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 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4&A=8&rec=53&run=13

【概况】2011年以来,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坚持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城市转型为主
线,推动经济结构优化,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增强财政综合保障能力,大
力加强财源建设,利用城市转型促进结构调整来培植新财源,利用城市转型转变发展方式来提高财政
收入质量,利用城市转型调整三次产业比重来优化财政收入结构;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支持社会
公共服务事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进财税改革,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加强
绩效管理,转变理念观念,提升工作境界,切实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为指导思想,锐意进
取、不断改革创新,财政收支双双迈上新台阶,全市财政收支分别突破100亿元和160亿元,为“一个
战略、三大战役”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撑。境内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174.2亿元,较上年增加34.1
亿元,增长24.3%。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完成1001197万元,占预算的113.2%,较上年增加234128万元,增
长30.5%。全市公共财政支出1603447万元,占预算的117%,较上年增加313920万元,增长24.3%。全市公
共财政总财力和总支出相抵,当年结余132万元。全市连续27年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其中,市级公共财
政收入完成235968万元,占预算的120.3%,较上年增加59306万元,增长33.6%;市级公共财政支出326106
万元,占预算的119.2%,较上年增加57180万元,增长21.3%。

【预算运行特点】一是收入平稳较快增长。各月收入进度比较均衡,增幅均在20%以上,全市提
前1个月完成了收入预算,收入增幅居全省第3位。全市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达6.4%,比上
年提高0.8个百分点。二是民生支出得到重点保障。坚持压一般、保重点,支出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
全市公共财政支出增长24.3%,增幅居全省第5位。全市公共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达87.2亿元,占
全部支出的54.4%,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以机关经费为主的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仅增长14.1%,低于
平均支出增幅10.2个百分点。预算执行中,各级狠抓支出进度,各月支出进度始终快于上年同期水平,
财政支出的及时性和均衡性进一步增强。三是争取上级资金成效明显。2011年全市争取上级财政转移
支付和专款补助61.35亿元, 比上年增加17.82亿元,增长40.9%。其中:公共财政转移支付和专款补助
57.74亿元,比上年增加17.25亿元。另外,争取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2.4亿元。这些资金缓解
了财政压力,提高了财政保障能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支持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和城市转型】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全力支持转方式、调结构、促
转型。一是加大转型政策资金争取力度,加快推进城市转型。争取中央、省2011年度资源枯竭城市转
移支付补助4.07亿元,比上年增长9200万元。争取中央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专项资金1.2亿元。争取将峄
城区纳入国家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连续三年获得上级农村环保资金支持。二是着力扩大预算内
投资规模。支持重点事业发展,拨付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3989万元,其中用于实施村级公路示范县
工程8000万元,县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6100万元。三是促进扩内需保增长。大力实施家电摩托车下乡
及以旧换新、建材下乡等政策,全市兑现补贴资金41923万元;市级拨付3383万元支持开展“二日游”、
“好客山东休闲汇”等活动,扶持旅游产业发展,有力地拉动了消费增长。四是支持调结构促转型。
市级拨付9000万元,用于产业结构调整,扶持新兴产业发展;拨付6500万元,用于泉兴集团产业调整
和股权回购。着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利用财政政策的激励机制,引导12家担保机构为956户中
小企业新增担保贷款12.9亿元,比上年增长19.4%。落实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提高营业税、增值
税起征点,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31项,减轻了企业税费负担。落实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4.85亿
元,减免企业所得税1.59亿元,办理出口免抵退税3.72亿元,全市累计落实各项税收优惠14.37亿元。
五是支持城市建设。市级拨付城建资金和融资资金10.05亿元,用于高铁站前广场、市民中心、新城路
网及凤鸣湖商业设施等重点工程建设。六是支持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全市节能环保支出34410万元,
完成预算的100.7%。扎实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试点工作,市财政首次设立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
金500万元,重点支持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工业污染防治等工作。

【多措并举组织收入】一是建立完善调度分析机制。严格执行财税运行分析联席会议制度,定期
召开月度预算执行分析会议,认真做好财政旬月报和重点税源企业纳税快报编制工作;深入开展专题
调研分析,特别是对于转方式、调结构中行业收入变化情况进行跟踪分析,深入各区(市)开展了收
入专题调研,完成了《2011年全市财政收入情况调研报告》,对全年收入情况做了科学预测,为财政
经济分析和领导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财政收入始终保持均衡平稳较快增长,全市地方公共财政收入
收入始终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全市提前1个月完成了预算收入。二是加强收入征管,挖掘增收潜
力。严格税政管理,完善税源控管体系,坚持大税小税一起抓、税收非税一起抓,保持收入平稳较快
增长。加大非税收入征收力度,继续实行“非税收入专管员”制度,在非税收入周调度、月分析的基
础上,实行季度考核。拓宽管理领域,突出抓好土地、矿产等国有资源性收入管理,认真编制土地出
让收支预算,规范征缴程序,及时准确核算、提取、划转各项资金;按照中央、省的统一部署,认真
做好地方水利建设基金的征收准备工作。

【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围绕100件惠民实事,积极调整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优先落实中央和省、
市出台的民生政策, 民生财政理念得到有力突显。 一是强农惠农投入大幅增加。 全市农林水支出
135939万元,完成预算的119.6%,同比增长26.1%。全市拨付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
机具购置补贴和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35882万元; 拨付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 奖补资金
1.93亿元;拨付2488万元用于抗旱保苗;拨付3580万元,用于绿化造林及生态效益补偿;市级拨付农业
两大基地和“四化” 进程资金1000万元,扶持土地流转合作社资金1000万元,“双十双百”工程资金
800万元,玉米机收及秸秆还田补助700万元。二是教育投入大幅增加。全市教育支出341934万元,完成
预算的127.2%,增长34%,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21.3%,其中地方财政教育支出比例达到19.1%,超过
了省核定18.7%的目标比例。全市拨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补助25074万元,教科书补助及
农村中小学图书及教学挂图采购资金5611万元,农村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提高到小学600元、初中800元,
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提高到3000元;拨付农村义务教育化债奖补资金8307万元,全市
提前3个月完成化解工作;拨付学前、高校、中职和高中困难学生资助资金5205万元;拨付农村中小学
校舍安全、教学仪器更新和“211”工程资金14376万元,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市级拨付6000万元,
用于新城实验幼儿园和新城高中建设。 三是社保和就业投入大幅增加。 全市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159040万元,完成预算的113.7%,增长25.8%。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月260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
年1500元,全市拨付城市低保资金12816万元、农村低保资金13120万元;拨付农村五保供养资金3017万
元;拨付10013万元,落实提高部分优抚对象抚恤及生活补助标准等政策;对纳入城乡低保的重度残疾
人每人每月再给予50元的生活补贴;拨付就业资金4938万元,用于职业培训和社保补贴;拨付城乡居
民养老保险补助资金22263万元,比中央要求提前一年实现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统一了基本养老
金领取标准。首次发放孤儿养育金,分散居住孤儿每月不低于600元,集中居住孤儿每月不低于1000元。
连续7年上调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当年人均月增加168元,失业保险金标准提高到月人均550元。四
是医疗卫生投入大幅增加。全市医疗卫生支出136146万元,完成预算的131.4%,增长49.7%。提高了新
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均由120元提高到200元,全市共拨付6.14亿元;拨付公
共卫生服务经费9647万元,城乡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达到25元;拨付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和重大
公共卫生服务补助8660万元。五是保障性住房建设投入大幅增加。全市住房保障支出69752万元,完成
预算的320.8%,增长365.2%,其中拨付棚改奖补资金55778万元,并落实好各项税费减免政策。六是社
会管理投入大幅增加。积极推动“平安枣庄”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全市公共安全支出96970万元,
完成预算的106.5%,较上年增加7118万元。七是完善公务员津贴补贴调控体系。市级机关事业人员津
补贴人均增资约300元,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由原来的9%提高到12%。各区(市)也不同程度地提高了
津贴补贴标准和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逐步建立了科学规范的津补贴调控管理制度。通过持续加大民
生投入,覆盖城乡的民生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深化财政改革】一是预算管理改革加快推进。将预算外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财政预算的完
整性明显增强。在编制财政公共预算时,同步编制了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
基金预算,进一步细化了项目预算。继续扩大预算信息公开范围,“阳光财政”建设取得新成果。二
是财政基础管理更加规范。继续加强资金管理制度建设,印发了《2010年枣庄市财政制度汇编》,逐
步达到“先有预算、后有支出,先有制度办法、后有资金分配”的要求。完善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功能,
细化单位用款计划,规范资金支付流程,推行公务卡改革。加强对财政性资金、中央和省补助专款、
政府投融资、市政工程建设等项目的政府采购管理。全市政府采购规模13.88亿元,节约资金2.5亿元,
节支率达15.4%。 加大财政投资评审力度, 完成评审项目938个, 评审总投资额22.87亿元,审减资金
3.83亿元,审减率达16.8%。建立了政府债务基础信息数据库,实行政府债务数据月报制度。开展了中
央专项资金管理、会计信息质量、“小金库”治理以及预算编制执行等专项检查,选择部分项目进行
了绩效评价试点。三是县乡财政建设进一步加强。督促指导区(市)改善收入质量、优化支出结构,
争取省财政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22952万元,较上年增加6456万元。市级对下转移支付力度
进一步加大,下移财力51682万元,缓解了基层财政困难。四是税制改革进展顺利。个人所得税费用扣
除标准由2000元提高到3500元,减轻了纳税人负担,相应增加了个人收入。进一步理顺地方税征管体
制,完成了契税、耕地占用税征管职能划转工作,保证了收入稳定增长。

【干部队伍建设】各级财政部门在推进财政改革发展的同时,紧抓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不放松。
一是着力加强财政干部能力建设。紧贴财政工作实际抓学习、抓培训,干部职工的政治素养、理财能
力明显提升。二是着力加强行政效能建设。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大力加强党员宗旨教育,认
真开展“转作风、提效能”、“重点岗位评议”和“服务效能实时评价”活动,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
服务水平。三是着力加强法治财政建设。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引导干部职工认真学法、严
格守法、规范执法。四是着力加强廉政建设。继续开展岗位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查找廉政风险点,
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防控措施,构筑“岗位履职有标准、防控管理有措施、问责追究有依据”的风险
防控管理体系。在全市开展的民主评议行风活动中,市财政部门获得经济和社会管理类第二名。五是
认真做好“枣庄二日游”宣传推介工作。专门抽调人员组成了两个“二日游”宣传推介小组,先后10
余次赴河南洛阳、开封登门宣传推介“枣庄二日游”,全年招揽“二日游”游客4000多人次,提前超
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任务目标。(赵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