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4&A=10&rec=81&run=13

【概况】 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492家,比2011年增加180
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2%,居全省第11位,比2011年前移6位,实
现省内排名的“跨步前移”;制造业实现税收44.9亿元,比2011年增长33.4%。

【工业转型振兴】 一是继2012年召开工业转型振兴大会之后,市政府又高
规格召开“全市纵深推进工业转型振兴大会”,进一步坚定“项目兴市、工
业强市”思想,明确抓改革、抓重组、抓培植、抓技改、抓中小微企业发展
的“五管齐下”措施,有效构筑齐心协力纵深推进工业转型振兴的大格局。
二是坚持多渠道、高密度宣传报道,努力营造抓工业、上项目的氛围。工业
战线在枣庄日报、枣庄电台开设“给力工业转型振兴”、“信息化之窗”、
“经信时空”三个栏目,全年在发稿近百篇。其中,《奏响时代最强音——
我市推进工业转型振兴纪实》、《重振雄风的强大引擎——我市纵深推进工
业转型振兴综述》等头版头条报道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三是各级密集
出台各项配套扶持政策。作为“工业转型振兴30条”(枣政发〔2013〕10号)
配套政策措施, 市里先后出台 《关于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
(枣政发〔2013〕10号)、《关于开展土地使用权封闭贷款业务促进中小企
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的通知》(枣政办字〔2013〕48号)、过桥还贷资金
管理新规定等操作性很强的扶持政策;各区(市)从财税、金融等各个层面
抓好政策研究,跟进配套9个加快工业转型振兴文件、62条具体工作措施,为
近10年来出台工业政策最多、力度最大的时期。

【产业培育目标】 根据省委、省政府西部经济隆起带规划和发展重点,全
市在全面摸清产业现状和国家产业导向的前提下,提出培育“345”产业板块
和“1+10+10”企业阵营的长远设想。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培育壮大煤化
工、煤电能源、机械机床3个千亿产业板块,新型建材、橡胶塑料、纺织服
装、食品加工4个500亿产业板块,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新信息和节能
环保5个百亿产业板块;重点培育枣矿集团千亿企业集团,联想化工、盛隆、
鲁化、泉兴等10个百亿企业集团,华电十电、华润纸业等10个50亿企业集团。

【市属工业企业改革改制】 按照市属工业企业改革改制“三年攻坚计划”
的总体部署,在2012年推进22家市属工业企业改革成功的基础上,2013年启
动新一轮33家市属工业企业改革改制和社会化管理工作。按照“市政府政策
主导,市中区具体操作,市区联动,协调推进”的总体要求,强化与市中区
及有关部门的沟通配合,协同推进以万泰“退城进园”为重点的市属33家工
业企业改革改制。有效解决了10年来困扰全市发展的大部分遗留问题,为工
业轻装前行扫清了障碍。在推动企业改革的过程中,按照尊重历史、尊重法
律、尊重事实的原则,切实维护企业改革政策的严肃性、稳定性和权威性,
注重保护好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和诉求,妥善处置改革改制中出现的不安定
因素。

【产业整合重组】 在市政府主要领导的亲自推动和市、区、企业三级的共
同努力下,全市产业整合重组工作连续取得“里程碑”式重大突破。水泥产
业,泉兴中联在9月27日完成申丰水泥的工商变更后,实现对5家水泥企业整
合重组,并与鲁南中联实现内部协同,共涉及水泥产能1650万吨,完成整合
重组全市范围内三分之二以上水泥产能的目标任务,同时也实现中联淮海运
营区对泉兴中联两条水泥生产线的托管,中国建材集团也将中联水泥总部建
在枣庄新城。至此,全市水泥行业通过整合率先实现重组出规模、出效益、
出竞争力目标。轮胎产业,积极争取山能集团支持,推动枣矿集团增资6亿
元,八一轮胎实现对丰源轮胎的整合,盘活轮胎闲置资产、壮大产业规模。
机床产业通过推动辰龙集团“精密超精密数控机床项目”与老鲁机的融合发
展,实现机床龙头与滕州机床集群的对接。玻璃产业启动总投资36亿元、占
地1000亩的中国玻璃城及附属配套项目,整合104家小微玻璃加工企业,为下
步打造国内一流的玻璃深加工基地、贸易基地、研发基地奠定基础。

【节能降耗】 积极实施“四轮驱动、双向提升”,通过产业升级驱动、系
统管理驱动、技术进步驱动、领域协同驱动,努力推进节能工作转轨。一是
不断完善节能工作长效机制。积极推行节能“双目标”考核,制定节能奖励
办法和《“十二五”节能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实施方案》,开展节能宣传周活
动,有效形成节能工作的良好氛围。二是全面强化节能基础管理。制定《企
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推进计划》、《地方电力行业对标方案》,组织71家年
耗能万吨标煤以上企业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对14家企业实施能耗对标管
理,与省下达的50家企业签定清洁生产审核合同。三是积极推进节能技术进
步。组织实施重点节能工程51项、总投资12.2亿元,预期节能量23.5万吨标
准煤。四是全力争取奖补资金。通过建立节能项目库,推荐30个项目入选全
省重点名单。其中6个项目获得中央补助资金3496万元、10个项目获得省节能
技术产业化资金270万元;华润纸业、华源数控机床等获得省政府奖励。五是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培育35家省级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年可利用煤矸等废物
610万吨,减免增值税、所得税1亿元以上。此外,进一步保持淘汰落后产能
工作的高压态势,全市列入国家2013年淘汰落后产能计划的13家企业中已全
部拆除落后生产设备并通过验收,提前2个月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枣庄市淘
汰落后产能工作被《人民日报》作为山东省亮点在头版头条进行了报道。

【稳增长】 将稳增长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生产组织和运行监测上,
继续加强对煤电油运、资金等制约生产的关键要素进行研判。努力提升“经
济运行调度监测平台”使用效率,全方位延伸对市场异动情况的观察触角,
进一步提升预测预警分析的前瞻性和有效性,提前介入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困
难,保障企业生产运行。1亿元的市级过桥还贷资金全年滚动使用了四圈,
对72家企业提供4.03亿元过桥资金支持,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400多万元。在
稳生产的工作机制上,积极推动建立常规化、常态化多部门联席会商机制,
提前掌控和超前把握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异动情况,超前做好预警调节。在一
系列改革发展措施的助推下,全市装备制造、化工、纺织、造纸等接续产业
的补位作用进一步增强,规模以上工业经济经受住了下行考验,实现“低开
稳走、逐季回升”的年初预期。

【技术改造和创新】 一是加大技术改造政策支持力度。在2012年投入3700
万元市级技改扶持资金的基础上,2013年继续安排8500万元技改专项资金,
专项扶持重点技改项目建设, 先后实施940个工业技改项目、 累计完成投资
918.8亿元。按省统计局口径,2013年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3.5%,增幅仅
次于青岛市,居全省第2位。技改投入创历史之最。二是对重点技改项目实
行全程管理。在项目的组织推荐、申报争取、建设施工等各个环节,强化跟
踪服务和监控管理,确保项目建设进度,争取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将
11个项目列入2013年山东省新兴产业和重点行业发展项目名单、46个项目列
入2013年全省重点技术改造导向计划,帮助企业获得1240万元新兴产业和重
点行业发展专项资金,创4年来历史新高水平。三是全面实施技术创新“五
个一”工程,抓好示范基地培育和创建。目前,新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9家,
114个项目列入省级技术创新项目计划;中小机床·山东滕州经济开发区和煤
化工·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等2个示范基地全部通过省级第一批示范基地复
核。

【企业培育】 一是将企业培育作为固本强基的战略支点,以30家大企业集
团、100家特色成长型企业为培育基点,重点打造“1+10+10”企业阵营的构
想,加快形成“顶天立地”和“铺天盖地”的企业梯队。在严峻市场形势下,
30家大企业集团仍表现出较强的应变能力,保持平稳发展的态势,增长面达
到100%。其中化工、电子制造、建材、造纸、医药5个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
幅超过20%。二是各区(市)大力培植龙头骨干企业。滕州市深入实施“双
百双十”工程,重点培植盛隆、辰龙、新能、联想、鲁化5家百亿级航母企
业。市中区实行重点突破,借助上海复兴集团推动泰和股改上市,借助中国
医药集团促进康力医疗做大做强,接洽神华集团、枣矿集团力求盘活老橡胶
厂资产。薛城区重点推动潍焦薛城能源产业园项目建设,拉长煤焦化产业链
条,做成百亿循环产业园。三是注重借助“外脑”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先
后邀请知名专家进行3场工业转型振兴论坛,组织60名大企业集团负责人赴浙
大培训,提升企业家发展能力。

【项目服务】 一是梳理形成涵盖中央、省、市92项政策法规、近40万字、
800多页的《企业发展有关政策文件汇编》,并以FLASH的格式挂在市经信委
官方网站,化解中小企业对政策不了解、对项目申报流程不熟悉的症结。二
是创造性开展经信系统“双百”工作,选派100名经信干部与100家特色成长
型工业企业实行“一对一”对接帮扶,从技改、创新、信息化等方面,帮助
企业蓄势蓄力、提质增效、加速成长。三是在谋划对接上下功夫,全力做好
项目的包装、推介、申报和资金争取工作。2012年、2013年分别帮助企业争
取各类扶持奖补资金2.1亿元和1.1亿元,帮助企业争取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
所得税退税超过2亿元,累计向中小微企业滚动拨付6.7亿元市级过桥还贷资
金。四是切实抓好经济运行工作,全力做好煤电油气运综合协调保障。牵头
建立市经信委与市统计局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和工业经济运行快报制度,重点
加强工业运行的预测预报工作;采用多种措施平衡负荷,确保电网安全可靠
供电,实现枣庄电网连续安全运行超过5400天;累计发放电煤运输通行证220
张和生物质燃料运输通行证150张,保障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和电煤
汽车运输快速通道的畅通。五是积极开展产业招商,努力承接产业转移。编
制“枣庄市重点产业对外合作指南”、“枣庄市新兴产业对外合作与交流”、
枣庄市产业推介专题片等宣传材料,组织企业参加枣庄东莞产业合作恳谈会
和2013台湾山东周暨鲁台新兴产业合作论坛活动,推进滕州机床集群与台湾
机床的合作,获得台湾产业公会及企业代表的充分肯定。
(孙 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