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学院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4&A=4&rec=161&run=13

综述 2007年底,学院占地1005亩,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在校生近1.2万
人。设有中文、政法与历史学、外国语、数学与信息科学、物理与电子工程、
化学化工、生命科学、旅游与资源环境、体育、音乐、美术、财经、教育技
术与传播、计算机科学等14个系,设有30个本科专业、34个专科专业,涉及
文学、理学、法学、工学、管理学、教育学、历史学七大学科门类。学院现
有教职工826人,专任教师473人,教授、副教授193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
师280人。3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9人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教师奖,17人被
评为省市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学院教学科研设施完备,图书馆建筑面积
1.61万平方米,藏书88万余册,另有115万余元的电子图书和大型数据库。学
院重视实验室建设,设有计算机中心、分析测试中心、网络与现代教育技术
中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000万元。学院建有墨子研究院、学习科学研
究所、古文化研究所等,一些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学
院公开出版《枣庄学院学报》和《枣庄学院报》。学院积极开展国际教育交
流合作,与美国塞浦尔斯大学、韩国马山大学建立了友好学校关系,与俄罗
斯新西伯利亚国立技术大学、澳大利亚南岸职业技术及继续教育学院签订了
合作办学协议。学院以优异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先后荣获“枣庄市突出
贡献单位”、“山东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省级“花园式
单位”、“山东省2004年度服务业先进单位”和“富民兴鲁奖”等称号;14
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和全国学联授予“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
进单位”称号,连续13年保持全国“模范职工之家”荣誉称号。

教育教学 2007年,学院召开第二次教学工作大会,进一步明确教学工作的
中心地位、教学质量的首要地位、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和教学投入的优先地
位,使教学工作做到领导、政策、经费、管理、服务五落实。实施教学质量
工程,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教学改革立项、精品课
程、优质课程建设、教学名师、院级品牌专业与特色专业建设等各项工作的
年度考核验收。深入开展“教风学风建设月”和“考风建设月”活动,在全
院牢固树立“质量立校”观念。启动系级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进一步完
善了系级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实施方案,加强系级内部管理,建立各系自
查和院级评估相结合的系级规范化建设长效机制。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数
学方法论”教学团队被省教育厅评为省级教学团队。学院根据地方经济建设
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新增日语、动画、舞蹈学、机械设计制造
及其自动化等四个本科专业。2007年开设公共选修课118门,为培养学生学习
兴趣,扩大学生知识面提供了条件。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全省高等
学校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强品牌专业、特色专业
建设,其中数学教育专业被省教育厅评审为省级特色专业。

教师管理 2007年,学院根据《枣庄学院引进人才实施办法》、《枣庄学院
兼职教师、特聘教授聘用管理暂行办法》,规范了人才引进及管理,启动优秀
人才培养工程,聘任兼职教师8人,特聘教授15人。实施学科带头人引进培养
工程,中青年教师硕士化工程和中青年学术骨干培养工程,全年引进博士生
2名、硕士51名,定向培养博士研究生7人,在职硕士37人。修订完善《枣庄
学院专业技术职务晋升量化考核暂行办法》,按照“六公开、一监督”原则
(公开政策条件、公开岗位职数、公开竞聘办法、公开业绩成果、公开考核
结果、 公开聘用名单, 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做好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
2007年,共评审通过高级职称人员6人,副高级职称人员14人。学院实施青年
教师导师制度,充分发挥优秀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帮助青
年教师树立高尚的师德、师风,培养严谨治学的态度,提高教育教学艺术,
做德艺双馨的优秀教师,青年教师的培训、培养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

招生与就业 为了提高学院知名度,改善生源结构和质量,学院招生范围扩
展到全国22个省、市。2007年,全院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近1.2万人,其中本
科生6277人,实现了办学规模历史性的突破;成人教育在籍生3578人;电大
开放远程教育学生2560人,基本形成了以普通教育为主体、成人教育与电大
教育并重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加
强就业指导和人员培训工作,制定了《枣庄学院就业工作考评办法》,加强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通就业指导卫星专网,采取“走出去”和“请
进来”的方式积极开拓就业市场。举办了枣庄市人才交流洽谈会暨枣庄学院
2007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全国150余家用人单位到会,提供了2600多个岗位,
为毕业生搭建了就业平台。有50余名学生通过“三支一扶”计划,12名学生
奔赴新疆志愿服务。2007届毕业生就业率师范类达到89%,非师类87%。

科研工作 2007年,全院申报厅局级及以上课题37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研
立项项目4项,在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山东
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项目等自然科学类国家、省部级项目中实
现了零的突破,走在同类院校前列。另有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山东省
教育厅计划项目8项,枣庄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9项。学院加大省级重点学科
“课程与教学论”(筹建)的建设力度。组织专家对院重点(优势)学科进
行年度考核评估,对年度结项课题进行抽查考核。年内,召开学院首次科研
工作大会,对今后的科研工作做了全面部署,进一步明确科研工作思路。充
分发挥学院人才、智力优势,以贡献求合作,以服务求支持。与市民营经济
发展委员会合办产学研合作座谈会,与海化煤业化工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使
学院与地方经济建设的结合不断加强。学院紧紧抓住地域特点,突出特色,
打造品牌,成立了鲁南文化研究所等14个研究机构。成功承办山东省2007年
高校科研统计工作会议、山东省高校物理年会和山东省高校地理学年会。

学生工作 2007年,学院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构建学生张扬个性、发挥特长
的环境和平台。深化“两课”教学改革,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进宿
舍、进社团、进网络的新“三进”工作。在同类院校中率先完成德育评估工
作。制定了学生工作创新推进计划,从公寓建团、社团建团、提高学生的维
权意识等多个方面进行创建活动,完善了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健全了运行机
制。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举办科技讲座、科技
竞赛等活动,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
文化活动,举行了学院首届“十大优秀学生”、“十佳学风标兵班”表彰暨
典型事迹报告会,组织参加了一系列比赛、竞赛活动。在省第十届“挑战杯”
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先后获得二、三等奖,荣获山东省大学生志愿
服务西部计划实施工作优秀组织单位、第十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
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组织单位、全省红十字模范学校等荣誉称号。第16次
获山东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第
14次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联合授予全国
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充分发挥学生家
长在学生教育中的作用,认真完成了《学生家庭报告书》的填写和邮寄工作。
全面修订《枣庄学院学生手册》,集中时间在全院学生中开展遵纪守法教育
活动,加强了学生的法制观念和遵纪意识。为便于学生的集中教育与管理,
利用暑假前时间,集中对全院学生住宿进行了调整,做到了以系、班为单位
的集中住宿管理。建立“奖、贷、助、补、减”特色助学体系,提供勤工助
学岗位548个,发放各类奖学金和生活补助570多万元,获学生国家生源地助
学贷款670余万元。实施《枣庄学院特困生学费减免办法》,为经济困难学生
顺利完成学业,成长成才提供了有力保障。学院制定了《关于加强辅导员、
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辅导员、班主任考核办法》、《关于机关
科级干部兼任班主任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建立了辅导员队伍选聘、管理、
培养、发展的长效机制,规范了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

对外交流与合作 2007年,学院继续保持与美国塞普尔斯大学、韩国马山大
学的友好院校关系,并与韩国平仄大学新建立了友好院校关系。年内,学院
与澳大利亚南岸学院合作办学招收了首届留学生。先后聘请10名外籍教师来
校工作,接待了澳大利亚、英国、日本、韩国的部分高校考察团。学院也组
团出访了俄罗斯、韩国和日本的部分高校。成功承办国际世界语节学术报告
会。
(仝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