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4&A=4&rec=61&run=13

耕地保护 严格落实基本农田“五不准”,完善了基本农田保护巡查和调整补划备案制度;制定完善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招投标制、法人制等六项制度;聘任评标专家,建立项目评标专家库;组织开展了
项目评优活动,确保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成优质工程。全市基本农田面积21.35万公顷,保护率达88%。
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确保全市建设用地占补指标。实施国家、省和市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26个,
总投资2.88亿元,总规模9.3万公顷,新增耕地面积4 70.75公顷。

建设用地管理 在保证耕地面积不减少的情况下,积极配合国家重点项目建设用地申报工作,实现了
耕地占补平衡。本年度全市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达9287亩;共组织、审核上报6批规划修改材料,参与
审查18批(个)建设用地报件,共上报规划修改土地总面积8942.5亩,已批复面积6102.88亩,保障了
招商引资、重点项目落地建设。坚持集约合理利用土地,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对用地
项目进行严格审查。通过审查,核减用地面积150亩,因不符合规划重新选址的项目2个,对不符合产
业政策的4个项目坚决不予供地。加强房地产开发供地宏观调控。一方面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供应,
另一方面,结合旧城改造,通过土地收购储备,盘活利用城镇存量建设用地用于房地产开发。通过调
控供地总量,抑制房地产投资过快增长,促进了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节约集约用地 一是节约集约用地得到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专门听取节约集约工作
汇报,市长带领国土、经贸、财政等部门深入市南工业区,现场调研城镇闲置存量土地的盘活利用工
作;市政府召开节约集约用地经验交流会,隆重表彰节约集约用地的企业,在全市树立节约集约用地
的典型。二是盘活存量土地。经调查,全市城镇内可供盘活利用的存量土地有99宗,面积6403亩。其
中,闲置的有32宗,面积5358亩;批而未供的土地9宗,1045亩。与此同时,加强土地储备,充分发挥
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经营性用地达到100%招拍挂出让,全市招拍挂出让土地84宗、2164
亩,成交价款16亿元。三是开展“挂钩”试点工作,经国土资源部审查同意,全市第一批挂钩试点共
争取建设用地指标92.6公顷,已全部落实到位。3月10日,顺利通过了省厅的阶段性检查。四是“空心
村”改造初见成效。坚持分类指导、逐步推进、量力而行,引导改造“空心村”,充分利用村内闲置
地,遏制村庄建设外延对耕地的占用。峄城区、山亭区“空心村”治理效果明显。全市共改造“空心
村”15个,腾出土地460亩。五是投资强度提高,全市7个开发区都推广建设了多层厂房,投资强度平
均每亩达到127万元,国泰化工项目的投资强度达到每亩700万元,全市涌现出一批节约集约用地的典
型。

地籍管理 完善地籍系统信息化基础管理工作,按照省厅部署,在全市开展了地籍管理规范化建设活
动,城镇变更地籍调查有序展开,地籍信息管理系统初步建立,地籍成果资料应用领域拓宽。全面落
实土地登记代理制度和公开查询制度。

规划管理 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度计划和用途管制制度,全面实施建设项目预审。深入开
展农村土地调查和城镇地籍调查,进一步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开展了“四查清、四对照”
和上一轮规划研究评价等资料收集和论证工作,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奠定了基础。全面
完成了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详查工作。各区(市)全面完成了原详查资料和成果资料的收集整理、外业
调查和与周边地区的接边工作,向省厅提交了申请验收成果报告。

测绘管理 加强测绘资质与测绘市场管理,对全市27家测绘单位重新调查摸底,严格认定资质。实施
测绘项目登记和成果汇交制度,加强业务监管,严格测绘市场准入。开展了测绘档案管理认证和测绘
质量保证体系认证。联合市保密和公安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全市涉密地图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保
密工作进行了抽检,强化了有关单位的保密责任意识,进一步落实了各项保密措施。积极做好测量标
志管护,开展测量标志普查,共查证245座,完好率65%,对68座新建C级GPS控制网标志点、79座III等
水准点逐个巡查。 加强基础测绘投入, 组织编制“数字枣庄”地理空间基础框架方案,编制2007版
《枣庄市地图》和《枣庄市多功能电子地图》。开展地图市场集中清查,共收缴各类违法地图产品35
余件,依法打击了违法出售地图产品行为,净化了全市地图产品市场秩序。

矿政管理 一是推进资源整合。按照《枣庄市矿产资源整合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已整合煤矿13个、
膏矿5个、石灰石矿45个、铁矿3个。全市矿山企业数比2005年底压减了27%以上,总数控制在232个
以内。通过资源整合,有效杜绝了越界开采问题,初步解决了小、散、乱的问题,促进了资源开发规
模化、集约化。二是开展山石资源专项整治。按照政府主导、国土部门协调、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
原则,全市划定35个禁采区、20个限采区和30个准采区;关闭禁采区内矿山113个,做到“三个不留”,
即不留人员、不留采矿设备、不留建筑物;市中区、薛城区强化已毁山体治理,全市投入资金212万
元治理23处。三是开展矿山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对全市52处煤矿和16处膏矿进行拉网式排查,相邻矿
山进行互查,严查非法开采和超层越界,通过检查,排除安全隐患6处,提出24条整改意见,促进了
安全生产。四是深化矿业权制度改革。着力解决“双轨制”问题,大力推行招拍挂方式出让采矿权,
共收取采矿权价款4600万元,矿权市场建设取得新进展。五是强化日常监管。落实省厅“八条措施”,
加大日常、季度、半年和年末的监督检查;健全完善矿山监督检查档案;对全市204个矿山全部进行
了实际生产能力的核实。六是组织开展了对全市矿山企业2006年度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情况的年
检工作,年检率为97.89%,抽检率为31.37%。征收矿补费3257余万元。

地质环境保护和矿产资源勘查 一是加大地质环境治理。及时编制《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突
发性灾害应急预案》,健全汛期值班、险情巡查和灾情速报制度,建立群测群防小组39个,加强隐患
排查,开展灾害危险性评估和治理。筹集40万元,重点治理山亭区徐庄镇双山崩塌灾害,圆满完成村
庄整体搬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开始收缴。编制了25个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和治理方案。莲
青山、龟山两个省级地质公园建设进展顺利。二是规范勘查管理。建立勘查项目“月调度、季报告、
半年检”制度,实行查处、整改问责制度,部署开展了本年度勘查项目检查工作,责令13个不合格的
勘查项目限期整改。组织实施2个省级矿补费勘查项目,投入资金110万元。完成对1996-2005年度共36
个矿补偿费项目清查总结工作。三是加强储量管理。更新完善矿产资源登记统计库,加强了对乙类矿
产资源储量管理工作。组织开展矿产储量动态监测管理,实施矿山报损、注销储量管理,完成建设项
目压覆资源调查评价,组织地质资料全面清查工作。

国土资源执法监察 一是执法监察体系进一步完善。市、区(市)、镇(街)三级执法联动机制初步
形成,充实了执法监察人员,改善执法装备条件。滕州市拨专款300余万元为执法监察大队和22个基
层所配置捷达车23部。采取预防和查处相结合的方式,落实动态巡查制度,对重点区块开展重点监控,
有效遏制了各种违法行为的发生。全市开展动态巡查380余次,发现制止各类国土资源违法行为100余
件次。 二是集中开展“土地卫片” 专项行动。查处违法用地145宗,除省厅立案的2宗外,结案135件
(另外8件诉期未到尚未移送法院)。收缴罚没款5170.92万元,收回复耕土地320余亩,建议给予违法
责任人党纪政纪处分73人,移送公安机关9件,追究刑事责任5人。三是扎实开展“百日行动”。经查,
全市经批准的开发区7个,面积36.8878平方公里,没有擅自违规扩区和擅自设区或以“工业集中区”
等名义占地问题;全市“未批先用”的建设项目6件、占地1823.52亩,主要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
国家重点工程占地。查出“以租代征”农村集体土地110宗,实际占地1727.19亩;按照“边清查、边
处理” 原则,全部立案查处,结案71件,收缴罚没款834.13万元,建议给予违法责任人党纪政纪处分
50人,移送公安机关8人;公开曝光案件2起,逮捕3人。四是积极做好国土信访工作。共受理各类来
信来访291件(次),对90起违法案件全部进行立案查处,查处率达到100%,国土资源局荣获枣庄市
委、市政府授予信访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韩帮巨 王焕柏 汤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