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和社会发展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4&A=8&rec=194&run=13

【综述】2011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64.5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9%。其中,第
一产业增加值7.75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94.13亿元,增长12.8%;第三产业增加值62.63亿元,
增长8.9%。三次产业比例为4.7∶57.2∶38.1。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0.3亿元,增长23.8%。全年
实现财政收入12.95亿元,增长20%。年末辖区内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63.93亿元,比年初增加
14.53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50.57亿元,增加15.12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34.82亿元,增
加11.57亿元。

【工业和建筑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新增10家,
总数达294家,资产总额达到119.26亿元;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17.09亿元,增长23.9%;利税43.67亿
元,增长21.5%;利润27.96亿元,增长18.3%;实现工业总产值417.22亿元,增长24%;增加值增长15.2%,
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2.2个百分点, 其中, 轻工业增长14.1%, 重工业增长16.2%。轻工业完成总产值
181.27亿元,重工业完成235.95亿元,轻、重工业比为43.4∶56.6。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90.04亿元,
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1.6%,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高新产业比重及提高幅度分别高于全市平
均水平5.3个和1.1个百分点。支柱行业不断壮大,煤炭工业、建材工业、纺织服装工业、机械工业、
化学工业、食品医药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7%、13.8%、15.5%、19.8%、17.9%、14.9%,分别占规模以
上工业比重4.9%、10.7%、27%、16.6%、10.6%、9.3%。六大行业合计完成增加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比
重为79.1%。全区民营经济总户数发展到3.99万户,增长1.8%。其中,民营企业4772家、个体工商户3.51
万户,从业人数14.15万人,注册资金83.78亿元。实缴税金12.66亿元,占全区税收比重为70.4%,同比
提高7.5个百分点。全区有资质建筑企业49家,施工面积250.04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06.57万平方米,年
末从业人员3.38万人,完成建筑业产值31.9亿元。

【农林牧渔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总产值15.03亿元, 比上年增长2.6%。结构比例为
56.9∶2.8∶32.2∶2.1∶6,粮经比例为68.7∶31.3。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33.86万亩,其中,粮食作物种
植面积23.28万亩,粮食总产8.59万吨;油料总产1.14万吨,增长6.2%;蔬菜总产14.7万吨,增长0.6%;
水果总产0.96万吨,减少0.6%;水产品总产5200吨,增长2%;肉类总产2.52万吨,增长28.2%;禽蛋总
产1.65万吨,减少9.5%;奶类总产6465吨,减少13.9%。拥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0家,农民专业合
作组织28家,国家级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品牌22个。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新增有
效灌溉面积120公顷,增加节水灌溉面积280公顷,增加除涝面积40公顷,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00公
顷;农用机械总动力23.53万千瓦,增长2.2%。全年植树造林10275亩,年末林木蓄积量27.9万立方米,
森林覆盖率达36%。

【贸易旅游】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64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其中,城镇市场实现
零售额70.26元,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8.39亿元,分别增长17.4%和15.7%。限额以上企业达198家,比上
年净增39家,实现零售额56.96亿元,增长26%,占全部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72.4%,比上年提高5.1个百
分点,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5个百分点。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引进外来投资项目76个,
实际到位资金61.85亿元。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25354万美元,增长14%,其中出口22397万美元,增长8.9
%。新批中油燃气项目、森源电力设备项目、金灿贸易有限公司项目、鸿展贸易有限公司外资企业4家,
实际利用境外资金4070万美元。枣庄经济开发区项目累计达到186个,跨入省级经济开发区综合实力30
强,被核定为省级科学发展园区、低碳经济示范园区。开发区全年实现税收1.6亿元,同比增长6.7%,
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50万美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亿元,荣获“山东最佳
投资园区”称号。主要旅游景点有鲁南水城·枣庄老街、仙坛山温泉小镇、龟山风景区、中兴国家矿
山公园、甘泉寺等,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30.56万人次,增长32.1%,其
中二日游累计接待南京、成都等客源城市游客12.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2亿元,增长27.4%。

【交通邮电】全年公路客运周转量185143万人公里,增长0.9%;货运周转量882443万吨公里,增长
3.3%。枣临铁路市中段主线已接轨贯通,枣薛线、枣台线BRT市中段通车运营,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
达556公里,行政村全部实现了通油路、通客车。累计整修背街小巷103条,新建改造城市主次干道21
条, 七纵七横的城市路网体系基本形成。 年末拥有营业性客车290辆,减少254辆;货车6325辆,增加
500辆;客运出租车434辆,与上年持平。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3.23亿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300
万元、电信业务总量达13亿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2.5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67.56万户,小灵通用户4
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10.84万户,增长19.8%,农村交换机容量17万门。

【科教文卫体】全年实施区级科技计划项目42项,承担和实施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20项,其中
国家级2项、省级5项、市级13项,获得上级无偿扶持资金375万元;取得科研成果29项,其中达到国内
领先水平20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家,总数达到8家;全区共有80余家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
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开展科技合作64项;全年申请专利417项,增长35.4%,授权专利265件;拥有中国
专利山东明星企业12家,省级无假冒专利商场2家,成为全省知识产权试点区。全区共有中小学76所,
其中小学60所,年末在校生37853人;普通中学16所,在校生18995人;特教中心1所,招生9人。有省级
规范化学校19所、市级规范化学校57所,省、市级规范化学校比例位居全市第一,成为全省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区。拥有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处,公共图书馆1处,档案馆1处,实现了全区行政
村“农家书屋” 的全覆盖。全年有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卫生机构
12所,其中医院、卫生院9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701
张,卫生技术人员755人,其中执业医师291人、注册护士246人。96处标准化村级卫生室建成使用,逐
步实现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有体育馆1座,全年参加省级以上体育比赛共获奖牌27枚,其中金
牌9枚。承办了2011年枣庄元旦长跑暨第二届环东湖长跑活动、山东省第九届速度轮滑锦标赛。

【建设环保】新区建设大规模展开,枣庄全民健身中心成为市中城区的新地标,先后获国家级体
育公园、山东省水利风景区、山东省人居环境范例奖等称号,围绕湖区开发的鲁南水城·枣庄老街项
目一、二期工程基本竣工;新区开发面积达200余万平方米,2.3平方公里新区框架基本形成。启动实
施了18个棚改项目,征收房屋面积200.4万平方米,建设回迁安置房16071套。投资3500余万元,完成青
檀北路、朝阳市场、北马路、建华西路等道路,三角花园、文化路与解放路等道路交叉口等排水设施
的新建、维修、整治;整治维修背街小巷103条。西沙河文化路至光明路段河道治理工程已全部完成,
文化路至汇泉路段污水管网全线贯通。实施了9个居民小区、60.2万平方米的供热管网改造。数字化城
管覆盖面由16平方公里向46平方公里扩展,城镇化率达到75%。把农村住房建设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相结合, 投资6.84亿元, 开工(续建)集中连片建设项目23个,完成农房建设6825户,改造农村危房
1870户,开发面积达60余万平方米;建成沼气示范村38个、太阳能示范村36个。全区空气环境质量良
好以上天数较往年稳步增加,主要污染物PM10同比降低17.6%。建立了排污总量年度动态分配制度,
积极开展环境优美乡镇创建。

【社会生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93元,比上年增长14.5%;人均消费性支出13463元,增
长18%;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6779元,增长16.7%;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2.8%,下降1.6个百分点。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940元, 增长13.3%; 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299元, 增长9%;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39.8%, 下降0.07个百分点; 人均住房面积43.03平方米。城乡低保标准逐年提高,城市享受低保人数
22107人,月标准提高到260元;农村享受低保人数8548人,年标准提高到1500元。农村集体五保户供养
人数743人,集中供养率达73%。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
实现了“三个全覆盖”,新农合、城镇居民医疗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00元。定期抚恤人数100人、
补助优抚对象1636人、抚恤伤残人员665人。民政部门全年医疗救助城市人数288人、农村198人,社会
捐赠款407万元,受益人数1200人次。开通“幸福市中361”综合便民服务系统,初步构建了表达民意、
解决民需、服务民生的社会管理创新平台。

【国家林业局批准设立山东九龙湾国家湿地公园】九龙湾湿地公园北起群山环抱中的郭村水库和
刘庄水库,中经枣庄东湖,南至东、西沙河和峄城区交界处,总面积533.55公顷。周边野生动植物资
源丰富,区域交通发达,历史文化悠久。境内有铁道游击队遗址、煤炭博物馆、甘泉寺、清真寺、刘
伶古台、荀子文化公园等文化旅游景点,并与中兴(国家)矿山公园融为一体,将生态保护、生态旅
游和生态环境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发展,对城市的经济转型和可持续
发展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为全国煤矿塌陷区的有效治理提供了一个典范。2012年2月,国家林业局正
式批准包括枣庄九龙湾湿地公园在内的全国14处湿地公园开展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工作。(胡乐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