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4&A=7&rec=146&run=13

【高新技术及其产业】 2010年,枣庄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665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
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1.18%,年初增长1.78个百分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全市有高新技术企业36
家,41项产品被列入省高新技术产品目录。2010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分别是:山东久力电子科
技有限公司、远通纸业(山东)有限公司、滕州市绿原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山东三九药业有限公
司、枣庄天源气动液压制造有限公司、滕州市喜力机床有限责任公司、愚公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山东
鲁能力源电气设备有限公司、山东康力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山东腾达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
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认真学习研究国家、省科技发展的有关政策规定,邀请专家学者为企业讲授重
点政策和项目申报的要求,吃透上级精神,筛选重点项目,提高项目申报的命中率,有效促进了优势
产业和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全年有7个项目列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计划,争取资金650万元;
滕州市列入国家科技富民强县示范市,补助资金123万元;4个项目列入国家星火计划;3个项目列入省
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争取资金800万元;8个项目列入省级中小企业创新资金和科技发展计划,
争取资金230万元;3个项目列入“山东省经济强县参与国家重大科技计划行动”,获补助经费85万元。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加大力度,整合资源,集中培育了一批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以鲁南煤化工
工程技术研究院为载体,联合高校、研究院所和市大型煤化工企业,组建煤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
盟;以高新技术开发区动力电池企业为依托,联合专家组建汽车动力电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以鲁南
机床集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依托,组建数字机床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新材料、
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高效节能等领域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科技计划】 2010年安排市级科技计划支持项目100余项,扶持资金898万元,新上国家级计划13项,
省级计划29项,争取经费1993万元。在国家科技计划中,全市新上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7项,
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项目1项,国家星火计划项目1项;在省级科技计划中,全市自主创新成果
转化重大专项计划项目3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4项,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2项,科技发
展计划8项,农业良种工程2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1项。这些项目的实施可引领枣庄市电子
信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等领域增加科技研发投入2亿多元,能进一步推动一批企业
科技含量的提升,生产规模的扩大,增强市场竞争力。

【人才培养】 坚持扶持项目出人才,实施好培养学科带头人专项资金计划,2010年重点在精细化工、
生物技术、电子信息、机械机床和农业高新技术等高新技术领域选拔了18名学科带头人,总数达到143
人。为进一步提高科技干部及技术人员的管理水平,推进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促进枣庄市城市转型
和科学发展,加快新形势下创新方法的推广应用,举办了创新方法、科技查新检索培训班,来自五区
一(市)、高新区科技局分管技术的负责人及市直有关科研企、事业单位、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负责
人76人参加了培训。

【科技宣传】 加大科技宣传力度,全面普及科技知识,组织举办了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
新型枣庄”为主题的“科技活动周”活动;牵头联合文化、卫生等部门组织了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
活动。各区(市)及市直有关部门积极响应,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技宣传、科技培训和群众参与的各
类活动,为群众提供专业的科技咨询服务,现场解答群众生产、生活中的技术难题,向群众捐赠科技
光盘、科技书籍。在各类新闻媒体设立科技专栏,积极参与行风热线及热点对话节目,全面宣传科技
工作的方针、政策,总结和推广自主创新的典型经验,加强创新文化和创新精神的培育,推动科技创
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动力和全社会的普遍行为,引导广大企业和群众积极投入到科技创新活动中
来,全市共有20万人参与。

【农业与社会发展】 市科技局以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促进新农村建设为总抓手,通过实
施科技特派员行动、富民强县科技示范工程和良种产业化工程等,解决农业生产关键技术,做好农业
科技示范,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提高特色农业质量,不断增强科技服务“三农”的能力。
优质高效农业。积极组织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实施和2010年度小麦实
打测产工作, 取得亩产724.32公斤的好成绩。《鲁南台儿庄区十万亩水生蔬菜研究与产业化开发》等
22个项目列入国家、 省级科技发展计划, 争取无偿扶持资金268万元。 枣庄市农广校被认定为2010~
2011年度省级星火培训基地。
特色产业培育。加大对山亭樱桃、滕州市马铃薯、台儿庄食用菌、峄城石榴等特色产业的专项扶持,
全市28家农业特色产业基地规模不断壮大。“从秸秆中提取低聚木糖等产品产业化开发”作为2010年
度国家富民强县申报项目被省科技厅推荐到科技部;“马铃薯主栽品种提纯复壮及高产抗病新品种选
育与开发”、“峄城桑树优良新品种的繁育与开发”2个项目列入省良种重点课题。
农业科技龙头企业培育。 积极帮助涉农企业争取国家、 省等科技计划项目,愚公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中小型多功能液压挖掘机、特种工程机械项目”获得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决赛第二名;枣庄
市果树科学研究所的“大枣新品种‘伏脆蜜’示范推广”获得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一等
奖;枣庄市强农农业科技推广有限公司申报的“鲁南台儿庄绿色蔬菜产销观光科教一体化开发”和滕
州市科利源生物质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申报的“生物质成型燃料加工设备和清洁燃烧设备”获得科技特
派员农村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
科技特派员工作。积极组织申报科技特派员创业链工作,组织山东鲁南牧工商有限公司、滕州市科利
源生物质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枣庄华通园艺有限公司、枣庄长红果品开发有限公司四家公司申报了科
技特派员创业链。其中山东鲁南牧工商有限公司牵头的“科技特派员肉兔产业创业链”被认定为第一
批省级科技特派员创业链。

【科技成果与奖励】 2010年,枣庄市有10项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其中二等奖3项,三等奖7项。采
取“异地评审,专家参与、纪检监督”等方法,评出市级各类科技成果166项,产生了良好的经济与
社会效益。全市企业研发机构先后承担市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56项,其中国家、省级各类科技计
划项目18项,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5项,拉动研究开发投入9600万元,取得40余项科技成果,成果转
化率达到95%以上。

【民营科技企业发展】 根据《枣庄市民营科技企业认定办法》确定的认定标准和程序,通过资料审
查和数据审核,新认定“海特电子集团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为“枣庄市民营科技企业”,全市已通
过认定的民营科技企业达到135家。围绕高新技术重点行业和支柱产业,引导企业通过多种途径,加
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2010年培育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个,总数达到70个。

【科技交流与合作】 积极探讨新形势下科技合作新模式,在增进市政府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全面合
作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各类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其他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学研联合,建立定
期联系制度,规范合作内容及方式,实行跟踪服务,建立科技合作的长效机制。组织与引导枣庄市企
业与中科院、有关高校科研院所进行洽谈与合作,举办了山东省现代煤化工技术论坛;组织申报院士
工作站,山东润峰电子科技院士工作站、山东久力电子科技院士工作站、山东省华能线缆院士工作站
先后通过省科技厅审批,这对枣庄市实现新的院地合作及电子电池和通讯技术的创新发展、高端创新
人才团队的引进和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建立院士联系机制,长年保持长期联系的院士22人,与国内
外知名院校和专家签订长期科技合作协议260项,先后组织60余名专家来枣庄市现场指导、合作交流。
中国地质大学、天津大学和枣庄泉兴矿业集团、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和枣庄农业高新技术示范
园、山东科技大学与枣庄矿业集团、北京化工大学和山东益康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农业大学与枣庄市
兴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10多个产学研基地在各级科技主管部门的扶持下,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一批先进的科技成果得到转化。先后组织企业参加了北京第十三届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中国专利及
高新技术产品博览会,为企业搭建了高层次科技合作平台。开拓国际合作领域,山东省中德工业胶辊
合作研究中心获山东省国际合作研究中心项目。
鲁南煤化工工程技术研究院建设。2010年,研究院的建设列入了省长的工作报告,成为全省30个重点
项目之一,也得到了兖矿鲁南化肥厂、新奥集团、国泰化工、埃新斯集团等大企业的积极支持。围绕
“一个中心、两个项目、两个基地、一个联盟”的工作思路,研究院工作有了很大的进展。滕州木石
的第一个中试基地165亩土地征用工作已基本完成;与泉兴集团、埃新斯集团合作开发煤制乙二醇项
目已经省发改委核准立项;以研究院为载体,联合高校、研究院所和枣庄境内10余个大型煤化工企业
组建煤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已申报争取列入省自主创新行动计划;与埃新斯集团联合建立煤
炭实验中心、生物质气化研究中心,与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联合成立枣庄分部的工作正在筹备进行
中。
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加强生产力促进中心、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投资公
司为主体的科技中介机构建设。2010年投资70万元建立了鲁南技术市场和煤化工服务网络平台,以科
技信息网络为基础,吸纳各类技术服务机构和科技型企业,面向社会广泛开展信息咨询、技术交易、
科技中介、人才引进与培训等服务。全年共搜集各类科技成果4286项,网站发布968项,LED发布357项,
促进成果转化64项;签订技术贸易合同120余项,交易金额1.5亿元,有效推动了科技成果的转化,提
升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袁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