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4&A=6&rec=186&run=13

区级机构及领导人

中共市中区委员会
书 记 杜永光
副书记 朱国伟 于 良
常 委 杜永光 朱国伟 于 良
刘 勇 杨继英(女)
李 鑫 杨运清 高志勇
徐 刚 孙慎国 王光明

市中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主 任 杜永光(兼)
第一副主任 王真海
副主任 王广德 郑永武 韩建领
徐 健(女)

市中区人民政府
区 长 朱国伟
副区长 刘 勇 高志勇 刘堪林
胡乐华 田 静(女)
胡安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市中区委员会
主 席 张秀岭
副主席 于化友 崔秀岩(女)
程春河 方玉美(女)
冯君山 汤海涵

中共市中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书 记 杨运清

市中区人民武装部
部 长 李中虎
政 委 孙慎国

经济和社会发展
【概况】 2009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24.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9%。其中,第一
产业增加值5.67亿元,增长7.2%;第二产业增加值75.58亿元,增长14.2%;第三产业增加值43.44亿元,
增长16.8%。三次产业比例为4.6∶60.6∶34.8。全社会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9.07亿元,增长28.3
%。实现地方财政收入9.46亿元,增长16%。年末辖区内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49.81亿元,比
年初增加55.44亿元,其中储蓄存款余额125.74亿元,增加16.74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83.33亿元,
增加58.7亿元。

【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47.89亿元,比上年增长10.5%。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9家,
总数达到333家, 资产总额达到117.92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33家, 实现增加值85.83亿元,增长
16.3%。其中,轻工业完成40.55亿元,增长22.6%;重工业45.28亿元,增长10.9%;增幅分别比上年提
高3.9、 下降3.5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4.97亿元, 增长15.5%;实现利税
40.31亿元,增长16%;实现利润26.83亿元,增长16.1%。纺织服装、装备制造、化工、水泥、煤炭五
大支柱产业完成增加值57.1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66.5%,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其中,
纺织服装行业完成增加值23.9亿元,增长29.6%;装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15.6元,增长27.8%;化学工业
完成增加值9.7亿元,增长24.2%;水泥行业完成增加值5亿元,增长5.2%;煤炭行业完成增加值2.9亿
元, 下降20.4%。全区纳入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统计范围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66家,实现高新产值
83.98亿元,化学制剂、电器设备、医药等三大制造业高新产值占全区高新产值比重为85.6%。非公有
经济企业已发展到3430家,增长15.5%,注册资金489275万元,实现纳税额11509万元,分别增长17.7%、
29.6%。资质建筑企业30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11亿元,增长14.9%。

【农林牧渔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总产值11.09亿元、增加值5.6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9.7%、 7.2%,其结构比例为52.5∶4.8∶33.7∶1.3∶7.7,粮经比例为69.1∶30.9。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
33.2万亩,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2.94万亩,粮食总产8.83万吨,增长9.5%,连续三年实现粮食丰
产丰收,荣获“全市农作物高产创建先进集体”称号。油料总产1.05万吨,下降16.7%;水果总产0.87
万吨,增长12.6%;蔬菜总产13.8万吨,下降8%;水产品总产1800吨,下降23.4%;肉类总产17270吨;
禽蛋总产1.86万吨; 奶类总产7500吨。 全年植树造林7590亩, 新建完善农田林网10048公顷,新育苗
1200亩,年末林木蓄积量25.7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34.5%。全年完成造林面积7590亩。农业基
础设施得到加强。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0公顷,增加节水灌溉面积100公顷,周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超
额完成年度建设计划,8座病险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面竣工。全区农机总动力21.55万千瓦,增长8.5
%。

【贸易旅游】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88亿元,比上年增长19%。其中,城市市场实现零售
额49.11亿元,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6.77亿元,城乡市场增长速度进一步拉近,差距比上年缩小4.1个
百分点。限额以上企业达到116家,比上年净增30家,实现零售额35.4亿元,占全部零售总额的63.4%,
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4个百分点。实现进出口总额2亿美元,增长14.1%,其中出口1.9亿美
元,增长17.2%,出口增幅列全省县(市、区)首位。新签利用外资项目4项,合同外资额6801万美元,
实际到位境外资金3140万美元,增长63.5%,经济外向度达11%,新增外贸出口企业12家。枣庄经济开
发区建设取得新突破,18个区级重点项目入区建设,其中过亿元项目7个,入区项目累计达186个,注
册企业170个,其中纳入高新技术产值统计范围的企业达32家,产值占开发区入区项目产值的36.8%,
利用外资项目34个,年末从业人数达到2.6万人。主要旅游景点有枣庄北郊园林、孟庄龟山、甘泉寺、
鲁南观赏石馆、蛤蟆泉度假村、羊鼻子泉、红石岭度假村、凤凰岭自然风景公园等。全年接待国内外
游客205万人次,增长21.2%。实现旅游总收入1.3亿元,增长22.7%。

【交通邮电】 公路通车里程53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8公里。全年公路客运量2299万人,
旅客周转量175042万人公里,均增长8%;货运量2105万吨,货物周转量240775万吨公里,分别增长13.2
%、31.1%。营业性机动车6182辆,增加866辆。其中,客车823辆、货车5359辆,分别增加167辆、699辆,
客运出租汽车434辆。新建、改建农村公路8条、桥梁5座,汇泉西路、渴口中学至甘泉寺道路、付刘
耀至东王庄道路已全部竣工通车,税郭、孟庄、西王庄3个农村客运站建设改造工程完工并投入使用,
枣临铁路市中段建设顺利。全年邮电通信业务总量10.4亿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3113万元,增长9.5
%;通信业务总量10.09亿元;固定电话用户17.51万户,增长5%;移动电话用户53.74万户,增长20.7%;
小灵通用户5.5万户,增长5%;计算机互联网用户8.25万户;农村交换机容量6.9万门,增长27.8%。

【科教文卫体】 全区新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总数达到23家。实施区级计划项目34项,分别
争取国家级、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项目1项和2项,市级各类科技扶持计划10项,获得无偿资
助资金240余万元。取得科研成果28项,其中,达到国内领先水平12项,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25项。
拥有市级民营科技企业25家。全区70余家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开展科技
合作42项,建立山东大学研究生实践基地、枣庄学院教学实践基地等产学研基地17个。全年申请专利
260件,授权专利174件,成为全市唯一“山东省知识产权试点区”。共有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12家,
省级无假冒专利商场2家,市级专利示范企业9家。全区有普通中学15所,在校生1.72万人;小学55所,
在校生3.46万人;特殊教育中心1所,招生76人。全区共有教职工3889人。被省教育厅表彰为“义务教
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区”、“全省艺术教育先进区”,成功复验“山东省规范教育收费工作示范区”。
圆满举办旅游美食文化节民俗作品展、山东枣庄二手车博览会、“迎国庆、贺开园”东湖开园文艺演
出等大型文化活动。全区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6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处,公共图书馆1处,档案
馆1处。 全面完成文物普查任务,普查项目69处,其中新发现37处。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
100%。有卫生机构10所,其中医院、卫生院7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所,卫生监督机构1所,妇幼保
健机构1所。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522张,卫生技术人员796人,其中,执业医师348人,注册护士219
人。有体育馆1座,全年参加省级以上体育比赛共获奖牌17枚,其中国家级金牌1枚、省级金牌6枚。
蝉联“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区”称号,获全省、全市“群众体育先进区”称号。

【城乡面貌】 枣庄全民健身中心(东湖公园)于10月1日正式落成开放,一举改变了城市面貌和发
展格局。投资6亿元的运河古城一期工程已竣工,二期工程正在加快主体建设。投资1190余万元,实
施了薛庄小区、光明新村和青松南里改造提升工程;投资3500万元,维修改造道路6条,北马路、华
山南路和龙头中路竣工通车,君山东路完成路面施工,君山西路拆迁基本完成。加快居民用水“一户
一表”、煤气改天然气、城区集中供热管网等配套完善。对东外环、10个街头游园、12处城市林带和
50个居民小区、20条次干道进行绿化提升,顺利通过省级园林城市考核验收。投资1500万元,完善环
卫设施、配置管理设备,改建公厕35座,新建垃圾收集设施160多个、转运站11座,新增各类环卫专
用车辆4辆、生态环保公厕2座、车载移动公厕1座,新设置果皮箱820个,卫生常态化管理水平明显提
高,数字化城管覆盖面由16平方公里向40平方公里扩展。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辖区主要
河流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要求,城市引用水达标率100%,道路交通噪声环境质量在“较
好”以上,顺利通过了国家迎淮核查验收。实施农村住房连片建设项目15个村、4561户,完成住宅建
设40万平方米,分散新建住房3210户,改造农村危房1910户。十里泉一期、田庄农民公寓一期、永安
家园三期、东塔埠等项目主体封顶。全区96.5%的农村人口吃上了自来水,98.7%的自然村通上了有线
电视,新建太阳能示范村13个,建成沼气示范村32个,13636户农民用上了清洁能源,占全区农户总
数的16.3%。开展农村社区试点工作,80%的农村社区达到省级示范社区标准,村民生活环境和居住条
件逐步改善。

【社会生活】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51元,增长9.3%;人均消费性支出9608元,增长8.7%;人
均住房建筑面积28.52平方米; 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2941元, 增长10.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7041元,增长9.4%;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470元,增长9.4%;人均住房面积33.2平方米。全区城镇基本养
老、医疗和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5073人、188801人、3540人、19331人和12617人。
全年共征缴各项保险费22671万元,增长42.5%。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20.03万人,参合率99.56%。
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区”,被省确定为“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
全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困难群众10996户、29132人,发放保障金4575.3万元,新增904户、2064人。
投资400余万元,对齐村镇、孟庄镇敬老院进行改扩建,全区敬老院建设基本完成,全年发放五保供
养资金216万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71%,把“三无”老人纳入了统一管理,供养经费列入了区
财政预算。全年发放救灾款物120余万元,救济困难群众4217户、10300多人。区社区服务中心获“全
国先进社区服务中心”称号。

【项目带动保增长】 2009年,全区9个“十大重点项目”等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累计完成投
资87.27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8%,拉动全区经济增长9.5个百分点。项目建设呈现出规模较
大、数量成倍增长的良好局面,其中过5亿元项目达23个,是上年的近4倍。枣庄中联旋窑水泥及余热
发电、李堂煤矿、瑞祥科技、洪海广告设备制造等16个过亿元项目竣工投产,平流层飞艇、远东农科
环保包装、沙德纺纱、中科盐化工等33个过亿元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建设。枣庄经济开发区建设取得新
突破,有18个区级重点项目入区建设,其中过亿元项目7个。大力开展定点招商、产业招商和节会招
商,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枣庄)针织文化衫交易会、家居文化艺术节、农产品展销联谊会、第二届
枣庄桃花节、第四届美食文化节等10余次节会活动。荣获“全国二手车交易示范基地”、“中国针织
文化衫名城”等称号。被大众日报和山东浙江商会、福建商会、江苏商会评为27个“山东最佳投资城
市”之一。共争取中央新增投资项目25个,资金8041万元;省调控资金项目10个,资金1.7亿元;中央
和省淘汰落后产能补助资金3000余万元;完成省级立项项目15个。

【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 近年来,全区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理念,加
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促进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先后荣获了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区、平安山东建设模范区、全省“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区、全省国
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先进集体、全市奥运安保工作先进集体、全市国家安全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
称号。2009年,全区刑事案件立案1233起,比上年下降1.8%;破获各类刑事案件4300起,提高17.3%;
受理治安案件13883起,增长9.8%;查处13681起,提高8.5%。实现了第17个安全生产年。中央政法委
交办的涉法涉诉重信重访案件,办结率和息诉罢访率均达100%。5月18日,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
区”,为全省八个之一、全枣庄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区(市)。

【枣庄全民健身中心(东湖公园)开园】 2007年8月起,以打造园林式、生态型、现代化的市中新
区为目标,按照先营造环境、后开发建设的路子,建设枣庄全民健身中心(东湖公园)。该工程为全
市重点工程、民心工程,2009年9月29日竣工开园。建成后的枣庄市全民健身中心(东湖公园)占地
总面积980余亩,其中水面510亩,总投资2亿元。主题公园分为文化广场区、体育运动区、水上活动
区、滨水休闲健身区、综合服务区、湖心岛文化休闲区等六大功能区,形成了“二台三园十二画、一
湖一岛一翠峰”的景观群。公园内设置了室外健身路径、网球场、沙滩排球等16个项目,规划建设约
2万平方米的集竞技体育、全民健身、会展、生态休闲、文化娱乐、商贸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体育馆。
(胡乐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