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化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4&A=7&rec=151&run=13

【乡镇文化站建设】 2010年,乡镇综合文化站内部图书、音像、多媒体设备配套完善,积极开展了
群众文化活动。峄城区坛山街道、滕州龙泉街道、市中文化路街道、山亭区山城街道被评为“山东省
优秀街道综合文化站(中心)”。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2006~2010五年间,市财政累计投入专项资金130万元、配套资金65万元,
中央补助资金20万元,用于“共享工程”建设及维护。6月,开通了枣庄市首家数字图书馆——枣庄
市图书馆数字分馆,读者阅读访问量达2万余人次,下载图书11000余册。7月20日,市图书馆安装了国
家图书馆提供的价值100多万元的“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设备资源。读者群体不断扩大,全年
流通部门共接待读者53.86万人次。利用“共享工程”先进的文化信息资源,如电子图书、舞台艺术、
音乐美术、影视作品、科普知识、种植养殖等,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送文化知识进社区、进
军营、进学校、进乡镇,组织群众观看“共享工程”有关内容10余场次。建立了“共享工程”枣庄市
武警支队服务中心,这是全省文化共享工程在部队设立的第一家基层中心。多次深入到各区(市)共
享工程支中心及部分乡镇、农村“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站点检查指导15次,有力促进了全市“共享工
程”建设工作。并对“共享工程”枣庄市支中心的软硬件进行了升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一是枣庄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立项。全市申报项目总计69项,经
过专家评审,确立了枣庄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1项,第一批非遗扩展项目5项。枣庄市市级
非遗名录上升到89项。二是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调研工作。先后充实台儿庄“刘家吊窑”、山
亭“泥人刘”、薛城陶庄“柳编技艺”和“鲁南大鼓”、滕州南沙河“麦秸手编”、峄城“仙人洞传
说”等一批新的项目资料,进一步扩大对枣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了解和档案的充实,补充非物
质文化遗产展室实物80余件作品。三是做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展览。6月12日~6月20日,举办了枣庄
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果展,接待观众2000余人次。参加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作品展,枣
庄市在原有展览作品基础上,本年度又向省提供新项目作品40余件参加了全省文化遗产日展览活动。
四是审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根据枣庄市非遗工作的发展规划,上半年确立、审批了
枣庄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工作。枣庄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1人,省级7人,
市级34人。五是文化展会宣传成效显著。充分利用省内外各种展览平台,广泛开展宣传推介活动。向
世博会山东展馆提供景区资料、民俗工艺品和演出节目,伏里土陶、洛房泥玩具作为山东传统文化代
表项目参加世博会山东周活动,伏里土陶传承人现场展示了传统土陶制作技艺。9月27日~30日,征集
文化项目作品1000余件参加第三届山东省文化产业博览会,组织石榴盆景、鲁绣等产业项目和伏里土
陶、洛房泥塑等传统手工技艺项目共计9类600余件展品参展,并安排了柳琴戏等曲艺表演,枣庄市推
出的产业项目吸引了广大参展客商的注意,取得丰硕成果,市艺术剧院等两个演出项目成功签约,实
现了新突破。10月15日~18日,组团参加全国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济南),推出伏里土陶、
麦秸手编等16个项目参加了博览会,总计作品2800余件,项目签约120余万元;伏里土陶项目荣获全国
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届博览会银奖,其它12个项目获优秀展览奖,市文广新局获得“优秀组织工作奖”。

【群众文化活动】 一是演出市场活跃。大力开展“文艺下乡”,以演出促发展,全年完成演出315
场,演职员全年累积出场约达9680人次,观众人数约达156000余人。4月15日,由滕州市柳琴戏剧团编
排的大型历史剧柳琴戏《墨子》,在中央党校大礼堂隆重上演并取得圆满成功。以“倡导婚育新风,
促进家庭幸福”为主题,枣庄市艺术剧院与山亭区计生局联合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计划生育乐万家”
计生宣传文艺巡演活动;与市安监局联合举办枣庄市安全文化下基层“安全生产月”文艺宣传活动。
二是努力抓好艺术创作。积极创作大型戏曲剧目《圣母女娲》《奚仲》《六字碑》等。为庆祝“治理
淮河60周年”,创作完成了大型剧目《情深水长》,并在全市范围内巡回演出。小品《仲秋之夜》被
山东省司法厅选入“30年精品成果奖”展演剧目。小戏《闹冤家》和曲艺《当红娘》在第二届“中华
颂·全国小戏小品曲艺大展”中分别荣获小戏组二等奖和曲艺组二等奖;大型戏曲剧本《六字碑》,
在首届“全国戏剧文化奖”评选中,荣获银奖。三是群众文艺创作不断加强。根据山东省文化厅“关
于举办山东省曲艺汇演”文件精神,将民间曲艺代表性节目“鼓儿词”“山东琴书”录像纳入选报。
枣庄市选送的8个节目中,其中快板书《看升旗》、山东快书《偷菜手》、快书小品《警察与酒驾》
三个节目在6月11日举行的全省曲艺汇演决赛中,均获二等奖,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获优秀工作组
织奖。 策划组织文艺作品参加“群星奖” 申报评选工作,柳琴戏《湿地情缘》、《老来乐》,舞蹈
《拨浪鼓》、《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柳琴表演唱《四个老汉逛新城》等5件作品和薛城区“百日
消夏群众文化艺术节”、光明广场群众文化活动等2项活动参加全国第十五届“群星奖”评选。四是
加强两岸文化交流。9月2日,为庆祝我国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成立,由山东省文化厅、枣庄市人民
政府主办,中共枣庄市委宣传部、枣庄市文广新局、台湾艺术大学美术学院承办的“笔歌墨舞(枣庄
台北)海峡两岸书画名家精品展”在枣庄市博物馆成功举办。两地书画家倾力创作的210多件书画精
品在这里隆重展出,5000多市民参观了展览。

【文化市场监管】 一是依法加强文化市场行政审批工作。1~4月份开展了全市网吧、娱乐场所、演
出团体等文化经营单位年审换证工作,及时审批了两家电玩城的设立申请,确保了文化市场经营秩序
的健康有序运转。二是有效整治文化市场、演出市场秩序。为确保世博、亚运期间文化市场的健康、
平稳,在全市组织开展了“平安世博”、“平安亚运”文化市场专项保障行动,共收缴政治类非法出
版物76本,格调低下的音像制品831张,确保了文化市场不出现政治性问题、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不
形成社会关注热点。开展校园周边文化环境集中治理行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组织专门力
量对校园周边的网吧、电子游艺、歌舞娱乐、音像书刊店等各类文化经营场所进行全面普查。开展文
化市场暑期整治行动。为防止暑假期间全市文化市场违规经营行为反弹,有效禁止未成年人进网吧,
从7月5日开始,在全市范围组织开展了为期78天的文化市场暑期整治行动,对违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
业场所警告132次,游艺娱乐场所立案调查26件,歌舞娱乐场所16件。加大对大型演出活动的监管力度,
对第七届中国(滕州)微山湖湿地红荷节大型文艺晚会“CCTV·辉煌滕州”、市中《欢乐中国行》
两次涉外演出进行了现场监管,执法人员做到提前介入,对演出场馆进行了实地检查,对演出节目、
演员资质进行了审查,对演出过程进行了实时监控,避免了假唱假演奏及低俗、色情等违法违规问题
的出现。对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集中清理行动,加强与工商、公安、国安等部门的联系,构建
协调联动管理机制,开展了集中查处非法销售、安装使用卫星地面接收设施联合执法行动,稳步推进
卫星地面接收设施销售管理、广播影视设施保护等工作,共收缴各类卫星地面接收设施53件。据统计,
全年共出动执法检查人次10521人次,共检查经营单位2584家次,责令改正443家次,警告180家次,受
理举报93件,责令停业整顿40家次,移交案件62件。对演出单位实行严格的把关,一有违规演出行为
的及时查处。加强对演出市场特别是农村演出市场的监管。三是加强艺术考级活动监管工作。4月份,
组织全市艺术考级单位积极参加山东省“首届青少年舞蹈大赛”。6月26日,参加了全省艺术考级座
谈会。部署艺术考级承办单位按时参加省艺术考级中心的年检备案,全市共有9家艺术考级单位完成
了备案工作。

【文化产业发展】 一是加快城市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做大产业基建项目。按照“江北水乡、运河
古城”城市定位,为抓好市级文化设施的建设,完善新城区城市功能,在新城区凤鸣湖南规划建设标
志性文化设施群——文化中心。文化中心规划总面积9万平方米,总投资4.6亿,配套建设博物馆、图
书馆、剧院、电影城等文化办公设施。文化中心已完成规划论证,于2010年年底开工建设。先后规划
建设了市中区运河古城、滕州汉画像石新馆、墨府(墨子纪念馆)、薛城铁道游击队纪念园等大型文
化设施。山亭区文化中心已完成土建,正在装修中。薛城区文化大厦、市中区文化中心、滕州市新博
物馆也已完成规划,正积极筹备开工建设。二是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推动文化产业全面发展。大
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精心打造一批“大而特、小而精”的文化产业项目,以龙头项目带动文化产业
全面发展。充分利用省内外各种展览平台,广泛开展宣传推介活动。强化影视精品创作生产,打造影
视文化产业链。2010年,积极创作大型戏曲剧目《圣母女娲》《奚仲》《六字碑》等。在抓好精品戏
剧创作的同时,重点发展集影视剧创作生产、实景拍摄、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影视文化产业链,打造枣
庄影视文化品牌。滕州市投资1.6亿元启动葫芦套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计划2011年建成;山亭区投资
3200万元实施了翼云山石板房影视基地开发建设项目,国庆电影献礼片《沂蒙六姐妹》、省重点电视
连续剧《南下》 先后在基地内成功拍摄。 依托枣庄微山湖影视制作公司和境内几处影视拍摄基地,
2010年以来,先后拍摄了《铁道游击队2》《滕县保卫战》等影视剧。三是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实现社
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充分发掘整合历史文化、名人文化、红色文化等丰厚的文化资源,突出地域
特色,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利用。开发
伏里土陶、石榴盆景、滕县松枝鸟等具有纪念意义的赏玩类民间工艺品,实现规模生产和市场化运作。
深入发掘民间传统艺术,组织开展庄户剧团调研、春节民间游艺大拜年等民间文化活动,依托景区小
舞台开展柳琴戏、山东快书、运河大鼓等民间演艺活动。加快开发与饮食相关的产品,使以羊肉汤、
辣子鸡、菜煎饼、张家狗肉等为代表的鲁南饮食文化得到广泛传扬。研究开发名人文化。依托墨子、
鲁班、奚仲等枣庄历史名人,着力打造名人文化产业品牌。组织开展了第七届国际墨子文化节暨鲁班
学术研讨会。积极打造“造车鼻祖奚仲”文化品牌,举办第二届全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枣庄薛城分
站赛,央视五套进行了现场直播,不仅扩大了奚仲文化的影响力,而且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大力
弘扬红色文化,倾力打造红色产业。进一步抓好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李宗仁史料馆、铁道游击队纪念
园等文化设施的配套建设。以台儿庄大战为题材的电视连续剧《台儿庄》被列为重点文化产业项目。
四是巩固发展演出产业,不断提高艺术生产水平。现有枣庄剧院、滕州剧院2座专业剧场。全年承接
演出、会议100余场,收入40余万元。专业演艺团体3家,枣庄市艺术剧院、滕州市柳琴剧团为国有,
枣庄市青年歌舞团为自筹自建,共有演职员160余人。坚持“以演出聚合力,以精品树品牌”的原则,
以“统分结合”的创作、排演新路子,2010年,全市共新创作《女娲》《六字碑》《情深水长》等剧
目20余部,新编、改编综艺节目210个,组织剧场戏曲演出103台;全年共演出715场,收入150余万元。
完成《情深水长》等两台剧目的文化推介,实现项目金额40万元。积极改进完善文化产业运行机制。
实行创排演“项目负责制”,成立“新民乐队”——七音组合、文化产业发展部、演艺推广中心,强
化了对外演出推广力度,形成了舞台艺术新亮点。五是推动文化与旅游结合,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项目。为配合、服务“枣庄二日游”工作,组织柳琴戏、皮影戏、运河大鼓入驻景点演出,提升了景
区人气及文化品位。积极开发建设中华石榴园、匡衡文化园、十里泉文化公园、书画名家冠世榴园写
生基地等30多个休闲旅游项目,据初步统计,已投入建设资金10亿元。

【文化体制改革】 一是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正式成立。1月19号,市委、市政府下发了《中共枣
庄市委枣庄市人民政府关于枣庄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设立枣庄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挂枣庄市文物局牌子,为主管全市文化、文物、广播影视、新闻出版、著作权等方面工作的市政府组
成部门。6月初,文广新局领导班子成立。二是加强文化市场执法队伍建设。整合文化市场统一执法
职责,在市文化市场稽查队的基础上,整合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版权)等有关行政执法队伍,设立
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的成效日益显现。

【文博图工作】 一是成功通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验收。3月份申请省普查办对文物普查的成
果进行验收。验收组通过听取汇报、查看资料、标本认定、现场测量、走访座谈顺利通过验收,枣庄
获得5个优秀、1个合格的好成绩,在全省是第五名申请验收的市地,被省文化厅评为“文物普查先进
单位”、“文物工作先进单位”,全市64个乡镇街共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1479处,其中新发现857处,
复查622处,消失120处。现文物普查转入第三阶段的工作数据建设。4月底,省、市普查办公室组成联
合专家组圆满完成对枣庄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阶段工作全面验收,枣庄市成为全省第六个
全面完成验收工作的市。二是建设文物数据库管理系统。积极开展枣庄市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
建设项目,已报送国家一、二、三级文物共414件,数据库建设已完成一级文物的报送。三是依法行
政,确保文物安全。不断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全年接听群众举报11次,及时出现场11次,与上年相比
稳中有降;配合公安机关严厉打击文物犯罪,查处案件4起,缴获涉案文物50余件,抓获盗墓分子20余
人,有力地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四是积极配合国家、省、市重点工程建设。先后配合枣临高
速、枣临铁路等多个大中型建设工程,调查面积8万余平方米,勘探面积1万余平方米,发掘面积1000
余平方米,出土各类器物百余件,既保证了工程的顺利施工,又保护了地下文物安全。五是积极配合
大运河申遗保护总体规划工作。积极配合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对《大运河枣庄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提供资料,《大运河遗产枣庄段保护规划》通过市政府审定,并在2010年9月3日公布实施。配合省文
物局做好《大运河文物资源调查报告》的编写整理工作。六是发掘墓葬、墓群。3月12日~4月15日,
对枣临铁路枣庄焦庄汉墓群进行抢救性发掘,共发掘清理墓葬18座,出土各类文物100余件(枚),其
中一件陶罐的肩部刻有陶文。5月20日~6月7日,对枣临高速枣庄境内的薛城区周营镇上辛庄汉代遗址、
峄城区榴园镇邢店新石器时代至周代遗址、峄城区榴园镇贾庄商周遗址、峄城区峨山镇东山庄汉墓群
进行了勘探和发掘。
枣庄市图书馆2010年图书采购首次采取政府招标方式,增加了图书采购的透明度,进一步提高了图书
入藏的质量,改善了新进图书的藏书结构。全年累计采购图书10499种,25930册,订购报纸、杂志600
余种,总价值70余万元。全年流通部门共接待读者43.86万人次,文献外借48.35万册次,新增读者3187
人,解答读者咨询5125条,编制二次文献12种、决策信息参考6期,新书推荐1077条。面向全市各单位
和个人征集枣庄地方文献,全年累计征集地方文献158种,276册,其中族谱14种,较为珍贵的如《古
滕盖村王氏族谱》 、 《华夏田氏族谱》等。2月23日举办了2010年迎新春、庆佳节灯谜竞猜活动,近
5000人参加了猜谜活动。组织参加“闻一多杯”全国少儿书画大赛,推荐优秀绘画、书法作品80余幅
参加比赛,其中1幅作品获二等奖,两幅作品获三等奖。组织参加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少
年网页设计竞赛活动”,推荐5幅作品参加全省评选,均获优秀奖。新建了枣庄市图书馆市武警支队
八中队分馆及72965部队分馆,为两个分馆分别配备1000余册图书。
枣庄市各级博物馆、纪念馆继续对外免费开放,全年共接待国内外观众、大中专及中小学生10万余人
次。春节期间枣庄市群众艺术馆举办了群众文化美术、书法辅导成果展览,展出作品200余件,接待
观众3000余人次,活跃了2010年春节期间的市民文化生活。

【广播影视业】 2010年政府机构改革中,广播影视行业改变了原来管办一体、政事不分的局面,广
播影视业实现新的发展。一是把握舆论导向宣传报道。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中心工作,围
绕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树立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精办新闻节目,强化专题栏目,
全面客观准确地宣传报道,加强对社会热点、重大事件的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不断加大对上对外宣
传工作。二是不断发展广播影视业。全面加快了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作步伐,采取边改造、边
整转的方式,继续加快网络改造步伐。继续大力实施“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全
市农村电影放映工程。重点推动电视连续剧拍摄制作工作,争取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喜爱和需求,
努力繁荣广播影视产业。三是行业监管不放松,夯实了安全播出机制。进一步落实广电总局、省局各
项行业监管要求,围绕广播电视监测、卫星地面接收设施集中整治等重点,加强广播影视监管力度,
抓好行政执法工作。进一步保障广播电视安全优质播出。
(朱广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