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4&A=6&rec=71&run=13

【概况】 2009年,市农业局按照年初《市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大力建设农业“两大”基地(优
质商品粮基地和特色农产品基地),推进“四化”进程(产业化、标准化、市场化、组织化),实施
“双十双百”工程,有力地推进了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2009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6255元,农业增加值103.8亿元,分别增长9.3%和3.8%;全年粮食总产182.7万吨,同比增长1.5%。

【三夏三秋生产】 各级及时强化春季抗旱补救措施,共组织农业专家和技术员3500余人次进行现场
技术指导服务,投入抗旱人数42.2万人、资金4743.7万元,使旱灾影响降为最低。三夏工作成效明显,
尤其防火工作是近几年防控最好的一年。 全市213.7万亩小麦, 总产量和单产较上年分别增长0.5%和
0.7%,实现历史新高;单产较全省平均高53.4公斤,列全省第二位。秋粮种植面积204.6万亩,增长4.9%。
单产435公斤,减少2.2%;总产88.99万吨,增长2.6%。其中玉米面积170.04万亩,增长7%,单产440.5公
斤,减少3.2%,总产74.89万吨,增长3.6%。全年粮食种植面积达到418.37万亩,总产182.71万吨,分
别增长2.2%和1.5%,单产436.7公斤,减少0.7%。小麦十亩高产攻关田亩均产量达到789.9公斤,为全省
最高,打破了全省保持10年之久的小麦单产最高纪录,刷新了全国冬小麦单产纪录。级索镇千佛阁村
农民王次玉种植的3.12亩泰农18小麦平均亩产787.71公斤,夺全省粮王大赛总冠军。十亩马铃薯高产攻
关田,平均亩产5517.3公斤,创中原二季作马铃薯单产新高。

【农村土地产权改革】 确立了全市34个试点乡镇、56家土地改革试点合作社。协调财政、银行、法
院、保险等部门出台文件,解决土地合作社发展中的问题,创新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土地产权改革机
制,国家、省领导和理论界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土地流转工作进一步推进,全市有29个镇(街)建成
土地流转服务平台,1378个村建成了村级信息服务站,全市总耕地面积278.32万亩,总流转面积28.9
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0.4%,流转比例高出全省平均近4个百分点。先后有30个省市、近30000人来参
观学习,保持了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创新成立了全国首家农村土地资产评估事务所,进一步完善土地
经营制度。探索在区级设立农村工作指导委员会,推行涉农部门“众流归一”的大部委改革试点,整
合涉农部门资源,提高了为农服务水平。

【一镇一业发展】 以财政增长、农民增收、科技增高为目标,积极培植20个一镇一业示范乡镇,加
快推进“双十双百”工程建设。全市共创建省、市级标准化示范基地84处,市级标准化示范乡镇8处,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达到170万亩。全市特色农产品发展规模凸显,石榴发展到15万亩,马铃薯75
万亩,樱桃13.7万亩,枣10万亩,花椒15.7万亩,芸豆5万亩,莲藕3.5万亩,食用菌产量10.8万吨。被
誉为中国石榴、芸豆、樱桃和马铃薯之乡,是全国最大的马铃薯二季作产区,最大的石榴栽植基地和
重要的樱桃栽植基地。

【农业“四化”进程】 全市新认定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3家,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23个,为莺歌、翔
宇、恒仁等企业争取省财政龙头企业贴息247万元。全市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07家,市级农民
专业合作社11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689家。农产品品牌创建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无公害农产品、
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新通过认证38个,三品总数达到286个,同比增长15%,覆盖面积达到130万亩。
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77个,绿色食品62个,有机食品47个。组织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执法年
活动,在两次省蔬菜农药残留例行检测中,合格率达97.2%,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在“十一运”专
项农产品和“三品”专项检测中,合格率均达到100%。测土配方施肥覆盖全市,累计推广配方施肥面
积528.7万亩次,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水稻亩节本增效达到50元以上,户均收益达200元以上。组
织参加了深圳、长春等农产品交易会,与中国蔬菜流通协会联合举办“2009中国(枣庄)农产品产销
联谊会”,累计签定各类合同意向130个,总金额达9.1亿元。继续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新
型农民科技培训、创业培训项目,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已经完成培训3700人。新型农民
科技培训市级项目全市共选拔农民辅导员1200人,每名农民辅导员辐射带动30个以上示范农户,全市
带动示范农户5万户以上,培训农民实用人才近10万人。围绕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重点,选派500名农
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赴山农大、省农科院接受系统培训,使其成为发展农村
家庭产业、创办农业企业、推动农业产业的骨干。

【落实惠农政策】 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严格责任,加大推进力度,加大补贴力度,全市共落实粮食
补贴和种粮大户奖励资金2.085亿元;首次对小麦、玉米、棉花、水稻实行良种补贴全覆盖,落实补
贴资金4851.71万元,比上年增长139.6%。其中小麦核定面积231.22万亩,每亩补贴10元,落实补贴资
金2312.2万元;玉米核定面积233.76万亩,每亩补贴10元,落实补贴资金2337.6万元;水稻核定面积4.19万
亩,每亩补贴15元,落实补贴资金62.86万元;棉花核定面积9.27万亩,每亩补贴15元,落实补贴资金139万元。
完善农民负担监管制度,推进实施农业政策性保险。共签订小麦政策性农业保险保单面积181.5万亩,
保费总额达到1030.3万元。 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100多人次, 查处假冒伪劣农资45.6吨,挽回经济损失
390多万元。积极做好项目争取工作,全年可争取省级以上农业项目18个,资金1.04亿元,较上年增长
72.4%,加上种粮和农资直补2.09亿元,共计3.13亿元。

【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及流转】 一是农村土地流转规模稳中有升。全市土地流转总面积达到28.9万亩,
占总耕地面积的10.5%,高出全省平均近4个百分点。二是农村土地流转有形市场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
全国各地先后有30个省、市、自治区,累计30000多人来参观学习土地流转有形市场建设经验。市建
立三农服务中心1处,区(市)建成土地流转服务中心5处,乡(镇)建成土地流转中心45个,村级信
息服务站建成1378个。三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补换发工作全面展开。在纠正二轮延包遗留问题的
基础上,全面、扎实、细致地开展了农户承包土地登记核实及经营权证的补换发工作。共打印农村土
地承包经营权证20.81万份。四是完善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的调处机制。市、区(市)两级共建立高标
准的仲裁庭6处,正式仲裁员76人,乡(镇)建立了高标准的调解庭46处,村建立了农村土地承包纠
纷调解小组2294个,累计受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仲裁纠纷案件187起,其中,调解169起,仲裁18起,
为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开辟了新的途径。

【减轻农民负担】 一是强农惠农政策得到落实。2009年全市共落实四项补贴3.17亿元,与有关部门
密切配合,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各种补贴补助政策落实到户。二是开展专项治理活动。市农经办联合
市监察局、市财政局在全市开展了农村税改转移支付村级补助资金和农村集体土地征占用补偿费拨付
和使用管理情况及农村“三乱”专项检查,切实维护了农民合法权益。三是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
劳奖补试点取得新突破。积极探索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在滕州市大坞镇小坞村开展了村
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全国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组织实
施专题研讨会”在滕州召开,对枣庄市高度重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及开展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
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四是认真做好农民群众的来信来访工作。市减负办对58起涉农信访
案件全部进行查处,处结率100%。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一是强化对村级集体资金的监管,进一步完善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度。全市
所有涉农乡镇(街道)都实行了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度,代理资金余额达3.02亿元。二是利用乡镇农
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积极推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大厅式”服务模式。进一步提高村级会计委托代
理服务水平。实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大厅式“服务模式的乡镇有41个。三是积极推行村级公章委托
乡镇代管工作,从源头上规范集体三资管理。滕州市、薛城区、山亭区和台儿庄区的所有乡镇都代管
了村级公章,全市代管村级公章的乡镇有49个,代管村数2158个。四是坚持“三年轮审”制度,促进
农村集体三资规范管理。2009年,区(市)农经局抽审了210个村,乡镇农经站抽审了646个村。五是
积极开展村集体资产、资源处置和工程建设招投标试点工作,全市有9个乡镇(街道)建立了村集体
资产、资源处置和工程建设招投标中心。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全市累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766个,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425个,
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发展到119个。一是抓人才培训。2009年,组织了120个合作社负责人参加了
省农业厅在山农大举办的创业培训班, 争取省“阳光工程“合作社培训指标100人, 市“阳光工程
“合作社培训指标240人。二是抓项目扶持。2009年,全市共争取省财政扶持合作社发展项目24个,
项目资金400多万元;安排市级合作社项目23个,落实扶持资金46万元。

【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 2009年全市共新建沼气池3.02万户,累计达到12.84万户,占总农户的
16.59%;建设乡村沼气服务网点278个,累计达到428个,配置沼液沼渣出料车204辆,为72700沼气用
户提供服务; 全市农村累计推广太阳能热水器10.3万余台, 集热面积20.6万多平方米, 占总农户的
13.31%;安装太阳能路灯1100余盏,累计2000余盏;建成集太阳能路灯、新建太阳能热水器于一体的
太阳能综合利用示范村35个,累计72个;安装小型风力提水机15台,中小型风力和水力发电机20余台,
年发电量8000千瓦时; 全市农作物秸秆总量223.34万吨, 综合利用178.72万吨, 综合利用率提高到
80.02%。全市共有农村能源管理推广机构64个,其中市级1个、县级6个、乡级57个。全市共有农村能源
管理推广人员216人。按行政区划分,市级3人、县级41人、乡级172人;按文化程度分,本科及以上55
人、大专66人、高中及以下92人。基本形成了区(市)、乡(镇)管理与服务相配套的农村可再生能
源组织体系,保证了全市农村可再生能源工作的全面、健康、快速发展。
2009年,全市农作物秸秆总量223.34万吨,秸秆综合利用178.72万吨。其中直接还田39.26万吨,
过腹还田51.83万吨, 工业原料36.35万吨, 食用菌栽培13.46万吨,秸秆气化5.32万吨,秸秆青贮氨化
16.14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02%,较好地实现了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了全市农业
的良性循环。
全市农村生态能源项目继续按照高标准、严要求进行建设,全面完成计划目标。一是台儿庄区承
担的2007年农村沼气国债项目通过了验收。该项目计划在台儿庄区建设沼气示范户3000户,建设内容
为“一池三改”,即建一个沼气池,配套改厕、改圈、改厨。台儿庄区较好的完成了项目建设任务,
顺利通过了省农业厅验收。二是各区(市)承担的2008年市级农村沼气建设项目顺利完工。2008年市
财政列支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发展农村沼气建设, 计划建设沼气示范户5000户、乡村沼气服务网点
20个,各区(市)所承担的沼气建设项目均顺利完工。三是枣庄市承担的2009年国家新增5处大中型
沼气工程项目开工建设,抱犊崮景区徐洼养殖场、滕州市坤达食品有限公司、峄城峨山镇标准化养殖
小区、广超肉牛养殖加工有限公司等4家单位承担建设的沼气工程项目主体工程均已完工。四是山亭
区承担的2009年国家投资户用沼气建设项目进展顺利,项目计划建设农村户用沼气3000户,已建设完
工2200余户。五是滕州、山亭、市中、峄城、台儿庄等五区(市)承担的2009年国家投资农村卫生改
厕项目全部开工建设。项目计划建设农村卫生改厕1.5万个,滕州、山亭、市中、峄城、台儿庄等五
区(市)各承担3000个,改厕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

【植物保护】 2009年,全市病虫草害发生面积2684.41万亩次,防治面积3184.92万亩次。其中病害发
生649.85万亩次,防治751.61万亩次;虫害1428.84万亩次,防治1861.44万亩次;农田草害494.22万亩次,
防治465.37万亩次;农田鼠害71.59万亩次,防治69.50万亩次。共挽回粮油损失36.86万吨。

【重大病虫害应急控害】 2009年是第二个灰飞虱大发生年份。针对灰飞虱大发生的严峻态势,植保
部门积极行动,扎实开展灰飞虱和玉米粗缩病防控工作。一是加强监测和宣传指导。充分发挥基层测
报点的作用,进行定点监测并及时发布病虫预报。从4月份开始各级电台连续多次举办专题讲座,讲
解灰飞虱防治知识;6月初在市电视台制作预报节目,指导农民群众及时开展防治。各区(市)通过
当地媒体和送科技下乡、办培训班、发放明白纸等形式开展宣传培训工作。二是加强领导,周密部署。
各级政府对灰飞虱防治工作高度重视,6月3日,副市长陈兆同在市政府办公室信息专报(总第59期)
上对灰飞虱防治工作作出批示:“请市农业局、各区市高度重视,及时做好灰飞虱虫情预测预报及防
治工作,‘采取切断毒链、治虫控病’的防治策略,指导好防治,科学抓好玉米的种植工作。”市植
保站及时发布了《灰飞虱发生预测预报》,并以市农业局文件下发了灰飞虱防控方案,制定了防治技
术意见,提出了调整播期、治虫防病和实行专业化防治等具体措施。6月11日,峄城区组织开展了灰
飞虱应急防治演练。滕州市政府5月30日启动应急机制,召开了由各镇(街)镇长(主任)参加的防
治灰飞虱控制玉米粗缩病紧急会议,常务副市长和分管副市长分别对防控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山东
农业信息网6月3日以《滕州市启动应急机制全面防治灰飞虱》为题进行了报道。三是加大投入,落实
目标责任。在灰飞虱防治工作中,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各级之间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确保防治措施
落到实处。灰飞虱发生高峰,滕州市财政紧急划拨33万元购买防治药械,全市共投入专项防治经费90
余万元,累计投入农药35吨,防治机械12000台次,动用人数4.2万人次。由于工作及时,措施到位,
全市灰飞虱发生面积100.7万亩,防治面积104万亩次,重发地块防治2~3遍,虫口密度显著下降,有
效降低了损失,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病虫害监测预警】 一是加强小麦条锈病田间调查工作。3月份组织植保技术人员开展小麦条锈病
田间调查,每周定期查报发生情况。4月24日在薛城区查到了小麦条锈病病株,并组织机防队伍对发
病田块和周围村庄进行了统一防治,确保条锈病不扩散、不流行。二是及时开展东亚飞蝗监控。3月
初开始挖查蝗卵,按时发布飞蝗动态预报,每周定期查报夏蝗发生及防治进度情况,建立健全治蝗指
挥部,组织培训专业治蝗队伍,开展飞蝗统一防治工作,实现了“不起飞成灾,不扩散危害”的治蝗
工作目标。三是进行了玉米螟、花生蚜、番茄曲叶黄化病毒病等多种病虫的测报任务和技术总结,积
累了丰富的基础资料。科学开展病虫预报,及时发布病虫信息。一年来共发出病虫情报19期,预报准
确率90%以上,病虫周报26期,电视预报4期,市政府紧急通知5期,电台专题讲座8次,为科学、及时、
有效地防治作物病虫害提供了依据。

【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 制定了《枣庄市2009年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市农业
局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并成立了7个督导小组,分赴各区市检查督导
监管年活动开展情况。利用电视台农科频道、农业信息网、农业短信平台等宣传阵地,采取制作专题
片、举办技术讲座、印发明白纸、张贴宣传画、悬挂横幅标语、发送农业短信等多种形式,宣传农药
法律法规,指导农民利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高了经营人员的法律意识,营造了良好的
社会氛围。通过专项抽查、联合检查、交叉检查和暗访检查等形式,加大了市场执法检查力度。同时
开展了农药标签和质量抽检工作。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农药标签和质量抽检工作的通知》,建立了
定期抽检制度。共抽查标签230个,农药质量70个。为加强流通环节的监督管理,全市全面推行“两
证两票、一卡一书”(农药进货和销货台帐、进货和销货发票、质量信誉卡、质量承诺书)制度,逐
步推广使用电子台帐,积极开展农资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可追溯管理机制。2009年,全市各
级共出动执法人员2000余人次,执法车辆390余车次;累计检查各类农药经营单位1000余家次;受理举
报案件82件,查处各类违法违规农药案件40起,没收劣假农药38.12吨,涉案金额140多万元,有效保
护了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植物检疫】 一是良种补贴统一供种的检疫检查。春秋两季在全市范围内分两个阶段,对全市统一
供种企业和重点种子市场进行执法检查,保证统供良种检疫率达到100%,有效避免了检疫性有害生物
的传入和蔓延。二是专项疫情普查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美国白蛾、扶桑绵粉蚧和瓜类果斑病疫情
普查,重点调查农林交界区、果品批发市场和制种基地,全市共培训调查人员260人次,调查果品批
发市场3处,覆盖乡镇62个,有效清除了疫情隐患。组织区(市)开展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分布
情况调查,摸清了腐烂茎线虫等检疫性有害生物在全市的发生分布情况。三是省间调运检疫签证授权
迎检工作。及时指导各区(市)专职植物检疫机构做好机构、设施、设备、档案等准备工作,并按照
验收标准对各区(市)植物检疫机构进行了严格验收。全市7个专职检疫机构全部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四是检疫体系建设。成立了由农业局局长任组长的农业外来生物入侵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新增补专
职检疫员3人,兼职检疫员24人,植物检疫队伍不断壮大。五是深入开展疫情阻截带建设,定期定点
开展疫情监测,按时报送阻截带监测资料和检疫季报表,切实履行疫情预警和屏障作用。

【作物良种】 良种基地建设。2009年全市共建有各类作物良种基地22万亩,继续落实优质小麦“一
圃三田”建设,共建立穗行圃20亩,原种田4500亩,一、二级种子田18万多亩,生产小麦良种9500万
余千克;玉米制种田0.6万余亩,产种230万余千克;花生繁种田1万余亩,产种200万余千克;马铃薯
异地繁种500余亩,生产种薯35万余千克。
新品种应用。一是广泛搜集、引进国内外优良玉米新品种,全市共建“名优产品示范园和展示园”
8处,引进各科研单位优质小麦新品种33个,引进玉米国家展示新品种73个,引进玉米国家示范品种7
个。其中小麦品种良星66、济麦22、泰农18和玉米品种郑单958、鲁单981、浚单20、枣玉8、谷育178
等稳产、增产作用十分明显,成为主栽品种。新品种的推广应用使枣庄市主要农作物普遍获得高产,
其中滕州小麦最高亩产789.9公斤,创造了新的黄淮海麦区的单产纪录。建立了济麦22、烟农19、潍麦
8等小麦良种高产示范展示园10000亩,花生良种示范基地600亩。全市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
促进了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二是配合全市作物高产创建活动,开展优质小麦、玉米良种现场观摩会,
全年共举办现场观摩会7次,加快了名优新品种的引进和示范步伐。
种子产业化。一是继续推动种子产业化发展,推广应用良种、增产配套技术,提高粮食品质和商
品率,增加粮食的商品价值和市场竞争力。二是实施花生产业化工程,实现种、养、加、产、供、销
一体化的花生产业化格局。三是积极发展定单农业,引导农业生产进入商品化、市场化的渠道。完成
国家、省安排的小麦、玉米、花生、马铃薯等多个作物的预备试验和区域试验。
种子市场管理。一是搞好种子市场的清理整顿。全年共开展执法检查500余人次,共检查种子经
营户500余家,立案查处种子案件数3起,挽回经济损失30.4万元。处理种子上访事件10余起,有效地
净化了种子市场,确保了农资市场的有序、健康发展。二是加大品种质量监控力度。9月份对全市承
担良种补贴的供种企业的小麦品种进行了抽查,扦取20余份样品进行芽率鉴定和纯度种植鉴定,为保
障良种质量提供依据。三是加大种子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全市共组织3期种子经营人员法制培训班,
培训人员达5800余人次,印发各种宣传单、明白纸2.4万余份。四是加强自身队伍建设,提高种子管
理人员素质。

【土壤肥料】 测土配方施肥积极争取项目,加大测土配方施肥力度。2009年新争取了高新区为测土
配方施肥补贴项目新建单位,实现了全市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100%覆盖。围绕项目,把测土配方
施肥工作落到实处。按照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09年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实施
指导意见的通知》(农办财[2009]32号)要求,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了《2009年枣庄市测土配方
施肥补贴项目实施方案》,以枣庄市农业局、财政局文件的形式下发到各个项目县。6月5日召开了全
市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会议,传达了农业部、省测土配方施肥会议精神,各项目县交流了工作情况。实
现两个转变:一是由点向面转变,从示范区向面上辐射;二是由阶段性成功向可持续性发展转变。组
织了测土配方施肥千家万户冬季大培训。根据农业部、枣农办文件精神,印发了小册子,利用科技下
乡、农民培训等不同形式送到农民手中,加大宣传、科普力度。对枣庄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承担的测
土配方施肥打捆县进行了组织实施。组织4组30多人的土样采集,完成了省下达任务。落实了小麦、
玉米试验,并对各项目县的水样采集与化验。加强项目监督管理。根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要求,对
项目县的试验,各个环节进行不定期检查。全市共完成采集常规土壤、微量元素和植株样品共27012
个,完成化验101495项次,完成田间小区试验84处,示范面积达到32692亩。举办各类培训班680期,
累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528.7万亩,农作物小麦、玉米、水稻节本增效达到50元以上。通过节肥
增效,户收益达200元以上。
肥料执法检查和肥料登记。根据省农业厅、市农业局部署,参与了全市农资调查,并配合全省检
查2次,在滕州进行了执法培训。结合区(市)农业执法队集中开展了打假护农活动。重点对无登记
证、证件不齐、不符产品、假冒证件企业、假冒伪劣产品依法检查处理,有力地保护了广大农民利益。
按照《农业部关于切实做好肥料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和省厅相关意见,市站在做好服务的基础
上,积极扶持和推荐优秀企业,同时加大了对肥料生产企业、肥料经销单位的检查力度,严格把好技
术质量关,把肥料登记监管工作落到实处。
(常福华 李荣新 李 严 李正军)

粮油生产
【概况】 2009年全市农作物种植面积633.1万亩,较上年增加8.8万亩。其中小麦面积234.79万亩、玉
米218万亩、大豆17万亩、棉花9.5万亩、稻谷4.5万亩、花生45万亩。组织实施主要农作物高产创建和
省小麦粮王大赛两大活动,十亩高产攻关田平均亩产789.9公斤,创全省小麦平均亩产最高纪录;本市
农户王次玉种植的泰农18小麦夺得全省粮王。落实棉花良种补贴项目9.5万亩。实施了省《夏玉米直
播晚收高产栽培技术》项目及国家小麦良种体系建设项目。

【小麦种植】 全市小麦收获面积234.79万亩,比上年增加8.39万亩,平均亩产446.3公斤,比上年增
产0.2%;总产104.8万吨,比上年增长5.3%,单产和总产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小麦创高产的技术原因是
推广应用了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2009年全市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实施面积125万亩,占播种总面积
的53.2%。据测产,优质麦统一供种区平均亩产480公斤,比非统供区亩增33.8公斤,增7.6%;同时实
施了小麦精播、半精播栽培技术及小麦氮肥后移等技术,全市2009年小麦氮肥后移、宽幅精播、规范
化播种、优质强筋小麦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旱地小麦节水栽培、小麦免耕直播栽培、适期晚播、玉米
秸秆还田等技术推广面积分别达125万亩、3万亩、165万亩、90万亩、25万亩、0.05万亩、210万亩、60
万亩,这些小麦主推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了全市小麦增产、提高了小麦品质和小麦可持续发展。种植
的小麦主要品种有济麦20、烟农19、济南17、济麦19、淄麦12等。

【玉米种植】 全市玉米收获面积218万亩,平均亩产461公斤,总产101万吨。技术上推广应用了夏
玉米“一增四改”栽培技术及夏玉米直播晚收栽培技术。种植的品种有鲁单981、郑单958、浚单20、
超试1、农大62等。

【农作物高产创建和省小麦粮王大赛】 小麦高产创建活动。全市实施部、省万亩示范片2个,2009年
6月13日经农业部组织国内专家实打验收,十亩高产攻关田平均亩产789.9公斤,创全省小麦平均亩产最
高纪录。小麦粮王大赛活动。滕州市级索镇千佛阁村农户王次玉种植的3.12亩泰农18小麦,2009年6月
14日经农业厅组织专家实打验收,平均亩产787.71公斤,一举夺得全省粮王。玉米高产创建活动。全市
实施部、省万亩示范片2个,2009年10月10日经农业厅组织国内专家对滕州市级索镇千佛阁村创建的登
海超试1号10亩高产攻关田进行了实打验收,平均亩产934.84公斤,位居全省第二。

【棉花良种补贴】 2009年,国家首次实施棉花良种补贴项目,全市实际落实面积9.5万亩,超计划
面积5.6万亩。分布于55个乡镇、1093个村、54538户,其中滕州市3.42万亩、山亭区2.24万亩、薛城区
1.738万亩(含高新区面积)、台儿庄区1.0598万亩、峄城区0.935万亩、市中区0.07万亩,供种总量15
万多公斤。落实棉花良种补贴试验田80亩、试验点18处、百亩示范方6处、千亩示范方5处。
(梁 浩)
蔬菜及食用菌
【蔬菜】 作为全市农业的支柱产业,2009年蔬菜生产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规模种植面积保持稳定。
2009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167.9万亩,蔬菜总产535.97万吨,产值76.11亿元。保护地蔬菜面积107.51万
亩(冬暖大棚面积6.16万亩,大中小拱棚面积64.61万亩,地膜覆盖33.32万亩),占蔬菜播种总面积的
64%,遮阳网使用面积3.42万亩。主要蔬菜的播种面积前十名分别为:马铃薯(77.9万亩);大白菜
(12.17万亩);大葱(9.39万亩);西瓜(5.74万亩);辣椒(5.52万亩);番茄(5.28万亩);黄瓜
(4.37万亩);芸豆(3.53万亩);萝卜(3.39万亩);大蒜(1.16万亩)。部分蔬菜如马铃薯、番茄、
大葱种植面积较2008年增加;大白菜、西瓜、辣椒、黄瓜、大蒜等蔬菜种植面积较上一年降低;其他
蔬菜如甘蓝、南瓜等基本与往年持平。二是蔬菜销售价格较高,效益较上年增加。全年种植的蔬菜总
体价格较2008年偏高。例如马铃薯平均价格在1.8元/公斤以上,平均亩效益3800元以上,增收15%以上。
三是品种结构不断优化,蔬菜产量连创新高。2009年全市共引进各类蔬菜良种200多个,蔬菜良种覆
盖率已达98%以上。大力推广了设施栽培、多层覆盖、科学调控棚室小环境、无公害防治病虫草害等
新技术24项, 农民的科技素质和种植水平明显提高。 蔬菜种植产量已趋于稳定,全市蔬菜平均亩产
3043.9公斤,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2009年5月31日,经山东省农业厅组织有关专家,对滕州市界河镇
房岭村安修海的12.8亩高产攻关田进行了测产,平均亩产量5517.3公斤,创出了我国马铃薯产量最高
记录,比计划指标3500公斤/亩增产2017.3公斤/亩,比2008年高产攻关田平均亩产量5223.1公斤,亩增
产293.9公斤,超额完成任务指标。四是蔬菜产品质量明显提高。随着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的普及和
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建设的逐步完善,各级都极为重视蔬菜安全问题,全市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面积迅速扩大。2009年,全市已认证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248个(无公害农产品149个、绿色食
品56个、有机食品43个),其中80%以上品牌是蔬菜。全市菜农已逐步走出以往只重视数量而忽视质
量的认识误区,蔬菜的产品质量明显提高。

【食用菌生产】 2009年全市食用菌总投料10.4万吨、总产量11.8万吨、总产值3.11亿元。全市食用菌
生产仍以平菇为主,鸡腿菇、金针菇、双孢菇、木耳、银耳、灵芝等平稳发展,白灵菇、杏鲍菇、草
菇、猴头等稀有菇种开始小规模示范种植。食用菌生产区均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台儿庄区泥沟镇、
张山子镇,滕州市滨湖镇、鲍沟镇,峄城区峨山镇、古邵镇,薛城区常庄镇、陶庄镇,市中区永安乡、
税郭镇等。食用菌专业乡镇已发展到6个,食用菌专业村60余个,专业户2万余户,从事食用菌产业的
人员10万余人。逐步形成了集约经营,规模发展,产供销一条龙的发展格局。
(秦 竞)
果品生产
【概况】 2009年底, 全市共有果园总面积96.7466万亩,果品总产量46609万公斤,分别较上年增加
7.8%、18%。其中,石榴面积产量已达到16.7542万亩、5933.2万公斤,分别占全市果园总面积、果品总
产量的17.31%和12.7%,成为全市栽培面积最大的果品;其他主要栽培树种有苹果、梨、桃、樱桃等;
枣庄市地方特色果品枣,面积达到9.2139万亩,产量为2286.7万公斤。保护地栽培面积达到8461.1亩、
产量891.05万公斤。全市现有栽培、半栽培和有生资源约50种,分属于34属,16科,3000多个品种和
类型,在长期的栽培过程中形成了峄城石榴、山亭樱桃、枣庄脆枣、薛城冬枣、刘村酥梨等知名产品。

【果品提质增效】 一是加快果品良种引进和繁育。根据果品生产结构调整要求,结合近年来水果市
场销售行情,重点抓了大樱桃、石榴、杏等果品新优品种的引进与繁育工作。继续推进老劣果园的更
新改造工作,在市中区西王庄乡西村、市农科院新建立樱桃资源圃二处,全市建设优质樱桃苗木繁育
基地20余处。二是果品生产标准化技术规程的制定。参考有关技术资料,结合本市地理气候特点、生
产环境等因素,制定了苹果和梨的生产操作规程,为无公害果品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按照中心要求,
参与了春季果园管理技术意见的起草。三是建立优质果品生产示范基地,按照市农业局“五个一创建”
工作要求,在滕州市羊庄镇建立大樱桃特色农产品基地1处;结合2009年度樱桃产业发展计划在滕州、
山亭、市中建立大樱桃示范样板园10个;继续扩大了石榴、桃无公害生产基地的规模;按照农业部、
省农业厅要求,按照现代栽培模式示范园及优质高效果园创建的要求,积极开展标准果园创建,在密
植园改造、老龄果园更新、果品套袋关键技术推广、节水灌溉及肥水一体化示范工程建设等项目上加
大工作力度。建成了以滕州市东郭镇陶庄为核心,面积达1200多亩苹果标准园一处,以滕州市柴胡店
镇刘村为核心,面积近3000亩梨标准园一处,为下一步申请部级标准果园建设项目奠定了基础。四是
全力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利用电台、电视台、报纸、网络等宣传媒体开展技术推广工作,
及时向果农传授果品生产新技术,市果树站技术人员在枣庄电台的“金色乡村”栏目进行果树讲座6
次,在山亭区进行果树技术培训2次,培训果农200余人,发表技术文章2篇,接答咨询电话150多个,
接待来站咨询果农40多人次,参加各级组织的科技下乡3次,散发科技明白纸5000余份。

【大樱桃产业发展】 2009年是枣庄市樱桃产业规划发展的第三年,全市各级各部门在前两年取得优
异成绩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努力推进全市樱桃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做好该项工作,市果树站于年初制
定了《关于申报2009年度樱桃产业发展项目的通知》、《关于下达樱桃产业发展任务的通知》等2个
文件,全面、细致规划了全年的发展任务和目标。全市建立大樱桃产业研发中心1处,建筑面积400平
方米;樱桃品种资源圃4处,面积达60余亩,收集国内外优良樱桃品种资源90多个;新建优质樱桃苗
木繁育基地20余处,计200余亩,可出圃60万株优良苗木,培育组培脱毒苗木10万株;新发展樱桃生
产基地3万多亩,建立大樱桃示范样板园10个,计1000多亩;新建大樱桃大棚30多个。
(赵元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