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4&A=11&rec=3&run=13

——2015年3月24日在枣庄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代市长 李 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
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宏观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一年。面
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全市上下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千方百计稳增长、
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经济社会发展缓中趋稳、稳中有进,转型升级和
经济文化融合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980亿元,增长9%;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37.9亿元,增长5.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30亿元,
增长1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06.3亿元,增长12.7%;城镇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27596元,增长9.3%;农民人均纯收入12145元,增长11.6%,连续
五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
重点改革稳步推进。围绕打赢市属工业企业三年改革攻坚战,坚持破产
改制、资产盘活、产业培育一体推进,连续打出改革组合拳,70家企业改革
主体任务基本完成,近4万名困难职工的历史遗留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市南
工业区建设发展步伐加快,一批文化产业和制造业项目陆续落地,正在成长
为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持续推进简政放权,出台了投资项目负面清单、行政
审批事项目录清单和行政权力清单,激发了市场活力。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
3.4万户、注册资本248亿元,分别增长19%和73%。不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营改增试点平稳扩面,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启动实施;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压
减43%,预算绩效管理得到加强;市级过桥还贷资金累计滚动拨付8.9亿元。
加快金融改革步伐,有序开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青岛银行枣庄分行、
枣庄农商银行挂牌营业,日照银行枣庄分行正在筹建。扎实推进国家农村改
革试验区建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完成95.2%;土地合作社数量、
土地流转面积、农地抵押贷款数额分别增长46%、25%和26%;市、区(市)、
镇(街)三级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五管齐下推进工业转型振兴,工业经济运行质效稳
步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制造业增加值占比达到78.7%;
纳税前50强企业中,制造业企业纳税额占比达到46%。水泥行业市场化重组
效果明显,在全国水泥行业整体不景气的情况下,参与重组企业的利润、税
金分别增长110%和65%;中联水泥集团运营中心投入运营。促成山能集团并
购重组丰源轮胎,产能达到1000万条。联想化工(一期)、薛城能源主体项
目竣工投产,煤化工产业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锂电、医药、装备制
造等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提高到18.8%。工业技
改完成投资310亿元,增长15.8%。市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挂牌运行,省级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16家、企业技术中心达到43家、工程实验室达到5家。
创新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方式,设立了政府股权投资引导基金,建成启用中
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全域化布局乡村旅游,“一园三镇五点”的发展格局
初步形成,全市旅游综合收入增长14.1%。微山湖古镇(一期)、红星美凯
龙家居广场等一批服务业重点项目建成运营,真爱商城、万洲浙商城等一批
项目顺利推进。新发展家庭农场96家、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6家,新认证
“三品一标”农产品32个,我市整体创建成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城乡建设协调并进。统筹城乡规划管理,编制全市新型城镇化规划、中
心城区整体风貌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乡建设更加有序。统筹中心城
区功能设施建设,2012年以来累计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64.3亿元;新
城实验小学、市实验高中、市职业中专、市中医医院新院、市立医院新院、
羊庄水源地供水工程建成启用,文体中心、市妇保院新院、市社会福利(养
老)服务中心、枣矿城等项目顺利推进,教育培训、医疗卫生、文化体育、
商贸流通等体系基本形成,城市功能更加完善。统筹城区地上地下设施建设,
2012年以来全市新增供热面积1186万平方米,新建改造城区道路196条,整治
背街小巷200多条,居民住行更加舒适。统筹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2个新
型城镇化示范镇进入全省考核前20名,12个镇纳入国家级重点镇;70个村达
到美丽乡村创建标准;城乡环卫一体化覆盖全市所有村居,城乡环境更加整
洁。统筹城乡交通建设,客运换乘中心、北留线改建、枣曹线改建等工程进
展顺利,通用机场、枣鱼高速跨湖工程纳入全省综合交通网中长期规划,新
建改造农村公路373公里,城乡路网更加通畅。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积极开展香港山东周、台湾山东周和面向全国工商
联执委的招商活动,鲁南铁路物流中心、穆拉德石榴种植与深加工等一批大
项目签约落地,新建外来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43个;百个重点项目完
成投资395亿元,泰和水处理等38个项目建成投产,十电扩建、华润三九(二
期)等项目进展顺利。枣庄高新区成功创建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结束了我市没有国家级经济园区的历史。外贸进出口逆势上扬,进出口总额
增长15.1%,其中出口增长21.9%、增幅居全省第六位。
生态建设亮点纷呈。自2012年创森工作启动以来,全市共实施重点绿化
项目584个、建设中心城区环城绿道200多公里,新增造林绿化面积63.5万亩,
成功创建为国家森林城市。扎实推进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实施重点园林绿化
工程119项。全力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代表山东省参加迎淮核查,取得了
淮河流域和全国九大流域“双第一”,受到省政府通报表扬。铁腕治理大气
污染,狠抓减煤、降尘、治企、控车等关键环节,改造建成区燃煤锅炉305台,
淘汰黄标车、老旧车3.6万辆,全面完成100项工业企业脱硫脱硝治理任务,
秸秆焚烧得到有效控制,治超治限工作连续三年居全省前列。围绕让资源环
境休养生息,“十二五”以来累计关闭小煤矿、小石膏矿和采石场246处。单
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下降。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百件惠民实事得到较好落实,全市民生支出120.5亿
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55.5%。新增城镇就业5.2万人,农村劳动力
转移就业6.3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十连增”。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基本养老保险完成城乡并轨。城市和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410元、
每人每年2800元,农村五保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4500元、
3300元。新建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90处、农村幸福院78处。市中区、峄
城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新建改建标准化校舍26万平方
米、幼儿园21处。农村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分别提高到710元和910
元。扎实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在全省率先实施公共卫生“健康直通
车”服务活动。全民健身工程覆盖2152个村居,人均健身场地达到2.8平方米。
新建保障性安居工程9343套,改造农村危房2107户,解决了12.4万农民的饮水
安全问题。顺利通过省级文明城市评审,创建成为全省首批“四德”工程示
范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平安枣庄”建设深入推进,信访
工作扎实有效,食品药品监管体系逐步完善;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事故
起数、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
作风建设得到加强。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市政府党组
如期完成44项整改任务、30项专项整治内容,达到了干部受教育、行政提效
能、群众得实惠的目的。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全市清理违规公务用
车675辆次、 办公用房4.6万平方米, 市级“三公” 经费、会议费分别下降
13.7%和34%。对2002年以来457件政府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全面清理。市长热线、
市长信箱共受理群众来电来信3.1万件,办结率97%。持续开展“庸懒散”专
项整治、“百千百”民主评议和群众满意度调查,从严查处“三乱”行为,
营商环境得到优化。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建立了政府法律顾问制度。
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102件人大代表建议和538件政协提案全部按时办
结。
各位代表,面对近年来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持续下行带来的严
峻挑战,面对枣庄发展既要“转”又要“赶”的诸多压力,本届政府始终秉
持“打基础、利长远”“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功成不必在我”的执政理
念,胸怀重振老工业基地昔日辉煌的梦想,义无反顾地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为枣庄工业的振兴夯实了基础;肩负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多青山绿水的使命,
下定决心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集中力量治水、治气、治脏,
改变了昔日“一黑一灰”的煤城形象;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统筹推进新
老城区建设、地上地下基础设施配套,为城市长远发展提供了支撑;心存让
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的夙愿,千方百计保障和改善民生,使更多的发展成果
惠及了百姓。实践证明,我们经受住了复杂形势的考验,拓展了转型发展的
空间,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
是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一致、顽强拼搏
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奋斗在各行各业的广大干部群众,向
解放军、武警驻枣官兵和中央、省驻枣单位,向在我市创业发展的投资者、
建设者,向所有关心、支持枣庄发展的港澳台同胞和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
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无论是产
业还是企业,结构老、新兴少、块头小、链条短、长不大、走不远的问题依
然突出。工业经济不强,服务业发展不快,招商引资的氛围不浓,抓项目建
设的劲头不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亟需加强,中心城区功能布局分散,小城
镇对农村发展的辐射带动乏力,城乡一体化发展任重道远。大气污染防治形
势不容乐观,巩固生态建设成果需要付出长期努力。教育、社保、医疗等基
本公共服务供给不够均等,许多民生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作风建设成
果还不稳固,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改革创新力度仍需加大,等等。对
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勇于面对,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切实加以解决,决不
辜负全市人民的厚望和重托。
二、2015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
中全会和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稳中
求进为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
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突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突出工业提质、农业提
效、服务业提速,突出城乡一体同步发展、生态民生同步改善,努力开创转
型升级和经济文化融合发展新局面。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公共财
政预算收入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增长12%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8%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
均纯收入分别增长9%和10%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登
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5‰以内;全面完成省下
达的年度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
做好今年的工作,需要统筹把握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必须主动适应发展
新常态。既要深刻理解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涵和规律,正确处理速度与质效、
现实与预期的关系;更要立足枣庄市情,坚持以好为先、好中求快、又好又
快,心无旁骛抓发展,卧薪尝胆图赶超。二是必须探索转型发展新路径。把
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作为抢占转型升级高地的“光明大道”,大力发展实体经
济,力促传统产业重塑辉煌、新兴产业绽放光彩、经济文化充分融合,加快
由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式增长转变、由政府推动型发展向市场决定型发展转变、
由过度依赖资源环境向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三是必须激发经
济增长新动力。坚持问题导向补短板、变革机制添活力,更加注重运用改革
的办法化解矛盾、破解难题,更加注重运用开放的思维借船出海、借力发展,
更加注重运用创新的方式驱动产业升级、人才聚集,为加快转型发展、科学
发展、 赶超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四是必须增创区域竞争新优势。牢固树立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抓环境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整体推进国家文明城
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智慧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省
级生态市“六城同创”,倾力打造务实高效、清正廉洁的政务环境,公平诚
信、监管有力的市场环境,青山绿树、碧水蓝天的生态环境,把品质卓越的
“软环境”转化为区域竞争的“硬实力”。五是必须锤炼担当实干新作风。
引导各级干部切实增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责任意识,少做观察员和
评论员,多做运动员;不当围观的“看客”和发展的“过客”,甘当奉献的
“挑夫”和服务的“更夫”,真正动起来、干起来,事事有担当,人人有作
为,用实实在在的发展业绩向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三、深入推进各项改革
紧跟中央和省改革步伐,以“敢啃硬骨头”“勇涉深水区”的精神,狠
抓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
深化企业改革。继续抓好市属工业企业改革改制扫尾,全面完成既定目
标任务。加快推进市南工业区建设发展,集中精力抓好产业招商,打造活力
新区。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坚持因企施策,舍得拿出“肥肉”,吸引
社会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重组,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对一般竞争性
企业,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实现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交叉持
股、相互融合。对公益性企业,以国有控股为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着
重监管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成本。支持企业经营管理者、技术人员
和业务骨干,通过技术入股、增量持股、期股期权等途径入股,构建资本所
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鼓励民营资本通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认购可
转债等方式,参与国企投资项目。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模式,
实现市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统一监管、保值增值。引导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
构,逐步推行职业经理人管理模式,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进一步释放“三农”
发展活力。以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试点为抓手,完善农村产权交易
市场体系,规范土地流转和合作社运行。以拓展农村改革领域为导向,深化
集体产权股份制改革,全面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宅
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任务,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以保障农业发展为
目标,进一步搞好农民信用合作,开展马铃薯、生猪目标价格保险试点,为
农业生产提供“助力器”和“保障网”;稳步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抓好村
级供销服务中心建设,促进“三农”服务便利化。
深化行政审批改革。严格落实投资项目负面清单、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
单和行政权力清单,出台政府部门责任清单,完善政务服务平台,构建“四
清单一平台”行政权力运行体系。承接好中央和省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再
取消下放一批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继续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经营服务
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在现有基础上再压减三分之一以上。深化商事制
度改革,逐步推行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
培育发展各类市场主体。加快社会征信体系建设,实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
度,让诚实守信者得到保护、作假失信者受到惩戒。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今年起,市、区(市)两级全面公开政府预决算,
所有部门都要公开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改进和创新财政支持
经济社会发展方式,采取基金引导、购买服务、PPP等多种方式,提高财政
资金使用效率。管好用好政府股权投资引导基金,争取三年内规模达到10亿
元以上。加强财税征收管理,合理统筹财政收入增速、税收占比和“四税”
占比,提高财政收入质量。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大力压减投向一般竞争性领
域的资金,集中财力保民生、保改革、保重点项目、保法定支出。加强政府
性债务管理,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风险。
深化金融改革。加大异地金融机构特别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引进力度。支
持地方银行引入战略投资伙伴,推动增资扩股、跨区域经营。大力发展普惠
金融,推动民间资本管理公司、民间资本服务中心县域全覆盖。鼓励传统金
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电子商务企业开展深度合作、跨界发展。加大对企业
上市的辅导力度,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到场外交易市场挂牌融资。支持企业
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集合票据和境外融资,开展好中小企业私募债
发行试点工作,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整顿和规范金融市场秩序,依
法打击金融违法犯罪行为。
深化其他领域改革。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基本完成经营类事业单位
转企改制,推进行政类事业单位改革。探索事业单位管办分离,规范中介机
构管理,加快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将社会力量创办的非营利性
学校、医院、养老等机构,逐步纳入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推进机关事业
单位工资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行县以下职务职级并行制度,提高基层公
务人员工作补贴。全面完成市、区(市)两级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稳妥推进价格改革,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实现枣庄的转型发展,产业转型是关键,企业转型是基础。在全面摸清
我市产业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实施行业、企业对标挖潜,推动传统产业做优、
新兴产业做大、龙头企业做强、关联企业做精,加速培育千亿级、百亿级的
产业集群和企业集团,打造枣庄实体经济发展的新舰队。
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继续大力实施工业转型振兴计划,通过整合重
组、技术改造等方式,让“老产业”迸发新活力。煤化工产业,依托鲁南煤
化工、薛城能源等产业园区,加快瑞达聚丁烯、奥瑟亚建阳炭黑等项目建设,
把产品往下游发展、把链条往高端延伸,抢占煤气化、煤焦化两个领域的制
高点,打造国内重要的煤基新材料基地。水泥产业,巩固好市场化重组成果,
扩大重组覆盖面,大力发展特种水泥、水泥深加工,持续提升行业竞争力。
橡胶产业,着力抓好丰源轮胎(二期)等项目建设,带动橡胶加工、炭黑、
钢帘线等上下游产业发展。煤电产业,加快推进十电扩建、八一热电联产等
项目建设,按照节能、清洁、环保要求,深化煤电合作运营。机械机床产业,
发挥国家机床质检中心的标准引领作用,加快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
品,培植壮大威达重工、三合机械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高端精密数控机床,
提升装备制造业整体实力。玻璃产业,着力推进中国玻璃城、省玻璃质检中
心建设,加快产业整合重组,增强高端产品研发生产能力,打造国内重要的
玻璃深加工产贸基地。纺织服装产业,抓好青纺联等优势企业,做强产业龙
头,引导中小企业分工协作、上下游配套,创立自主品牌,抢占高端市场。
食品加工产业,依托农产品资源优势,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培育祥和、春藤
等知名品牌,形成具有枣庄特色的食品品牌体系。
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编制新一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强扶
持引导,促进规模扩张。新医药产业,重点发展生物技术药、化学创新药、
现代中成药和医疗器械,抓好华润三九、威智百科、康力医疗等项目,打造
国内重要的中医药颗粒剂生产基地。新能源产业,以创建国家锂电池质检中
心为带动,加速推进海特电子等项目,壮大锂电产业规模;抓好中广核风电
等项目建设,创建太阳能应用示范城市。新材料产业,加快推进中材科技、
东方光源等项目,支持企业开发特种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力争年内达到
百亿产业规模。新信息产业,抓住国家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机遇,
加速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跨界融合,推进通信网络基础工程建设,做大软件和
服务外包基地等载体,培育电子商务、智能制造、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业
态。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节能技术装备、污染防治药剂、废弃物综合利
用技术,抓好天畅环保、中科生活垃圾发电等项目建设,培植绿色循环经济。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抓好布局优化、业态完善、产业融合,推动生产
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协调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制定产业功能区建设发
展规划,推进台儿庄国家级文化产业园、石榴文化博览园、聚艺谷等文化创
意园建设,打造文化产业交易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培育一批专精新特文化
领军企业。商贸物流产业,抓好鲁南铁路物流中心等项目,推进真爱商城等
专业市场建设,支持企业建立电子商务网站、利用第三方平台开展网络营销,
大力发展互联网物流。旅游休闲产业,抓好台儿庄古城、微山湖古镇等景区
建设,提升冠世榴园、抱犊崮等景区管理水平,培育一批生态旅游特色镇、
特色村,积极发展观光采摘、娱乐健身等新兴业态,建设环城游憩带,打造
枣庄乡村旅游品牌。健康养生产业,抓好市社会福利(养老)服务中心、残
疾人综合康复中心、银光养老中心等项目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创办老年康复
中心、健康查体中心、老年公寓,构建高中低端互补的城乡养老服务网络,
把“夕阳事业”做成“朝阳产业”。市场化办好节会活动,提高节会经济质
量和效益。围绕完善生产要素交易市场、中介市场,积极培育研发设计、金
融保险、产权交易、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逐步形成业态全、消费足、
市场旺的发展态势。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转变农业发展
方式,提高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高效化水平。区域化布
局特色产业,重点培育10个现代农业示范镇、20个特色农产品标准园和10个
特色农业示范基地。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食品加工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带
动农民增收致富。继续实施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培育一批省、市级示范方,
推动镇村整建制高产创建。加快培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家庭农场,
启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抓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建设,新培育
区域农产品品牌3个以上,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30个以上。统一内销与
出口食品标准,健全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创建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
抓好生态农业与农村新能源示范县建设,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实施
耕地质量提升规划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大土壤污染治理力度。加快农业
机械升级换代和推广应用,减轻农民种地的劳动强度。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探索立体种养、生物共养循环生产模式。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支撑
作用,更多依靠人才资源、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增长。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积极创建高层次创新平台。发挥市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作用,深化与高等
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围绕重点产业实施创新专项计划,突破一批关键技
术,增强产业、企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抓好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打造
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助推新兴产业发展。加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大力推进个转企、规下转规上、规上转股改、股改企业挂牌上市,出台鼓励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扶持政策,让更多“创客”脱颖而出,促进民营经济
蓬勃发展。实施英才集聚工程,突出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教育医疗等重点
领域,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引进培养100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为转型发
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五、着力扩大对外开放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扩大内需与争取外需相结合,大力优化营商环境,
加快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系。
突出抓好招商引资。进一步挖掘培育差异化的比较优势,加快转变引资
引智方式,增强对资本、人才、技术的吸引力。加强市场研判和产业对接,
高标准筛选、策划、包装项目,紧盯京沪、江浙、港台和“一带一路”合作
国家,务实开展精准招商、专业招商、主题招商。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
推动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支持山能、中联、华电、联想等企业在枣庄增
加投资。完善项目审批前置会商机制,强化对重大项目的要素保障,确保项
目招得来、落得下、见效快。
突出抓好园区发展。按照配套集中、要素集约、产业集聚的要求,引导
企业、项目到园区发展,打造产业培育的重要载体、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和
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建立项目跨园区落地利益协调机制,引导各个园区培
育优势主导产业,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园区发展格局。健全市场化、
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项目考核退
出机制,加快实施“腾笼换鸟”,提高园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充分发
挥枣庄高新区的引领作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支持滕州经济开发
区创建国家级园区。
突出抓好外经外贸。设立国际贸易服务中心,扎实开展外贸企业跨境电
子商务试点,重点引进一批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展
会活动,做大做强机电机床、化工建材、纺织服装、农产品深加工等产品出
口基地,大力开拓境外新兴市场。支持骨干优势企业走出去,到境外投资办
企、建立原料基地、开展技术合作。抓住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走低的时机,
适度增加关键设备、精密零部件和民生消费品等产品进口,促进外贸进出口
协调增长。发挥好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的作用,密切人员往来,扩大经贸合作
成果。
六、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规划引领、产业支撑、生态优先、功能完善,加大以城
带乡、城乡统筹的力度,着力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
推进规划建设管理一体化。实施全域城镇化战略,以中心城区为龙头,
以区(市)城区为主体,以示范镇为节点,以农村新型社区和美丽乡村为支
撑,构建功能明确、产城融合、协调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推进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多规合一”,加强各
专项规划及市、区(市)规划之间的相互协同,强化规划的引领作用和刚性
约束。拓宽市场化投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本通过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特
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重点城建项目市级统筹,促进
重大基础设施合理布局、共建共享。坚持盘活存量与调控总量有机结合,引
导建筑市场健康发展。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搭建统一高效的城市管理信
息平台。启动智慧城市建设试点,让市民享受信息化的方便与快捷。
推进中心城区发展一体化。突出新城的龙头带动作用,建成启用市妇保
院新院(一期)、文体中心,实施实验高中(三期)、职业中专(二期)和
特殊教育学校迁建工程,启动体育运动学校建设,打通黄河东路、长江路,
加快推进新城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图书大厦、金融大厦建设,高标准做
好城市亮化工程,加速人气商气文气聚集。继续下大气力抓好老城改造提升,
推进供排水、燃气、热力管网改造和主次干道、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户外
广告治理,完成市立医院门急诊大楼主体工程,加快十五中东校重建(二期)
工程。坚持产业耦合、功能互补,推动薛城区、高新区错位发展,市中区、
峄城区融合发展,提升中心城区综合承载能力。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注重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坚持地上与
地下并重,完善城乡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完成北留线山亭至滕州段改建及6
条国省道改造,开工建设枣庄高铁换乘枢纽、枣曹线桥梁改建及万年闸复线
船闸工程,加快推进港航工程和新城至滕州快速公交项目,完成枣鱼高速东
延、沂台线南延、枣济线改建前期工作,启动通用机场、郯薛线改建前期工
作;新建改造农村公路300公里,逐步构建衔接顺畅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全
面开展地下管线普查,启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和防洪防涝建设试点。建成餐
厨废弃物处理设施,实现城市餐厨垃圾集中收集、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加快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示范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实
施“气化枣庄”工程,扩大城乡集中供应天然气范围。合理规划建设城市公
共停车场、过街通道、应急避难场所等功能设施,促进地上地下空间同步开
发、综合利用。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围绕促进人的城镇化,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
革,完善居住证和实际居住人口登记制度,推动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
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有序开展农村新型社区“村改居”,逐
步纳入城镇化管理。积极培育城镇二三产业,促进农民就近就业、就地城镇
化。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持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巩固提升城乡环卫一
体化成果,加快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深化“四德”工程建设,积极开展文明
社区、文明家庭评选活动。推动城市优质教育、卫生、体育、养老资源向农
村延伸,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推进生态建设一体化。围绕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省级生态市,铁腕
治污、铁面执法,坚决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攻坚战。突出植树造绿,抓
好荒山绿化、城乡绿色廊道建设等十大提升工程,巩固好国家森林城市创建
成果;重点实施城区裸露土地、公园、小区和单位庭院等绿化工程,力争创
建成为国家园林城市。突出治气治水,加大工业废气、城市扬尘、机动车尾
气、超限超载治理和秸秆禁烧力度,淘汰黄标车3.2万辆,全面完成建成区燃
煤锅炉替代改造任务;完善“治用保”水污染防治体系,加快重点治污项目
建设,强化对排污企业的监管和执法。突出生态保障,严厉打击非法开采,
抓好水土流失、破损山体、采矿塌陷地等生态脆弱区治理,增强生态自我修
复能力。
七、大力发展民生和社会事业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面临换挡调速,群众更加期盼民生改善的“加速度”。
各级政府务必把保障改善民生当成最大的事,千方百计保基本、补短板、兜
底线,多些雪中送炭,多办惠民实事。
积极推动创业就业。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和创业方式,建设充满活
力的创业型城市。实施更加积极的创业就业政策,广泛开展创业活动,全面
激活各类创业主体。加强创业载体建设,争取新建9处市级以上创业示范园。
组建枣庄创业大学,支持本地高校建设大学生创业园。积极开发公益性就业
岗位,帮助特困家庭、“双零”家庭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年内新增城镇就业
4.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6万人。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大对社保领域的财政投入,逐步提高覆盖
面和保障水平。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由每人每月75元提高到85
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320元提高到380元,实
现省内联网医院即时结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由人均35元提高
到40元。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全面落实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
障制度,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费不低于300元。新建保障性安居工程1万套以上,
改造农村危房1500户。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制度,构建综合性社会救助平台,
规范发展慈善机构和慈善捐助。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减少贫困人口15%以上。
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加强薄弱学校改造,新建改建标准化校舍10万平方
米、农村中小学食堂100个。高质量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稳步实施中考制度
改革。积极推行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进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实施城
乡医院对口帮扶,选派500名医生到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诊疗
服务。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办好第三届全国智力
运动会。在200个村居建设体育健身广场。推进住宅小区物业服务星级评定。
新建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30处、农村幸福院60处、市级妇女儿童家园14
个。实施212个村电网改造和8万农民饮水安全工程。扩大公交、燃气、供电、
供水等领域“一卡通”支付覆盖面。
加大文化惠民力度。制定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规划,深入挖掘墨子、
鲁班、奚仲等传统文化和近现代中兴工业文化,大力弘扬铁道游击队等红色
文化,保护传承柳琴戏、伏里土陶等民俗文化,培养一批有情怀、有担当的
文化人才,创作一批富有时代特色和地域风格的文艺精品。扎实推进可移动
文物普查和“乡村记忆”工程,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抓好省级基层综合文化
中心试点建设,完成100个农家书屋数字化改造。规范提升社区艺术团、庄户
剧团,丰富城乡文化生活。
加强社会治理创新。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第一责任,加大矛盾纠纷排查
调处力度,深化“平安枣庄”建设。推行网格化社会管理,建设10个“四社
联动”示范社区。强化属地管理,扎实开展安全隐患整治,提高应急处置能
力,促进安全发展。深入实施“食安枣庄”行动,实现城区大型超市农产品
监管检测全覆盖,着力治理“餐桌污染”。抓好农村市场产品质量监管,严
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加强双拥共建。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推动民族
宗教、外事侨务、知识产权、档案史志、妇女儿童、红十字、残疾人、老龄、
人防、地震、气象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八、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当前,改革步入深水区、发展转入新常态,各级政府必须以敢于担当的
精神和自我革新的勇气,践诺笃行搞服务,身体力行转作风,依法守规办事
情,加快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为民勤政。持之以恒反对“四风”,继续下大气力整改突出问题,
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完善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机制,使领
导干部公开接访、主动下访成为常态,及时回应和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深
入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社情民意调查,积极推行电视问政、网络问政,提
高市长热线、市长信箱、政风行风热线的办理质量。倡树立说立行、马上就
办的工作作风,对定下来的事情,不出虚招、不放空炮,确保抓实办成。
坚持依法行政。树立法治思维,善用法治方式,建设法治政府。制定实
施法治政府建设规划纲要,让行政权力在法律框架内运行。完善政府法律顾
问工作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做好行政复
议应诉工作。整合执法主体,相对集中行政执法权,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
度。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完善政府信息发布制度,全面推进
政务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
会决议、决定,积极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主动听取民主党派、工
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自觉接受媒体的舆论监督和群众的社
会监督。
坚持科学施政。把发展为先、民生为本、稳定为要作为遵循,向群众问
计、用事实说话,不断提升思想境界、工作标准和发展标杆,多做打基础、
利长远、惠民生的实事好事。注重调查研究,使各项决策切合实际、便于实
施。加强对市场经济理论的学习,积极运用辩证的思维和发展的眼光想问题、
办事情。完善市政府工作规则,出台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严格执行公众
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的决策程序。坚持
重质效、可持续原则,完善“差异定位、特色发展、分类考核”机制,提升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坚持廉洁从政。各级政府及工作人员要严明纪律、严守规矩,本色做人、
干净做事。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教育引导,筑牢思想防线。
巩固“两集中两到位”成果,健全部门内控机制,推进网上审批系统、电子
监察系统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针对权力、资金、资源集中的部门和岗
位,突出工程招投标、政府投融资、国有土地出让等重点领域,加强行政监
察、审计监督和财政监管,坚决查处各类违法案件。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
项规定”精神,严肃财经纪律,严格责任追究,形成正风肃纪、刚性约束的
正效应。
各位代表!事业凝聚人心,实干成就梦想。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
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振奋精神,
携手并肩、砥砺前行,共同谱写枣庄转型发展、科学发展、赶超发展的新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