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4&A=5&rec=3&run=13

——2009年1月13日在枣庄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市 长 陈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其他
同志提出意见。
2008年政府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本届政府履行职责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
导下,各级政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团结依靠全市人民,开拓创新,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
市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呈现出主要经济指标“四个上台阶”、节能减排
指标“双下降”、金融信贷和利用外资“双跨越”、城乡居民收入同步增长的良好局面。
——预计全市GDP、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境内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突破1000亿元、
500亿元、100亿元、50亿元,达到1090亿元、590亿元、104.3亿元、52.7亿元。
——预计万元GDP能耗下降5%,削减COD1.3万吨、二氧化硫1.7万吨。
——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621亿元、贷款余额412.2亿元,增幅分别居全省第1位和第2位;
其中新增贷款78.4亿元,两年翻了一番多。实际到账外资1.74亿美元,连续两年实现翻番,总量由全
省末位跃居第10位。
——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700元,分别增长13.6%和10.5%。城
镇新增就业5.9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6.6万人。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坚定不移地实施城市转型战略,经济结构调整迈出坚实步伐。
制定《资源型城市转型实施纲要》,吹响发展煤化工、发展文化旅游、加快城市建设“三次号角”,
促进产业转型和城市功能转型。新能凤凰能源成为我省招商周期最短、招商成本最低、单体投资额最
大的工业项目,第一条生产线单体试车成功;鲁化双结构调整、国泰二期建成投产。已建和在建的煤
化工项目总投资170.4亿元,枣庄已成为我国最有潜力、最具竞争力的煤化工基地之一。旋窑水泥产
能两年翻了一番,达到2380万吨,占全市水泥产能的60%,初步实现了由水泥大市向水泥强市的转变。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00亿元,增长23%。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投资
增幅高于二产20个百分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通过评审,微山湖湿地公园、盈泰生态园、台儿庄
大战纪念馆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21.5亿元,城镇化水平提高到47.8%。积
极开展城市管理上水平竞赛活动。我市被评为省级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
二、着力转变发展方式,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工业技改投资完成21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取
得市级以上科技成果232项。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生态市建设扎实推进。淘汰落后水泥产能630万吨,
关闭小火电29.5万千瓦。实施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7条主要河流水质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1
%,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达到311天。第八次土地卫片检查通过验收。
三、注重打基础、谋长远,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针对影响和制约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和薄弱环节,未雨绸缪,超前谋划,“一库、一电、一城、
一院、四条路”等重大基础建设成就显著。庄里水库列入国家“十一五”开工的大型水库项目; 十电
260万千瓦机组通过国家立项审查;台儿庄古城重建工程启动;枣庄职业学院创建成功;枣庄港、台儿庄
复线船闸等运河航运扩容工程建设顺利;京沪高铁枣庄段、枣临铁路、枣临高速公路相继开工,全市
人民多年的期盼终于变成了现实。
四、扎实做好“三农”工作,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粮食总产增长7.3%;小麦单产435公斤,创历史新高。火樱桃将首次在春节前上市,成为“江北春
果第一枝”。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9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642家。启动“双十双百”工
程。成立市“三农”服务中心,探索农村土地使用产权制度改革,土地流转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完成
70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改建农村公路536公里,95.4%的自然村用上自来水,20户以上通电自然
村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400个行政村安装了体育健身设施,新增沼气用户3.3万户,规范改造农村卫
生室200所,新建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62家,市政府承诺为农民办的十件实事全部落实。
五、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发展活力进一步显现。
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不断完善。深化预算支出管理制度改革,财税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组建鲁南
经济开发投资公司,做大做强投融资平台。集体林权制度、事业单位等各项改革稳步推进。民营经济
纳税额完成69.5亿元,增长29.9%,占全市税收的74.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95亿元,增长26%。
转变招商方式,积极开展定点招商。引进固定资产投资过亿元项目113个,累计到位外来资金297亿元;
其中过10亿元项目12个,是新上大项目最多的一年。引进SK能源、东洋制铁,实现了与世界500强合作
零的突破。完成进出口总额6.6亿美元;其中进口1.4亿美元,增长38%。
六、认真解决民生问题,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提高。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5%。
征缴各项社会保险费18.4亿元,增长17.8%。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78元,农村低保标准
提高到每人每年900元。免费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教科书,农村中、小学困难寄宿生年补助
标准分别提高400元、200元。城区燃气普及率达到98.5%,新增供热面积165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
经济适用房开工面积分别达到22.8万平方米和40.4万平方米,支付廉租住房保障资金847万元。整治80
条背街小巷,新开通11条公交线路,市民出行更加方便。
七、全面加强社会建设,各项事业繁荣发展。
实施新一轮中小学布局调整,调减学校97所。新城实验学校建成使用。投入6763万元用于中小学
危房改造、 “三亮三改” 和仪器更新。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6%。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启动。
“鲁班传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350个农家书屋建成使
用。市七运会成功举办,我市被评为“全国健身秧歌城市”。在北京残奥会上,实现金牌零的突破。
计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平安枣庄建设扎实推进。各类安全生产
事故起数下降14%,原煤生产百万吨死亡率为零。“问题奶粉”事件处置得当。帮助地震灾区救灾重
建工作扎实有效,社会各界累计捐款捐物7833万元。双拥共建、民兵预备役建设不断加强,军政军民
更加团结。新闻出版、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妇女儿童、档案史志、老龄、人防、气象、地震等各项
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八、加快行政管理创新,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建立市政府全体(扩大)会议、政府日常运转、重点工作抽查“三项制度”,行政效能进一步提
高。创办“经济与文化发展讲坛”,学习调研的氛围更加浓厚。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
主监督,办结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394件。电子政务专网普及应用,87个部门和单位实现网
上政务公开。清理市级行政审批事项566件。强化经济责任审计,继续开展机关效能监察,政府廉政
建设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遇到的困难比预料的大,取得的成绩比预想的好,枣庄跨入了GDP
千亿元城市行列。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我们沉着应对,知难而进,成功启动了一批关系枣庄长
远发展的大项目,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关键性一步;特别是国家出台扩大内需的政策后,我们抓
住了机遇,在首批新增1000亿元投资中,争取到2.2亿元,列全省第1位(除青岛计划单列外),为新
一轮发展抢占了先机。
成绩来之不易,奋斗伴随艰辛。过去一年的成绩,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
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
政府,向奋斗在各行各业的广大干部群众,向解放军、武警驻枣官兵和中央、省驻枣单位,向在我市
的投资者、建设者,向所有关心支持枣庄发展的港澳台同胞和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
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经济结
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服务业发展仍然滞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节能减排压力很大;农村基础设施投
入不足,农民增收的难度加大;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任务尤为繁重;城市建设和管理与市民的期望还
存在一定差距;政府自身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等。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有力措施,认真
加以解决。
2009年政府工作的目标任务
2009年政府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GDP增长11%,地方财政收入增长9%;万元GDP能耗降低6%,
二氧化硫排放减少5%,COD排放降低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2个百分
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进出口总额和利用外资规模与上年持
平;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6.9‰以内。
一、实施城市转型战略,推动经济文化新发展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日益蔓延,今年我们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前所未有。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这
次危机,既是传统发展模式之危,更是科学发展之机,为我们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城市转型提供了难
得机遇。如果我们把握得好,一批重大基础建设和产业项目顺利实施,就能够为今后发展夯实基础;
如果我们把握得好,我市的基础性产业,就能够随着国家拉动内需政策的实施而率先启动;如果我们
把握得好,我市以内需拉动为主的经济结构,就能够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形成新的优势。因此,只要
我们坚定必胜信心,扎实做好工作,就一定能够战胜各种挑战,奋力渡过难关。
(一)坚定信心保增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是当前各级政府的首要任务。
狠抓固定资产投入。抓投入是保增长的关键。一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突出抓好庄里水库、十电
260万千瓦机组、台儿庄古城、枣庄职业学院、京沪高铁枣庄段、枣临铁路、枣临高速公路、运河航
运扩容工程“八大基础建设”,积极推进新能凤凰能源二期、兖矿国泰三期、兖矿鲁化醋酐和甲酸多
联产、东方钢帘线、鑫泰数控、葡诚水泥、丰源轮胎、昂立光伏太阳能等12个过10亿元的重大项目,
加快179个过亿元的重点项目建设。二是加强项目管理。抓好土地供应,落实配套资金,加快项目开
工和建设,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三是抓好项目储备。围绕重大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结构调整、生
态建设等方面,筛选申报一批项目,积极争取立项。四是加大项目引进力度。引进一批以内需市场为
主的投资项目,承接产业转移。
狠抓困难企业帮扶。帮助困难企业渡过难关,是保增长的当务之急。一是帮助缓解资金困难。争
取中央、省政策扶持资金,探索建立“转贷基金”,解决困难企业资金链紧张问题。加强企业信用建
设,创新担保服务方式,协调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二是帮助开拓市场。积极为企业牵线搭桥,提
供服务,扩大销售。组织开展商品展谈活动,鼓励市内重点工程多采购本市企业的产品。三是开展重
点企业帮扶行动。建立市领导定期走访调研制度,及时跟踪企业运行态势,帮助企业积极应对市场变
化。四是加强煤电油运组织协调,搞好重要原材料供需衔接,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狠抓扩大就业。保增长重在保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促进就业。
一是提高中小企业和服务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不断扩大就业容量。鼓励困难企业积极开展在岗培训,
努力做到不裁员、不降薪。二是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作用,开展青春创业、巾帼创业等活动,支
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三是完善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制度,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实现“双零家庭”
动态消零。四是对返乡农民工实施免费培训、就业引导和创业扶持,帮助他们回乡创业。五是鼓励引
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一所农村小学一名大学生、一个乡镇卫生院一名大学生
“三个一工程”。六是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动就业服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保
持就业形势稳定。
(二)抓住时机调结构。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既是城市转型的必然要求,也是保增长的主攻方向。
优先发展服务业。服务业是就业富民的主要途径。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提高服务
业发展水平。一是抓好服务业项目建设。依托6个城区,规划建设15个重点园区,扶持发展30家龙头
服务企业。在沿运物流方面,加快铁水联运、新奥化工物流等项目建设;在专业市场方面,实施滕州
国际商贸城、齐鲁机动车商贸城等10个项目;在文化旅游方面,推进台儿庄古城、微山湖湿地国家度
假区等项目建设;在生产性服务业方面,发展金融保险、信息通信、中介咨询、运输、广告等服务业。
二是进一步扩大消费。在农村,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全面推进家电下乡,激活消费市场。在
城市,健全社区便民服务网点,实施“放心早餐”工程;促进节假日消费和旅游购物消费,推动房地
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培育汽车、装饰装修、文化娱乐、健身休闲等消费热点,推动消费升级。三是
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建立决策协调机制,推动服务业、旅游业、文化产业联动发展。创新投融资机
制,加大对服务业的投入,鼓励资源型企业投资文化旅游等服务业项目。研究制定支持服务业发展的
政策措施,采取以奖代补和贴息等方式,调动各方面发展服务业的积极性。加强市场监管,建立竞争
有序的市场体系,进一步搞活流通、促进消费。
促进工业集群发展。 产业集群化是推动区域跨越式发展的最佳模式。 一是壮大产业群体,实现
“量变”。突出抓好鲁南煤化工基地、滕州机械制造工业园、市中纺织工业园等重点园区建设,增强
园区承载能力。通过抓投入上项目,打造优势产业聚集区。二是培育大企业集团,实现“质变”。鼓
励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扩股、上市等多种方式膨胀规模,通过自主创新、打造品牌提升水平。
力争3年内,培育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6家、过50亿元的企业6家、过10亿元的企业35家。三是加强
产业配套,实现“聚变”。推广应用关键技术,拉长产业链条,搞好上下游产品生产配套。扶持发展
仓储物流、信息服务、技术辅导等配套体系,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服务。加快专业化分工、市场化联
动、社会化协作步伐,实现资源共享,形成产业发展的协同效应。推动“八大工业集群”迅速膨胀,
力争把煤化工产业做成主导、新型建材产业做成骨干、机械制造产业做成亮点、纺织服装产业做出品
牌、食品加工产业做出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做大规模,提升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调整优化经济结构,首先要优化人才结构。围绕城市转型,积极培养自有创
新型人才,引进急需的特殊人才,用好各类柔性人才。一是引导企业家学习先进管理理念和现代企业
运行方式,造就一支有胆识、有见识、有学识的企业家队伍。二是培养和引进职业经理人,造就一批
懂经营、会管理的技术管理人才。三是积极发展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造就一大批高技能人才和高素
质的劳动者。
(三)着力转变发展方式。更加注重自主创新,更加注重能源资源节约,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提高创新能力。一是进一步提升枣庄高新区产业发展水平,努力把高新区建成我市高新技术产业
发展的主要载体、支柱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二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
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建设,增强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三是突破一批关键技术。集中开展科技攻关,抓好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
和再创新,努力在煤气化、高速数控加工中心、循环经济等领域,尽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核心技术。四是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按照“政、产、学、研、金”相结合的理念,探索建设清洁能源
工程技术研究院等中试基地,加快关键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抓好节能降耗。一是强化结构节能。严格节能评估,加强源头控制,坚决遏制“两高”行业增长。
认真落实新增能耗等量替代制度,年内淘汰40条立窑水泥生产线。优化能源利用结构,积极发展地热、
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二是强化管理节能。实行超耗能加价和差别电价,加强120
家重点耗能企业用能监管。抓好建筑、交通运输等领域节能,倡导机关节能。三是强化技术节能。实
施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利用、工业燃煤锅炉改造等节能工程,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加大环保力度。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坚决控制新污染源产生。加快重点治
污项目建设,提高水污染防治水平,确保在迎淮核查中取得好成绩。抓好电厂脱硫、水泥粉尘治理,
控制城区烟尘排放,改善大气质量。完善环保在线监测网络,严查环境违法行为。深入推进生态市建
设,抓好农村和小城镇环境保护,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努力让人民群众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
的水。
节约集约用地。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加强土地执法监察,实行
违法用地问责。科学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抓好城乡用地增减挂钩、土地置换、存量挖潜等工作,
完善土地储备机制,保障重点建设和民生项目用地。
(四)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扩内需,潜力在农村;保增长,基础在农业;促民生,难点在农民。
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一是加快“两大基地”建设。稳定优质商品
粮基地规模,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加强品种改良和疫病防控,提高粮食产量。完善粮油储备体系,确
保粮食安全。提升特色农产品基地发展水平,抓好先进种植技术的研发、改进和推广,提高樱桃、石
榴、长红枣、花椒、马铃薯、花生等特色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形成“一镇一业”的发展格局。二
是推进农业“四化”进程。加快农业产业化,加大金融扶持力度,提高农副产品加工档次,培植壮大
100个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农业市场化,完善农产品和生产资料流通体系,健全低成本、高效率的流
通网络,培育100个农产品销售市场。加快农业标准化,强化科技支农,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监测、
认证体系,抓好100万亩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农业组织化,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
农民”的发展模式,重点扶持1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
促进农民增收。工业化、城镇化和政府补贴是富裕农民的基本途径。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
快小城镇建设,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壮大镇村民营经济,进一步提升鲍沟玻璃、城头豆制品、
税郭纺织等“十朵金花”的发展水平,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落实好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资补贴、
农机补贴等政策,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覆盖面。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创业
培训,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5万人以上。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当前政府农村工作的重点是服务到位。探索整合涉农部门职能,解决为
农服务缺位问题。大幅度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深入推进“双十双百”工程。加快南水北调截
污导流、胜利渠灌区节水续建项目建设,推进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治淮东调南下工程,实施沿运沿
湖涝洼地和小流域治理。开展农村社区试点工作,建设30家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加大村庄整合力
度,改造农村危房,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改建农村公路400公里,新增3万个农村户用沼气池、2万台
农村太阳能热水器、3万户农村有线电视用户,为400个行政村安装体育健身设施。
(五)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以改革的精神破解难题,以市场的办法推动工作,为科学
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深化各项改革。坚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三规合一”,
探索推进农地、集体建设用地和农村宅基地三项改革,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建立国有资本
经营预算制度,强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探索市属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帮助企业做大做强,促进县域
经济发展。坚持依法治税,推进财税资源优化重组,加快实施企业二三产业分离。健全公共财政体系,
完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提高理财水平。
扩大对外开放。坚定不移地实施招商引资战略,围绕“两省、两地、两国”(浙粤、港台、日韩),
积极开展定点招商。抓住南方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引进一批促发展、调结构、利民生的好项目。
推进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建设,加强对台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加快“走出去”步伐,积极开拓市外市
场。鼓励企业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的进口,促进产业产品转型升级。
发展民营经济。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促进民营企业快速膨胀。开展“民营创业带头人”活动,
培养一批创业者、“起业家”。发挥担保商会、担保公司的作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全面落
实各项扶持政策,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强化金融支撑。搭建银企合作平台,扩大信贷投放规模,最大限度地提高存贷比。优化信贷结构,
创新金融服务,引导金融资金积极投向“三农”、中小企业、民生等领域。加强金融监管,降低不良
贷款率,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深化地方法人银行机构改革,提升金融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六)加快城市建设。围绕打造“江北水乡·运河古城”的城市品牌,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
理水平,树立鲁南“门户城市”新形象。
老城做新。一是新在城区西扩上。加快全民健身中心等重点功能性设施建设,打造融商贸、休闲、
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新区。二是新在旧城改造上。启动长途汽车总站搬迁,启动公交总站搬迁,启动
十电铁路专用线搬出城区,开工建设青檀北路等三座公铁立交,形成更加完善的交通框架。实施三角
花园、人民公园周边地区商业化改造。推进棚户区改造和旧小区整治。三是新在城区水系治理上。实
施西沙河综合治理,改善城区生态环境。四是新在节点建设上。改造提升重点街区、重点部位,建设
一批小公园、小广场、小绿地,为群众提供更多的休闲空间。
新城做靓。一是配置优质教育资源聚人气。建设新城幼儿园,扩大新城实验学校、枣庄职业学院、
枣庄技术学院招生规模,发展中职教育,完善新城教育体系。二是发展总部经济聚人气。实施京沪高
铁车站及广场建设,搞好站前总部商务区规划建设。三是改善生态环境聚人气。推进蟠龙河城市湿地、
金牛岭城市森林公园建设,加快龟山等可视山头绿化工作,打造山水园林城市。四是实施安居工程聚
人气。加快城中村搬迁改造,开发居住小区70万平方米。五是完善城市功能聚人气。推进金沙江西路、
祁连山南路建设,增加薛城与新城连接通道。启动中医院、市民中心建设,建成商务接待中心,完善
供水、供热、燃气管网和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增强新城服务功能。
积极打造“门户城市”。实施枣庄火车站站台改造,年内实现动车组停靠,增加列车线路及班次。
打通城区“断头路”,推动国省道迁出城区,完成104国道改线、枣徐线改建。实施BRT试点,建设新
老城区BRT交通枢纽,构建快速、低价、大容量的公交通道,方便市民出行。推进“一卡通”工程,
加快“数字枣庄”建设。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科学界定市区两级权责,推进城市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市政公用事业市
场化进程。积极开展城市管理上水平竞赛活动,启动城市管理“无缝隙工程”。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整
治,实施净化、亮化、绿化、美化工程,努力使城市秩序更井然、街区更整洁、交通更顺畅、环境更
优美。
(七)提升文化软实力。文化已成为区域综合竞争力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要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
文化建设,促进经济与文化的融合,努力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推进“文明枣庄”建
设。我市文化底蕴深厚,始祖文化、城邦文化、墨子文化、运河文化、工业文化、红色文化在鲁南大
地交汇,构成了特色鲜明的枣庄地域文化。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优秀地方文化,
进一步增强凝聚力、向心力,让外地人更加尊重枣庄,让枣庄人更加热爱枣庄。
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真正使文化单位、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推进文化
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鼓励企事业单位文体设施向社会开放。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加强网
络文化建设。积极发展广播影视、文艺创作、新闻出版等文化事业,做好文物保护。抓好广播电视村
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五项“文化惠民工程”,开展
多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群众生活。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一是实施一批文化旅游项目。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推进文
化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台儿庄古城重建步伐,力争一期核心区年内建成。推进中兴矿山地质公园、
墨子文化城、 铁道游击队影视城、 冠世榴园园中园、汉诺庄园等项目的规划和建设。充分发挥各区
(市)资源优势,建设微山湖湿地国家度假区等一批各具特色的温泉、湿地、生态园,打造温泉度假
基地、生态湿地之乡。策划节庆、演艺、体验等文化旅游项目,办好运河文化美食节、柳琴戏文化节、
民俗文化展、文化舞台剧等活动,努力实现由“卖资源”向“卖文化”的转变。二是完善配套服务。
注重商业与文化、旅游的结合,重点引进一批餐饮名店、星级酒店和快捷酒店、商业名店、专业市场。
建设台儿庄至小瓦屋、山亭至莲青山、冯卯至水泉、新城至石榴园、新城至奚仲故里、涛沟河大桥等
旅游观光道路,加快景区道路改造升级,完善路标引导、停车场站。突出地方文化特色,积极开发旅
游商品。健全“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服务体系,提升旅游综合服务能力。三是着力拓展
游客市场。建立市、区(市)两级旅游促销基金,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制作枣庄文化题材的影视作品,
提高旅游资源知名度。精心设计旅游线路,策划“江北水乡二日游”、“枣庄人游枣庄”活动,吸引
更多的游客。
二、着力改善民生,建设和谐枣庄
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切实关心百姓的衣食住行、安危冷暖,越要认真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
问题,越要高度重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危房改造和标准化建设,
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稳步推进区(市)教师工资统筹发
放,逐步缩小城乡教师工资差距,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加强枣庄学院、枣庄职业学院学科
建设。深化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体制改革,激发办学活力。
(二)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坚持卫生公益性质,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抓好医疗卫生
资源整合。实施400所农村卫生室规范改造,建成19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
到100元。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重大疾病预防控制水平。加快发展中医药事业。加强医疗质
量和医药费用监管,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提高非公有制企业、个体工商户和灵活
就业人员的参保率。全面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80%。完善企业基本养老金正常调
整机制,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
月190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000元。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每人每年提高200元。开工经
济适用房30万平方米,建设廉租住房860套。加快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抓好对困难弱势群体的
救助。
(四)推进平安枣庄建设。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强化城乡社区警务工作。完善应急管理
体制,提高公共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积极推进“五五”普法和“四五”依法治市。畅通民意诉求
渠道,妥善化解矛盾纠纷。严格食品药品质量监管,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毫不放松地抓好安全
生产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坚决防止重大以上事故发生。
(五)进一步发展其他各项事业。夯实计划生育基层基础,突出控制违法生育、降低出生人口性
别比两个重点,稳定低生育水平,改善人口结构。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承办好第十一届全运会跆
拳道和女子足球项目。扎实做好对口支援北川县小坝乡工作。搞好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建设,推进
新形势下的双拥共建。积极发展民族宗教、知识产权、妇女儿童、红十字、残疾人、老龄、人防、气
象、地震、档案、史志等各项事业。
各位代表,民生连着民心。对老百姓而言,多一人就业,多一些保障,多一点收入,多一份平安,
是每个家庭幸福的源泉。尽管今年我们将遇到更多的困难,但是,对民生的投入,只能增加,不能减
少;民生工程的覆盖面,只能扩大,不能缩小;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只能提高,不能降低。各级政府
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办好100件惠民实事,改善民生,促进和谐,努力让全市人民过上殷实舒心的生
活。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严峻的经济形势,对各级政府执政能
力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必须按照“亲民、务实、和谐、高效、廉洁”的要求,加强自身建设,推进管
理创新、制度创新,把政府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一)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精神状态决定事业成败。面对当前经济形势,既要头脑冷静,
科学务实;又要坚定信心,奋发有为。要大兴学习之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把工作目标定在“夺标、
创城、争名次、出经验”上,不说空话大话,更不说风凉话、泄气话,多办实事,以强烈的使命感和
只争朝夕的精神,攻坚克难,推动事业发展。
(二)不断提升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没有执行力,就没有公信力;没有公信力,就没有凝聚力。
既要重作风建设,更要重制度建设,完善抓落实的“三项制度”,做到责任到人、督查到位、一抓到
底、赏罚分明。搞好机关效能监察,坚决克服“不作为”和“乱作为”,提高行政效率。推行政务公
开,转变政府职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到社会发展和管理上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57项行政
事业性收费项目。恪守权由民授、权必制约的法治理念,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
和社会各界的舆论监督。要言出必有行、行之必有果,凡是对人民群众承诺的事情,都要尽最大努力
落到实处。
(三)加强廉政建设。既要建设廉洁政府,又要建设廉价政府。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实行“一岗双责”。进一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始终牢记
“两个务必”,树立节俭意识,推行公务卡结算制度,行政经费预算缩减6%。发挥好监察、审计部门
的职能作用,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的监督制约,确保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以反腐倡廉
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各位代表!今年,我们将迎来共和国60周年华诞,枣庄的现代化建设即将展开
新的画卷,使命崇高,任重道远。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
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奋发图强,加快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枣庄,为创造更美的家
园、更好的生活而努力奋斗!

责任校对 宋 娜 薛传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