┷━━┷━━┷━━━┷━━┷━━┷━━┷━━━━━┛

油田公交主要运行线路

1路:中心站——东站 2路:中心站——市政府*
3路:东站——东安 4路:中心站——莱建
5路:中心站——市政府* 6路:八分场——供电*
7路:中心站——东安 8路:中心站——坨一*
9路:中心站——供电 10路:中心站——一号水源
11路:中心站——永安* 12路:中心站——一分场
13路:中心站——王家岗 14路:中心站——油建*
15路:中心站——西小区* 16路:中心站——地调五大队
17路:中心站——牛庄 18路:中心站——东风
19路:中心站—— 稠油厂 20路:东站——五分场*
21路:东站——广利镇 22路:中心站——广南水库
23路:中心站——飞机场 24路:中心站——联合站*
25路:中心站—— 压气站 26路:中心站—— 五分场
27路:中心站——机厂 28路:中心站——电厂
29路:中心站——坨28* 30路:中心站——河四井*
31路:中心站—— 茶坡* 32路:中心站—— 坨四站*
33路:中心站——长途站

注:带*号为停开线路。

出租客运
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小型车出租客运行业迅速兴
起,车型最初以机动三轮车为主,后夏利轿车、小型面包车和人力三轮车逐渐增多。
至1995年底,全市有各类出租车1409辆,其中,小型汽车213辆、机动三轮车426辆、
人力三轮车770辆;市区共有各类出租车1186辆,其中,小型汽车185辆、机动三轮车
318辆、人力三轮车683辆。这些出租客运车辆虽然票价较高,但方便、舒适、快捷,
满足了社会发展形成的多层次交通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