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经济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4&A=5&rec=52&run=13

概况 2008年,枣庄市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农业工作彰显十大亮点,实现了又好又
快发展。全市粮食总产180万吨,同比增长7.3%;农民人均纯收入5723元,农业增加值96.09亿元,分
别增长10.9%和1.7%。

农村土地流转 积极探索创立了“三位一体”土地使用产权改革模式,受到理论界有关专家和省
政府领导的关注。全市已有29个乡镇建立了土地流转有形市场,流转面积达27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
10.1%,高出全省平均2.1个百分点;全国各地先后有22个省市、近20000人到枣庄市参观学习土地流转
有形市场建设经验。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座谈会议在滕州市召开。

三农服务中心成立 2008年11月25日,枣庄市三农服务中心成立。副省长贾万志和市长陈伟共同
为枣庄市三农服务中心揭牌。“中心”成立以来,在全市设立了50个有代表性的“日报”信息采集点,
选拔培养了237名三农信息员。积极指导各区(市)的三农服务中心体系建设,同时负责枣庄市“农
村土地使用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维护运行“枣庄市三农服务网”,及时发布更
新三农信息。

三夏和三秋生产 三夏期间积极引导农民强化小麦抢收抢脱、安全防火等工作,全市夏粮单产达
到435公斤,总产93.2万吨,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新高。三夏防火是近几年防控最好的一年,全方位、
立体式的防火体系建成。秋种质量是近年来最高的一年,全市秋粮单产达到445公斤,总产86.75万吨。

双十双百工程和一镇一业建设 市财政共拿出960万元用于扶持“双十双百”工程和一镇一业建
设,确定了20个重点一镇一业扶持乡镇。全市共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20家、市级91家;市
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93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到642家。“峄城石榴”和“滕州马铃薯”
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全市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达到232个。

农村沼气建设 市财政拿出500万元资金专项扶持沼气建设,对新命名的12个市级沼气建设示范
村每村奖励了1台服务车。全市新建户用沼气3.25万户,累计建设沼气池10.12万户,占总农户的13.2%;
建池普及率比2007年提高了4.24个百分点;累计建设农村沼气服务站150个,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提
高到80.32%。

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 共实现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示范性培训转移1.62万人,全市农村劳动
力外出从业人员累计达到63.9万人。台儿庄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成效明显,市委刘玉祥书记三
次批示要求在全市进行推广。组织参加了珠三角产业招商活动和第六届中国国际农交会、青岛农交会,
共签约合同金额10.1亿元。

测土配方施肥 广泛开展了种植业污染源普查,积极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全市共完成18700多个
土样化验,制定施肥建议卡60多万份,配方施肥面积达到200万亩,覆盖率达72.5%。全市各种作物通
过测土配方施肥总节本增效达2.89亿元,平均亩增收41元。

作物高产创建 市政府批转了市农业局等六部门作物高产创建活动的意见,下发了实施方案,全
市马铃薯最高亩产达到5223.1公斤,为全国最高。小麦百亩方高产田平均亩产675.3公斤,为全省最高;
十亩方高产田单产738公斤,列全省第二。玉米十亩方高产田亩产1066.08公斤,列全省第二,并创玉
米高产新纪录。

强农惠农政策落实 全市共核定小麦种植面积248.14万亩,兑付种粮直补和农资补贴资金2.09亿
元;落实良种补贴面积203.3万亩、资金2053.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4.1%和156.7%。共签订小麦、玉
米政策性保险保单面积294.3万亩,保费达到1358.9万元。在省委、省政府2007年度减轻农民负担一票
否决考核中,枣庄市名列第三名;市委副书记张志明在全省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

农业项目争取 2008年市农业局共争取到位各类在建、已批和正在申报的项目资金7320.3万元,
较上年增长了87.7%;加上粮食直补和农资补贴资金2.09亿元,共计2.83亿元。国家出台了扩大内需的
十条措施后,又争取批复了4个项目,争取省以上资金1000多万元;上报列入规划和符合条件项目6个,
资金1.22亿元。

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是突出重点,助奥运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行动取得了成功。2008年奥运会期
间,根据省、市“保质量、保安全、助奥运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行动”的总体要求,市农业局印发了
《关于加强奥运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在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投入品整治、农药
残留例行检测、进京农产品准出和市场准入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目标。针对农药市场,组织出动执法人
员1500余人次对全市895家农药经营点和40个重点生产基地进行了拉网式检查。为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
处,专门成立了6个督导小组,到生产一线现场检查,与监管责任人和驻派人员面对面地交流,认真
查找隐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通过以上各种扎实有效的措施,全市奥运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取
得了成功。二是大力推进标准化,认真实施农产品质量提升工程。按照市政府关于农业标准化建设的
要求,市农业局起草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农业标准化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实施意见》(枣政发
〔2008〕15号),并积极实施。开展了百万亩标准化基地建设活动,重点在原有标准化基地的基础上,
通过进一步加强生产过程及生产记录档案管理,增加农药残留速测仪,树立标牌等多种措施达到完善
提高的目的,确保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把标准化基地建设与“三品”认证有机结合,多次邀请省领
导专家进行现场指导与培训,大大提高了基地生产管理者的业务能力。积极响应省2008年农产品质量
安全提升工程建设项目,邀请专家对符合条件的基地进行认真筛选,选择示范作用强、带动潜力大的
基地上报,对全市基地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促进全市基地建设水平,全年共投入建设资金
130万元,组织科技培训30余次,培训人数达6000多人,印发技术指导资料3万余份,在品牌创建、规
模带动、效益提高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服务保障,较好地促进了基地的发展。三是抓住机遇,
促进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市级检测中心于2005年就通过了省实验室计量认证,具备了93个产品627个
参数的检验资格。截至2008年底,全市对于质检体系建设累计投入资金800余万元,2008年共投入106万
元,重点对部分县级检测中心进行了完善。为提升区级检测中心建设水平,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并结合
全市实际,滕州市、峄城区在2008年完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已向省提
交了申请。四是强化措施,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显著提升。市农业局认真分析了往年农药残留检
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找原因,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整治措施,并制定印发了《2008
年枣庄市农产品农药残留例行监测方案》。明确了全年的监测重点和检测任务。2008年除了做好日常
检测外,还加大了农药残留定量检测抽检力度,全年共大规模抽样6次,样品总量达256个,平均抽检
合格率为96.5%, 比2007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 在全省处于上游。 五是农产品品牌认证再上新台阶。
2008年,全市共有32家单位的42个产品获得“三品”认证,较上年增长20.4%,其中无公害农产品22个,
绿色食品7个,有机农产品13个。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总数达到248个。有
机农产品取得较大突破,新认证产品总数位列全省第二,总数达到43个,占“三品”总数的17.3%。
另外地理标志认定工作取得突破。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
又一重大举措,《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自2008年2月1日起施行,对产品的申报条件做了严格控
制,申报标准较高。自该项工作开展以来,重点的做好认证辅导和指导工作,引导企业进行品牌保护
和利用。在全省通过认证登记的14个产品中,峄城区石榴和滕州市马铃薯名列其中。

政策性农业保险 严格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的通知》
(鲁政办发〔2008〕38号)精神,初步探索出一条从宣传发动、农民自愿参与到规范程序、合理赔付
的农业保险发展新路子。一是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多次组织召开全市政策性农业保
险试点工作会议和专题工作会议。市政府办公室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的
通知》(枣政办发[2008]72号),成立由分管市长任总召集人,市农业局、市财政局、市畜牧兽医
局、市气象局等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枣庄市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联席会议,联席会议办
公室设在市农业局,具体负责工作进度的督促和落实。二是明确要求,认真落实工作措施。以枣庄市
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办公室名义印发《关于进一步明确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
成立以市农业局分管局长任组长,财政、农业、气象、保险等有关部门专家为成员的枣庄市政策性农
业保险试点工作核损理赔专家组。根据“补贴险种按‘低保障、广覆盖’的原则,结合农作物受灾情
况、各级财政承受能力等实际,确定2008年试点险种为小麦、玉米,确定全市执行统一的费率标准为:
小麦保费5元/亩、玉米4元/亩,保险金额分别为200元和400元。小麦的保险责任包括火灾、雹灾、风灾、
冻灾、涝灾和旱灾造成的灾害损失,玉米的保险责任包括火灾、雹灾和风灾造成的灾害损失。三是广
泛宣传,营造浓厚工作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宣传发动工作。
通过在电视台开设专栏、出动宣传车、张贴明白纸、发放宣传资料、深入村户等多种形式向农民进行
宣传。全市共发放宣传资料20万余份。组织业务人员深入乡镇,为农户专题讲解保险形式、赔偿标准、
责任范围等相关内容,确保投保农户一户一卡。积极开办培训班,全市各级共计开办专题培训班100
多期。四是扎实工作,积极签订保单。全市共签订小麦保单面积181.47万亩,其中滕州市83.22万亩,
市中区14.6万亩, 峄城区42.65万亩, 台儿庄区41万亩,小麦保费总额907.35万元;签订玉米保单面积
112.85万亩,其中滕州市71.6万亩,市中区6.1万亩,峄城区35.15万亩,玉米保费总额451.4万元。五是
科学鉴定,合理赔付出险损失。根据承保条款,积极协调承保公司做好理赔工作。2008年6月15日,台
儿庄区涧头集镇出现两起麦田火灾,烧掉小麦4.36亩,现场勘查核实后,及时向受损农户赔付1744元;
对投保的230头死亡能繁母猪依据有关条款及时赔付保额2 3万元,为老百姓灾后自救,恢复生产解除
了后顾之忧。
(常福华 韩 冬 孙启余)

农村政策落实

综述 一是农村土地流转有形市场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12月初,全国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座谈会
议在枣庄市召开,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参加会议,向全国推广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工作经验,
2008年共有22个省、市,150余个县,共18000余人对枣庄市土地流转有形市场学习经验。二是国家级农
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试点工作成效显著。作为全国两个市级试点单位之一,出色地完成了2008年度试
点任务。2008年先后两次在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试点工作中介绍了经验,试点工作得到了全国
人大立法调研组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法》及其配套规
章的起草工作。三是农村土地承包执法工作在全省率先取得突破。整体土地承包管理工作位居全省一
流。四是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在省委、省政府减负“一票否决”考核中位居全省第
三名,受到了省减负领导小组通报表彰,6月份,在《全省加强农民负担监管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电视
电话会议上》,枣庄市作为减负工作的唯一典型作了大会发言。涉农信访工作经验被农业部向全国转
发。五是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实现了新的突破。在全省率先搭建了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平台,农村财
务网络化监控工作走在全国、全省前列。六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得到了较好地贯彻落实,受到了
省人大农民专业合作社执法检查组的充分肯定。七是承接的其他临时性、应急性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
效。参与了农村土地使用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在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创新和实现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方面
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全国引起了较大反响。按照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要求和市农业局的按排,完
成枣庄市“三农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工作,得到了省政府分管领导和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
度评价。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 以完善机制和突破创新为总的工作思路,全面搞好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
一是建立了农村承包地规范化管理机制。执照立项研究、试点先行的做法,探索建立了新时期规范农
村土地承包管理的十二项工作制度,并在全市示范推行,全面推进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换发工
作,对167个村的农村土地突出问题进行了全面纠正,全面实现了农村土地的网络化管理,对78万个
农户的承包地进行网络化监控,农村土地承包真正步入了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二是建立了农村土
地承包法制化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和实行农村土地承包由行政管理向法制化管理转变,逐渐开展了农
村土地承包纠纷试点工程,建立健全了区(市)、乡镇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工作体系,为维护农民土地
承包合法权益开辟了新的途径。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共受理处结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178起,
其中:仲裁36起,调解142起。同时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承包执法的实现方式、工作程序、管理制度和
工作办法,农村土地承包执法工作有效地开展,各区(市)建立起了农村土地承包执法队伍,配备了
执法工作车辆,积极有效地开展了工作。土地承包执法,强化了农经工作职能,树立了农经工作的权
威,有力推进了农村土地管理法制化建设,受到了国家农业部、省农业厅的高度评价,在全省树立了
管理农村土地的典型。三是建立了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机制。紧紧围绕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建设
现代农业这个中心,着力打造和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机制建设,搭建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化平台和
农村土地流转信息收集、发布、反馈网络体系,完善市场交易的规则和程序,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
有26个乡镇建成了农村土地流转有形市场,市级“三农”服务中心和滕州市的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建设
项目全面完成,土地流转市场化机制建设在全国发挥了较好的典型示范作用,为推进全市农业适度规
模经营和现代农业建设、创新土地使用制度,增加农民土地收益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市农村土地流转
面积270余万亩,约占总耕地面积的10%,高出全省两个百分点。

农民负担监管 把握农民负担规律,认真研究新时期农民负担的表现形式,及时改进农民负担监
管方式、方法,提出了“三改”的工作思路和建立涉农典型案件联合查处机制,创立了具有枣庄特色
的新时期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办法,为新时期开展减负工作积累了工作经验。一是加强对减负工作的指
导和领导,筹备召开了全市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工作大会,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做好当前农民负
担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枣发[2008]3号),统领工作,布置任务,明确要求,强化了领导。二
是加大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力度。全市共落实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资金2.1亿元,与有关部门密
切配合,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各种补贴补助政策落实到户。三是深入开展了农村“三乱”的专项治理
工作,减负工作重点由治重向治乱转变,重点开展了对农民建房、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土地承包、殡
葬、计生服务、农村土地征占用以及基层公安、司法、工商等部门的三乱专项治理工作,直接或间接
减轻农民负担300余万元。四是继续加大了减负“一票否决”的落实力度,强化新时期减轻农民负担
责任,积极改进减负“一票否决”的办法,由过去明查为主到现在暗访为主,切实发现和整改增加农
民负担的问题,有6个乡(镇)政府和区直部门被列为全市重点管理,进一步强化了新时期减负工作
责任和意识,促进了减负工作的开展。同时认真开展涉农信访查处工作,完善了涉农信访的查处机制,
创新涉农信访查处办法,10月份,市减负办牵头,市农改办、纠风办、组织部、监察局、几家新闻单
位密切配合,对近年来全市7起涉农信访的疑难案件靠上督导,现场督办、限期查办,工作力度大,
效果好,全面解决了涉农信访的遗留问题。全市130余起涉农信访案件得到全面查处,处结率100%。

村级财务管理 继续强化乡镇会计委托代理业务监督、审计监督和民主监督,不断完善监督的方
式和内容。一是大力推行乡镇大厅式委托代理服务,高标准搭建服务平台。全市已有26个乡镇街道建
成了高标准的委托代理服务大厅,配备了微机、显示屏、打印机等设备,安装会计电算化软件,按月
进行会计记账,显示屏进行财务公开。其中滕州市进行了市、镇联网,创造性地开展了村级财务网络
化监控,这一做法走在全省前列。二是强化对村级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进一步完善村级会计委托代
理内容。已有40个乡(镇)、街道代理了村集体资金,占“三农”乡(镇)、街道总数的68%,代理
资金余额12360万元,滕州市还开展了村级公章代理服务,从而有效地避免了村级换届、合同签订等
方面的财务管理漏洞。三是继续落实村级财务“三年轮审”制度,强化对村级财务的审计监督。2008
年,区(市)、乡镇两级农经部门共审计了1365个村,有效解决了村级财务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四是
认真落实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制度,不断强化民主监督,通过监督检查,有效地促进了各项制度的落
实,全市村级财务规范化公开率达98%以上。

农民专业合作社 2008年是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第二年,全市各级农经部门认真履行法
定的指导服务职责,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宣传和贯彻落实上,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08年底全
市累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642个,其中符合《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经工商登记注册的农
民专业合作社法人的达294个。一是扎实开展了“百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活动。按照《农
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定,采取市区联动的方式,对115个市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组织进行
跟踪指导,培养了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典型,树立了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建设的样板。二是认
真落实扶持政策,积极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开展了2007年度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组织的
考核验收工作,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表彰了21家市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组织,落实了市级
财政扶持资金。三是积极争取上级扶持项目,落实扶植资金。重点是争取省级财政扶植项目,全年共
争取省级财政扶植项目23个,项目资金310万元。
(倪玉军 李广强)

农村可再生能源
开发利用
综述 枣庄市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工作,以构建节约型农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按照“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和“开发与节约并
举”的总体要求,大力开发利用农村可再生能源,取得了明显成效。2008年全市共新建沼气池3.25万
户,累计达到10.12万户,占总农户的13.20%,建池普及率比2007年提高了4.24个百分点;建设乡村沼气
服务网点150余个;全市农村累计推广太阳能热水器8.2万余台,集热面积16.4万多平方米,占总农户
的10.73%,安装太阳能路灯800余盏,建成集太阳能路灯、太阳能热水器于一体的太阳能综合利用示范
村35个;安装小型风力提水机15台,中小型风力和水力发电机20余台,年发电量8000千瓦时;全市农
作物秸秆总量220.04万吨,综合利用176.74万吨,综合利用率提高到80.32%。

农村可再生能源组织建设 全市共有农村能源管理推广机构68个,其中市级1个、县级9个、乡级58
个。全市共有农村能源管理推广人员285人,按行政区划分,市级5人、县级74人、乡级206人;按文化
程度分,本科及以上53人、大专82人、高中及以下150人。初步形成了区(市)、乡(镇)管理与服务
相配套的农村可再生能源组织体系,保证了全市农村可再生能源工作的全面、健康、快速发展。

沼气综合利用 枣庄市大力发展沼气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以“三沼”(沼气、沼液、沼渣)为
主的沼气综合利用。2008年,通过开展沼气综合利用,全市实现沼气贮粮26.4万千克,沼液浸种1.12万
公顷,沼液养猪2.56万头,沼渣养鱼64公顷,沼渣种蘑菇2500立方米,用沼渣为农作物施肥5.4万余亩。
全年增加粮食产量1.26万吨,节约化肥1250吨、标准煤2500吨、农药9500千克、节电600万千瓦时,折
合人民币2000万元以上。据统计,全市沼气综合利用户数达到3.2万余户。初步测算,沼气用于做饭、
照明,沼液用于养鱼、喂猪,沼渣用于施肥、种菇,每户平均直接增收达2000余元。

太阳能及风能开发利用 全市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综合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
和水能等可再生能源,注重开发利用农村新能源。2008年,全市农村累计推广太阳能热水器8.2万余台,
集热面积16.4万多平方米,占全市总农户的10.73%,安装太阳能路灯800余盏,建成集太阳能路灯、太
阳能热水器于一体的太阳能综合利用示范村35个。全市共安装小型风力提水机15台,中小型风力和水
力发电机20余台,年发电量8000千瓦时。

秸秆综合利用 2008年,全市农作物秸秆总量220.04万吨,秸秆综合利用176.74万吨,其中直接还
田52.64万吨,过腹还田64.32万吨,工业原料35.46万吨,食用菌栽培14.96万吨,秸秆气化4.12万吨,秸
秆综合利用率提高到80.32%,较好地实现了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了全市农业的良性循环。
峄城中科生态有限公司利用秸秆提取糠醛等有机物,每年转化利用秸秆20万吨。十里泉电厂引进丹麦
秸秆发电技术,进行秸秆燃烧技术改造,改造后每年利用秸秆10.5万吨。峄城区阴平镇黄庄村根据村
秸秆资源丰富的优势,投资260多万元在村旁建设大型秸秆气化站1处。全村300余户全部使用秸秆气,
达到“一人烧火、全村做饭”,年利用秸秆5000余吨。

项目建设 全市农村生态能源项目继续按照高标准、严要求进行建设,现已全面完成计划目标。
一是各区(市)承担的2008年市财政扶持的农村沼气建设项目通过了验收。2007年市财政列支500万元
专项资金用于发展农村沼气建设,计划建设沼气示范户8000户、乡村沼气服务网点20个。验收采取逐
村检查与按户抽查相结合的办法,全面进行验收。经详细验收,全市共有8480户达到沼气示范户标准,
20个乡村沼气服务网点达到了建设标准。二是滕州市、薛城区、市中区承担的2007年省农村户用沼气
项目通过了验收。该项目计划在滕州市建设沼气示范户1375户,在薛城区建设沼气示范户1375户,在
市中区建设沼气示范户437户,建设内容为“一池三改”,即建一个沼气池,配套改厕、改圈、改厨。
滕州市、薛城区、市中区完成了项目建设任务,顺利通过了验收。三是山亭区、峄城区承担的农村沼
气国债项目通过了验收。山亭区是2006年第一批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建设县,计划在山亭区5个乡镇15个
村建设“一池三改”示范户2800户。峄城区是2006年第二批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建设县,计划在峄城区7
个乡镇21个村建设“一池三改”示范户2470户。山亭区、峄城区完成了项目建设任务,顺利通过了验
收。
(曾永法)
果品生产
综述 2008年末全市果园总面积89.77万亩,果品总产量39490万公斤。保护地栽培稳步发展,面积
达到9319.9亩、产量1017.64万公斤。

果品提质增效 为进一步提高全市果品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全市果业高效发展,以果品无公害生
产为总抓手,积极推进果树生产的标准化工作。一是加快果品良种引进和繁育,根据果品生产结构调
整要求,结合近年来水果市场销售行情,2008年重点抓了大樱桃、石榴、杏等果品新优品种的引进与
繁育工作,继续推进老劣果园的更新改造工作,在滕州市龙阳镇新建立樱桃资源圃1处,全市建设优
质樱桃苗木繁育基地20余处。二是果品生产标准化技术规程的制定,参考有关技术资料,结合地理气
候特点、生产环境等因素,制定了草莓和长红枣的生产操作规程,为无公害果品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三是建立优质果品生产示范基地,按照市农业局“五个一创建”工作要求,在山亭区水泉镇建立大樱
桃特色农产品基地1处,结合2008年度樱桃产业发展计划在滕州、山亭、市中建立大樱桃示范样板园13
个,继续扩大了石榴、桃无公害生产基地的规模,和市果品公司联合,在峄城区建立草莓、长红枣无
公害果品各1处。四是全力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利用电台、电视台、报纸、网络等宣传媒
体开展技术推广工作,及时向果农传授果品生产新技术,市果树站技术人员在枣庄电台的“金色乡村”
栏目进行果树讲座7次,在山亭区进行果树技术培训2次,培训果农200余人,发表技术文章4篇,接答
咨询电话140多个,接待来站咨询果农20多人次,参加各级组织的科技下乡2次,散发科技明白纸3000
余份。参加了省站组织的全省果品生产座谈会,聆听了知名果树专家对当前果品生产形势的分析。

大樱桃产业发展 2008年是全市樱桃产业规划发展的第二年,全市各级各部门在取得优异成绩的
基础上继续推进, 努力推进全市樱桃产业的快速发展。 为做好该项工作, 市果树站于年初制定了
《2008年大樱桃设施促成栽培技术意见》、《关于申报2008年度樱桃产业发展项目的通知》、《关于
下达樱桃产业发展任务的通知》等3个文件,全面、细致规划了全年的发展任务和目标。2008年全市
新建大樱桃产业研发中心1处,建筑面积400平方米;樱桃品种资源圃1处,面积20余亩,收集国内外优
良樱桃品种资源35个;优质樱桃苗木繁育基地20余处,200余亩,预计秋季可出圃60万株优良苗木,培
育组培脱毒苗木10万株;新发展樱桃生产基地2万多亩,建立大樱桃示范样板园13个,2000多亩;新建
大樱桃大棚30多个,全市樱桃栽植面积10.3万亩,其中大樱桃7.4万多亩,年产樱桃2200万公斤。市委、
市政府于5月12号在山亭召开了“全市樱桃产业开发现场会”。

果树技术创新 针对全市大樱桃设施栽培一直产量低等技术难题,立足鲁南大樱桃设施栽培实际,
市果树站申报了市科技攻关项目《鲁南设施大樱桃特早熟栽培技术研究与开发》,联合山亭果树中心
在山亭区水泉镇郑庄村建冷暖自动控制温室1个,面积2亩,开展鲁南大樱桃需冷量的测定,在品种搭
配、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等方面研究适宜的设施栽培技术,争取组装适宜全市实际的大樱桃设施栽培
技术并示范推广,实现大樱桃的特早提前上市。该温室8月开始制冷,所产甜樱桃在2月初上市,比露
地栽培提前3个月,比普通设施栽培提前2个月以上。全市各级果树部门积极开展科技攻关,共有10余
个项目获省、市级科技(丰收)奖励,为全市的果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赵元伦)

植物保护
病虫测报 不断加大田间调查力度,科学开展病虫预报和信息发布。3至5月是小麦条锈病发生危
害重点监控期,在此期间,每周至少2次定期查报发生情况。3月初开始挖查蝗卵,按时发布夏蝗出土
始期预报、孵化盛期预报、三龄盛期预报等,按省植保总站要求,每周2次查报夏蝗发生情况及防治
进度情况。每周1次向省站上报病虫周报,及时总结一周病虫发生动态。在灰飞虱大发生时期,天天
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调查,调度汇总,每天及时将全市发生和防治情况上报省及市里相关领导,为领
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玉米苗枯病监测上,及时发布病虫情报,通知各区(市)开展调查。6月下
旬,对市中、滕州和台儿庄等地重发地块进行实地调查,通过台儿庄区电视台现场讲解病害防治技术,
枣庄日报对此进行了专门报导。市站共发出病虫情报15期,电码模式电报11期,病虫周报24期,电视
预报2期,市政府紧急通知5期,电台专题讲座6次。区(市)站发病虫情报73期,其中有关灰飞虱的15
期,电码模式电报25期,预报准确率90%以上,为科学、及时、有效地防治作物病虫害提供了依据。

综合防治 2008年是病虫草害偏重发生的年份,尤其是虫害发生较常年偏重,全市病虫草害鼠发
生面积3822.86万亩次,防治面积4480.17万亩次,其中病害发生816.69万亩次,防治1107.10万亩次,虫
害1666.05万亩次,防治面积2093.15万亩次,农田草害556.66万亩次,防治524.16万亩次,农田鼠害72.90
万亩次,防治77.80万亩次,东亚飞蝗发生面积40.50万亩次,防治面积38.0万亩次。在做好常发病虫害
防治的同时,围绕小麦穗期病虫害、东亚飞蝗、灰飞虱等重大病虫害,进行了重点防治。共挽回粮油
损失39.8万吨,实际损失7.63万吨。在蝗虫防治上,及时向领导提出建议,调整充实了治蝗指挥部。
及早开展了蝗情监测,定期发出三期预报。起草了《枣庄市2008年东亚飞蝗防治工作意见》,提前做
好了药械储备、机器检修和人员培训等工作。全市共组织了15个治蝗机防队,200多名治蝗人员,在
各个蝗区齐头并进统一开展防治,成功实现了飞蝗不起飞成灾和不扩散危害的目标。在小麦穗期病虫
害防治上,3月中旬发出半年预报,对小麦病虫害进行重点预报,4月上旬,在市电台举办专家讲座,
专门介绍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技术;监测到穗蚜爆发后,立即发出警报,并以枣庄农情通报有关情况。
4月30日组织市、区两级植保站人员在薛城区召开小麦穗期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现场会。5月初,省专家
组来枣庄市检查指导,对小麦穗期病虫害防治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在灰飞虱和玉米粗缩病应急防治
上,从5月初就开始对灰飞虱进行系统监测,每周进行2查2报;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调
查,科学分析,5月22日发布灰飞虱和玉米粗缩病发生预报,灰飞虱暴发后,再次发布危害警报,并
固定专人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加大了宣传力度,在社会营造良好氛
围。通过电台专题讲座3次讲解灰飞虱有关知识,电视台预测预报2次,号召广大农民群众及时开展防
治。代市政府起草《枣庄市生物灾害应急预案》,以市政府文下发,为以后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工
作奠定了基础。为确定夏玉米粗缩病受害程度,从滕州和薛城抽取20株样品送到山农大进行化验,并
据此制订相关应急防治措施。6月20日,市灰飞虱防治紧急会议召开后,按照市局要求,参加市督导
组对有关区市进行督导,并组织邀请市电台、电视台记者对防治工作进行专题报导。6月21日,省督
导组检查指导灰飞虱及玉米粗缩病发生和防治情况,对防治组织工作给予高度评价。9月份的灰飞虱
防治现场会在枣庄市设立典型现场,并在会议上做了防治典型发言;由于工作及时,措施到位,灰飞
虱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全市灰飞虱发生面积149.83万亩, 防治面积328.59万亩次,累计投入农药
113.65吨,动用机械94800台次,动用人数145500人次,重发地块防治2~3遍,虫口密度显著下降,有
效降低了损失。

植物检疫 一是开展了良种补贴统一供种的检疫检查。根据省植保总站《关于开展2008年度良种
推广补贴项目统一供种检疫检查的通知》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分两个阶段,对全市统一供种企业和重
点种子市场进行执法检查,有效避免了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传入和漫延。二是展开了黄瓜斑驳病和梨枯
梢病等专项疫情普查工作。按照省通知要求,针对黄瓜斑驳病和梨枯梢病等检疫性有害生物在全市范
围内开展专项调查,并要求各区(市)认真调查,做到防患于未然,由于领导高度重视,组织严密,
措施得力,专项普查工作圆满完成。三是做好新增补专职检疫员的培训工作。新增补专职检疫员4名,
新增补人员已按省站要求完成培训。四是做好柑橘市场检疫检查工作。在四川广元柑橘事件发生后,
及时组织全市检疫机构,对全市果品市场进行专项检疫检查,通过市站协调,市中区检疫站进驻市中
区果品批发市场,对进出批发市场的柑橘果品实施检疫,确保柑橘市场秩序稳定健康发展;市电视台
对全市的果品检疫工作进行了专题采访报道,消除了公众恐惧情绪,确保了柑橘市场贸易稳定开展。

农药监督管理 2008年把高毒,剧毒农药及假冒伪劣农药的管理工作为工作重点,在广泛宣传基
础上,不断加大监管力度。一是加大联合监管力度。进行统一执法检查,在农资购销旺季,集中时间,
集中力量,对农药等农资市场进行全面检查,对假冒伪劣农药进行封存,对高毒农药一经发现就坚决
没收,并处以重罚,打击了坑农害农的违法经营行为,有效净化了农药市场,规范了经营秩序。二是
下发宣传资料。省派发了《购买放心农药简明挂图》3000份,及时向各区(市)下发,要求到村到户;
利用科技下乡,发放农药法规知识明白纸5000多份,在大力宣传的基础上,让农民的识别能力提高,
保证农民用上放心农药,取得了良好效果。三是积极参加省农药新标签的培训工作。2008年7月1日后
登记的农药要实行新标签管理,农药监督管理工作也迎来了新契机,派人参加了省组织的培训班,对
新标签管理工作做到理解好,管理好,监督好。四是做好农药试验工作。有1名同志获省颁发的山东
省农药田间药效试验项目技术负责人证书。共承担9个试验,并首次承担2个农业部安排的试验。筛选
试验示范推广农药新品种,做好高毒农药的替代工作。五积极做好省安排的其它工作。完成了农药需
求及使用情况入户调查、高毒农药抽查等省所安排的任务,6月28日,省药检所带领山西、河南等五
个省的药检所长专程来枣庄市考察指导。
(孔令刚)

作物良种
良种基地建设 2008年全市共建有各类作物良种基地18万亩,继续落实优质小麦“一圃三田”建
设,共建立穗行圃40亩,原种田3000亩,一、二级种子田15万余亩,生产小麦良种5300万余千克;玉
米制种田0.5万余亩,产种150万余千克;花生繁种田2万余亩,产种6万余千克;马铃薯异地繁种3000
余亩,生产种薯6万余千克。不仅增强了优良品种的供种能力,同时还保证了良种产业化工程的顺利
实施,使全市主要农作物种子精选率、统供率、包衣率持续稳定在100%、80%、80%。

新品种应用 广泛搜集、引进国内外优良玉米新品种,全市共建“名优产品示范园和展示园”8
处, 引进各科研单位新品种191个, 其中优质小麦新品种25个,高产优质专用玉米新品种38个,其中
“郑单958、鲁单981、浚单20、枣玉8、谷育178”等玉米杂交种的稳产、增产作用十分明显,已逐渐
成为主栽品种。新品种的推广应用使枣庄市主要农作物普遍获得高产,其中小麦最高亩产695.9千克,
玉米最高亩产903.3千克。全市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促进了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5月30日召
开全市作物高产创建暨优质小麦良种现场观摩会,9月10日召开了全市玉米新品种观摩会,全年共举
办现场观摩会20余次,加快了名优新品种的引进和示范步伐。

种子产业化 一是继续推动种子产业化发展,推广应用良种、增产配套技术,提高粮食品质和商
品率,增加粮食的商品价值和市场竞争力。二是实施花生产业化工程,在全市实现种、养、加、产、
供、销一体化的花生产业化格局。三是积极发展定单农业,引导农业生产进入商品化、市场化的渠道。
种子科技项目方面,完成国家、省安排的小麦、玉米、花生、马铃薯等多个品种(系)的预备试验和
区域试验。

种子市场管理 一是搞好种子市场的清理整顿。全年共开展执法检查200余人次,共检查种子经
营户500余家,查处违法经营事件10余起,查封无证(或超范围)生产经营、未审先推、假劣种子及
标识标签不合格种子0.42万千克,处理种子上访事件9起,有效地净化了种子市场,确保了农资市场
的有序、健康发展。二是加大品种质量监控力度。9月份对全市种子生产、经营单位的小麦杂交种进
行了抽查,扦取200份样品进行芽率鉴定和纯度种植鉴定。为保障良种质量提供依据。三是加大种子
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全市共组织5期种子经营人员法制培训班,培训人员达1560余人次,印发各种宣
传单、明白纸16万余份。四是加强自身队伍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素质是做好种子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
(李 严)

土壤肥料
测土配方施肥 2008年枣庄市五区一市全部争取为测土配方施肥国家级项目县。项目覆盖率达到
100%,项目资金达到1200万元。项目组织管理情况。领导重视,机构健全。枣庄市和各项目县分别成
立了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实行目标管理,职责分工明确。围绕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指导5
个环节开展野外调查、采样测试、田间试验、配方设计、校正试验、配肥加工、示范推广、宣传培训、
数据库建设,耕地地力评价、测土配方施肥效果评价,技术开发12项工作,科学调度,措施得力,确
保了项目顺利进行。项目指标完成情况。完成测土配方施肥面积260万亩,共完成采集常规土壤、微
量元素和植株样品共35025个,样品检验数21282个,化验分析159249余项次。检验项目有:有机质、全
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钾、速效磷、缓效钾、pH值;铁、硼、铜、钼、锌、硫、锰;阳离子
交换量、交换性钙镁离子、土壤容重等20多个;按照试验方案共按排3414试验167个,校正试验123个,
试验示范27处;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技术入户覆盖率。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发放宣传资料,举办技术
培训班等不同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和培训,同时借助宣传月活动,科技下乡,发放技术宣传材料14万份;
发放《测土配方施肥建设卡》15万余份;出动车300多次;培训人数全市6万人次。通过宣传、培训、
技术推广等工作,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农户满意率达到100%。组织完成了省市级阶段验收。市级验收。
按照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验收暂行办法》《农发〔2006〕8号》要求和鲁农函字〔2008〕94
号《关于开展2008年度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阶段验收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市农业局于2008年7月和11月
组织科研、教学、推广以及纪检、财务等部门专家组成验收组,分别对枣庄市各项目县测土配方施肥
试点补贴资金项目执行情况进行了市级阶段性验收。通过查阅档案、财务账目、深入试验田块,走访
农户,对各区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别提出了整改意见并及时反馈区市。形成了《枣庄市测土配方施
肥项目阶段验收报告》上报省厅。省级验收。山东省农业厅测土配方施肥专家验收组于2008年12月18
日对枣庄市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县进行了阶段性验收。省验收组专家在听取了项目实施情况汇报和审查
各类档案资料的基础上,对各区(市)项目县的项目组织管理、合同指标完成、进展与成效、实施效
果等完成情况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全部通过验收。

新型肥料试验示范 为加快新型肥料在全市推广,推荐新型肥料78个品种,进行了不同作物布点
试验、示范12处,通过结果比较,筛选了适宜的新型肥料。

肥料执法检查和肥料登记 根据省农业厅部署,在春秋两季用肥高峰期,结合区(市)农业执法
队集中开展了打假护农活动。重点检查复混肥、有机肥、配方肥、冲施肥。对无登记证、证件不齐、
不符产品、假冒证件企业、假冒伪劣产品依法处罚,全市共查处、伪劣产品146吨,有力地保护了广
大农民利益,农资市场运行基本上走向了法制化、规范化、正常化道路。按新修订的《肥料管理办法》
由省站统一办理,市站在做好服务的基础上,积极扶持和推荐优秀企业,严格把好技术质量关,把肥
料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同时加大了对肥料生产企业、肥料经销单位的检查力度,使肥料登记工作顺利
进行。
(牛占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