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4&A=4&rec=196&run=13

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综述 全区总面积538.5平方公里,辖6个镇(办事处),198个行政村(居委
会) 。2007年底全区总人口30.3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04万人,人口出生率
9.7‰, 死亡率4.5‰, 自然增长率5.2‰, 全区有少数民族17个,3680人。
2007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75.6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45亿元,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46.68亿元,
增长19.0%;第三产业增加值18.53亿元,增长16.8%;三类产业比重为:13.8:
61.7:24.5。

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实施了农业结构调整“万户示范工程”、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三十工程”,粮食品种优化、产量稳中有增,“三水”
农业、菌菜、林果、畜牧等特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无公害农产品达到11种,
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省小康绿化先进县”。2007年全区农
业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8.49亿元, 比上年增长3.8%, 全年全区粮食总产量
27.47万吨, 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全年棉花总产量0.05万吨, 油料总产量
0.15万吨,水果总产量1.06万吨,蔬菜总产量70.50万吨,增长-1.5%,肉类总
产量2.16万吨,禽蛋产量1.32万吨,奶类总产0.61万吨,水产品总产量0.69万
吨,增长1.3%,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完成红旗闸灌区配套、2.6万亩沿
运涝洼地整理、5万亩农业综合开发等261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农业生产条
件明显改善。动物疫病防控、护林防火、抗旱防汛等工作扎实有效,维护了
农业生产安全。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全部取消了农业税,累计兑现各类惠农
资金3930万元,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实
现了村村通油路、 通客车,80%的自然村通上自来水;帮扶转化经济薄弱村
22个,创建市级文明生态村23个、经济强村31个,农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继续实施平原绿化、荒山造林,“四旁”植树等“造绿富民”工程,全年人
工造林面积714公顷。零星植树达180万株,增长12.5%,木材采伐量9850立方
米,增长8.3%。2007年全区农机总动力26.92万千瓦,增长了3.1%,农林牧渔
业用电量为280万千瓦时,下降0.4%。

工业经济 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工业效益稳步提高。2007年全区实现工业增
加值 44亿元,比上年增长18.5%,有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136家,实现增加值
40.26亿元,比去年增长29.1%,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73.04亿元,增长39.1%,
工业实现利税18.33亿元,增长22.8%;实现利润11.54亿元,增长23.9%。规
模以上的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402569万元,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
点。通过改制盘活了原区石膏集团总公司、天工织造有限公司等国有、集体
企业12家,联合王晁水泥、泉兴水泥、东源水泥、新宏煤矿、昊申纸业、热
电厂技改、百斯特橡胶、丰元化工草酸硝酸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百斯
达碳黑、海扬王朝高档牛仔布、华锦纸业、鲁棉纺织扩建、张山子煤业技改、
闫布煤矿技改及对外股权收购等项目正在实施。优势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与
2006年相比,原煤生产能力增加到180万吨,水泥生产能力增加到800万吨,
机制纸生产能力增加到34.21万吨,草酸生产能力增加到6.4万吨。全区纳税
过千万元的企业增加到8家。

城市建设 环境保护 2007年末,全区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0%,比上年提高
了13个百分点。 自来水供水能力达到0.6万吨/日, 供热面积达20万平方米。
2007年,新建、改造各级各类公路717公里,新建了园区中心路、北二环路,
改造城区道路17条,治理城区河渠8条;建设了古运公园、长捷广场、金光广
场、街心公园和城区北入口景观。完成了4万吨污水处理厂一期及污水管网
建设,城市园林绿地221.9公顷,新增城市绿地30.8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
率达到了37.6%。 城区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6.9平方米, 小城镇开发竣工面积
25.2万平方米。实行了城市环境层级管理和新老城区一体化管理,城区道路
和水面实现了全天保洁。集中整治马路市场、违法建设等,规范了市容秩序;
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城乡面貌有了新改观。全区共有资质三级以上
的建筑企业9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3200万元,增长65%,已建成污水处理厂
1座,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6%。全年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15个,完成投资
额2100万元,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100%。全年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含二
级)标准天数达338天。

固定资产投资和非公有 (民营) 经济 2007年, 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32.84亿元,增长25.6%,其中规模以上的投资30.07亿元,增长24.7%,第一
产业投资1.40亿元,增长26.2%,第二产业投资25.78亿元,增长32.8%,其中
工业投资22.28亿元,增长20.9%。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28.26亿元,增长
51.5%。随着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民营)经济不断壮大,年末全区非公
有制(民营) 经济有3571家, 注册资金6.23亿元,增长12.8%,个体工商户
3114户。非公有制(民营)经济纳税额3.39亿元,增长23.7%,占全部税收的
83.8%。

财政、 金融和贸易 2007年,全区地方财政收入2.47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
22.2%,税收总收入4. 05亿元,增加0.82亿元,其中国税2.35亿元,地税1.70
亿元。 金融运行平稳,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0.34亿元,比年初增加
0.91亿元,增长4.7%,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17亿元,比年初增加1.56亿
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7.24亿元,增加0.77亿元,增长4.7%。消费品市
场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9.77亿元,增长17.3%,其中城市消
费品零售总额14.13亿元,增长18.2%,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5.64亿元。2007年
全区对外开放程度显著提高,实现进出口总值3127万美元,增长9.1%,其中
出口总值2949万美元,增长15.6%,新批准境外企业(机构)3家。新签利用外
资项目5项,实现利用外资1043万美元,增长28.9%,

交通、邮电和旅游 2007年,继续实施“村村通”工程,新修水泥路70公里,
全区206个村实现了通客车,有效地解决了农村群众出行难问题。年末公路通
车里程717公里,全年完成客运量178万人,旅客周转量8010万人公里,公路
货运量189万吨,货物周转量2.17亿吨公里,港口货物吞吐量800万吨,船舶
运力达102万吨,营业性运输车辆达1233辆。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
业务总量6650万元,固定电话用户4.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6万户(不含中
国移动公司),全区互联网用户达6000户。全区特色旅游资源开发和红色旅
游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启动了运河古城恢复建设项目,对大战纪念馆、李宗
仁史料馆、贺敬之文学馆、战史陈列馆、清真古寺进行了配套改造,被评为
“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之一。 全年旅游人数达68.5万人次, 增长
0.3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55亿元,运河古镇保护开发工作已经启动。。

社会事业 2007年,全区科技事业取得新成果。有12项科技成果获市级以上
奖励。全年专利申请量41项,授权专利13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完成23.11亿
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2.8%。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区有普通
高中3所,在校生0.59万人,普通初中13所,在校生1.34万人,小学61所,在
校生2.06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240人。投资2685万元,改造中小
学危房4.76万平方米,新建校舍3.87万平方米;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调减
农村小学27所;投资2500万元,完成了枣庄二中东扩拆迁、枣庄三十九中扩
建和六中创省级规范化学校工作;投资860万元,实施“三新”工程和远程教
育,更新中小学课桌凳5万套,教育教学条件明显改善。文化事业繁荣活跃,
全区拥有艺术表演场所2个,文化艺术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电视台1座,
有线电视用户1.5万户,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医疗卫生水平明显
提高,2007年,全区投入2000多万元,新建改建区直医院、镇街卫生院门诊
楼、病房楼1.1万平方米;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群众达到19.6万
人,累计为农民报销医药费563.7万元。加强食品药品监管,维护了群众饮食
用药安全。 竞技体育事业成绩显著,全年共获省级以上奖牌35枚,其中金牌
16枚,银牌8枚,铜牌11枚。

人民生活 2007年,全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2585元;增长14.2%,人均消
费性支出为7632元,增长21.1%;农民人均纯收入4760元,增长10.6%,农民
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74元,增长9.3%,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年末全区参
加城镇养老保险人数20948人,增加6160人,全年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
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3.11万人、1.41万人、1.67万人、0.7634万人和
0.672万人, 比上年分别增加0.62万人、 0.16万人、0.27万人、0.1334万人和
0.042万人。 全年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6600万元, 增加1164万元; 支出
6309万元, 增加1560万元。 全市最低生活保障救助4875人。其中,城镇低保
2106人,农村低保2769人,全市福利彩票销售950万元,增长11.8%。筹集社
会福利基金95万元。直接接受社会捐赠款130万元。年末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
单位有床位2000张,收养各类人员1577人。

(提启银 杜 慧)

区级机构及领导人

中共台儿庄区委员会
书 记 刘玉冰
副书记 霍媛媛(女) 张永刚
常 委 刘玉冰 霍媛媛 张永刚 张贺泽 朱开国 秦 健(女)
张法远 刘文强 赵学文(2007年2月任职)
张心礼(2007年6月任职) 徐景劝(2007年11月任职)
杜宜俊(2007年12月离任)
台儿庄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主 任 刘玉冰(2007年12月任职) 栗广梓(2007年12月离任)
副主任 杜宜俊(2007年12月任职) 孙步海(2007年1月任职)
张体军 杨宝苓(女) 颜炳珍(2007年1月任职)
杨连武(2007年12月离任) 李清军(2007年12月离任)
孙洪涛(2007年12月离任) 龙宗顺(2007年12月离任)
台儿庄区人民政府
区 长 霍媛媛(女)(2007年1月任职)
副区长 张贺泽(2007年1月~2008年6月任职)
张 伟(2008年6月任职) 朱开国(2007年1月任职)
陈广良 孙法民(2007年1月任职)
魏秀成(2007年11月任职) 张德琦(2007年11月任职)
林 捷(女)(2007年11月离任)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台儿庄区委员会
主 席 侯景奇(2007年12月任职)
张景福(2007年12月离任)
副主席 奚培良 刘福国 魏明道 朱崇礼
高怀荣(女) 张健民(2007年12月任职)
贺懋莹(2007年12月离任)
中共台儿庄区纪委检查委员会
书 记 杜宜俊(2007年11月离任)
刘文强(2007年11月任职)
台儿庄区人民武装部
部 长 柳海涛
政 委 张心礼

镇、街道办事处简介

涧头集镇
镇党委书记:张怀珠
镇 长:龙宗杰
涧头集镇位于枣庄市最南部的苏鲁交界处,总面积145平方公里,辖32个行政
村、81个自然村,社会总人口6.4万人。2007年全镇GDP实现15.23亿元,同比
增长24%;税收收入实现4311万元,同比增长70.2%;财政收入实现2600万元,
同比增长14%; 全年共植树65万株, 推广优质小麦20000亩, 按方施肥面积
32100亩。完善建设养殖小区5个,新发展养殖专业户300家。投资45万元对全
镇水利设施进行了更新维修,实施了粮食直接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资综
合补贴和能繁母猪补贴。配合完成了206国道建设工程,加强了对村村通公路
的管护。继续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文明生态村创建工程、边界村整治工
程和新能源推广工程,全镇已有4.43万人吃上了自来水, 5个村达到市级文
明生态村创建标准,2个边界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366户农民用上了沼气。
新开发小城镇建设面积1.2万平方米,投资110万元建成了10个标准化村级人
口文化大院,落实了“两免一补”政策,提高了教师工资待遇。进一步完善
了新农合制度,农民参合率达93.14%。继续加大了对残疾人、五保老人等弱
势群体的救助力度,扩大社会保障惠及范围。加强治安防控网络建设,全镇
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16%。2007年,被评为全市民政工作先进乡镇、全市发
展民营经济突出贡献乡镇、平安枣庄建设先进乡镇、全省消防平安建设先进
乡镇、全省第五批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第二次农业普查全国先进集
体。

马兰屯镇
镇党委书记:张克垒
镇 长:曹恒超
马兰屯镇地处台儿庄城乡结合部,总面积109.8万平方米,人口5.8万人,辖
属37个行政村、2个居民委员会。大力实施加快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
体化三大战略,逐步形成了以东部工业园区、中部淀粉板材加工区、西部奶
制品加工区为主的发展格局。工业方面,目前,全镇共发展投资过亿元的枣
庄祥和乳业、超越淀粉公司、翔宇淀粉公司、一方膏业、大千塑业、海华丽
针纺等龙头企业10家, 发展投资过千万元的企业60多家,累计发展民营企业
300多家,形成了以淀粉、板材、彩印包装、食品加工、服装针纺、农副产品
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农业方面,发展并形成了“瓜菜、池藕、丰产林、畜
牧养殖” 四大主导产业, 发展沿运池藕2000多个,瓜菜面积3万亩,丰产林
10000亩,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32家。教育方面,全镇18所中小学校有12所
实现了楼房化,有14所学校达到了市级规范化标准,连续3年有4位高考学生
被清华、北大名牌高校录取。大力实施村村通公路、村村通自来水、村庄道
路硬化三大工程,已完成道路硬化130公里,在全区率先实现村村通公路,有
5万名群众吃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镇被授予市级文明镇、市级先进集体、
市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镇、市级新型生育文化示范镇、市级招商引资和发展
民营经济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泥沟镇
镇党委书记:张礼春
镇 长:邱志干
泥沟镇总面积124平方公里,总人口6.3万,辖55个行政村,78个自然村。镇
东部有3600万吨的石膏资源和3000万吨的煤碳资源,西部有2亿吨的石灰石资
源,中部有180万立方米的水资源。目前,全镇已形成了以水泥、石膏、炼铁、
建材、机械制造、石膏深加工、农副产品深加工的工业体系,农业特色经济
形成了桑蚕、菌菜、林果、养殖为主的四大主导产业。其中西部九星山自然
风景区地处山水相映的佟庄村,旅游资源丰富,潜力较大。一期开发工程已
全面展开。同时,该镇是黄淮海平原优质商品粮开发基地,全镇粮经比例达
到1:1,其中丰产林面积7500亩,菌菜6600亩,桑园6万亩,养殖小区、养殖
厂36处,百棚基地8处,全镇各类大棚18000个,千亩大方6处。全镇形成了东
西林果种植、南北菌菜加工的农业产业化格局,“仙芝”牌蘑菇被命名为省
内外绿色无公害知名品牌,成为全省十大食用菌生产基地之一和中国平菇之
乡。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2亿元,增长17.6%;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069
万元,增长25%;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7亿元,增长19.3%;农民人均纯收入
达到4850元,增长7.5%。

邳庄镇
镇党委书记:姜 妍
镇 长:孙殿镇
邳庄镇位于台儿庄区东郊,辖26个行政村, 41个自然村,人口2.8万,耕地面积
4.8万亩。近年来,邳庄全面实施“农业立镇、工业强镇、文化兴镇、旅游活
镇”战略,依托运河资源,凭借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区位优势,积极壮大工业
经济规模和实力,大力发展三水特色农业,精心开发生态旅游产业,充分挖
掘民间文化资源,全镇形成了以“三水农业”、观光旅游和运河经济为主体
的经济带、文化带、风景旅游带格局,经济社会事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三水”特色农业稳步发展。邳庄镇内河流纵横,水资源丰富。镇充分利用
这一优势,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形成了
闻名遐迩的“三水”(水稻、水田藕、水产养殖)农业生产基地,造就了一
条亮丽的生态农业观光线。工业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民营经济迅猛发展,招
商引资成效显著。来自韩国、美国、上海、浙江、江苏等国内外数十家企业
相继落户邳庄,现已形成以造纸、板材、机械加工、港航、农产品深加工等
具有地方特色和规模的工业体系,其中板材加工园区被枣庄市政府定为特色
产业基地。晨升纸业、鑫耀源纸业、纤缘服饰、东星玩具、锦泰造纸机械、
通宇网毯、中天丝绸等一批企业呈日益做大做强之势。

运河街道办事处
街道党委书记 雷福同
办 事 处主任 李 宏
运河街道办事处,位于台儿庄区驻地,为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面
积12.5平方公里,辖13处社区居民委员会,耕地面积6000亩,总人口5.3万人。
运河街道办事处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丰富。运河故道环绕城区,“黄金
水道”京杭运河横贯东西。辖区内有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李忠仁史料馆、贺
敬之文学馆、台儿庄烈士陵园等人文景点,清真古寺、北城门、台儿庄车站
等战争遗址保存完好,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已被评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
地和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作为山东省重点工程的运河古城恢复建设,以
“大战故地、江北水乡、运河古城、时尚生活”定位,还原明清历史风貌和
民俗风情,恢复汪渠相连的古城水系,将再现“商贾云集,船舶迤逦,一河
渔火,夜不罢市”繁华场景。2007年,全街完成财政税收本级867.3万元,同
期相比增收200万元,增长16%; GDP完成9.36亿元,同比增长18%;经济的
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带动了街道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街道先后荣
获“枣庄市发展民营经济突出贡献单位”、“平安枣庄建设先进乡镇(街道)”、
“枣庄市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枣庄市首批小康乡镇”、“平安山东
建设先进基层单位”、“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省明星乡镇”、
“全国亿万农民体育健身先进单位”。

张山子镇
镇党委书记 褚衍池
镇 长 王晓丽
张山子镇总面积112平方公里,辖46个行政村,65个自然村,总人口5.2万人。
2007年全镇GDP 11.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240
万元,工商税收146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50 元,全年规模以上企业产值
达到19.5亿元,工业经济呈现出和谐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农业经济发
展上,以林果、瓜菜、养殖三大主导产业为重点,全镇林果面积达1.5万亩,
秋西瓜面积达5000亩,蔬菜大棚发展到2000个,共发展养殖小区12个,养殖专
业村20个,养殖专业户4000户,注册了“穆柯寨”国家级无公害甜桃、秋西瓜
品牌,农民人均增收300多元。社会事业发展方面,新建两处教学楼,完成了
善庄小学危房改造、中心幼儿园搬迁改建;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
合率达92%;全镇村村通公路里程达91公里;全面实施农村通自来水工程,
“户户通”通自来水率达85%以上;大力实施“一池三改”工程,新建沼气
池302个;新建敬老院房屋40间,办理农村低保162户;开展二胎孕情全程服
务,连续六年保持了市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乡镇称号;在全市率先实施农村治
安“双保” , 深入推进“鲁苏边界平安镇”建设,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
“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基层单位”,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平安枣庄建设模
范镇”。

责任编校 苏广智 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