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枣庄办事处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4&A=3&rec=404&run=13

综述 农村信用社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初,是实行社员民主管理,为广大客户提
供各项金融服务的金融组织。枣庄市农村信用社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已发展成
为资金实力雄厚、 金融产品齐全、 服务功能完善、网点遍布城乡的金融机构。
2005年底,全市共有6家县级联社,193家营业机构,在职干部职工共2071人。存
贷款总量、 增量名列全市金融机构前茅。到2006年3月末,全市农村信用社各项
存款余额达86.87亿元,占全市金融系统存款余额的21%;各项贷款余额74.18亿元,
占全市金融系统贷款余额的27.2%。

支持新农村建设 全市农村信用社围绕市委、市政府农村经济发展战略和工作部
署,积极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不断创新支农服务方式,优化贷款结构,加
大信贷投入。 到2005年底,全市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达67.05亿元,比年初
增加14.8亿元,增长28.32%,其中农业贷款余额43.1亿元,比年初增加11.32亿
元。全年累计发放金额147.14亿元。2006年1-2月份各项贷款新增3.48亿元,余
额达到70.53亿元, 3月份各项贷款较年初新增加6.1亿元,实现了与地方经济良
性互动、社农双赢。
推行“阳光”办贷,不断改进服务。一是建立综合办贷服务大厅,实行固定
时间、固定人员,为农户提供办理贷款和咨询等业务,减少了贷户在途往返时间,
增强了贷款透明度,杜绝了人情、违规贷款现象,增强了信用社与农户亲和力。
二是及时调整授信额度,尽力满足农户贷款需求。三是扎实推行贷款证、贷款上
柜台、联保贷款等便民措施。到2005年底,全市共发放贷款证116162个;设立贷
款上柜台网点72个,占比达82%;组建联保小组19064个,较好地解决了农民贷款
担保难问题。

开展信用工程建设 广泛深入开展了以“评定信用村(户),争创信用乡(镇)”
为主题的农村文明信用工程建设,在“信用户”的评定工作中,注重发挥农村基
层党组织监督、参与、协调和引导作用,请村干部参与资信评定,参与项目评估。
对信用村、 信用户, 实行贷款优先、利率优惠,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取得了
“双评双赢”的良好效果。

坚持“四个面向”不断优化信贷结构 全市农村信用社围绕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
发展,进一步细化市场,不断拓宽信贷服务空间。一是面向农村市场,促进农村
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把农户作为支持的重点,不断扩大小额农户贷款的限
额和发放范围,加大对优质、高产、高效、反季、绿色农业的信贷投入,加大了
对个体工商户、专业大户、农产品加工及运输业等的信贷支持。二是面向城区社
区,拓宽金融服务领域。跟着农民进城,嫁接支农模式,重点支持了位于商贸中
心、批发市场等经济密集区域的一大批个体工商户。全年累计发放贷款15.6亿多
元,共支持城区个体工商户2.6万余户。三是面向中小企业,助推民营经济发展。
采取牵线搭桥组建各种形式的担保商会和“公司+基地+农户” 的方式,把信贷
资金向企业产业链深处延伸。重点支持了科技含量高、市场份额大、产供销一条
龙,能够带动地方种养业、加工业发展的鲁南牧工商联合公司、捷利木业有限公
司等一大批农业龙头企业。四是面向社会事业,积极培育潜在市场。积极开办困
难大学生助学贷款、下岗职工再就业贷款等业务,到2005年底,全市农信社助学
贷款余额1140万元,比年初增加1111万元。同时积极支持了旅游业项目,发放贷
款2200万元,重点支持了抱犊崮、莲青山、红荷湿地等旅游开发项目,促进了枣
庄市旅游业发展。实现了良好的自身效益和社会效益。
(崔洪亮 高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