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健全规划落实的支撑保障体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4&A=3&rec=725&run=13

为确保“十一五”任务目标的顺利实现,必须完善政策措施,为规划实施提
供有力的组织领导、政策调控、科技人才和工作机制保障。
(一)调整优化投资消费结构,增强持续拉动能力。一是多渠道筹集建设资
金。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政府的引导作用和企业的投资主体作用,多元化
开辟融资渠道,建立投资稳定增长的内在机制。加强重大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完
善项目储备制度,保证重大项目建设的有序接替,做好项目的规划指导、咨询论
证和筛选申报工作,形成项目建设“开工一批、竣工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循
环。加强地方政府与银行的沟通合作,稳定银企合作机制,实现信贷投放优化与
结构调整的有机结合。优化资金投向,确保重大项目建设的需要。打破跨所有制、
跨行业、跨地区经营限制,鼓励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采取横向联合、租赁、兼
并、参股等形式,最大限度地盘活存量资产。充分发挥好商业银行的主渠道作用,
支持符合产业政策并纳入战略重点的企业加快发展。用足用好国家财政金融政策,
积极争取国债资金、预算内资金和专项政策资金。积极建立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
机制,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资金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二是加
大投资结构调整力度。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进一步调整投资存量,优化投资增
量,提高投资效益。对规划确定的事关全局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要集中力
量解决好立项、征地、拆迁、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服务等方面的问题,确保工程
进度。加大对重点公共服务项目的投入,财政资金要优先保障对农村公共服务、
卫生、科技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环境资源保护等领域和项目的投入。积极探
索支持优势产业集群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资金政策,对带动能力强、竞争优势
大、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大项目,加大前期研究、启动经费和资本金
注入的支持力度。通过各种途径,引导社会资金参与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强化
产业政策的约束力,从源头上控制盲目投资和低水平延伸。三是优化投资环境。
落实和完善支持鼓励社会投资的各项政策措施,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各方面
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努力扩大民间投资。大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社会环境,
增强环境吸引力,激发全社会投资创业的积极性。面向全社会建立公开透明的投
资政策和投资项目信息服务系统,引导社会资金的合理流向。四是努力扩大消费
需求,为经济良性循环和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奠定基础。拓宽居民增收渠道,提高
居民收入水平,改善居民消费预期,激活即期消费。改善消费环境,积极培育新
的消费热点。扩大助学贷款规模,激活教育需求;加快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推行医疗服务价格公示制度,促进医疗服务需求;激活住房二级市场,扩大住房
消费;优化汽车消费和服务环境,规范发展旧机动车交易市场,促进汽车消费。
努力改变农村消费环境,促进城乡消费结构有机接续。
(二) 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健全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实施“12345”人才培
养工程,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优化人才工作环境,努力建设规模适量、素质优良、
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的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
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五支人才队伍,更好地开发人力资源。在“十一五”期间,
实现全市人才资源总量年均增长10%以上, 到2010年各类人才中具有大专以上学
历的达到60%以上,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才队伍总量达到20万人,每万人中人
才数由现在265人达到500人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术工人总数的比例达到全省平
均水平以上。 培养100名以上党政领导后备人才。有计划地选派一批骨干到各级
党校、重点高校、境外培训研修,注意选拔年轻干部、高知识层次干部以及具有
基层工作经验的干部充实党政机关,坚持选调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锻炼。
培养200名以上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建立企业经营管理者资格认证制度,
选派企业高层和骨干人员参加工商管理培训、出境培训或到对口企业、上市公司
挂职锻炼, 建设一支精通国际经济和法律的复合型管理人才队伍。培养300名以
上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推行以聘用制为主要内容的用人制度,建立有利于提高拔
尖人才待遇的分配机制,重点培养一批急需的金融、财会、外贸、法律以及信息、
生物化工等高新技术方面的专门人才。培养4000名以上高技能人才。建立高技能
人才评价认定体系和“首席技师”制度,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发挥企业主体作用,
加快培养企业短缺的高技能人才。培养5000名以上高层次农村实用人才。重点加
强农民转移就业引导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其他各类实用致富技能培训,积极
扶持、帮助农村实用人才开展科技推广、生产经营和创业活动。以机制创新为重
点,全面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创新人才的评价使用机制,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
要素参与分配。大力加强人才市场体系建设,完善人才信息网和人才市场信息发
布制度,促进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
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中心环节,促进经济增长由资源依
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增强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一是健全以企业为主体
的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作用,重点抓好科技成果推
广示范企业、行业技术开发中心、科研龙头企业建设,在优势资源开发领域、优
势加工制造业领域取得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发挥具有良好成长性
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生力军作用,鼓励其建立科研
开发机构。中型以上企业和科技型企业都要建立科研开发机构。鼓励企业加大研
究开发投入力度,企业技术研究开发经费的投入要达到当年销售收入的1%以上,
高新技术企业要达到5%以上。二是创新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围绕“三农”和优势
农产品产业发展,特别围绕农副产品深加工,突出县域“一品一业”或“多品多
业”特色科技中心建设,建立以农业龙头科技企业为主体、以公益性服务为基础、
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鼓励创建完善农村各类科技专业协
会、合作社等新型组织,加强农业龙头科技企业的科技能力建设,完善科技企业
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等形式多样的科技服务模式。建设面向农民的科技服务信息
网、优势农产品网和电话信息服务网,以网络为依托形成新的农业科技服务方式。
三是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整合各类科技园区,加快形成以枣庄高新技术开发区、
鲁南化工高科技园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区,加快高科技孵化园建设,构筑高新
技术产业新高地。推动枣庄高新区实现从外延式发展向科技创新的内涵式发展转
变,吸引高校、科研单位与区内企业联建中试基地和技术开发机构,吸引更多的
在研或中试项目进入孵化。加快发展鲁南化工高科技园,以新型气化炉的研制开
发为基点,形成研究、开发、设计、制造、技术服务一体化发展格局。大力扶持
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群,带动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四是完
善促进创新的机制和政策。深化科研机构改革,支持以从事经营性服务为主的科
研机构进行股份制改造。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
力转化。发挥政府财政投入在科技投入中的引导作用,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科技投
入体系。广泛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全民科技素质。
(四)加强政治文明建设,推进依法治市进程。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
主与依法治市的统一,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切实抓好“四五”
依法行政和“五五”普法规划的全面实施。重大问题决策过程中,征求人大、政
协、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的意见。对人大议案、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建议案,
根据法定程序认真研究采纳,执行落实到位。支持和保证人大通过组织人大代表
视察、检查和评议等活动实施监督,认真倾听政协、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
人士提出的意见、批评和建议。扩大群团组织有序的政治参与,进一步拓宽监督
渠道,增强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有关决策执行情况的透明度。完善村民自治、城
市居民自治和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建立和完善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健全领导、专家、群
众相结合的决策机制、高效协调的执行机制、严密有效的监督运行机制。重视人
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进一步完善信访制度,确保信访渠道畅通。认真落实党风
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强化对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主要
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完善对权力的监督约束机制,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
腐败。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严格按
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须
赔偿、违法要追究。扎实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和基层依法治理,加强司法监督,
维护司法公正。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在全社会形成学法、
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切实做好民族工作,不断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健康发
展。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
(五)创新实施机制,保证规划落实。规划是履行政府职能、引导促进经济
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据,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创新实施机制,切实解决
重编制、轻实施的问题,充分发挥规划组织动员全社会力量、推进现代化建设的
积极作用。一是充分发挥年度计划、专项规划落实总体规划的作用。要搞好年度
计划,把纲要提出的任务目标分解到每一个计划年度中,保持实施的连续性;抓
好市里确定的重点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的编制工作,搞好与总体规划的衔接,保
证重点领域规划目标的实现,形成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年度规划落实总体规划
的合力。二是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要实行规划目标责任制,及时分解落
实规划中具有可操作性的发展战略、任务和政策,明确部门分工,落实部门责任,
并将其列入政府考核目标。市规划主管部门要跟踪分析总体规划的执行情况,加
强增长速度、经济效益、就业水平、价格宏观调控目标的监督预警,定期向市政
府报告,及时向社会发布,自觉接受各级人大、政协对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相关部门负责重点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的跟踪分析,并接受市规划主管部门的监
督检查。三是建立和完善规划评估修订机制。建立规划中期评估制度,总体规划
由市政府组织评估,重点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由规划编制部门组织评估,根据评
估结果对规划进行调整修订。当经济运行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由于其他重要原因
使经济运行偏离规划目标太大时,市政府应及时提出调整方案,报请市人大常委
会审议批准实施。四是加大对规划纲要的宣传力度。要面向社会、面向大众,利
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规划的宣传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
识,使实施规划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各级政府和领导都要提高规划意识,树
立长远发展观念,自觉以规划指导各项工作,增强工作的系统性和连续性,结合
实际,贯彻落实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
实施“十一五”规划,对于枣庄实现历史性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
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意义。全市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解放思想,干事创业,
同心同德,锐意进取,为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