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 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4&A=6&rec=142&run=13

【概况】 2009年,全市境内一般预算总收入完成114.3亿元,增收9.97亿元,增长9.6%。其中:地方
财政收入突破60亿元,完成60.8亿元,占预算的103%,增长15.3%。全市财政支出101.04亿元,占预算
的120.2%,较上年增加21亿元,增长26.3%。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达5.1%,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的增幅高于GDP增幅2.7个百分点。全市各级均实现当年财政收支平衡。

【支持城市转型】 抓住被国务院确定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和国家出台政策措施刺激经济发展的机遇,
支持八大工业集群和四大特色服务业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一是积极争取资源枯竭城市转
型政策和资金支持。中央财政下达了全市2008、2009年度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转移支付资金30200万元,
省财政配套5000万元,共计35200万元。省政府下发的《关于支持枣庄市做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工作
的意见》确定,在2009-2012年期间,省财政每年安排定额补助给予枣庄市资源枯竭城市财力性转移支
付配套,批准提取可持续发展准备金,同时在节能环保、服务业发展、高新技术、棚户区改造等专项
资金安排上给予重点倾斜。二是利用融资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资金瓶颈制约。依托鲁南(枣庄)经济
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累计融资56.46亿元,为城中村改造、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台儿庄古城、老
城区供热改造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供了资金支持。三是完善担保体系,通过财政注资和引进战
略投资,成立了注册资本达2亿元的枣庄市担保有限公司,依照国家产业政策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
信用担保和中介服务,解决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四是积极筹集资金,落实保增长、扩内
需政策。通过统筹预算安排、争取地方债券、加大政府融资等多种渠道筹措配套资金。争取地方债券
2.4亿元,筹集地方配套资金4.32亿元,其中市级9930万元,市级配套资金到位率100%。市财政安排高
新技术自主创新工程资金260万元,企业技改贴息、名牌产品奖励和中小企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1600
万元,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1000万元,对外开放专项资金1000万元。设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资金500万
元,拨付资金275万元,支持旅游推销宣传和“枣庄优惠二日游”。五是认真落实财源建设意见。抓
好《枣庄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财源建设的意见》的贯彻落实,出台了相关配套措施和管理办法。发挥
财源建设基金的作用,对困难税源企业给予紧急借款6800万元,支持企业资金周转。六是支持和服务
国有企业改组改制,支持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和移交办社会
职能工作,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良好的环境。拨付中央第一批、第二批关停破产企业学校移交中央补
助资金2957万元,下达省级负担移交学校补助基数3011万元和市级补助基数1996万元,促进了移交工
作的顺利开展。市级财政安排2105.86万元用于解决国有企业破产遗留问题,促进了破产改制工作的
顺利进行。七是支持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市财政多方筹措环保专项资金10586万元,用于全市水污
染治理及环保能力建设,治理成效显著。在国家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核查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强化税费征管】 一是认真开展税源调查。开展了2008年度企业所得税税源调查和重点产品国际竞
争力调查,根据国家调整增值税、利息税的相关政策及经济发展形势,调研测算对全市财政收入的影
响。二是建立完善调度分析机制。严格执行财税运行分析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发改、经贸、统计、
国税、地税等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准确反映税收运行情况。做好财政旬月报和重点税
源企业纳税快报编制工作,将20户重点纳税企业作为预算执行分析的重点,为财政经济分析和领导决
策提供了可靠依据。三是加强收入征管,挖掘增收潜力。配合税务部门搞好企业内部二三产业分离工
作,增加地方收入。挖掘“两税”增收潜力,开展了采煤塌陷地耕地占用税集中征收工作,全市契税
和耕地占用税收入完成29035万元,比上年增长99.8%。加大非税收入征收力度,实行周调度、月分析
制度,全市非税收入完成384255万元,占预算的122.96%。

【加大民生投入】 围绕市政府确定的“十大民生工程”建设和100件惠民实事,调整支出结构,保
障民生支出需要。一是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提高补贴标准。全市共拨付粮食直补、农资综合
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35272万元,兑付家电和汽车摩托
车补贴资金7606万元。二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市财政安排1300万元实施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农村公路桥梁养护资金700万元, 支持农村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户用沼气及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资金
500万元,支持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双十双百”工程补助资金800万元;投入100万元支持美国
白蛾防控工作。争取农业综合开发上级项目资金6788万元。三是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开展分类
施保工作,对分类施保人员适当增加补助金额;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月190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
到每年1000元,农村五保对象分散供养标准和集中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1400元、2200元。探
索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启动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工作。市财政安排福彩公益金4759
万元,支持市福利院和57个乡镇敬老院的改造和建设;安排福彩公益金373万元,对全市农村贫困残
疾人住房进行危房改造。拨付建设启动资金100万元,争取中央、省级彩票公益金805万元,支持枣庄
市儿童福利院的建设。支持廉租住房制度建设,对符合政策规定的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项目,免收
一切行政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市财政拨付廉租房建设、棚户区改造、农村住房建设奖补资金10600
万元。四是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发展。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新政策,提高农村义务
教育阶段学生“两免一补”标准,农村中、小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分别提高到550元和350元。争取
中央、省财政“两免一补”资金13050万元、教科书补助资金1854万元。拨付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
造资金1690万元,确保完成全年6.5万平方米的改造任务。市财政安排资金355万元,重点扶持45所初
中、小学完成“三亮三改”工程;拨付269万元,实施教学仪器更新工程。认真落实城市义务教育学
校学生免杂费政策,继续对城市低保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施“两免一补”,足额安排城市义务教
育阶段学校预算内公用经费,全面完成了困难学生资助资金发放工作。扎实开展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
务工作,积极筹措资金,确保按计划分年度实施。督促各区(市)稳步推进农村教师工资统筹发放,
加大对农村教师工资发放情况的考核力度,实行“抑新补欠”,逐步缩小县乡教师工资差距。五是加
大对公益性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积极支持农村电影“2131工程”,完成了由胶片电影向数字电
影放映的转换。市级拨付90万元,支持农家书屋建设;投入150万元,支持400个村体育健身路径建设;
拨付120万元,支持全运会比赛场馆的维护改造工程。六是支持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医疗制
度。市财政安排660万元,对600个村卫生室进行统一规划和建设。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80元/年
/人,筹措资金2.37亿元,整体参合率达到99%。市级安排补助资金238万元,启动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工
作。全面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提高部分参保人群的财政补助标准,扩大报销范围,市财政安
排648万元,参保率达到80%。全市各级财政拨付778万元,做好手足口病和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
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于年底前将未参保的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职工全部纳入城镇职工医保,实
现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全覆盖。七是进一步支持就业和再就业工程。出台了一系列稳定就业、促
进就业的政策,减轻了企业负担。发放小额担保贷款和各项补贴3642万元,促进就业再就业。继续实
施“技能扶贫就业”、“金蓝领”和“5992”等培训工程,以培训促就业。支持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引
导性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培训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和创业。八是认真落实农业政策性保险政策。全市各级财政拨付小麦和玉米保费补贴资金396.64万元。
支持土地流转合作社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选择了6家土地流转合作社作为试点,对投保土地流转合
作社,市级财政给予保费补贴。九是保障城市公用设施民生需求。支持实施老城区供暖管网改造、天
然气置换和煤气中低压管网改造、居民自来水一户一表改造等重点惠民工程,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提
高社会公共产品保障水平。市财政筹措资金1.5亿元,实施了东城区供热管网改造工程;拨付1000万
元,加大旧住宅小区整治项目的投入。十是积极支持门户城市建设。市财政拨付300万元,支持枣庄
火车站站台改造,实现了枣庄站停靠动车组。完成新城区6平方公里路网、市政管网城市基础设施建
设工程和中心城区城市防洪工程申请贷款工作。积极帮助台儿庄运河古城修复项目申请国家开发银行
省支行贷款5亿元。融资24亿元,专项用于城中村改造项目建设。十一是积极支持灾后援建工作。小
坝乡重建工程项目总体已完成投资约5500万元,完成工程进度98%,支付项目资金4500万元,全市按照
上年地方财政收入的1%筹集对口援建资金5273万元,年终通过体制结算上缴省财政,统一用于北川县
灾后重建。

【深化财政改革】 一是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完善预算编报制度,完善市级部门预算项目库,推
进区(市)部门预算工作,建立部门预算责任制度,建立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与预算监督的互动机制。
建立了地方预算动态管理机制,按时填报分析地方财政预算管理信息表,对全市预算编制、预算调整、
预算执行实行全过程动态管理和监督,提高预算管理信息化、精细化水平。强化预算指标管理。实现
部门预算编制系统和指标管理系统充分对接,通过完善操作程序,增加预算执行的透明度,加快拨款
进度。督促指导区(市)深化预算编制改革、规范编制内容、完善编制办法、明确编制流程,与乡财
县管等改革紧密结合,形成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联动机制。积极稳妥地用好地方政府债券,研究地
方政府债券收支预算编制工作。二是继续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政府采购改革。加大财政直接支付
的力度,全市直接支付比重达63%,市级全面推行了公务卡改革工作。继续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
加大对中央和省补助专款、国债资金、土地整改、自主创新、节能环保产品以及民生项目的政府采购
力度。全市政府采购规模10.5亿元,节支率为14.32%。

【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是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继续加强资金管理制度建设,总结“制度
建设年”成果,印发了《枣庄市财政制度汇编》,逐步达到“先有预算、后有支出,先有制度办法、
后有资金分配”的要求。二是加大财政投资评审力度。评审项目涵盖市级财政的所有投资性支出。加
强项目可行性和投资概算的评审,推行项目预算控制,为预算编制提供科学依据。加强资金拨付环节
的评审,实现了投资评审与国库集中支付的有机结合。三是进一步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开展了会计信
息质量、预算收入征管质量等10余项检查;认真组织开展全市范围内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小金库”
的清理工作。切实加强扩内需资金监管,督促区(市)各项配套资金及时到位。四是进一步加强会计
管理。认真抓好企业财务通则、会计准则、审计准则的贯彻实施,进一步强化财务会计基础工作,全
面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完成了全市农村会计人员调查摸底工作,开展了“会计基础工作建设年”活动,
促进会计管理工作实现“五化”。五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严格把关,认真做好行政事业单
位资产配置和处置审批工作,提高资产管理效益和处置透明度。强化资产收益管理,将行政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收入纳入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创新体制,积极做好资产划转工作,推进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
有资产管理改革。六是进一步加强调研信息宣传工作。围绕落实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切实加强对
重大财经问题的调研,形成了多篇专题调研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进一步提高了各项工作的前
瞻性、预见性、主动性。进一步加强了财政宣传和信息工作,为各项财政改革和财政管理创造良好的
舆论环境。继续开展“非税收入管理宣传月”活动,着力推进非税收入管理改革,全面提高政府非税
收入管理水平。

【加强县乡财政建设】 认真研究落实省财政收入质量改善奖励、财政支出结构优化奖励、均衡县级
财力差异奖励、农村义务教育化奖励和县级基本财力保障“五个机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争取上
级财政各项扶持资金。一是加强县乡财政建设。督促指导区(市)做实财政收入,优化支出结构,提
高重点支出保障水平,提高财政收入质量,重点提高“四税”比重,争取省财政保障性和激励性转移
支付14285万元,较上年增加3807万元。二是落实完善转移支付制度。逐步规范专项转移支付制度,
继续加大对财政困难区的倾斜力度,缩小区(市)间财力差距。根据财力增长情况,不断加大对下转
移支付规模,确保转移支付资金用于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在保障县乡工资发放和政权运转的基础上,
加大村级经费、乡村公益事业的保障力度。三是强化县乡财政管理,化解乡村债务。扎实开展清理核
实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工作。加强县乡财政供养人员“双控”管理,进一步完善供养人员数据库。开展
区(市)预算审核工作,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促进区(市)部门预算管理水平提高。
(赵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