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4&A=9&rec=169&run=13

【概况】 201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以建设“幸福新枣庄”
为统领,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和重点发展目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交给的
各项工作任务。市人社局被评为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先进集体、全省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
会养老保险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关心国防建设双十佳先进单位,荣获全市城市转型工作集体三等功。

【就业工作】 全市新增城镇就业5.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1%,
低于年度控制目标1个多百分点。新增创业2.08万人,全市就业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为建设“幸福新
枣庄”做出了积极贡献。
就业政策落实。 先后制定下发了 《关于印发〈2012年全市就业工作要点〉 的通知》 、 《关于印发
〈2012年枣庄市开展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专项活动方案〉 的通知》 等12个就业文件,组织实施了以
“完善政策体系,畅通落实渠道,释放促进效应,惠及扶持对象”为主题的“政策惠民.幸福就业”
专项行动,“就业政策集中宣传月”活动、就业政策“进企业、进校园、进街道、进乡村、进家庭”
等活动,全面推动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培训补贴和税收优惠等各项就业政策落实。2012年全市共筹
集各类就业资金4734.4万元,支出各类就业补贴和贷款贴息4508.27万元,惠及7.79万人。
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深入开展全民创业促就业“97632”行动,市和所辖区、市全部成立了创业促进会,
全市创业指导服务向专业化、社会化迈进,新增个体工商户1.56万户、私营企业2123家,带动就业6.5
万人。开展创业助推“1+3”活动和小额担保贷款“快易贷”行动,全年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02亿元,
落实创业补贴、岗位开发补贴和租金补贴53.64万元,帮助145名就业困难人员创业。
高校毕业生就业。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就业见习计划和创业引领计划,通过机关
事业招考、企业就业、引导基层就业等措施,积极帮助大学生实现稳定就业。全年新增高校毕业生就
业7634人, 就业率达到89.8%, 同比增长2.3个百分点。新增大学生创业421人,带动就业3697人。安排
1048名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利用劳务品牌带动转移, 做大做强“薛城轮胎吊司机”、“台儿庄焊工”、
“滕州技工”、“市中汽车装备工”等劳务品牌,实现有组织转移2万人。大力拓展市内转移就业空
间,努力为本地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支撑,积极推进“一镇多业”、“一村一品”建设,实现农村劳动
力“不出家门”就业,就地转移达3.56万人,占转移就业总量的49.2%。
困难群体就业。采取政府购买、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和“一对一”帮扶等措施,帮助3721名就业困难
人员就业,完成目标任务的128%,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消零。同时,积极鼓励家庭服务业发
展壮大,开辟了安置就业困难群体的新渠道,培育了“滕州安心家政”、“鲁家家政”和“枣庄阳光
大姐”等一批知名家政品牌,接收1000多名大龄妇女就业。
就业培训。以“一百双十”创建活动为抓手,培养了100名不同专业的优秀教师,发展壮大了10家骨干
培训机构,打造了10个特色培训品牌。积极推行“四单培训(企业出技能需求清单、培训机构出专业
清单、劳动者选单、政府买单)”模式,开展“进校园送岗位服务就业,进企业送技能服务用工”为
主题的“双进双服”等活动,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年共支出培训补贴861.3万元,共组织各
类培训5.41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100.2%,培训后就业创业5.03万人,就业率达93%。
就业服务。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送岗位、送政策、送培训、送人才、送项目、送
信心”等专项行动,举办专场招聘会300多场次,提供就业岗位5.3万个。帮助3.7万人实现就业。全市
街道(乡镇)和城市社区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机构建成率达100%,“就业半小时服务圈”基
本建成。薛城区投入200余万元高标准建成了占地12亩,可同时容纳3000人,集求职服务、信息发布、
政策咨询、培训登记、劳务输出、城市管理于一体的“零工劳务市场”,彻底解决了农民工求职无服
务、无设施、无场地的“三无”问题。

【社会保障工作】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全部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
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续保有序推进,五项社会保险全部实现市级以上统筹,五区一市全部纳入国家级新
农保试点。
扩面征缴工作。截至2012年12月底,全市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
险、 生育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55.26万人、 122.5万人、34.38万人、41.13万人、
25.23万人和161.4万人,全市各项社会保险费征缴达47.22亿元,比2011年度增长17%,提前两个月超额
完成全年扩面参保和基金征缴任务。全年支出各项社会保险基金40.6亿元,有效保证10.5万名城镇职
工、43万名60岁以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发放以及全市各项社会保险待遇的按时足额支付。
社会保险待遇调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八连涨”,人均月增218元。一至四级工伤人员
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和供养亲属抚恤金人均月增226元、209元、77元。失业保险金人均月增130元,
发放失业人员临时价格补贴259.68万元。全市所有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实现联网即时结算,新生儿实现
落地参保。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建立个人医疗负担补助制度,慢性病及特殊疾病报销比例大幅提高。
社保基金监管。开展了工伤保险基金专项检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金检查和重复参保、重复领取养
老金疑点信息及疑似死亡人员领取养老金核查,完成了社会保险基金监管软件的联网应用,提升了基
金监管能力,确保了社保基金安全完整。

【人才队伍建设】 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组织开展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
津贴专家和首席技师评选,发放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津贴46.56万元、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津贴16.8万元、首席技师政府津贴18.6万元。30人被评为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被评为省有
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被评为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魏彦君博士成功入选“国家
千人计划”,获评“泰山学者”、“山东省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奖”;2名外国专家获得“齐鲁友谊奖”
荣誉称号。推荐申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家,审核呈报高级职称评审材料482份,新增中级专业技术职
称1137人,培训专业技术人员40000余人。
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新增高技能人才3180人,发放职业资格证书24855份。评选20名枣庄市首席技师。
不断推动技工教育改革工作,全市技工院校招生5226人,其中,技能扶贫招生610人,圆满完成全年计
划。
海内外人才引进工作。组织参加中国山东第七届海内外高端人才交流暨技术项目洽谈会,并实现枣庄
市历次海洽会现场签约零的突破。全市共执行引进国外专家项目9项,聘请日本、美国、德国、埃及
和韩国等外国专家35人次,解决技术难题500多个,创造经济效益1000余万元。全市获批国家和省各类
引智项目资助计划14个,同比增加8个,获得引智资助资金70.74万元,同比增加32.64万元。

【人事制度改革】 公务员管理严格落实“凡进必考”制度,为各级机关考录公务员251人,考录工
作连续十年“零失误”。公务员平时考核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事业单位改革加快推进以岗位设置和聘用制度为重点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全市95.3%的事业单
位实行了人员聘用制度,99.5%的事业单位实施了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全面实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
度,全市各级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417名。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进一步完善,公安机关执法
勤务机构人民警察警员工资套改全部完成。
人事考试工作。顺利完成39类36081人的考试考务组织工作,国家重点监控考试考场管理实现“零”异
常。
军转安置工作。接收军转干部29人、随调家属3人,安置工作顺利完成。积极做好企业军转干部解困
政策落实、困难救助工作和十八大期间的维稳工作,确保企业军转干部人员稳定。

【工资收入分配工作】 公务员津贴补贴规范管理。公安机关执法勤务机构人民警察警员工资套改全
部完成,共有1200余人进行警员职务套改。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进一步完善,逐步调整绩效工资结构,自2012年10月1日起,
市直事业单位原地方福利补贴、三次职务补贴、考勤奖和目标管理奖、生活补贴、增发津补贴、奖励
性绩效工资统一归并为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
企业工资宏观调控。积极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比例达到50
%。调整提高全市最低工资标准和非全日制劳动者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发布了2012年企业工资指导线,
促进职工工资合理增长。

【劳动关系协调和权益维护】 劳动关系协调实施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春暖行动”,深入开展劳动
用工备案,劳动用工备案人数已达182046人,同比增长33.9%。开展枣庄市出租汽车行业和谐劳动关系
创建活动,规范特殊工时管理、对企业实行不定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申请从严审批。
劳动人事调解仲裁。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192起,法定期限内结案率100%,涉及职工1391人,为职工挽
回经济损失2347.83万元,指导企业签订劳动合同2万余份。
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受理劳动保障监察案件819起,立案查处案件347起,法定时限结案率100%。深入
开展各项专项检查,补签劳动合同2.58万份,促缴到位各项社会保险费5000余万元,帮助职工追讨工
资1800余万元。

【信息化建设】 社会保障卡持有量达到57.94万张,社会保险网上服务系统开通运行,社会保险关系
异地转移接续工作实现全国范围内联网办理,全市所有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实现联网即时结算,实现与
济南、青岛等4市37家定点医疗机构异地联网即时结算,建立了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开展了社会保
险个人权益记录单邮寄工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取得新的突破。

【基层基础建设】 全市62个街道(乡镇)、129个社区和644个行政村建立了劳动保障事务所和工作
站,工作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80%,建立了市、区(市)、乡镇、村(社区)四级服务体系。深入开
展新型机关创建活动,“行政程序年”、“基层基础年”、“作风建设年”活动和“走进基层、贴近
群众、服务发展”主题活动,开办了“政策业务讲堂”,建立了领导干部到服务窗口轮流带班督导制
度,制定实施了加强学习、严格纪律、强化督查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机关运
行、法制建设、规划统计、新闻宣传、信访维稳等各项工作呈现整体推进、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崔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