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化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4&A=4&rec=171&run=13

中国(枣庄)柳琴戏艺术周暨柳琴戏高层论坛 2007年10月18~22日,中国
(枣庄)柳琴戏艺术周暨柳琴戏高层论坛成功举办。该论坛由文化部社会文
化司、山东省文化厅、枣庄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戏剧家协会支持,江苏省
文化厅、安徽省文化厅、河南省文化厅、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联办,
山东省艺术研究所、枣庄市委宣传部、枣庄市文化局承办,共有四省十市参
加。在柳琴戏高层论坛上,来自北京、山东、江苏、河南、安徽等省市及俄
罗斯的70余位中外专家学者就柳琴戏的历史、现状以及传承、保护和发展进
行深入探讨。本次活动授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琴戏的保护、研究和发展工
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枣庄市人民政府“金柳琴”奖。颁发了组织奖、剧目奖、
导演奖、编剧奖、演员奖等九类二档75个奖项。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007年8月,枣庄市文化局重新整理女娲神话、鲁班传
说、伏里土陶、鲁南花鼓、鼓儿词等5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第二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内,在取得1项国家级名录和9项省级名录的
基础上,对本市重点文化项目进行了普查和整理,通过专家论证评选并面向
社会公示,共有4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枣庄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 2007年,枣庄市开展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建设,依托市图书馆建成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枣庄市支中心网站,拥
有千兆局域网,采用电信和网通双网与因特网相连,多台高端服务器组成的
功能强大的服务器系统,具备接收和传送国家、省发布的文化信息资源的能
力。至年底,五区一市已全部建成区级支中心,基层站点实现党员干部现代
远程教育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共建共享,覆盖全市城乡的共享工程体系
已基本建立。

《汉画石语》出版 枣庄市汉画像石资源十分丰富,它以其鲜明的地域特色,
独特的文化张力,在鲁南苏北、豫南鄂北、陕北和四川四个汉画像石中心区
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充分发掘汉画像石资源,市文化局从2006年8月
开始编撰《汉画石语》一书。此书遴选了本市出土的179幅汉画像石拓片,并
配以10万余字的国学知识作为“链接”,体例独特,内容丰富,成为研究枣
庄历史文化的又一部重要参考资料。2007年11月,该书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全国新华书店公开发行。

社会文化活动 2007年1月22日, 由市委宣传部、 市文化局共同举办的全市
2007年度“文化下乡”活动启动仪式在薛城区邹坞镇驻地举行。市文化局向
邹坞镇文化站赠送了彩电、DVD等物品,开展了送戏、赠书、写春联、送年
画、送电影、发放文化文物法规宣传材料等活动,深受当地群众欢迎。2月25
日,在新城市政广场、东城区光明广场及各区(市)都举行了隆重的民间游
艺展演,数十支民间游艺队伍和庄户剧团表演了舞龙灯、划旱船、扭秧歌等
民间传统项目。在首届山东省农村文化艺术节活动中,枣庄市承办了书画展、
民族器乐、声乐比赛活动。在省艺术节的决赛中,枣庄市共获得金奖6个,
银奖16个,铜奖17个,优秀奖35个,总成绩居全省第一。
7至8月,2007“广润生物杯”光明之夏广场艺术节在光明广场成功举办,
共演出10余场。7月份“戏曲风采月”,以戏曲专场为主题,市艺术剧院和滕
州市柳琴剧团为观众献上精品柳琴、豫剧传统戏和现代戏。8月份“校园文
化月”,以中小学生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和人才济济的青少年文艺天地为主
线,充分展示市青少年良好的精神面貌。“七·一”、“八·一”晚会,歌
颂了人民解放军保国卫民的英雄事迹,展现了香港回归10年来所取得的巨大
成就。还先后举办庆春节民间书画工艺美术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庆
祝香港回归十周年大型图片展览、庆祝建军八十周年名家邀请展、庆祝中国
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书画展、故乡情——陈锡山书法展览以及
枣庄市青少年儿童器乐大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农村电影放映工程 自2004年以来,枣庄市率先在全省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
程, 并于2005年建立起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专项资金财政补贴制度, 市、区
(市) 、 乡镇(街道)三级财政每年拿出230多万元,用于农村电影放映。
2005年至2007年,在全市农村免费放映故事片8万多场、科教片4万多场、幻
灯3万多场,惠及观众3000多万人次,连续三年实现了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
提前5年达到了全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规划的总体目标。2007年5月,在全国
农村电影工作会议上,枣庄市作了典型发言,成为全国颇具特色的农村电影
工作的一大亮点。

图书工作 全年累计采购图书6956种,13156册,订购报纸、杂志597种,总
价值30余万元。 回溯建库15000余册图书。共接待读者232685人次,外借图书
253589册次,新增读者2923人,解答读者咨询5126条,编制二次文献12种、决
策信息参考6期。实行老年人凭老年人优待证、现役军人凭现役军人证免费
阅览报纸、期刊的优惠措施。积极参加上级学会活动,参加了中国图书馆学
会2007年会及山东省图书馆学会年会“京杭大运河沿岸城市公共图书馆馆长
论坛”、省“十佳书香家庭”评比等活动。举办了全市图书馆基础业务培训
班两期,开展业务学习考核,对市图书馆内文献进行了两次全面核查。开展
“知识拥军”、“流动书箱百里行暨迎‘六·一’献爱心”、“世界读书日”
和图书馆服务宣传周、“读书日里评图书”、“书虫排行榜”和“三下乡”
等活动,让书香飘满社会各个角落。

文化市场管理 2007年,加强了对网络文化市场的技术监管,利用市、区两
级“净网先锋”监控管理平台对全市400余家网吧进行监督管理,不定期下载
各项数据,对网吧主机离线或客户端安装率不达标的网吧严格按照相关条例
规定进行处罚,对三次检查均不达标的网吧予以停业整顿。
加大文化市场稽查力度,引导业户有序守法经营,对各类非法经营活动
进行严厉查处,全市文化市场经营秩序良好,并在网络技术监管、农村文化
市场执法检查和业户法律培训等方面均走在全省前列,网络文化市场特别是
农村市场的经营秩序得到了明显改善。2007年,被文化部网站和山东省文化
市场执法网做为基层工作经验推广。枣庄市文化市场稽查队被省文化厅记集
体三等功,被枣庄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再次命名为2007年度市级文明单位。
年内,开通了枣庄市文化市场网(http://www.sdzzwhzf.cn)和枣庄文化
市场行业协会网(http://www.sdzzwh.cn/whsc)两个网站作为枣庄市文化市场
管理服务信息平台,负责向社会公布文化市场工作政务信息,宣传文化市场
管理政策和法规,对文化市场重大事项进行公示。网站由政策法规、综合新
闻、执法动态、在线举报、队长信箱等模块组成。通过网上政务公开,使社
会各界了解本市文化市场建设,参与文化市场管理,对各类违规经营行为及
时查处,为文化市场经营者提供更全面的服务,更好的促进文化市场高效、
健康发展。

专业文化生产 2007年6月,创排了反腐倡廉题材的大型豫剧现代戏《清河弯
弯》,并在市辖区内巡回演出。7月,组织参加第五届“中国戏剧文学奖”
评选。崔明伟的话剧《聊斋》获小型剧本一等奖,论文《虚景生实乾坤大口
假象传真耳目新》获艺术论文三等奖,崔明伟与刘柏峰、李颖芳合作的戏曲
《榴花红》和《姑苏恩义》获大型剧本奖。8月,组织参加由中国艺术家协
会等主办,中国文化部支持的全国第三届“德艺双馨”艺术大赛。王霞获中
青年组(戏曲)金奖,赵君获青年组(歌曲)金奖,郭琪获少年组(戏曲)
金奖。9月,“中国戏曲红梅奖”(山东赛区)大赛中,郑玲获器乐演奏一
等奖,王霞、白明梅、王洪琴、卞清伟、戚媛媛、孙中晶、马安林获表演二
等奖,陆亚洲获器乐演奏三等奖,宋兰云、陈瑞江、梁强、刘秀娟、张磊、
宋士方、郭琪获表演三等奖,赵君、任安兴获表演奖。其中,王霞获得山东
赛区复赛二等奖。崔明伟、刘柏峰在《戏剧丛刊》(2007年第6期)发表大型
古装戏曲剧本《姑苏恩义》。10月,在国家文化部、省文化厅和枣庄市人民
政府等举办的首届“中国(枣庄)柳琴戏艺术周暨柳琴戏高层论坛”上,大
型柳琴现代戏《厚土》获得剧目奖等11项奖励。其中,吕佩、方肇瑞获编剧
奖、李颖芳获导演奖、崔明伟获舞美设计奖,邵小环、陈玲、戚光照获表演
一等奖,李磊、孙培义、邵光亚、戚媛媛获表演二等奖。江淑君、李颖芳、
陆寅、崔明伟的5篇戏剧专业论文获得论文奖。

文博工作 为保护文物安全,依法对峄城滨河花园二期工程、枣庄供电公司
生产调度中心工程、华电十里泉电厂扩建工程、华电滕州热电厂二期工程等
项目进行了审核;配合京杭大运河申遗、南水北调、东调南下、京沪高铁、
枣临高速、枣临铁路、东沙河治理、墓山汉墓发掘、八一电厂扩建等20多个
大中型建设工程开展文物调查勘探,清理收藏各类文物300余件。其中,对京
沪高速铁路工程开展的文物考古调查中发现工程范围内涉及文物点20处;对全
长93.9公里的枣庄段运河本体、运河周边环境、沿运不可移动文物、非物质
文化遗产等进行的调查中,掌握了详细的文化资源分布和保存情况。通过举
办学术活动、专题讲座、设立专栏、咨询台、发放资料、悬挂200余条幅、免
费开放公共博物馆和纪念馆、举行公益鉴宝、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揭碑仪式等
形式,组织开展宣传纪念“文化遗产日”活动。配合公安机关严厉打击文物
犯罪,先后查处滕州庄里西遗址盗窃文物案、薛国故城保护范围内违法建设
案、峨山砖场取土破坏文物案、千山头文物被毁案等4起案件,缴获涉案文
物100余件,有力地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保护了国家文化遗产安全。
加强文物执法队伍建设,组织参加执法培训,换发行政执法证,开展执法大
检查,加强文物看护员的管理,依法办理龙泉寺、女娲遗址公园的保护手续
等。
(杜大伟)

运河文化研究

综述 为加强枣庄市运河文化研究、保护和利用,经市委、市政府同意成立
枣庄市运河文化促进会。2004年11月5日召开一届理事会一次会议,会上聘请
了名誉会长、选举产生了会长、副会长。市委副书记王建荣,市委常委、常
务副市长李峰,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周杰华任名誉会长,市人大原副主任褚
庆方任会长,市人大原副主任李庆山、赵恩法、市政协原副主席王伟才、市
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苑继平、市航运局原局长董运启、航运局局长刘春俊任
副会长,董运启兼任秘书长。会议提出了市运河文化促进会坚持服务于经济
建设中心,组织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开展枣庄区域运河文化的研究、保护和利
用的指导方针。2006年、2007年一届理事会先后召开了第二次、第三次理事
会议,充实调整了促进会理事成员。现74名理事中,由热心于运河文化研究
的专家、学者、机关在职和离退休老同志组成,其中大学本科学历的32名,
高级职称的26名(教授、副教授5名)。

加强运河文化研究 市运河文化促进会的主要任务是对枣庄段运河文化进行
收集、挖掘、整理,研究、继承、弘扬,促进保护、开发、利用。几年来,
就京杭大运河枣庄段的开凿、形成、功能、地位和作用进行全面深入研究、
论证,特别对枣庄段运河的“科技价值”、“生态价值”积极组织挖掘、研
究和整理工作。

拟定重点课题,组成若干个课题小组,分工查找史籍资料,撰写论文。先后
召开4次运河文化研讨会,交流学术论文26篇,使枣庄运河文化的物质、非物
质遗产的研究论证,形成了比较有价值的科研成果。通过不同形式的宣传,
使更多的人较深入地了解枣庄段运河及其价值和作用,提高了“枣庄段运河”
的知名度,扩大了枣庄市的影响。

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市运河文化促进会立足“推动”和“促进”的工作原
则,在开展运河文化研究的过程中围绕中心,坚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
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决策建言献策。先后写出《关于赴南方沿运城市的考察
报告》、《关于利用运河滩地种植浅池藕的建议》,《关于修复重建三公祠
的建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十分重视,对报告、建议作出批示。如峄
城区古邵镇在利用运河滩地鼓励农民养殖浅池白莲藕的经验,向市委、市政
府写出建议报告,市政府领导批示后,分管副市长召开财政、农业、航运、
运河管理、旅游等有关部门及峄城区负责人专题会议,研究推动发展的问题。
古邵镇由2007年种植浅池藕300亩,2008年发展到1000亩,提高了经济效益,
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生态环境。在发展浅池藕的基础上,古邵镇又规划
建设“古运荷乡生态农业观光园”,这些都为沿运“四带”建设及运河人文
自然风景带建设增添了新的景点。

山东省第三次运河文化研讨会 省委宣传部、省人文自然遗产保护与开发促
进会确定与枣庄市委、市政府联合在枣庄举办山东省第三次运河文化研讨会,
会议主题是“运河人文自然风景带建设”。市运河文化促进会积极配合市委
宣传部做好会议的筹备和会务工作。研讨会于2007年8月21至23日在枣庄市召
开,解放军装备技术学院原副院长贺茂之少将,省政府特邀咨询张昭福,省
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苗枫林,省政协原副主席李殿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王
凤胜,省人文自然遗产保护与开发促进会会长于德普,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与
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阮仪三,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教授、
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主任阙维民,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
导师安作璋,枣庄市委书记刘玉祥,市长陈伟,市委副书记邓滕生,市委常
委、宣传部长周杰华,副市长王亚,市政府秘书长张鲁军,市运河文化促进
会褚庆方、李庆山、赵恩法、王伟才等市老领导,副会长苑继平、董运启、
刘春俊及沿运城市德州、聊城、泰安、济宁的运河文化促进会负责人130人出
席了会议。会上,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李群作了书面讲话,省委宣传部副部
长王凤胜、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苗枫林、省政协原副主席李殿魁、省人文
促进会会长于德普及市长陈伟分别讲话。会议进行了深入广泛的学术交流,
共发表论文35篇,市运河文化促进会的论文《京杭运河枣庄段的历史地位和
作用》作了大会发言。枣庄市另有《运河考略》、《略论枣庄运河文化的历
史渊源、个性特征和发展趋向》和《浅谈运河古镇台儿庄》等21篇论文作了
书面交流。这次会议对枣庄运河文化给以新的定位,对提高枣庄段运河和枣
庄市的知名度,促进枣庄市运河文化的挖掘、整理、保护和利用起到了积极
的推动作用。
(市运河文化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