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 生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4&A=8&rec=165&run=13

【概况】至2011年底,全市卫生总资产达到36.79亿元,较2006年13.13亿元增加23.66亿元,四年间
增长181%。在全省率先建立新农合市级管理系统,提前一年实现了全市统一统筹模式等“七个统一”,
整体参合率分别超过国家、省医改目标9.94、4.94个百分点;基本药物制度提前一年完成“全覆盖”
目标,在全省率先将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纳入实施范围;创新打造“两纵三横”城乡公共卫生体系
枣庄模式,省政府、省卫生厅先后推广了枣庄市做法,枣庄市3次在全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推进
会上介绍经验,央视《中国新闻》、《聚集三农》栏目、《光明日报》和《中国卫生》杂志先后进行
了报道。连续三年在全省社情民意中心对枣庄市10个部门的民意调查中和市社会综合评价考核在全市
窗口服务行业中分获“榜眼”、“探花”。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一、新农合制度。(一)新农合统筹补偿方案实现全市统一。市政府印发
《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新农合实行统一统筹模式、筹资标准、
门诊和住院统筹分配比例、起付线和封顶线、药品目录和诊疗目录、补偿比例和补偿方式、市内转诊
制度的“七统一”管理,最大限度的方便参合农民就医和补偿,提前一年完成了新农合以市为单位补
偿方案的统一目标。 2008年至2011年,枣庄市新农合参合农民参合率分别达96.02%、99.00%、99.38%、
99.94%。2009年以来,参合率一直超过国家90%和省95%的医改目标;人均筹资标准从3年前的80元/人,
提高到250元/人,年度筹资总额增加了4.41亿元,年筹资绝对值增加了222.73%,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大幅提高新农合补偿标准,2008年至2011年,参合农民住院封顶线标准分别为2-3万元、3-4万元、6万元、
10万元,2011年达到农民个人参合缴费的2000倍,是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14倍。门诊报销比例由30%提
高到50%。 (二) 参合农民受益面进一步扩大。 2011年全市新农合共补偿829.47万人,基金补偿支出
5.31亿元,基金使用率82.63%。因住院补偿受益的18.65万人,受益率7.29%,补偿40191.58万元,住院补
偿万元以上的有5166人,其中达到10万最高补偿限额的7人,平均住院次均费用4538.19元,平均住院补
偿费用为2155.47元。政策范围内的住院报销比例达到75.86%。(三)制定了《关于规范参加新型农村
合作医疗的农民外伤补偿的通知》。对于无法查清外伤原因的或者对是否属于新农合补偿范围有异议
的,在省内首创了“拟报销公示制度”,有效遏制了套取资金行为。(四)开展了新农合重大疾病保
障、门诊总额预付支付方式改革等工作的试点,对儿童白血病和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等7种重大疾病实
施提高报销比例、住院封顶线提高到15万元的政策,在完善新农合保障机制,控制医疗费用,保障农
民重大疾病等方面,探索出了符合枣庄实际的规律。二、基本药物制度。(一)增设药物政策与基本
药物制度科,建立了督导检查、联络员、周月报、座谈会和联席会议等制度,制订了《枣庄市实施国
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方案》,将实施基本药物情况纳入全市年度目标考核指标体系,层层签订了目标
责任书,并作为年度考核重点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二)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完成了50所乡镇
卫生院、66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任务,社区卫生覆盖率达100%。在省级下达的1278所卫生室建设
指标基础上,将建设数量增加到1400所,累计投入资金1.12余亿元,建设面积14.5万平方米。村卫生室
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实现“五室”分开,统一配备消毒高压锅、紫外线消毒灯等基本医疗设备。
多数卫生室配备了空调、电视,医疗服务条件达到城区标准,并全面通过了省级验收。(三)提前一
年实现“全覆盖”。在所有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严格执行零差率销
售政策,全市1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和50个乡镇卫生院全部纳入实施范围,提
前一年实现了“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将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纳入实施范围,枣庄做法在全国会议
上得到了卫生部张茅书记的肯定。基层医疗机构的基本药物价格大幅度下降,全市平均降幅达32.9%,
基本药物全部纳入新农合药品报销目录,报销比例较非基本药物提高10%,全市基层医疗机构门诊、
住院人次分别从237.93万、 3.56万增加到1451.64万、 8.82万,人均费用较制度实施前分别下降15.1%和
8.3%。全面落实药品省级网上集中采购政策,2011年累计采购基本药物2.19亿元,销售2.18亿元,直接
让利群众1.27亿元。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一)搭建“两纵三横”服务体系。2011年纵向管理、
服务两个体系,横向区(市)、乡镇(街道)、行政村(居委会)三个层面的城乡公共卫生服务网络
全面建成。一是健全管理体系。市、区(市)全部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为主任,发改、财政、卫生等
22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公共卫生工作委员会;各乡镇(街道)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业务
负责人、各行政村(居委会)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由各行政村(居委会)组织落实预防保健、
卫生监督等具体任务。二是健全服务体系。明确了区(市)卫生局对基层公共卫生的管理、考核职责,
由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具体指导、考核;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门设立公共卫生管理服
务办公室;每个行政村(居委会)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至少选聘1名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工作人
员作为公共卫生协理员。全市按照统一标准设立公共卫生管理服务办公室64个,选聘专业人员860名,
聘任公共卫生协理员2799名。(二)创新工作机制。建立了公共卫生资金管理机制和公共卫生绩效考
核机制。(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惠及城乡居民。全面实施10类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市建立健
康档案357.45万份,建档率为93.31%。加强重点人群管理,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28.29万人,高血压管理
14.95万人,糖尿病管理25924人,重型精神病患者管理7640人,做到了应管尽管。新生儿死亡率由2009
年度的4.72‰降至2011年度的3.54‰,婴幼儿死亡率由2009年度的5.47‰降至2011年度的5.28‰;麻疹、
艾滋病、结核、麻风病等重点传染性疾病发病率显著下降。全市生育妇女累计发放叶酸297431瓶,农
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累计66038人,修建无害化卫生厕所28600座,19家医疗机构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
3093例,全面完成了医改工作的各项要求。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一)按照“因需设岗、合
理设岗”原则,全市6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核定人员编制4807人;公开选拔了乡镇卫生院院长(社
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完成了全员竞聘上岗工作,分流安置竞聘上岗中未聘
人员123人,清理、清退按政策规定不符合竞聘上岗和分流安置资格人员117人。(二)各级卫生行政
部门分别制订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实施意见和绩效考核实施办法,建立了绩效考核体系,基
层医疗卫生机构出台了工作人员绩效考核方案,实行了“双考核、双挂钩”,人员绩效工资不低于40
%,实行按月考核、发放。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按照“核定工作任务,核定收支标准、
绩效考核补助”的要求,完善政策,调整办法,明确标准,保证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行。市、
区(市)财政按上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1.5倍对村卫生室进行补助。其中,市级财政根据各区(市)
经济状况,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区别对待、分类补助。区(市)级财政作为投入
主体,充分发挥了“兜底”作用。滕州市实行差额补助,2011年补助2361万元;峄城区2011年安排预算
资金1000万元;枣庄高新区实行经常性收支差额补助,按每位乡医人均每月1000元对村卫生室实行定
额补助;薛城区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后,按所需补助的60%进行预拨。五、公立医院改革。(一)
推广便民惠民举措。设立了惠民病床,对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病人和产妇,部分减免挂号费、床位费、
治疗费、手术费;免费为贫困患者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开展微笑列车唇腭裂修复项目、孕产妇艾滋
病筛查、脑瘫儿康复、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小儿白血病救治补助等54项惠民医疗项目。部分医疗机
构推行“先治病,后交钱”的服务模式,为患者开通生命“绿色通道”。(二)率先启用了全省首个
24小时全天候预约诊疗服务平台,市民可通过114电话、网络、现场预约等方式,对全市所有22家二级
以上医院的557名专家进行24小时全天候预约诊疗,享受优先挂号、优先诊查等全程VIP服务。(三)
落实诊疗规范,严格执行医院核心制度,大力推行临床路径,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开展了22个专业的临
床路径工作,累计入径病例3655例。积极推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21家医疗机构的检查结果
纳入互认体系。在三级医院全面开展抗生素专项整治行动,全市抗生素的使用种类、数量、强度减少。
(四)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增加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病房数量,并在全市范围内评
选出具有示范带头作用的市级“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先进单位”、“示范病房”和“先进个人”。
(五)率先在全国推行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出台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设计方案,完成了系统调研开
发、招标、硬件及系统软件安装、调试等前期准备工作,并做好了试点区的启动工作。

【卫生监督工作】一、普法宣传。以“关爱农民工职业健康”为主题,认真开展《职业病防治法》
宣传周活动,共发放职业病防治知识宣传材料6万余份;开展了食品安全宣传进社区等“五进”宣传活
动, 发放《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常识》读物1000本、宣传材料15700份、宣传折页1800份,悬挂宣传横幅
80幅,制作宣传牌和宣传展板342块,回答群众咨询3600人次。2011年全市共举办餐饮服务环节、公共
场所、生活饮用水供水单位、消毒服务机构和学校等单位负责人、管理员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班
100次,培训人员近3万人。二、专项整治工作。一是有效防止“地沟油”流入餐桌,二是开展农村餐
饮服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三是深入开展餐饮服务环节打击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四
是开展了餐饮消费环节瘦肉精、食用盐、葡萄酒和白酒、问题面条、问题奶粉、腐竹、罗丹明B、问
题燕窝等食品的专项检查活动。三、职业卫生推进工程。制定下发了《枣庄市职业健康监护专项整治
工作方案》。专项整治期间,共检查企业314家,下达卫生监督意见书231份,立案查处违法企业28家,
其中警告处罚24家,罚款4家,罚款额53万元。开展职业健康检查人数32833人,职业健康监护率83%,
市管单位与枣矿集团企业达95%以上,在“四个一”工程前两批试点基础上,开展第三批试点工作,
实现了“四个一”工程全面覆盖。积极实施医学随访工作,对全市1050名尘肺观察对象和确诊的尘肺
病人实施了职业健康检查,健全了职业健康监护档案。2011年共检查职业健康检查机构7家,职业病危
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机构2家,职业病诊断机构1家,建设项目评价机构1家,检查各类服务资质11项,抽
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书、职业健康检查报告、检测报告书52份,下达限期整改卫生监督意见书
7份。四、学校卫生监督检查工作。以“手足口病”为重点加强传染病防控工作。全市共检查学校、
托幼机构883家,发放手足口病防控宣传资料30余万份,下达卫生监督意见书280份。为确保广大师生
饮食、饮水卫生安全,联合市教育局开展专项督查,共监督检查学校、托幼机构食堂322家,下达卫
生监督意见书113份;开展了学校教学环境卫生设施监督检查,在全市范围内抽取524所学校进行卫生
监督。

【疾病控制工作】1、重点传染病控制。截止11月30日,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共报告法定传染病(包
括手足口病)6514例,总发病率为171.42/十万,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1)基础免疫和强化免疫工作。
1-10月份,全市共接种各类基础免疫疫苗1060938人次,二类疫苗252390人次,接种率98%。全市共接种
麻疹疫苗33611人,其中3岁以下强化免疫22722人,查漏补种10889人。麻疹强化大中专学生、流动务工
人员35978人,接种率为95.79%,全市无不良反应和差错事故发生。脊灰首轮服苗25万余人,12月上旬,
省厅督导评估组对枣庄市强化免疫工作进行了督导和接种率评估,脊灰疫苗强化免疫评估接种率99.44
%;麻疹疫苗强化免疫评估接种率98.06%,均达到规定的目标要求。继续做好乙肝疫苗第2、3针的查
漏补种工作,全市应补种72210人,计183310针次,实际补种72165人,计182806针次,接种率99.94%,完
成了95%的目标任务,全市未发生疑似异常反应报告。(2)艾滋病防治工作。以宣传教育、行为干预
为重点,依托监测检测网络、疫情管理、中央转移支付和全球基金项目,着力推进自愿咨询检测和抗
病毒治疗,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和“五扩大,六加强”综合防治措施。2011年完成免费自愿咨询
检测7020人,羁押人员检测2535人,哨点监测1200人,检测HIV抗体122100份。累计治疗病人22例,并加
强了随访和管理。(3)结核病防治项目工作。2011年专科医院项目共登记治疗肺结核647例,全部转
入区(市)结防所,纳入规划登记、管理。举办了《2010年中央补助枣庄市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方案》、
全球基金耐多药结核病防治项目和结核病健康教育一堂课等培训。 (4) 麻风病防治工作。 制定了
《2010度年中央补助枣庄市麻风病防治项目管理方案》和《枣庄市皮肤病性病防治工作要点》,完成
了国家对枣庄市麻风病防治规划(2006年-2010年)终期评估检查工作,枣庄麻风病防治工作受到专家
组充分肯定。完成了麻风病线索调查、可疑者筛查和密切接触者检查141例。开展了治愈存活麻风病
人随访检查,全市共随访麻风病人357例,筛查畸残康复手术病人30例。共完成麻风手术矫治31例(包
括日照市和济宁市病人)。2011年共有现症病人8例,均进行了规范治疗,规范治疗率达100%。全年共
报告监测性传播疾病354例,其中淋病114例、1期梅毒76例、2期梅毒75例、3期梅毒1例、胎传梅毒13例、
隐性梅毒75例。(5)甲型H1N1流感、季节流感、肠道传染病监测。2011年1月1日—11月30日,三家监
测医院累计监测流感样病例4087例, 占门诊就诊总数的1.89%,未发现流感样病例异常增多的情况。5-
10月份,监测腹泻病门诊就诊病人2087人,对其中的604人次进行了疫源检索,霍乱弧菌培养全部阴性。
2011年,全市报告手足口病2066例,发病率为54.37/十万,较上年同期(2566例)下降了19.49%。2、慢
性病防治。(1)慢性病防治示范县创建工作。在薛城区开展了减盐防控高血压项目基线调查工作。
配合国家和省疾控中心对薛城区死因监测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在市中区、台儿庄区、滕州
市和山亭区开展了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工作。选择峄城区、市中区开展创建工作。(2)慢病
门诊建设。以慢病门诊为依托,承担了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累计查体6000余人;继续承担食品与环境
卫生从业人员查体工作,累计查体3700余人。(3)精神疾病社会防治工作。制定下发了《2011年枣庄
市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资金管理方案》、《枣庄市精神卫生推动年活动实施方案》。全年共完
成危险行为病人应急处置300例,精神专科医生专业指导病人500例,门诊免费服药病人200例,救助住
院病人40例。配合残联完成了2011年度被救助精神病人的住院及门诊取药工作、孤独症儿童和智力残
疾儿童的康复训练工作,全年共安排残联救助住院病人30人;门诊取药病人410人;安排救助孤独症儿
童12人和智力残疾儿童4人接受康复训练。2011年上报新发精神病人1291人次。

【卫生应急管理工作】一、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充实调整了枣庄市卫生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和卫生
应急工作办公室组成人员。制定下发了《枣庄市卫生系统应急工作预案》、《枣庄市卫生局防范和处
置恐怖性事件工作预案》、《枣庄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和《枣庄市卫生系统救灾防病
工作预案》。以市立医院、市立三院、市中医医院、市王开传染病医院4家医院和市卫生局卫生监督
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技术人员为骨干,扩充和优化现有的市级医疗救治、疾病控制、卫生监
督执法应急专业队伍,增加了心理干预专业人员。重新组建市级公共卫生应急机动队8支。完善市、
区(市)卫生应急专家咨询网络,实行专家信息共享。二、监测预警预报。始终坚持24小时疫情值班
制度,编制了“网络直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异常传染病疫情”审核处理流程,指导各区(市)疾控
机构规范化操作,并充分利用常规监测系统的信息,强化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
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事件的相关疾病监测,有效地保证了各种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信息报告的敏感性、 及时性和准确性。 三、应急预案演练及施救。局直医疗卫生单位举行了
“枣庄市餐饮环节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模拟演练”、“枣庄市卫生系统防灾疏散演练”和“枣
庄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进一步切实提高了卫生系统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实战能力,有效验
证了专项应急预案可操作性。枣庄市安阳煤业防备煤矿“7·6”事故情况通报后,第一时间组织开展
医疗卫生救援准备工作,各工作环节衔接紧密,为及时救治伤员赢得宝贵的时间。四、信息报告制度
逐步规范。制定了《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制度》。进一步明确了信息报告范围、时限、内容、报告渠道
等规定。建立了突发事件信息报告责任追究制度、应急值守制度、突发事件信息报告情况督查通报制
度。

【医疗安全工作】一、惠民医疗服务。按照《枣庄市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
案》要求,重点抓了实施规范服务等十项惠民便民措施的落实,预约诊疗服务在全市22家医疗机构运
行良好,累计完成预约6万人次,未发生一例投诉;二、三级医院分别开展了5—10个病种的临床路径
工作,入径病人不断增加,临床诊疗更加规范。优质护理服务进一步推开,二、三级医院病房别覆盖
率达到50%和60%,在全市评选了3所优质服务示范工程先进单位,10所示范病房和30个先进个人;完成
白内障复明手术1507例,筛查病人2713例,提前一个月超额完成任务目标。“志愿服务在医院”受到
广大群众一致好评,截至11月17日,枣庄市已有“志愿服务在医院”活动注册志愿者1852人,启动活
动的医院18家,设立志愿服务岗位238个,累计志愿服务时间18840小时。市文明委、市卫生局和市医
院协会召开了“志愿服务在医院”活动优秀志愿者表彰大会,对30名枣庄市优秀志愿者进行了表彰。
大力推进惠民医疗工作,召开了全市惠民医疗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实施了54项惠民医疗项目,惠及
147121人次,预计年减金额915.42万元。二、“三好一满意”活动。下发了《枣庄市卫生系统“三好一
满意”活动实施方案(试行)》,成立了领导小组,实行局领导帮包责任制,办公室、人事科等有关
科室都明确了职责分工。一是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全市医院病历质量检查评比”活动,组织省、市级
医疗、护理、病历质控专家对全市16家二级以上医院、8家一级医院的498份病历进行了集中评价,11
家医院被评选为“2011年全市病历质量管理先进集体”,20份病历被评选为“2011年全市病历质量评
比优秀病历”;对全市30家乡镇卫生院和二级以上医院进行暗访夜查工作,召开全市医疗安全形势分
析会,各区(市)卫生局长、医院院长观看了暗访录相,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点名通报批评,起到
了较好的警示作用。二是举办了“全市医院感染管理岗位技能竞赛”,选出14支代表队共计42人参加
了决赛。按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对全市设有外科和手术科室的医疗机构进行消毒供应
中心(室)进行改造验收,有24家医疗机构验收合格。三是下发了《关于换发麻醉药品购用印鉴卡》
和《报送2012年度麻醉药品购用计划的通知》,对全市91家持卡医疗机构换发新卡,对并对317人开展
了安全使用培训。开展了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都已选出抗生
素使用目录,三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不超过50种,二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不超过35种;三级医院抗菌
药物采购品种平均减少了45.42%,二级医院平均减少了45.31%。三、医院等级评审(复核)工作。2011
年全面启动了全市医院等级评审(复核)工作。按照《枣庄市医院等级评审工作方案》安排,三级医
院评审进入临战状态,二级医院评审进展顺利,截至11月底,组织专家对峄城区、山亭区、薛城区、
市中区、台儿庄区人民医院和枣庄矿业集团枣庄医院6所二级综合医院进行了等级评审初审,并根据
评审情况提出了整改意见。四、对口支援工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2011年度卫生支农工作的通
知》,共组织了30个医疗单位的241名医务人员开展了卫生支农工作。启用了卫生部县级骨干医师信息
管理系统,对2011年度培训骨干医师进行了信息录入,并对2012年度县级骨干医师培训工作进行了组
织实施。启用了卫生部城乡医院对口支援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对三级综合医院对口支援县级综合医院
项目进行了网络化管理。 五、 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正式运行,“平安医院”创建深入开展。印发了
《关于进一步加强医患纠纷预防和调处工作的意见》,成立了枣庄市医患纠纷预防和调处工作领导小
组,综治办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医患纠纷预防和调处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了医患纠纷预防、
沟通协商、人民调解、医疗责任保险和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并提供出具体指导意见。由司法部门牵头山
亭区医患纠纷调解办公室正式运营,已调处医患纠纷3起。六、增强依法执业意识,加强医疗市场和
医疗行为监管。认真贯彻《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其配套法规政策,进一步完善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工
作机制。编制了《枣庄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1年-2015年)》,经枣庄市人民政府印发,正式实施。
严格落实《枣庄市医疗机构设置审批管理办法》,召开了全市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工作会议,安排部署
2011年度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工作,明确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职责,规范了医疗机构设置审批程
序和工作流程。2011年共办结医疗机构行政许可事项143件,其中执业注册8项,变更执业注册19项,
年度校验107项,注销9项。积极组织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活动,强化医疗服务市场监管。2011
年组织开展了“夏季骤雨”、“秋季风暴”一系列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打击
“无证”行医、出租承包、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等非法行医行为,形成了打击非法行医高压态势,有
效规范了医疗服务市场。制定了《2011年全市人体器官移植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进一步加强全市人
体器官移植工作监管。为进一步加强与公安机关的配合,与市公安局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打
击非法行医衔接配合工作的通知》,建立了打击非法行医、联席会议制度,打击非法行医协作机制,
有效促进了打击非法行医工作的开展。七、加强血液管理,保障临床输血安全。认真贯彻《献血法》
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等规定,将医院输血科(血库)建设和血液安全管理列入
医院等级评审和医疗质量检查的重要内容,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均通过了市卫生局统一验收,确
保了血液质量和临床用血安全。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无偿献血工作的通知》,较好的
保证了临床用血。

【中医工作】一、编制了《枣庄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各级中医医院迁址新建
为契机,加快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建立结构合理的重点中医专科,加强名中医工作室建设和读
典讲典用典活动,多渠道培养中医药人才,加大中医药人才培养步伐。二、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制
订了枣庄市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对全市5所中医院相关人员进行了系统培训,组织各医院
进行了管理年活动自查和互查。在中医护理工作方面,组织全市中医护理技能大赛,遴选5名骨干人
员参加了全省中医护理岗位技能竞赛,取得了优异成绩。同时,推进了中医预防保健工作和中医“治
未病”工作。三、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制定了《枣庄市重点中医专科(专病)建设“十二五”规划》。
市财政对6个重点中医专科进行了补助,集中打造了一批具备发展潜力的重点专科,为争创省级重点
专科、优势专科提供后备队伍。四、中医药人才培养。印发了《枣庄市名中医工作室建设考核评分标
准》和《关于规范名中医工作室日常考勤工作的通知》。联合市财政局对名中医工作室建设进行考核,
全市遴选市级名中医工作室15个。有3个继续教育项目被确定为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枣庄市中
医医院被确定为全省“西学中”培训基地。组织全市5所中医医院167名西医临床医师参加了“西学中”
培训班,全市各级中医医院中医药人员比例提高到70%以上。五、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枣庄市中医
医院、峄城区中医医院建设稳步推进,滕州市中医医院建设顺利启动,台儿庄区中医医院建设已划拨
土地,全市4所中医院建设即将全面展开。滕州市被命名为国家级中医药工作先进县。遴选市级中医
药特色乡镇卫生院创建单位10个,并推荐4个乡镇卫生院和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了省级创建活动。

【爱国卫生工作】一、提高城市卫生水平。(一)对城市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垃圾处理、污水处
理、环境保护、绿化美化、食品及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本着“条块结合,
以块为主”的原则,在各区(市)重点开展城市“五小行业”和城乡结合部、农贸市场、窗口单位的
卫生专项整治活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和居民小区,明确“门前三包”、“门内达标”责任。
各窗口单位改善了人员密集场所的采光、通风状况,对外部环境进行了绿化、硬化、美化,增设了垃
圾果皮箱等设备。(二)4月是全国第二十三个爱国卫生月,按照“政府组织,地方负责,部门协调、
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方针,以开展群众性卫生整治、创建良好卫生环境为重点,各区(市)爱卫会高
度重视,认真抓好落实,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二、农村卫生改厕工作。枣庄市爱卫办对各区
(市)进行了认真调研,最后确定把5600户的改厕项目分配到滕州市、市中区、薛城区、峄城区、山
亭区五个区(市),并成立了市及滕州市、市中区、薛城区、峄城区、山亭区五个项目区的两级农村
改厕项目工作领导小组与技术指导小组,制订了《枣庄市国家农村改厕项目实施方案》及《枣庄市国
家农村改厕项目技术方案》。三、除四害工作。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到各区(市)进行技术指导,全
市的鼠密度始终控制在1%以下,巩固了枣庄市无鼠害市的成果。各区(市)财政对蚊蝇消杀拨出了专
项资金,各级爱卫会组织了蚊蝇消杀队伍,有效减低蚊蝇密度,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四、创建国
家级及省级、市级卫生乡镇、卫生村、卫生先进单位活动。对枣庄市峄城区审计局等17家申报单位,
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多次进行督导检查,并按照《山东省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命名标准》进行了评估,通
过了省爱卫会考核验收。在开展创建省级卫生先进单位活动中,组织开展了市级卫生镇(乡)、卫生
村的创建工作,命名滕州市大坞镇等8个镇(乡)为市级卫生镇(乡),滕州市张汪镇北渠庄村等187
个村为市级卫生村。(孔庆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