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4&A=7&rec=12&run=13

2010年,全市各级党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
紧密结合枣庄实际,科学务实,积极作为,抢抓机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动全市经济和各项社会
事业取得了新的成绩,全面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为全市“十二五”时期
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362.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
长12.6%;地方财政收入完成76.71亿元,同比增长26.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824.76亿元,同比增
长12.2%, 其中, 非煤产业工业增加值完成663.2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8.7%,比上年增加
1.8个百分点,资源型城市转型战略取得新进展;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87.31亿元,同比增长2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09.89亿元,同比增长18.7%;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
入分别达到17630元、7103元,同比分别增长12.6%、13.6%;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894.4亿元,各项
贷款余额728.7亿元,新增存贷比达169.5%,实现了资金流出地向资金流入地的跨越式转变。全市呈现
出经济运行健康协调、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社会
稳定和谐、风正劲足、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
一、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央决策部署,不断调整完善工作思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影响和国
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全市各级党政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关于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重大部署,
努力贯彻落实。5月,组织市几大班子领导、各区(市)委书记、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赴河北省廊
坊、秦皇岛、唐山及天津滨海新区考察学习“转方式、调结构”的好经验、好做法,积极引导广大干
部群众破除与科学发展不相适应的陈旧观念和思维定势,切实增强转方式调结构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7月,市委召开了九届七次全体会议,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施意见》,对加
快转方式调结构作出了全面安排部署。11月初,为检查和督促各区(市)、枣庄高新区加快推进转方
式调结构, 市委、 市政府召开了全市转方式调结构现场观摩会。12月底,召开了市委九届九次全体
(扩大)会议,听取了市委常委会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枣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
规划纲要(草案)》,对2011年的经济工作作了具体安排部署。
二、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力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立
足在发展中加快转变,在调整中提升产业层次,在结构优化中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推动全市经济实
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是狠抓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紧紧抓住枣庄城市转型工作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
遇,坚持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优化,在优化中加快城市转型步伐。工作中,继续坚持抓好“四个
一批”:1、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一批”。全市旋窑水泥产能达到2723万吨,占水泥
总产能的73%,实现了水泥大市向水泥强市的转变。2、利用现有企业技术优势搞资源深加工,“壮大
一批”。全市已建和在建煤化工项目总投资278.2亿元,枣庄已成为我国产品最多、规模最大、发展势
头最强劲的煤化工基地之一。3、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培育力度,“增长一批”。全市规模
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21.2%,比年初增长1.8个百分点。新能源锂电池
产业成为全国第三大锂电产业聚集区。4、逐步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产品,“转移一批”。累计关停
小火电机组容量74.02万千瓦, 是省政府下达“十一五”期间关停任务的近3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
33%,7条出境河流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全部实现鱼类稳定生长。
二是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深入开展“项目年”建设活动,着力引导各种
资本投入好项目、 大项目。全市在建过亿元项目共241个,总投资1189.4亿元,其中投资过10亿元项目
34个;“一城、一库、一电、两院、四条路”等九大基础建设扎实推进,累计完成投资173.4亿元;四
批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其中第一批项目超额完成投资计划。运河古城重建等8个项目列
入省重点项目,充分发挥多渠道融资作用,在全省率先推出“活体畜禽抵押贷款”、“土地使用权抵
押贷款”和买断式商业汇票再贴现业务,进一步解决了中小企业和“三农”融资难问题。丰源煤电股
份有限公司成功发行企业债券5亿元,实现了全市企业债券融资“零”的突破。努力破解土地制约,
抓好城乡用地增减挂钩、存量挖潜,不断探索创新废旧企业土地归整、“空心村”治理、塌陷涝洼土
地复垦置换等办法,有效保障了重点项目建设用地。
三是坚定不移地抓好招商引资,不断提高改革开放水平。充分发挥各类经济园区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
作用,突出重点产业、重点区域、重点对象,有针对性地搞好招商引资,切实提高“招”和“落”的
水平。先后在香港、台湾、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举办了一系列重大经贸活动,引
进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成功举办了第十一届国际石榴节暨投资贸易洽谈会,集中签约项目43个,
合同投资总额396亿元。全市新建外来固定资产投资过5000万元项目119个,其中过亿元项目40个,竣工
投产60个;新批外资项目36个,合同利用外资总额3.83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2.4亿美元。不断加快外
贸发展方式战略性转变,全市进出口总额实现9.11亿美元,同比增长53.2%,超额完成全年任务目标;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47.3%,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四是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全市粮食总产193万吨、单产452.4公斤,连续三
年实现增产,首次实现“人均占有千斤粮”。有效防止美国白蛾疫情的传入,是全省唯一没有美国白
蛾疫情传入的市。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总数达到128家,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达到379家,农民专业
合作社发展到788家,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达到294个。农村土地使用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扩展到
全市45个乡镇、384个行政村,土地流转总面积31.3万亩,流转比例达11.6%,比全省平均高4.9个百分
点。林改工作全面展开,林地确权面积76万亩。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实种粮直补和农资、
良种补贴资金2.54亿元,完成小麦、玉米投保190.04万亩,保额实现1098.5万元。不断加快推进村镇建
设,完成村镇建设投资60亿元,同比增长50%。开工农房集中连片建设项目166个,涉及288个村(居),
在建2.17万户,完工6.18万户;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93万户。
五是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繁荣发展服务业。坚持按照“老城做新、新城做靓,同城化发展”的工作
思路,进一步优化配置城市资源,提升城市功能。全市共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0亿元,同比增
长11.5%;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07.91亿元,同比增长56.8%。在“老城做新”方面,实施了9条城市道
路综合大修改造、天然气置换改造、中心城区多水源联通供水、旧小区二次供热管网改造等工程,枣
庄火车东站、 三角花园周边、 市南工业区改造和长途汽车总站、公交总站搬迁等工作加快推进。在
“新城做靓”方面,金沙江西路、祁连山南路、太行山中路、峨嵋山路主车道已具备通车能力,京沪
高铁站前广场开工建设,新城中医院等工程稳步推进,新城区、高新区、薛城区基本实现“三区合一”,
建成区面积达41平方公里。在“同城化发展”方面,BRT正式开通运营,城市一卡通“同诚卡”在公
交、供电、通信、商贸等领域推广应用。同时,不断加快棚户区改造,实施棚户区拆迁项目46个,完
成拆迁35060户、475.9万平方米;安置房开工建设12574套、157.1万平方米,其中竣工2855套、24.9万平
方米。重建台儿庄古城,积极开展“二日游”,推动枣庄文化旅游迈入大发展时期。台儿庄古城被确
定为国家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省级园林城市创建成功。
全市旅游综合收入实现83亿元,宾馆旅店住宿量213.9万人。文化旅游发展形成的倒逼机制,促进了服
务业的繁荣和城市功能的完善。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实现426.11亿元,增长20.0%。
三、坚持以人为本,扎实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始终坚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
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加强社会建设,完善社会管理,努力构建“和
谐枣庄”。
一是全力推进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坚持以创业促就业,认真落实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突出
抓好大学生、城镇困难家庭和返乡农民工就业,深入实施“三个一千”就业援助计划,全市新增各类
创业主体2.23万户,同比增长16%;城镇新增就业6.48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9.09万人。进一步完善城
乡社会保障体系,征缴各项社会保险费32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136%。企业养老保险扩面6.55万人,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2.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实现乡镇和行政村全覆盖,农民整
体参合率达到99.38%。全市城市低保对象5.7万人,保障率4.3%,居全省第一;农村低保对象11.5万人,
保障率4.5%,达到全省同类市水平。认真做好受灾和困难群众的生活救助工作,各级共安排救灾款物
折合1390万元。不断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新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25.08万平方米、廉租房1165套。
二是加快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整合发展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义务
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全省率先启动农村中小学校体育、卫生、音乐、美术器材配备工作,中
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开工面积30万平方米,5个区(市)实现城乡教师工资统一标准发放。加快建设覆
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全面完成15所乡镇卫生院、15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1个社区
卫生服务站和1400所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社区卫生服务实现全覆盖。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乡镇
(街道)综合文化站建设全面完成,新建农家书屋406个,市档案馆成为国家一级综合档案馆,成功
举办第三届国际墨子文化节等近百个节会活动,承办山东枣庄(薛城站)全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等
20项国家级赛事,充分展示了枣庄的良好形象。扎实做好四川地震灾区的对口援建工作,累计投资约
1.04亿元,圆满完成了省援川办确定的小坝乡和北川新县城援建项目建设任务。
三是深入推进“平安枣庄”建设。深入推行“民警包村、保安驻村”和村居设立司法行政协理员工作
机制,有效防范了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深入开展严打整治行动,不断加大反恐怖、反邪教工作
力度,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3035件,打掉被全国“打黑办”认定的恶势
力团伙17个,全市治安秩序进一步好转,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进一步提高。不断探索和完善用群
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新机制,大力加强信访工作基层基础建设,认真落实重信重访和重点信访案件领
导包案责任制,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定期公开接访和定期下访、走访活动,有效化解了一大批影响信访
稳定的问题,全市整体信访形势始终平稳可控。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
活动,全市各类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连续7年实现“双下降”,地方煤矿百万吨死亡率连续4
年为零,创历史最好水平。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加强对人员密集场所、道路交通、食品药品、饮用水
和公共场所卫生安全监管,保证了人民群众平安健康。
四、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始终把加强党的建设作
为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坚持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大力推进党的建设
新的伟大工程。
一是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从2009年9月到2010年2月,在全市基层党
组织中开展了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各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
和坚定性,有效解决了一批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群众总体满意率达99.82%。认真抓好党
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先后邀请国内著名文化旅游策划专家乔然教授、北京社会科学院阎崇年
研究员等专家学者作了5次高端理论讲座,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和战略思维能力不断提高。
大力实施“学习型干部教育培训工程”,共举办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等党校主体班次
9期;危机管理和公共安全等重点专题班次18期,进一步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和领导水平。
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开展“名师送教”、理论下基层、齐鲁讲
坛枣庄分坛、社科普及周等活动,先后深入基层宣讲80余场次,累计培训干部群众2.5万人次。
二是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抓好正职队伍建设,对政府机构改革涉及单位正职及其他有关正职
领导干部进行了重点选配,并对2名新提拔的市直部门正职人选进行了常委会票决。采取“两公开四
差额”办法选拔了4名区党政正职。扎实做好各级人大、政协领导班子调整,选拔的9名市人大常委人
选、4名市政协党员常委人选,均在“两会”高票当选。按照中央组织部和省委组织部的要求,对市、
区(市)政府助理和副秘书长进行了规范和消化,达到了上级要求。积极创新后备干部选拔模式,面
向社会公开推荐了33名副县级后备干部,先后选拔22名优秀后备干部分别到区(市)信访局、乡镇、
运河古城和金华市挂职,选派44名优秀年轻干部到村任职。在选人用人的过程中,坚持向一线干部倾
斜,向埋头苦干、踏实工作的干部倾斜,努力争取做到不让干事创业的人吃亏,不让作风正派的人寒
心,不让心浮气躁、投机取巧的人赚便宜,营造了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三是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以争做“枣庄先锋”为载体,在全市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深入开
展了创先争优活动。各地区、各行业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结合各自工作特点,共提出40.22万项具体承诺,
承诺为群众办实事好事26.1万件。山亭区推行个性化承诺做法被《中央创先争优活动简报》刊发。成
立了市委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工作委员会和市委社会组织工作委员会,统筹抓好“两新”组织和机关、
学校、科研机构等领域基层党建工作,努力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实现全覆盖。坚持“四位一体”,到
2010年底,全市共选聘1279名高校毕业生、220名离岗退休干部和71名乡镇优秀机关干部到村任职,村
级班子结构明显改善,整体功能明显增强。积极实施百村帮扶、农村贫困党员帮扶和结对共建活动,
统筹推进城乡党组织建设,促进了城乡基层党组织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四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
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廉政
从政若干准则》,扎实开展“增强制度意识、争做执行表率”主题教育活动,继续深化“算好清廉七
笔账,走好人生每一步”专题警示教育活动,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积极开展“制度创新年”活动,
大力推进制度改革创新,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积极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和
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狠抓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不断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
督。 严格依纪依法办案, 不断提升查办案件的质量和效果。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信访举报
2491件次,立查违纪违法案件617件,其中涉及县级干部案件3件,科级干部案件39件,给予党纪政纪
处分618人,进一步纯洁了党的队伍。
五是牢固树立“三个一”执政理念,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抓好工作落实。坚持以健全完善党政机关目标
管理责任制为总抓手,不断完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考核体系,进一步调动了各级科学发展的
积极性。健全完善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深入开展了“优化经济环境专项治理年”“市直部门服务企
业日”“百名领导干部服务百家企业”和“马上就办限时办结”等活动,推动各级各部门进一步转变
职能、改进服务、提高效率,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优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