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4&A=7&rec=101&run=13

【概况】 2010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274万千瓦,比2009年增长7.9%;拖拉机3.8万台,同比增长1.3%,
其中大中型1.92万台,占保有量的50.9%;联合收获机6860台,增长15.7%,其中玉米联合收获机2200台;
各类配套机具9.62万台(套),增长3.1%。全年共完成机耕面积283.2万亩,机播面积436万亩,机收面
积390.5万亩;全市农业种植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4%;其中小麦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玉米机播率、机
收率分别达到88%和58%;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50%。农机承担农业生产80%的劳动量。全年实
现农机社会化经营服务总收入18.4亿元;通过实施农机化新技术,实现农业节本增效4.5亿元。农机化
在农民收入中的贡献率达到7%。

【农机购置补贴】 2010年,全市共落实中央和省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5000万元,完成市政府下达任
务的167%,占全省补贴资金总量的5.2%,比2009年增加200万元。补贴种类有12大类45个小类180个品目,
牧业、林业、抗旱节水及现代农业发展急需的机具首次纳入补贴范围;1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大
型免耕播种机、大型联合收割机等单机补贴限额提高到12万元;200马力以上拖拉机等单机补贴额提高
到20万元;扩大农民选择权,对农民年度内补贴购买农机具的数量不作统一限制;补贴目录里的同一
种类、同一档产品实行统一定额补贴标准,不在补贴目录中公布补贴产品的承诺最高销售价,产品价
格由市场竞争形成并不得高于市场销售价格。
2010年,全市补贴的重点仍是玉米收获、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及经济作物、设施农业和植保机械。
全市共补贴各类农机具9080台(套),受益农户及服务组织4720个,直接带动农民投资1.7亿元。

【农机化技术推广】 2010年,重点推广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免耕播种、马铃薯、花生收获和林果
植保机械化,全市各项农机化新技术应用面积达到950万亩。一是玉米收获机械化。市政府下发《关
于加快推进玉米生产机械化的通知》,并专门召开全市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现场会,促进玉米机收由
试验示范阶段向大面积推广应用阶段的转变。全市共新增玉米联合收获机594台,总量达到2200余台;
共完成玉米机收面积126.3万亩,机收率达到58.7%,比上年提高20.7个百分点,其中滕州在全市率先基
本实现玉米收获机械化。二是保护性耕作机械化。继续在全市深入开展保护性耕作“大培训、大推广、
大普及”活动,大力推行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小麦免耕播种“一条龙”作业。共完成小麦免耕播种
面积52万亩,覆盖率达到23%,比2009年提高12个百分点。三是农作物秸秆还田机械化。新推广小麦、
玉米秸秆还田机1300余台,全市所有小麦收获机全部安装秸秆还田机;与财政部门联合实施玉米秸秆
综合利用财政奖(补) 试点项目。 全市小麦秸秆还田面积达到231万亩,还田率96.8%,比2009年提高
10.8个百分点;玉米秸秆还田面积144.4万亩,还田率67%,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四是经济作物生产机
械化。以花生、薯类收获和林果植保机械化为重点,制定全市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实施方案,明确工
作目标,强化推进措施。全年完成马铃薯机收面积14.7万亩,机收率达到20%以上;花生机收面积0.59
万亩。开展水稻塑盘育秧、收获机械化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共完成水稻机收面积2.8万亩,机收率70%。

【农机社会化服务】 按照“建设一批、规范一批、壮大一批”的工作思路,新建农机合作社30余个,
总量达到112个。积极引导农机合作社等服务组织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开展一系列的合同作业、订单
作业、跨区作业、代耕代种作业等服务,规模化作业服务已占全市作业总量的17.8%。克服中原小麦
“一茬熟”、麦收机械紧张及两次降雨给小麦抢收带来的诸多不利影响,组织市内外6880台小麦收获
机械、7000余台播种机抢收、抢种,创造日机收小麦43万亩的最高纪录。全市共完成小麦机收面积226
万亩,机收率达到96%以上;玉米直播面积188.9万亩,直播率88%。三秋期间,共组织上阵各类作业机
械7万余台(套),完成机耕面积190万亩,小麦机播235.6万亩,机播率达到99%。冬春季节,面对百
年一遇的特大干旱, 全市100余个农机维修服务点和喷灌服务队,共投入机械4万余台,完成浇灌面积
120余万亩。 同时, 继续组织开展跨区作业服务,全年参加跨区作业的机械6000余台,实现作业收入
1.2亿元。

【农机安全监理】 开展以创建“平安农机”为目标的农机安全“十百千万”示范和“安全生产基层
基础年”活动,全面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农机安全生产应急预案,逐步完善市、县、乡、
村、户五级安全生产监管网络。全市共创建“平安农机”示范户526户,示范村106个,示范镇50个,
示范县6个。围绕提高农机“三率”,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宣教活动,加大农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力度,
强化源头治理。全年无农田作业事故,农机无牌无证、黑车非驾、违章载人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农
机安全生产环境进一步改善,圆满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农机安全生产指标。截至2010年底,全市农机挂
牌率、驾驶员持证率和农机年检率分别达到51.3%、50.1%和55.1%。

【农机修配管理】 以新《农业机械“三包”规定》颁布实施为契机,联合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农机市
场打假活动、“第四届农机产品农民满意调查”活动,全年无农机质量投诉案件的发生。依法开展农
机维修网点的分级、分类管理,核发《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书》200个。深入开展“星级文明农机维
修网点”创建活动,全市共创建“星级文明网点”100处,覆盖率达到17%。建成全国农机维修示范点
1处,2处区域性农机维修服务中心初具规模。严格按照行业工种资格及鉴定程序组织开展培训、考核
与鉴定,完成职业技能鉴定600余人。

【农机化科教培训】 加强农机化培训学校规范化建设。全市6处县级农机化培训学校全部通过山东
省县级农机化学校规范化建设检查评估验收,其中5处被确定为全省示范化培训学校;全市农机化专
业教师已达37人。开展农机化科技教育培训大行动和“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全年共培(复)训各类
农机从业人员4.06万人(次),其中,农机管理人员877人;农机技术人员3533人;新购机农民5081人;
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6063人;农机驾驶操作技术培训18494人。完成“阳光工程”农机培训1100人。

【项目示范带动】 2010年,全市共落实国家和省级的保护性耕作示范、农机装备推进、马铃薯机械
化收获、“阳光工程”培训、规模化作业示范等6个项目。一是在峄城区、台儿庄区实施的部级保护
性耕作示范创新项目;二是在台儿庄区实施的省级保护性耕作示范创新项目;三是在滕州市实施的部
级马铃薯收获示范创新项目;四是实施省级农机规模化作业推进项目,5家农机合作社被确定为示范
单位;五是实施省、市两级“阳光工程”农机培训项目;六是市级玉米秸秆综合利用试点财政奖(补)
项目。
(荆 敏 魏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