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志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4&A=6&rec=31&run=13

【精心提高志书编纂质量】 2009年,《枣庄市志(1986~2005)》编修工作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
是精心打磨,反复锤炼,继续提高志稿质量。1~5月份,按照中指组和省史志办要求,坚持把质量放
在第一位,组织全体编纂人员反复学习《关于第二轮地方志书编纂的若干意见》和《地方志书质量规
定》,参加省里组织的志书质量研讨会,在编辑修改过程中严把质量关。为检验编辑成效,明确努力
方向,还派专人携志稿到省史志办征求意见。2位编辑人员全心靠在志稿的修订完善和排版设计工作
上,先后3次赴徐州有关印刷厂,每次时间都在半月以上,对志稿内容充实完善,反复修订,精心打
磨。至5月底,印制完成了体例相对完备、资料详实、质量较高的《枣庄市志(1986~2005)》征求
意见稿。 该志稿分上、 下两卷,计310余万字。二是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6月初,组织人员将
《枣庄市志(1986~2005)》征求意见稿发送至全市有关在职领导、老领导、专家学者、参编市直部
门及省史志办、部分市史志办,从内容、体例、文字等各方面广泛征求意见。这项工作得到相关领导、
专家和部门的高度重视,市长陈伟、市委副书记张志明等亲自审阅志稿,分别对“概述”和“社会治
安综合治理”栏目进行重点修改;老领导王允琳、秦尧基、褚庆方等反复翻阅志稿,并提出系统修改
意见;绝大多数参编部门都认真组织,选派专人修订志稿,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财政局、市总
工会、市水利渔业局等部门更是对志稿精益求精,纷纷提出客观性和操作性强的修改意见。至12月中
旬,征求意见稿回收统计工作基本结束,共128个单位(个人)提出修改意见600余条。
区(市) 、部门修志工作分层次推进。《市中区志(1986-2005)》志稿评审工作结束。9月9~
10日,市中区召开志稿评审会,省史志办主任刘秋增、副主任王文恒,市政协副主席付廷安,市史志
办原主任胡爱华,区委副书记、区长朱国伟等领导出席评审会,与会人员对送审稿观点、体例、文风,
尤其是翔实的资料等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就进一步做好志稿框架设计、突出志书特色、增强著述性等
提出了许多中肯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区史志办对评审会提出的意见、建议认真梳理,对志稿进行深度
加工修改,修订文字总量达70万字。《滕州市志》资料征集工作基本完成,年内共收集资料千余万字,
照片2000余幅;滕州市还积极配合省史志办和山东人民出版社完成了《墨子志》的编辑和出版任务。
山亭区不断开拓史志工作新局面,重视史志成果开发利用,年内编纂出版了《山亭区文化志》和《山
亭区大事记(1983.11~2009.06)》。峄城区注重加强修志组稿督导,3次召开供稿情况调度会;重点
进行了乾隆版《峄县志》的整理工作,年底形成书稿清样。薛城区、台儿庄区不断完善工作机制,认
真抓好区志组稿工作。

【年鉴编辑出版工作稳步发展】 2009年,市史志办根据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克服人员不足、编辑
力量薄弱等困难,充分挖掘自身潜力,调动现有编辑人员积极性,年鉴工作上积极寻求记述内容、编
校质量和制作手段的新突破,努力打造精品工程,《枣庄年鉴》(2009卷)编辑出版继续保持高水平。
3月10日,市政府办公室转发《2009年枣庄年鉴组稿编辑方案》,年鉴工作全面展开。在市政府分管
领导的重视支持和市直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全体编辑人员在组稿、编辑、校对、排版制作等各个环
节兢兢业业、尽心尽力,紧张时刻加班加点,保证了年鉴工作按计划顺利出版。11月中旬,《枣庄年
鉴》(2009卷)由长城出版社正式出版、利丰雅高印刷(深圳)有限公司印制完成,并公开发行。全
书共86万字,190余个彩色插页,全彩印刷,装帧精美。《枣庄年鉴》(2009卷)在内容上着重刊载
了2008年全市实施城市转型战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吹响发展煤化工、发展文化旅游、加快城市建
设“三次号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增强发展后劲,重大基础建设取得的显
著成就;扎实做好“三农”工作,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增
强经济发展活力;高度重视改善民生,让发展成果惠及城乡居民和人民生活向小康迈进;推动文化建
设,提升文化软实力;扎实推进和谐枣庄建设;全面加强政府建设和各项管理创新;纪念改革开放30
周年、支援汶川抗震救灾、参与北京奥运等具有年度特点的内容。《枣庄年鉴》(2009卷)在栏目设
置上进行了部分调整,将“政党政务”中的群众团体抽出增设“社会群众团体”,将“区(市)概况”
和“开发区建设”调整为“区(市)和高新区”和“乡镇(街道)概况”。调整后,全书共有22个栏
目。
年内,滕州市完成了《滕州年鉴》(2008卷)的出版发行工作,该书共60余万字,编排彩页150
余幅;还完成《滕州年鉴》(2009卷)的组稿编纂任务,该书计划于2010年2月出版发行。市中区完
成了《市中年鉴》(2004~2008)编辑出版任务,该书是继《市中区情》(1986~1998)、《市中区
情》(1999~2003)出版以来全区第三部跨年度综合年鉴,该年鉴设置18个栏目、200多个分目、800
多个条目,共计90万字,彩色插页180码,生动、形象、真实、客观地记述了最近5年来全区各部门、
各乡镇(街道)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薛城区启动了《薛城年鉴》(2007~2008)编纂工作。山亭
区完成《山亭年鉴》(2007~2008)组稿工作,为出版全区第二部年鉴奠定了基础。

【方志馆和地情网建设逐步规范】 在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和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枣庄市方志馆于2009
年2月10日开馆试运转。随后,不断加大与周边地市志鉴类图书交流力度,扩充资料,丰富馆藏。馆
内主要收藏地情资料、方志资料、古籍资料、年鉴资料、声像资料等。为方便社会各界查阅,方志馆
配备扫描仪、复印机等设备,实行计算机管理。枣庄市方志馆试运转期间,采取工作人员轮流值班、
工作日部分时间对社会开放的运作形式。年内,方志馆为电视连续剧《台儿庄大战》摄制组提供翻印
了大量历史资料,为大众日报社提供了建国60周年枣庄市百件大事有关资料;全年接待来馆查阅资料
的各界人士10余人次,其中还有徐州、阜阳等地专程来枣的外地客人。随着工作的逐步深入和经验的
日渐积累,枣庄市方志馆将有针对性地完善服务体系,努力打造成地方志编纂、地方文献收藏与服务、
市情展示与交流为一体的重要文化阵地。12月18日,市编办下发《关于加挂枣庄市方志馆牌子的批复》
(枣编办[2009]92号),同意设立枣庄市方志馆,增加编制2人。地情网建设由开通联网逐步转到建、
管、用并重,以扩充资料和管用实用为主,发挥效能的轨道上来。年内增加资料300余万字。

【各项业务工作协调发展】 2009年,市史志办高度重视市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每项都合理调度,认真组织落实,安排专人负责,确保工作任务按时高质量完成。年初,完成了《山
东省历史文化村镇》 (枣庄分册) 的校订及出版发行工作; 3月份,按要求提前完成《山东年鉴》
(2009卷)组供稿任务;6月份,组织人员完成了《当代山东概览·枣庄》篇目制订工作;组织市内
有关专家认真做好《山东省历史地图集》政区、古村镇两个分册的校订工作;6月25日~7月1日,市
和部分区(市)志书主编参加了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在河北承德举办的全国第二轮修志主编培训班;
6月29~30日,组织部分区(市)史志信息管理人员参加了省史志办在胶南举办的全省信息化建设培
训班;11月底,组织业务人员参加全省理论研讨活动,提供论文4篇,其中1篇获奖。年内,受市政府
委派,主持完成了省政府部署的《山东省地图集》和《汶川特大地震救灾援建志》两书枣庄部分的供
稿任务;在城市转型论证、创建历史文化名城、部分重点项目建设工作中,市史志办都协作参加,积
极提供相关历史资料。
(张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