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4&A=4&rec=67&run=13

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一是以食品药品“三网”建设为重点,大力加强了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建设。全市
64个乡镇(街道)全部设立了食品药品监管所(站),2481个行政村(居)都配备了信息监督员。实
现了人员、办公地点、基础设施三到位。区级食品药品监管局与每个监管所(站)签订了年度目标责
任书,并对全体监管人员进行了上岗培训。
二是省、市两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扎实开展。峄城区被确定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单
位,台儿庄区被确定为市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单位。两个区的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专门下发文
件,将食品安全纳入政府2007年目标管理考核,成立了示范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将创建任务细化分
解到各级各部门,并通过广泛宣传、强化培训、加强指导,软硬件建设一齐上,确保了创建工作进度
和质量。
三是开展了食品安全专项整治。1、认真开展了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先后开展了小作坊、桶
装水、河豚鱼、猪肉及副食品质量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全市桶装饮用水在巩固上年整治
成果的基础上,又责令停产整顿26家企业,取缔黑窝点2处,查处有问题饮用水500余桶。在河豚鱼专
项检查中,对薛城区某酒店经营河豚鱼案件进行了严肃处理。在猪肉等副食品质量专项检查中,及时
发现并处理了峄城区某养殖场加工储存病死禽肉案件,对1500千克病死禽肉进行了无毒化处理。为确
保夏季食品安全无事故,枣庄市于7月15日至9月15日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夏季食品安全监督检查活动。
全市共检查各类生产、经营单位3720家,立查案件121起,端掉黑窝点29个,处罚款24.38万元,有效净
化了夏季食品市场,最大程度地遏制了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现象。2、针对城头豆制品开展综合整治活
动。年初,市政府针对城头豆制品问题专门召开了全市食品安全工作会议,对城头豆制品的新基地建
设、老市场规范整治以及行业标准等进行了全面规划,相关部门明确工作职责,细化分解任务,实行
目标责任管理。山亭区已彻底关停了城头豆制品老市场,老市场的加工业户实行转产。新基地建设按
照“十化”标准(标准化生产、集约化建设、企业化带动、品牌化发展、市场化销售、科技化研发、
服务化保障、组织化管理、现代化监管、政策化推进),规划建设了120亩豆制品标准化生产基地,
总投资1.6亿元,分两期建设。现在,新基地视频监控设施已建成运行,10家企业基础设施也已建成,
设备基本到位,其中10家标准化企业已经投入生产。城头豆制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已具备了集中规范生
产的条件,3、发挥组织协调、综合监督作用,食品安全环节监管成效明显。农产品环节全市595家种
子农药经营户全部建立了“两帐两票、一卡一书”制度,全市蔬菜、果品及“三品”认证农产品合格
率达到90.4%。屠宰场生猪受检率达到100%,检出病害畜禽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食品加工环节通过
开展生产加工企业和生产加工区域整治,使生产加工企业获证率达到85.1%,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82.4
%。服务业办公室通过开展猪肉专项整治行动和生猪定点屠宰专项整治,使县城以上生猪进点屠宰率
已达到100%,乡镇生猪进点屠宰率达到98%。山亭区、市中区率先在全市开展争创农村食品示范店活
动,以此促进农村食品市场健康发展。餐饮消费环节通过行政许可、餐饮消费安全等专项整治活动,
使食品餐饮单位持证照经营率、建立原料签证制度率、签订食品卫生承诺书率、法人或负责人培训率、
食品卫生管理员制度落实率和量化分级率均达到100%。全市供销社系统通过大力推进农村现代流通服
务网络建设,积极发展连锁经营。通过加强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为解决农村市场产品质量和
食品安全问题提供一个有效防范的网络通道,食品安全流通行政村覆盖率达50%以上。
四是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在全市广泛推开。在对峄城区、台儿庄区和山亭区开展试点创建的基
础上,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在全市五区一市全面开展,峄城区进一步实施省级食品信用体系建
设示范县创建工作。全市信用体系试点建设工作已经涵盖规模以上食品企业16家,种植养殖基地53家,
食品生产企业217家,食品经营企业73家,餐饮企业221家,定点屠宰企业24家,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
用。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各区(市)逐步建立起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促
进全市食品行业健康发展,努力推进和谐枣庄建设。
五是组织开展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全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得到提高。7
月17日在峄城区成功演练了一次由IV级升为Ⅲ级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处置过程。通过演练,进一步提
高了全市各级各部门应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抵御食品安全风险的应急处置能力。全年全市没有发生
重大食品药品市场监管 一是创新稽查工作机制,始终对制售假劣药品的违法行为保持高压态势。通
过建立稽查协作区体制,建立覆盖全市信息收集网络、畅通案件举报渠道等措施,建立了全市稽查执
法一体化体系和药品执法快速反应机制。
二是源头控制,切实抓好药品、医疗器械的生产监管。重点监督检查生产企业是否按照GMP的要
求组织药品生产,是否存在未经审批擅自生产药品和配制制剂的行为。要求企业必须有与药品生产规
模、品种相适应的质量检验机构、场所、人员和仪器设备;确保从合法资质单位购入原辅料、包装材
料;确保对生产和配制用原辅料、包装材料做到批批合格;成品的取样、检验、留样规范,做到批批
全检,不合格成品不放行。
三是严格按照GSP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做好药品经营企业的监管。依照法律法规的审批标准,严
格把握药品经营的准入门槛,确保审批的药店软硬件必须符合保证药品经营的质量要求。对经营企业
从规范进药渠道抓起,在各药品经营单位推行了凭证式药品购进验收记录,每个品种、每个批次的药
品都能清晰地了解其来龙去脉。强制要求质量管理人员在职在岗,质量管理体系健全并有效运行。
四是确保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环节的质量。重点要求医疗机构药品采购规范,供货单位资质合法;
必须执行药品逐批检查验收制度;按储存温湿度要求存放药品,对过期失效药品及不合格药品按规定
单独存放,有效控制。
五是充分发挥药品检验在药品监管工作中的技术支撑作用。为了搞好药品检验,市局投资100多
万元对市药检所进行了装修改造,充实更换了先进的检验设备仪器,从国家重点的药科大学招收高素
质的药品检验人员,市药检所已成为全市判定药品质量优劣的法定权威机构。省局装备的药品监测车
自4月份正式投入使用以来,作用明显,正逐步成为发现假劣药和确保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手段。
六是不断深化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在医疗器械监管中,以生产企业、经营市场和医疗机构为重
点,开展经常性的针对不同品种和领域的专项治理整顿,为医疗单位的大型设备类器械建立了电子动
态档案,随时掌握设备的使用运行状况。同时,不断延伸监管触角,开展了医疗器械监管“进商场入
社区”主题执法活动,打击无证经营使用医疗器械的行为。
2007年,开展了药品市场集中整顿和专项整治。重点开展了打击制造邮售假药违法行为的专项整
治。同时,强化对城乡结合部、农村药品市场的监管,打击以搞义诊、义卖、药品宣传等形式变相销
售假劣药品的违法行为;加强了对医疗机构制剂的监管,对不按标准配制、私自配制、擅自对外销售
等违法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加强了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疫苗、血液制品、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等
产品的监管;加强了对认证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管,查处违反GMP、GSP规定的行为。

基层基础建设 继续加强基层队伍建设。按照省政府及省局的要求,成立了2个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分
局,即市中区分局和薛城区分局。全市五区一市全部建立了食品药品监管局,并正常行使监管职能。
镇(街道)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建设工作也成效显著。
一是建立了根植农村、体系健全的药品监管网络。在赴外地学习考察并对全市情况进行深入调查
研究的基础上,写出了调查报告,向市政府提出了关于加强乡镇(街道)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建议,
为市编办起草了关于增加乡镇(街道)食品药品监管职能的通知,随后在峄城区开展了试点工作。市
编办正式下发文件,峄城区率先在各镇街成立了食品药品监管所。全市64个乡镇(街道)已全部建成
了食品药品监管所,并正常开展工作,成为了基层食品药品监管的重要力量。
二是加快建立覆盖面广、便民惠民的食品药品供应网络。把“三网”建设放在统筹城乡发展、建
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局中去把握,按照“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政策扶持,法律规范”的原则,抓
好供应网建设。按照国务院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要求和有关政策,鼓励诚信度高的连锁企业和批
发企业向农村延伸网点和开展集中配送,建立农村食品药品超市,扶植诚信企业做大做强,促进农村
食品药品市场秩序的进一步规范。
三是做好三个方面的结合文章,建立推进农村“三网”建设深入发展的长效机制。农村“三网”
建设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使“三网”建得起、立得住、运行好,并且能够长期发展、高
效运行,我们着力做好三个方面的结合文章。一是与“新农合”相结合,努力探索两者相互补充、相
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二是与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相结合,使“三网”建设和诚信体系建设相
互促进,共同提高。三是与推进“规范药房”工作相结合,强化对农村药品市场各个环节的监管。
(孙守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