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4&A=10&rec=184&run=13

【概况】 2013年,枣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厅的
领导下,积极服务西部经济隆起带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市南工业区改造,
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不断完善
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强人才战略储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调节
收入分配制度,加强基层基础管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实现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良好局面,为推动城市转型发展和幸福新枣庄建设作
出了积极贡献。枣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被评为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
障系统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信息工作先进单位、
枣庄市政务服务工作先进集体、枣庄市市级文明单位、市政协优秀提案工作
先进单位、法治枣庄建设先进集体。

【就业创业工作】 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7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122.95
%;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29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142.35%;农村劳动力转移
就业6.8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135.4%;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812人,完成年度计
划的108.15%;城镇登记失业率2.45%,控制在3.2%目标内,全年组织培训4.47
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4%;培训后就业4.23万人,培训后就业率达到94.6%,
就业事业发展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高度契合。
就业政策。 协助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创业创新工作会议, 提请市政府出台了
《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农民工工作的意见》《关于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
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等
政策文件,在建立创业带动就业扶持资金、提高创业补贴标准、扩大小额贷
款担保基金规模、建设创业载体、提升创业能力、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
进农民工融入城市和完善就业考核机制等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为健全就业
创业机制提供了政策保障。2013年全市支出各项就业资金1.56亿元,同比增
长241.78%;市级担保基金增加到1亿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突破1.3亿元,是
2012年的2倍多,大幅度提高了创业补贴、培训补贴及小额担保贷款额度,1
万多人受益。
创业带动就业。2013年,全市新增各类创业实体26845户,同比增长51%,带
动就业7.1万人。市、区(市)全部建立了创业指导服务机构,全面开展了创
业助推“1+3+1”活动,全市创业孵化园和创业孵化基地达到37个。深入推进
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全年引领大学生创业511人,创造就业岗位1300余个。
“以发展文化旅游服务业,促进创业就业”工作列入全国2013年地方就业创
新事件。台儿庄区信息产业园引进的山东炫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毕文
绚被评为2013山东省“大学生十大创业之星”。
重点群体就业。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首位,加大就业服务和政策扶持
力度,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启用高校毕业生实名登
记服务系统。对回枣大学生的报到、就业状态、就业服务需求、接受就业服
务情况等,全方位进行网上实名登记、跟踪服务,并将服务延伸到街道、社
区。大力提升三支一扶招募规模和质量。全市共招募高校毕业生67名(比上
年增长36.7%。其中,录取研究生11名,占招募总数的16%。经市政府同意,
市人社局、财政局制定出台了《枣庄市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办法》,进一步
规范了公益性岗位的岗位开发、人员招用、岗位管理、人员培训和就业服务
等程序, 全市新增公益性岗位204个。 累计支付社会保险补贴、 岗位补贴
3945.62万元,帮助3947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了稳定就业。实施“第一书记”
就业帮扶活动,在全市480个“第一书记”任职村启动帮扶活动,组织2000多
人参加技能培训活动,为207人提供创业服务,有效地提高了农村劳动力转移
就业质量。
就业服务。率先在全省实现了零工劳务市场区(市)全覆盖,薛城区政府在
全省农民工工作暨零工市场建设推进会上作了典型发言,滕州市和山亭区顺
利通过基层平台省级规范化考核验收。就业服务实现了全程信息化。全市就
业登记、失业登记、就业援助、创业帮扶、小额担保贷款、职业介绍、事务
代理、职业培训和失业保险支付全部应用劳动力市场管理信息系统(劳动99)
三版开展工作。开通了“E信通”就业服务短信平台。建立了就业服务工作
质量考核评估制度,按月调度通报全市就业工作进展情况和群众满意度,全
市新增城乡就业实名制比例达到100%,电话回访有效率在90%以上。以打造
“就业服务到村居、扶持政策到家庭、工作实效到个人”为内涵,树立“主
动服务、尽责服务、创新服务、高效服务”的品牌理念,开展“服务3D,幸
福就业”服务品牌创建活动,创造性地实施“公共就业服务标准化建设工程”,
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微笑服务和谐就业”活动、创业助推“1+3+1”
行动和“小额担保贷款快易贷行动”,创新就业培训“四单模式”,通过提
供多元、高效、更有质量的服务,不断推进工作重心前移、下移,以服务创
新推动工作创新。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积极推进。人力资源市场管理服务水平
进一步提升。

【社会保障工作】 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城镇基本医疗、失业、工伤、
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57.7万人、 124.69万人、40.89万人、42.04万人、
32.90万人,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61万人。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总
收入53.2亿元,总支出49.26亿元。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合并实施,参加企业职
工基本养老保险人员因病或非因工死亡的有关待遇纳入统筹支付,机关事业
单位未纳入正式职工管理的人员统一纳入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机关事业单位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各项工作稳步开展,被征地农民纳入居民养老保险体系。
做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整合的调研准备工作。
工伤保险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出台工伤保险辅助器具配置目录和费用限额标
准,工伤预防、康复等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社会保险待遇调整。连续9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调整后月
人均养老金达到1764.1元。 企业退休人员取暖补贴由每人每年1100元提高到
1700元。建国前和建国后参加工作的企业精减老职工生活困难补助费每人每
月分别提高到420元、380元,人均月增加100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
养老金从2013年提高到每人每月70元,高于全省统一标准。城镇居民医保财
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80元,职工、城镇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
支付比例分别达到75%和70%以上,最高支付限额达到职工年平均工资和居民
可支配收入的6倍以上。建立失业保险金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连
续8年调整失业保险金标准,达到月人均780元。连续9年提高1至4级工伤职工
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和工亡职工供养亲属抚恤金,三项待遇月人均水平分
别达到1788.50元、1106.56元和646.08元。
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加强基金监督,积极开展了医疗机构侵占套取社保基金、
劳务派遣机构缴纳社保费情况专项检查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自查工作。
综合运用各种监督手段和监督力量,初步形成内控与行政监督、社会监督相
结合的监督体系。
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加强社保经办机构网络建设,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
的四级社保经办管理服务体系。 大力推进社保经办业务信息化建设, 加强
“网上社保”经办窗口建设,网上业务范围不断拓展,全市“五险合一”数
据库和信息系统建设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到140万人。枣庄市医
保机构实现了与省内其他16市重点医保定点医院之间联网即时结算,实现与
部社保中心转移接续平台联网运行,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机制不断完善。离退
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保持100%,企业退休人员社区管理率达99%以上。

【人才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政府人才工作综合管理部门作用,健全人才工
作制度体系,推进有关重大人才政策制定和政府人才工作品牌项目实施。着
力推进全市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健全系统人才工作上下贯通的工作机制,
共同推进人才工作创新发展。召开全市人社系统人才工作会议,人才工作协
调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不断强化。组织参加清华大学首场
招聘会暨山东省高层次人才招聘会,配合市委组织部开展了“海外高层次人
才枣庄行”活动和“万名专家服务基层行动计划走进山东西部经济隆起带”
(枣庄)活动。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新增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山东省有
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选拔枣庄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3人。深化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全面推进,完成全市中小学教师人员过渡、竞
争推荐和中级职称评审工作,共过渡中小学教师35699人。新增高级专业技术
职务人员582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145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不断壮大。开
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全市共有63929人次参加公修科目培训,参加培训
人数创历年新高。组织专业技术人才参加国家高级研修班,专业技术人员的
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引进和柔性引进国家
“千人计划”4人,省“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3人。成功引进1名博士到市
立医院工作,27名留学回国人员来枣就业创业,2个项目分别入选山东省年度
留学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项目和年度留学人员来鲁创业启动支持计划优秀
项目。
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全面做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2013年新增高技能人才
4462人,比上年增长41.2%,其中技师、高级技师1146人。完成“金蓝领”技
师培训项目200人,比上年增长33.3%。认真落实市政府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
育体系的决策部署,制定出台《关于做好“第一书记”技能扶贫工作的通知》,
将培训就业与救助脱贫有机结合,以培训技能促进脱贫,实现“培训一人、
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全市技工院校计划招生3180人,实际招生5250人,
完成计划的165%。大力推行国家职业资格制度,28763人参加职业技能鉴定,
鉴定合格25944人。参加省级职业技能竞赛活动4项,参赛职工、学生80人。
引进国外智力工作。紧密围绕全市重点区域发展规划和重点项目、重点单位
的引智需求,深入实施各类引智项目,全市共执行各类引智项目17项,其中
国批常规专家项目5项,示范推广项目3项,省批高端专家项目1项,常规专家
项目3项,示范推广项目5项;获得国家、省引智资助资金871233元,比上一
年增加167233元,增长23.8%。新获批3家聘请外国文教专家单位,全市累计
达到11家;新获批省级示范推广基地1家,重新命名1家;1名专家获得“国家
友谊奖”,1名专家获得“齐鲁友谊奖”。

【人事制度改革】 公务员管理工作。深入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及配套法规,
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试点和公务员平时考核试点工作进展顺利;深入开展
争创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2人获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1个单位获全
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严把公务员入口关,增强考录工作的科学性、
公平性、安全性,全市共考录公务员274人;进一步加强评比达标表彰事项的
规范管理,切实做好全市行政奖励表彰工作;依法做好事业单位参照管理审
核和日常管理工作。大力推进公务员初任、任职、业务和知识更新等四类培
训,积极开展服务业千人培训工程。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与市委组织部联合转发了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山
东省人社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意见》,对岗位设置、竞
聘上岗、考核奖惩等作了明确规定。认真做好中小学岗位设置结构比例指导
标准的贯彻落实,全市99%的事业单位核准了岗位设置方案,93%的事业单
位完成了岗位聘用,95%的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签订了聘用合同。事业单位
新进人员除国家政策性安置、按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由上级任命及涉密岗位外,
全部实行公开招聘。根据事业单位的职业特点和岗位要求,在招考方式、考
试内容上作了创新和完善,增强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科学性。积极做
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奖惩工作,激励、约束作用进一步加强。
军转干部安置工作。实施“阳光安置”,不断完善考试考核选用办法,健全
公平、公正、公开安置机制,圆满完成省下达的17名军转干部安置任务。抓
好管理服务工作,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各项保障待遇落实到位。改进培训方式
和办法,军转干部培训取得良好效果。认真落实企业军转干部解困政策,企
业军转干部保持总体稳定。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强机关事
业单位工资管理,积极调控区(市)工资差距,贯彻向乡镇一线倾斜的分配政
策,区域分配日趋均衡。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调整公务员津贴补贴工作,加强
对公务员津贴补贴发放的监督检查。继续推进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
指导事业单位按政策要求的结构比例和办法进行分配,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
激励导向作用,引导事业单位不断提高社会公益服务水平。机关事业单位工
资福利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
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宏观调控机制。积极推动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调整提
高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长12%,低收入职工工资收入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
高。加强企业工资调控,发布企业工资指导线。开展企业薪酬调查,完成200
家企业薪酬数据采集与分析任务,发布企业工资指导价位。开展国有企业工
资内外收入监督检查。

【劳动关系创建】 劳动关系协调机制。 贯彻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和
《山东省劳动合同条例》,加强对企业劳动关系的指导和服务,依法做好经
济转型条件下的劳动关系工作;深入开展规范劳务派遣用工专项行动,严格
劳务派遣行政许可,积极推进同工同酬原则落实。劳动合同制度在全市各类
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全面实施,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
订率达到99%以上。健全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
动继续深化。加强对企业劳动标准、特殊工时以及女职工、未成年工劳动保
护工作的日常监管,推动落实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
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扎实推进劳动人事仲裁实体化建设,全市仲裁机构
实体化建设率达100%。完善劳动人事争议预防调解工作机制,推动机关事业
单位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加强非公有制企业争议预防调解工作。全
市建立各类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3296个,配备调解员4800余人。加强调解
仲裁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共培训仲裁员31人次、调解员617人次。仲裁
办案信息系统建设取得新进展。加强办案规范化建设,依法及时处理劳动人
事争议仲裁案件,全市调解仲裁机构共受理争议案件825件,涉及劳动者1095
万人,仲裁当期结案率达97.98%,各类基层调解组织受理争议563件,涉案金
额3511.9万元。
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组织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劳动保障年审、用人单位遵
守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法律法规等专项整治行动,共责令补签劳动合同3700
余份,为劳动者补发工资和劳务报酬8000余万元,督促缴纳社会保险费3000
余万元,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案件5件,严厉打击恶意
欠薪等严重违法行为。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不断推进。全市共建立
69个监察网格,聘用193名兼职监察员、659名监察协管员,城乡用人单位全
部纳入网格监管范围。网络化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正式运行,劳动保障监察两
网化正式进入应用阶段,两网化监管平台基本建立。积极推进一体执法,建
立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长效机制。加强劳动监察“机构标准化、人员
专业化、执法规范化”建设,劳动监察员培训模式不断创新,召开全市劳动
保障监察案例分析研讨会(提升监察人员业务素质,促使监察执法队伍执行
力和公信力不断提高,行政执法效能有效提升)。
农民工工作稳步推进。农民工工作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基本形成上下贯通、
相互配合、配套联动的工作机制。农民工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大力发展以现
代服务业、家庭服务业为重点的服务产业。农民工就业创业能力不断提高,
培训力度不断加大。农民工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积极探索实施“一书两
金一卡”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大力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和维权服务制度。农民
工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农民工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公共教育、
住房保障、文化服务等方面享受到越来越公平的公共服务。开展农民工工资
支付情况专项检查,为农民工追讨工资8600余万元。

【基层基础建设】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
务标准化、机制一体化建设试点扎实开展。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推进,
基层服务管理制度不断健全,2013年通过省级考核验收的县级综合服务中心2
个,街道(乡镇)公共服务平台62个,社区(行政村)公共服务平台2592个,
近千人在乡镇(街道)从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工作。
信息化建设。社会保障卡发放提前超额完成任务,应用范围和功能不断扩大。
基层公共服务平台信息系统建设日益完善,业务工作开展的技术支撑力度持
续加强。新农保管理系统及数据全部纳入省级集中管理,异地就医联网即时
结算工作扎实开展。劳动保障监察管理系统、人事工资管理系统正式启用,
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全面推开。
法制建设。出台《市人社局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规定》,规范行政复议
和行政应诉工作。出台《关于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的通知》,加强规范性文
件制发管理,以局名义制定的8个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率达100%,“三统
一”登记备案率100%。简政放权,进一步优化行政程序,共计撤销1项、合
并1项、下放2项行政许可事项,简化了审批程序,提升了审批效率。加强法
制宣传,组织全市人社系统133名科级以上干部参加普法考试,全部合格。
其他工作。行政程序年、基层基础年、作风建设年“三项活动”深入开展,
推进新型机关创建,严格落实密切联系群众各项规定,开展了“走进基层、
贴近群众、服务发展”专题调研、领导带班督导、“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
张浪费”“效能提升年”和“庸懒散”专项治理活动,集中解决了一批群众
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强了作风建设和队伍管理;全面深化“为民
服务创先争优”活动,全系统服务质量和工作水平不断提升。政务公开、规
划统计、新闻宣传、调查研究、信访维稳、干部培训、科学研究等工作整体
推进。
(崔文婷)