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4&A=11&rec=72&run=13

【统计调查】 认真组织实施工业、投资、建筑业、房地产业、批零住餐业、
重点服务业、社会、科技、农业等领域各项常规统计调查工作。按照上级统
计部门要求,对全市59个乡(镇)、涉农办事处“2013年乡(镇)社会经济
基本情况年报”实行联网直报。与市委宣传部共同开展文化产业统计工作;
与市发改委协同开展100个重点项目监测;与市经信委联合加强工业运行监测、
工业技改统计、 节能减排监测统计; 与市科技局联合开展高新技术、R&D
(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统计;与市住建局开展城镇化、棚改、房地产等统
计;与市妇联共同完成妇女儿童调查及主要数据发布工作等。扎实做好2014
年度人口抽样调查和劳动力调查工作,认真设计调查抽样方案,制定调查工
作流程,事前开展清查摸底,事后进行质量抽查,保证调查数据基本平稳。

【经济普查】 一是查清结构。查清全市各类单位基本情况,摸清二、三产
业发展规模及布局,查清产业组织、产业结构现状和主要生产要素构成,查
清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产业和小微企业及个体经营户的发展状况。
全面更新覆盖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和基础信息数据库,绘制边
界清晰的普查区电子地图。二是摸清家底。对全市28124家法人单位、6476家
产业活动单位和218907户个体工商户逐一进行台账登记、PDA定位、拍照、
数据采集和上传,高质量地完成全市第三次经济普查入户登记工作。三是保
障质量。落实数据质量和在线跟踪审核专业负责制,市、区(市)分专业进
行普查在线审核、数据质量监控。采取普查登记现场督导和事后数据质量抽
查验收相结合,将数据质量控制贯穿至经济普查全过程,先后开展四次集中
督导检查,对经济普查出现的具体问题现场进行解答、解决。经过省局抽查
和比对分析,全市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质量总体水平符合《第三次全国经济
普查方案》要求。

【社情民意调查】 塑造社情民意调查品牌。新增调查专门用房600多平方米,
使社情民意调查中心有了固定的办公场所;陆续投资120余万元,对访问设备
进行更新改造,先后购置一体机60台、微机30台,在全省第一个配置数字语
音卡及数字中继卡,安装高清晰大屏幕及监控系统,对电访软件进行全面升
级,将访问坐席由原来的30个增加到84个;选拔200名优秀在校大学生组成稳
定的访问队伍,进行规范的培训和选用,建成在全省具有领先水平的现代化
调查中心,2014年社情民意调查工作被评为全省第一名。2014年,先后开展
区(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调查、全市“四德工程”电话调查、行风评议满
意度调查、“百千百”评议满意度调查等多项调查。

【统计服务】 一是塑造统计监测品牌。建立完善50家重点工业企业月调度、
纳税50强企业月度数据监测、50家工业用电大户月调度的“三个50”监测制
度,及时了解微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预测运行趋势,把握运行质量,并及
时上报市领导。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示范镇建设、“双百工程”(百项
重点工程和百件惠民实事)、森林城市创建等监测内容。建立园区经济监测
制度,按月形成监测报表上报市委、市政府。二是塑造调查研究品牌。坚持
完善“12511”调研联系制度,组织开展“大调研”活动。在继续实行每个县
级干部联系1个区(市)、2个镇街、5家“四上”企业、10个个体经营户的基
础上,集中对全市30家工业用电企业逐一进行现场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受
到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对全市28个没有入库的市级重点项目逐一进行现场
调研,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开展。针对全市经济指标增速放缓的情况,开展经
济运行情况的专题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2014年,有26篇统计分析获得市
委、市政府领导批示,其中主要领导批示12篇。国网、省网采用各类信息、
分析206条,居全省第5位。市委、市政府“两办”信息采用量稳居市直部门
第1位。三是统计产品推陈出新。完善《统计月报(专报)》,每月上报市
领导、区(市)主要领导。按季收集西部经济隆起带6市和59县主要指标情况,
印制成彩页上报。组织编印《统计信息》《统计快报》《呈阅件》《数据枣
庄》《年轮》《统计摘要》《统计年鉴》《统计实务》等多种统计产品,从
满足于收集、上报、搞准统计数据的传统思维中解脱出来,着力开发统计分
析研究成果,既确保数据准确,又做好解读文章,实现服务档次显著提升。

【统计基层基础建设】 扎实推进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把统计“双基”建设
作为搞准数据、优化服务的根基强力推进。对全市65个乡镇统计机构和人员
配备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建立即时更新的电子档案,涵盖从镇街主管领导到
一般统计工作人员。按照枣政办发〔2013〕14号文件要求,对未达到“六有
标准”的镇街统计机构进行现场督导和检查,促使各镇街基本建立综合型统
计机构。在深入调研、摸清实情的基础上,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组
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一是编写教材。组织专门力量编印20多万字的
统计实务手册作为配套的培训教材,为开展培训奠定扎实的基础。二是开展
全面培训。9月中旬,举办规模200多人的全市统计系统业务培训示范班,重
点围绕工业、能源、投资、贸易、服务业、劳动工资、科技、农业、法规等
专业进行授课。三是重点提升。10至11月,在全市范围内选取50名业务骨干,
分两期参加在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举办的全国统计系统专业知识提高培训班;
12月,在全市范围内选取50名年轻业务骨干,到青岛理工大学举办统计基础
知识培训班。同时,选派市局县级干部到清华大学、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
学、浙江大学等参加培训,进一步提升能力、提高境界。

【统计宣传】 围绕“大服务”,着力开展“大宣传”,全力提升统计新闻
发布工作。主要统计指标由统计局发布升格为市政府发布,增加现场直播、
微博直播新闻发布等栏目。2014年,召开新闻发布会4次,在各大媒体发布综
合新闻稿件20多篇。《中国信息报》派专人现场采访,两次用专版宣传报道
枣庄市统计局工作创新的经验。结合2014年“统计开放日”主题,组织媒体
记者走进基层统计机构,了解基层统计数据来源,制成2个10多分钟的专题节
目,在枣庄电视台黄金时段播放。利用《统计法》颁布30周年的契机,针对
基层开展知识竞赛、统计法制征文、统计普法宣传口号征集、书画摄影作品
征集等一系列活动,使社会各界进一步了解《统计法》,自觉遵守统计法律
法规,营造依法统计良好社会氛围。全力推进《统计法》进党校、进机关,
使广大统计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进一步增强法治思维和法治理念。利用市统
计信息内外网、市政府门户网站等网络媒体进行统计普法宣传,着力深化统
计改革、维护统计秩序、推动统计发展的意识。

【统计制度建设和法治建设】 有序推进统计方法制度建设。改革国民经济
核算体系,严格核算2014年各季度GDP总量和增速,为2015年正式实施全国统
一核算奠定扎实基础;推进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改革,认真落实《固定资产投
资统计制度方法改革试点方案》,测算好新方案对全市总量数据影响程度,
为2015年双轨运行创造条件;加强服务业统计,积极参与“营改增”工作,
扎实开展主辅业分离,做好重点服务业调查单位的核查认定;完善社会消费
品零售统计,探讨建立网上零售统计调查方法体系,全面客观反映网上零售
的规模、结构、发展变化,以及对零售总额的影响。着力推进统计法治建设。
充分发挥《统计法》监督职能,积极开展虚假政绩工程专项整治,先后出台
《枣庄市统计局统计执法检查工作办法》《枣庄市统计局全员执法责任制度》
《枣庄市统计局统计违法案件查处工作制度》《枣庄市统计局执法过错责任
追究制度》等办法和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考核监督体系,更加注重源头控
制、过程严管、违规严惩。2014年,全市各级检查单位120个,发现存在统计
违法行为15家,立案11家,结案11家。
(陈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